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原陽污水處理點

原陽污水處理點

發布時間:2024-12-16 23:40:52

1. 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分析

程建強李中明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新鄉,453002)

摘要通過對豫北平原地下水的綜合調查,發現其環境地質問題以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為主,並又導致了泉水消失、濕地減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次生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在環境地質問題形成背景和形成條件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為活動尤其是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破壞了地下水循環系統的天然均衡狀態,其演化模式具有雙向性。最後,提出了減少和防止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形成條件演化模式對策

環境地質問題是由於地下水系統中的天然水動力場及化學場發生改變引起環境惡化的地質現象。豫北平原指黃河以北的華北平原河南部分,總面積約2.0×104km2,隸屬於焦作市、新鄉市、鶴壁市、安陽市及濮陽市,2000年總人口為1508.48萬人,工業總產值為422.85億元,近10年經濟增長速度在8%以上。是河南省的能源、石油化工、冶金、電子、電力和紡織等重要工業基地,也是糧棉油料作物的主要產區。因此,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產生和發展,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通過對大量實測資料的綜合分析,筆者擬對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的產生、演化及對策進行分析。

1環境地質問題

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以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為主,又導致了泉水消失、濕地減少、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次生環境地質問題。

1.1區域地下水位下降

1991~2000年間,豫北平原形成了6個較大的淺層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各漏斗中心水位10年累計下降值分別為:武陟漏斗為5.08m,安陽市漏斗為11.25m,新鄉漏斗為4.3m,內黃北漏斗為12.85m,南樂東北漏斗為8.88m,滑縣北漏斗為9.68m(圖1)。各漏斗區地下水水位多持續下降,總面積達7748.75km2(據0m變幅等值線圈定),且東北部的漏斗區和華北的大漏斗連為一體,並引起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自1991年以來,區域10年累計下降約1.3m。地下水下降漏斗的形成和擴大,給豫北平原的工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1.2泉水消失和濕地減少

豫北平原的多處名泉斷流乾枯。如輝縣的百泉,1978年前月平均流量達3.3m3/s,現已乾枯。近年來,輝縣市為恢復百泉旅遊景區而人工引水,直接耗資數千萬元。焦作的王母泉和九里山泉也已消失。同時,濕地面積逐漸減少如沿黃濕地保護區。

圖1豫北平原淺層地下水水位變幅等值線圖(1991~2000年)

1.3地面沉降

已發現地面沉降發生的地段主要在濮陽市,若以1997年的地面高程作為初始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沉降量及不均勻性也逐步增大,從1997年至2001年累積沉降量分別達到41mm~57mm,其差值為16mm。

在新鄉、武陟北、安陽及滑縣等漏斗區是潛在的地面沉降發生區。

1.4地下水污染新鄉縣和浚縣一些地區地下水

含量超過50mg/l,修武縣和新鄉市郊區可高達100mg/l以上。局部地方地下水

升高,超過飲用水標准(250mg/1),硬度大於450mg/l(以CaCO3計)達450~550mg/l,酚大於0.001mg/l。

Ⅳ(較差)類水分布於大部分地區,大多數為鐵、錳、氟超標。V(極差)類水分布於山前與黃河平原的交接窪地區、黃河故道砂地區的內黃及延津北一帶,濮陽東南部、范縣南部煉油污染地帶。超標離子為礦化度、硬度,濮陽東南一帶為As、Pb。Ⅳ(較差)類水和V(極差)類水分布面積占豫北平原總面積的75%以上,且有擴大趨勢。

2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背景

2.1地形地貌

豫北平原西部鄰區為太行山區,海拔高度203~40m,總的地勢為西高東低,微向東北傾斜。坡降1∶500~1∶2000,地勢相對較平坦。

豫北平原主要為堆積地貌,即西部山前地帶的沖洪積平原和南部、東部的沖積平原。

2.2地層岩性

豫北平原第四系從老到新特徵如下:下更新統(

):分布廣泛,一般埋藏於地下30~180m以下,厚度20~200m,主要為冰川泥礫、粘土、粉質粘土、砂等。

中更新統(

)呈條帶狀分布在湯陰、淇縣一帶,其他地區均埋藏於地下約10~80m,厚度20~80m。西部山前岩性主要為粉質粘土夾薄層砂、砂礫石層。東部主要為似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夾砂層。

上更新統(

)呈條帶狀沿西部邊緣分布,東部呈埋藏狀,向東深度可達30m。厚度約10~60m。西部山前岩性主要為粉土、粉質粘土。東部主要為具明顯「二元結構」的粉土、粉質粘土與砂互層旋迴沉積。

全新統(Qh):西部分布在山前的安陽河、石門河、峪河等沖積扇及現代河床中,厚度一般數米。岩性為粉質粘土、粉土及砂礫石層。以東地區均為全新統地層,厚度為10~30m。

2.3氣侯特徵

豫北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據1990~2000年的氣象資料,年平均氣溫14.2℃,平均降水量598.74mm。時間上,年內降水多集中於5~8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71.2%,而冬春季節降水量較小。在地域上,沿黃河、太行山前和淇縣—長垣縣一帶降水量較大;安陽市東部、濮陽境內降水較少。區內水面蒸發量一般在900~1400mm,且由西部到東部漸次增大。

2.4水文特徵

豫北平原地表河流主要發育有海河水系的衛河和黃河水系的黃河。

黃河位於區南邊界,長約317.5km。黃河形成了黃淮海平原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嶺。多年平均流量1447m3/s,自1970年以來,黃河下游先後有20年相繼發生斷流。

衛河分布於區中部,長約252km。現已無源頭清水,所接納的多為沿途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以及少量的引黃灌溉退水。多年平均逕流量為4m3/s。

2.5背景分析

豫北平原地形地貌和地層岩性決定了地下水為鬆散岩類孔隙水,並為其提供了賦存和活動場所。第四系地下水系統主要為淺層含水層系統,是指埋藏40~160m深度內含水介質及其中的潛水和半承壓水系統,其含水介質以鬆散的中細—粉細砂為主,底界為相對穩定的區域性粘土和粉質粘土。

氣象和水文特徵多年表現為一定變幅的周期性波動,受其影響,地下水循環系統表現出對應的變化規律,即豐水年補給量的增加、排泄量減少及地下水位上升→枯水年補給量的減少、排泄量增加及地下水位下降的周期性,且多年表現為相對穩定。它們共同構成了豫北平原地下水循環系統維持天然均衡狀態的自然因素。

3環境地質問題的成因

3.1人為活動對地下水循環系統的影響

3.1.1對地下水補給的影響

豫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區,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修建了大中型水庫10餘座,如馬安石水庫,寶泉水庫,彰武水庫,小南海泉水庫及岳城水庫等。使人工調節作用加強,改變了山區地表逕流模式;出山口的逕流量減小,行洪補給豫北平原地下水量銳減,其補給量減少至約占總補給量的10%。

現在,豫北平原已建設了人民勝利渠、武嘉灌引水渠、豐收渠、長虹渠、群庫乾渠等引水工程,從黃河及山區水庫引水到區內灌溉或供城市用水。渠水下滲或灌溉農田入滲則增加了地下水的補給。其補給量約占總量的29%。

3.1.2對地下水徑流的影響

豫北平原地下水總體逕流方向與地勢變化基本一致,由西南向東北方向,由西部山前的補給源區向東部逕流,由南部黃河補給源區向東北方向逕流。但人工開采使其逕流方向有所改變,形成以各漏斗為中心的局部地下水匯流模式。

3.1.3對地下水排泄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興井灌農業和雙保農田區,用於灌溉的地下水開采量持續增大。而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長及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地下水水源地建設的數量和規模也不斷增大,開采量劇增。1990年以來,各行業地下水年均開采情況為:僅淺層開采總量為25.38億m3,其中,工業用水量為2.44億m3,佔9.6%;生活用水量為2.95億m3,佔11.6%;農業用水量為28.36億m3,佔78.8%。開采量佔地下水系統總排泄量的68%以上,逐步成為最主要地下水排泄方式。

而且,豫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分布具有不均勻性,地下水開發利用布局與地下水資源分布狀況不吻合。一方面,在山前沖洪積扇區和臨黃地區,分布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而開采利用強度較低,開采潛力指數大於1.4,地下水資源大量閑置或被蒸發;另一方面在城市(鎮)區及中北部農業區,地下水資源不夠豐富,而開采過於集中,開采強度較大,開采潛力指數小於0.6。這種布局突顯出地下水開採的不合理性。

上述人為活動尤其是不合理的地下水開采不斷改變著地下水的補逕排條件及模式,使地下水循環系統的天然均衡狀態日益被破壞。

3.2人為活動對地表水水質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農葯化肥大量使用、城鎮生活污水排放、污水灌溉,出現大量點狀和面狀污染源。如新鄉市北站區,1999年其廢水排放量就達2036.23萬t/a,僅有少量達標排放,使流經該區的衛河水質PH值7.9,渾濁度1220,總硬度546.84mg/l,鋅257μg/l,酚80μg/l。據2002年調查,地表水除黃河、淇河為Ⅱ類水外,其餘的皆為V類水,這些污染河渠皆是線狀污染源。這些污染源提供了地下水污染的一個必備條件。

3.3成因分析

據1991年至2000年均衡計算,豫北平原地下水循環系統每年采補均衡差為-1.54億m3,由於人為活動,以不合理開采為主的地下水排泄量之和長期大於補給總量,對天然均衡狀態的破壞程度日益加重,隨著這種負均衡的地下水循環系統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現今總面積達7748.75km2的六個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並引起區域地下水位的持續波動下降,新的水礬力和水化學作用的發生,又直接導致了一系列次生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

(1)泉水消失和濕地減少:由於徑流場的改變,原來作為排泄區(點)的泉和濕地逐漸成為補給區(點),地下水向漏斗區徑流補給量不斷加大,從而造成泉水減少至消失和濕地面積縮小。

(2)地下水污染:漏斗區形成了以下降中心為排泄點的徑流場,在水動力和水化學作用下,周邊及上層天然污染源如鹹水等及人為活動形成的污染源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化肥、農葯等污染物向開采層運移,使地下水惡化。

(3)地面沉降:主要由於漏斗區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頭大幅度下降,導致上覆地層浮托力銳減,促使飽和粘土層中孔隙水壓力下降,有效應力增加,土層排水固結造成地面沉降。

綜上所述,豫北平原境水文地質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為活動尤其是不合理的地下水大量開采。

4環境地質問題的演化模式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豫北平原人為活動相對較弱,地下水基本遵循天然循環規律,區域水位較高。此後,隨著人類活動強度的不斷加大,尤其是對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使地下水循環系統天然均衡狀態的破壞程度加重,長期處於負均衡狀態,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隨著豫北平原需水量的增大,不合理開采地下水繼續進行,在現狀條件下,環境地質問題將日益突出,最終將導致一系列地質災害的發生。

然而,如果由於人為活動等影響,使地下水水位持續上升,則會向另一個方向發展,產生如20世紀五六十年代原陽、延津及封丘等地的土壤鹽漬化等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並最終形成地質災害。說明環境地質問題具有雙向演化的特點。

綜上所述,豫北平原環境地質問題的演化模式如圖2所示。

圖2豫北平原環境水文地質問題的演化模式圖

5對策和建議

5.1調整地下水開采布局,科學利用地下水

由於豫北平原地下水資源分布具有不均勻性,調整地下水開采布局,科學利用地下水對減少和避免由於不合理開采地下水,加劇環境地質問題的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

5.1.1漳衛河沖洪積扇區

漳衛河沖洪積扇區淺層含水層組的底板埋深為40~80m,局部可達100m。在這一區域內淺層水主要是用於農田灌溉。

(1)按照地下水水位應小於整個含水層厚度的1/2,且剩餘含水層厚度不應小於20m,確定地下水限制開采保護區及其限制水位。因此,一般地下水位應保持在20~30m。

(2)沖洪積扇前緣交接窪地的部分地段有微鹹水分布,應適當加強開采,以減少蒸發形成大的水力坡度,加快補給速度,促進循環,使地下水水質逐步改善。根據多年開采情況分析,這些地段的地下水位應控制在7m為宜。

(3)在安陽市的安陽河、輝縣市的峪河、黃水河的沖洪積扇等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段可建立集中開采型水源地,適度加大開采量,降低地下水水位以奪取降水入滲量的側向逕流量,騰空調蓄庫容,實行豐蓄枯用。安陽市的極限水位埋深為28.9m,峪河、黃水河的沖洪積扇為35m。

5.1.2黃河沖積扇區

(1)臨黃地區可建立傍河水源地,如武陟縣詹店—原武鎮、新鄉縣朗公廟—福寧集鄉、濮陽市子岸鄉等可建立集中開采型水源地,增大地下水資源潛力。

(2)為防止鹹水區的繼續擴大,對微鹹水主要分布地段即地下水開采漏斗區和沿黃窪地應分別採取相應措施。對漏斗區應控制開采量使其水位不再下降,後有所回升;對沿黃窪地區加大開采量,適當降低地下水水位,最大限度地奪取降水入滲量和側滲量從而加強循環,使微鹹水逐步淡化。據此,對於漏斗區的水位,應高於2000年枯水位;對於沿黃窪地,水位應控制在8m以下。同時加大微鹹水改造利用量,但在濕地保護區應保證濕地的安全。

5.2節約使用水資源

豫北平原約有78.8%的供水量用於農業灌溉,農業節水尤其是中北部地區對減少和避免環境地質問題十分重要。渠道襯砌可節水20%,塑料管輸水灌溉可節水25%,噴灌可節水30%,滴灌節水率最高可達50%。目前區內農業採用高節水灌溉手段(管灌、噴灌和滴灌)的灌溉面積僅佔25%以下,應大力推廣應用。

目前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大城市為70%~80%,而中小城市僅為20%~50%。由於工藝技術落後,鋼鐵、化工和造紙等工業耗水量是發達國家的6~8倍。應對耗水大的企業做出調整,加快工業節水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研究,鼓勵發展效益好、耗水少、污染輕的企業。做到以水定產,以水定發展。

豫北平原缺水的局面將長期存在,須將節約用水作為一項長期的根本措施,以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業節水為重點,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採用不同的節水措施,全面實施節水。

5.3凈化廢、污水,實現廢水資源化

豫北平原5地市污水排放量較大。目前,5個地級市已相繼興建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既避免了污水的直接排放而形成地下水的污染源,又增加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但處理能力相對仍較小,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僅有30%。應加速污水處理進程,增大污水處理量。

鳴謝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馬沛申高級工程師對本文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謹表謝意。

參考文獻

[1]林豐年,李昌靜等.環境水文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2]張宗祜,沈照理,薛禹群等.華北平原地下水環境演化.北京:地質出版社,2000.

[3]趙雲章,邵景力,閻振鵬等.黃河下游影響帶地下水資源評價及可持續開發利用.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

[4]彭漢興.環境工程水文地質學.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5]潘懋,李鐵峰.災害地質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 黃河周圍的環境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
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
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
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
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
級階梯。最高一級階梯是黃河河源區所在的青海高原,位於著
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
上,聳立著一系列北西——南東向山脈,如北部的祁連山,南
部的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黃河迂迴於山原之間,呈「S」
形大彎道。河谷兩岸的山脈海拔5500~6000米,相對高差達
1500~2000米。雄踞黃河左岸的阿尼瑪卿山主峰瑪卿崗日海拔
6282米,是黃河流域最高點,山頂終年積雪,冰峰起伏,景象
萬千。
黃河流域的日照條件在全國范圍內屬於充足的區域,全年日照
時數一般達2000~3300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
之間;僅次於日照最充足的柴達木盆地,而較黃河以南的長江
流域廣大地區普遍偏多1倍左右。
黃河流域的太陽總輻射量在全國介於中間狀況,北緯37o以北地
區和東經103o以西的高原地帶,為130~160千卡/平方厘米?
年;其餘大部分地區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雖然不及
國內西南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區強,但普遍多於東北地區和
黃河以南地區,為我國東部地區的輻射強區。
黃河下游的洪水,主要來自中游三個河段,即河口鎮至龍門間
(簡稱河龍間);龍門至三門峽間(簡稱龍三間);三門峽至
花園口間(簡稱三花間)。這三個區間產生的洪水是構成下游洪
水的主體。上述三個不同來源區的洪水,組成花園口站三種不
同類型的洪水:一是以三門峽以上的河龍間和龍三間來水為主
形成的大洪水(稱為上大洪水)。如1933年洪水,陝縣站實測洪
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1843年大洪水,據調查估算陝縣站洪
峰流量為36000立方米每秒。這類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
大的特點,對下游防洪威脅嚴重。二是三門峽以下三花間來水
為主(稱為下大洪水)。如1958年花園口站實測洪峰流量22300立
方米每秒和調查的1761年花園口站3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這類
洪水的特點是漲勢猛、洪峰高、含沙量小、預見期短,對黃河
下游防洪威脅最大。三是以三門峽以上的龍三間和三門峽以下
的三花間共同來水組成(稱為上下較大洪水)。如1957年及1964
年洪水,花園口站流量分別為13000立方米每秒和9430立方米每
秒。其特點是洪峰較低,但歷時較長,對下游堤防威脅也相當
嚴重。
長期以來,黃河下游決溢災害之所以特別嚴重,不僅因洪水
大,更重要的是泥沙淤積河道,河床不斷升高,排洪能力降
低。黃河下游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每年約有4億噸泥沙淤
積在下遊河道內,以致河床日益升高,使其一般高出兩岸地面
3~5米,最高達10米,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懸河」,洪水時
常有漫堤或沖決的危險。1933年陝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
秒洪水,水大沙多,邊漲邊淤,水位特高,洪水一出峽谷,從
溫縣、武陟到蘭考、長垣,兩岸堤防共決口61處,不少是洪水
漫過堤頂決口成災。由於泥沙淤積,還導致河床寬淺,溜勢多
變,一旦大溜頂沖大堤,也常發生沖決。黃河決口後,如長期
不能堵合,即形成河道遷徙改道。
河道整治是人們為了防治水害、興修水利而採取的控導水流、
穩定流勢的措施。黃河的河道整治源遠流長。由於河道兩岸歷
來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因此從古代開始就採用了一些整治
河道的措施。相傳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大禹利用順水之性、
因勢利導、疏川導滯的辦法,將漫流洪水排泄入海。西漢時期
在竣縣一帶的黃河上,於水流嚴重淘刷的彎曲段,修築石堤御
流,以防破堤決口。東漢時在原陽一帶修建了「八激堤」,即
用石料在受溜淘刷嚴重的堤段修建石垛,以托溜外移,類似現
代險工的壩、垛。明代潘季馴在多年治河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
「水分則勢緩,勢緩則沙停,沙停則河飽」,「水合則勢猛,
勢猛則沙刷,沙刷河深」關於水沙相互關系的科學論斷,並提
出了穩定河道,堅築堤防,束水攻沙,借清水刷黃的治河方
策。他主張修築由縷堤、遙堤、月堤、格堤組成的堤防系統。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些都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指導實踐意義。
歷代採取的整治河道措施,在防禦洪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黃河管理的傳統模式可以概括為:
黃河管理主要著眼於人類安全與經濟;在管理措施中主要著眼
於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中主要著眼於壩、庫建設。這一模式
固然有著其歷史合理性。但根據黃河及流域的現時水資源、生
態、經濟、社會狀況,根據對黃河的現代需求,根據上述倫理
框架,這一傳統模式的不足之處在於:第一,忽視了黃河生
態,黃河文化;第二,由於偏重工程,輕視制度,偏重壩庫,
輕視其它工程措施(如配水、環保等),因而未能更為有效地
提高水資源質量和利用效率,擴展水資源的服務功能,改善水
經濟收益分配的公正性。
要實現黃河健康生命的終極目標,黃河水利委員會將從以
下方面著手落實:推進減少入黃泥沙的措施建設;有效管理流
域及相關地區水資源利用;增加黃河水資源量的外流域調水方
案研究;建設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制定黃河下遊河道科學合理
的治理方略;確保使下遊河道主河槽不致萎縮的水量及其過程
塑造;滿足降低污徑比;治理黃河河口。
隨著黃河流域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人口的膨脹,廢污水
排放量與日俱增。據統計,70年代後期年排放廢污水18.5億
噸,80年代初為21.7億噸,90年代初已達32.6億噸,10年間
增加50%以上。其中工業廢水23.3億噸,占流域廢污水總量的
71.5%,生活污水9.3億噸,佔28.5%。從1993年黃河水資
源保護局組織流域各省區水利部門進行的入河排污口調查結果
看,黃河幹流龍羊峽水庫以下,以及部分流經城市、工礦區的
主要支流,日排廢污水5000噸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就達1500多
個,其中直接排入黃河幹流的近150個,約佔10%。僅調查范圍
內,廢污水年入河量已近32億噸。由此可見,目前全流域廢污
水實際年排放量遠高於統計值32.6億噸。
溫差懸殊是黃河流域氣候的一大特徵。總的來看,隨地形三級
階梯,自西向東由冷變暖,氣溫的東西向梯度明顯大於南北向
梯度。年平均氣溫為-4℃左右的最低中心處於河源的巴顏喀拉
山北麓,流域極端最低氣溫出現於河源區的黃河沿站,曾有過-
53.0℃的記錄(1978年1月2日)。年平均氣溫為12~14℃的高值
區則位於黃河下游山東省境內,流域極端最高氣溫的記錄出現
在河南省洛陽地區的伊川站,其值達44.2℃(1996年6月20
日)。
發源於甘肅的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上游就被重度污染。
出甘肅後,流經陝西 18 個縣市,在為西安、寶雞、咸陽、渭
南等省內中心城市補給水源的同時,接納了至少 3 億噸工業廢
水,其中,鉻 21.2 萬噸,從而使渭河成為黃河污染最嚴重的
支流之一。造成污染的「名副其實」的主力是造紙業。均沒有
任何環保設施,制漿時產生的黑液,漂白時產生的白液,都全
部直接排入渭河。在工業污染居高不下的同時,沿黃生活污染
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流域內的大城小鎮,竟然絕大多數都沒有
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目前,排放的約 20 億噸污水,僅有
8.8% 經過處理,達標則只有可憐的 5.5%。80 年代初期,黃
河水污染主要發生在枯水季節,而進入 90 年代以後,豐水與
枯水季節污染程度不相上下,豐水季節污染顯著加重,幹流的
污染范圍從蘭州、包頭等老工業基地往中下游擴展,在老污染
源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原來水質較好的潼關、石嘴山、
花園口等河段,水質明顯惡化。
也許到未來,再看不到忙碌的采沙船,代替他們的是先進的過
濾器,他們可以不分晝夜的工作大量採集泥沙,讓黃河更清澈
更美麗,如果人類還不警覺,還是無止境的開采,造成了惡性
循環,後果不堪設想。
希望大家一起保護黃河,讓她更美麗、更輝煌!

3. 原陽縣國土資源局

原陽縣隸屬新鄉市管轄,被稱為「鄭州市的後花園,新鄉市的南大門」。東臨封丘縣,西依市平原新區,北接新鄉縣、延津縣,南臨黃河,與開封市、鄭州市隔河相望。京港澳高速、石武客運專線、省道310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縣轄城關鎮、師寨鎮、太平鎮、齊街鎮、福寧集鎮、葛埠口鄉、蔣庄鄉、官廠鄉、大賓鄉、陡門鄉、陽阿鄉、路寨鄉、韓董庄鄉、靳堂鄉5個鎮9個鄉。

張國新 黨組書記

吳煥敏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李長安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副局長

李建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永輝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玉庄 副主任科員

張傳文 副主任科員

買福利 副主任科員

張國新簡介:河南省浚縣新鎮人,1960年4月出生,漢族,1978年3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專文化。2002年3月~2006年6月任國土資源局局長,2006年7月任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08年8月任黨組書記。

【機構設置】原陽縣國土資源局的前身是原陽縣土地管理局,成立於1988年4月,2002年5月改組為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共有幹部職工255人,其中幹部(含聘用制幹部)97人,工人158人,本科學歷37人,大專學歷52人,中專(含高中)學歷166人。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人事教育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地籍與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科、規劃與耕地保護科、法規監察科、信訪科、國有土地管理所等10個科室。因區劃調整,現轄城關鎮、靳堂鄉、蔣庄鄉、福寧集鎮、韓董庄鄉、師寨鎮、葛埠口鄉、齊街鎮、大賓鄉、陡門鄉、太平鎮、路寨鄉、陽阿鄉、官廠鄉等14個鄉(鎮)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全縣行政區總面積131171.07公頃,其中耕地81370.83公頃、林地3635.20公頃、園地540.62公頃、草地107.3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6773.1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218.61公頃、水利及水利設施用地23044.72公頃、其他用地1480.62公頃。

【耕地保護】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統計局關於對政府履行耕地保護目標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要求,原陽縣對全縣耕地保護情況進行了認真自查,並對交通幹道大型標志牌、補劃標志牌進行了更新,對耕地保護責任狀進行了完善,並製作了耕地保護宣傳冊,刷寫了固定標語等。通過自查,進一步強化了耕地保護責任和各項管護措施,使全縣耕地總面積達到81370公頃,實現總量動態平衡,確保基本農田面積65797公頃不減少,質量不降低,保障了全縣糧食生產安全。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原陽縣國土資源局不斷加強國土資源規劃管理,繼續做好原陽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原陽縣17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在縣、鄉兩級規劃獲得批准後,積極完善縣、鄉(鎮)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備案工作;按照《河南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暫行辦法》(豫政辦〔2009〕124號)文件精神,認真開展新農村社區建設用地掛鉤規劃工作,30個計劃啟動的重點社區已向市局上報19個(經省國土資源廳批復社區兩個),其他已按照上級要求修改文本材料後上報市國土資源局;根據《關於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專項整治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通知》要求,原陽縣下半年集中推進了已啟動社區的舊村拆除復墾工作,實現了「拆舊村、換指標、建新村、促發展」的目標。新鄉市定閑散建設用地整理復墾任務目標1013畝,現已累計完成863.2畝,完成任務量的85%。

【土地利用管理】為貫徹落實國家土地政策,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堅決控制國家禁止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入駐,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努力加大對建設用地的依法管理。一是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不斷完善土地交易手續,嚴把土地一級市場關。2010年1月以來,先後對原物資局辦公院附近、浙江萬向集團等23宗國有土地進行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出讓面積370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41億元。二是正確引導企業向工業聚集區和產業園區集中,加大標准化廠房建設力度,努力使各項用地更趨節約集約化。

【地籍管理】根據《關於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成果核實分析和全面檢查標准時點統一更新成果的緊急通知》(豫國土調查辦明電〔2010〕4號)的相關要求,原陽縣國土資源局重點做好了全縣農村調查成果上報工作,原陽縣農村土地調查資料庫已於3月上報省廳。7月上旬,原武鎮、橋北鄉、師寨鎮三個建制土地調整外業成果通過市國土資源局檢查驗收。按照上級測管部門要求,將國家測繪局測繪統計網路直報系統轉發給全縣各個測繪單位,各測繪單位已將成果上報市國土資源局。除了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外,原陽縣國土資源局不斷完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登記方面,認真把關,細致審核,嚴格按照「五不登記」原則進行,杜絕了錯證、重證現象發生。

【建設用地管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建設用地管理,積極主動為重點項目搞好服務,保證了全縣重點項目依法、及時用地。一是按照市國土資源局統一部署,補充完善了2009年鄉鎮二批、三批報件的報送。二是撥付石家莊至武漢鐵路客運專線拆遷補償費58.3662萬元,將補償款全額及時撥付給被征地群眾。三是按照上級要求,逐宗上報2007~2009年度經省國土資源廳、國土資源部批準的建設用地。四是完成衛片執法檢查報批面積1413.144畝,其中:一批城市103.83畝、二批城市423.432畝、一批鄉鎮192.852畝、二批鄉鎮247.4595畝、三批鄉鎮86.754畝、京港澳高速公路原陽服務區擴建項目163.239畝、原陽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項目119.733畝、橋北新區污水處理工程項目45.87畝、原陽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29.988畝。五是已上報到市局6個批次用地報件,土地面積共計2954.6625畝,其中2010年度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鄉(鎮)建設用地報件,共涉及18宗土地,土地面積共計1464.1965畝;2010年度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城市批次報件,共涉及21宗土地,土地面積1490.466畝。六是已上報到市國土資源局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共4個報件,其中河務局防浪林項目用地536.739畝,黃河堤防加固工程項目用地83.6505畝,1999~2004年河務局黃河水利工程項目用地7816.0125畝,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畜牧養殖基地項目用地271.623畝。

【土地開發整理】按照上級部署,積極協調配合完成了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規劃設計的編制與上報工作,並得到上級批准實施,該重大項目於2010年10月進入開工建設階段。路寨鄉王村等15個村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前期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努力,緊張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90%。該項目總規模1579.58公頃,凈增耕地110.06公頃,總投資2498.32萬元。原陽縣太平鎮等4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目前正在組織報驗,該項目總規模2287.21公頃,凈增耕地161.82公頃,總投資3002.6萬;完成了耕地佔補平衡項目中的路寨鄉土地整理項目,該項目總規模987.82公頃,凈增耕地面積110.46公頃,總投資1046.6萬元;陡門鄉趙張庄村土地開發項目,總規模36.45公頃,凈增耕地24.78公頃,總投資48.95萬元;陡門鄉大三李村土地開發項目,總規模78.27公頃,凈增耕地73.78公頃,總投資106.1萬元;官廠鄉灘塗開發項目,總規模337.43公頃,凈增耕地315.02公頃,總投資845萬元。完成蔣庄鄉灘塗開發項目Ⅰ總規模179.05公頃,總投資460.79萬元,新增耕地174.98公頃,涉及喬連山莊、王村。完成蔣庄鄉灘塗開發項目Ⅱ總規模215.45公頃,總投資684.59萬元,新增耕地208.76公頃,涉及喬連山、杜屋、靳屋等。完成太平鎮鄭皋村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規模145.07公頃,總投資271.30萬元,凈增耕地59.87公頃。

【信息化建設】按照新鄉市國土資源局要求,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先後投資40餘萬元,完善了信息化工作的軟硬體建設,建立了建設用地的監管系統,實現了建設用地無紙化網上報批。另外按照辦公外網和辦公內網物理隔離、分開構建的要求,對已有的區域網加以補充完善,實現網路橫向互聯、上下貫通;另外,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已完成了視頻會議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於7月底完成了與市國土資源局的對接,同時,根據市國土資源局要求,完成了門戶網站的升級改造,完全滿足政務公開、信息共享的各項要求。

【執法監察】認真落實《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責任追究和獎勵暫行辦法》,強化六級巡查,建立動態巡查台賬,巡查人員巡查時都有翔實的巡查記錄,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處理,特別是在黃河灘區磚瓦窯廠治理整頓工作中,配合和參與拆除窯廠104座,基本完成了治理整頓工作任務。在衛片執法檢查工作中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縣委常委、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出台了工作方案。原陽縣共涉及圖斑127個,面積3888.7畝,其中合法圖斑86個,面積2761.57畝;違法圖斑5個,面積130.1畝;實地偽變化圖斑36個,面積997.03畝;已拆除圖斑17個(擬拆除20個),面積197.3畝;占應拆除面積的89.23%;已復耕圖斑15個,面積185畝,占應復耕面積的83.67%;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4.32%。2010年,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共立案查處90起,提出處分建議5人次。

【信訪工作】2010年,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35人次,受理信訪案件46起,其中省國土資源廳交辦7起,新鄉市國土資源局交辦10起,現已查結42起,按期結案率達95%以上,為全縣的大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孟衛軍 馬慶智)

4.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共建美麗鄉村

2013年,農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征程的開啟。同年,河南省依據中央政策,發布了《河南省財政廳關於發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作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申報指南》,這些政策文件是美麗鄉村建設自上而下落實的具體體現。同時,社會各階層也開始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自下而上的美麗鄉村建設也在積極探索中,使得我省鄉村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
自上而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我省通過建立「競爭立項、標准管理、環境整治、運行維護、績效考評」的機制,確立了小城鎮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發展特色產業、扶貧搬遷、傳統村落保護等多種美麗鄉村建設模式。項目制和試點制的方式有效激發了基層的活力,2013年至2016年間,共確定了562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通過省財政的引導,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試點項目。2017年,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競爭立項工作,31個縣被確立為美麗鄉村示範縣。這些示範縣的建立,標志著我省的美麗鄉村建設進入了由點到面的新階段,鄉鎮政府所在村和重點中心村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鎮村人口集聚效能不斷增強。2017年,我省還出台了關於農業綜合開發高標准農田建設模式創新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申報立項的通知,駐馬店遂平縣獲批開展相關試點工作。2018年以來,我省通過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明顯提升了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完成了637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3%,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群眾滿意度保持在80%以上。
我省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例如,「信陽市光山縣凈居寺名勝管理區揚帆村村莊規劃」入選了第一批全國村莊規劃示範名單;汝州市蟒川鎮、鞏義市竹林鎮等11個鎮被列入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在2017年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名單中,我省有3個保障基本示範村、4個環境整治示範村和3個美麗鄉村示範村上榜;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名單中,商丘市永城市和信陽市光山縣被推薦;農業農村部推薦的特色休閑美麗鄉村中,我省有8個村入圍。
自上而下的美麗鄉村建設主要依靠國家及地方財政資金支持,以項目制競爭為主要手段,通過上級制定政策和下級落實執行,激發了基層組織的創業精神,激勵了村民挖掘特色產業和文化,以「以點帶面」的方式改善了農村的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而自下而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則是這一進程的重要補充。它主要依託民間資本,以社會賢達參與為主,通過低成本、高標准、人性化的方式對鄉村環境進行美化,對鄉村人文進行凈化。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鄉村原住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價值感,促進了城鄉之間的要素流通,是值得推廣的一種模式。下文將以幾種常見的模式為例進行分析。
首先,發展旅遊和民宿經濟帶動美麗鄉村建設。例如,孟州市莫溝村通過村民返鄉創業,挖掘當地山水資源和地坑窯洞,發展鄉村旅遊和民宿經濟,舉辦傳統文化大講堂,吸引了大量遊客,豐富了鄉村文化活動,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80%的年輕人返鄉創業,以獨特的自然環境、古老村落、民俗風情為村魂,使村莊融入大自然,使「田園變公園、農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入選了全國美麗宜居村莊。
其次,經營有機循環農場促進美麗鄉村建設。例如,新鄉市原陽縣小劉固村通過農場主李衛和日本專家川崎廣人的努力,改造原來的養豬場,發展有機循環農場。川崎在農場辦公室的窗戶上貼著「白天不喝白酒」「不抽煙不吐痰」「打掃廁所要勤快」等標語,通過躬身示範,使附近的村民養成了自覺打掃庭院,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農場的貢獻有:通過培訓業務吸引外地人來小劉固參觀學習;蔬菜大棚依靠有機肥和人工養護,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產品,給村民提供就業機會;製作堆肥和液肥供村民免費使用,村民貢獻原料。小劉固農場目前掛牌「循環農業示範農場」,農場的循環農業逐漸改善了當地生態,這個黃河邊的貧困村莊也吸引了大雁、白鷺等動物的歸棲,貧困村變得人美、景美、產業美。
以上是社會人士通過動用資金,驅動產業發展的方式改善鄉村面貌的例子。產業發展也是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了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繼續推進自上而下的美麗鄉村建設,改善鄉村的人居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服務廣大農村居民。同時,鼓勵和動員各方力量自發地參與自下而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改善那些政策覆蓋不到的鄉村區域,比如荒山、無人居住的古村落等,服務社會需求。
其次,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拓寬宅基地、耕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范圍,延長流轉周期,做好產權認證和保護,擴大市場范圍。鼓勵社會資本到農村開展有機種植、現代林業、現代畜牧業,搭建平台促進大型家庭農場和小型農場合作,在采購、種植、銷售等環節使用統一渠道,降低產業成本。制定措施扶持有機循環農業的發展,鼓勵資本在鄉村開展康養產業、旅遊休閑產業。同時,做好農村地區違法建設的監管,通過衛星數據等手段,杜絕資本大興土木、建設樓堂會館、違法建設別墅等。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見縫插針式地發展農村產業經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產業支撐。
第三,引導科技賦能美麗鄉村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農業遙感、物聯網、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應用,提高農業生產、鄉村治理、社會服務等信息化水平;參與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投資、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推進優質特色農產品網路銷售,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導金融科技公司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第四,鼓勵官員、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外出務工人員以「新鄉賢」的身份參與鄉村建設。新鄉賢是傳遞新舊文化的「轉換器」,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周邊的人,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國家政策和現代知識,凝聚人心;新鄉賢也是緩和社會沖突的「安全閥」,他們可以利用較高的群體地位化解村民之間及村民和政策之間的矛盾。因此,制定具體的政策鼓勵賢達人士歸隱鄉村,解決其在鄉村生活中的具體困難,這有助於美麗鄉村建設中「治理文明」的全面完成。
總之,美麗鄉村建設中要重視條件的差異性,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村莊的特色與個性,因勢利導,推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村莊形態與生態環境的相得益彰。

5. 新鄉的旅遊景點有哪些推薦一下!

河南寶泉旅遊度假區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屬於典型的峽谷生態觀光景區,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是國家森林保護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和太行獼猴保護區,年平均氣溫10度左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景區坐擁高峽平湖、雄奇峽谷、超高瀑群,猶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峽谷畫卷,分布著雙龍瀑﹑見龍瀑﹑躍龍瀑﹑飛龍瀑﹑青苔瀑﹑川字瀑﹑疊瀑﹑三連瀑﹑龍浴湖瀑﹑珍珠簾瀑等十大瀑布,號稱豫北最大瀑布群。

閱讀全文

與原陽污水處理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酒精蒸餾塔驗證方案 瀏覽:761
飲水機里的蟲卵是什麼 瀏覽:50
致享怎麼更換空調濾芯 瀏覽:969
美的飲水機出水口怎麼接 瀏覽:239
污水處理可以開6稅率專票嗎 瀏覽:615
飲水機小蘇打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瀏覽:26
口罩pm25過濾片怎麼用 瀏覽:273
標致機油濾芯長什麼樣 瀏覽:299
橘子皮清洗水垢 瀏覽:148
化工污水處理池用什麼材質 瀏覽:144
食醋除水垢什幺性質 瀏覽:574
污水廠實驗室實驗表 瀏覽:286
後廚污水排放需要多少錢 瀏覽:513
怎麼快速洗過濾芯 瀏覽:998
污水管建設屬於什麼工程 瀏覽:557
亞都凈化器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瀏覽:224
樹脂離子的選擇系數 瀏覽:19
diy反滲透凈水器用什麼泵 瀏覽:496
污水管道班組活動記錄 瀏覽:537
凈水器凈化一桶水要多少分鍾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