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小區污水處理回用治理論文

小區污水處理回用治理論文

發布時間:2025-02-15 19:17:45

⑴ 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藝的研究

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藝的研究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0.導言
近年來,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城市降雨的減少,使得再生水成為城市的第二供水水源。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回收技術就是對污水進行改造升級,使再生水達到地表IV類水質標准,為居民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
1.污水處理工藝研究
1.1以磁技術為核心的污水去除工藝
為減輕清河污水處理廠運行壓力、提高污水廠的處理效果,污水處理廠採用磁分離水處理技術,實施臨時污水處理能力提升應急工程。磁分離技術工藝簡單,可對原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的去除率可以達族歷譽到7O%以上。磁分離技術是利用外加磁載入物的作用增強絮凝以達到高效沉降和過濾的目的,其原理是向污水中投加少量混凝劑、磁種等與污染物絮凝結合成一體,然後通過高效沉澱和磁過濾將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磁種通過磁鼓分離器,在外加磁場下磁性介質表面產生高梯度磁場,捕集經過它爛返的磁性顆兆段粒。在雨季時期,超水量和上游來水會造成沖擊負荷問題,採用磁技術可防止超負荷狀況下污水對河道景觀的局部污染。
1.2污水處理中脫氮除磷工藝研究
1.2.1A2/O工藝改造和運行參數優化
A2/O是最基本的生物脫氮除磷工藝,但傳統的A2/O工藝難以同時實現高效的脫氮和除磷,本工藝根據需去除的TN和TP的量及其所需要的碳源確定A2/O工藝三段進水的不同比例。通過規模為150m3/h的試驗表明,在預缺氧段、厭氧段、缺氧段的進水比例分別為15%、5O%、35%時,出水TN和TP的均值分別為O.41mg/L和15.3mg/L,能夠穩定達到國家一級B排放標准。
溶解氧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很大影響,對硝化反硝化和除磷的都有影響。在處理工藝中,溶解氧自動控制在工藝設定的參數范圍內,可保證硝化的順利進行,並同時防止對反硝化和除磷造成不利影響。厭氧/缺氧/好氧水力停留時間是污水廠設計的重要參數,根據工藝研究,預缺氧段容積為0.5~1HRT,厭氧段容積為1~1.5HRT.缺氧段容積為3.5~4.5HRT,好氧段容積為6~9HRT,脫氧段容積為0.3-0.5HRT時,可達到最佳的效果。硝化細菌的存在時間較短,要達到較好的硝化效果需要保證足夠長的好氧泥齡,通過工藝研究,得出當溫度從15℃上升到25℃時,好氧泥齡從9~1O天下降到4.5~9天。同步脫氮除磷系統應適當延長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時間或污泥濃度,使系統能夠在冬季同時滿足硝化和除磷所需的泥齡。
1.2.2碳源開發與高效利用工藝研究
當進水中碳源不足時,反硝化反應就不能進行完全,脫氮率就會受到限制。為了解決脫氮除磷中的碳源競爭,一可利用初沉污泥發酵技術增加碳源的供給量,其二是開發污泥消化液自養生物脫氮等新技術節約碳源的需求量。目前,國內外利用污泥開發碳源的應用上絕大多數採用的是初沉污泥,將污泥的厭氧消化過程式控制制在水解酸化階段,實現酸化產物的積累。通過試驗豎流式和折板式活性初沉池水解初沉污泥改善污水特性的效果,實現了高效生物脫氮除磷。試驗結果表明豎流式和折板式活性初沉池出水VFA、SBOD5、SCODcr、SBOD5/SCODcr。值比進水均有增加,表明活性初沉池具有較好的水解酸化效果。通過試驗對比2小時、4小時、6小時三個水力停留時間下的水解酸化效果.得出折板式水解酸化池的最佳水力停留時間為4小時。
1.2.3消化液高效脫氮工藝研究
在兩級完全混合式濃縮發酵工藝中,污泥發酵和囿液的分離在兩個獨立的系統中進行。兩級完全混合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系統的高效HRT為32到36小時.SRT為4到7天時,污泥迴流比在0.75―1之間。實現穩定的短程硝化是實現污泥消化液高效脫氮的基礎和前提。在高溶解氧(6~9mg/L)、常溫(15-29℃)、長SRT條件下,成功地在缺氧濾床加好氧懸浮填料生物膜連續流工藝中實現了部分亞硝化,並通過綜合調控進水ALR、進水鹼度/氨氮和好氧段水力停留時間,控制進水鹼度氨氮這些工藝技術,來實現ANAMMOX工藝的部分亞硝化,和TN的去除。
1.2.4基於進水負荷變化的A2/O工藝過程優化控制
A2/O工藝處理單元較多.而且各單元順序串聯對進水負荷的抗沖擊能力較弱,需要建立適應進水負荷動態變化的過程式控制制模式。溶解氧的開始響應時間和峰值響應時間與系統的實際水力停留時間相同。對水力負荷變化為瞬間響應;而氮磷由於其微生物對環境的耐受能力,其響應時間有一定的滯後。在實際污水廠的控制中,有必要對進水負荷變化進行前饋控制,抑制進水負荷對後續氮、磷以及溶解氧的影響,保證出水水質的穩定。工藝建立了一套A2/O工藝前饋和反饋控制策略,該策略根據水量、COD濃度及氨氮濃度.通過計算系統進水的負荷水平,在線調整工藝運行中的外迴流量、內迴流比及曝氣方式等參數的設置,建立A2/O工藝前饋動態控制系統。
2.高品質再生水工藝技術研究
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改造後可以使二級出水穩定達到一級B標准,可使再生水出廠水質達到地表Ⅳ類水水質標准。再生水深度處理工藝選擇中應考慮氨氮和總氮的進一步降低並保持穩定,有機物的強化去除是工藝選擇的重要考慮因素,此外懸浮物、色度和臭味也需在深度處理過程中得到去除以使再生水清澈可觀。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可實現有機物降解和硝化反應,將COD和氨氮進一步去除,而反硝化生物濾池通過強化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可將硝酸鹽或者亞硝酸鹽進一步轉化為氮氣,進一步降低出水中TN濃度。BAF和DNBF均具有抗沖擊能力強,受氣候、水量和水質變化影響小和工藝流程簡單等優點,為可選擇的經濟有效的深度處理工藝。砂濾池為給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採用的常規處理工藝,其運行管理費用相對較低。生物濾池和砂濾池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級出水中的色度,但可能難以達到再生水的要求,投加O3不但能夠進一步去除色度,而且能夠起到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一般情況下,可選擇的再生水工藝組合形式有BAF―DNBF→SF→O3(後置反硝化濾池工藝);DNBF→BAF→SF→O3(前置反硝化濾池工藝)DNBF→SF→O3。
BAF―DNBF→SF→O3組合工藝,在實現DNBF碳源精確控制的條件下.除TN外出水可實現地表四類水要求,出水TN可小於10mg/L。但DNBF碳源投加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情況下由於DNBF碳源投加過量可能造成出水COD濃度升高難以滿足再生水對COD濃度的要求。
DNBF→BAF→SF→O3組合工藝中,DNBF對硝態氮的平均去除率高於90%,BAF對氨氮和部分難降解有機物如磺胺類大環內酯類和喹諾酮類抗生素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同時BAF還能夠進一步降解DNBF過量投加的外碳源,有利於保證再生水處理工藝的穩定運行。
DNBF→SF→O3組合工藝出水水質主要受二級出水水質和DNBF處理效果的影響,當二級出水中氨氮濃度已經滿足再生水水質要求時.可考慮採用採用該工藝,同時由於DNBF探源投加控制的穩定性對出水中的TN和COD有直接影響,因此,需要對組合工藝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根據上述對各組合工藝的研究,採用DNBF→BAF→SF→O3組合工藝可穩定生產高品質再生水,最終工藝技術方案如下: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全面解決城市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就需針對性地研究污水廠脫氮除磷改造和優質再生水生產集成關鍵技術,從而保證水的生態循環和可持續利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⑵ 高分求助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及中水回用流程

小區生活污水處理中水工程工藝設計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設計依據: 1、業主提供資料; 2、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3、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規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及相關專業設計規范; 5、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GB3096—93。 二、原水來源、水量及中水用途:1、原水來源:小區住戶生活污水。2、水量:小區住戶1024戶,按每戶平均3.5人,合計大約3584人。鑒於房產公司尚未提供人均用水量,參照我國南方小城市(<20萬人),居民人均住宅用水148.5L/(人.d),並參照高級住宅和別墅人均生活用水300~400L/(人.d),,兩者取平均數為250L/(人.d),暫時作為本項目核算水量的依據,那麼,本項目設計處理水量=3584人×250L/(人.d)×1.10(未預見水量)=985.6m3/d,取生活排水量與生活用水量相同(DBJ08-71-98)。新建中水處理站設計規模為985.6 m3/d,平均小時處理量為41m3/h。3、中水用途:小區綠化澆水、景觀補充水。通過處理後中水主要回用於沖廁、綠化、洗車等方面,因此要求達到CJ25.1—89《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要求。主要指標為:COD≤50 mg/L;BOD5≤10 mg/L ;懸浮固體≤10 mg/L;濁度≤10度;PH:6.5-9.0;油類≤3 mg/L;總大腸菌群≤3個/L;嗅:無不快感覺;游離余氯:管網末端不少於0.2 mg/L。4、中水回用比例≥80%,其餘污水經處理達標排放。污水進水和達標排放主要水質指標如表一所示: 表一:污水進水、達標出水主要水質指標 CODcrmg/L BOD5mg/L SSmg/L 動植物油mg/L NH3--Nmg/L PH
進水水質 350-450 180-250 200-300 ≤40 35-40 6--9
排水水質 100 20 70 10 15 6--9
註:處理後的出水要求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准。 第二章 工藝設計方案一、設計原則: 1、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規定,確保處理後尾水的各項水質指標皆符合本方案設計依據中的標准和要求。 2、採用成熟的,功能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並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調節性以及應急排放措施。 3、整套污水處理系統,盡可能佔地面積小,投資省和運行費用低。4、主體設施採用鋼筋砼結構,使用壽命長;選用的設備、儀表、配件、材料,均為質量可靠,運行穩定,便於維修。 5、充分考慮處理過程中二次污染(雜訊、臭氣、污泥處理)的防治。6、本設計的范圍為接入污水處理站集水井至排放池為止的污水處理工藝、電氣各專業設計。

二、處理方法:
本工程擬採用水解酸化—兩級接觸氧化—過濾—消毒的工藝流程。、
污水經格柵截留大顆粒污物後流入調節池,調節池採用曝氣式,以均衡水質水量,並通過曝氣攪拌避免污物沉澱。調節池後部設水解酸化段,利用細菌在厭氧條件下短時間內的水解酸化反應,降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機物,有利於細菌好氧分解。
好氧處理採用兩級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是處理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機物在這里被細菌好氧降解。採用多級分段式接觸氧化,形成逐級負荷遞減系統,使接觸氧化在去除率、抗沖擊負荷、出水水質等方面更具優勢和可靠性。
生物接觸氧化出水再經過過濾、消毒,即可完成深度處理中水回用。

三、工藝流程:
(圖略)
按上圖所示的處理工藝方案流程,各構築的作用和說明如下:
為了達到排放要求,處理工藝採用以生化處理A/O法為主處理的二級處理法,本處理系統由集水井、調節池、A段生化池、O段生化池、沉澱池、排放池、中水池、污泥池、機房(風機、水泵和電控櫃)等構築物組成。

四、主要構築物:
1、土建(本鋼筋砼設備為地埋式,頂部復土0.3米可綠化環境。)
序 號 名 稱 規格(m) 數量(座) 備 注
1 集水井 1.5×6.5×4.5 1 地下式鋼筋砼結構
2 調節池 12.5×6.5×4.5 1 同上
3 接觸氧化池 12.5×3.5×4.5 2 同上
4 沉澱池 9×3×4.5 1 同上
5 污泥池 9×3×4.5 1 同上
6 排放水池 4×4×4.5 1 同上
7 中水池 9×6×4.5 1 同上
8 機房 4×3.5×2.6 2 設在地面上

五、主要設備:
序號 名 稱 型號規格 單 位 數 量 備注
1 機械格柵 台 1
2 一級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備
3 羅茨風機 台 3
4 二級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備
5 石英砂過濾器 台 1
6 電磁流量計 台 1
7 消毒劑投加裝置 套 1
8 活性炭過濾器 台 1
9 污泥泵 台 2 一用一備
10 組合填料 套 1
11 管道及法蘭彎頭 套 1
12 閥門器材 套 1
13 人孔及閥門蓋 套 1
14 填料支架 套 1
15 防腐材料 套 1
16 電器控制系統 套 1
17 配電器材 套 1
18 聚丙稀蜂窩斜板 套 1
19 液面控制器 套 1
注1:該污水處理系統總電機功率55kw, 運行功率35kw。
注2:設施佔地面積大約350-400 m2 。
注3:上述構築物參數或設備配套會因設計時做適當更改,以施工圖為准

2.2 常用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常用的工藝流程有:
①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 →出水。
②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

⑶ 建築污水再生回用探討

據了解,全球及我國水資源匱乏問題日益嚴重,建築污水再生利用是建造綠色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污水是重要的中水資源,將建築污水作為非傳統水源進行處理並回收利用,主要為將優質雜排水及雨水處理為可被人們使用的非飲用水,是一種安全、合理、並且經濟的降低資源損耗的途徑。
水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位居世界第六,但中國人口數量巨大,分攤到個人身上,人均水量佔有率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名列第110位。加上我國降雨地域、時間分布不均勻,水污染日益加劇,供水能力不足等原因,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出現,這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目前我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全國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大約在414億m3,但污水處理率和二級處理率分別僅達到30%和15%,污水回用率的比例更低。污水再生利用不僅可以改善水環境,也可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可見,中國污水處理與回用的潛力是巨大的,處理好污水再生利用,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建築污水再生回用概述
建築物根據其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住宅、公共建築和工業建築,一般建築小區的生活用水可以分為室內用水和室外用水,建築用水根據其用途不同,又可分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生產用水及其他用水等;生活排水可以分為洗浴排水、盥洗排水、廚房排水及沖廁排水等。最關鍵的是要利用非傳統水源,其基礎是非傳統水源水量平衡的利用。但是,我國目前缺乏非傳統水源利用水量平衡的規范及指南,大多以《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 50336-2002)的水量平衡設計思路,以年為單位進行水量的平衡設計,這樣使大多數項目的實際用水與水量平衡產生較大差異。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會使建築業的用水不斷增加,使污水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也成為了污水回用的重中之重,在建築中建立水循環使用的概念,也是保護珍貴的自然水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建築污水建議優先使用的是雨水,因為就地收集處理後的雨水,特別是降雨歷時內中後期雨水水質相對建築中水較好。並且處理就地收集的雨水,行對於建築中水更佳經濟實惠。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及時間的不確定性,怎麼樣利用日常的雨水水量是面臨的難點。
2建築污水再生回用的必要性
現代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居民用水量的增加對現有的水資源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人們逐漸意識到了污水再生回用是一種非常可靠的供水水源,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成功污水回用工程,供水和污水處理行業也意識到污水再生利用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如果新建住宅小區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網,不但加大了對市政基礎設施的投資,而且還加重了對排放水體河流的污染。如果建築小區排放的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後,再生水的水質完全可以達到居民沖廁、小區綠化、澆灑道路、景觀用水等要求,這樣小區污水再生水的回用,就實現了就地處理、就地回用的作用,既減少了污水的排放量,同時還節約了自來水的使用量,減少了污水對小區的生態環境的污染,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建設。再生水的使用是生態住宅小區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水環境工程設計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合理的投資達到最佳居住環境為綜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1]。
3污水再生回用技術
為滿足高水質標准而進行污水處理的工廠,更新改造的成本不斷增加,可見污水再生回用技術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將廢水或污水經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後回用於生產系統或生活雜用等被稱為污水回用。污水回用的范圍很廣范,包括工業上的重復利用水體的補給水和生活用水,設計時要考慮經濟、運行管理等方面,排水系統採用合流制的方式,即只採用一套排水收集管網,工程的總造價較低[2]。再生水處理站的水源為綜合性生活污水,具有污染程度較高的特點,但是可生化性比較好。
污水回用既可以很有效地節約和利用有限的、寶貴的淡水資源,又可以減少污水或廢水的排放量,減輕對水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緩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負荷現象,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及經濟效益。目前,盡管污水處理的技術很多,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分離、轉化和利用。分離是指採用各種技術方法,將污水中的懸浮物或膠體微粒分離出來,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或者將污水中的污染物減少至最低限度。轉化是指將已經溶解在水中的、無法「取」出來或者不需要「取」出來的污染物,採用生物化學、化學或電化學等方法,使水中溶解的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的物質,或者轉化成容易分離的物質。
4 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建築中水回用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有些工藝、設備不完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南方地區水源相對充裕,有時中水回用技術在實際的工程中並沒有用城市給水的方式經濟。許多人對中水的衛生性、安全性等存在顧慮,從而影響了中水回用的普及。另外,目前建築中水回用執行的是現行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3]。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1)許多現有的中水工程根本達不到該標准;(2)由於達標具有一定難度,故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廣和普及。這就要求我們在成熟運行良好的工藝和設備研發和推廣的同時,更新觀念,深刻了解中水回用水是有價值的水資源。水使用完之後不再是拋掉,而是對其進行合理的處理,得到回用水即二次使用,這樣就會減緩對高質量淡水水源缺少的壓力,從而減輕人類生存對世界水環境造成的影響。我們呼籲,政府有關部門要盡快制定中水回用指標的適宜限值並頒布實施,以降低中水工程的投資和處理成本,造福人類。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⑷ 為什麼生活污水處理以後要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指經過處理後的污水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供非飲用目的的使用。這種處理方式遵循雜用水水質標准,確保水質達到相應的使用要求。

污水處理後,往往需要進一步處理以滿足特定的水質標准。這一過程包括去除懸浮物、降低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含量、去除病原體等,確保水質符合回用要求。

污水回用,通常也需要經過處理,達到一定的水質要求後進行回用。然而,回用的具體水質要求會根據不同的回用單元而定。例如,用於灌溉的水質要求與用於工業冷卻水的水質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無論是中水回用還是污水回用,其處理過程都是為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新鮮水源的需求。這些處理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環境保護。

採用中水回用和污水回用技術,不僅可以減少污水的排放,減輕對環境的壓力,還能在農業灌溉、城市綠化、工業冷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應用領域對水質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要求達到一定的標准,以確保使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中水回用和污水回用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工業冷卻、城市綠化、農業灌溉、沖廁等方面。這些技術的推廣使用,有助於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水污染,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實際操作中,中水回用和污水回用的水質標准需根據具體的用途和回用單元的特點進行設定。例如,用於農業灌溉的水質標准可能側重於控制細菌和病毒的數量,而用於工業冷卻水的水質標准則可能更注重去除懸浮物和降低化學需氧量。

因此,無論是中水回用還是污水回用,都需要嚴格的水質控制。這不僅是為了確保回用過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為了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⑸ 淺談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嚴重影響城市發展的問題,其中城市的污水處理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尤其是最近幾年,城市污水以及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為了保護水資源,政府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並出台了一系列節約用水、減排污水的政策來調節控制,將城市污水處理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與工業污水的處理辦法不同,城市污水處理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入手,對症下葯,根據其特點從根本上解決污水問題。
城市的污水和城市的地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人口布局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要根據具體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污水問題。進行污水處理的目的就是改變城市污水的性質,保證污水不會對環境、生活水源產生危害。不同於工業廢水,城市污水處理具有規模大、佔地面積廣、設施尺寸大和單元多等特點。就我國當前大部分城市的具體情況而言,污水的排放量大致與城市的缺水量相等。因此,合理處理污水不但可以解決污水治理的問題,還可以有效緩解我國城市缺水的嚴峻形勢,推進污水處理勢在必行。[1]
一、水污染控制的發展歷程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200年來科學技術的進展,水污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以往的任何時期,從而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於是人們逐漸重視環境,提出可持續發展,開始注意協調環境和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從最初的只注重發展,忽視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到現在開始邊發展邊治理。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對環境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有所欠缺,污染情況比較嚴重,近些年對污染問題逐漸提上日程。[2]我國水污染防治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歷程。從20世紀60年代末,我國就開始解決城市污水問題並發展污水回收利用工藝,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的效果。但�S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城市水污染問題和城市水資源緊缺的矛盾日益加劇,城市污水回收再利用再次被重視,以便能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城市的多元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已經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我國城市的水污染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水污染控制技術的更新已經刻不容緩。
二、污水處理技術以及污水的回用
隨著各種環境問題的不斷出現,嚴重製約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如今人們的環保意識已經大大提升,能夠冷靜下來思考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不再像過去一樣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處理;開始想辦法從問題的根源入手,投入更多的精力來處理,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到目前為止,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因此,污水處理再利用技術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在現代社會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一)污水處理技術
根據《2013-2017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中國人有70%的人飲用地下水,全國將近700個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以地下水為主要的飲用水源。但是,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已經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形式相當嚴峻,因此,污水處理技術顯得非常重要。污水處理的技術種類繁多,大致分為三種: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處理法。污水處理工作是針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多種經濟、合理、行之有效的科學工藝方法的結合。在具體的實際運用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當地的具體水質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污水處理辦法,規劃、制定的污水處理流程既要具有經濟性,又要有可行性。[3]
(二)污水回用技術
我國的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為2400立方米,全世界有十二個貧水國,我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我國水資源並不均勻,基本上呈南多北少的態勢,一些北方地區水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僅有200~400立方米。可以這么說,水資源的短缺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我國大部分的城市都降低了對水質的標准,這就從根本上降低了水污染處理的難度。因此,在規劃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時,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不但要重視污水回收再利用,而且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水質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辦法,在選擇廠址時,要充分考慮處理完的污水二次利用的地方,依靠污水回用來節約一定成本。具體來說,利用二次處理污水的范圍比較廣,主要分為城市生活利用和工業利用兩方面。利用二次處理污水,既可以減少污水的排放量,又可以減少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從根本上有效的節約和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污水二次處理也叫污水回用,主要是指利用特有的技術和工藝將廢水或者污水經過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經過處理的水直接輸送到需要水的生產地區或者生活地區再次使用。污水回用意義重大,它減少了污水和廢水的排放量,減輕了水污染,同時也減輕了城市排水管道的壓力,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都十分明顯。
(三)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污水處理工藝種類較多,但在實際處理實際污水時並不是所有方法都有效,應該根據實際需要採取相應的污水處理工藝。具體來說,污水處理的對象主要是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需要根據污水的具體成分來判定處理污水的方法。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污水處理的方法往往是採用幾種單一方法的疊加、組合,以便達到更經濟、操作性強的目的。在選擇廠址時,要對城市的工業布局和居民生活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確定水質、污水分布情況、污水排量、回用污水的區域等因素。特別要注意的是,在確定水質、污水排量時,要對污水進行定期抽樣檢驗,對污水排量進行定期測定,並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出其水質的濃度。對於確定進水水質的問題,優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污水排放口,然後對其進行定期檢測,並對其使用適當演算法計算出污水的平均濃度。目前,城市中的許多污水處理廠採用了二級生物處理工藝,也就是用生物處理法將污水中各種復雜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簡單的物質,這種處理方法相對簡單,處理後的排放物較為清潔,對環境污染小,可利用價值高。對於回用工藝而言,由於生態用水對水質的要求較高,在利用生物活性炭濾池的生物氧化和活性炭吸附作用去除有機物之前,採用曝氣生物濾池對污水進行預處理,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懸浮有機物和其他有毒物質的去除效率,而且採用同時曝氣也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通過生物活性炭的富集和生物氧化作用使得水質穩定,達到生態用水的各項指標。[4]
三、結語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都十分有限,還在不斷發展中,完善處理污水問題還需要一定時間,但只要堅持不懈,相信污水處理將會越做越好,實現污水的有效處理和污水循環再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⑹ 化學(水的凈化)的論文

摘要:工業污水經過有效的處理,回用於生產、達到地面水標準是完全可行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是減少環境污染緩解供水緊張的有效措施,它還具有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完美統一,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污水處理 高純度 凈化利用 一、前言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保護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目前,全國七大水系的重點河段中,82%江河湖泊受到污染,63.1%的河段水質為Ⅳ類、Ⅴ類或劣Ⅴ類,92%的城市面臨水污染威脅。據統計全國2002年廢水、污水排放量達620×108m3/a,使河流水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與此同時,我國水資源不足,屬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國600餘座城市有400餘座缺水,約150座城市實行定時、定量供水。而佔全國城鎮人口41%和城市工業總產值35%的北方地區,缺水形勢更加嚴峻。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使缺水形勢顯得更為嚴峻。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嚴重地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程度、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國家對於生活污水的凈化、回用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觀點出發,高深度地污水凈化是較佳的一種污水回用方式。如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了「經濟發展-水體污染-水質下降」的惡性循環;太湖流域3000多萬人守著2300平方公里的太湖出現了「水多用難」的尷尬局面。目前我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正常年份缺水達60×108m3,預計2030年缺水量將達到(400~500)×108m3。根據「十五」計劃綱要的要求,到2005年我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要達到45%。如污水深度凈化後回用率平均達到20%,則「十五」末期污水回用量可達到40×108m3/a,這可解決全國城市缺水量的一半以上。因而開發和應用投資省、見效快、運行成本低的污水深度凈化回用處理技術已經成為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本文轉自- http://www.myecs.cn/mianfeilunwen/biyelunwenfree/1398855/index.htm

麻煩採納,謝謝!

⑺ 求一篇畢業論文 關於工廠污水處理的

您這樣直接求論文好嗎?

給你思路吧,別全部哦……

小區污水處理系統

摘要:述 醫院、港口、公園、商業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區、高級住宅區、療養區、學校、農場、漁場、狩獵場等均可稱為小區,我們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區、療養院、商業中心、機關學校等一種功能或多種功能構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當地的環保標准,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關鍵詞:污水處理

一、概 述
醫院、港口、公園、商業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區、高級住宅區、療養區、學校、農場、漁場、狩獵場等均可稱為小區,我們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區、療養院、商業中心、機關學校等一種功能或多種功能構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當地的環保標准,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小區污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各國並無統一的限定。前蘇聯曾建議單個構築物的處理能力不宜超過1400m3/d,美國則把小廠的處理能力限定在3785 m3/d的范圍內。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把等於或小於4000 m3/d的處理廠定義為小區污水處理廠。
小區污水不同於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於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徵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後再經消毒回用等。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①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澱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觸氧化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於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於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推薦採用地面建設方式,生物處理部分可採用接觸氧化,也可採用SBR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曝氣方式建議採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曝氣機。②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澱→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較小時,可採用此工藝,具有佔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於降低能耗,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後回用於澆灌綠地、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後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二、小區污水處理廠設計原則
1. 處理出水要求和處理程度
一般來說,不同小區對出水的要求差異較大。應根據我國《地面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的有關規定和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確定處理程度,以確保出水水質。如果出水採用土地處理法處理,則按土地處理法的要求計算;
2. 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必須結合小區的整體規劃和建築特點,即外觀設計上要與小區建築環境相協調,以求美觀;
3. 在污水處理工藝上力求簡單實用,以方便管理;
4. 在高程布置上應盡量採用立體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上要緊湊,以節省用地;
5. 污水處理廠位置應盡可能位於小區下風向,與其它建築物有一定的距離,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 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施工安裝方便,運行簡易,設備性能穩定,
適合分期建設;
7.處理程度高,污泥產量少,並盡可能採用節能處理技術;
8.處理構築物對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的適應范圍較大,使系統有較好的經受沖擊負荷的能力。
9.小區內的人口是逐漸增加的。因此,小區污水處理廠應按可預期的發展規劃作為流量設計的基礎。根據我國情況,可考慮採用20年的設計周期。

三、小區污水處理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
幾種常用的處理工藝:
(1)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出水

(2)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澱池→出水
污泥迴流
(3)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
加葯

(4)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澱→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回用工藝流程: 生物處理出水再經混凝過濾和消毒

在流程開始時一般要考慮設置均化池,這是因為小區在水質和水量上的變化都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大。均化池一般設在格柵以後。物化和生化處理是去除污染物的核心部分。

四、組合式污水處理廠或設備
組合式處理廠以裝配好的或易於組裝的標準定型設備部件出售。在國內埋地設備曾風靡一時,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佔地面綠地,很多設計單位和用戶非常歡迎,設計人員選設備很簡單,而要設計污水處理廠工作量較大,所以,非常喜歡用設備化產品。環保公司製造設備利潤豐厚,而土建工程利潤較低,因此,企業大做廣告和公關。但是實際應用表明,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對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因此,對埋地設備一直爭議很大,現在,埋地設備熱已經降溫。建於地下的可檢修、便於操作(有人員操作空間)污水處理設計方式應於推薦。上千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議採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仍可考慮用埋地設備。埋地設備的確工藝流程一般均採用兩段接觸氧化和沉澱工藝,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2小時,污水進入設備前,先進行水量調節和提升。

五、SBR及CASS處理工藝的原理及參數選擇
(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體。典型SBR工藝的一個完整運行周期由五個階段組成,即進水階段、反應階段、沉澱階段、排水階段和閑置階段。從第一次進水到第二次進水稱為一個工作周期。
從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研究、應用及發展趨勢來看,SBR稱得上簡易、快速、低耗的污水處理工藝。與連續式活性污泥法比較,SBR法具有以下特點:①SBR裝置結構簡單,運轉靈活,操作管理方便。②投資省,運行費用低。Ketchum等人的統計結果表明:採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③可抑制絲狀菌生長繁殖,不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指數SVI較低,有利於活性污泥的沉澱和濃縮。④SBR處於好氧/厭氧的交替運行過程中,能夠在去除碳物質的同時實現脫氮除磷。⑤SBR處理工藝系統布置緊湊、節省佔地。⑥運行穩定性好,能承受較大的水質水量沖擊。⑦各項運行控制參數都能通過計算機加以控制,易於實現系統優化運行。

(三)周期循環曝氣活性污泥法(CASS工藝)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該工藝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長度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

(四)CASS與SBR曝氣方式的選擇
由於小區大都是居民居住區,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污水廠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噪音擾民問題和污水廠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採用水下曝氣機代替傳統的鼓風機曝氣可有效解決噪音污染。另外,由於CASS工藝獨特的運行方式,採用水下曝氣機可省去復雜的管路及閥門,安裝、維修方便,使用靈活,可根據進出水情況開不同的台數,在保證效果的條件下,達到經濟運行的目的。

(五)CASS與SBR撇水機的選擇
撇水機是CASS工藝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性能是否穩定可靠直接影響到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目前,國內外對撇水機仍在進行研究和開發,按照目前所用的原理撇水機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浮球式、旋轉式和虹吸式。撇水機研製的關鍵是解決潷水過程中,堰口、導水軟管和升降控制裝置與水流之間形成的動態平衡,使之可隨排水量的不同調整浮動水堰浸沒的深度,並隨水位均勻地升降,將排水對底層污泥的干擾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證出水水質穩定。
我院自主研製開發的撇水機屬絲杠旋轉式,自動撇水裝置主要組成部分是:潷水器、可擾動的軟管、水位控制器、可伸縮推動桿和驅動電機等。其中潷水器又叫自動浮動式水堰,上部為堰口和防止浮渣進入出水的浮筒,下部出水管兼起支撐作用,部分浸沒在水中,通過可伸縮推動桿使方形堰口達到連續均勻地排出反應池中的上清液。實際應用表明,所研製的撇水裝置達到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具有升降平穩、排水均勻、自動控制、價格低廉等優點,該項研究不僅滿足了工程的需要,而且具有創新,屬專項保密技術之一。

五、處理小區污水主要設計參數
SBR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15kgBOD5/kgMLSS.d, 污泥齡20~30天
工作周期12小時, 其中, 進水2.5小時(曝氣或不曝氣),反應6小時, 沉澱0.75~1小時, 排水2小時,閑置0.5~0.75小時。出水指標:COD〈50mg/L, BOD5〈20mg/L, SS〈10mg/L
CASS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2kgBOD5/kgMLSS.d, 污泥齡15~30天
水力停留時間12小時,工作周期4小時,其中曝氣2.5小時, 沉澱0.75小時,排水0.5~0.75小時,出水指標與SBR相近。

六 、污泥處理
污水處理量上千噸時,一般採用濃縮後脫水處理,小規模時一般濃縮後定期用大糞車運至填埋或作農肥。

七、小區污水處理廠址選擇和布置
小區系統的廠址選擇和廠區布置在基本原則上與大廠是一致的。但是考慮到小區系統在服務對象和流程選擇上的獨特性,在廠址選擇和布置時也應考慮到小區系統的特點。
1.廠址規劃
(l)與服務地區的衛生防護區應有一定距離
(2)風向(不影響所服務地區和周圍地區)
(3)交通運輸和水電供應。
(4)便於兼顧小區其它生活保障設施的統一管理。
2.廠區道路和構築物之間的間距
由於小區系統選用較小的設備和構築物,廠區交通、維修及衛生要求所需的空間相應較小。廠區內應設計充足的車輛通道,路寬設計可以輕型載重汽車的回轉半徑為依據。主要構築物之間的間距可考慮在3-5m之間。

參考資料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ct.free.9922287.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簡述污水處理工藝的優選與比較

論文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 運行管理 工藝選擇
論文摘要:針對目前城市現有污水處理廠在建設和運行管理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從建設規模和工藝確定等角度進行對比分析,並對應注意的環節提出了看法。

由於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一般規模小、技術性強,工藝組合靈活,結構通常為鋼制,即使內部管線穿插較多,運行維護也不太困難。工業廢水處理在技術上是與城市污水處理類同的,但是如果把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思路簡單地套用在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中會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

1.合理確定建設規模

城市污水廠建設規摸的確定,是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排水規劃,分期分批地建設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要根據水環境保護的目標,分期實施,逐步到位。城市排水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城區管渠改造,污水的收集、輸送(包括泵站),污水處理和排放利用,以及污泥處置等問題在。

2.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工藝選擇

具體工程的選擇要求包括:
①技術合理。技術先進而成熟,對水質變化適應性強,出水達標且穩定性高,污泥易於處理。
②經濟節能。耗電小,造價低,佔地少。
③易於管理。操作管理方便,設備可靠。
④重視環境。廠區平面布置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注意廠內雜訊控制和臭氣的治理,綠化、道路與分期建設結合好。
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世界各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活性污泥法是水體自凈的人工強化,是使微生物群體「聚居」在活性污泥上,活性污泥在反應器-曝氣池內呈懸浮狀,與污水廣泛接觸,使污水凈化的技術;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凈的人工強化,是使微生物群體以膜狀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與污水接觸,使污水凈化的技術。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及其變種變工藝,各有特點和應用條件,在選擇的時候,應根據各地區的水質、水量、受納水體、氣候、環境、經濟情況等條件確定。
⑵活性污泥法工藝在凈化機制上,沒有什麼突破,歷經幾十年的發展與革新,現已擁有以傳統活性污泥法為基礎的多種運行方式,如A/O除磷工藝、A/O脫氮工藝、A2/O同步脫氮除磷工藝、氧化溝工藝、A/B法、各種SBR法、載體活性污泥法、一體化活性污泥法等等。近十幾年來,活性污泥法最大進步就是將厭氧機制引入到生化反應池之中來,使厭氧和好氧狀況在生化池中同時存在或反復周期性地實現,但其基本流程原理與標准法是一致的。
⑶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藝(A/O法),是具有生物選擇機能並兼有脫氮除磷功能的標准活性污泥法變法。所謂厭氧就是生化反應段內溶解氧趨於零狀態。在這種環境下迫使專性好氧微生物-絲狀菌代謝機能銳減,抑制了其繁殖,起到了厭氧生物選擇作用,從而可以防止污泥膨脹現象發生。A/O活性污泥法工藝在普遍活性污泥法前段加入厭氧段,通過污泥負荷的變化來實現除磷或脫氮的功能。在A/O法的基礎上又發展了A2/O法,即在厭氧、好氧段之間加入缺氧段以實現同步除磷脫氮,由於其污泥負荷適應范圍較小,因此在實際運行中往往按偏重於除磷或脫氮之一功能進行。A/O法、A2/O法工藝由於出水水質穩定、能耗不高、運行管理方便等特點,在國內外大中型污水廠中採用最多。
⑷載體活性污泥法,是在活性污泥法反應池內投加固體顆粒或軟性、半軟性填料,以增加單位反應空間的微生物量,提高反應器容積負荷。是一種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良好結合,一般適於污水廠挖潛改造,提高處理能力,其核心技術為專利填料,近幾年林泡工藝作為其代表應用於大連春柳污水廠和鐵嶺污水廠。
⑸氧化溝法,於五十年代由荷蘭人巴斯維爾所開發,主要有卡魯塞爾(Carrousel)式、三溝式、一體化式、奧貝爾(Orbal)式等幾種技術形式。氧化溝法是一條閉合的生化反應溝渠,以轉碟或轉刷為充氧和水流動力,流程簡單,對運行管理要求較低,多用於延時曝氣,產生污泥量少,污泥易於脫水。氧化溝法在我國南方地區及中西部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⑹A/B法(Absoption-Biodegradation),是兩級生化反應系統。一級為生物吸附,污泥負荷高,反應時間短(30分鍾);二級為一般生化反應池,污泥負荷同普通活性污泥法。A/B法的一、二級都有自己的二次沉澱池和污泥迴流系統,多用於濃度高的生活污水,其國內典型應用為烏魯木齊河東污水處理廠和青島海泊河污水處理廠。
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1914年由英國學者Ardern和Locket發明的水處理工藝。70年代初,美國Natre Dame大學的R.Irvine教授採用實驗室規模對SBR工藝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並於1980年在美國環保局(EPA)的資助下,在印第安納州的Culwer城改建並投產了世界上第一個SBR法污水處理廠。
⑻間歇式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System)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亞新威爾士大學與美國ABJ公司合作開發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藝污水廠投產運行。ICEAS與傳統SBR相比,最大特點是:在反應器進水端設一個預反應區,整個處理過程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無明顯的反應階段和閑置階段,因此處理費用比傳統SBR低。該工藝在我國典型的應用為昆明第三污水處理廠,在國內影響較大。
⑼生物膜法,是另一種廣為採用的污水生化處理方法。這種處理法是使細菌和菌類一類的微生物和原生動物、後生動物一類的微型生物附著在載體或濾料上生長繁殖,並在其上形成膜性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接觸,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物質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攝取,污水得到凈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
3、根據以上工藝技術對比分析,結合奎屯市污水水質情況,認為較合適的處理工藝優選為:
第一方案:A/O工藝
近二十年來活性污泥法的最大進步就是將厭氧機制引入到生化反應池之中,厭氧、好氧的間歇周期運行給活性污泥法帶來新的技術經濟效果,即生物脫氮、生物除磷、生物選擇等。
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脫氮工藝(A/O法),是具有生物選擇機能並兼有脫氮功能的標准活性污泥法變法。
第二方案:DAT-IAT工藝
好氧間歇曝氣系統(DAT-IAT-Demand AerationTank-Intermittent Tank)是一種SBR新工藝。它介於傳統活性污泥法與典型的SBR之間,採用連續進水連續-間歇曝氣的運行方式,適用於進水水質水量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主體構築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間歇曝氣池IAT池組成,DAT池連續進水連續曝氣,其出水從中間牆進入IAT池,IAT池連續進水間歇排水。同時,IAT池污泥DAT池。它屬延時曝氣工藝,實際上為A/O脫氮工藝與傳統SBR的結合,該工業具有較低的污泥負荷,因此具有抗沖擊能力強的特點,並有脫氮功能。該工業國內應用於天津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和撫順三寶屯污水處理廠,是一種適合於較大水量的SBR工藝。

4、科學的進行工藝方案比較:

因地制宜地進行工藝方案(主要是生物處理方案)比較是必要的。對工藝方案的比較力求客觀全面,在同等進水、出水條件下,其設計參數應包括對各種污染物的去除率、曝氣時間、污泥負荷和容積負荷、曝氣量和氧的利用率(及動力效率)、污泥產量(及污泥指數)等作全面分析,數據豐富就可以集思廣益,揚長避短,根據技術上 合理,經濟上合算,管理方便,運行可靠且有利於近、遠期結合的原則,進行工藝方案的優化抉擇。

參考資料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ct.free.10010041.1/

⑻ 基於市政污水處理及回用問題略述

污水的資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護了水環境,有利於實現城市水系統的健康、良性循環,從長遠來看,這將是有效地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問題的優化途徑。如何在滿足規定的各種技術條件下,優化污水處理,發展污水再生回用事業並合理利用污泥,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望同行參考借鑒。
前言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大量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任意排放,不僅造成水環境的污染,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同時制約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危害人民身體健康。而經過凈化的污水可以作為一種再生的水資源,具有量大、集中、水質和水量都較穩定的特點,能夠用於農業、工業和市政用水,不僅可以緩解城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而且還可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
一、工業廢水處理的特點分析
工業廢水處理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技術變化多。主要技術有隔油、氣浮、混凝、沉澱、重力過濾和膜過濾、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離子交換、電解、電滲析、反滲透等專用技術來分離減少工業廢水中的油、色、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在工業廢水治理中也常常用到水解酸化、接觸氧化、表面曝氣、純氧曝氣、厭氧和好氧活性污泥法等生化技術。由於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一般規模小殲睜旁、技術性強,工藝組合靈活,結構通常為鋼制,即使內部管線穿插較多,運行維護也不太困難。工業廢水處理在技術上是與城市污水處理類同的,但是如果把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思路簡單地套用在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中會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特點是規模大、佔地大、設施尺寸大、單元多,處理設施通常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相應地要求整體工藝構成要簡單,單體設施構成也要簡化,盡量減少管線穿插和復雜結構,以便減少全廠設施設備的維修管理總量。正因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大,投入多,它的結構堅固簡單,使用年限長,規模效益好,單位處理成本較低,運行效果比較穩定,在環境治理上發揮的作用突出,因此一經確定要搞城市污水處理工程時,要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特點,借鑒他人的經驗與技術,慎重選擇工藝、考慮方案,即:整體工藝構成要簡單,單體設施構成要簡化,便於維護,便於運行,能耗盡可能低,佔地盡可能省,運行效果要穩定。
二、水污染控制的發展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我國水早肆污染控制經歷了由單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濃度達標排放到區域污染綜合防治、以環境容量為依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兩個階段。在氏橡過去的幾十年中,由於我國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擺脫不了點源治理、達標排放、三同時和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實際結果並不理想。據國家環保總局對我國5556套工業廢水處理設施調查結果表明,三個效率(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率、設備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較好的僅占運行設施總數的35.7%,其污染物去除率達到設計能力的只有50%,總體有效投資只佔全部處理設施總投資的31.3%,只有不足1/3的設備發揮作用。由此可見原有污水處理系統的規劃、設計、思想原則中存在不少問題,已不再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三、水處理及其回用問題分析
在污水深度處理、超深度處理、污水再生回用已經實用化了的今天,城市總體規劃與給水排水系統規劃都應當重新考慮,將污水的再生和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來。21世紀排水系統的定位應從以前的防澇減災、防污減災逐步轉向污水的資源化,從而恢復健康水循環和良好水環境,維系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污水處理廠的規模、數目與選址。污水處理廠設計應進行近期及遠期規模的研究,以合理確定工程分期。以遠期規模做為污水處理廠選址的依據,其選址用地條件應滿足遠期處理用地的需要,以利於工程的擴建。對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近期建設規模不宜過大。按照傳統規劃方法,污水處理廠廠址一般盡可能地安放在各河系下游、城市郊區,但是這種系統布局使污水廠距離再生水用戶較遠,需鋪設的回用水管網費用相應增加,不利於污水的資源化。因此,在確定污水處理廠廠址時,還應對再生水的用戶進行調查分析(城市中的自然水面、小河、綠地和工業再生水用戶),並根據回用水的需求,在城市中適當位置設置污水凈化廠(再生水廠),收集附近區域的城市污水,根據回用水質要求加以處理之後就近回用。因此,城市污水廠的數目不應拘泥於傳統經驗,而應該依據城市實際中水回用的需要在適當位置建設合適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使得整個城市形成大、中、小,近、遠期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廠布局規劃。這樣,既有利於污水回用,又減輕了城市排水管網系統的負擔,易於實現分期建設,符合我國當前國情。
2、處理工藝。污水處理的方法較多,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分成不同的工藝流程。因此應該根據污水水質和回用水水質的要求,對水處理單元進行多種組合,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選擇出經濟可行的污水處理流程。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進水水質,應在市區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排污口,定期實測其水質水量,採用加權平均確定其現狀水質濃度,以此為基礎,結合其它監測資料並考慮一定餘地,確定設計進水水質。因不同城市產業結構的差異,切忌簡單類比。這就要求在確定工藝流程的時候增加對該廠附近地區污水再生水需求情況的調查,以便對處理工藝進行適當的延長和完善,即可滿足污水回用水質的要求。隨著環境及法規的壓力,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二級生物處理工藝,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活性污泥法因其處理效率高,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得到廣泛應用。另外,在排水管網為合流制的條件下,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流量雨天是晴天的2-4倍,當出現雨水沖擊負荷時,大量活性污泥從曝氣池轉移至二沉池,並造成污泥流失。改進型Orbal氧化溝工藝和SBR工藝可解決上述問題並使有機物得到有效降解。
3、污水回用。我國屬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400m3,尤其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00-400m3,水資源的緊缺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的發展,許多城市不得不到幾十公里以外開辟水源,其投資在1000元/m3以上,制水成本高達1.0元/m3以上。相比之下,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的尾水,是一種穩定的水資源,經過處理後可做為工業冷卻洗滌用水、市政雜用水及城市河道湖面的景觀用水,其投資約200-300元/m3,制水成本在0.30元/m3左右。大部分城市工業用水量約占總用水量的50%-70%以上,其中冷卻、洗滌等用水量大但水質要求不高。在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中,應研究污水回用的可能性,調查研究回用對象及水質要求,並結合回用水水質要求進行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進行廠區總平面布置時,應考慮污水回用的處理用地。在規劃中還應該引起注意的是應妥善處理和處置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大量污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危害城市環境。目前較多的是將污泥填埋,這不但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廢棄了大量污泥資源。因此污泥處置的最終出路應該是作為農業肥料充分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等營養物質,既可避免污染,又可創造經濟效益。目前我國投入到污水廠建設的資金較為有限,要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地實現污水資源化還需要一個認識過程,但是必須注意到這將是解決我國水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結語
在回用經處理的城市污水時,應注意其使用的安全性,對可能與人體接觸的各種用水的安全性必須給予充分重視,不同用途的水應採用不同的處理工藝。對於接入居民住戶的回用水管線,可能存在用戶擅自改動管道,將其與自來水串接,也可能誤將回用水直接用於生活用水,或因管理體制不健全,一些人對回用水進行不法應用而危害他人健康。因此,回用水管線必須有明顯標識,並制定相應的施工、改接管理辦法,對與人體有直接接觸的各種用水,衛生防疫部門應制定有關辦法。同時要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回用水的積極意義。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⑼ 淺談城市中水回用的結論與建議

所謂中水是相對於上水(自來水)和下水(污水)而言的,是指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如廁所沖洗、綠地澆灌、景觀河湖、環境用水、農業用水、工廠冷卻用水、洗車用水等。

中水系統大致可分三類:一是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處理回螞稿用的城市中水系統;二是若干建築群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回用的小區中水系統;三是單棟的建築物生活污水處理回用的建築中水系統。

在此以自已的觀點談一下城市中水回用的結論與建議:

1、因地制宜,推廣應用

一般建造中水設施一次性投入較自來水高2~5倍,並且日常運行成本又高於自來水,所以很少有人會放棄使用便宜、安全、方便的自來水而去用中水,已建的中水設施停止運行也就理所當然了。1996年深圳已建的中水設施93%停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北方由於水資源緊缺,人均水資源量747m3,尤其是黃淮海三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500m3,在這種地區和沿海城市開發中水回用比長距離引水、海水淡化和人工降雨在經濟上更具優勢。以大連為例,海水淡化成本8.5元/m3,引碧入連2.3元/m3,引英入連3.6元/m3,中水回用2.0元/m3.

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量3,480m3,屬於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該地區1997年人均年用水咐指量447m3,僅占人均水資源量的12.8%,可見當地水資源的開發尚有很大潛力。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污染日益嚴重。由於城市化發展過快,城市排水設施的建設跟不上,污水超標排放和任意排放使城市周圍的地表和地下水源受到嚴重污染,水質惡化使可供利用的水資源急劇減少,部分城市出現污染型缺水,治污才是首要任務。要在加強城市排水系統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水體的污染整治。對不具備納入城市污水總衡物配管條件的建築物,為減輕水體污染,必須就地建造中水回用設施,保護水環境。

2、健全法規,統一管理

對於中水價格,政府有關部門可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如已建污水處理回用設施的,其所交納的排水費根據對應的設施處理能力予以返回中水設施管理部門,貼補日常運行管理;同時也可借鑒國外的收費浮動政策,適當調高自來水水價,但也不宜人為過分抬高自來水價,一般將中水水價控制在自來水水價75%~80%左右較適宜。中水系統涉及部門頗多,住宅、環保、水務、衛生等部門都有各自的管理職責,由於污水集中處理通常較分散處理成本低、回用用途廣、易管理、水質易控制,所以城市中水系統、小區中水系統和建築物中水系統,大、中、小系統宜合理搭配,以防止建成的設施閑置或設備運行能力不足。建議小區中水系統和小區發展規劃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同時,各地應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中水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防止中水設施建設市場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對中水處理裝置和施工單位進行產品認定和施工資質審定,並負責各中水站出水水質監測。

3、完善設計,制定標准

1996年以前建造的中水處理設施大多採用常規工藝,一般自動化程度不高、操作復雜、設備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導致建成後的設施根本無法運行或不能正常運行。如北京採用物化法處理的18套設施,因設計方面的問題,導致50%的設施根本無法運行,其餘的設施出水水質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隨著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應組織有關專家,借鑒國外先進的中水技術,對現行的《建築中水設計規范》進行重新修訂,提高中水設備的成套化、標准化、自動化及電子化等整體水平;對不同用途的中水,制定更詳盡的最低標准;由於一般水處理成本與水處理量成反比,而已建的中水設施在100m3/日以下的為數不少,有的甚至只有20m3/日,為提高資金利用率,建議制定最小經濟規模流量供設計參考。中水的處理成本與所採用的處理工藝和原水的水質有關,一般全污水(灰水+黑水)處理比灰水處理運營成本高近1倍。所以建議可先將灰水作為中水的原水,這樣處理成本可降低一半,水質也易控制,處理後的水可優先考慮用來澆綠化和洗車、掃除、景觀用水,而後考慮排管入戶沖廁。

4、組織培訓,持證上崗

中水處理工藝通常規模小、技術高、費用高,它要求高水平的處理,獨立的配水系統,特殊的用戶管道、閘門系統和熟練的操作。而目前中水設施管理人員大多是兼職,專業水平、管理水平有限,兼之各中水處理站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中水設施不能得以長期穩定運行,出水水質難得到保證。為保證中水水質,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中水運行管理人員,進行日常操作、水質化驗、應急措施等培訓,培訓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提高管理隊伍素質。

⑽ 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分析與應用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分析與應用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空氣清新、綠樹成蔭、寧靜舒適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現代居住小區的發展理念。但是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用水量越來越大,城市污染越來越嚴重,水資源越來越緊張。如何解決城市建設與水資源緊缺之間的矛盾,污水處理與回用是城市水資源重復利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法。通過對生活污水處理後回用,既可綠化美化小區環境,又能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實現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目的。
一、居住小區污水的特點
1.污水的主要來源
居住小區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包括廁所污水、廚房污水和洗滌污水等。
2.污水的主要成份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纖維、油脂、澱粉和蛋白質等有機物,也含有菜屑、泥沙和生活雜質等無機物,更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致病菌。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濃度一般較低,BOD5/CODcr通常在0.5左右,可生化性好。
3.污水產生的特點
居住小區由於人員成分較單一,大部分為上班人員、學生,少數為閑散人員,用水時間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三餐和入睡前,用水量變化很大,同時也造成污水量變化很大。
二、小區污水回用的處理工藝
因為居住小區的污水可生化性好,可採用生化處理方法,出水水質達標後,用於綠化、景觀用水、澆灑道路、洗車等。
1.污水處理流程
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化二級處理→深度處理(混凝過濾)→消毒→回用。
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且物業管理人員不一定具有專業水平,因此,必須針對小區污水的特點,採用投資少,用地省、運行簡單,技術可靠,無人化管理的處理工藝。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產生的污泥量較少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到位,對小區環境造成污染。
2.適合小區污水處理的工藝
(1)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SBR法)或CASS法
SBR法是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的簡稱。具有佔地面積小、投資省、自動化程度高、污泥少易沉澱、除磷脫氮等特點,比其他好氧處理法效果好。該工藝由按一定時間順序間歇操作運行的反應器組成。
CASS反應池是在SBR工藝基礎上發展的新型工藝,即在SBR池內進水端增加了一個生物選擇器,實現了連續進水(沉澱期、排水期仍連續進水),間歇排水。具有體積小、造價低、自動化程度高、處理效率高、除磷脫氮等特點,是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較為理想的工藝。其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或CASS→過濾→消毒→出水回用。
(2)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兼備兩者的優點,是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較早的採用的技術之一。具有佔地面積小、抗沖擊負荷力強、生物種類多、污泥少易沉澱、無污泥迴流、除磷脫氮等特點。該工藝是: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其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過濾→消毒→出水回用。
(3)兩段活性污泥法(AB法)
兩段活性污泥法,簡稱AB法。具有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運行費用低、除磷脫氮等特點。該工藝是:不設初淀池,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A、B兩段污泥分別迴流,充分利用污泥中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
其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頂氣調節池→A段曝氣池→A段沉澱池→B段曝氣池→B段沉澱池→過濾→消毒→出水回用。
(4)A/O工藝
A/O工藝,即缺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具有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污泥量少,脫氮效果較好等特點,特別適合於中小型污水處理站選用。該工藝是:先將污水引入缺氧池,迴流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迴流混合液中的大量硝態氮還原成氮,從而達到脫氮的目的;污水接著進入好氧池,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消化降解,好氧池後設置二沉池,部分沉澱污泥迴流至缺氧池,以提供充足的微生物,同時將好氧池內混合液迴流至缺氧池,以保證缺氧池有足夠的硝酸鹽。其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過濾→消毒→出水回用。
(5)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具有不耗能、造價低、管理簡單、無雜訊、無異味、掛膜快、剩餘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等特點。該工藝是: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並產生沼氣。該工藝的實質類似於A/O法,但兼性厭氧生物濾池使厭氧段得到強化。其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沉澱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過濾→消毒→出水回用。
3.污水回用技術
(1)膜技術
小區生活污水經二級處理出水,經反滲透(RO)等膜技術深度處理,其出水可作為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膜技術主要是指納濾超濾、滲透以及反滲透等膜分離技術。膜技術的投資成本很高,運行管理比較麻煩,在國內污水深度處理中應用很少。
(2)膜生物反應器(MBR)
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技術是結合了膜分離技術和傳統的污泥法的一種高效污水處理技術。由於膜的過濾作用,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應器中,實現了水力停留時問和污泥齡的徹底分離,使生物反應器內保持較高的MLSS,硝化能力強,污染物去除率高。MBR作為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和回用技術,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是膜本身成本高,操作系統復雜以及運行成本較高,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處理中應用得很少。
(3)多介質過濾器
多介質過濾器(濾床),是採用兩種以上的介質作為濾層的介質過濾器,又稱機械過濾器。常用濾料有石英砂、無煙煤、活性炭、磁鐵礦、拓榴石、多孔陶瓷、塑料球等。用以去除污水中懸浮或膠態雜質,吸附油污,特別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澱技術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細菌等,使出水水質符合回用要求,是污水深度處理常用的處理方法。
三、工程實例
以作者所居住的生活小區為例。該小區為新建高檔住宅小區,生活設施齊全,24小時熱水,居住人口約1200人,人均用水標准為300L/d。
1.最大設計污水量
1200×300/100×0.80=288m3/d(12m3/h)。
2.設計污水水質
(1)pH=7.5;
(2)COD=360mg/L;
(3)BOD5=200mg/L;
(4)SS=180mg/L;
(5)N-NH4=25mg/L。
3.設計出水水質
處理後出水水質滿足《城市污水再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標准要求,即:pH=6.0-9.0,COD≤50mg/L,BOD5≤6mg/L,SS≤10mg/L,N-NH4≤5mg/L,總余氯≥0.2mg/L(末端),LAS≤1.0mg/L,糞大腸菌群≤3個/L。
4.採用處理工藝
本小區採用地埋式污水處理集成設備,處理能力為15m3/h。地面上用於綠化或景觀,採用A/O法做為二級處理,多介質過濾器做為三級處理,經次氯酸消毒後回用,用於小區景觀用水和綠化美化用水,產生的臭氣通過土壤除臭和周圍花草輔助除臭。整套設備採用全自動控制和報警系統,無人值守,只需定時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運行維護較為簡便。
四、效益分析
該工程總投資為45萬元,運行成本為0.50元,低於排污費收取標准。以COD為例,污水設計COD=360mg/L,處理後回用水中剩餘50mg/L,處理掉的COD為310mg/L,根據污水處理量288m3/d計算,每天最大可減少0.09kgCOD,一個小區一年可減少COD排放量32.85kg。
建設小區污水處理與回用站,出水回用於人工濕地種植水生植物、景觀水塘養殖魚鴨、噴灑草坪、澆灌樹木等,不僅達到了污水處理回用節約水資源的功效,減少了城市污水處理負荷,還改善了小區居住環境,具有相當可觀的環境效益。將污水處理處理後回用,是節水治污的最好方法,勢在必行。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閱讀全文

與小區污水處理回用治理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扶車空氣濾芯器加多少機油 瀏覽:390
江蘇碧波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774
stcc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瀏覽:390
為什麼純水過濾的呈現弱酸性 瀏覽:500
湖州暢銷中空纖維超濾膜供應 瀏覽:633
樹脂玩具工藝品 瀏覽:861
江蘇科隆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501
油煙凈化器一萬風量多少錢 瀏覽:575
污水處理廠污水ph值用什麼 瀏覽:640
19邁騰空調濾芯在什麼位置 瀏覽:576
濾芯有問題怎麼修復 瀏覽:604
半透膜滲透從左到右規律化學 瀏覽:658
di樹脂過濾 瀏覽:873
去離子的水的電導率 瀏覽:305
氯化鈉注射液是蒸餾水嗎 瀏覽:145
機油濾芯清洗後加多少水 瀏覽:104
污水裡含聚乙烯怎麼辦 瀏覽:881
已裝修好的房子裝什麼凈水器好 瀏覽:905
集米t2即熱飲水機用什麼水 瀏覽:588
小米的空氣凈化器除二手煙怎麼樣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