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的消毒有哪些
污水的消毒處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紫外線消毒、化學葯劑消毒和臭氧消毒。
紫外線消毒是近年來逐漸普及的一種消毒方式。它利用紫外線的光波破壞微生物機體內的DNA結構,使其失去繁殖能力和活性,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無需添加任何化學葯劑,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且設備操作簡單,能耗較低。
化學葯劑消毒是傳統的消毒方式之一。常用的化學葯劑如氯、二氧化氯等,通過葯劑的強氧化性對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進行滅殺。這種方法效果較好,但需要控制葯劑的投加量和接觸時間,以避免產生有毒副產物或影響水質。
臭氧消毒則是近年來開始應用的一種高效消毒方法。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可以迅速殺滅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此外,臭氧還能分解有機物,提高污水的凈化效果。臭氧消毒的優點是消毒徹底、速度快,但相應的設備成本較高。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中的消毒方式主要包括紫外線消毒、化學葯劑消毒和臭氧消毒等。這些消毒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可以根據污水的實際情況和處理要求選擇合適的消毒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還可能出現更多高效、環保的消毒技術,以滿足不同污水處理的需求。
『貳』 微生物處理污水的方法
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吸附環境中的有機物,並將其氧化分解成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同時合成細胞物質。微生物在污水凈化過程,以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等形式存在。
(1)活性污泥法
又稱曝氣法,是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氣條件下,使污水凈化的生物學方法。此法是現今處理有機廢水的最主要的方法。
所謂活性污泥是指由菌膠團形成菌、原生動物、有機和無機膠體及懸浮物組成的絮狀體。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它具有很強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機物或毒物的能力。在靜止狀態時,又具有良好沉降性能。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占微生物總數的90%~95%。,並多以菌膠團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強的去除有機物的能力,原生動物起間接凈化作用。
活性污泥法根據曝氣方式不同,分多種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完全混合曝氣法。污水進入曝氣池後,活性污泥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菌膠團絮狀體,構成活性污泥骨架,原生動物附著其上,絲狀細菌和真菌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個顆粒狀的活躍的微生物群體。曝氣池內不斷充氣、攪拌,形成泥水混合液,當廢水與活性污泥接觸時,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很短時間內被吸附到活性污泥上,可溶性物質直接進入細胞內。大分子有機物通過細胞產生的胞外酶將其降解成為小分子物質後再滲入細胞內。進入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在細胞內酶的作用下,經一系列生化反應,使有機物轉化為C02、H2O等簡單無機物,同時產生能量。微生物利用呼吸放出的能量和氧化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合成細胞物質,使菌體大量繁殖。微生物不斷進行生物氧化,污水中有機物不斷減少,使污水得到凈化。當營養缺乏時,微生物氧化細胞內貯藏物質,並產生能量,這種現象叫自身氧化或內源呼吸。
曝氣池中混合物以低BOD值流入沉澱池。活性污泥通過靜止、凝集、沉澱和分離,上清液是處理好的水,排放到系統外。沉澱的活性污泥一部分迴流曝氣池與未處理的廢水混合,重復上述過程,迴流污泥可增加曝氣池內微生物含量,加速生化反應過程。剩餘污泥排放出去或進行其他處理後繼續應用。
(2)生物膜法
該法是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生物處理法。生物膜是附著在載體表面,以菌膠團為主體所形成的粘膜狀物。生物膜的功能和活性污泥法中的活性污泥相同,其微生物的組成也類似。凈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附著在載體表面的生物膜對污水中有機物的吸附與氧化分解作用。生物膜法根據介質與水接觸方式不同,有生物轉盤法、塔式生物濾池法等。
2.厭氧處理系統
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厭氧菌(包括兼性厭氧菌)分解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又稱厭氧消化或厭氧發酵法。因為發酵產物產生甲烷,又稱甲烷發酵。此法既能消除環境污染,又能開發生物能源,所以倍受人們重視。污水厭氧發酵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生態系統,它涉及多種交替作用的菌群,各要求不同的基質和條件,形成復雜的生態體系。甲烷發酵包括3個階段:液化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此法主要用於處理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或污水廠的剩餘污泥,也可用於處理麵粉廠、食品廠、造紙廠、製革廠、酒精廠、糖廠、油脂廠、農葯廠或石油化工等工廠廢水。
『叄』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1、用甘度粉末的硝化細菌投在一個2L的桶中,然後取好氧池中的水混合攪拌成液體狀,並投加在好氧池中,進出水關閉兩天時間悶曝,第三天緩慢進水,第七天正常進出水即可。
2、好氧池中需要補充部分的影響物質,如碳源,氮源,磷源都需要補充一些。然後就是控制水中的溶解氧,使溶解氧在2-4mg/L的區間上,ph值和溫度也需要控制好,這樣有利於好氧細菌快速的掛上膜。
硝化細菌屬於好氧型細菌,由多種菌組成,如亞硝酸菌和硝酸菌。主要在廢水中的功能為:在亞硝酸細菌和溶解氧的情況下,把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然後通過硝化細菌把亞硝酸鹽轉化為硝態氮的過程,整個系列就是一個硝化反應過程。
『肆』 污水處理一般通過三種方法進行,即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學方法。
污水處理是確保環境清潔的重要措施,通常採用三種基本方法:物理、生物和化學處理。在物理處理環節,微粒會被引入沉澱槽,在這里它們會沉降並被去除。接著,這些經過初步處理的污水會進入過濾池,通過物理過濾進一步凈化。
在生物處理階段,污水會被引導到露天池塘或人工構建的生物反應器中,其中包含大量的細菌群落。這些微生物會分解有機物質,從而減少污水中的有害成分。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病原體和有害物質,還能促進生態平衡。
化學處理則是通過添加化學物質,如氯,來進一步凈化污水。氯作為一種常用的消毒劑,可以殺死污水中的細菌和病毒,確保水質安全。這一過程對於確保飲用水的安全至關重要。
物理、生物和化學處理方法各有優勢,通常會根據具體情況綜合使用。例如,在一些污水處理廠,污水首先會經歷物理處理,接著進入生物處理階段,最後通過化學處理來確保最終排放的水質達到環保標准。
綜合運用這些處理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污水對環境的影響,保護水資源的清潔與安全。隨著技術的進步,污水處理技術也在不斷優化,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環保需求。
『伍』 污水處理bbr是什麼工藝
BBR工藝是一種獨特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其核心在於利用Bacillus(芽孢桿菌屬)細菌進行高效處理。這種工藝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結合了生物膜法(通過BBR裝置)和活性污泥法(BBR生化池)兩種方法,以創造理想的生長環境,滿足Bacillus菌的需求。
首先,預處理後的污水進入BBR裝置,這里的Bacillus菌通過吸附和分解有機物、氨氮和磷酸鹽,表現出高去除率,可達40-75%。接著,污水流入BBR生化池,通過精確控制溶解氧等條件,確保Bacillus菌能有效去除更多的有機物、磷和氮。生化池的出水進一步進入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達標後的上清液可以直接排放。
為了維持Bacillus菌的活性和優化工藝效果,BBR工藝中包含污泥迴流和內迴流步驟,同時需要定期添加營養劑以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總的來說,BBR工藝能夠確保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展現出高效且環保的污水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