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移民生活:澳洲食品安全靠什麼澳洲食品安全如何監管的
1、餐廳餐廳廚房隨意看
在澳洲日常生活,人們都不難看出這兒的餐廳有一個相同點:要去洗手間,必通過餐廳廚房。澳洲餐廳的餐廳廚房並不像國內那樣「神密」,客人大能夠在外一探究竟。
4、超市賣的蔬菜水果可開啟直接吃
在中國,大家從外面買回來菜可別隨意沖一沖就放鍋里煮。必須經過清洗、泡浸三十分鍾、拿手手洗、過了幾班水一連串流程。並且依據中國一些專家表示:就算將蔬菜水果泡浸10-60min,也只能去除15%-60%的農殘。
但在澳洲,好多人購買了菜回家很有可能把洗的姿勢都節約了,開啟包裝袋直接吃,要不就立即入鍋煮,國內家庭主婦們見到一定感覺很不可思議吧!實際上,澳洲超市裡出售的蔬菜水果全是達到服用標準的,完全不用擔心有化肥和有機肥殘余。那也是澳洲蔬菜水果銷量昂貴緣故。
食品產業和飲食業發展趨勢水平高,產業鏈分工明確優化,澳大利亞成立時間1901年,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220個中華民族,通常是英國中華民族移民投資,應用語言是以英語為官方用語,經濟成分中農牧業佔有率4%,加工製造業佔有率19%,別的主要來自服務業,但在服務性行業中佔比比較大飲食業。
從專業學習及其參觀考察能夠明顯感覺到澳大利亞食品工業和飲食業整體發展趨勢水平高,不會有沒證流動性擺地攤餐館;產業鏈分工明確,上下游原料商承擔原料產品質量,一般餐館錯誤采購的原料檢測,僅需留票追溯;加工後的垃圾廢物如廢機油等都有專業公司付錢回收。廢棄物廢物的合理解決也確保了餐館企業自然環境優良,食材環境污染的概率進一步降低,安全性情況得到保障。
❷ 關於中水
城市污水或小區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一定標准就是中水,可以用來沖廁,洗車,綠化等用途,河水經處理後可以做自來水用,更可以做中水用了。
❸ 上海普陀區有幾所高中
01普陀區高中資源盤點
普陀的高中格局的是:3所市重點,5所區重點,6所普通高中。和靜安區一樣,區內沒有四校八校資源,頭部高中就是市重曹楊二中,整體市重點資源偏弱,三所高中自成一派。
不過之前有消息稱華二要回普陀開設校區了,或許會改變普陀高中教育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雖然市重點不多,但是普陀區聚集了上海最多的特色普高,普陀區曹楊中學、同濟二附中及甘泉外國語被列為市特色普通高中,全市同學可通過自薦生的方式報考該學校。其中甘泉外國語作為一所小語種特色學校,想學語言的同學也可以考慮。
02 普陀區高中綜評數據分析
我們首先來看下普陀各高中綜評錄取考生分數分布情況:
與靜安區類似,因著區內沒有四校八校,本區優質生源明顯少於其他區,600分以上考生僅有1名。分數段主要集中在550-570之間。區內生源整體實力稍弱。我們結合綜評錄取去向看下普陀區高中教育資源情況:
1曹楊二中及其國際課程班
曹楊二中今年綜評成績還不錯,甚至趕超部分八校。從交復綜評結果來看:2017年交復綜評算上醫學院錄了22人,2018年交復綜評26人,2019年錄了20人。整體實力不俗。
從生源來看:主要生源來自於梅隴、進華、曹二附等初中。培佳雙語、江寧學校、同濟二附、教院附屬也有個別生源。不管是自招人數還是總錄取人數,大頭都被曹楊二中教育集團學校瓜分了,所以想要進曹二,最好進它的教育集團旗下的幾所學校,概率大一些。
曹二的特色班真的是非常有特色,國內外升學非常具有競爭力。包括德語、義大利語、荷蘭語理工實驗班和博雅文理綜合實驗班,其中,荷蘭語理工實驗班是全國首個高中荷蘭語理工實驗班,招生人數不多。
其他特色班還有科創德語班,科創雅思班,未來還會有瑞典語理工實驗班。按照曹二校長預期,未來國際課程的學生數要佔到全校一半左右。
曹二文科也很厲害,曾培養出三個上海市高考文科狀元,這讓曹二成為文科方面的領軍者。再加上復旦大學的支持,特別開設了:博雅班。享有復旦大學招生優惠。它的優惠人數,占據優惠總人數的一半,這個班型主要去向就是復旦交大。
2晉元高級中學
晉元高中也是百年老校了。雖然中考錄取分數線可能只和曹二差4分,但是從綜評結果來看,中間竟是差了十幾個學校的。
晉元高中有同濟苗圃班和創新實驗班,提倡「選擇教學」實行走班制。
3宜川中學
宜川中學,劉翔母校,學校的戲劇特色還是挺與眾不同的。宜川和晉元中考分數線查了十幾分,但綜評錄取數據十分接近。尤其是交復錄取人數,甚至可能還要略勝一籌。
4曹楊中學
曹楊中學2017年,被上海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第一所特色高中。其特色就在於「環境素養培育」。
在曹楊中學里,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成為「環境素養」課程開發的內容。校園中的路燈、人工濕地、生態池塘、中水回用系統、新源坊、可視水表、植物身份二維碼等,讓學生可以隨手利用校園中的各種資源,服務於自身的特色課程學習和實驗。
曹楊的生源較弱。曹楊的一本率長年處於區內第四,以前區重點的牌子吸引不到好學生,除了少數初中部直升或者沒有報考宜川的考生,大部分學生都是分數正好能上曹楊才來的——中考成績都不屬於top level。
5甘泉外國語中學
甘泉外國語中學是一所初高中一貫制公辦學校,華東地區唯一日語特色學校。甘泉在2018年3月被評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它從一個普通學校,被評為特色高中,最大的改進是:有了自招權,可以在每年的自招中,按自己的方式提前招生。這將為它贏取更好的生源!
❹ 老師關於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的理解
中文名稱:循環經濟英文名稱:circular economy
定義1:模仿大自然的整體、協同、循環和自適應功能去規劃、組織和管理人類社會的生產、消費、流通、還原和調控活動的簡稱,是一類融自生、共生和競爭經濟為一體、具有高效的資源代謝過程、完整的系統耦合結構的網路型、進化型復合生態經濟。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城市生態學、生態工程學和產業生態學(二級學科)定義2:將生產所需的資源通過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獲得使用價值,實現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經濟生產模式。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生態學(二級學科)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簡介
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徵,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其目的是通過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實現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循環經濟,它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循環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基本特徵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主要體現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徵,專家認為其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的系統觀
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新的經濟觀
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而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形成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新的價值觀
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新的生產觀
傳統工業經濟的生產觀念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過程中,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ce)原則,即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即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並在多種場合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託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新的消費觀
循環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拚命生產、拚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同時,循環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如賓館的一次性用品、餐館的一次性餐具和豪華包裝等。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研究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來看,主要是從企業小循環、區域中循環和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來展開;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三條技術路徑去實現。
發展的三個組織層面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循環經濟可以從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小循環,產業集中區域內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中循環,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三個層面來展開。
(1)以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為基礎,構築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小循環。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是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排放為主要目的,構建循環經濟微觀建設體系。
(2)以產業集中區內的物質循環為載體,構築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生產區域之間的中循環。以生態園區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推廣和應用為主要形式,通過產業的合理組織,在產業的縱向、橫向上建立企業間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資源的循環利用,重點在廢物交換、資源綜合利用,以實現園區內生產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環型產業集群,或是循環經濟區,實現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和不同產業之間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環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3)以整個社會的物質循環為著眼點,構築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通過建立城鎮、城鄉之間、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循環經濟圈,在整個社會內部建立生產與消費的物質能量大循環,包括了生產、消費和回收利用,構築符合循環經濟的社會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的社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發展的三條技術路徑
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無害化生產三條技術路徑來實現。
(1)資源的高效利用。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單位要素的產出率。在農業生產領域,一是通過探索高效的生產方式,集約利用土地、節約利用水資源和能源等。如推廣套種、間種等高效栽培技術和混養高效養殖技術,引進或培育高產優質種子種苗和養殖品種,實施設施化、規模化和標准化農業生產,都能夠提高單位土地、水面的產出水平。通過優化多種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溝渠等輸水系統,改進灌溉方式和挖掘農藝節水等措施,實現種植節水。通過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實現養殖業節水。二是改善土地、水體等資源的品質,提高農業資源的持續力和承載力。通過秸稈還田、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等先進實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元素等農作物高效生長所需條件,改良土壤肥力。利用酸鹼中和原理和先進技術改造沿海的鹽鹼地,或種植特效作物對鹽鹼地進行長期土壤改良,提高鹽鹼地的可種植性。控制農葯用量,嚴禁高毒農葯,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膜,推廣可降解農膜,減少其對土壤的侵蝕;畜禽養殖排泄物採取生態化處理,減少其對水體污染。適時調整放養密度和品種、合理投餌與施肥,防止養殖水域和灘塗的水質與塗質惡化。減少使用抗生素等葯物,保證農作物產品和畜禽產品滿足健康標准。在工業生產領域,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主要體現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等方面,是通過一系列的「高」與「低」、「新」與「舊」的替代、替換來實現的,圍繞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高效管理和生產技術替代低效管理和生產技術、高質能源替代低質能源、高性能設備替代低性能設備、高功能材料替代低功能材料,高層工業建築替代低層工業建築等來促進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圍繞資源的合理利用,在一些生產環節用余熱利用、中水回用,零部件和設備修理和再製造,以及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橡膠等可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等資源化利用等以「低」替「高」、「舊」代「新」的合理替代,實現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推廣節能、節水用具。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削減必要的生活消費,而是要克服浪費資源的不良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2)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構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建立起生產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道,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向自然資源的索取,在與自然和諧循環中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農業生產領域,農作物的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本身就要符合自然生態規律,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有機耦合農業循環產業鏈,是遵循自然規律並按照經濟規律來組織有效的生產。包括:一是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根據草本動物食性,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在養殖業中的天然飼料功能,構建種養鏈條;二是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的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畜禽糞便發酵後的沼渣還可以用於蘑菇等特色蔬菜種植;三是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開展桑蠶糞便養魚、雞糞養貝類和魚類、豬糞發酵沼渣養蚯蚓等實用技術開發推廣,實現養殖業內部循環,有利於體現治污與資源節約雙重功效;四是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築「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可以促進種養兼得;五是廢棄物——能源或病蟲害防治產業鏈。畜禽糞便經過沼氣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於照明、取暖、燒飯、儲糧保鮮、孵雞等方面,還可用於為農業生產提供二氧化碳氣肥、開展燈光誘蟲等用途。農作物廢棄秸稈也是形成生物質能源的重要原料,可以加以挖掘利用。在工業生產領域,以生產集中區域為重點區域,以工業副產品、廢棄物、余熱余能、廢水等資源為載體,加強不同產業之間建立縱向、橫向產業鏈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再生利用。如圍繞能源,實施熱電聯產、區域集中供熱工程,開發余熱余能利用、有機廢棄物的能量回收,形成多種方式的能源梯級利用產業鏈;圍繞廢水,建設再生水製造和供水網路工程,合理組織廢水的串級使用,形成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產業鏈;圍繞廢舊物資和副產品,建立延伸產業鏈條,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加工鏈條、廢棄物綜合利用鏈條以及設備和零部件的修復翻新加工鏈條,構築可再生、可利用資源的綜合利用鏈。在生活和服務業領域,重點是構建生活廢舊物質回收網路,充分發揮商貿服務業的流通功能,對生產生活中的二手產品、廢舊物資或廢棄物進行收集和回收,提高這些資源再回到生產環節的概率,促進資源的再利用或資源化。
(3)廢棄物的無害化排放。通過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是通過推廣生態養殖方式,實行清潔養殖。運用沼氣發酵技術,對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進行處理,化害為利,生產製造沼氣和有機農肥;控制水產養殖用葯,推廣科學投餌,減少水產養殖造成的水體污染。探索生態互補型水產品養殖,加強畜禽飼料的無害化處理、疫情檢驗與防治;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採取生物、物理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葯的使用量,降低農作物的農葯殘留和土壤的農葯毒素的積累;採用可降解農用薄膜和實施農用薄膜回收,減少土地中的殘留。在工業生產領域,推廣廢棄物排放減量化和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廢油、廢水及有機固體的分解、生化處理、焚燒處理等無害化處理,大力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液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擴大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降低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有害物質排放。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費方式,培養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起源及發展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危險。「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大致內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一種新的發展觀:第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第二,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而代之以休養生息的經濟;第三,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第四,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
20世紀90年代之後,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於循環經濟的思想。此後對於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
1998年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從可持續生產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整合;2002年從新興工業化的角度認識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2003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2004年,提出從不同的空間規模:城市、區域、國家層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相關思考研究
主要觀點1
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它抓住了當前我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結,對解決我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主要觀點2
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3R」原則的重要性不是並列的,它們排列是有科學順序的。現在學術界提出了「4R」、「5R」、「6R」原則,如除「3R」外加上「再組織」、「再思考」、「再製造」、「再修復」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原則是針對某些不同層次或領域,如管理層面、意識層面或某些行業領域提出的更加具體、具有針對性的原則,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則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❺ 城市雨水作為中水原水在中水工程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水資源遭到了嚴重的污染並日益短缺,彎灶因此必須在現有水資源的基礎上開展開源、節流等措施。文章介紹了城市雨水作為中水原水的收集和水質分析以及在中水工程中 的應用。
1、概述
水是任何其它物質不可以替代的,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它維系著人類的生命活動和一切與其相關的社會活動,是保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由於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水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大,原有的清潔水資源由於受到人類生命活動的影響而污染,因此地球上的水資源利用日趨緊缺。
我國水資源形式十分嚴峻[1],如果單從總體來看中國的淡水資源年擁有量為2812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為27115億立方米,其餘為地下水,總量居世界第6位,但是按人口統計,人均水資源量僅2220立方米,不及世界人均淡水資源量的1/4,並且水資源分布南北顯著不均。我國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目前全國缺水城市已達200多座,有近50個城市不得不實行限量供水,缺少不僅僅是許多城市面臨的難題,而且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化將成為21世紀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城市建築物、構築物以及道路形成了大量的不透水地面、屋面、混凝土和瀝青路面,他們的徑流系數一般為ψ=0.9,也就是說降雨量的90%將形成地面徑流。大量的雨水徑流沒有利用就直接排放掉了,不僅僅是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設施的負擔以及增加了城市雨水洪災的概率。
以前城市水資源主要致力於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的開發,不重視對城市匯集徑流雨水的利用而任其排放,造成了大量寶貴雨水資源的流失,隨著城市的迅速擴張,雨水流失量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是城市的嚴重缺水,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例如鄭州,1996年至今人均可用水量下降了33%,由於過度的地下水開采,使鄭州地下水已形成面積比市區還大的160平方公里的深層漏斗區,並仍以年平均1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2],另一方面大量地排放雨水又帶來城市雨水排除不暢、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解決和緩解這些問題,雨水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中水的概念以及水質要求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主要作為辦公樓、公寓、客房和公共衛生間沖廁所用水和室外綠化用水握野。中水供應系段鬧喊統是分質供水的一種形式,在供水系統中設生活飲用水和生活雜用水(中水)兩套獨立的系統,以次質水替換優質水,減輕供水的壓力,當然雜用水應該滿足一定的水質要求(見表1)。
3、城市雨水的收集與水質分析
3.1 城市雨水的收集
城市雨水在實際利用時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像氣候條件、降雨季節(南方地區多集中在春夏兩季)的分配,雨水水質的情況和地質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制約以及特定地區建築物的布局和結構等一些其它因素的影響。城市雨水的收集通常有如下幾種途徑:①屋面雨水集蓄;②道路雨水截流,道路雨水通過雨水管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收集(如日本名古屋的若宮大通調節池,建在城市的街道下面,長約316m,寬度47~50m,深約10m,貯留量約為10×104m3);③綠地草坪滯蓄,綠地草坪供雨水徑流流過時下滲,超過綠地草坪滲透能力的雨水則進入雨水池收集
3.2城市雨水水質分析
城市雨水水質情況非常復雜,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匯水面、降雨的季節、降雨特徵等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城市雨水的水質。雨水徑流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由於大氣的污染,直接由於降雨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的種類主要取決於各個城市的空氣狀況,還可能由於大氣的遷移,從外域帶入(如北方地區的沙塵暴)。
第二是屋面。屋面雨水徑流的水質主要取決於非降雨期空氣中沉降物和屋面所用的材料。屋面材料對屋面徑流水質的影響非常明顯。尤其是瀝青油氈類屋面材料(特別是普通油氈類)污染比較嚴重,比混凝土平板、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以及瓦屋頂(像小青瓦、石棉瓦、平瓦)的污染量高出許多倍。材料的老化和夏季的高溫曝曬,收集雨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都會有顯著的提高,並且色度大,主要為可溶性COD,多集中在暴雨初期徑流中,濃度達到數百甚至超過數千mg/l,當然雨水水質也取決於該城市的降雨量、氣溫、降雨間隔時間、屋面材料的種類等,一般說來降雨後期COD的濃度可穩定在100mg/l以內。
第三是路面雨水徑流水質和影響因素最為復雜[6]。大氣、屋面污染物都會匯入到路面,加上路面本身各種污染因素,如路面所用材料、汽車尾氣排泄物、生活垃圾、*露和植被地帶沖出的泥沙等,其成分異常復雜,隨機性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規律:如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雨水初期徑流中,污染濃度主要受兩次降雨之間的間隔時間、空氣質量、降雨量和暴雨強度,路面狀況等因素影響。總的說來,在降雨過程中,濃度逐漸下降,最後趨於穩定,其主要污染成分有COD、SS、油類、表面活性劑,重金屬及其它無機鹽類。
4、城市雨水作為中水原水在中水工程中的應用
從雨水的水質分析可知,屋面雨水的水質遠遠高於通過道路雨水截流收集到的雨水,當然綠地草坪滯蓄收集到的雨水水質也非常好,但是由於綠地草坪的滲透能力比較強,能收集到的雨水數量有限,因此在實際過程中通常採用屋面收集到的雨水作為中水原水。
從表中可知BOD5/COD(可生化系數)的值小於0.3,由此可見屋面雨水不宜採用生化處理工藝,宜採用物化處理。從以前所採用的中水系統來看,大部分的建築中水系統都採用生化處理工藝,因此雨水利用必須採用獨立系統。
在屋面雨水作為中水原水的處理方案選擇時,由於初期降雨的污染濃度比較高,應該考慮屋面雨水的初期棄流,初期棄流量大約2mm時比較合適。雨水處理方案如下圖所示。
5、 結束語
1) 在目前水資源日益緊張,水污染日趨嚴重,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下,城市雨水作為補充水源加以利用,不僅可以減輕城市的用水壓力,而且還可以降低城市的雨水洪澇災害。
2) 目前雨水利用還缺乏一定的標准和規范。各地的雨水利用處於摸索階段,缺乏充分的科學分析和指導。雨水利用系統的組成、集流面的面積、儲水池的防滲材料選用,水窖水質的凈化,都尚未形成公認的標准和規范。
3) 在現階段,政府應該加大對中水工程的投資力度,在政策上應該給予優惠、扶持採用生命力。目前中水的實際價格比自來水要高,人們單從經濟方面去考慮,往往不願意投資中水工程。因此政府應該盡快採取一定的措施來調節中水的價格,刺激中水的廣泛應用。
城市雨水作為中水原水利用時應該考慮到雨水的季節和時間的波動,往往無法准確的預測,因此既要考慮盡可能充分利用雨水,又要兼顧經濟可行,並對不同方案作技術經濟分析。同時中水回用以及雨水利用要與區域性水資源利用結合起來,與城市規劃及景觀的整體布局綜合考慮,通過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達到協調統一,充分體現整體經濟效益。
❻ 化工污水處理葯劑有哪些
化工廠廢水處理過程中用到陽離子聚丙烯醯胺、高分子絮凝劑、聚合氯化鋁、專PAC、鹼等污水處理葯劑屬。
化工廠廢水主要來自石油化學工業、煤炭化學工業、酸鹼工業、化肥工業、塑料工業、制葯工業、染料工業、橡膠工業等排出的生產廢水。
化工廠廢水處理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首先應改革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污染物,防止廢水外排,進行綜合利用和回收;必須外排的廢水,其處理程度應根據水質和要求選擇。一級處理主要分離水中的懸浮固體物、膠體物、浮油或重油等。可採用水質水量調節、自然沉澱、上浮和隔油等方法。二級處理主要是去除可用生物降解的有機溶解物和部分膠體物,減少廢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和部分化學需氧量,通常採用生物法處理。
經生物處理後的廢水中,還殘存相當數量的COD,有時有較高的色、嗅、味,或因環境衛生標准要求高,則需採用三級處理方法進一步凈化。三級處理主要是去除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和溶解性無機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也可採用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技術等。各種化學工業廢水可根據不同的水質、水量和處理後外排水質的要求,選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❼ 飛機上的廁所糞便怎麼處理
飛機上的廁所糞便是由真空產生的高壓氣流將它們送到飛機腹部的存儲箱內,通過添加具有除臭和分解作用的藍色化學物質進行處理。存儲箱的開關閥門位於機身外部,保證了排泄物只能在飛機著陸後,由地勤人員回收到處理車上,而不會在半空中「拋灑」。
此外,飛機洗手間內洗手的廢水以及登機口等地方收集的雨水被稱作灰水,這些是可以在高空中通過機身的排水口進行排放的。由於海拔夠高,這些沒什麼污染的水就會在氣流的作用下分解掉,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7)中水回用國內的概率擴展閱讀
飛機機艙的內部設備:
一、駕駛艙
1、駕駛員觀察座椅:
調節手柄—調高度,前後與靠背角度。安全帶—高強度五點式,使駕駛員在飛行與迫降中能承受過載作用。
2、雜項設備:
機組用氧,無線電耳機與消防設備等。
二、客艙
1、旅客座椅。
2、廚房,准備快餐食品與飲料。
3、洗手間,接於地板支架經可調連桿到結構,地板為防水玻璃纖維,真空抽水馬桶,頂孔排氣。
三、應急設備/設施
1、逃離滑梯,登機門和勤務門內側存儲箱的滑梯包,充氣放下,90s內撤離全部人員。氣瓶充CO2和N2氣混合物,氣壓3000PSI,海上迫降作飄浮設備。
2、海上應急救生設備。
❽ 國內城市垃圾衛生填埋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場外綜合處理:相對而言這種技術手段比較簡單。但隨著環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對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建垃圾填埋場離市中心也越來越遠,且垃圾滲濾液所具有的高危害性、高污染性等特質也不適宜與普通生活污水同步處理等原因,場內單獨處理漸漸成了國內垃圾處理廠的另一選擇。
場內單獨處理:現今的場內單獨處理技術主要有生物法、物化法及土地處理法三大類及這些方法的綜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