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提升泵的記錄站主要是記錄運行工況;
1:控制器的記錄(含手動、自動等運行,過載、報警、復位)
2:1#水泵的運行指示;
2:2#水泵的運行指示.
❷ 安裝提升泵需要注意哪些呢
污水提升泵安裝時要注意什麼?
QW/WQ污水提升泵
污水提升泵即泵、機一體,通常設置在集水井(坑)內工作。其安裝方式與其他類型的水泵安裝方法相類似,分成固定式安裝與移動式安裝兩種形式。移動式安裝較簡單,常用於小型水泵的安裝,出水管通常採用軟管。固定式安裝較為復雜,通常用於帶有自動耦合裝置的較大型潛水泵。
1,水泵電源線必須與配套電控箱或相匹配的熱繼電保護連接不得直接與總電源相連,在安裝、維修、更換觸動水泵時,首先切斷電源,嚴禁帶電操作。
2,無論採用自耦導軌還是配用膠管,提泵索鏈和電源線自由垂落不要超過20厘米,超長會被吸入水泵進口切斷
3,採用自耦安裝系統運轉之前,必須將池內污物清理干凈。採用移動式安裝,集水池底部泥漿過稠或雜物過多時,應將水泵上提距池底30厘米以上。
4,無論單台水泵還是雙台並聯,只能採用立卧兩用拍門式或Y型球式止回閥,否則會造成止回閥堵塞或雙泵循環水。
5,水泵使用前需接線試轉,放倒從下部觀察,葉輪逆時針轉為正確;立著通電後,順時針晃動為正確。反轉時可將三相電源中任意兩相倒換,嚴禁反轉運行,否則水泵震動,水量減少噴射無力,反轉運行累計超過二百小時必毀無疑。
6,水泵放入集水池或沿自耦導軌滑入集水池時,必須拉住提泵索鏈緩緩送下,不可拋下或拉著水泵電纜往下送泵
7,水泵電機為水冷式,液位自動開關停泵點應設在水泵頂部。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無論自動、手動,都不得頻繁啟動,一般每小時不超過六次為宜。
污水提升泵施工安裝方案步驟
(1)澆築混凝土基礎。機組基礎通常採用標號為C15或C20混凝土澆築,採用一次澆築法施工。為保證基礎承受較大的荷載,通常將基礎做成上小下大的稜台形狀,或與集水井(坑)底板澆成一體,基礎頂面應水平,並預埋地腳螺栓。
(2)導桿及泵座的安裝。吊起泵座,緩慢下降至機組基礎上,泵座上的螺栓孔正對基礎上預埋的地腳螺栓,泵座用水平尺找平後,擰緊地腳螺栓。導桿的底部與泵座採用螺紋、螺栓或插入式連接,頂部與支撐架相連接,支撐架與導桿通常用碳鋼管、不銹鋼或鍍鋅鋼管製成。
(3)泵體的安裝。吊起泵體,將耦合裝置(耦合裝置、水泵及電機通常製成整體設備)放置到導桿內,使泵體沿著導桿緩慢下降,直到耦合裝置與泵座上的出水彎管相連接,要保證水泵出水管與出水彎管進口中心線重合。
污水提升泵施工安裝注意要點
1、潛水排污泵採用液位自動控制裝置進行自動控制。液位自動控制裝置的種類除浮球式液位開關以外,如污水中不含或只含少量懸浮雜質,也可選用投入式壓力感測器及配套二次儀表。安裝在污水池(集水井)內的液位自動控制裝置應盡可能遠離進水口。
2、根據現行有關《規范》的規定,除移動式安裝軟管連接部位採用織物增強橡膠軟管外,潛水排污泵排出管管材可採用硬質給水塑料管、離心鑄造球墨鑄鐵給水管、鋼管、合管等。管材和管件的承壓能力不應小於0.6MPa。
3、用於建築物消防電梯集水坑的潛水排污泵安裝方式,應採用兩台硬管連接固定式或兩台固定自耦式,且集水坑有效容積不小於2.0m3,潛水排污泵額定流量不小於36m3/h。
4、AS、AV、QW(WQ)、JYWQ各種系列潛水排污泵均有移動式安裝和固定式安裝兩種基本形式。可按照建築標准設計圖集01S305《小型潛水排污泵選用及安裝》選用。其中軟管連接移動式安裝僅限於電機功率N≤7.5kW的潛水排污泵及排出管口徑DN≤100mm的場合。
5、在潛水排污泵排出管路上應設置控制閥門、止回閥、可曲撓橡膠管接頭和壓力表。建築標准設計圖集01S305《小型潛水排污泵選用及安裝》中控制閥門推薦採用閘閥,也可根據需要採用蝶閥;止回閥推薦採用球形污水止回閥。
6、單台潛水排污泵重量大於80kg的室內污水池(集水井)檢修孔上方樓板或樑上應預埋吊鉤,供安裝和檢修時提升潛水排污泵用。
❸ 污水提升器運行中常見的問題
1.給水泵汽蝕。給水泵的流量過小或過大,除氧器壓力或水位下降,人口濾網堵塞較多。從而引起給水泵汽化。使給水泵汽蝕。
2.運行中給水泵平衡盤磨損。使用平衡盤平衡軸向推力的給水泵,起、停中不可避免地造成平衡盤與平衡座的摩擦,從而引起磨損。檢修處理不當,也會造成平衡盤磨損。
3.運行中給水泵油系統故障。主要有軸承油壓下降、油溫升高、軸承故障、液力耦合器故障、油系統漏油、油系統進水、油泵故障等。
4.運行中給水泵發生振動。主要有軸承地腳螺絲松動,台板剛性減弱,水泵轉子不平衡,水泵發生汽蝕.軸承損壞,水泵內部動靜摩擦,水泵進入異物等。
——————————澤德泵業
❹ 污水處理廠檢查要點
1、污水處理廠、污水站基本情況
檢查污水處理廠、污水站處理工藝、設計處理規模、排放標准、城鎮人口數量、污水管網長度、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處理量。
2、中控系統
1)中控室安裝建設。設計規模在2萬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污水站要按相關規定安裝治污設施運行中控系統和在線自動監控設施,實時監控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按規定應安裝而未安裝的,核算期不予核算污染物減排量。
2)中控系統數據採集。採集的數據主要有進出水累計水量和瞬時水量、進出水水質、鼓風量(曝氣設備電流強度)、提升泵電流強度、液位、溶解氧濃度、pH、污泥濃度、氧化還原電位等數據。其中,進出水累計水量和瞬時水量、進出水水質、鼓風量(曝氣設備電流強度)、溶解氧濃度、污泥濃度必須接入中控系統的參數
3)中控系統數據存儲。歷史數據以分鍾數據、小時數據和日數據3種周期格式存儲,分鍾數據保存最近7天以上、小時數據保存最近3個月以上、日數據保存最近1年以上,歷史數據備份周期不低於30天。能夠顯示相關參數歷史曲線,歷史曲線的周期變化與中控系統運行記錄、手工化驗記錄要保持一致。
4)中控系統數據顯示。
主要包括進出口瞬時水量、進出口COD濃度、進出口氨氮濃度、溶解氧濃度、污泥濃度的歷史曲線必須在同一個操作界面能夠顯示,其它參數歷史曲線可以同上述參數歷史曲線進行隨機替換。具體見相關要求
5)中控系統數據管理。中控系統數據要真實有效,管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數據系統管理,及時梳理數據,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
6)中控室運行記錄。合理、規范
7)在線聯網和有效性
檢查在線監測設備應安裝在沉砂池後,細格柵前,必須有獨立的操作空間,做好防腐蝕。
檢查在線監控設施必須和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監控平台聯網,並保證數據上傳有效。
檢查是否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定期進行在線監控數據有效性審核。
3、水質、水量參數要求
(1)進出口水量。
污水處理量核定。與當地環保部門監控平台聯網、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運行管理規范、數據保存完整且數值合理的在線自動監測數據,取出口流量數據。
污水處理量校核。採用污泥產生量、用電量校核。處理每噸污水產生干泥量約為0.1-0.12 千克;產生含水率為75-80%的污泥量約為0.4-0.6千克;處理每噸污水消耗電量約為0.2-0.35度。
(2)進出口水質。
進口COD、氨氮濃度。一般情況下,進入污水處理廠COD的濃度控制在200-350mg/L、氨氮的濃度控制在20-45 mg/L;若COD濃度高於350 mg/L、氨氮濃度高於45 mg/L時,應及時檢查是否有高濃度工業污水進入,若COD濃度低於200mg/L、氨氮濃度低於20 mg/L時,應及時檢查是否有管網滲漏問題。
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一級A:COD為50 mg/L、氨氮為5 mg/L(溫度低於12℃為8 mg/L);一級B:COD為60 mg/L、氨氮為為8 mg/L(溫度低於12℃為15 mg/L)。(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的污水處理廠執行一級A標准)
水質數據採用。與當地環保部門監控平台聯網、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運行管理規范、數據保存完整且數值合理的在線自動監測數據;各級環保部門的監督性監測數據;取每季度(月)數據均值;企業自測數據為參考。以上數據明顯不合理的,按照督察核查現場取樣監測結果測定。原則上,核算的生活污水COD、氨氮平均進水濃度不高於我省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限值。
污泥濃度控制在2-5g/L。
溶解氧濃度曝氣池控制在2-4mg/L,曝氣池出水控制在1-1.5mg/L,厭氧池控制在小於0.5mg/L。
氣水比控制在5-8之間。
4、污水處理系統檢查
1)核查預處理系統。是否及時壓榨清運柵渣,做好格柵間的通風換氣,定期清理渠道內的積沙;污水提升泵能夠正常運轉,定期清洗集水池內的泥沙。
2)核查生化系統。保證生化系統運行處於最優狀態,一般情況下,生化池中活性污泥的顏色要保持黃褐色,有泥土氣味,泡沫不多、白色,較容易破裂。
3)核查沉降系統。有初沉池的污水處理廠要定期清除池內的積泥,調整混凝劑和助凝劑的用量,保證混凝效果最佳;二沉池中要保持污泥迴流、出水效果最佳。
4)核查污泥脫水系統。要保證污泥脫水機正常運轉,加葯量要滿足出泥含水率為80%以下的要求。
5)核查溢流口。污水處理廠要對進出口溢流管線控制閥門進行封堵。開啟溢流管線控制閥門,必須經縣(市、區)環保局上報市(州)環保局,報告形式分書面形式和電話形式,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採取電話形式,日常維護必須以書面形式。有開啟和封堵溢流管線控制閥門記錄。
6)核查污泥沉降比。現場取生化系統的污泥做實驗,查看污泥沉降比是否在制在20%-30%之間。
5、化驗室核查
檢查內容:化驗室儀器設備、化驗方法及監測頻次、化驗結果運用是否合理、規范,滿足要求。
6、檔案、台賬、資料管理
檢查檔案、台賬、資料管理是否合理、規范,滿足要求。
7、污泥處理、處置、去向等
1)檢查污泥堆放是否合理、規范,滿足要求。。不能做到即產即清的污水處理廠必須建設防雨防滲的污泥堆放場,不允許污泥隨意堆放,污染周邊環境。
2)檢查污泥產生量、污泥去向。按照相關規范要求查看污泥產生量是否合理。建設單位是否有明確的污泥去向,保存污泥處置合同、污泥出廠單據、財務往來單據,污泥作為原材料生產有機肥、花肥的要提供廠家的收購證明。檢查污泥含水率是否滿足要求。
3)污泥處置台賬記錄與污泥轉運聯單
檢查污泥處置台賬記錄的內容是否:合規、合理,是否全記錄。污泥轉運聯單是否符合要求等。
8、污水排放口:
檢查污水排放口是否合理設置。總排污口須設置環保標志牌等。按照相關規范設置采樣點。如:工廠總排放口、排放一類污染物的車間排放口,污水處理設施的進水和出水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