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蕭山錢江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蕭山錢江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5-04-24 13:59:03

⑴ 杭州蕭山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誰給我簡單介紹一下

蕭山是杭州的南大門,歷史悠久,境內的「跨湖橋文化」距今有8000年。公元2年始建縣,始稱余暨,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現名,一直沿用至今。經國務院批准,1988年撤縣設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設區。

蕭山地處錢塘江南岸,為杭州南大門,東接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全區總面積1420.22平方公里,2008年末總戶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929人。轄有22個建制鎮,4個街道。4個街道總人口269964人。區委、區政府駐地北干街道。

蕭山地形類型多樣,以平原為主。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南緣,年平均氣溫16.1℃,降水量1402.5毫米,常年無霜期248天。地處浙江南北要沖,臨江近海,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 錢江一橋、二橋、三橋、五橋和六橋飛架錢塘江南北。浙贛、蕭甬鐵路,滬杭甬高速公路、104國道、省道杭金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杭甬運河和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也在境內匯流。2008年,蕭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267.3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21.08萬噸,兩項排名均列全國第8位,航班架次為11.86萬架次,比上年增長3.4%;機場規模在華東地區列上海的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之後。

改革開放以來,蕭山經濟和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超過15%的速度增長,多次榮獲「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明星縣(市)」、「全國十大財神縣(市)」、「國家衛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強縣(市、區)」、「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城市十強」、「浙江省科技綜合實力第一名」、「大陸極具投資地第一名」、「全國百強縣市第七名」、「中國園林綠化產業基地」等稱號,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縣(市)。近幾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居浙江省縣(市、區)級首位。2000年和2001年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排名中蕭山分別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為中國園林綠化產業基地、中國紡織生產基地、中國羽絨之都、鋼結構之鄉、中國傘鄉、中國鏡鄉、中國化纖名鎮、中國製造業十佳投資城市、亞洲製造業示範基地、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中國淋浴房之鄉、中國衛浴配件基地、中國花邊之都等稱號。2008年,蕭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86.50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0%。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重達到4.1:64.1:31.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81567元,增長15.16%,按當年匯率折算,達到11907美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26.8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3.18億元,分別增長13.6%和17.3%(原口徑)。 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績均保持全省縣(市、區)級首位。�

農業基礎日益穩固

全區平原約909平方公里、山地約259平方公里。2008年農業總產值63.88億元,比上年增長8.3%。糧食種植面積50240公頃,總產量27.26萬噸。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畜牧、水產、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85.0%,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全年生豬飼養量為191.40萬頭;2008年全年水產品產量達45486噸。蔬菜種植面積29658公頃;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7655公頃。

圍墾錢塘江灘塗是蕭山人民的一大創舉,自1965年以來,先後圍塗30次,至2000年底,圍墾造地面積達52.62萬畝,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譽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工業經濟發展強勁�

工業是蕭山經濟的支柱,截止2008年底,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58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工業銷售產值3522.40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249.32億元,增長13.1%,銷售產值3169.82億元,增長13.5%。

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596.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185.37億元,比去年下降1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118.48億元,下降18.1%;工業勞動生產率137718元/人,比上年提高8251元/人。

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強化。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240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32家、市級63家;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70家;新增國家火炬項目21個、省級以上創新基金項目6個;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達14.1%。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183家,其中國家級42家、省級85家。

規模以上企業優勢明顯。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76家,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為90.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產銷超10億元企業41家,超5億元企業增至85家,超1億元企業增至526家。新增3家上市公司,累計達到15家。

企業綜合素質不斷提高。28家民企入圍全國民企500強,13家企業進入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9家企業進入全國製造業500強。產品競爭力逐漸增強。區級以上名牌產品累計達184隻,其中國家級22隻、省級65隻、市級54隻,錢潮QC萬向節為中國世界名牌產品。市級以上著名(馳)名商標累計達196隻,其中國家級40隻、省級74隻、市級82隻。

建築業發展較快。年末擁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96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產值579.15億元,比上年增長5.0%。實現增加值36億元,增長5.0%。各類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745.45萬平方米,各類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538.99萬平方米。

科技事業蓬勃發展

科技事業突飛猛進。科技綜合實力連續六年名列全省縣(市、區)第一名。2008年年末擁有各類技術人員60681人,比上年增加7181人,高、中、初三級職稱人員構成為1:6.3:17.0;2008年全年申請專利2472件、授權專利1136件;全年獲各類科技進步獎23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121項;累計建有11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08家,其中國家級42家。2007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

第三產業發展迅猛

消費品市場日益繁榮。以超市為主要形式的商業業態結構繼續鞏固,連鎖經營有了新的拓展,購物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大潤發超市、時代超市、樂購超市、世紀聯華、五星電器、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知名商家落戶蕭山,全區已有連鎖商場超市720家。2008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3.50億元,增長19.3%。其中批零貿易業185.17億元,增長19.43%;住宿餐飲業17.97億元,增長17.91%。

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快。商業城、新世紀市場園區、中國紡織采購博覽城、鋼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億市場運展順利。2008年年末有各類專業市場144個,其中消費品市場104個;生產資料市場36個。新增星級市場1個,累計達41個,其中四星級4個、三星級7個、二星級19個。2008年全年市場成交額551億元,增長14.1%,其中十億元以上市場26個。

旅遊業

蕭山作為東南沿海地區黃金旅遊線的紐帶,是國際大都市上海和東方大港寧波的中心點,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頗多。境內的「跨湖橋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有良渚文化遺址——蜀山,建於東晉的祗園寺,建於南朝的江寺,岳飛抗金時行軍駐足、渴飲而名並刻有「宋岳武穆行軍經此,飲潭水而歡」的歡潭,清代抗英名將葛雲飛墓,還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成立的農民協會——衙前農民協會舊址等。

2008年成功舉辦了第十屆蕭山杜家楊梅節、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蕭山)錢江觀潮節等節慶活動。2008年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840.32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3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6億元,其中營業收入14.60億元;旅行社接待26.67萬人次,營業收入2.28億元;旅遊景點接待627.39萬人次,營業收入1.54億元;年末擁有涉外星級賓館飯店27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8家、二星級6家;涉外賓館飯店全年接待170萬人次,營業收入10.48億元。

對外交往不斷增加�

蕭山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地區,1993年經外交部批准,與日本山梨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08年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53377萬美元,增長19.7%,其中進口280472萬美元,出口總額672905萬美元,分別增長13.6%和22.4%,實現貿易順差392433萬美元。企業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177家,超2000萬美元的企業73家,分別比上年增加25家和12家。出口隊伍日趨壯大,累計有自營進出口權生產企業3171家,外貿公司408家,境外公司9家。

出口產品結構優化。機電產品出口額增長44.7%;紡織品出口額增長16.5%;服裝出口額增長15.3%;傢具出口額增長30.7%;化工產品出口額增長32.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繼續大幅增長,幅度為124.4%。

招商引資

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2003、2004年度獲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評選的大陸極力推薦投資城市第一位、2005年度為第二位。利用外資取得新成績。把招商引資作為「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戰略重點,加大東引台資力度,鼓勵以民引外、民外合壁,進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資的規模與質量。2008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86家,總投資15.48億美元。當年合同利用外資9.8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58億美元。國際創業中心已有注冊企業34家,總投資7489萬美元。累計有9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蕭山,投資領域涉及三次產業。全年引進區外內資項目219項,協議引進內資95.31億元,實際引進內資43.54億元。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老城區日益美化,新區建設發展迅猛,交通、通訊、電力、供水、排污、供熱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全區建成通車里程達到2282.05公里,各類運輸完成貨運總量6514萬噸,全社會客運總量5500萬人次,比上年上升14.6%。2008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0億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34億元。移動通訊、互聯網路、數據通信等新的業務快速發展。年末固定電話機87.15萬戶,增長14.6%;行動電話120萬部,增長6.2%。全區電話主線普及率(含行動電話和小靈通)達到172.30線/百人。寬頻網已基本覆蓋城區和主要集鎮,年末登記注冊的網際網路用戶達20.77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8.7萬戶,分別增長25.8%和28.1%。

各項設施不斷完善。年末建成區面積48平方公里;城區實有道路總長度239.9公里,總面積545萬平方米。自來水供水干管總長度達到1372公里,增長62.6%;日供水能力95萬噸。全區農村變壓線路5444公里,增長6.8%;變壓器容量累計達959.34萬千伏安,增長7.1%。

公用事業建設加快。年末,城區已開通99條公交線路,公交線路總長度達4499公里;公交營運車輛1005輛,公交客運量11000萬人次。自來水供水人口達到119萬人;全年供水總量24464.29萬噸,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711.65萬噸。全社會用電量129.11億千瓦時,增長1.14%,其中居民生活用電7.60億千瓦時,增長12.93%。全區家庭液化氣用戶率為100%。

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全年污染治理投資總額16.83億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廢水、二氧化硫、COD、煙塵排放達標率等不斷提高;全年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為265天;環境雜訊達標區總面積44.51平方公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東片大型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達標率大幅提高,順利通過省環保部門驗收;投資1.9億元的蕭山垃圾焚燒電廠完成第一、二台機組建設並投入運行,日處理垃圾能力達800噸;將東片印染染化行業「811」環境整治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之首,重點對47家印染染化企業進行14項內容整治。

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08年全年投工261.23萬工,完成土石方382.88萬立方米;建設堤防總長度189.10千米;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9.62萬畝,有效灌溉繼續保持100%。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我區相繼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文化、體育、科技先進縣(市)。城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縣級市十佳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各類教育事業全面發展。2008年年底全區82所小學在校生105366人,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繼續保持100%;45所初中在校生50401人,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2488人,4所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在校生13559人,初中畢業升入高中段比例達到98.3 %;蕭山電大在校生8103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人數達到10534人;在免收義務教育階段雜費的基礎上,又實施了對農村小學學生免收課本費、作業本費政策;關注弱勢群體教育,發放教育資助券546萬元,資助學生4357名;創建杭州市學前教育先進鎮1個、達標鎮4個,創建國家級重點職高1所,並有2所高中通過了省重點中學的復查。2008年底,全區已擁有杭州市標志性教育強鎮12個,浙江省教育強鎮、街道22個。

蕭山區廣播電台每天播出16小時,區電視台每周播出129.5小時,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43個電影放映機構全年放映電影3367場,觀眾30萬人次。建有1.4萬多個座席的體育場和能接納國際體育比賽的體育館,蕭山歌劇院、蕭山圖書館新館、蕭山區文化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的文化事業項目已投入使用。

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08年末,全區擁有各類醫療機構810家,其中醫院8家、衛生院50家;各類醫療機構擁有病床3915張,比上年增長5.8%;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000人,其中醫生2100人;年末擁有市級以上衛生鎮、街25個。廣泛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覆蓋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和發展,2008年全年凈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6.48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各類社會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到52.31萬餘人;工傷保險率先在全省實現基本全覆蓋,全年凈增參保人員11.40萬人,至年末,全區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51.86萬人;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分別達到37.77萬人、36.33萬人和35.96萬人;社會保險實現「五費合征」,全年各項保費綜合收繳率為99.95%,發放率為100%。

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和農村居民低保標准分別提高到350元和240元。全年發放低保救助金3972萬元、物價補貼1550餘萬元、老年人生活補助金4701萬元。開展慈善救助和幫困結對,提高退役軍人家屬優待金,重點優撫對象保障也日趨完善。

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根據抽樣調查,2008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增長11.0%;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569元,增長16.8%,恩格爾系數0.356。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87元,增長10.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87元,增長14.4%,恩格爾系數0.349。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3.83平方米,增加0.1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73.49平方米,增加1.39平方米。居民金融資產繼續增長,年末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本外幣)556.39億元,增長36.4%,城鄉居民人均存款余額達到46278元。

城市園林綠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年底,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累計達1930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370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1%;人均園林綠地面積58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3.92平方米

⑵ 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的交通運輸

開發區地處臨平城的西北面,主要對外交通有320國道、省道、杭寧高速公路、規劃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滬杭甬高速公路、海寧東西大道和杭州繞城公路,其中滬杭甬高速公路、320國道和繞城公路在本區南面經過,09省道和杭寧高速公路在本區西面經過,交通條件十分方便。
臨平客運站為二級客運站,日均發送旅客約2247人次,主要營運跨省市及部分市域長途客運,改造為公交站場,並在320國道附近新建臨平客運北站,它與臨平客運南站為杭州公路主樞紐客運系統中客運樞紐站組成之一。非主樞紐客運站有塘棲客運站。
杭州公路主樞紐物流系統規劃中確定有半山物流中心(位於320國道、繞城公路立交附近)和臨平北部工業區物流基地(位於320國道旁工業區)。 開發區規劃最大日供水規模約為11萬立方米。
啟動區塊採用塘棲水廠與城北水廠聯合供水。遠期引錢塘江原水入餘杭區屬水廠,擴大水廠供水規模,徹底解決臨平片區的供水問題。
規劃在區內預留給水加壓泵站用地,為引入錢塘江水源作好准備。在區內部城市道路上布置城市給水管,給水管管徑為DN600~DN300,給水管道採用環狀管網與枝狀管網相結合的方式,在主、次幹道下的管道成環狀布置,以增加供水安全性,局部地區以枝狀布置,以降低管網造價。
現狀城北水廠DN1200原水管穿越園區,規劃調整該原水管走向,沿09省道東側、規劃興旺大道北側綠化帶布置新原水管。 開發區規劃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約1萬立方米/日,工業廢水約6萬立方米/日,其中近期整體污水量為2萬立方米/日。區內劃入塘棲污水處理廠的范圍主要為南至三官巷、東至內排港及規劃西四路北至濱河大道,合計面積約2.8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1.2平方千米、生活居住用地1.6平方千米,規劃污水量約為9000立方米/日。其餘排入杭州七格污水處理廠。
規劃在園區內另設置三座污水泵站,一座布置在規劃興旺大道與西三路交叉口西北側,規劃污水提升規模為1.3萬立方米/日;一座布置在中心大道西側,規劃污水提升規模為2.2萬立方米/日;一座布置在中心大道與北六路交叉口西北側,規劃污水提升規模為11.7萬立方米/日。已啟動了3號污水泵站項目的前期工作,在07年年內建成。 天然氣的輸送來源於杭州高壓網,因此工業區天然氣規劃氣源的確定應根據杭州氣源而定,目前杭州氣源暫按西氣考慮,開發區天然氣氣源暫確定為西氣。
由餘杭高中壓調壓計量站接出中壓管道供應用戶。用氣大戶(如熱電廠、工業用氣大戶等)由專管(高壓管)輸送。 熱負荷主要為工業企業生產工藝熱負荷、工業企業和公共建築採暖、通風、空調及生活熱水供應熱負荷。除特殊用戶外,一般工業企業和公共建築不再專門另設小型鍋爐房,統一實行相對集中的供熱。
因已確定在餘杭臨平工業區設置熱電廠,近期將不再設置區域性熱電廠。規劃熱力管道原則上採用架空敷設的方式,管位一般布置在道路綠化內。開發區還不能解決集中供熱,配套的熱電廠尚處於技術前期階段。 近期和遠期生活垃圾袋裝化收集率分別為85%和95%;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垃圾清運機械化率分別為80%和100%;糞便清運機械化率達100%;城市道路清掃機械化率分別為40-60%和60-80%;一類公廁佔有率分別為20%和30%;道路清掃保潔率達100%。
生活垃圾清運實行分類、定時、定點收集,提高垃圾收運機械化、科學化水平,減少二次污染。建築垃圾、特種垃圾實行統一管理,明確投放、收運和處置規范。城市生活垃圾經收集後直接送城市垃圾填埋廠。

⑶ 蕭山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在異常困難的經濟形勢下,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依法監督、區政協民主監督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迎難而上,奮力攻堅,克服了種種困難,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
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044.8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可比價),人均生產總值達1.26萬美元。財政總收入137.0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9.53億元,分別增長8.1%和10.1%。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為4.2∶ 62.4∶ 33.4,增加值分別增長5.5%、7.9%和1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20.45億元,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7.69億元,增長16.8%。
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市化率達到66.4%,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60.78平方公里。市政和交通道路總里程2510.6公里,公交普及率100%,自來水覆蓋率98.7%,中心城區污水納管率90.2%。
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削減1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5.3%。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93天,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增就業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390元,分別增長10.5%和10.8%,高於GDP增幅。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余額703.59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3.83平方米和75.09平方米,汽車保有量18.6萬輛。
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3404.38億元,增長5.8%;自營出口56.2億美元,下降16.5%。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兩項指標未實現年初人代會提出的目標,但均處於省市領先地位。
一年來,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1.及時有效採取一系列措施,經濟企穩回升勢頭不斷鞏固。
創設有效載體為企業送溫暖。建立重大工業問題協調例會機制,開展向千家企業送溫暖專項活動,提升企業家信心指數。扎實開展項目推進月、半年目標競賽月、企業服務月活動。取消、暫停、降低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376項共計1.09億元。減征企業社會保險費2.1億元,發放穩定就業及職工在崗培訓補貼1.45億元。財政扶持企業資金3.6億元。成立區法律服務產業發展中心,組織律師為企業上門服務。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工作,提升企業家素質。
堅持多措並舉全力拓市場。安排1億元資金積極引導和幫助企業拓展市場。舉辦和承辦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葯店博覽會、網貨交易會、羽博會暨首屆蕭山國際羽絨節、動漫節等重大節慶會展活動,進一步打響華東會客廳品牌。支持和幫助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各類展銷活動。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培育,成立區文創辦,推進區文化創意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拓展網上市場,新增第三方電子商務應用企業1397家。開展擴內需、促消費百日專項行動,舉辦首屆購物節,實施政府消費資助6350萬元,發放各類消費券4800萬元。落實汽車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實現銷售額2.47億元,補助資金2887.3萬元。旅遊業率先回暖,舉辦首屆蕭山國際旅遊節,湘湖景區功能配套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83.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8億元。
拓寬多種渠道保障發展要素。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重點關注企業資金鏈,發揮政府協調作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政府應急專項資金累計使用65億元,率先發行6億元中小企業集合債權基金,實行區百強企業主辦銀行制度,開展金融倉儲試點工作,第二家小額貸款公司開業,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新增上市企業2家。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633.22億元,增長37.8%。強化用地保障,籌措各類用地指標2.78萬畝,實施土地開發整理5287畝,新增耕地4237畝,盤活存量土地2031畝,建設標准廠房145萬平方米。收儲經營性土地7100畝,出讓2658畝,成交金額122.5億元;工業用地掛牌出讓6062畝,增長20.7%。土地出讓金收繳率達100%。積極開展四類項目規劃修改和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優化創業環境,加快留學人員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大學生(留學生)創業園管理服務中心,鼓勵大學生和海外留學人員來蕭創業。
2.逆勢而上促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水平有效提升。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制定九大產業升級培育規劃,加大對新能源、新材料和傳統優勢產業等技改扶持力度。出台促進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吉奧星旺順利下線,實現整車製造零的突破,青年蓮花轎車、東風裕隆和萬向新能源汽車項目進展順利。深化四大科技行動,新增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4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18家,授權專利1755件,其中發明專利66件。高新技術產業完成銷售產值453.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556.71億元,產值率16.2%。制(修)訂國家標准10項、行業標准2項,新增國家級標准化委員會2個、中國馳名商標8件、省級名牌產品13隻。14家企業進入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28家企業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11家企業被列為全省工業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完善工業功能區政策,促進產業集聚,化纖紡織產業基地列入省級現代化產業集群試點,河上鎮被命名為中國包裝名鎮。五大農業發展良好,糧食生產保持穩定,農業總部經濟發展加快,農業發展大廈開工建設,新建區外基地7萬畝,累計225萬畝,新增區外農產品銷售窗口5家,累計225家。
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9.72億元,增長15.2%,其中工業投資183.35億元,服務業投資193.22億元,分別增長12%和26.2%。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74個。新興產業投資明顯增加,機械汽配行業完成投資28.04億元,增長31.4%。15個項目列入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爭取中央補助資金5606萬元,42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申通快遞華東分撥中心、三江農副產品配送中心、銀隆世貿中心建成開業,新農都物流中心奠基。旅遊1010工程18個項目開工建設,投入資金62.7億元。完成房地產銷售額141.52億元,增長113.4%,實現建築業產值697.22億元,增長20.4%。
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創新招商模式,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聯絡處,發揮駐點招商優勢。在台灣等地舉辦產業環境推介會等大型招商活動,與台灣產業界在高新技術產業、旅遊業等領域簽訂了10個框架協議。實際利用外資7.73億美元,繼續位居全省區(縣、市)首位,到位市外內資45.61億元。引進日立等3家世界500強企業及中國兵器集團等一批央企。國際創業中心被列為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外貿扶持資金從3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出口降幅收窄。新核准境外投資項目12個,境外總投資5674.88萬美元,境外工程承包勞務營業額2.86億美元。
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後產能,印染、羽絨企業中水回用量達8萬噸/日,實施節能技改項目109個,總投資3.65億元,75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驗收。太陽能陽光屋頂計劃和LED十城萬盞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完成截污工程投資4.1億元,新建區鎮兩級干管103公里、泵站19座。市級工業污染源核查抽測和省級飛行監測達標率均達到80%以上。投資2.9億元完成12家熱電企業脫硫,非電鍋爐脫硫整治有序推進。生態區建設和創模復檢工作扎實開展,新增2個省級生態鎮,實現市級以上生態鎮街全覆蓋。東片大型污水處理廠COD排放標准提高到100mg/L,實現穩定排放。污泥處置水平全省領先。殯葬改革成效顯著。
3.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區域協調發展繼續深化。
新城和組團建設有序推進。大江東新城建設實現新突破,發展戰略規劃和概念性規劃編制完成,順利實現撤鎮設街行政區劃調整和機構組建。江東大道一期、紅十五線三期、梅林大道北伸建成通車,機場公路、江東大道二期、錢江大道等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二干線線位基本確定,杭州灣2000噸級實驗性臨時碼頭前期工作有序開展。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東新城)實際利用外資3.01億美元,到位市外內資8.85億元,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93億元,財政收入30.13億元,增長38.4%。引進世界500強瑞士ABB等先進製造業項目,娃哈哈營銷中心、中國移動TD產業園基地等現代服務業項目落戶。江東國家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申報成功。編制完成江東新城概念性規劃。江東二期征遷順利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共實現投入7.1億元。臨江新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03.8億元,增長29.9%;工業性投入36億元,增長25.1%;實際利用外資7361萬美元,增長43.1%。引進三一重工、東風商務車等一批重大項目。新城規劃編制全面推進,新增道路14.7公里,臨江商貿城、安置房三期建成,科技文化中心、安置房四期等項目開工建設。空港新城概念性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杭州保稅物流中心(B型)易址項目獲批,並完成征遷。機場一期雜訊區處理、義南橫河改線前期征遷工作平穩完成。前進工業園區完成啟動區二縱二橫道路建設,總投資73億元的11個工業項目落戶,安置房建設完成。錢江世紀城控規獲批,征遷任務提前完成,建成安置小區23.42萬平方米,奧體博覽城開工建設,外環西路、振寧路西伸等3條道路建成通車。湘湖新城概念性規劃編制完成,二期征遷與土地收儲加快推進,二路六線一堤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二址一村景點建成開放。組團「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實施,路網交通日趨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完成《蕭山區綜合交通規劃》、《機場路城市經濟帶概念性規劃》等15項規劃。「12881」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時代大道、外環南路三期等10個項目建成通車,通城大道等快速路網征遷啟動。浦陽互通、漁浦大橋等一批南部交通基礎設施竣工。建成道路50.7公里,完成區本級投資49.5億元。杭甬客專征遷基本完成,杭長客專、越江隧道、杭黃客專線型得到優化,白鹿塘貨場完成前期報批手續。鐵路蕭山站升格為杭州南站,順利承接杭州東站過渡任務。地鐵1號線完成征遷,2號線征遷工作穩步推進,累計5個站點開工。完成電網投資8.3億元,新增電力主網變電容量126萬千伏安、送電線路110公里。江東水廠建設完成總工程量的40%。實施樓塔溪、進化溪二期、徑游江一期單邊總長33.46公里溪流整治。完成9座山塘水庫除險加固、30座農村橋梁改造。西水東引配套工程進展順利。水利建設獲省「大禹杯」金獎。
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制定實施城市管理三年接軌行動計劃,編制完成城市管理、戶外廣告、亮燈、環衛四個專項規劃。數字城管一期工程試運行。實施城區停車新政,整合擴大停車資源,新增停車泊位1538個。開展戶外廣告專項整治。鞏固「四小車」整治成果。新組建3個城管執法中隊,執法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垃圾收集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達95%。完成城區8座公廁升級改造。深入開展「最清潔城鄉」工作。社區建設不斷加強,出台加強轉制社區建設和管理扶持政策,城廂街道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
城市有機更新步伐加快。城區暢通工程2009年行動計劃基本完成。公交線路不斷優化,設施日趨完善。高速公路沿線綜合整治順利推進。建成道路兩側生態帶73.2公里。新增城市綠地253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3%。姚江河、羅婆橋橫河整治基本完成,北塘河整治有序開展。加強城區地下管線經營管理。完成何家弄等4條支小路整治和育才路與金城路等2個交叉口改造。城區「退二進三」、城中村改造扎實推進。拆違控違力度不斷加大,共拆除違法建築51.6萬平方米,其中拆除新違建12.1萬平方米,歷年違建39.5萬平方米。
新農村建設更加深入。健全完善新農村建設長效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三年行動計劃。「村企共建」實現村村全覆蓋,到位資金3526萬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1.67萬畝。新增股份經濟聯合社44家、省級無公害基地31家、市級以上星級合作社6家。「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總籌資額380萬元。落實債務管理責任制,農戶集資款化解率達100%。新創農村示範村9個、農村整治村50個。浦陽桃北新村通過全國農村首個國家康居示範工程驗收。「星光老年之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150個村建成村級社區服務中心。38個村完成新農村電氣化改造。完成農民素質培訓4.12萬人次,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1.62萬人,低收入農戶「一戶一策一幹部」結對幫扶活動全面開展。
4.更加關注民生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加強。
就業和民生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完善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切實做好穩定就業工作。加強勞動用工管理,有效開展勞資糾紛調解和仲裁工作,租用場地經營企業工資保障金制度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凈增職工養老保險4.51萬人、醫療保險4.19萬人、工傷保險4.54萬人、失業保險2.16萬人、生育保險2.18萬人。新農合人均籌資額度提高到360元,參合人數達80.92萬人。城鎮和農村低保標准分別提高到400元和300元,為1.1萬戶低保戶發放低保金5037萬元。70-89周歲老年人生活補助標准從60元提高到80元,4萬余老年人共獲補助金4200萬元。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94.7%。對300戶農村困難家庭實施住房救助。出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實施辦法和部分退伍軍人生活補助辦法。區老年頤樂園列入全國「愛心護理工程」建設基地。新建慈善分會6個,新增企業留本冠名基金8140萬元。
教育文體衛生等事業取得新進展。積極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素質教育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深化。銀河小學、匯宇小學投入使用,湘湖小學、城南初中遷建完成選址。啟動學前教育創強工程。擴大教育資助范圍,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資助券。博物館新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檔案新館完成建設。全國首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培訓基地落戶蕭山。《蕭山年鑒》獲全國一等獎,《蕭山市志》第一卷出版。舉辦區第八屆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承辦全國技巧啦啦操錦標賽和全國女排聯賽等體育賽事。2個鎮街創建成為省體育強鎮。5個項目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推進農村數字電視網路建設。區一醫院門診綜合樓、區二醫院改擴建工程基本完成,區三醫院一期、區中醫院改擴建工程有序開展。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改革試點工作。強化公共衛生服務管理體系建設,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新創建衛生強鎮街6個。出台計生「三免一減」政策,開建區優生兩免服務中心。計劃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長率2.63%。,出生人口性別比正常。完成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換發第一階段任務,宗教形勢保持穩定。
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不斷強化。堅持區領導定期接待群眾來訪活動,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實現國慶60周年期間安保信訪穩定目標。深入推進社會治安整治、打擊整治「兩搶」犯罪大會戰和「四打兩整治」專項斗爭,黃賭毒違法犯罪活動明顯減少,刑事發案、命案和「兩搶」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分別下降1.37%、15.63%和12.73%。200人以上企業均組建調解委員會,成立全國首個農村「和事佬」協會。深化普法宣傳,加強法律援助,扎實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建成避災場所95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四項指標分別下降6.35%、4.4%、7.75%和18%。工礦企業無較大事故發生。深入開展道路隱患點段治理,設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資金。消防安全總體形勢平穩。規模以上企業全部通過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驗收,率先在全省實現特種設備安全信息監管網路鎮街全覆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創建3個食品安全示範鎮街,葯品經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十小」行業整治與規范工作深入推進。
十件實事順利完成。完成城區失管房改善和老小區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年度計劃。區第四人民醫院遷建工程開工;3家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12家在建;建成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196家,在建84家。完成西門等3家農貿市場改造,區屬國有農貿市場改造全部完成,56家鎮街級農貿市場改造啟動。省「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蕭紹區域(蕭山片)印染化工行業污染整治通過省政府驗收;南片截污納管一期工程扎實推進,完成總工程量的70%,建成泵站2座,3座泵站開工建設,埋設管線12公里。凈增各類養老保險參保人員6.93萬人。完成西入城口、金雞路北伸等15項地鐵2號線替代道路工程建設。人才大廈開工建設,人力資源市場主體工程竣工。王有史地塊及三組團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設,11.43萬平方米房屋結頂;廉租住房租金補貼發放781戶,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低於城鎮低保標准兩倍、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15平方米的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幫扶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實現就業1175人,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年收入4239元,增長14%。完成通惠路等11條城區道路架空線「上改下」整治。
5.全面加強民主法制,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升。
依法行政深入開展。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定期向區人大報告、向區政協通報工作。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31件、政協提案291件,辦結率100%。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全年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來電和網上信訪8.17萬件人次。深化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區政府常務會議實行視頻直播。深化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權力陽光運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做好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加強統計基礎建設,提高數據質量,完成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和中國加拿大社會統計合作調查。建立民生商品價格信息公開制度,強化政府價格監管。
行政效能建設扎實推進。實施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評估制度,強化督促檢查。大力推進投資項目代辦制,全年受理代辦項目407個,投資總額250.6億元。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企業項目立項到施工許可承諾時間上限從原160天壓縮到110天以內,新增48個行政審批和非行政許可項目進入辦事服務中心,加強網上審批平台建設。完成招投標各類交易1693項,成交額266.63億元。開展「公述民評」活動,強化糾風工作,提高廉政水平。加強預算管理,規范機關公務日常開支,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有效推進。開展政府性投資項目及專項資金審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應急管理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進一步加強。援助青川工程基本完成。
深入開展雙擁活動,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老齡委、關工委開展工作,外事、僑務、民族、台灣事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09年我們面臨的形勢紛繁復雜,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有,為此,我們積極謀劃,全力應對。一是必須堅定發展信心促進經濟企穩回升不動搖。我們始終堅持率先轉危為機的目標,主攻工業、決戰工業、穩定工業,採取果斷措施,營造發展氛圍,推進項目建設,制定實施產業升級培育規劃,實現轉負為正。我們始終堅持投資、消費和出口拉動不動搖,出台拓市場舉措,著力破解要素制約,化解企業困難,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二是必須堅持城鄉統籌加快城市化進程不動搖。我們始終圍繞「加快城市化、帶動新發展」戰略,大江東新城取得突破性進展,組團發展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化,城鄉統籌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們始終堅持以規劃為先導,全力實施「12881」工程,強化城市管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三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動搖。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台就業新政,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構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改善環境質量,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我們始終把維護群眾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保障,深入開展「平安蕭山」創建,認真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和諧社會的基礎不斷穩固。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辛勤勞動的全區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駐蕭部隊、在蕭各直屬單位,向老幹部、外來工作者和所有關心支持蕭山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部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經營困難,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難度仍然較大。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城區「退二進三」、城中村改造步伐需要繼續加快,城區交通「兩難」問題仍比較突出。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級財務不夠規范等現象值得重視,新農村建設需要不斷深化。環境保護、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不少問題尚待解決。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巨。政府依法行政及執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⑷ 金華市有幾個污水廠呀都叫什麼名字尤其是近一兩年開始運營的。

金華市復城市污水處制理廠
東陽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
橫店污水處理廠
歌山鎮污水處理工程
金華市秋濱污水處理廠
蘭溪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
蘭溪市錢江水務有限責任公司
磐安縣污水處理廠
義烏市污水處理廠稠江分廠(第四分廠)等,金華的污水廠挺多的,你可以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下載

閱讀全文

與蕭山錢江污水處理廠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外雨污水管道隱蔽資料怎麼做 瀏覽:81
格力凈水器一直響怎麼辦 瀏覽:945
ro膜出來的廢水 瀏覽:33
凈水機直流是什麼情況 瀏覽:382
蒸發濃縮和蒸餾濃縮的區別 瀏覽:252
超濾機水垢會減少嗎 瀏覽:640
凈水器加盟店怎麼選 瀏覽:27
蒸餾凈水 瀏覽:783
飲水機背後流水怎麼辦 瀏覽:607
生活污水處理後動植物油濃度 瀏覽:919
環氧樹脂室溫固化劑有哪些 瀏覽:752
成品缸下過濾排污 瀏覽:267
格力i尚怎樣消洗過濾網 瀏覽:775
14途觀空調濾芯怎麼拆 瀏覽:223
gl8燃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266
脫鹽率低的ro膜 瀏覽:843
房子凈水怎麼解決 瀏覽:120
江西空氣凈化器怎麼選 瀏覽:27
聚偏二氟乙烯樹脂加工 瀏覽:66
童鎖怎麼用飲水機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