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什麼微生物用於造氣污水處理

什麼微生物用於造氣污水處理

發布時間:2022-02-26 09:53:46

A. 微生物的四個生長時期在污水處理中的實際應用求解答啊。。。。

1停滯期:微生物馴化時的過渡時期,此時,細菌不分裂,只是增大。也有不適應的回會死亡。
2對數增長答期:此時微生物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其活力很強,分裂繁殖很快,死亡小於繁殖率。活性很強,但是不以凝聚。
3.穩定期:微生物達到最大值,環境營養逐漸減少,細菌的增值速度與死亡平衡。沉降性提高。污水水質改善。
4.衰老期:環境營養已耗盡,只能消耗自身的營養。
一般污水處理通常利用對數增長期末端至穩定期前端這個階段。處理效果高。
若想了解的更具體請登錄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xuebin28查看此文章

B. 微生物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有什麼優勢

生物處理法是來利用自然環境源中微生物來氧化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某些無機毒物(如氰化物、硫化物),並將其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無機物的一種廢水處理方法。污水生物處理方法是建立在環境自凈作用基礎上的人工強化技術,其意義在於創造出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環境,增強微生物的代謝功能,促進微生物的增殖,加速有機物的無機化,增進污水的凈化進程。該方法具有投資少、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等優點

C. 污水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是什麼

污水處理過程的微生物包括厭氧菌、好氧菌、兼氧菌、硝酸鹽菌、產酸菌、甲烷菌、等不同的菌類所起作用不同、都是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水最好的COD/氨氮等指標達到合格

D. 污水處理生物脫氮主要使用哪些微生物菌

1
氨化脫氮菌:污水來中的含氮有機物自,在生物處理過程中被好氧或厭氧異養型氨化菌氧化分解為氨氮的過程;
2/4
硝化脫氮菌:在好氧條件下,污水中的氨氮在自養型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轉化為NO2-和NO3-的過程;
3/4
反硝化脫氮菌:污水中的NO2-和NO3-在缺氧條件下在兼性異養型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N2的過程;
4/4
蒙特利脫氮復合桿菌IDN-B5屬於反硝化脫氮菌,是針對廢水中硝酸鹽總氮高篩選出的菌株,該菌種主要用於提高污水處理系統的反硝化能力,增加污泥密度,使得硝酸鹽總氮在低溫、高鹽分、高毒性物質等嚴苛的環境下更高效的轉化為N2的過程。

E. 污水處理用微生物菌劑可以嗎

可以用。這屬於生物處理。這是污水處理的一種方法。
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來吸咐、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機物,把不穩定的有機物降解為穩定無害的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現代的生物處理法,按作用微生物的不同,可分好氧氧化和厭氧還原兩大類。前者廣泛用於處理城市污水和有機性工業廢水。好氧氧化應用較廣包含著很多藝種工藝和構築物。生物膜法(包含生物過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等多種工藝和構築物。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都是人工生物處理方法。此外還有農田和池塘的天然生物處理法,即灌溉田和生物塘。生物處理成本低廉,因此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污水處理方法。

F. 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類別,各自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是怎樣的

1 微生物類群的分類
1. 1 肉足蟲
其細胞質可伸縮變動而形成偽足,作為運動和攝食的胞器,常見的有變形蟲和表殼蟲。
1. 2 鞭毛蟲
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運動器官,常見的有滴蟲、聚屋滴蟲、眼蟲、豆形蟲和粗袋鞭蟲等。
1. 3 纖毛蟲
動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纖毛,作為運動或攝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圍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著型和游泳型兩種,常見的游泳型有漫遊蟲、草履蟲、管葉蟲、斜管蟲等;常見的固著型有鍾蟲、蓋蟲、獨縮蟲、聚縮蟲、吸管蟲、累枝蟲等。
1. 4 後生動物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是不經常出現的,在出水水質較好或較穩定時出現,常見的有輪蟲、紅斑票貝體蟲等。根據污水廠兩年的鏡檢記錄,紅斑票貝體蟲平時幾乎不見,多在8 ,9 月份出現,這時水溫較高,一般為22 ℃左右。
2 代謝捕食方式
1) 通過體表吸收溶解性的有機物,吞噬廢水中細小的有機物顆粒,經過新陳代謝作用,然後使之氧化分解為穩定的無機物。
2) 捕食細菌或游離細菌,維持活性污泥系統中生態平衡及改善出水水質。通過捕食細菌,能促進細菌的生長,使細菌的生長能維持在對數生長期,防止種群的衰老,提高細菌的活力;由於游離細菌密度小,較難沉澱,易被出水帶出而影響水質,微型動物吞噬游離可大大改善水質。
3) 固著型纖毛蟲及吸管蟲還可分泌粘液,使之附著在絮凝體上生長;對懸浮顆粒及細菌均有吸附作用,從而有利於菌膠團及絮體的形成。
3 提高出水水質方面的作用
1) 通過某些原生動物的分泌物,在沉降過程中促進游離細菌的絮凝作用,提高細菌的沉降效率和去除率。
2) 原生動物捕食細菌,提高細菌活動能力,提高對可溶性有機物的攝取能力。
3) 原生動物和細菌一起,共同攝食病原微生物。
4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指示作用
4. 1 活性污泥良好時
當活性污泥性能良好時,活性污泥表現為絮凝體較大,沉降性好,鏡檢觀察出現的生物有鍾蟲屬、蓋蟲屬、有肋木盾纖蟲屬、獨縮蟲屬、聚縮蟲屬、各類吸管蟲屬、輪蟲類、累枝蟲屬、寡毛類等固著型種屬或匍匐型種屬。
4. 2 活性污泥惡化時
活性污泥惡化時,絮凝體較小,出現的生物有豆形蟲屬、滴蟲屬和聚屋滴蟲屬等快速游泳型的生物。當污泥嚴重惡化時,微型動物大面積死亡或幾乎不出現,污泥沉降性下降,處理水質能力差。
4. 3 從惡化恢復到正常時
活性污泥從惡化恢復到正常,在這段過渡期內出現的生物有漫遊蟲屬、管葉蟲屬等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的生物。
4. 4 活性污泥膨脹時

活性污泥膨脹多發生在秋冬季節,此時污泥沉降性差,30 min沉降比高,而污泥濃度相對較低,導致污泥指數SVI 值相對偏高。絲狀菌是導致污泥膨脹的主要生物,由於絲狀菌大量繁殖,活性污泥呈棉絮狀,顆粒細碎且顏色相對較淺。
4. 5 溶解氧不足時
曝氣池中溶解氧持續不足時,活性污泥顏色較正常時發黑,並散發出臭味。
4. 6 溶解氧過高時
在一般情況下,每毫升活性污泥中通過鏡檢,可以觀察到300 個左右輪蟲,而在正常情況下,很少能觀察到肉足類生物。當曝氣池中持續曝氣量過高時,會出現大量的肉足類及輪蟲類生物。
4. 7 進水濃度和BOD 負荷過低時
當污水濃度和BOD 負荷過低時會出現表殼蟲屬,也標志著出現了硝化作用。
4. 8 其他環境變化時
當活性污泥中指示性生物量急劇減少時,可能是受到有毒物質的影響或某些環境條件的突然變化,此時必須相應採取措施以減小對微生物的影響。
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處理工藝中,對曝氣池內微生物進行的鏡檢,是對活性污泥運行狀態的判斷,是污水處理的重要檢測手段之一。根據曝氣池內微

G. 微生物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有哪些應用

1 微生物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1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
眾所周知,用物理的方法(如打撈)雖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對氨氮、亞硝酸鹽等化學污染物以及禽畜糞便等的處理難以奏效,用化學的方法則易造成二次污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吃」污的微生物控制污染技術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並在污水處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指通過採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游離微生物細胞定位於限定的空間區域內,使其成為不懸浮於水但保持活性,並可反復使用。
唐鳳舞等[2]用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對城市污水進行污染物降解處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pH值為8.0、固定化顆粒與污水的質量比例為16%,溫度為25℃時,硝基苯去除率達97.9%,COD去除率達89.2%,出水水質穩定。
龐勝華等[3]用PVA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顆粒處理抗生素廢水,活性微生物為經抗生素廢水以l0%濃度增幅馴化75d後的活性污泥。結果表明:廢水濃度(COD)為2000mg/L、曝氣為20h、溫度在10~45℃、pH值7~10,COD的去除率可達到80.57%。
1.2 生物膜技術
生物膜技術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纖維)為載體,在其表面形成一種特殊的生物膜,為微生物提供附著表面,有利於加強對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李健等[4]採用厭氧生物濾池(AF)—好氧生物接觸氧化(BCO)聯合工藝,並在AF的濾料中掛上生物膜,對合成洗滌劑(LAS)廢水進行處理試驗。結果表明,AF反應器在HRT=24h、溫度(32±2)℃、pH為7~8、營養母液質量濃度5mg/L條件下;出水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規定的一級排放標准。
張鳳君等[5]採用中空纖維膜作為無泡供氧及生物膜載體,採用包埋固定化技術進行掛膜及污水處理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採用PVA作為包埋劑,且包泥量為1∶1的情況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穩定在90%和80%左右。
1.3 復合微生物技術
復合微生物技術是指利用現代微生物技術選育優勢菌種,構建基因工程菌以提高生物處理系統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高雲超等[6]篩選並制備了復合微生物制劑(CMP)並用於豬場污水處理。研究表明,光合細菌非曝氣處理和CMP曝氣處理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較好,處理2d後污水的COD值分別降低35.5%和74.1%。CMP接種量為0.1%、1%和10%,CMP對高濃度污水具有較好的處理作用。
2 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修復中的應用
2.1 微生物技術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
王麗萍等用菌根真菌-植物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修復。結果表明:在石油污染濃度(石油的質量分數)0.2%和2%條件下,石油烴降解率與菌根侵染率、玉米根乾重和植株乾重均呈現相關性。接種叢枝菌根真菌處理的菌根侵染率、玉米生長量和石油烴降解率均遠高於對照處理。
齊建超用4種菌劑與多種有機肥聯合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結果表明,腐植酸、諾沃肥和生物有機鈣等有機肥和菌劑(4%處理)的加入使土壤鹽鹼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土壤pH穩定於6.9;4%菌劑處理與有機肥聯合作用修復效果最顯著,石油烴降解率可達到73%。
2.2 微生物技術在水體修復中的應用
李秋芬等使用有益菌復合菌劑對大菱鮃養殖廢水的凈化效果明顯好於單獨使用某一種有益菌的效果,復合菌的COD去除率為68.4%~73.1%,高於單株菌Lt7222的60.8%,氨氮的降解率為80%,高於A3的25.3%和Y1的77.4%,且有害中間產物亞硝酸氮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
趙宇等用復合光合細菌法對養蝦廢水作研究,其中CODcr的去除率能達到63%,NH3-N的去除率也能達到92.5%。季民等提出了通過投加以光合細菌為主的復合細菌群來強化湖泊水體生物自凈能力,改善湖泊體水質的方法。
3 微生物技術在有害有機污染物治理中的應用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廢棄有機物排放到我們所處的環境中,空氣,土壤,水源,嚴重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國內外專家學者一直在研究解決有害有機污染物的方法,其中,微生物方法以其高效,無二次污染等優點成為研究的熱點,楊彬等通過富集培養,獲得了降解對硝基苯胺的混合培養微生物,並用於降解硝基苯胺。結果表明,在培養液中添加110gPL葡萄糖和110gPL酵母粉,36h內對硝基苯胺去除率可達97%以上,對硝基苯胺降解速率可達411mgPL·h。

H. 污水處理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分解氰:諾卡氏菌、假單胞菌、腐皮鐮孢霉、木素木霉等菌種
分解丙烯腈回:珊瑚諾卡答氏菌等菌種
分解多氯聯苯:紅酵母、無色桿菌等
運用活性污泥處理污水中,其中活細菌主要有生枝動膠菌、浮游球衣菌、一些假單胞菌等
而原生動物用在污水處理中的主要有:獨縮蟲、蓋纖蟲、鍾蟲

I. 微生物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有厭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主要將污水中的大分子污染物分解為小分子或無機物

J. 污水處理廠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需氧異養型微生物能將污水中的有機物污染物徹底分解成CO 2 、H 2 O及含N和內P的無機鹽.在有氧的容環境中細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從而起到凈化污水的作用.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閱讀全文

與什麼微生物用於造氣污水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不是污水處理裝置類型的是 瀏覽:857
雙出水純水機多少錢 瀏覽:426
自來水只安裝了前置過濾 瀏覽:399
特效太陽能除垢劑 瀏覽:213
商用凈水設備多少錢一套 瀏覽:968
高鉻酸根廢水 瀏覽:360
熱水沉澱後就沒有水垢了嗎 瀏覽:686
兒童電影7一13歲勵志又搞笑國產 瀏覽:511
興源過濾購買資產 瀏覽:385
半透膜是什麼時候學的 瀏覽:716
樹脂極性的測試 瀏覽:975
開封污水處理葯劑多少錢 瀏覽:712
電影《夏宮》 瀏覽:470
看韓國電影用哪個app最好 瀏覽:603
蒸餾水含有氣體么 瀏覽:45
威海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 瀏覽:546
農村污水管網溝內有水如何施工 瀏覽:876
超濾膜pes材質 瀏覽:12
土方法自做水過濾器 瀏覽:49
樹脂有名的傢具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