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在曝氣池的停留時間t和當前生化系統的污泥負荷Ns;
給你上傳一張圖片。其中有計算公式
㈡ CASS工藝計算書
1.2 目前CASS工藝設計計算方法 CASS工藝屬於活性污泥法范疇,但由於其運行方式獨特,與傳統活性污泥法又有很大的差別。在同一周期內,池內的污水體積、污染物的濃度、DO和MLSS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是一種非穩態的反應過程。目前CASS工藝設計採用污泥負荷法,該方法不考慮反應池內基質濃度、MLSS和DO含量在時間上的變化,只考慮進出水有機物的濃度差,並忽略同一反應周期內沉澱、潷水和閑置階段的生物降解作用,採用與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的計算公式。CASS工藝採用污泥負荷法進行設計時,除反應池容積計算與傳統活性污泥法不同,其它如反應池DO和剩餘污泥排放量等計算方法與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相同,因此,本節著重介紹CASS工藝反應池容積的計算方法。1.2.1 計算BOD-污泥負荷(Ns)BOD-污泥負荷是CASS工藝的主要設計參數,其計算公式為: (1)式中: Ns——BOD-污泥負荷,kgBOD5/(kgMLSS·d),生活污水取0.05~0.1kgBOD5/(kgMLSS·d),工業廢水需參考相關資料或通過試驗確定; K2——有機基質降解速率常數,L/(mg·d); Se——混合液中殘存的有機物濃度,mg/L;
η——有機質降解率,%; �0�6——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與總懸浮固體濃度的比值,一般在生活污水中,�0�6=0.75。 (2)式中: 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g/L;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1.2.2 CASS池容積計算CASS池容積採用BOD-污泥負荷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3)式中:V——CASS池總有效容積,m3; Q——污水日流量,m3/d; Sa、Se——進水有機物濃度和混合液中殘存的有機物濃度,mg/L;X——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mg/L; Ns——BOD-污泥負荷,kgBOD5/(kgMLSS·d); �0�6——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與總懸浮固體濃度的比值。1.2.3 容積校核 CASS池的有效容積由變動容積和固定容積組成。變動容積(V1)指池內設計最高水位和潷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間的容積;固定容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安全容積(V2),指潷水水位和泥面之間的容積,安全容積由防止潷水時污泥流失的最小安全距離決定;另一部分是污泥沉澱濃縮容積(V3),指沉澱時活性污泥最高泥面至池底之間的容積。 CASS池總的有效容積: V=n1×(V1+V2+V3) (4)式中:V——CASS池總有效容積,m3;V1——變動容積,m3;V2——安全容積,m3;V3——污泥沉澱濃縮容積,m3;n1——CASS池個數。設池內最高液位為H(一般取3~5m),H由三個部分組成:H=H1+H2+H3 (5)式中:H1——池內設計最高水位和潷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間的高度,m; H2——潷水水位和泥面之間的安全距離,一般取1.5~2.0m;H3——潷水結束時泥面的高度,m;其中: (6)式中: A——單個CASS池平面面積,m2; n2——一日內循環周期數;H3=H×X×SVI×10-3 (7)式中:X——最高液位時混合液污泥濃度,mg/L; 污泥負荷法計算的結果,若不能滿足H2≥H-(H1+H3),則必須減少BOD-污泥負荷,增大CASS池的有效容積,直到條件滿足為止。1.2.4 設計方法分析從上述設計方法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現行的CASS工藝設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設計方法簡單,設計參數單一,在傳統的以污泥負荷為主要設計參數的活性污泥設計法基礎上,採用容積進行校核,以保證潷水過程中的污泥不流失。2、設計只針對主反應區容積,而生物選擇區容積則是按照主反應區容積的5%設計。3、污泥負荷法設計重點針對有機物質的降解,對脫氮未加考慮,難以滿足污水排放對於氮的要求,故此方法具有片面性,難以滿足高氨氮污水處理後達標排放。2 CASS工藝設計方法改進CASS工藝目前廣泛應用的設計方法是污泥負荷法,污泥負荷法立足於有機物的去除,對系統脫氮效果則未加考慮,而對於高氨氮污水,脫氮效果的考慮更為重要,因此需結合目前已有的CASS工藝設計方法,加入脫氮工藝設計,對傳統的CASS工藝設計方法進行改進。2.1 CASS工藝設計方法改進的思路高氨氮的污水脫氮設計的改進思路如下:1、設計採用靜態法。設計方法不追蹤CASS反應池內基質和活性污泥濃度在時間上的變化過程,而是著重於在某一進水水質條件下經系統處理後能達到的最終處理效果。對於同步硝化反硝化,由於其機理還處在進一步研究階段,在設計中不加考慮。對於沉澱和潷水階段的生物反應,其作用並不明顯,因此在設計中對這兩個階段的生物反應不加考慮。2、將主反應區和預反應區分開設計,主反應區主要功能為有機物降解和硝化,而預反應區的功能主要為生物選擇和反硝化脫氮。3、主反應區採用泥齡法設計,而將污泥負荷作為導出參數,結合試驗研究的結論,通過污泥負荷對設計結果進行校核。4、反應池的尺寸通過進水量和污泥沉降性能確定。2.2 主反應區容積設計主反應區設計採用泥齡法,並用污泥負荷進行校核,其設計步驟如下:1、計算硝化菌的最大比增長速率當污水pH和DO都適合於硝化反應進行時,計算亞硝酸菌的比增長速率公式為: (8)式中:μN,max——硝化菌的最大比增長速率,d-1;T——硝化溫度,℃;2、計算穩定運行狀態下的硝化菌比增長速率 (9)式中:μN——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d-1;N——硝化出水的NH3-N濃度,mg/L;KN——飽和常數,設計中一般取1.0mg/L。3、計算完成硝化反應所需的最小泥齡 (10) 式中: ——最小泥齡,d;μN——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d-1。4、計算泥齡設計值 本處採用Lawrence和McCarty在應用動力學理論進行生物處理過程設計時提出的安全系數(SF)概念,SF可以定義為:SF= / (11)式中: ——設計泥齡,d;SF使生物硝化單元在pH值、溶解氧濃度不滿足要求或者進水中含有對硝化有抑製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質時仍能保證達到設計所要求的處理效果。美國環保局建議一般取1.5~3.0。5、計算以VSS為基礎的含碳有機物(COD)的去除速率活性異養菌生物固體濃度X1可用下式計算: (12)式中:X1——活性異養菌生物固體濃度,mg/L;YH——異養菌產率系數,gVSS/gCOD或gVSS/gBOD; bH——異養菌內源代謝分解系數,d-1; S0——進水有機物濃度,mgCOD/L或mgBOD/L; S1——出水有機物濃度,mgCOD/L或mgBOD/L; ——設計泥齡,d; t——水力停留時間,d; 活性生物固體表觀產率系數,YH,NET將含碳有機物的去除速率定義為: (13)則可以得到下式:1/ =YH,NET·qH (14) 曝氣池混合液VSS由三部分組成:活性生物固體、微生物內源代謝分解殘留物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面不能為微生物所分解的進水有機物,VSS濃度可以表示為: (15) 式中:X——VSS濃度,mg/L; △S——基質濃度變化,mgCOD/L或mgBOD/L; YH——以VSS為基礎的產率系數,gVSS/gCOD或gVSS/gBOD; b——以VSS為基礎的活性污泥分解系數,d-1;以VSS為基礎的(濃度為X)的有機物去除速率可以表示為:1/ =YH,NET·qOBS (16)6、計算生化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t (17)7、主反應區容積:VN=Q t (18)式中:VN——主反應區容積,m3;Q——進水流量,m3/d;8、有機負荷校核有機負荷F/M: (19)式中:�0�6——MLVSS/MLSS,一般取0.7。根據相關試驗結論,若F/M不在0.18~0.25 kgCOD/(kgMLSS·d),則需改變泥齡,進行重新設計。10、氨氮負荷校核氨氮負荷SNR: (20)式中:N——主反應區產生NO3-N總量TKN,mg/L。根據相關試驗結論,若SNR>0.045 kg NH3-N/(kgMLSS·d),則需增大泥齡,進行重新設計。2.3 預反應區容積設計 預反應區的功能設計為反硝化,其設計步驟如下: 1、計算反硝化速率SDNR反硝化速率可以根據試驗結果或文獻報道值確定,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計算:溫度20℃時:SDNR ( 2 0) =0.3F/M+0.029(21)溫度T℃時: SDNR (T)= SDNR (2 0) ·θ( T- 2 0 ) (θ為溫度系數,一般取1.05) (22)2、缺氧池的MLVSS總量為:LA=QND/ SDNR (T) (23)式中:ND——反硝化去除的NO3-N,kgN/d。3、缺氧池的容積:VAN=1000LA/X�0�6 (24)4、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tA=VAN/Q (25)5、系統的總泥齡: (26)2.4 反應器尺寸的確定CASS反應器尺寸的確定主要是確定反應器的高度和面積,以滿足泥水分離和潷水的需要。由於預反應區始終處於反應狀態,不存在泥水分離的問題,且預反應區底部通過導流孔與主反應區相連,其水面高度與主反應區平齊,因此計算出主反應區的設計高度也同時計算出了預反應區的水面高度。所以反應區尺寸的確定主要是主反應區尺寸的確定。CASS池的泥水分離和SBR相同,生物處理和泥水分離結合在CASS池主反應區中進行,在曝氣等生物處理過程結束後,系統即進入沉澱分離過程。在沉澱過程初期,曝氣結束後的殘余混合能量可用於生物絮凝過程,至池子趨於平靜正式開始沉澱一般持續10min左右,沉澱過程從沉澱開始後一直延續至潷水階段結束,沉澱時間為沉澱階段和潷水階段的時間總和。污泥泥面的位置則主要取決於污泥的沉降速度,污泥沉速主要與污泥濃度、SVI等因素有關,在CASS系統中,污泥的沉降速度vS可簡單地用下式計算:vS=650/(XT×SVI) (27)式中:vS——污泥沉速(m/h);XT——在最高水位時濃度(kg/m3),為安全計,採用主反應區中設計值 X,一般取3000~4200 mg/L;SVI——污泥沉降指數(mL /g)。為避免在潷水過程中將活性污泥帶出系統,需要在潷水水位和污泥泥面之間保持一最小的安全距離HS。為保持潷水水位和污泥泥面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污泥經沉澱和潷水階段後,其污泥沉降距離應≥ΔH+HS,期間所經歷的實際沉澱時間為(ts+td-10/60)h,故可得下式:vS×(ts +td -10/60)=ΔH+HS (28) 式中:ΔH——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間的高度差,也稱潷水高度(m),ΔH一般不超過池子總高的40%,與潷水裝置的構造有關,一般其值最大在2.0~2.2m左右;ts——沉澱時間;td——潷水時間。聯立式(6.47)和(6.48)即可得: (29) 式中:ΔV——周期進水體積(m3);A——池子面積(m2);HT——最高水位(m);式中沉澱時間ts、潷水時間td可預先設定,根據水質條件和設計經驗可選擇一定的SVI值,安全高度HS一般在0.6~0.9m左右。ΔV由進水量決定,這樣式(29)中只有池子高度HT和面積A未定。根據邊界條件用試演算法即可求得式(29)中的池子高度和面積。高度HT和面積A的確定方法為:先假定某一池子高度HT,用式(29)求得面積A,從而可求得潷水高度ΔH,如潷水高度超過允許的范圍,則重新設定池子高度,重復上述過程。在求得HT和池子面積A後,即可求得最低水位HB: HB=HT-△H=HT-ΔV/A(30)最高水位時的MLSS濃度XT已知,最低水位時的MLSS濃度則可相應求得:XB=XT×HT /HB(31)最低水位時的設計MLSS濃度一般應不大於6.0kg/m3。2.5 剩餘污泥計算每日從系統中排出的VSS重量為L:L=X�0�6 (VAN+VN) / θ (32)式中:L——每日從系統中排出的VSS重量,kg/d。2.6 需氧量計算1、BOD的去除量:O1=Q (S0-S1)/1000(33)2、氨氮的氧化量:O2=QN/1000 (34)3、生物硝化系統,含碳有機物氧化需氧量與泥齡和水溫有關系,每去除1kgBOD需氧1.0~1.3kg,一般取1.1,則碳氧化和硝化需氧量為:O3=1.1O1+O2(35)4、每還原1kg NO3-N需2.9kgBOD,由於利用水中的BOD作為碳源反硝化減氧需要量為:O4=2.9 NDQ/1000(36) 實際需氧量:O= O3-O4(37
㈢ 污水處理廠污泥的損失怎麼算污泥流量怎麼計算
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中要求計算生化剩餘污泥+沉澱池(如有)去除的懸浮內物的量+氣浮隔油(容如有並與生化泥共同處置)產生油泥量。原則上會根據含水率來計算損失,如在污泥濃縮池中含水率的變化、壓濾時產生的含水率變化和最終產泥的含水率共同計算。如詳細說明太復雜,還是有時間多看看規范等類似的書籍,會有幫助。
㈣ 請教污泥負荷與容積負荷
SBR反應池池容計算系指傳統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應池,而不包括其他SBR改進型的諸多反應池(如ICEAS、CASS、MSBR等)池容的計算。
現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套以總污泥量為主要參數的綜合設計方法,供設計者參考。
1 現行設計方法
1.1 負荷法
該法與連續式曝氣池容的設計相仿。已知SBR反應池的容積負荷或污泥負荷、進水量及進水中BOD5濃度,即可由下式迅速求得SBR池容:
容積負荷法 V=nQ0C0/Nv (1)
Vmin=〔SVI·MLSS/106]·V
污泥負荷法 Vmin=nQ0C0·SVI/Ns (2)
V=Vmin+Q0
1.2 曝氣時間內負荷法
鑒於SBR法屬間歇曝氣,一個周期內有效曝氣時間為ta,則一日內總曝氣時間為nta,以此建立如下計算式:
容積負荷法 V=nQ0C0tc/Nv·ta (3)
污泥負荷法 V=24QC0/nta·MLSS·NS (4)
1.3 動力學設計法
由於SBR的運行操作方式不同,其有效容積的計算也不盡相同。根據動力學原理演算(過程略),SBR反應池容計算公式可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限制曝氣 V=NQ(C0-Ce)tf/[MLSS·Ns·ta] (5)
非限制曝氣 V=nQ(C0-Ce)tf/[MLSS·Ns(ta+tf)] (6)
半限制曝氣 V=nQ(C0-Ce)tf/[LSS·Ns(ta+tf-t0)] (7)
但在實際應用中發現上述方法存有以下問題:
① 對負荷參數的選用依據不足,提供選用參數的范圍過大〔例如文獻推薦Nv=0.1~1.3kgBOD5/(m3·d)等〕,而未考慮水溫、進水水質、污泥齡、活性污泥量以及SBR池幾何尺寸等要素對負荷及池容的影響;
② 負荷法將連續式曝氣池容計算方法移用於具有二沉池功能的SBR池容計算,存有理論上的差異,使所得結果偏小;
③ 在計算公式中均出現了SVI、MLSS、Nv、Ns等敏感的變化參數,難於全部同時根據經驗假定,忽略了底物的明顯影響,並將導致各參數間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現象;
④ 曝氣時間內負荷法與動力學設計法中試圖引入有效曝氣時間ta對SBR池容所產生的影響,但因其由動力學原理演算而得,假定的邊界條件不完全適應於實際各個階段的反應過程,將有機碳的去除僅限制在好氧階段的曝氣作用,而忽略了其他非曝氣階段對有機碳去除的影響,使得在同一負荷條件下所得SBR池容驚人地偏大。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不利於SBR法對污水的有效處理,而且進行多方案比較時也不可能全面反映SBR法的工程量,會得出投資偏高或偏低的結果。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一套以總污泥量為主要參數的SBR池容綜合設計方法。
2 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
該法是以提供SBR反應池一定的活性污泥量為前提,並滿足適合的SVI條件,保證在沉降階段歷時和排水階段歷時內的沉降距離和沉澱面積,據此推算出最低水深下的最小污泥沉降所需的體積,然後根據最大周期進水量求算貯水容積,兩者之和即為所求SBR池容。並由此驗算曝氣時間內的活性污泥濃度及最低水深下的污泥濃度,以判別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其計算公式為:
� TS=naQ0(C0-Cr)tT·S (8)
� Vmin=AHmin≥TS·SVI·10-3 (9)
� Hmin=�Hmax-ΔH� (10)
� V=Vmin+ΔV� (11)
式中�TS——單個SBR池內干污泥總量,kg
tT·S——總污泥齡,d
A——SBR池幾何平面積,m2
� Hmax、Hmin——分別為曝氣時最高水位和沉澱終了時最低水位,m
ΔH——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差,m
� Cr——出水BOD5濃度與出水懸浮物濃度中溶解性BOD5濃度之差。其值為:
� Cr=Ce-Z·Cse·1.42(1-ek1t) (12)
式中�Cse——出水中懸浮物濃度,kg/m3
� k1——耗氧速率,d-1
� t——BOD實驗時間,d
� Z——活性污泥中異養菌所佔比例,其值為:
� Z=B-(B2-8.33Ns·1.072(15-T))0.5� (13)
� B=0.555+4.167(1+TS0/BOD5)Ns·1.072(15-T)� (14)
Ns=1/a·tT·S� (15)
式中�a——產泥系數,即單位BOD5所產生的剩餘污泥量,kgMLSS/kgBOD5,其值為:
� a=0.6(TS0/BOD5+1)-0.6×0.072×1.072(T-15)1/〔tT·S+0.08×1.072(T-15)� (16)
式中TS、BOD5——分別為進水中懸浮固體濃度及BOD 5濃度,kg/m3
�T——污水水溫,℃
由式(9)計算之Vmin系為同時滿足活性污泥沉降幾何面積以及既定沉澱歷時條件下的沉降距離,此值將大於現行方法中所推算的Vmin。
必須指出的是,實際的污泥沉降距離應考慮排水歷時內的沉降作用,該作用距離稱之為保護高度Hb。同時,SBR池內混合液從完全動態混合變為靜止沉澱的初始5~10min內污泥 仍處於紊動狀態,之後才逐漸變為壓縮沉降直至排水歷時結束。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由下式表示:
� vs(ts+td-10/60)=ΔH+Hb (17)
� vs=650/MLSSmax·SVI� (18)
由式(18)代入式(17)並作相應變換改寫為:
〔650·A·Hmax/TS·SVI〕(ts+td-10/60)=ΔV/A+Hb (19)
式中 �vs——污泥沉降速度,m/h
� MLSSmax——當水深為Hmax時的MLSS,kg/m3�
ts、td——分別為污泥沉澱歷時和排水歷時,h
式(19)中SVI、Hb、ts、td均可據經驗假定,Ts、ΔV均為已知,Hmax可依據鼓風機風壓或曝氣機有效水深設置,A為可求,同時求得ΔH,使其在許可的排水變幅范圍內保證允許的保護高度。因而,由式(10)、(11)可分別求得Hmin、Vmin和反應池容。
3 工程算例 �
3.1 設計基本條件
某城鎮平均污水處理量為10000m3/d,進、出水質見表1。
表1 設計進、出水質 項目 CODCr(mg/L) BOD5(mg/L) SS(mg/L) NH3-N(mg/L) NO3-N(mg/L) TP(mg/L) 水溫(℃) pH 進水 380 200 200 40 0 4 15 出水 60 20 20 5 5 0.5 6~9
3.2 SBR池容計算
按前述設計方法及推薦採用的參數,以及提出的總污泥量綜合計演算法和相應的參數推求公式,依表1的要求進行SBR池容計算。為便於結果比較,該工程設SBR池2座,交替分批進水,周期長6h,Hmax=4.2m,變化系數k2=1.2,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單個SBR池參數及結果比較 設計參數一法二法三法四法新法 Nv〔kgBOD5/(m3·d)〕 0.50 0.24 Nv〔kgBOD5/(kgMLSS·d〕 0.255 (0.074) (0.074) 0.074 SVI(mL/g) 90 150 (120) (120) 120 MLSSmax(mg/L) 3000 (3235) (3235) 3235 a〔kgMLSS/(kgBOD5·d)〕 0.906 tT·S(d) 15 TS(kg) (12571) (12571) 12571 Z(%) 0.302 ta(h) (3.0) (3.0) ts+td(h) 1.0+1.0 A(m2) 476 438 1984 1798 925 ΔH(m) 3.07 2.85 2.57 2.57 1.62 Vmin(m3) 540 588 3234 2931 2386 V(m3) 2000 1838 8333 7550 3886 ΔV(m3) 1460 1250 5099 4619 1500 HRT(h) 9.6 8.8 40.0 36.2 18.7 註:①一法至四法依次指:容積負荷法、總污泥負荷法、曝氣時間內負荷法、動力學設計法,新法系指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
②前四種方法中參數 A、ΔH值系由V及Hmax反推而得,列出目的是為便於比較;
③一法和二法中Ns、Nv、SVI值系直接引用相應參考文獻中採用的數據,其他方法中凡帶( )者為文中假定或移用新法推算值。
4 設計方法評價
根據表2結果進行合理性分析,對SBR池容設計的各種方法作綜合評價如下:
① 曝氣時間內負荷法和動力學設計法所得池容明顯偏大,停留時間過長,ΔH已超出允許范圍,實際的MLSSmax僅為1508 mg/L和1655mg/L,要達到假定的活性污泥濃度必須使總污泥齡達30d左右,這樣則污泥負荷過小,不利於除磷脫氮。故該兩法若用於目前的設計,尚有待改進和完善,但其設想及動力學的理論原理和對SBR池容設計的進步將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② 容積負荷法和總污泥負荷法實質上系屬同一種方法,當採用相應參考文獻中的設計參數時所得池容偏小、停留時間過短、ΔH也已超出允許范圍;當負荷參數採用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的公式推算值時,則所得SBR池容趨於合理、偏差縮小,但仍然存有ΔH、Hmax等參數與沉降速度、沉澱面積及保護高度之間的關系相脫節的缺陷,最終將影響處理效果。
因此該兩法宜謹慎採用,特別是對公式中的負荷參數應以通過計算代替假設,但對式(15)應進行修正,以與該兩法的計算公式相適應。
③ 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中所考慮的因素及出發點均與SBR反應池的功能特性密切結合,避免了前幾種方法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缺陷。通過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厭氧三個反應階段所需反應歷時及階段污泥齡的校核計算(方法略)得三個階段的反應歷時分別為2.1、1.4、0.5h;所需污泥齡分別為5、8及10d。而本算例假定總污泥齡為15d,其SBR池容完全能滿足進行除磷脫氮的需要,且維持了合理的負荷及活性污泥濃度。
④ 從有關參數得知:總污泥量綜合設計法SBR池容合理;ΔH在允許范圍內;MLSSmax=3235mg/L,在3000~4000mg/L之間;Ns=0.074kgBOD5/(kgMLSS·d),在0.06~0.10kgBOD5/(kgMLSS·d)范圍內;Nn=0.013kgNH3-N/(kgMLSS·d),符合除磷脫氮負荷要求;MLSSmin=5269mg/L近似於6000mg/L;ΔV/V=38.6%≤40%,符合最佳充水比。
該法在所有設計參數中除SVI、ts、td按經驗假定外,均依據進水水質由公式推算而得,不會產生與其他現行方法的矛盾。同時在推求池容過程中確定了SBR池的幾何尺寸,這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電 話:(0571)88821434 88072824×6910
收稿日期:2002-03-22
㈤ 污水處理NS是什麼
(ns)污泥負荷,指單位質量的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污泥負荷在微生物代謝方面的含義就是F/M比值,單位kgCOD(BOD)/(kg污泥.d)
㈥ NS-FC型生活污水處理原理
污水處理 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並對其進行凈化回的過程.
按污水來源分答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是指各種形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復雜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