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鐑熷彴鍗ч緳緇忔祹鍥鍖虹殑鍩虹璁炬柦
閬撹礬瀹介様鐣呴
鍥鍖哄唴閬撹礬騫沖潶瀹介様錛岃礬緗戝洓閫氬叓杈撅紝宸插緩鎴愰亾璺鎬婚暱搴﹁揪18鍏閲屻
渚涙按鏉′歡浼樿秺
鐑熷彴絎涓姘村巶鐨勪袱鏉′緵姘村共綰誇粠鍥鍖哄唴緇忚繃錛屼負鐢熶駭銆佺敓媧繪彁渚涗簡渚垮埄鍏呰凍鐨勬按婧愩
鎺掓按鑷鐒墮氱晠
鍥鍖哄集闀囨樺唴鎺掓按瀹炵幇闆ㄦ薄鍒嗘祦錛岄洦姘寸洿鎺ユ帓鍏ヨ瘡絀垮洯鍖哄崡鍖楃殑鍕ゆ渤錛屾薄姘寸粡鍥鍖哄唴鐨勬彁鍗囨車絝欓佽嚦鐑熷彴甯傛薄姘村勭悊鍘傜粺涓澶勭悊銆
鐢靛姏璁炬柦榻愬叏
鍥鍖哄唴寤烘湁2脳5涓囧崈浼忓畨杈撳彉鐢電珯涓搴э紝瀹歸噺涓虹儫鍙板競鍙戠數鍘傜殑1/3宸﹀彸錛屾槸鐑熷彴甯傚崡閮ㄦ渶澶х殑鍙樼數絝欙紝涓哄洯鍖虹敤鐢墊彁渚涗簡鍙闈犵殑淇濋殰銆
閫氳璁炬柦瀹屽
鍥鍖哄唴寤烘湁瑁呮満瀹歸噺涓1涓囬棬鐨勭▼鎺х數璇濈郴緇燂紝鍙鍔炵悊澶氱嶉氳涓氬姟銆
瀹藉甫鏁扮爜瓚呭墠
鍥鍖烘e湪寤鴻懼藉甫閫氳緗戠粶錛屽緩絝嬧滄暟鐮佺戞妧鍥鈥濓紝榪涢┗鐨勪紒涓氬拰鏃呭巻灞呮皯灝嗛氳繃紺懼尯緗戠洿鎺ユ帴鍏ュ叏鐞冧簰鑱旂綉銆
渚涚儹鍙婃椂鍒頒綅
鍥鍩嬪洟鍖烘嫢鏈夎嚜宸辯殑鐙絝嬩緵鐑緋葷粺錛屽彲婊¤凍鐢ㄦ埛瀵歸噰鏆栧拰宸ヤ笟鐢ㄨ捀奼界殑闇奼傘
鐕冩皵鏉′歡鍏峰
鐑熷彴甯傚尯澶╃噧姘旂殑涓葷$嚎浠庡洯鍖虹粡榪囷紝鍙鍏呭垎婊¤凍鍥鍖哄唴鐢ㄦ埛鐨勭噧姘旈渶奼傘
Ⅱ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投資優勢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堅持三為主、一致力的發展方針,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截至到2004年8月,開發區已累計批准各類項目3672個,其中外資企業594個,投資總額36.47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24.18億美元,實際到位
外資11.45億美元;引進內資項目3078個,實際引進內資115.66億元。建區以來累計實現工業銷售收入526億元,GDP
累計199億元,財政收入30億元,出口創匯14.4億元。目前已有美國、德國、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開發區投資置業,吸引了日本伊藤忠、日本旭硝子、韓國LG、韓國CASTEC、美國ADM公司、美國GE、美國美鋁、德國德瑪格、泰國正大、英國TI和中國中信、中糧、中油、哈動力、保變等一批國際知名公司到開發區投資興業。2003年9月,設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
秦皇島開發區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城市載體功能不斷增強。2001年6月開發區通過了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並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成為河北省首家、全國第六家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2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環境保護模範區稱號。
秦皇島開發區實行項目審批一條龍服務體系、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體系和投產後經常化服務體系,推行首問責任制、公開承諾制、過錯追究制和客商評議制;成立項目建設服務中心,組建企業110,專門負責受理、咨詢、協調和監督等工作,實行零缺陷服務,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環境,使開發區成為投資成本的凹地、項目聚集的高地、企業發展的福地。
目前,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勢日趨突出,已經進入了項目大開發、經濟大提速、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新時期,成為整個環渤海地區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投資發展區域之一。 秦皇島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省葫蘆島市,西近京津,位於最具發展潛力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秦皇島市轄北戴河、山海關、海港區三個城市區和撫寧、昌黎、盧龍、青龍滿族自治縣四個縣,總面積7812.4平方公里,人口292萬。
秦皇島交通便捷,通訊發達。秦沈高速鐵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條鐵路干線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國道貫穿全境。從北京、沈陽到秦皇島只需兩個多小時。民航開通了至上海、廣州、杭州、大連、黑河等國內數十條航線。海上客運開通了至大連、煙台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航線。發達的通訊網路系統,可與全國各地和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地區直接通話,銀線連五洲,秦皇島與世界宛若比鄰。
秦皇島是中國3G網路的試點城市.基站率先部署完畢,秦皇島也被確定為基站及相關網路設備必須最早到貨及安裝的城市,對供貨的要求最高。截止到目前,秦皇島的TD-SCDMA基站已經全部裝完,目前正在進行網路優化。總容量45萬戶,當前的覆蓋范圍為秦皇島全城,重點覆蓋旅遊場所和奧運賓館等.
秦皇島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已有百年歷史的秦皇島港水深港闊,不凍不淤,以煤炭、石油等能源輸出為主,兼營雜貨和集裝箱運輸,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的現代化港口。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5億噸,躋身世界大港之列,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是我國「北煤南運」大通道的主樞紐港,擔負著我國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應,佔全國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 秦皇島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糧油食品、機械製造、玻璃建材和金屬壓延為四大支柱產業。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30多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70多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這里擁有中國最大的玻璃工業基地、中國最大的橋梁製造集團、亞洲最大的單線復合肥生產企業、中國最重要的鋁加工基地、中國最大的汽車輪轂製造廠,是中國著名的干紅葡萄酒生產基地,目前正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燃氣輪機製造基地和各類資源
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秦皇島,素有「京津後花園」之美譽。擁有長城、濱海、生態等良好的旅遊資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避暑勝地北戴河、南戴河旅遊度假區、昌黎黃金海岸等40多個旅遊景區獨具魅力,每年吸引上千萬海內外遊客慕名而至。秦皇島境內山巒起伏,萬里長城橫亘全境,是長城最精華地段之一。老龍頭、天下第一關、長壽山、角山長城、孟姜女廟等長城系列游備受遊人青睞。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北戴河,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這里空氣中對人體有益的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7000個以上,為國內其他城市的數十倍。在曲徑通幽的林蔭路上漫步,如同倘徉在天然氧吧之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物產資源豐富的秦皇島。境內發現各類礦產56種,其中煤炭、黃金、鐵、銅、鋅、鋁石、石灰岩、花崗岩、大理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儲量可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4.45%,昌黎、青龍兩縣和山海關區分別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蘋果之鄉」和「中國大櫻桃之鄉」的稱號。全市海岸線長126.4公里,盛產對蝦、海參、海蜇、螃蟹等海產品。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總量7.49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秦皇島是一個極具發展活力的城市。這里科研、教育機構集中,智力資源充裕。擁有國家建材局秦皇島設計研究院、黑色冶金礦山設計院等國家部屬科研單位。全市有各類學校1168所,其中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14所國家或省重點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8萬多人。秦皇島衛生事業發展迅速,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
秦皇島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已躋身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在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城市中名列第29位。這里擁有河北省唯一的國家級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和燕山大學科技園。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投資環境,使秦皇島成為外商投資的理想之地,已有53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這里投資置業,美國GE、ADM、雷諾茲,英國TI集團,德國曼內斯曼·德馬格,日本旭硝子、伊藤忠、丸紅,韓國LG、科泰,泰國正大,新加坡豐益等國際知名公司,紛紛來秦皇島拓展事業,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秦皇島對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已與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南非等國家20多個城市締結了友好交流關系。通過這些友好渠道,與海外廣泛開展了經貿、文化、藝術、教育、科技、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和環渤海地區重要城市,秦皇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現在,這里的人民正在以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足球分賽為契機,全力打造「綠色秦皇島」、「和諧秦皇島」「活力秦皇島」和「魅力秦皇島」,努力把秦皇島建成「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名城」。
秦皇島市的綠化建設基本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圍繞「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濱海城市」的發展目標,整合旅遊資源,打造長城文化游、海濱休閑度假游、自然生態游、商務會展旅遊等特色旅遊品牌,實施海岸線生態恢復景觀、森林濕地公園、植物園等重點園林工程,塑造了秦皇島現代濱海都市風格。秦皇島作為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0.40%;城市區園林綠地面積45,765畝,建城區公共綠地10,701畝,綠地率36.90%,綠化覆蓋率43.20%;人均公共綠地9.2平方米。全年空氣質量二級及以上天數達360天,跨入國家級園林城市行列。便捷的交通
秦皇島市是中國少有的同時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管道運輸和海運、空運等五大運輸的地級市。 秦皇島是中國華北地區淡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可滿足投資者的用水需求。
秦皇島地區的電力供應比較充足,即使在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電力緊張的情況下,仍能較好地為企業提供電力供應。 秦皇島開發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強度開發、高標准配套、高效能管理的思路,完善基礎配套,強化功能服務,配套條件日臻一流。開發區內交通四通八達,水、電、熱、氣全線貫通,承接大項目、發展大產業的條件十分優越。為打造高標準的投資環境,啟動山海關港續建、鐵路擴能改造、東區直供水、凈水廠等一批大型專項配套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到產業配套的新層次。
1、供水
秦皇島市淡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16.40億m3,是中國北方少有的不缺水城市。
秦皇島開發區西區由開發區水廠供給(供水能力5萬m3/d,遠期規模10萬m3/d),並有湯河水廠與海港區水廠為開發區備用水源(供水能力3.5萬m3/d)。東區由山海關水廠供給,供水能力5萬m3/ d。開發區現有原水加壓泵站一座(10萬m3/d),可以供給價格較為低廉的原水。
2、供電
秦皇島市由供電充裕的華北電網直供,供電穩定可靠,未出現過拉閘限電現象。
秦皇島開發區西區現有一座220kV變電站,供電能力36萬 KVA;110KV變電站4座,供電能力44萬KVA;10KV中配室15座,供電能力15萬KVA。東區現有110KV變電站一座,主變容量為3×50000KVA,規劃建設110KV變電站一座,主變容量為3×50000KVA。
3、排水
秦皇島開發區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鄱陽湖路以東污水均排入北戴河東部污水處理廠(規模7萬m3/d)。擴區范圍內採用分散處理的形式,已建成富士康污水處理廠(近期1萬m3/d,遠期10萬m3/d,),東海道污水處理廠(4500萬m3/d),鄱陽湖路污水處理廠(1500萬m3/d)。
4、供熱
秦皇島開發區西區現有熱源為同和電廠與動力公司,同和電廠供熱能力122MW,動力公司供熱能力239MW,在建煙台山鍋爐房128MW。東區由動力公司供熱,供熱能力63MW。
5、燃氣
秦皇島開發區已實現天然氣供應,現由華燊燃氣與市煤氣公司經營,供氣量1.1萬m3/d。規劃建設壓縮天然氣站,規模10萬m3/d。永清-唐山-秦皇島輸氣管道工程正在建設中。
6、電信
秦皇島市是中國最早開通移動通訊和3G網路服務的地級市之一,已建成市話本地網、移動通訊網、數字數據網,可提供六大類五十餘種業務服務,並成功完成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秦皇島賽區的通信服務任務。
秦皇島開發區現有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兩家公司經營固定電話業務,中國網通交換局交換容量為20000門,中國電信交換局交換容量為30000門,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三家公司共同經營寬頻網路業務。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母城秦皇島市隔河相望,是距離母城最近的國家級開發區,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母城的賓館、醫療和娛樂健身館等資源。同時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還為投資者興建了外國專家公寓等生活設施,創辦了可供外國人子女就學的雙語學校。
二十一世紀,環渤海地區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熱點地區,而且也是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處的環渤海中心地帶的戰略位置,在推動中西部合作、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20年來,秦皇島開發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投資近40億元,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城市載體功能不斷增強。2001年6月,開發區通過了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並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 2002年5月被省政府授予環境保護模範區稱號。開發區實行
項目審批「一條龍」服務體系、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體系和投產後經常化服務體系,推行公開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過錯追究制和客商評議制;成立項目建設服務中心,組建企業「110」,專門負責受理、咨詢、協調和監督等工作,實行「零缺陷」服務,建設了可供外國人子女就讀的雙語學校和外國專家公寓,努力營造安商、親商、富商環境,使開發區成為投資成本的凹地、項目聚集的高地、企業發展的福地。
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崛起,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秦皇島作為奧運會的協辦城市,正蘊育著無限商機。面對著一歷史機遇,開發區全體員工,將進一步解放思想、迎難而上、凝心聚力、率先發展,以加倍的熱誠和努力,為投資者營造一個更加完善的現代化、國際化的良好環境,與海內外工商企業界各位朋友攜手共創美好的未來。
二十多年來,在秦皇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秦皇島開發區堅持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的發展方針,堅持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和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開發道路。經過基礎建設、起步發展、擴區開發、二次創業、跨越式發展等幾個階段,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秦皇島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成為秦皇島市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極,一個經濟發達、功能完備、環境優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正在形成。秦皇島開發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帶動作用。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7.07億元,佔全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8%增至19.1%。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48.5億元,佔全市的43.6%。實際利用外資1.82億美元,佔全市的53.5%;到位內資48.76億元,佔全市的88.5%。
Ⅲ 污水再生回用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方先金
(北京市市政工程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區大帽胡同號,100035,中國)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220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同時,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北方大部分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確定的1750m3用水緊張線,其中9個地區低於500m3的嚴重缺水線。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1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的問題
1.1水資源總量緊缺
50年來,全國用水總量從1949年的1000多億m3增加到1997年的5566億m3,其中農業用水佔75.3%,工業用水佔20.2%,城鎮生活用水佔4.5%,人均綜合年用水量從不足200m3增加到458m3。目前,全國每年缺水近400億m3,其中,農業缺水300億m3,因旱致災,年均減少糧食200多億千克;城市和工業缺水60億m3,影響工業產值2300多億元,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特別是1999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持續乾旱,給工農業生產造成較大的影響,也給城市、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的困難。2001年6月上旬旱情最為嚴重時,全國受旱面積一度達到4.2億畝(1畝=100m2),由於持續乾旱,水源不足,造成城鄉人民生活用水緊張,有2198萬城鎮人口和3300萬農村人口及1450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天津、長春、大連、青島、唐山和煙台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威脅,許多水庫、河流出現從來沒有過的斷流和乾枯。今後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據預測,我國用水高峰將在2030年前後出現,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人,糧食總產量需達到7億t,年用水總量為7000億~8000億m3,全國每年缺水將在700億m3左右。
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可利用量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據1950~1997年的降水和氣溫資料分析,我國近20年來呈現北旱南澇的局面。20世紀80年代華北地區持續偏旱,京津地區、海灤河流域、山東半島10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0%~15%。進入20世紀90年代,黃河中上游地區、漢江流域、淮河上游、四川盆地的8年平均降水量偏少約5%~10%,黃河花園口的天然來水量初步估計偏少約20%,海灤河和淮河的年徑流量也都明顯偏少。北方缺水地區持續枯水年份的出現,以及黃河、淮河、海河與漢江同時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加劇了北方水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據相關研究,未來50年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效應,全球年平均氣溫可能升高,氣溫升高將使地表蒸發量提高,水資源量將相應減少。
1.2水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黃淮海流域人口、糧食產量和國內生產總值都佔全國的1/3左右,但其多年平均水資源僅佔全國的7.2%。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各地的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大部分地區每年汛期4個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70%左右,很容易形成春旱夏澇。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不平衡給水資源充分利用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3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一方面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卻浪費嚴重。長期以來,「以需定供」的水資源非可持續利用模式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人為原因。盲目發展第一、第二產業,特別是片面追求糧食增產和重工業的發展,造成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使本來就緊缺的水資源問題更加嚴重。
目前,我國農田灌溉面積中渠灌面積佔75%左右,而渠系損失約為50%,農田蒸發損失約為17%,實際利用量僅有33%左右。由於大多數地方採用傳統的灌溉模式,每畝實際灌水量達到450~500m3,超過了實際需水量的1倍左右,浪費極為嚴重。我國主要依靠降水的旱作耕地面積約12億畝,其中70%分布在降水量250~600mm的北方地區,由於蓄水和保水等基礎設施不足,農田對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僅為56%左右。按最新統計估算,我國農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僅有1.0kg/m3,旱作耕地的水分利用效率為0.60~0.75kg/m3,全國農業用水的平均效率為0.8kg/m3,綜合經濟效益為0.2美元/m3,而以色列已超過1美元/m3,差距十分明顯。現階段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不符合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
我國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仍然較低,2001年我國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為90m3,約為發達國家的3~7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52%,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水平。2000年全國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達220.2L/d,遠高於發達國家的人均生活用水量。社會各界的水憂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仍很嚴重,這說明節水措施尚未有效落實,節約用水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近十年來,我國根據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經濟結構調整雖已初見成效,但水資源消耗利用模式尚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1.4水污染形勢嚴峻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率還較低,大量的城市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水域,使全國大部分水域和近50%的重點城鎮的集中飲用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污染比較嚴重的城鎮98個,主要分布在三河三湖流域。由於水污染一些水源被迫停止使用,尋找新的水源,從而加劇了城市缺水。水污染還影響到供水水質,損害居民的身體健康。目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km2,占國土面積的37%。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74億,已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部分地區出現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問題。許多重要河流、湖泊污染嚴重,由於污染而引發的水事矛盾不斷增加。水污染嚴重影響我國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應採取的措施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明確指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多年來,針對我國水資源特點和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1合理利用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根本出路在於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變「以需定供」的傳統開發模式為「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模式。立足於可利用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確保各種水域的可持續利用,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調整,在水資源充裕和緊缺地區採用不同的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節水、省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根據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合理發展農業,採取必要的退耕還林,使生態系統得到改善,保證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2.2合理調配水資源
根據我國降水年內分布不均的特點,應修建大量的蓄水設施,以充分利用水資源。目前,全國共建水庫8.5萬座,使年供水能力大大提高。蓄水設施一方面能將雨季多餘降水貯存起來,供乾旱季節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洪水災害,保證經濟的發展。在地域上,我國的水資源南多北少,南方水資源充裕,北方水資源嚴重不足。南水北調工程是解決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缺水矛盾,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戰略工程。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將與長江、黃河和海河相互聯接,形成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總體格局,達到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目標。三條調水線路年調水總量380億~480億m3,可基本改變我國黃淮海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保證我國水資源總體上可持續利用。
2.3大力開展節水工作
我國歷來重視節約用水工作,20多年前,國家就提出了要實行開源與節流並重的方針,認真開展了節約用水工作,並制定了一系列節約用水的法規和標准,建立了節約用水的管理制度,也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管理體制,城市節約用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2000年全國設市城市累計節約用水300多億m3,使近5年來城市用水總量基本無增長,改變了城市用水量隨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的趨勢。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用水利用率還較低、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和城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還較高,節水的潛力還較大。在農業方面,應發展和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減少農田的深層滲漏和地表流失量,減少單位面積的用水量,減少田間和輸水過程中的蒸發和蒸騰量,提高灌溉和降水的水分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單位水資源的產量和效益。在工業節水方面,應在調整工業生產結構的同時,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用水重復率,減少萬元工業產值的用水量。為了保證節水工作,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建立一套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體制和機制,對現有水價偏低進行改革,建立水資源的宏觀控制和微觀定額體系,形成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2.4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和再生回用工作
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國民生產總值的1.5%~3%。水污染已成為不亞於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水污染早在20世紀70年代已經顯現出來,但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採取的措施不夠恰當有力,因此出現了今天的嚴重局面。如再不及時採取有效對策,將嚴重影響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長期以來採用的以末端治理、達標排放為主的工業污染控制戰略,已被國內外經驗證明是耗資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應大力推行以清潔生產為代表的污染預防戰略,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後的產品和工藝,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削減污染排放量。對於工業和城市生活排水造成的點源污染,應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工程,使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在2000年34.3%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於面污染源包括各種無組織、大面積排放的污染源,如含化肥、農葯的農田徑流,畜禽養殖業排放的廢水、廢物等,其控制應與生態農業、生態農村的建設相結合,通過合理使用化肥、農葯以及充分利用農村各種廢棄物和畜禽養殖業的廢水,將面源污染減少至最小。應積極開展污水資源化再利用工作,提高污水再生回用率。
3污水再生回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污水再生回用是經濟可靠的開源節流措施,與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雨水蓄用等開源措施相比,污水再生回用具有經濟性和可靠性。人類使用過的水,污染雜質只佔0.1%左右,比海水3.5%少得多,其餘絕大部分是可再用的清水。跨流域調水和雨水蓄用工程投資較大,並需投入大量資金控制水體進一步污染,跨流域調水還會對現有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在我國現有經濟條件下,跨流域調水和雨水蓄用只能逐步進行。污水再生回用的本質是實行循環用水和分質用水,將污水經再生後回用到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隨著工業化的加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水污染范圍也在擴大、污染程度加深,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之間形成一對尖銳的矛盾。發展污水再生回用、減少廢水排放量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有力的措施。另外,為滿足用戶的需要,再生水必須符合相應的水質標准,為此,需對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從而減少了污染物總量,減輕了廢水對環境的壓力。
污水再生回用應嚴格按回用對象和目的控制回用水水質,以確保回用水的安全性。為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回用標准。如生活污水經二級處理後能夠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但不能作為生活雜用水或工農業用水;若考慮回用,必須進一步處理。當污水回用於農田灌溉,水質指標應該滿足《農田灌溉水水質標准》;當污水回用於城市景觀,水質指標應該滿足《再生水回用於景觀水體的水質標准》;當污水回用於城市生活雜用,水質指標應該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工業污水回用水質指標應該滿足相應的工業用水標准等。
城市供水量的80%變為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收集起來再生處理後,70%可以安全回用;二者合計,約城市供水量的56%可以轉變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替換出等量的清潔水,相應地增加城市一半以上的供水量。廢水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挖潛能力巨大。我國2000年全國污水排放量為620m3,這是很大的再生水資源。污水再生回用立足於自有水資源增加城市供水量,是實現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有效措施。污水再生回用能有效地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
為了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針對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近十多年來,通過國家科技攻關,以及缺水城市為解決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做出的努力,國內已經建成一批不同工藝、不同回用對象的城市污水回用示範工程。表1列出了華北地區部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情況統計結果。目前我國污水回用工程主要回用對象為污水處理廠內部用水、市政雜用、河道補水、綠化、工業用水等,尚未回用於地下回灌和飲用水源。北京市2001年完成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出水回用工程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大量的污水回用工程實踐表明:污水再生回用是解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表1華北地區部分城市污水回用情況單位:萬m3/d
4我國污水再生回用最大工程
4.1工程概況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回用工程是目前我國最大污水再生回用工程,該工程於1999年3月至8月完成該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並完成了可行性研究,1999年10月完成項目立項和審批;2000年1月完成該工程的初步設計和審批工作,2月完成施工圖設計,同年4月開始施工,2001年5月完成工程施工,2001年6月完成調試和試運轉,2001年7月開始供水。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100萬m3/d。該廠污水系統流域面積96km2,服務人口240萬人,匯集北京市南部城區的大部分生活污水、東郊工業區、使館區和化工路的全部污水。該處理廠採用前置缺氧段活性污泥法工藝,即在推流式曝氣池前設置缺氧段,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性質,防止污泥膨脹。該廠出水水質水量穩定,其二級出水已接近相關的回用水水質標准。但該回用工程運轉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直接排入通惠河下游,除每年約5500萬m3用於農業灌溉外,剩餘的出水每年超過3億m3沒有得到利用,這是很大的水資源浪費。為了緩解北京市面臨的21世紀城市發展和可利用水資源的矛盾,實現北京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北京市政府決定開發該廠污水資源。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回用工程使用回用水的區域達141km2,回用水用戶涉及到工業、公園綠化、道路噴灑和沖刷、河湖補水等。
4.2工程規模和技術方案
本工程近期規模為30萬m3/d,遠期規模為47萬m3/d。在回用工程技術方案確定中盡可能地利用現有設施,以降低工程投資。具體設計方案如下: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出水經新建泵站(規模47萬m3/d)提升後用兩條管道分別輸送到高碑店湖(規模30萬m3/d)和水源六廠(規模17萬m3/d)。送至高碑店湖的處理水通過第一熱電廠現有深度處理設施進一步處理後供該廠冷卻用水;送至水源六廠的處理水在該廠進行深度處理後,一部分通過水源六廠現有供水系統供給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一部分通過新建管道輸送到西便門和東便門。在水源六廠現有供水管道和新建管道沿線設取水口,並新建回用水支線,供市政雜用取水。
4.3回用水水質技術保障措施
由於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建設時,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要求中還沒有氮和磷的指標控制,因此,目前該廠出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較高,這會直接影響回用水水質,必須對該廠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該廠出水水質。改造規模為50萬m3/d,即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50萬m3/d)進行改造。該改造工程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改造後使出水水質優於目前第一熱電廠冷卻水取水水源高碑店湖的水質,出水中BOD、COD、總磷和氨氮分別達到10mg/L、40mg/L、1mg/L和10mg/L。第二步改造使該廠50萬m3/d滿足高碑店湖Ⅳ類水體的水質要求。第一步主要改造工作量包括曝氣池改造和污泥處理系統的改造。原曝氣池為1/12為厭氧區,其餘為好氧區,改造後原池2/9為缺氧區及厭氧區(水力停留時間共為2h),其中進水端分出一停留時間為15min的強化吸附區。其餘仍為好氧區(水力停留時間7.25h)。原污泥系統中剩餘污泥泵入初沉池,其混合污泥再進污泥濃縮池濃縮後消化脫水,因濃縮污泥池停留時間較長,處於厭氧狀態,磷又被釋放出來,通過上清液回到污水中,因此達不到除磷的目的。改造後,原有濃縮池改為濃縮酸化池,濃縮酸化池上清液做為碳源排入水處理系統;將消化池上清液和脫水機濾液及沖洗水收集後進行化學除磷。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水質水量穩定,達到設計要求,但還不能滿足市政雜用水標准,而綠化用水和道路噴灑等市政雜用水水質對人類健康和城市環境會產生影響,因此,市政雜用水必須在回用前進行深度處理,以滿足相應標准。在設計中將深度處理選擇在水源六廠。水源六廠現有日處理能力17萬m3/d的深度處理設施,主要採用機械加速澄清、砂濾和消毒等工藝處理過程,其出水可滿足相應用戶要求。由於北京市工業結構的調整,目前該廠平均實際供水量不足5萬m3/d,尚有12萬m3/d處理能力沒有得到利用。另外,水源六廠離市政雜用水用戶較近,市政雜用水深度處理設在水源六廠利用其剩餘處理能力,可滿足市政雜用水近、遠期規模需求,在該廠深度處理後的水質能滿足市政雜用水水質要求。
4.4主要回用對象
按規劃要求,該工程近期供北京市第一熱電廠冷卻循環用水20萬m3/d,遠期供北京市第一熱電廠冷卻循環用水30萬m3/d。近期通過北京市水源六廠供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5萬m3/d,供城市綠化、道路噴灑和沖刷、市區河道景觀用水等市政雜用水共5萬m3/d。遠期通過水源六廠供工業和市政雜用水水量將擴充到17萬m3/d。
4.5主要工程內容和投資
本工程總投資3.6億元,其中征地拆遷費約1億元,工程費用為2.18億元,工程建設內容主要為:
(1)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內47萬m3/d的泵站一座。
(2)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
(3)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高碑店湖輸水管:DN1800mm,長1480m。
(4)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水源六廠管道:DN1400mm,長4766m。
(5)市政雜用水配水管:DN1200mm,長6791m;DN1000mm,長1431m;DN800mm,長4615m;DN600mm,長2845m;D=500mm,長2880m。
(6)水源六廠改造:包括深度處理設施改造、蓄水池清淤和護砌、污泥池擴建、供水泵站改造、進出水口的改造、增加自控和電氣設備等。
(7)園林供水支線管道。
4.6工程效益
該工程每年可節約清潔水資源16673萬m3,節約自來水3650萬m3/a,相當於節約了建設一座10萬m3/d的自來水廠的投資4億元。該工程達到了開源節流的目的,為北京市城市綠化面積擴大和道路噴灑壓塵創造條件,對環境綜合治理具有較大的作用,環境的改善還會帶來了周圍地區的土地增值。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市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該工程的巨大經濟和環境效益,推動了北京市節水和污水再生回用工作。目前北京已完成污水再生回用規劃,7個污水回用工程正在進行施工或做前期工作。北京市的污水再生回用實踐表明:污水再生回用符合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是解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5結論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展的加快,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水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水利用率低和水污染等問題,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出路在於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應根據我國水資源特點進行水資源合理利用和配置,變「以需定供」的傳統開發模式為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模式,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調整;同時,應繼續發展節水技術,減少生產過程的水資源浪費,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和再生回用工作,提高污水處理率和處理效果。污水再生回用可以減少污染物總量,增加供水能力,是經濟可靠的開源節流措施。幾年來污水再生回用實踐表明:污水再生回用能有效地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