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1t污水加多少pam

1t污水加多少pam

發布時間:2024-07-12 01:07:49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培養方法

活性污泥有多種培養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養時間和人力物力均不同。應根據廢水水質、氣候、實際許可的條件等情況來選擇培養方法。
1.培養前的准備工作
(1)各構築物建成,並經清池清除建築垃圾,靜壓試驗證明無滲漏,無下沉位移,最後按有關規程驗收合格。
(2)電器、機械、管路等全部設備建成並經單機試車、聯動試車正常。最後按有關規程(說明書)驗收合格。
(3)根據日後運行管理需要,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站)需進行最基本的常規化驗測試,如pH、水溫、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導活性污泥的培養過程和日常運行。
(4)基礎數據的調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晝夜變化情況,水質(pH、水溫、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質等)及其變化情況,各種設施和設備的技術參數。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對受納水體(如接納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質調查備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後對受納水體的影響提供依據。
(5)根據處理水質狀況備足必需的營養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備缺什麼補什麼。採用接種培菌法還需備足污水性質相似其他污水處理廠(站)的干(或濃縮)污泥作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養用的菌種。
(6)操作人員應熟悉整個系統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況,了解污泥培養的基本過程和控制要求。
(7)人員到位,自培養和馴化後一般應使系統連續運行,不能脫人。
(8)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范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稱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廢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養過程。城市污水和一些營養成份較全、毒性小的工業廢水,如食品廠、肉類加工廠廢水,可以考慮這種培養方法,但培養時間相對較長。自然培菌又可分為間歇培菌和連續培菌二種。
(1) 間歇培菌。將曝氣池注滿廢水,進行悶曝(即只曝氣而不進廢水),數天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1 h ,然後排出池內約1/5的上層廢水,並注入相同量的新鮮污水。如此反復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的進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悶曝時間要比上次縮短。在春秋季節,約二、三周就可初步培養出污泥。當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達到1克/升左右時,就可連續進水和曝氣。由於培養初期污泥濃度較低,沉澱池內積累的污泥也較少,迴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後隨著污泥量的增多,迴流污泥量也要相應增加。當污泥濃度達到工藝所需的濃度後,即可開始正常運行,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
(2) 連續培菌。先將曝氣池進滿廢水,然後停止進水,悶曝半天至一天後可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從小到大逐漸增加,連續運行一段時間(與間歇法差不多),就會有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曝氣池污泥量達到工藝所需的濃度時,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
由於自然培菌法是用廢水直接培養活性污泥,其培菌過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適應廢水性質並獲得馴化的過程。
3.接種培菌
接種培菌法的培養時間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工業廢水處理廠。城市污水廠如附近有種泥,也可採用此法,以縮短培養時間。接種培養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種:
(1) 濃縮污泥接種培菌。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城市污水和營養齊全、毒性低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活性污泥培養,可直接在所要處理的廢水中加入種泥進行曝氣,直至污泥轉棕黃色時就可連續進污水(進水量應逐漸增加),此時沉澱池也投入運行,讓污泥在系統內循環。為了加快培養進程,可在培養過程中投加未發酵過的大糞水或其它營養物。活性污泥濃度達到工藝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過程。從經濟上講,種泥的量應盡可能少,一般情況下控制在稀釋後使混合液污泥濃度在0.5g/L以上。
對有毒工業廢水進行培菌時,可先向曝氣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來水(需先曝氣一段時間以脫去其中的余氯),然後投入種污泥和未經發酵的大糞水進行曝氣,直至污泥呈棕黃色後停止曝氣,讓污泥沉降並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補充一定量的大糞水繼續曝氣,待污泥量明顯增加後,逐步提高廢水流量。在培菌的後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較好地適應工業廢水水質。
(2)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脫水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本法適用於邊遠地區和取種污泥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
干污泥接種培菌的過程與濃縮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種污泥要先用剛脫水不久的新鮮泥餅,投加至曝氣池前需加少量水並搗成泥漿。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為池容積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濃度的化學葯劑(用於污泥調理),如葯劑含量過高、毒性較大,則不宜用作為培菌的種泥。鑒定污泥能否作接種用,可將少量泥塊搗碎後放入小容器(如燒杯或塑料桶)內加水曝氣,經過一段時間後如果泥色能轉黃,就可用於接種。

② 污水處理這個加葯費用對么

NaOH葯劑費:抄 1立方污水襲 * 20/1000000 * 1000kg/m3 * 2元/kg=0.04 元
Ca(OH)2葯劑費: 1立方污水 * 300/1000000 * 1t/m3 * 1500元/t =0.45 元
PAC葯劑費: 1立方污水 * 50/1000000 * 1000kg/m3 * 2.5元/kg=0.125 元
PAM葯劑費: 1立方污水 * 2/1000000 * 1000kg/m3 * 20元/kg=0.04 元
Total:0.04+0.45+0.125+0.04=0.655 元。
應該就是這樣的,他的計算為2.75元可能是算錯了,或者提供的價格不對。

③ 選礦廢水怎麼處理

這種廢水很難處理,以前我們廠選礦都是由韶關運田環保來處理的。

④ 污水處理接觸氧化池怎樣培菌最好

在工業廢水處理工程中常用培養活性污泥(菌種)的方法為: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時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並注意水溫。

2. 按風機操作規程啟動風機,鼓風。
3. 向好氧池投加經過濾的濃糞便水(當糞便水不充足時,可用化糞池和排水溝內的污泥補充。),使得污泥濃度不小於1000mg/L,BOD達到一定數值。
4. 有條件時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種,加快培養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養運行工藝對反應池進行曝氣、攪拌、沉降、排水。
6. 通過鏡檢及測定沉降比、污泥濃度,注意觀察活性污泥的增長情況。並注意觀察在線PH值、DO的數值變化,及時對工藝進行調整。
7. 測定初期水質及排水階段上清液的水質,根據進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濃度數值的變化,判斷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優勢菌種的情況,並由此調節進水量、置換量、糞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內時間分布情況。
8. 注意觀察活性污泥增長情況,當通過鏡檢觀察到菌膠團大量密實出現,並能觀察到原生動物(如鍾蟲),且數量由少迅速增多時,說明污泥培養成熟,可以進生產廢水,進行馴化。
活性污泥的馴化步驟
1. 通過分析確認來水各項指標在允許范圍內,准備進水。
2. 開始進入少量生產廢水,進入量不超過馴化前 處理能力的20%。同時補充新鮮水、糞便水及NH4Cl。
3. 達到較好處理後,可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過10~20%,同時減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適應鞏固後再繼續增生產廢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監測出水CODcr濃度等指標,並觀察混合液污泥性狀。在污泥馴化期還要適時排放代謝產物,即泥水分離後上清液。
4. 繼續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直至滿負荷。滿負荷運行階段,由於池中已培養和保持了高濃度、高活性的足夠數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氣後混合液的MLSS達到5000mg/1,此過程同步監測溶解氧,控制曝氣機的運行,並進行污泥的生物相鏡檢。
調試期間的監測和控制
在調試及運行過程有許多影響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進水CODcr濃度、pH值、溫度、溶解氧等,所以對整個系統通過感官判斷和化學分析方法進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監測分析的結果對影響因素進行調整,使處理達到最佳效果。
1、溫度
溫度是影響整個工藝處理的主要環境因素,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圍的溫度內生長。生化處理的溫度范圍在10~40℃,最佳溫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生存,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可大量生長繁殖。在污泥培養時,要將它們置於最適宜溫度條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長速率生長,過低或過高的溫度會使代謝速率緩慢、生長速率也緩慢,過高的溫度對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物質代謝與pH值密切相關。大多數細菌、原生動物的最適pH值為6.5~7.5,在此環境中生長繁殖最好,它們對pH值的適應范圍在4~10。而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的曝氣系統中,作為活性污泥的主體,菌膠團細菌在6.5~8.5的pH值條件下可產生較多粘性物質,形成良好的絮狀物。
3、營養物質
廢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斷地攝取營養物質,經過分解代謝(異化作用)使復雜的高分子物質或高能化合物降解為簡單的低分子物質或低能化合物,並釋放出能量;通過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謝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質,轉化成自身的細胞物質;同時將產生的代謝廢物排泄到體外。
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及生長因素為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廢水中應按BOD5∶N∶P=100∶4∶1的比例補充氮源、含磷無機鹽,為活性污泥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
4、懸浮物質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通過預處理懸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氣時會形成浮渣層,但不影響系統對污水的處理。
5、溶解氧量DO
好養的生化細菌屬於好氧性的。氧對好氧微生物有兩個作用:①在呼吸作用中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②在醇類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於水的氧(稱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
在活性污泥的培養中,DO的供給量要根據活性污泥的結構狀況、濃度及廢水的濃度綜合考慮。具體說來,也就是通過觀察顯微鏡下活性污環保泥的結構即成熟程度,測量曝氣池混合液的濃度、監測曝氣池上清液中CODCr的變化來確定。根據經驗,在培養初期DO控制在1~2mg/l,這是因為菌膠團此時尚未形成絮狀結構,氧供應過多,使微生物代謝活動增強,營養供應不上而使污泥自身產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養成熟期,要將DO提高到3~4mg/l左右,這樣可使污泥絮體內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要根據污泥培養情況逐步提高DO。
特別注意DO不能過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正常的生長規律將受到影響,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而同時對DO要求較低的微生物將應運而生,這樣正常的生化細菌培養過程將被破壞。
6、混合液MLSS濃度
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MLSS的數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對高濃度有機污水的生物處理一般均需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本工程調試運行期間MLSS范圍在:4.4~5.6g/l之間,最佳值為4.8g/l左右。
7、進水CODcr濃度,進水中有機物濃度對處理影響很大。
8、污泥的生物相鏡檢
活性污泥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後生動物〉則吞食游離細菌。污水調試運行期間出現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細菌、綠藻等藻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原生動物有太陽蟲、蓋纖蟲、累校蟲等,後生動物出現了線蟲。調試運行後期混合液中固著型纖毛蟲,如累校蟲的大量存在,說明處理系統有良好的出水水質。
9、污泥指數SVI,正常運行時污泥指數在801/mg左右。

⑤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培養方法

1. 前期准備階段
1.1. 物料准備
①污泥准備
對於萬立方米級污水處理裝置而言,其生化池體積較大,為了保證生化池初始污泥濃度,需要准備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理論上講,投加後生化池的污泥的質量濃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實際運行時,為了節約成本,調試期間初始污泥的質量濃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處理1×104m3污水生化時間為12h的污水處理裝置為例,調試前需准備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約40m3。污泥品種最好是同類或相似的活性污泥。如有困難,其它活性較強的污泥也可使用。污泥在使用前為保證一定的活性,對待用的污泥需進行噴水保濕處理,在保濕條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養寄的准備
生化調試過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糞及澱粉。一般來說調試前期以加入大糞為主,中後期以加入澱粉為主,為接生成本,澱粉可用地腳麵粉替代。由於大糞無法事先儲存,因此,事前需和有關部門確定好調試期間需要的數量。調試期間碳源准備量一般按如下原則進行估算。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 按混合後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300mg/L水平計,其中地腳麵粉COD的質量折算量約為1t[COD]/t[麵粉]。大糞的COD折算比較 困難,根據經驗,在整個調試期間需100~150 m3的大糞。加入大糞的目的除補充碳源外,還可增加生化池菌種的引入。地腳麵粉可准備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備
補充碳源一般以普鈣Ca(H2PO4)2為主,補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為主。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300mg/L時估計BOD5值一般以100mg/L計,補充量按 m(BOD5):m(N):m(P)=100:5:1折算,每天需補充澱粉2000-3000kg,尿素100kg,補普鈣200kg,質量比按照澱粉:尿素:普鈣=20-30:1:2補給。調試期間需准備尿素2~3t,普鈣5~6t。
另外如有條件可准備10~20kg粉狀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
1.2. 物料化制及輸送設備
由 於調試期間需要的物料量很大,加之生化調試無污水進入,池內污水流動性較差,為提高接種速度,需要將污泥及補充碳源盡可能均勻地輸入各生化池內。因此,對 於一定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設置物料化制及物料輸送系統,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調試效率是必需的。根據經驗,物料化制池宜設於地下,池內設空氣攪拌裝置,池容積一般在20~30m3。池內分二區,一區為化制區,該區需設置物料化制及初級垃圾清理裝置;二區為輸送取,設置潛水泵或液下泵,同時在泵周圍設置垃圾同以防泵發生堵塞。輸送管道在生化池附近宜使用軟管以便根據需要調整投加料點位置。另外,物料化制旁最好設置一個消火栓或供水管,用於化制污泥及其它物料時供水。
1.3. 監測儀器准備
為配合生化調試,需對生化池中的COD(鉻法)、溶解氧、pH值、細菌等指標進行監測。一般生化處理調試需配備以下監測儀器:COD測定儀、溶解氧測定儀、pH值測定儀、顯微鏡。
2. 調試階段
2.1. 初期(3d)
① 首先將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處理的污水,然後將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時投加大糞等培養料,加水攪拌後按比例均勻 投加到各生化池內。投加培養料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控制在300mg/L為准。然後按比例補加普鈣(由於投加大糞無需補加氮源)。
②悶曝:投料後進行悶曝。水氣體積控制在1:(5~10)。第1天曝氣採取6h充氧,4h停機的方式進行。
③ 再次投料:經過1d悶曝後,第2天COD的質量濃度降至100mg/L左右。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為備用)。同時投加以大糞為主的培養料,投加培養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300mg/L為標准。根據 需要補磷後悶曝。
④悶曝:第二、三天的悶曝可減少停機時間,生化曝氣可控制為開6停2。
2.2. 中期(4~7d)
一般經過2~3d的悶曝後,通過顯微鏡鏡檢,可能會看到少量的原生動物。原則上,此時每天定時補加碳源逐步以地腳麵粉為主。同時投加普鈣和尿素,以補充磷源和氮源。補充碳源的標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質量濃度在200mg/L左右為准。
此階段為排除生化代謝物,生化池需適量換水,同時繼續進行悶曝。此階段為加速污泥菌膠團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適量投加粉狀PAM。
2.3. 後期(7~10d)
一般經過7~10d悶曝,生化污泥表現顯淡黃色,污泥30min沉降比達到10%左右。通過鏡檢可發現有較多活躍的原生動物鍾蟲、纖毛蟲,以及後生動物輪蟲、線蟲等,此時生化污水處理即可進入馴化及增負荷調試階段。

⑥ 污水處理站葯劑的配比

如需投葯就不是生化處理工藝,而是生化+物化的聯合處理工藝,杯試決定投加量。

閱讀全文

與1t污水加多少pam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器上面的過濾器怎麼拆 瀏覽:67
陽離子交換量測定要點 瀏覽:876
間接蒸汽加熱和水蒸氣蒸餾 瀏覽:815
工業廢水用ph色值怎麼看 瀏覽:162
商丘市第五污水處理廠招標公告 瀏覽:584
純水機過濾水質怎麼檢測 瀏覽:683
廢水氟高怎麼去除 瀏覽:45
鈉離子交換器樹脂廠家 瀏覽:584
四川純水機設備怎麼選 瀏覽:578
紙廠廢水污泥成分 瀏覽:707
碳酸氫鈉水垢 瀏覽:546
凈水器與純水器有什麼區別別 瀏覽:190
波浪式罐式污水提升設備 瀏覽:901
鑽豹機油濾芯怎麼樣 瀏覽:672
帶電的凈水器有什麼不好 瀏覽:775
泰州中水回用維修工程 瀏覽:791
飲水機水桶有個洞怎麼辦 瀏覽:864
ro膜tw2012 瀏覽:402
凈化器怎麼去除甲醛 瀏覽:384
玻璃水瓶怎麼去水垢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