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微生物菌種如何培養
1、甘度復合菌種: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統快速啟動。
復合菌種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復合菌種是一個復合型菌種,屬於兼性菌種,主要成分硝化細菌屬、反硝化細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同時應用於新老系統啟動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 甘度硝化細菌:主要降解氨氮
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屬於好氧菌種,主要應用於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亞硝酸菌和硝酸菌組成。
3、 甘度反硝化細菌:主要降解總氮
總氮的去除所用的細菌是反硝化細菌,屬於厭氧菌,主要應用於厭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單胞菌屬、芽孢桿菌科等等。
硝化階段
硝化階段:含氮有機物(有機氮)在有氧貨無氧環境中被氨化為氨氮,改部分污水進入有氧的處理構築物後,在亞硝酸細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轉化為硝酸鹽氮,為後續反硝化提供准備。
控制條件:
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間,溶解氧低於0.6mg/l硝化過程將受到較大抑制,
2、水溫:硝化菌比較合適的水溫25~35℃之間。通常低於5℃時,細菌的活性會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難發揮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選擇在的PH值7.5~8.5之間
4、底物濃度:硝化細菌是自養型好氧菌,底物濃度對於硝化菌不是其生產的必要因素。
5、污泥齡:需要保證好氧系統的微生物有足夠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濃度,通常將污泥齡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階段
反硝化階段:承接硝化段的產物硝酸鹽氮,對其進行反硝化反應,使硝酸鹽氮轉化為氮氣排出水體。
PH值:反硝化過程合適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當,將影響反硝化細菌的生長速率及反硝化酶的活性。
水溫: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對水溫的要求基本相同,反硝化菌耐受高水溫較硝化菌強,一般在20~40℃。
底物濃度:底物濃度對於反硝化的進行至關重要,BOD5/RKN>4.0,否則需要補充底物(投加碳源)。
溶解氧:反硝化進行需要嚴格控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DO>0.5mg/l,反硝化菌屬於兼性菌,有氧和無語條件下皆可生存,我們需要利用的是反硝化菌無氧代謝。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已低於0.1mg/l,好氧菌生長緩慢,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低和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② 污水處理站厭氧菌的培養對水的溫度有沒有要求
厭氧菌是嚴格的專性菌,對溫度要求非常嚴格,有高溫厭氧50-55度,中溫厭氧30-35度
③ 廢水處理中厭氧池中的菌種有分類和選擇性嗎
以下是我自已總結的一點經驗,可供參考。一、接種菌種:1、菌種的選擇:對於厭氧菌種應選擇當地已有厭氧工程的厭氧污泥或沼氣池、魚塘、護城河清淤污泥等。對於好氧菌種最好選擇當地的污水處理廠脫泥機房當天脫水的活性污泥,如果當地沒有污水處理廠則要考慮用生活污水進行自曝氣培養菌種。自曝氣培養選用的接種水主要為糞便水,具體步驟如下:將將經過過濾的濃糞便水投入曝氣池中,再用生活污水或有機廢水將其稀釋至BOD含量300mg/L左右,稀釋後污水的總量大約為反應池有效容積的一半,然後連續悶曝,當水溫20度以上時,大約3-5天就會發現池中出現細小的活性污泥絨絮。2、接種量:厭氧污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於池容的8-10%,否則,將影響啟動速度;好氧污泥接種量一般應不少於池容的5%。二、啟動過程中的參數控制:1、pH控制好氧池pH值應維持在6.5~8.5之間,若進水pH值急劇變化,在pH<5或pH值>10.5時,將引起生物膜脫落,這時應在調節池內投加化學葯劑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三、活性污泥培養馴化:1、進原水進原水水量控制在池容的10%以,用清水或污染較輕的河、湖水注入曝氣池內,使總水量達到池容的60%左右。啟動風機進行預曝氣,曝氣24小時後投加污泥菌種(從當地污水廠拉來的活性污泥),投加量為池容的10%(根據污泥含水率和廢水水質情況確定)。悶曝(不進水連續曝氣)8h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0.5h,再繼續悶曝,以後曝氣每隔8h可停止曝氣靜置沉澱0.5h然後繼續曝氣。2、悶曝悶曝氣1d後用1000ml量筒取曝氣池泥水混合樣1000ml觀察,污泥外觀呈土黃色且絮體較大、呈均勻懸浮態存在,靜沉30分鍾後觀察污泥沉降比應在10%以上。此後可少量多次進水,直到注滿整個曝氣池。當曝氣池被注滿後,繼續進行間歇曝氣,至靜置時發現上清液清澈透明可以排放時,則進行排水(排水時停止曝氣並連續進水)每次排水不要超過1小時,然後將進水和排水同時停止,再進行間歇曝氣-靜置-排水,如此反復大約6到7天。如果沒有量筒可用娃哈哈純凈水瓶代替進行取樣觀察。3、曝氣過程式控制制在曝氣過程中要控制生化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間,並每隔1小時測試污泥沉降比,若該值逐漸減少,說明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但如果沉降比低於5%則需補充污泥菌種。4、馴化與培菌兩者為同時進行,掛膜速度很快,一般一周後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有很薄的一層膜,可取樣做鏡檢觀察,應能看到少量鍾蟲、累枝蟲等微生物體。5、掛膜若微生物膜增殖正常,約7d後,生物接觸氧化池出水一部分可流入沉澱池,一部分仍然迴流至調節池。即可連續進水、迴流。大約20d後,填料上將掛上一層橙黑色生物膜,可按設計水量進水。6、運行監測在此情況下能穩定運行1個月左右,這時掛膜基本完成,微生物開始大量繁殖。此時應密切注意監測水質變化情況,避免負荷突變對生化池造成沖擊。7、穩定運行隨著時間的延長,生物膜開始新陳代謝,老膜開始剝落,出水中出現懸浮物,標志著掛膜階段結束,可進入正常運行。
④ 污水處理新系統啟動菌種培養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復合細菌是由6個屬共50多種細菌組成的復合菌系,可以適應不同的水質環境,並從中自主分化選擇出特異性強的菌種,自主適用面極廣。其主要包含硝化細菌屬、反硝化細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其它營養物。
投加前准備:
1、准備10L 以上的桶和能攪拌的一條棍子;
2、准備適量的 C(碳源)、N(氮源)、P(磷源),如下表格為生化池一立方需投加營養物質量。
市叢野頃政污水處理投菌
1、溶解氧、PH、溫度控制:厭氧池中的溶解氧需控制在 0.2mg/L 以內、PH控制在 7.0-8.0 之間,水溫要求 10°C 以上。
2、進出水口關閉:關閉污水處理生化段的進出水口。
3、溶解後的菌種與營養源投加:把溶解攪拌成液體的菌種均勻的噴灑或均勻的倒入厭氧池內,打開攪拌裝置並設置為均速度攪拌。
注意事項:
1、溶解氧、PH 值、水溫等需滿足以上條件要求後再投加。
2、碳源:可投加麵粉或投加葡萄糖。氮源:可投加尿素或氮肥。磷源:可以投加磷酸二氫鉀或磷肥。
甘度 | 做好菌種 做好服務
⑤ 求助:厭氧菌的培養方法及常用培養基配方
厭氧菌的培養方法
厭氧菌在有氧的情況下不能生長。要培養厭氧菌,必須創造一個無氧的環境。通常用培養基中加入還原劑,或用物理、化學方法去除環境中的游離氧,以降低氧化還原電勢。如皰肉培養基、硫基乙酸鈉培養基,牛心腦浸液培養基等。常用的厭氧培養方法有許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1.厭氧缸法接種好標本的平板或液體培養基試管,可放入厭氧缸內培養,厭氧缸是普通的乾燥缸,用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缸內造成厭氧環境,從而將厭氧菌培養出來。
2.厭氧袋(Bio-bag)即在塑料袋內造成厭氧環境來培養厭氧菌。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氣,內裝氣體發生管(有硼氫化鈉的碳酸氫鈉固體以及5%檸檬酸安瓿)、美蘭指示劑管、鈀催化劑管、乾燥劑。放入已接種好的平板後,盡量擠出袋內空氣,然後密封袋口。先折斷氣體發生管,後折斷美蘭指示劑管,命名袋內在半小時內造喚帶成無氣環境。如不突變表示袋內已達厭氧狀態,可以孵育。
3.厭氧手套箱(Anaerobie glove box)是迄今為止國際上公認的培養厭氧菌最佳儀器之一。它是一個密閉的大型金屬箱,箱的前面有一個有機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裝有兩個手套,可通過手套在箱內進行操作,故名。箱側有一交換室,具有內外二門,內門通箱內先關著。欲放物入箱,先打開外門,放入交換室,關上外門進行抽氣和換氣(H2,CO2,N2)達到厭氧狀態,然後手伸入手套把交換室內門打開,將物品移入箱內,關上內門。箱內保持厭氧狀態,也是利用充氣中的氫在鈀的催化下和箱中錢殘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該箱可調節溫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內,還可放入解剖顯微鏡便於觀察厭氧菌菌落,這種厭氧箱適於作厭氧細耐鏈森菌的大量培養研究,大量培養基可放入作預還原和厭氧性無菌試驗。金屬硬壁型厭氧箱的抽氣、充氣、厭氧環境和溫度等均系自動調節。
4.厭氧盒:原理同厭氧袋,有昌畝成品銷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閉的容器內放以生物(多是植物),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供細菌生長用。我沒見過。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潔凈的玻片上鋪上紗布或濾紙,均勻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後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將已接種細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蠟封邊,造成一個封閉空間。焦性末食子酸與鹼反應後耗氧。該法用於厭氧不嚴格的厭氧菌的培養,簡單。如有梭狀芽孢桿菌。
7.皰肉培養基:本身就是一個不需特殊設備的厭氧培養法。皰肉和肉湯裝入大試管,液面封凡士林,造成無氧環境。
⑥ 污水處理站厭氧菌的培養對水的溫度有沒有要求
微生物的培養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多數污水處理站會購買現成的菌種或者對待處理污水取樣經過當地的農業學校、實驗室進行微生物培養和馴化。那麼污水處理微生物的培養需要哪些條件呢?
1·營養物質:對於病理學或者葯敏檢驗的需要進行菌種培養時,常常使用瓊脂,但是作為污水處理站的菌株培養,就不需要這么高的要求了,一般使用適當的營養物調配成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即可。
2·溶解氧:這是針對好氧菌來說的,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而厭氧菌往往還需要對氧氣進行消耗,對於封閉式的培養基,好氧菌將氧氣消耗殆盡後,就輪到厭氧菌工作了。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5·培養好具有活性的菌株後,還要讓他們逐漸適應待處理污水的環境,可以先按照培養基的環境中加入少量待處理污水,經過3——5天後再適量增加污水的比例,讓菌株進化並且逐漸適應待處理污水的環境。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54
⑦ 屠宰廢水厭氧池用什麼菌種培養
根據屠宰廢水水質特點,其具有較好的可生化性,且在有機物含量、有機元素種類和PH值等方面都較適合於採用生物法進行處理。
餘姚市某定點屠宰中心屠宰污水處理
工藝流程:集水池→一級厭氧→二級厭氧→氣浮→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
污水情況:該屠宰場污水 目前氨氮出水為50多ppm,目標為<30ppm
1)前段時間整改,好氧池曝氣停止一段時間,導致消化系統出問題;
2)二沉池污泥迴流方式為每天迴流2小時,導致污泥在二沉池內停留時間過長。硝化菌為純好氧細菌,因此該迴流方式會使污泥內硝化菌受到影響;
3)目前好氧池內懸浮污泥較少(約5%),所以污泥內硝化菌量較少。
案例建議:
1)更改二沉池污泥迴流方式,改為每小時迴流5-10分鍾;
2)短期內污泥全迴流,不外排,以增加污泥量;
3)外迴流關閉,以減小污水在好氧池內流速;
4)在第一個好氧池每日投加20公斤硝化菌種,投加10天,共計200kg硝化菌。以增加好氧池硝化菌量,進而降低出水氨氮。
因此,目前在屠宰廢水處理技術的選擇上,生物法是經濟有效的處理方法。菌種方面的選擇,根據污水具體有機物超標來制定處理方案。甘-度推出冬季低溫污水菌種系列。降解COD使用復合菌種,可用於厭氧池、兼氧池、好氧池;降解氨氮使用硝化細菌,用於好氧池(曝氣池);降解總氮使用反硝化細菌,用於兼氧池(缺氧池)。
⑧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8)污水厭氧池菌體怎麼培養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