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你用的什麼污水處理設備,像用麥斯特氣浮機,可以中水回用的,補貼500一噸,另外還有地方補貼,可結合實際情況咨詢單位或當地社保部門。
❷ 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
醫院、港口、公園、商業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區、高級住宅區、療養區、學校、農場、漁場、狩獵場等均可稱為小區,我們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區、療養院、商業中心、機關學校等一種功能或多種功能構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當地的環保標准,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小區污水不同於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於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徵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後再經消毒回用等。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1.小區污水處理工藝原理
生活污水處理的目標是有機污染物的去除,因此生活污水的處理設計主要圍繞降解去除有機污染物和隔油處理展開。目前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很多,不同的處理工藝均有一定的針對性、獨特性,現對目前常用的適於小規模的污水生物處理工藝進行比較分析和選擇。
1.1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其主要特點是在反應器內設置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使反應器內保持一個相對高的保持量,進而可提高處理效率。其反應原理為反應器內附著填料生長的生物膜的吸附、氧化等作用,將污水中有機污染物逐步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同時控制斗襲慧氧化池內溶氧水平,保證污水中氨態氮由硝化細菌轉化成為硝態氮。生物接觸氧化法由於反應器內微生物量大,能耐受較大的水質沖擊,且污泥齡長,污泥產量低。
廢水均勻地淋灑在介質表層上,在充分供氧的條件下,接種的或廢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就在介質表面增殖。這些微生物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並對其進行降解,逐漸在介質表面形成粘液狀的膜,即生物膜。生物膜呈蓬鬆的絮狀結構,微孔多,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其表面有一層很薄的水層,稱之為附著水層。生物膜微生物以水層內的有機物為營養料,將一部分物質轉化為細胞物質,另一部分物質轉化為排泄物。附著於水層內的有機物被氧化後,其濃度下降由於濃度差的作用,有機物會從廢水中轉移到附著水層中去。如此循環往復,使廢水中的有機物不斷減少,從而得到凈化隨著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生物膜變厚,當它的厚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脫落,被新的生物膜取代,生物膜得到更新。
1.2 SBR處理工藝
SBR及CASS均為活性污泥法。SBR法是一種利用微生物在反應器中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間歇式操作污水處理技術。這種技術集曝氣、沉澱於一池,而需要設置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也無需初沉池。在該系統中,反應池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充滿污水,以間歇處理方式運行處理後混合液沉澱一段時間後,從池中排除上清液,沉澱的生物污泥則留於池內,這樣依次反復運行,則構成了序批式處理工藝。典型的SBR系統分為:進水、反應、沉澱、排水與閑置5個階段。廢水經過一段時間的曝氣後,水中會產生一種褐色絮凝體,這就是活性污泥,它以大量的活性微生物為主體。活性污泥結構疏鬆,表面積很大,對有機污染物有強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能力。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機物空答主要經歷吸附、氧化、絮凝體形成與凝聚沉降三個階段。
SBR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體。典型SBR工藝的一個完整運行周期由五個階段組成,即進水階段、反應階段、沉澱階段、排水階段和閑置階段。從第一次進水到第二次進水稱為一個工作周期。
從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研究、應用及發展趨勢來看,SBR稱得上簡易、快速、低耗的污水處理工藝。與連續式活性污泥法比較,SBR 法具有以下特點:SBR裝置結構簡單,運轉靈活,操作管理方便;投資省,運行費用低。Ketchum等人的統計結果表明:採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可抑制絲狀菌生長繁殖,不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指數SVI較低,有利於活性污泥的沉澱和濃縮;SBR處於好氧/厭氧的交替運行過程中,能夠在去除碳物質的同時實現脫氮除磷;SBR處理工藝系統布置緊湊、節省佔地;運行穩定性好,能承受較大的水質水量沖擊;各項運行控制參數都能通過計算機加以控制,易於實現系統優化運行。禪薯
1.3 CASS處理工藝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該工藝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長度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
1.4 A/O法(缺氧/好氧)工藝該工藝是在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基礎上研究開發的,其好氧池是與普通曝氣池相似的推流池,在好氧池內可完成對含碳有機物的氧化、含氮有機物的硝化和聚磷菌對磷的大量吸收;其缺氧池容積較小,但由於它與好氧池的結合使用,所以使處理系統具有一定的除磷作用和抗沖擊負荷能力等優點。
2.小區生活污水的回用技術
近年來,通過對國外成熟技術的借鑒和國內的研究實踐,小區回用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生活污水深度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SS) 、有機物、氮磷等營養鹽以及可溶的無機鹽等。根據污水回用用途和地理條件的不同,處理工藝與流程也有著很大的區別。隨著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的差異不再像以往明顯,諸如生物膜技術、生物活性炭技術、BAF 工藝等作為二級強化處理,一般二級生化處理出水經過混凝沉澱和過濾等深度處理,消毒後就可以達到回用要求。隨著回用要求的提高,對於生物活性炭技術、膜生物反應器、膜技術等深度處理技術也正逐步為人們所重視。
2.1生物活性炭技術
生物活性炭是一種去除微量有機物的有效方法,其實質是生物降解與炭的物理吸附兩者的協調作用。王占生等以生物活性炭理論為基礎,選用廉價的多孔性物質或惰性物質(比如陶粒或爐渣等)來代替活性炭的一種新型工藝――顆粒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城市污水深度處理中已經得到了成功的應用。應用生物活性炭工藝處理小區生活污水二級出水,可以使最終出水COD 降至30 mg/ L左右,BOD、SS、色度等也可達到回用要求。與傳統的混凝、澄清、過濾工藝相比,該工藝工程投資略高,但運行費用較低。
2.2膜技術
膜技術主要是指納濾、超濾、滲透以及反滲透等膜分離技術。小區生活污水經二級處理出水, 經反滲透(RO) 等膜技術深度處理,其出水可作為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不過,由於膜技術的成本很高,且運行管理比較麻煩,目前在國內的應用不是很廣。
2.3膜生物反應器(MBR)
MBR作為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和水回用技術,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MBR 集生物反應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離作用於一體,具有出水水質好、處理負荷高、裝置佔地面積小、產泥量少、易於實現自動控制等優點。其出水經消毒後可直接回用,甚至可回用於飲用水水源。MBR 在發達國家的污水回用工業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膜本身成本高,操作系統復雜以及運行成本較高,阻礙了其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處理中的應用。
我國許多城市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匱乏,小區生活污水回用作為一個切實可行的緩解水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辦法,已經逐步為人們所重視。按照我國新的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2010年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率50%以上,污水回用率30%以上,污水回用於市政、工農業等各個行業。而北京市在最近出台的《北京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試行辦法》已經對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現有和新建小區必須配建污水回用設施。小區生活污水回用盡管規模比較小,且分散,對運行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但由於小區生活污水就近處理並回用,水源穩定可靠,可減少供水管網的壓力,同時也緩解了城市下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壓力;且對於水資源匱乏也有一定的緩解。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技術正逐步成為污水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南京污水回用率標准
90%。根據查詢新聞官網得知,南京污水回用率標準是90%,污水回用率,是指將污水處理成中水後,除中水回用部分外,對用不完的多餘中水進行外排處理。
❹ 印染廢水的廢水回用
印染行業是耗水大戶,廢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總量分別位居全國工業部門的第二位和第四位,是我國重點污染行業之一。印染廢水一直以排放量大、處理難度高而成為廢水治理工藝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制約我國印染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限制因素。為了實現印染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印染廢水的資源化回用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以服裝染色、洗滌、整燙為主的生產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出大量廢水,廢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機物和色度,需要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後才能回用。國家要求全行業污水回用率「十一五」期間達到60%,但污水處理後回用率還達不到7%,同時,由於我國是一個嚴重缺乏水資源的國家,有限的水資源也決定了印染行業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因此,大力開展中廢水再利用是立足長遠的明智選擇。 1、執行有關環保規定,確保各項出水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水質標準的要求;
2、選擇比較成熟的處理工藝,系統運行簡單可靠、安全、操作方便,盡量減少運行成本及投資費用;
3、選擇處理工藝流程短、可行性、耐沖擊、處理效果穩定;
4、操作管理方便、便於維護;
5、建設地點及用地應充分考慮用戶的現有條件,根據廠方要求,指定地點用地,並應考慮管網的合理布置;
6、水處理站應無二次污染,以減少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印染廢水回用工藝中,以石灰作為PH調節劑,以硫酸亞鐵作為混凝劑,故出水鐵含量較高,不能直接用於回用,但本項目是以物化+生化工藝為前段污水處理工藝的,特別是經過接觸氧化池強化曝氣,水中的二價鐵均轉化為三價鐵,在出水中形成了氫氧化鐵微絮體,這也是污水處理站出水渾濁、有色度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出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鹼式氯化鋁和PAM,就可將氫氧化鐵微絮體結合成較大的絮體,通過高效過濾,即可除去污水中鐵,故本項目採用AFF不對稱纖維過濾器,AFF是一種集加葯、微絮凝、沉澱和過濾為一體的高效過濾設備,其特點是濾速快(濾速是砂濾的10倍以上)、過濾精度高(過濾精度為5um,是一般砂濾的4倍)、反沖容易、管理方便,在本項目中,AFF主要是作為除鐵和中水中懸浮物的設備。
經過AFF過濾的中水,COD指標仍為100mg/l左右,而且主要為可溶性COD(SCOD),直接影響中水回用價值,同時有機物對反滲透膜使用壽命影響甚大,必須通過適當的處理工藝,使其降至30mg/l以下。
故採用膜生物流化床(MBFB)工藝,利用經過特殊處理的陶瓷膜,將膜分離系統與高負荷生物流化床工藝相結合,以獲取穩定的處理水質。該工藝已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污水和廢水處理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
經過MBFB工藝處理的出水,除電導率指標外,其水質可達到紡織印染行業車間回用水的行業要求的標准,可直接用於生產過程的水洗、皂洗和沖洗等車間,大約可達到60%的回用率。同時MBFB工藝也可作為反滲透工藝的前處理工段,MBFB可直接進入反滲透膜進行脫鹽,而不必經過復雜的保安過濾和超濾工段。
採用先進的中水回用處理工藝,在原有污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水中鐵、COD濃度,一方面可直接作為回用水,用於水洗、皂洗和前段沖洗等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段;另一方面處理後的中水,可直接通過反滲透或離子交換脫鹽,免除了反滲透工藝中多級保安過濾和超濾工藝,減少了前處理費用,延長RO膜使用壽命。
❺ 電鍍廠中水回用1噸污水回用多少
電鍍廢水屬於比較難處理的廢水。考慮到處理成本,處理1噸水大概能回用0.5-0.6噸,當然也可以更高。回用越多,投資、運行成本越高。
❻ 什麼是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什麼意思?
「中水」一詞是相對於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術系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污〕水
生物接觸氧化法
(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集中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標准回用於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廢水回用,通常與中水回用混為一談,但是有所不同,廢水回用指工業廢水經過UF+RO工藝回用到生產線,循環使用的,回收率相對低於75%,非用於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
回用水:以下二種都可以稱作回用水,但一般廠家為提高回收率都有會結合起來做。
一、按用途分類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種處理方式
1. 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飲用水的標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實現水資源直接循環利用,這種處理方式適用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區,但投資高,工藝復雜;
2. 另一種是將其處理到非飲用水的標准,主要用於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如便器的沖洗,地面、汽車清洗,綠化澆灑,消防,工業普通用水等,這是通常的中水處理方式。
3.工業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術將達到外排標準的工業污水進行再處理,一般會加上軟化器,RO,EDI/混床等設備使其達到軟化水,純化水,超純水水平,可以進行工業循環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本,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按處理方法分類
按處理方法,中水處理工藝一般分為 3 種類型:
1 .物理處理法:
膜濾法,適用於水質變化大的情況。
採用這種流程的特點是:裝置緊湊,容易操作,以及受負荷變動的影響小。
膜濾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離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著濾膜表面流動,溶液中溶劑和低分子量物質、無機離子從高壓側透過濾膜進入低壓側,並作為濾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濾膜截留,溶液被濃縮並以濃縮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學法:
適用於污水水質變化較大的情況。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砂濾、活性炭吸附、浮選、混凝沉澱等。這種流程的特點是:採用中空纖維超濾器進行處理,技術先進,結構緊湊,佔地少,系統間歇運行,管理簡單。
3 .生物處理法
適用於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如圖所示)、生物轉盤等生物處理方法。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幾種生物處理方法組合使用,如接觸氧化 + 生物濾池;生物濾池 + 活性炭吸附;轉盤十砂濾等流程。這種流程具有適應水力負荷變動能力強、產生污泥量少、維護管理容易等優點。
當前,由於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過度地、毫無節制地開發水資源的同時,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質的新鮮水供應受到限制;其次,待開發的新鮮水源離集中供水點距離較遠,一次性投資費用高昂,這樣一些缺水地區無力擴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飲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不含糞便和廚房排水)、雜排水(不含糞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廢)水經集流再生處理後回用,充當地面清潔、澆花、洗車、空調冷卻、沖洗便器、消防等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因其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標准,但又高於污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排放標准,亦即其水質居於生活飲用水水質和允許排放污水水質標准之間,故取名為「中水」。
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尤以日本為突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國家均以本國度、區域的特點確定出適合其國情國力的中水回用技術,使中水回用技術越來越臻於完善。在中國,這一技術已受到各級 *** 及有關部門重視並對建築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全國許多城......
中水回用的方法有哪些?流程是什麼?
(1)生物處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以好氧處理較多。
(2)物理化學處理法:以混凝沉澱(氣浮)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
(3)膜處理:採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優點是SS去除率很高,佔地面積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減少了很多。
中水回用流程1: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處理或氣浮→過濾→消毒→中水
流程2:原水→格柵→調節池→一段生物處理→沉澱→過濾→消毒→中水
流程3:原水→格柵→調節池→一段生物處理→沉澱→二段生物處理→沉澱→過濾→消毒→中水
流程4: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或氣浮→沉澱→生物處理→沉澱→過濾→消毒→中水
中水回用是什麼?中水回用的標準是什麼
中水水質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滿足衛生要求。其指標主要有大腸菌群數、細菌總數、余氯量、懸浮物、COD、BOD5、磷化物等。
2.
滿足人們感觀要求,即無不快的感覺。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濁度、色度、臭味等。
3.
滿足設備構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質不易引起設備、管道的嚴重腐蝕和結垢。
其衡量指標有pH值、硬度、蒸發殘渣、溶解性物質等。
我國對中水研究越來越深入,為保證中水作為生活雜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於一九 *** 正式頒布了《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25
1一89)。
中水回用是什麼?
中水我知道,中水就是用過一遍,經過處理,達不到飲用水標准,但可以作其他用途的水,回用應當就是回收利用。
哪些水可以作為中水回用的水源
中水回用的水源有:生活中的廢水、污水(包括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
中水回用設備及中水回用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純水一號水處理為您解答:
中水回用設備及中水回用系統的應用范圍:
生活污水、醫院污水處理、工業污/廢水處理(含重金屬污水除外)、洗車廢水回用、垃圾填埋場/堆肥滲濾液處理。出水可用作沖廁、道路清掃、消防、城市綠化、工業補水、循環水、車輛沖洗、建築施工等雜用水。
什麼叫中水?比如中水回用?
中水是介於通常所說的上水【自來水】和下水之間的水,就是被污染的水處理後得到的較為純凈、到達一定標準的水,簡單說就是處理出水。中水可以排放,也可以回用,穿用的中水必須達到一定的回用標准。
中水回用的一般採用什麼原理
中水回用是一種新型高效的環保水處理技術,經過處理的水可以用來道路清洗,綠化灌溉和洗車的各種作用,一般有物理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和物理化學處理法。
污水回用和中水回用有什麼區別么???
中水回用;需要滿足規定的水質標准,
目前主要是雜用水水質標准。
污水回用;通常也需要對污水進行處理,
達到一定的水質要求後回用,但是對水質的控制視回用單元的水質要求而定。
滑鼠自己動,嚇人?
你用是什麼滑鼠,光電滑鼠因為經管的原因,會出現靜電現象
❼ 工業污水處理後的水可以再利用嗎
可以的,工業廢水處理後達到所要求的標准後,在經過活性炭過濾回器,超濾,RO膜,都是可以達到利用標答準的。在經過一系列的脫鹽水EDI還可以鍋爐用水的。
主要看你再利用什麼,用於簡單的澆花澆草活性炭過濾就可以啦。
❽ 每天1200T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站可產多少回用中水
中水回用清者主要取純並決於處理目標及處理方式,不同的標的和處理方式其結果是不同的。需要考答褲薯慮的基本要素有:來水水質、回用標准、處理方式、成本核算。其中要認識到理論和實際的差異。通常可以回用約50%。
❾ 山西地表改變的情況
摘 要:山西省地下水位動態變化的基本特徵是連續下降,其形態有深埋穩定型、農業灌溉開采波動型、淺埋滲入波動型、超採下降型等4種類型。1981~2004年,地下水超采等,使全省地下水平均深埋由8.69 m加大至12.61 m,泉水減少甚至斷流,多座城市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並造成地面沉降。�
關鍵詞:地下水;水資源;山西省
山西省地表水資源匱乏,保證率低。據2005年出版的《山西省水資源評價》,全省河川徑流總量(1956~2000年系列,下同)為86.77億m3,其中可利用量為51.87億m3;地下水資源總量為86.35億m3,其中可開采量為50.03億m3。2000年、2001年、2002年全省總供水量分別為56.85億、57.58億、57.50億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分別為35.64億、36.16億、36.17億m3,所佔的比重分別達到了62.7%、62.8%、62.9%。運城市及太原市地下水供水量所佔的比重更高,分別達到75%及80%。全省各大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全部由地下水供給。�
山西省的地下水動態觀測工作始於1976年,至今已有30年歷史。期間地下水位觀測井網幾經變遷,目 前有基本井780眼,分逐日、5日、10日觀測及自動監測等形式。另有統測井2 500眼。1980年以來的觀測資料比較完整,可用來分析地下水動態特性和計算地下水資源量。
1 地下水動態特性分析
選取1980~2000年共21年全省近21萬眼(次)觀測基本井數據,並參考15年統測井觀測資料,分析全省地下水動態基本特性。
1.1地下水位動態的分類
影響地下水動態的因素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大類。自然因素主要為周期性變化,在短期內卻以偶然性變化為主;而人為因素則以偶然性為主,且其影響可累加。根據地下水觀測資料綜合分析,山西省地下水位動態變化的基本特徵是連續下降,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降水。降水是影響地下水動態的主要因素。雨季來臨,降水入滲補給量增加,地下水位隨之升高;旱季下滲補給量減少,地下水位急劇下降。一般情況下,降水量大水位上升也大;同時,水位上升值與降水強度、降水量大小、降水前土壤墒情、地下水埋藏深度、包氣帶土質和厚度等因素有關。�
(2)人為因素。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下水動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工農業開采利用,特別是採煤破壞地下水儲存條件,都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各類灌區渠系滲漏和田間灌溉入滲補給,會引起地下水位回升。
(3)地質因素。在相同的氣象因素作用下,含水層岩性和地形條件不同時,可使得在同一氣候區中 地下水動態發生明顯差異。在地形平緩和含水層透水性弱時,潛水動態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相反,切割強烈地形和含水層透水性強時,潛水動態的季節性變化就小。�
在上述各類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地下水位過程線,其形態分類如下:
�
(1)深埋穩定型。主要分布在各盆地邊山丘陵區和洪積扇中上部。這些地區地下水埋深較大(一般大於20 m),人為干擾因素較少,基本屬於天然動態類型。年內,地下水位波動范圍較小,年變幅為0.2~0.5 m,水位過程線呈直線型。這些地區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無蒸發排泄,只有通過徑流排泄到低窪地區。�
(2)農業灌溉開采波動型。主要分布在傾斜平原的純井灌區或井渠雙灌區中地下水開采強度較大的地區,如在昌源河、洪山、瀟河、文峪河等灌區和太谷、祁縣、汾陽、介休等縣的純井灌區。地下水開采量大時,水位的變化受開采影響就十分明顯。開采期一般在3~10月份,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即使雨季前半期得到降水滲入補給,也只能相對減小降幅,很少能使地下水位回升;到12月份以後才能出現一年中的高水位期,因此季節性的開采地下水和降水對地下水動態起控製作用。�
(3)淺埋滲入波動型。主要分布在沖積平原或洪積扇前緣的河灌區和井渠雙灌區中地下水開采較少的地區。在運城涑水河盆地、大同盆地及汾河下游的新絳、河津、稷山縣廣泛分布,在臨汾、太原、忻定、長治盆地呈塊狀分布。�
這種類型的地區,地面較平坦,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匯集和排泄區。地下水補給來源有大氣降水和灌溉水入滲,以及周圍地下水流補給;排泄途徑主要是蒸發和人工開采。所以地下水位的升降與降水及灌溉用水量的季節性變化關系密切,最高水位出現在雨季後期或灌溉用水量較小的時期,最低水位出現在農作物大量需水的六七月份。
�
(4)超採下降型。分布於城鎮附近、工農業用水集中地區或距工業開采利用深層水的井孔較近地區。由於開采孔未封閉潛水含水層,因此工業及城鎮生活用水大量開采深層承壓水,導致周圍潛水位的下降。這類井水位連續下降,年末差(1年內水位下降)大於1 m,年變幅幾乎等於年末差,即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分別是年初和年末,其過程線形狀呈斜線狀下降。深層地下水超負荷開采,使得周圍潛水位大幅下降,形成漏斗或永久性漏斗。�
1.2地下水基本流向
(1)盆地。山西省位於黃土高原,黃河幹流環繞省境西、南邊緣,東邊界為太行山脈,北部為長城。除了省境北部有少量河道自內蒙古自治區流入外,其餘地表水系均向西、南、東部發散,或匯入黃河幹流,或注入華北平原。受地形的影響,地下水流向基本上與地表水流向相同。山西省境內自北至南排列有天陽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晉中)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其走向大致成NE—SW向,在省內東南部另有長治盆地。各盆地的地下水流向在近期無根本的變化,都是由盆地四周向盆地中心匯集,由上游向下游排泄。值得指出的是,近20年來持續大幅度超采各盆地地下水,使得各盆地中均出現地下水降落漏斗,從而改變了局部地區的地下水流向,即由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四周向中心匯集。隨著這種降落漏斗范圍的擴大,中心水位埋深加大,地下水流受影響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但這並未改變上述地下水流運動的大方向。�
(2)山丘區。山西省山丘區地下水流向基本受控於地形及地質構造,其運動方向可歸納為:一是側向補給各盆地及山區河道,二是潛流匯入黃河幹流,三是向各大岩溶泉口匯集。據統計,全省各碳酸鹽岩類出露面積為3.1萬km�2 ,佔全省總面積的19.8%;19處大岩溶泉的泉域面積為64 396 km�2,佔全省總面積的41.1%,可見各大岩溶泉域的補給面積並非全部是碳酸鹽岩出露區,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其他岩層覆蓋區。
2 地下水開發利用造成的次生環境地質問題
2.1 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1981~2004年,山西省各大盆地的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期間雖偶有升高,但並不能改變總的下降趨勢,地下水埋深持續加大。在全省范圍內,地下水的平均埋深由1981年的8.69 m加大至2004年的12.61 m,地下水位共下降了3.92 m,平均每年下降0.16� m。其中太原盆地1981年地下水埋深10.25 m,2004年埋深19.12 m,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37 m,為全省最大下降區。在大城市周圍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太原市坊山府、介休市宋古、運城市降落漏斗最為嚴重。至2000年底,全省地下水降落漏斗總面積已超過10 000 km2。
2.2超采情況嚴重
隨著山西省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也日趨上升。在全省總供水量中,地下水供水量比重已從1980年的41.4%上升到2002年的62.9%。目前,全省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地下水開采量與地下水可開采量的比)已達72.42%,其中黃河流域為89.49%,已達到難以承受的程度。
2.3地面沉降嚴重
全省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如太原、大同、運城、晉中等均已出現程度不同的地面沉降。如太原市吳家堡村1981~1990年10年間地面沉降1 300 mm,年沉降量達130 mm;太原市城區范圍內地面已普遍下沉400 mm以上。
2.4 泉水減少甚至斷流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很多泉域范圍內都建立或擴大了水源地,甚至在岩溶泉域的補給區及徑流帶打井取水,使原有的泉水水量劇減。加之近年來山西省降水量普遍偏小,直接影響岩溶水的補給,致使省內各大岩溶泉的水量均處於持續下降的趨勢之中。太原市內著名的蘭村泉和晉祠泉已分別於1988年、1994年斷流。
2.5地下水水質污染加劇
連續高強度超采地下水,致使地表水向地下水體的滲漏量加大。全省的污水排放量從1980年的5.5億m3上升至2000年的9.45億m3 ,其中入河排污量為6.89億m3。地下水中檢測出13種污染物,分別為氨氮、硫酸鹽、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錳、高錳酸鹽指數、鐵、氟化物、揮發酚、總硬度、礦化度、六價鉻、氯化物,其中以氨氮、硫酸鹽、總硬度的污染最為普遍。2000年對全省28處重點水源地進行了檢測,結果:達標水質12處,達標率43%;超標16處,超標率57%。其中14處岩溶泉水水源地中有3處超標。
3 結 語�
通過地下水動態的觀測工作,不僅能掌握地下水水位、埋深及運動狀況,而且還能通過動態分析進一步研究區域地下水動態的規律(包括數量及質量),預測地下水未來發展的趨勢,指導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最大可能地避免因開發利用不當而造成的被動局面。�
作者簡介:吳林娜(1957—),女,山西太原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工作。
來源:《人民黃河》 2007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