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現在廢水中羅丹明濃度多少

現在廢水中羅丹明濃度多少

發布時間:2025-02-13 08:11:54

❶ 任務礦石中銀含量的測定

——原子吸收光譜法

任務描述

銀的測定方法很多,視銀的含量和實驗室的工作條件可以選用不同的方法。發射光譜法在測定痕量銀的同時,還可以測定硼、鉬、鉛等組分;低含量的銀也可以用光度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在銀的測定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方法簡便,靈敏度高。微克級的銀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可測定納克級的銀。含量較高的銀可以採用容量法進行測定。通過本次任務的學習,掌握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的方法原理、實驗條件、操作方法,能夠正確填寫數據記錄表格。

任務實施

一、儀器及試劑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銀空心陰極燈。

(2)銀標准貯存溶液:稱取0.5000g銀(99.99%)於100mL燒杯中,加入20mL硝酸(1+1),微熱溶解完全,煮沸驅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至室溫,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硝酸(1+1),用不含氯離子水定容。此溶液含銀0.5mg/mL。

(3)銀標准溶液:移取10mL 銀標准貯存溶液於100mL 容量瓶中,加入4mL 硝酸(1+1),用不含氯離子水定容。此溶液含銀50μg/mL。

(4)鹽酸(AR)。

(5)硝酸(AR)。

(6)高氯酸(AR)。

二、分析步驟

稱取0.2500~1.0000 g試樣於250mL燒杯中,加少許水潤濕搖散(隨同試樣做空白試驗),加25mL鹽酸,加熱溶解,低溫蒸至溶液體積10mL。加入5~10mL硝酸,繼續加熱溶解至體積為10mL左右,加5mL高氯酸,加熱冒煙至濕鹽狀,取下冷卻,用水吹洗表面皿及杯壁,加入鹽酸(加入量使最後測定溶液酸度保持在10%),煮沸使可溶性鹽類溶解,冷卻至室溫,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大小視含量而定),以水定容,靜置或干過濾。濾液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燈電流3mA,波長328.1nm,光譜通帶0.4nm,燃燒器高度5mm,空氣流量5L/min,乙炔流量1.0L/min,用空氣-乙炔火焰,以水調零,測量溶液的吸光度。將所測吸光度減去試樣空白吸光度,從工作曲線上查出相應的銀的質量濃度。隨同試樣做空白試驗。

工作曲線的繪制:移取0、1.00、2.00、3.00、4.00、5.00mL 銀標准溶液於一組100mL容量瓶中,加20mL鹽酸(1+1 ),用水定容。與試樣相同的測定條件下,測量標准溶液吸光度。以吸光度(減去零濃度溶液吸光度)為縱坐標,以銀的質量濃度為橫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三、結果計算

樣品中銀的含量按下式計算:

岩石礦物分析

式中:w(Ag)為銀的質量分數,μg/g;ρ為從工作曲線上查得試樣溶液中銀的濃度,μg/mL;ρ0為從工作曲線上查得試樣空白中銀的濃度,μg/mL;m為稱取試樣的質量,g;V為試樣溶液的體積,mL。

四、質量表格填寫

測定完成後,填寫附錄一質量記錄表格3、4、7。

任務分析

一、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銀的原理

試樣經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分解,趕盡氟和破壞有機物後,在酸性介質中用空氣-乙炔火焰,於原子吸收光譜議上,在波長328.1 nm處測量銀的吸光度。方法測定范圍為1~500μg/g。

二、銀的測定方法概述

1.滴定法

銀的滴定法是使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之一。基於銀與某種試劑在一定條件下生成難溶化合物的沉澱反應,其中碘量法和硫氰酸鹽滴定法用得最為普遍。其他還有配位滴定法、亞鐵滴定法、電位滴定法、催化滴定法等。這里重點介紹硫氰酸鹽滴定法。

在弱的硝酸介質中,硫氰酸鉀或硫氰酸銨與銀離子反應,形成微溶的硫氰酸銀沉澱,反應式如下:

Ag+SCN-→AgSCN↓

用硝酸鐵或鐵銨釩作為指示劑,終點時過量的硫氰酸鉀同 Fe3+形成紅色配合物[Fe(SCN)63-。由於Ag與SCN-結合能力遠比Fe3+強,所以只有當Ag與SCN-反應完後,Fe3+才能與SCN-作用,使溶液呈現淺紅色。

Ni2+、Co2+、Pb2+(大於300mg),Cu2+(大於10mg)、Hg2+(大於10μg)、Au3+以及氯化物、硫化物干擾硫氰酸鹽滴定銀。此外氧化氮和亞硝酸根離子可氧化硫氰酸根離子,也干擾測定,所以必須預先除去。Pd與SCN-離子生成棕黃色膠狀沉澱,也消耗SCN-。以硫氰酸鹽作為銀滴定劑專屬性較差,因此在滴定前一般先將銀與其他干擾元素分離。常用的分離方法有火試金法、氯化銀沉澱法、巰基棉分離法、硫化銀沉澱法、泡沫塑料分離法等。

2.可見分光光度法

自從原子吸收光譜法用於銀的測定以來,光度法測定銀的研究工作和實際應用顯著地減少。然而某些銀的光度法具有靈敏度高、設備簡單等優點。因此在某種場合下,分光光度法仍不失為銀的一種方便的測定手段。

分光光度法測定銀的顯色劑種類很多,主要有:

(1)鹼性染料:三苯甲烷類、羅丹明B類;

(2)偶氮染料:吡啶偶氮類、若丹寧偶氮類;

(3)含硫染料:雙硫腙、硫代米蚩酮、金試劑;

(4)卟啉類染料;

(5)其他有機染料。

下面重點介紹含硫類染料光度法。

用於光度法測定銀的含硫染料有:雙硫腙、硫代米蚩酮(TMK )、金試劑等。其中TMK最為常用。TMK是測定銀的靈敏度較高的試劑,通常採用膠束增溶光度法進行測定,現已用於岩石、礦物、廢水等物料中微量銀的測定。在pH值為2.8~3.2 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中,TMK與銀形成一種不溶於水的紅色配合物,可溶於與水混溶的乙醇溶液中,最大吸收波長為525nm,銀量在2.0~25μg/25mL范圍內符合比爾定律。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稱取0.5000~1.000g礦樣於瓷坩堝中,放入700℃馬弗爐中灼燒1.5h,取出冷卻,將試樣移入100mL燒杯中,加5mL鹽酸-磷酸混合酸(4+1),5mL氯化鈉(100g/L),加熱溶解,冷卻,加40~50mL氨水(1+3 )使溶液pH為8~9,過濾於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搖勻。吸取10mL清液於50mL燒杯中,加入5mL乙酸(10%),4mL乙酸-乙酸鈉(pH4 )緩沖溶液,1mL 檸檬酸銨(400g/L )、1mL EDTA(100g/L )溶液(用15% 氨水配製),1.5mL 0.1g/L硫代米蚩酮的乙醇溶液,搖勻,加入1mL十二烷基苯基磺酸鈉溶液(30g/L),移入25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搖勻。用1cm比色皿,以試劑空白作參比,於波長525 nm處測量吸光度。

3.原子吸收光譜法

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貴金屬元素中以銀的靈敏度為最高,也是目前測定銀的主要手段,廣泛應用於岩石、礦物、礦渣、廢水、化探樣品等物料中銀的測定。銀在火焰中全部離解,自由銀原子的濃度僅受噴霧效率的影響。火焰法測定水溶液中銀的靈敏度以1% 吸收計,一般為0.05~0.1μg/mL。無論是用空氣-丙烷或是空氣-乙炔火焰,溶液中共存的各種離子對銀的火焰法測定幾乎都不產生干擾。此類方法有兩種常用的測定介質:氨性介質和酸性介質,酸性介質一般含較高濃度的鹽酸,方法最簡單,試液中大量鉛的影響採用加入乙酸銨、氯化銨或在EDTA及硫代硫酸鈉共存下消除。

銀的原子吸收分為火焰法和無火焰法兩種,方法的對比見表7-4。

為了發揮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勢,廣大分析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如採用預富集濃縮、石英縫管技術、原子捕集技術等,進一步提高了方法的靈敏度,滿足不同含量銀的測定要求,使之成為測定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譜法按其測定方式,分為直接測定法和預富集分離法。預富集分離又分為溶劑萃取、萃取色譜、離子交換等。

表7-4 火焰法與無火焰法測定銀對比

原子吸收光譜法採用空氣-乙炔火焰,以銀空心陰極燈為輻射光源。用328.1 nm為吸收線,溶液中共存的各種離子均不幹擾測定,但如果稱樣量較大,稀釋體積較小時,其背景值較大,此時須用氘燈扣除背景吸收。也可用非吸收線332.3 nm進行背景校正。

本法適用於礦石中20~1000 g/t銀的測定。

4.原子發射光譜法——平面光柵攝譜儀

銀是屬於易揮發元素。在炭電弧游離元素的揮發順序中它是位於前半部,在鐵、錳之間,鉛的後面。用電弧光源蒸發鉛的試金熔珠時,銀要在大部分鉛蒸發之後才進入弧焰。在銀和金同時存在的礦石中,銀總是比金和其他鉑族元素蒸發得更快。銀的電弧光譜線並不多,靈敏線僅有328.068 nm和338.289 nm兩條。其中328.068 nm更靈敏些,測定靈敏度通常可達 1×10-6。其餘的次靈敏線,如 224.641 nm、241.318 nm、243.779 nm、520.907 nm、546.549 nm等,測定靈敏度僅為0.03%~0.1%。銀缺乏中等靈敏度的譜線。採用上述兩條靈敏線測定地質樣品中的銀是很方便的。它們的光譜干擾很少,對於Ag 328.068 nm需注意Mn 328.076 nm和Zr 328.075 nm的干擾。當礦樣中的Cu、Zn含量高時,Cu 327.396 nm、Cu 327.982 nm以及Zn 328.233 nm的擴散背景,也將對這根銀線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5.原子發射光譜法——等離子體法

(1)ICP-AES法。ICP-AES具有良好的檢出限和分析精密度,基體干擾小,線性動態范圍寬,分析工作者可以用基準物質配製成一系列的標准,以及試樣處理簡便等優點,因此,它已廣泛應用於地質、冶金、機械製造、環境保護、生物醫學、食品等領域。ICP-AES測銀常用的譜線是328.07 nm。

用ICP-AES測銀,主要解決基體干擾問題,對於含量較高的試樣,經稀釋後可不經分離富集而直接測定,對於含微量銀的試樣,必須經過分離富集,常用手段仍然是火試金、活性炭吸附富集分離、泡沫塑料富集分離等,如果分離方法合適,尚可實現貴金屬多元素的同時測定。

(2)ICP-MS法。ICP-MS具有許多獨特的優點,與ICP-AES相比,ICP-MS的主要優點是:①檢出限低;②譜線簡單,譜線干擾少;③可進行同位素及同位素比值的測定。用ICP-MS測定銀,基體干擾仍是主要問題,除了經典的火試金法外,也可根據試樣性質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分離手段。

實驗指南與安全提示

高氯酸煙不能蒸得太干,否則結果會偏低。

如果試樣含硅很高或被灼燒過,加入氫氟酸分解試樣。

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銀,按其測定方式,可分為直接原子吸收光譜法和預富集分離-原子吸收光譜法:

——直接原子吸收光譜法:對於銀量在10 g/t以上的礦樣都可採用直接原子吸收光譜法,一般都在酸性和氨性介質中測定。採用的酸性介質有HCl介質、HCl-HNO3介質、HNO3介質、HClO4介質。HCl介質為10%~20%,由於酸度大,對霧化器腐蝕嚴重,有人採用HCl-NH4Cl、HCl-硫脲、HNO3-硫脲介質。採用HCl-硫脲介質,能避免大量鈣、鐵的吸收干擾。若在HClO4-硫脲介質中進行測定,可測定高銅、高鉛中的銀。在上述介質中引入酒石酸銨、碳酸銨、檸檬酸銨、酒石酸等掩蔽劑,可消除錳、鈣、鉛等元素的干擾。在HClO4-硫脲、HCl-硫脲、HNO3-硫脲介質中測定銀是目前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銀的較好方法。

氨性介質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氨性介質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銀,是將試樣用王水冷浸過夜,用氨水處理後離心制備成氨水-氯化銨介質溶液,將清液噴入空氣-乙炔火焰,進行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該法已用於化探樣品中銀的測定。對於含硫、碳的化探樣品,不能與金在同一稱樣中測定,也不能藉助灼燒來除去。試樣在700℃高溫下灼燒1h,銀的損失非常嚴重。該法採用酸浸法直接分解試樣,如含有大量有機物易產生一些泡沫,並使溶液呈黃色,但不影響測定。採用氨水-氯化銨為測定介質,使大量金屬離子沉澱分離,也使背景值降到最低程度。這樣可以提高測量精度,但卻降低了方法的檢出限。方法的選擇性好,經氨水分離後,溶液中的共存離子一般不幹擾測定,大量鈣產生Ca 328.6 nm背景,在解析度較高的原子吸收光譜儀上基本沒有波及Ag 328.1 nm測定線,但高濃度鈣離子會使火焰中原子密度增大,改變銀的吸收系數,會產生微小的負誤差。在含有足夠氯化銨條件下,氫氧化鐵對銀的吸附甚微,故亦不幹擾測定。

——預富集分離-原子吸收光譜法:預富集分離主要有溶劑萃取、萃取色譜、離子交換溶劑萃取法是富集分離銀的有效手段。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中,採用溶劑萃取銀是目前測定微量銀應用最廣泛的富集分離方法。該法的優點是:①操作簡單快速,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②大大降低檢出限,提高靈敏度;③選擇性較好,能夠排除大量基體的干擾;④直接霧化,使萃取富集分離和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為一體,聯合進行測定。萃取色譜法是原子吸收測定銀常用的富集分離方法之一。採用該法富集分離銀不但操作簡單快速,富集能力強,回收率高,而且易於解脫。與溶劑萃取法相比具有試劑用量少、成本低、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採用的萃取劑有:雙硫腙、磷酸三丁酯、三正辛胺、P350等。採用的載體有:聚四氟乙烯、泡沫塑料等。離子交換樹脂法應用於原子吸收測定銀的預富集報道較少。

拓展提高

銀精礦分析方法

銀精礦為有色金屬工業生產過程中的中間產品,確定銀的品位及相關元素的含量對銀精礦供需雙方的交易和生產工藝流程的確定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測定元素除主成分銀外,還有金、銅、砷、鉍、鉛、鋅、硫、鋁和鎂。目前,銀和金含量的測定,主要採用最經典的火試金重量法,一般都進行二次試金回收;銅含量的測定,高含量的採用碘量法,低含量的採用原子吸收光譜法;鉛和鋅的測定,高含量的採用EDTA滴定法,低含量的則採用原子吸收光譜法;砷含量的測定,採用溴酸鉀滴定法,低含量的採用原子熒光光譜法;硫含量的測定,採用硫酸鋇重量法和燃燒中和法;鉍含量的測定,主要是原子熒光光譜法;鋁的測定,有光度法和EDTA滴定法;鎂的測定,一般採用原子吸收光譜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先進的分析測試手段和方法已應用到銀精礦的分析測定中,如ICP-AES、ICP-MS和XRF等方法。

火試金法測定金和銀:試樣經配料,高溫熔融,融態的金屬鉛捕集試料中的金銀形成鉛扣,試樣中的其他物質與熔劑生成易熔性熔渣。將鉛扣灰吹,得金銀合粒,用乙酸煮沸處理合粒表面黏附的雜質,合粒經硝酸分金後,用重量法測定金和銀的含量。

本方法適用於銀精礦中0.5~40 g/t金和3000~15000 g/t銀的測定。

1.試劑

(1)碳酸鈉。

(2)氧化鉛:金含量小於2×10-8,銀含量小於2×10-7

(3)氯化鈉。

(4)二氧化硅:粒度180~150μm。

(4)以上試劑均為工業純、粉狀。

(5)鉛箔:鉛含量大於99.9%,不含金銀。

(6)硼砂:粉狀。

(7)澱粉:粉狀。

(8)硝酸鉀:粉狀。

(9)硝酸,優級純:不含氯離子,硝酸(1+7)(1+2)。

(10)冰乙酸(1+3)。

2.儀器、設備

(1)分析天平:感量0.1mg和0.01mg;微量天平:感量0.01mg、0.001mg。

(2)試金電爐:最高加熱溫度在1350℃。

(3)試金坩堝:材質為耐火黏土。高130mm,頂部外徑90mm,底部外徑50mm,容積約為300mL。

(4)鎂砂灰皿:頂部內徑約35mm,底部外徑約40mm,高30mm,深約17mm。

製法:水泥(標號425 )、鎂砂(180μm )與水按質量比(15∶85∶10 )攪拌均勻,在灰皿機上壓製成型,陰干3個月後備用。

(5)骨灰灰皿:1份質量的骨灰粉與3份質量的水泥(標號425)混勻,加入適量水攪拌,在灰皿機上壓製成型,陰干3個月後使用。

3.分析步驟

(1)稱樣量:5.00~10.00g。

(2)配料:根據試樣的化學組成及試樣量,按下列方法於黏土坩堝中進行配料並攪勻,覆蓋約5 mm厚氯化鈉。①碳酸鈉:40 g;②氧化鉛:150 g;③二氧化硅:按等於1.0硅酸度的渣型計算加入量;④硝酸鉀、澱粉:根據試樣中硫及碳量,按鉛扣40 g計算加入量(硝酸鉀的氧化力為4.0;澱粉的還原力為12 )。

(3)熔融:將配好料的黏土坩堝置於900℃的試金電爐中,升溫40min至1100℃,保溫15min出爐,將熔融物倒入已預熱過的鑄鐵模中,保留坩堝。冷卻後,鉛扣與熔渣分離,把熔渣去掉覆蓋劑後收回原坩堝中,用於補正。將鉛扣捶成立方體。適宜的鉛扣應表面光亮、重35~45 g。否則應重新配料。

(4)灰吹:將鉛扣置於已在900℃預熱30min的灰皿中,關閉爐門1~2min,待鉛液表面黑色膜脫去,稍開爐門,使爐溫盡快降至840℃進行灰吹,當合粒出現閃光後,灰吹結束。將灰皿移至爐門口,稍冷後,移入灰皿盤中。

(5)分金:用醫用止血鉗夾住合粒,置入30mL瓷坩堝中,保留灰皿,用於補正。加入30mL乙酸(1+3),置於低溫電熱板上,保持近沸,並蒸至約10mL,取下冷卻,傾出液體,用熱水洗滌3 次,放在電爐上烤乾,取下冷卻,稱重,即為合粒質量。用錘子捶扁合粒,將捶扁的合粒放回30mL瓷坩堝中,加入15mL硝酸(1+7 )放在低溫電熱板上,保持近沸,並蒸至約5mL,取下冷卻,傾出硝酸銀溶液,再加入10mL硝酸(1+1),置於電熱板上並蒸至約5mL,取下冷卻,用熱水洗滌坩堝3次。將盛有金粒的瓷坩堝置於高溫電爐上烘烤5min,取下冷卻後稱量,此為金的質量。將合粒質量減去金粒質量即為銀的質量。

(6)補正:將熔渣和灰皿置於粉碎機中粉碎後加入40g 碳酸鈉、20g 二氧化硅、15 g硼砂、4 g澱粉攪勻,覆蓋約5mg氯化鈉。以下按上述操作進行。

4.結果計算

按下式計算金、銀的含量,以質量分數表示:

岩石礦物分析

岩石礦物分析

式中:w(Au)和w(Ag)分別為金和銀的質量分數,g/t;m1為第一次試金金銀合粒的質量,mg;m2為補正金銀合粒的質量,mg;m3為試金空白金銀合粒的質量,mg;m4為第一次試金獲得金的質量,mg;m5為補正合粒中金的質量,mg;m6為空白中金的質量,mg;m0為試樣的質量,g。

閱讀材料

金銀的分析方法發展過程

中國古代金的分析技術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最古老的黃金分析方法是淘金法,淘金法伴隨著黃金被發現和開採的歷史,它出現在夏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有4000年以上。當時只能根據揀出的金的個數來判斷含金砂石的價值及其產地價值,所以最初的淘金法是一種數量分析法。夏代開始人們認識了黃金的密度較大,以砂石中淘洗出金的多少來判斷砂石價值。春秋戰國時期淘金法有了新的發展,天平的使用使人們可以定量分析判斷砂石及其產地的價值。隨著「先碎」、「後淘」工藝的出現,在宋朝淘金法得以進一步的發展,使淘採的對象從砂石擴展到礦石,加上使用天平得以定量分析礦石含金量。

金、銀的火法試金在國內外已有悠久的歷史,該法是以冶金學的原理和技術運用到分析化學領域。12世紀英國已將灰吹法作為公認的檢定方法,1343年法國提出了分金技術。16世紀中期,歐洲已有不少論述試金法的著作,其中載記的方法,已近於現在所用的方法。我國在15~16世紀明代的著作中已經詳細地記載了與試金分析有關的金屬鉛定量捕集銀的方法、鉛銀合金的灰吹法分離、金與銀定量分離等技術。在《天工開物》中記載:「欲去銀存金,則將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塊以土泥裹塗,入坩堝中鵬砂(即硼砂)焙化,其銀即吸入土內,讓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後,入鉛少許,另入坩堝內,勾出土中銀,亦毫釐具在也。」這段記載說明了當時已經掌握了金與銀的分離方法,以及明確地提出金屬鉛捕集銀是定量的。

金銀的火試金法雖然操作較繁雜,但它是特效方法,迄今仍廣泛應用。火試金法從鉛試金開始,逐漸發展了錫試金法、銻試金法、鉍試金法、鋶試金法等。早期用多種含硫、氮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沉澱的重量法也不少,但多數因選擇性不好受到限制,只有少數方法,如還原沉澱金的重量法仍在應用,並列為國內外標准分析方法。經典的火試金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近年來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來檢查貴金屬在試金過程中的行為,可以直觀地和精確地了解貴金屬的分布,從而設法減少貴金屬在試金過程中的損失。試金法與各種先進的測試手段相結合,並加之電子微量天平的應用,使火試金法得以進一步的發展。該方法具有取樣代表性好,方法適用性廣,富集效果好等優點。

在中國古代人們還通過利用黃金、白銀一些物理性質來對黃金、白銀進行鑒別、鑒定、檢驗。如利用表面顏色、硬度、氧化法、溶解法、試金石法、密度法等來鑒別金、銀。

硬度法是人們利用黃金硬度小的特徵,對其進行粗略辨識的方法,在《本草拾遺》中就有「咬時極軟,即是真金」的記載,因此在民間就流傳著用牙咬、指甲劃,辨別真金的方法。

表面A色鑒別法就是利用A色鑒別金的成色高低,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在曹昭著的《新增格古要論》中對不同成色的金有如下記載「其色七青、八黃、九紫、十赤,以赤為足色金也」,是一種半定量的黃金鑒定方法。

試金石法和密度法是較為准確的方法,一直延續至今。

《前漢書·食貨志》中有「黃金方寸,二中一斤」的說法。《天工開物》中有「凡金之至重,每銅方寸重一兩者,銀照依其則寸增重三錢,銀方寸重一兩者,金照依其則寸重二錢」的記載,由於測試方法和測試儀器的改進,密度法測定金的成色目前仍然使用。

試金石法是一種鑒定金、銀真偽和成分的方法。該法實質上與比色分析法中的目視比色法極為相似。通常採用一種稱作試金石的石頭,在待測物料上磨道,再把對牌以同樣的方式在試金石上磨道,通過對比色澤的比較就可以初步確定待測物料的成色。

金銀的濕法分析,近年來有很大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成熟的、快速的分析方法,利用金銀變價性質建立的氧化還原滴定法是測定高含量金銀的有效方法。其中金的氧化還原反應滴定法根據反應情況分為兩大類:一是以三價金還原為一價金的反應,這類方法的典型代表是氫醌滴定法;另一類是三價金還原為零價金的反應,其代表是碘量法。而銀的滴定法最常見是基於銀與某種試劑在一定的條件下生成難溶的化合物的沉澱反應,主要有氯化鈉法、硫氰酸鹽滴定法和碘量法。光度法是研究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吸光光度法與有機溶劑萃取結合,可用於復雜物料的分析,如硫代米蚩酮吸光光度法測定金、雙硫腙吸光光度法測定銀。此外還有熒光光度法、化學光度法都可以達到很低的檢出限。溶出伏安法、離子選擇性電極電位法在金、銀分析中也有新的發展。原子發射光譜法(AES)用於純金、純銀已日趨成熟,原子吸收光譜法用於金銀的測定是非常成功的,等離子體的應用,為金銀分析開拓了廣闊的前景。此外,X射線熒光光譜法、動力學法、中子活化分析也有應用。

❷ 雙氧水檢測紫外波長是多少

雙氧水檢測紫外波長是
波長3200—3800A的光也能使H2O2分解速度加快
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系無色透明液體,溶於水、醇及醚,高濃度時有腐蝕性,放置時漸漸分解為氧及水。

30%雙氧水密度為1.11g/㎝3,熔點-0.89,沸點為151.4。分子式H2O2,分子量:34.01。

漂白和殺菌作用強,鹼性條件下作用更強。

雙氧水穩定性

雙氧水可被催化分解,分解是放熱反應,同時產生氣體。

2H2O2(液)—→2H2O(液)+ O2(氣)

2H2O2(氣)—→2H2O(氣)+ O2(氣)

影響雙氧水分解的因素主要有:溫度、pH值和催化雜質等。

1.溫度:

H2O2在較低溫度和較高純度時還是較穩定的。純H2O2如加熱到153 。C或更高溫度時,便會發生猛烈爆炸性分解。較低溫度下分解作用平穩進行:2H2O2—→2H2O + O2↑ +46.94kcal。

2.PH:

介質的酸鹼性對H2O2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酸性條件下H2O2性質穩定,進行氧化速度較慢;在鹼性介質中,H2O2很不穩定,分解速度很快。H2O2作為氧化劑的反應速度,通常在鹼性溶液中快。因此加熱鹼性溶液可很完全地破壞過量的H2O2。

3.雜質:

雜質是影響H2O2分解的重要因素。很多金屬離子如Fe2+、Mn2+、Cu2+、Cr3+等都能加速H2O2分解。工業級H2O2中因含較多的金屬離子雜質,必須加入較大量的穩定劑來抑制雜質的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還原和絡合。

4.光:

波長3200—3800A的光也能使H2O2分解速度加快。

為阻止H2O2的分解,必須對熱、光、PH、金屬離子四大因素提出措施。

❸ 羥基自由基的製取方法

工藝上將Fe2+和H2O2的組合稱為Fenton試劑。它能有效地氧化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其實質是H2O2在Fe2+的催化下產生具有高反應活性的·OH。目前,Fenton法主要是通過光輻射、催化劑、電化學作用產生·OH。利用光催化或光輻射法產生·OH,存在H2O2及太陽能利用效率低等問題。而電Fenton法是H2O2和Fe2+均通過電化學法持續地產生[7],它比一般化學Fenton試劑具有H2O2利用率高、費用低及反應速度快等優點。因此,通過電Fenton法產生·OH將成為主要途徑之一。
應用電Fenton法產生·OH處理有機廢水多數是以平板鐵為陽極,多孔碳電極為陰極,在陰極通以氧氣或空氣。通電時,在陰陽兩極上進行相同電化當量的電化學反應,在相同的時間內分別生成相同物質的量的Fe2+和H2O2,從而使得隨後生成Fenton試劑的化學反應得以實現[8]。
溶液的pH值對氧陰極還原獲得H2O2的反應有很大的影響[9]。研究表明,溶液的pH值不僅對陰極反應電位和槽電壓有影響,還將決定著生成H2O2的電流效率,進而影響隨後生成·OH的效率及與有機污染物的降解脫色反應。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國內外已廣泛開展了對電Fenton法機理及其在有機廢水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Hsiao等[10]用石墨作陰極對酚和氯苯的氧化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該法對酚和氯苯的氧化處理比光Fenton法徹底。鄭曦[11]等以可溶性鐵為陽極,多孔石墨電極為陰極,Na2SO4為支持電解質,於電解現場產生Fenton試劑,在低電流密度(10 mA/cm2)下,可有效地抑制陰、陽兩極副反應的發生,所產生的·OH濃度足以有效地降解染料廢水,脫色率達100%,CODCr去除率達80%。另外,電Fenton法與其它方法結合處理廢水,不少研究者對其可行性進行了研究[12],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rillas等[13]分別用Pt作陽極和充氧的碳-聚四氯乙烯作陰極,對2,4-D(二氯苯氧基乙酸)進行降解處理,濃度低時2,4-D的礦化程度高達90%,若與光Fenton法相結合,2,4-D可完全礦化。Kusvuran等[14]還以RR120有機染料廢水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了電Fenton法與其它方法的處理效果,結果表明,濕空氣氧化法、光電Fenton法、UV/TiO2的降解效果較為理想,電Fenton法次之。 在外加電場作用下陽極可以直接或間接產生具有強氧化活性的·OH[15]。這種方法的特點基本無二次污染,符合環保的要求。長期以來,由於受到電極材料的限制,該法降解處理有機污染物的電流效率低,能耗大,因而較少直接應用於實際廢水處理中,陽極材料的研究自然也成為主要的研究方向。80年代後,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從研製高催化活性的電極材料入手,對電催化產生·OH的機理和影響降解效率的因素進行研究,取得較大的突破,並開始用於特種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如宋衛峰[16]等提出用金屬氧化物製作的二維穩定陽極(簡稱DSA)對有機物進行氧化降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傳統的二維平板電極的表面積較小,傳質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電流效率低,能耗高,故未能在實際中得到普遍應用。相比之下,三維電極因其面體比增大,傳質效果較好, 已得到不少研究者的青睞,並取得一定成效。何春等[17]利用三維電極電化學反應器新技術能有效地去除有機廢水的苯胺。有的研究者採用廉價的不銹鋼作為電極材料,研究了二維電極法和三維電極法的處理效果及其機理。熊蓉春等[18] 就用此法對羅丹明B染料廢水進行處理,實驗結果表明,不銹鋼電極材料對有機污染物具有較好的電催化降解作用,尤其是採用三維電極法時,能在較短時間內達到優異的水處理效果。比色法的測定結果發現,不銹鋼電極材料在電催化降解過程中產生了氧化能力極強的·OH。崔艷萍等[19]還研究了在復極性三維電解槽中在填充粒子和通入空氣條件下的電化學氧化過程,利用陽極的直接氧化作用、陽極·OH和陰極產生H2O2的間接氧化作用,從而在較低能耗的情況下,充分提高填充粒子的利用率,達到了較好的降解效果。Duverneuil等[20]用沉積了SnO2的Ti作為陽極,對有機廢水進行降解研究,獲得了滿意的去除效果。
然而,電解氧化法工業化應用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電流效率仍然偏低、能耗大、電催化降解反應器的效率較低、電化學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機理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等[21]。加強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是該法今後發展的方向。 由於某些半導體材料有良好的光化學特性和活潑的電化學行為,近年來,利用半導體材料製成電極在有機廢水中的研究應用已引起眾多研究者的重視[22]。
半導體催化材料在電場中有「空穴」效應[23],即半導體處於一定強度的電場時,其價帶電子會越過禁帶進入導帶,同時在價帶上形成電激空穴,空穴有很強的俘獲電子的能力,可以奪取半導體顆粒表面的有機物或溶劑中的電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在水溶液發生的電催化氧化反應中,水分子在半導體表面失去電子生成強氧化性的·OH,同時半導體催化劑和電極產生的H2O2等活性氧化物質也起協同作用,因此,在電催化反應體系中存在多種產生強氧化因子的途徑,能有效地提高了催化降解的效率。在半導體電催化反應中,電壓和電流強度都要達到一定的值。一般來說,隨著外加電壓的升高,體系產生·OH的速率增大,有機物的去除效率提高[24]。但也有研究發現,當外加電壓達到一定值時,進一步升高電壓會抑制自由基的生成,降低了催化效率[25]。
半導體電催化法在有機廢水處理中的研究,主要以在摻雜半導體電極和納米半導體材料電極作為陽極產生·OH處理有機廢水。董海等[26]採用摻銻的SnO2粉製成的半導體電極,研究了含酚廢水的電催化降解反應,對酚的降解率達90%。 在紫外光等照射下,並外加電場的作用下TiO2半導體內也會存在「空穴」效應,這種光電組合產生·OH的方法又稱光電催化法。TiO2光電組合效應不但可以把導帶電子的還原過程同價帶空穴的氧化過程從空間位置上分開(與半導體微粒相比較),明顯地減少了簡單復合,結果大大增加了半導體表面·OH的生成效率且防止了氧化中間產物在陰極上的再還原,而且導帶電子能被引到陰極還原水中的H+,因此不需要向系統內鼓入作為電子俘獲劑的O2[27]。
由於上述優勢,光電催化技術在有機廢水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發展,戴清等[28]利用TiO2薄膜電極作為工作電極,建立了電助光催化體系,以含氯苯酚(例如4-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廢水作為降解對象,進行光電催化研究。 Cheng 等[29]用三維電極光電催化降解處理亞甲基蘭廢水,研究表明,其脫色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別為95%和87%。Waldne等[30]用TiO2半導體光電催化法進行降解4-氯苯酚的研究,取得較好處理效果。
目前,光電化學反應的研究工作還大多局限於實驗室階段,應用納米TiO2半導體電極光電催化法處理大規模工業有機廢水的報道還不多,主要是由於TiO2半導體重復利用率不高和光電催化反應器光電催化效率降低。因此,把TiO2經過改性、修飾制備成高效且能重復使用的電極,如在TiO2材料表面上進行貴金屬沉積、摻雜金屬離子、復合半導體、表面光敏化劑等[31],已成為以TiO2為半導體電極進行光電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研究的熱點。此外,這項技術的實用化必然涉及到反應器的結構和類型的確定,開發高效重復使用且費用較低的工業化光催化反應器,也將是納米TiO2工業化應用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現在廢水中羅丹明濃度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膏污水脫水用什麼設備 瀏覽:154
污水處理廠為什麼要鏡檢 瀏覽:751
揚州空氣凈化器多少錢 瀏覽:401
母豬回奶用打消炎針嗎 瀏覽:603
純水h2摩托車多少錢 瀏覽:757
污水管子除污劑 瀏覽:88
重慶社區污水處理設備哪家好 瀏覽:118
超純水系統鹽酸除垢 瀏覽:984
反滲透中阻垢劑是什麼 瀏覽:680
家庭廚房凈水器出水量多少合適 瀏覽:188
德龍自卸王的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924
美的空調怎麼拆過濾網步驟 瀏覽:12
陽離子樹脂純化的原理是什麼 瀏覽:523
檸檬酸除垢對呂壺可以嗎 瀏覽:802
工廠里污水處理人員屬於什麼部門 瀏覽:177
污水泡過的衣服怎麼去除異味 瀏覽:89
大陽90彎梁摩托車機油濾芯在哪裡 瀏覽:977
廢水設備中雙氧水是什麼 瀏覽:769
飲水機外殼上的塑料油漬怎麼去 瀏覽:860
普桑99空調濾芯怎麼清洗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