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庭廢水(物)巧利用,廢物回收利用小妙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的廢水或廢物,在如今講究環保的時代,廢物的回收利用已經成為了重要話題。
那麼,我們要如何利用好這些生活廢水(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1、淘米水
首先,當然是大家最熟悉的淘米水了,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質、澱粉、維生素等,營養豐富,用來澆花,會使花卉更茂盛。
需要注意的是 :用淘米水澆花是需要經過腐熟和發酵,然後稀釋後才可以使用。
2、茶水
喝剩的茶水也可以澆花,有一定肥效。不過,茶水不宜澆如仙人球之類的鹼性花卉,只適宜澆酸性花卉如茉莉、米蘭等。
3、過期的牛奶
過期的牛奶已經變質了,是發酵後的產物。這種牛奶含有比較豐富的營養成分,兌水稀釋後澆花自然不錯。不過千萬別用好牛奶澆花直接澆花,這樣會引起燒根現象。
4、煮雞蛋的水(帶殼)
煮過雞蛋的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冷卻後用來澆花,可使花木長勢旺盛,花色更艷麗,還能使花期延長。
5、洗牛奶袋和洗魚、肉的水
洗過牛奶袋和肉類的水中都含有很高的營養成分,能促使花木葉茂花繁。(直接澆即可)。
6、魚缸中換下的廢水
養魚缸中換下的廢水,含有剩餘飼料及魚兒的糞便,這些都是很好的肥料,用它澆花可增加土壤養分。
1、巧用雞蛋殼
雞蛋殼不僅包含有機磷,還包含豐富的鈣、鐵、鋅、鎂等微量元素。
先將蛋殼內的蛋清洗凈,然後曬干、捏碎。可以做基肥施用,也可以在開花或結果前兩三周開溝埋入土中。
2、中葯殘渣有妙用
吃中葯時,熬葯的剩渣,是一種絕好的肥料。
把剩渣置於缸里,摻拌些新鮮土,再澆些水,漚【òu】上一段時間,等葯渣腐爛後變成腐土,就可施用了。
3、蚊香灰有大用處
蚊香灰中富含鉀肥,收集蚊香灰倒入花盆,澆水時,香灰會滲入盆土,既能殺蟲又能使花枝茁壯。
-END-
❷ 黃芪泡水,有6大好處
黃芪,古時候也寫作「黃耆」。
耆代表長者,人到了六十歲以後,才能稱作「耆」,所以黃芪在中葯裡面最像德高望重的老者,盡管它不緊不慢的,但是作用卻一點兒也不含糊,以至於古往今來,歷代醫家都喜用善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黃芪的功效。
當然,以下只是拋磚引玉,黃芪的功效可遠不止這些。
1、黃芪可以補氣,它是虛人的福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黃芪是「 補氣第一要葯。」
黃芪補氣的作用雖然比不過人參,但是因為葯性和緩,不容易補過頭,所以絕大多數虛人都可以用。
平時老是覺得累,疲備,提不起精神,少言懶語, 聲低氣短 的人可以用點兒黃芪泡水喝。還有就是工作或者幹活累到心慌氣短的時候,黃芪泡水喝下去,很快就能緩解過來。
氣虛又血虛的人,再加點當歸進去,黃芪、當歸可以按照5:1的比例,這兩味葯組合在一起叫當歸補血湯,也是中醫界非常有名的一首湯方。
2、黃芪可以消水腫
腫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停在那裡了,氣虛的人或者小便不通的人特別容易水腫。
首先是氣虛,中醫講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假如氣的流動出現了問題,水的流動也會停滯,形成水腫。其次,小便不通,身體里的廢水排不出去,堵在那裡,身體局部,尤其是下肢也會腫起來。
黃芪把氣補足,可以讓停留下來的水重新流動起來,又能利尿,喝了以後小便會變多,通過小便把水液帶出體外。另外,黃芪還能補脾,脾有運化的作用,這當中就包括運化水液。
在晚清醫家陸定圃所著的《冷廬醫話》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則醫案,說有一婦人,生產過後,肚子脹的像鼓一樣,尋常大夫一看便知是水腫,用了利水葯,行氣葯,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再一切脈,發現這婦人脈虛的厲害,典型的氣虛水停啊,於是重用黃芪,一邊補虛,一邊利水,喝到第五天的時候,腫脹退了,脈象也變得有力了。
3、黃芪可以增強免疫力
現代醫學所說的免疫力,在中醫看來就是正氣,正氣足,人就不容易生病;正氣不足,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就容易來犯,人就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疾患。
《內經》裡面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那麼,這個「正氣」是如何保護人體不受外邪侵犯的呢?首先它會分一隊人馬到人的肌表,就是在肌表布一層氣,叫衛氣,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城池,衛氣就是守城的將士,一旦發現有邪氣試圖靠近的時候,立馬給它趕出去。
所以有些人一降溫就感冒,一到季節變換就容易引發鼻炎,其實就是守城的將士鬆懈了,中醫也叫衛氣不固,這才給了外邪乘虛而入的機會。
再看衛氣,主要由脾胃運化而來,再經肺輸布到全身,而黃芪大補脾肺之氣,就是在補充人體的正氣,就是在增強免疫力。
4、黃芪可以緩解乾燥
腹中氣化功能不夠,喝進去的水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起來,人就會感到乾燥。
這就好比灶上有一鍋水,你不開火,水是不會有任何變化的, 但是如果在鍋底下燒起微微的小火,鍋里的水就會慢慢變熱,沸騰,然後蒸騰出熱氣來,熱氣上升,鍋蓋就會變的非常滋潤,這就是津液被氣化的結果。
常常覺得 口乾、咽干、皮膚干,喝多少水都不管用的人可以用點黃芪泡水喝,還可以加點山葯進去。
5、黃芪可以止汗,主要用於氣虛自汗
中醫把出汗多分為兩種,一種是盜汗,一種是自汗。
簡單來說,晚上入睡以後汗多叫盜汗。白天汗多叫自汗,所謂自汗,不是因為天氣炎熱,也不是因為劇烈運動,但汗液就是止不住的往外冒。
盜汗也好,自汗也好, 都是因為虛,盜汗是因為陰虛,自汗是因為氣虛,氣虛自汗用 黃芪再合適不過。
前面說了,在人的肌表有一層氣,這層氣保護人體不受外邪侵犯,同時也掌管著毛孔的開合,氣虛了以後,氣的這種主司毛孔開合的功能就會受到限制,毛孔一直開著,汗液自然就流出去了。黃芪益氣固表,能夠讓毛孔適時開闔,汗液就不會隨隨便便流出去了。
6、黃芪斂瘡生肌
皮膚表面有了傷口,遲遲癒合不了,就去找黃芪,它能斂瘡,就是讓傷口癒合,能生肌,就是讓新的肌肉長出來。
不管傷口有沒有潰爛,黃芪都能用。
它為什麼有這個作用?因為黃芪補脾氣,脾主肌肉,肌肉長的好不好,全靠脾胃,脾胃氣足,它就能推陳出新。
黃芪泡水,常規用量是在10克左右,可以反復沖泡,直到味淡。現在也有中成葯,叫黃芪顆粒或者黃芪口服液。
不過,黃芪雖好,但是要注意有四種人不能用:
有熱的人不用,包括陰虛內熱,濕熱等等;氣滯的人不用;有積食的人不用,《本草害利》里說:「黃芪極滯胃口,胸胃不寬,腸胃有積滯者勿用。」感冒發燒,月經期間,孕期也不宜服用。
❸ 煎葯不應該用沸水,為什麼不能用
有很多的人在煎葯的過程當中也都沒有了解一定的事情,其實煎葯也是不能夠採用沸水的。因為沸水也都會把葯的葯性都發揮散盡,這樣也是不太好的事情,所以說大家也需要格外的注意。而且很多中葯絕大部分都是植物的根,莖,種子,花。葉等。如果說選擇用沸水去煎葯的話,那麼也會導致植物的細胞壁破裂。這樣也就不能夠發揮出中葯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對於這樣的情況,大家也都覺得需要格外的小心。如果說採用比較熱的水,那麼也會導致植物細胞慢慢膨脹,然後出現了破裂的狀況。所以說大家也是應該格外的避免,盡量不要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煎葯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和水溫,這樣也才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