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院污水測試余氯記錄標準是多少是2-8mg/l還是0.5mg/L
醫院污水排放標准中對余氯的要求是多少?通常情況下,醫院污水的余氯標準是多少?
醫院污水排放標准中對余氯的要求通常是0.5mg/L。這一限制是指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時需要遵守的。然而,如果醫院採用有效氯消毒方法並將污水排入市政管網,那麼余氯的標准范圍是2-10mg/L。
總余氯包括游離氯和結合氯的總和。游離氯例如次氯酸,而結合氯例如次氯酸與氨反應生成的氯氨,這是一個可逆反應。目前,國家不鼓勵使用有效氯對污水進行消毒,但尚未出台具體的標准依據。一些省份已經開始對余氯實施嚴格的標准,因為有效氯與有機物發生氯代反應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並且這些物質難以被去除。
採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的醫院工藝控制要求如下:
- 一級標准:消毒接觸池接觸時間至少為1小時,接觸池出口總余氯應在3-10mg/L之間。
- 二級標准:消毒接觸池接觸時間至少為1小時,接觸池出口總余氯應在2-8mg/L之間。
對於使用其他消毒劑的情況,總余氯沒有具體要求。
(1)如何檢測醫院污水消毒擴展閱讀:
- 有效氯的測定方法通常採用碘量法。該方法基於洗滌劑中的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發生氧化反應,釋放出一定量的碘。然後使用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滴定碘,從而計算出有效氯的含量。
- 余氯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消毒手段,但過量對人體有危害。市政自來水中必須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確保飲用水的微生物指標安全。然而,氯與有機酸反應會產生許多致癌的副產品,如三氯甲烷等。如果自來水的余氯濃度過高,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以下危害:強烈的刺激性,對呼吸系統造成傷害;容易與水中的有機物反應,生成氯仿等致癌物質。
⑵ 醫院污水處理操作規程
1. 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醫院污水主要包含診療室、病房、化驗室、手術室、洗衣房、行政管理部門以及食堂、宿舍等區域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目前,醫院污水僅經過格柵除渣和消毒處理後排放,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劑,雖然余氯和細菌學指標能夠達標,但有機物未被有效去除。
2. 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鑒於醫院污水處理廠佔地面積有限,且水中含有一定量消毒劑的特點,醫院決定採用具有高有機負荷、佔地少、適應性強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曝氣生物濾池的特點包括:高有機負荷、生物量大、抗沖擊能力強、具有生物降解與過濾雙重功能、無需二沉池、氧利用率高以及運行穩定可靠。
3. 消毒方法:醫院污水處理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
- 次氯酸鈉法:次氯酸鈉溶於水生成次氯酸根離子,用於消毒殺菌。但次氯酸鈉不穩定,受光照或潮濕條件易分解,消毒能力有限。
- 液氯法:液氯在水中能迅速產生次氯酸根離子。該方法消毒能力強,價格相對便宜,但液氯為強刺激性有毒氣體,需專用存儲設備。
- 二氧化氯法:二氧化氯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殺滅多種微生物。但二氧化氯溶於水後,部分轉變為次氯酸根離子和亞氯酸根離子,可能對紅細胞有損害,影響碘吸收,並可能導致血液膽固醇升高。因此,通常採用前兩種消毒方法。
4. 污水處理原則:
- 全過程式控制制: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全過程進行控制。
- 減量化:在污水和污物源頭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實現清污分流。
- 就地處理:醫院內必須就地處理污水,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和危害。
- 分類指導: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進行分類指導。
- 達標與風險控制結合: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同時加強風險控制。
- 生態安全: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消毒副產物和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⑶ 醫院里的廢水怎麼處理
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危害性大。醫院污水的來源主要是醫院的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術室等排放的污水。醫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細菌、病毒和化學葯劑,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特徵。
1.化學試劑法
化學試劑法是一種傳統的醫院污水處理方法,主要是向污水中加入液氮、臭氧、次氯酸鈉溶液等化學試劑,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氧化,使有害物質凝聚、吸附和沉澱。
2.二氧化氯消毒法
二氧化氯消毒法是近年來醫院污水處理中廣泛使用的一種處理污水的方法,具有高效性、安全性、穩定性、持續性等多方面的優勢,二氧化氯不僅可以將污水中的微生物消滅,還可以氧化水中的某些金屬離子,同時能夠降低水溶液的渾濁度、顏色和異味,此外,二氧化氯消毒效果較為顯著,能夠快速與污水進行反應,縮短了和污水接觸的時間,並且接觸池佔地面積也無需太大,極大地節省了醫院的資金使用,是醫院處理污水的主要方式之一。
醫院污水處理工作不僅需要達到消毒和殺菌的目的,同時應該做好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水質質量,使得醫院污水處理工作的要求逐漸提高。
⑷ 醫療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多少算是達到環保指標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如比色卡)就能測出來的
根據《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總氯排放限值值為0.5mg/L(日均)。
由原國家環境保護局批准、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國家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的《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已經對醫院、獸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的污水排放要求做出規定。
自該標准生效之日起,代替包括《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准(試行)》(GBJ48-1983)在內的18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因此,自1998年1月1日起,《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准(試行)》GBJ48-1983已經作廢。
(1)水質樣品的採集、運輸、保存嚴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水質 采樣技術方案設計技術指導》(HJ 495-2009)、《水質 采樣技術導則》(HJ494-2009)和《水質采樣 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HJ 493-2009)的技術要求進行。分析方法為認證有效方法。
(2)所有監測人員持證上崗,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中的規定開展工作。
(3)所用監測儀器通過計量部門檢定並在檢定有效期內。
(4)各類記錄及分析測試結果,按相關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數據處理和填報,並進行三級審核。
⑸ 醫院污水測試余氯記錄標準是多少是2-8mg/l還是0.5mg/L
標准為0.5mg/L。
0.5mg/L的限制指的是直排,就是入河流、湖泊、海洋的。而採用有效氯消毒排入市政管網的,則是2-10mg/L的范圍。總余氯指的是游離氯與結合氯的總和,游離氯如次氯酸,結合氯如次氯酸與氨反應生成的氯氨,該反應為可逆反應。
國家不提倡採用有效氯對污水進行消毒,但還沒出台標准依據。部分省已經對余氯有嚴格要求,因為有效氯會與有機物發生氯代反應生成致癌物質,且難以去除。
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的工藝控制要求為:一級標准:消毒接觸池接觸時間≥1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3-10mg/L。二級標准:消毒接觸池接觸時間≥1h,接觸池出口總余氯2-8mg/L。採用其他消毒劑對總余氯不作要求。
(5)如何檢測醫院污水消毒擴展閱讀:
有效氯測定方法-碘量法原理
洗滌劑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與碘化鉀起氧化作用,釋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滴定碘,根據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的消耗量計算出有效氯含量。
余氯對人危害
余氯,作為一種有效的殺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過80%的水廠使用著。所以,市政自來水中必須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確保飲用水的微生物指標安全。但是,當氯和有機酸反應,就會產生許多致癌的副產品,比如三氯甲烷等。
自來水余氯濃度過高的話,主要危害有:刺激性很強,對呼吸系統有傷害。易與水中有機物反應,生成氯仿等致癌物。
⑹ 醫院污水管理制度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相關規定,確保醫院污水處理符合標准。
保持污水排放系統的暢通無阻,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確保其正常運行。工作人員在進行污水採集時應佩戴手套,並在操作完成後洗手,做好個人防護。
每日監測污水中的總余氯含量兩次,並做好詳細記錄。每月進行一次污水中糞大腸桿菌的檢測,並保留檢測報告以備查。每年進行至少兩次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菌)的檢測,以確保污水處理效果。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增加污水處理中消毒劑的使用量,保證污水處理余氯含量大於6.5mg/L,以確保污水處理效果。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環境清潔,確保污水處理環境的衛生。污水處理原料應妥善保管,合理配比,避免浪費和污染。
指定專人操作污水處理設備,操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並持證上崗,確保能夠正確操作設備及相關衛生知識,並負責設備的保養和維修,確保其正常運轉。
病人嘔吐物、引流液、手術吸出液、檢驗科液體標本等污染液體應先進行消毒處理,再傾倒入廁所,進入院內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處理設備自動定時定期投放次氯酸鈉進行消毒,操作人員每日測量余氯含量兩次,確保符合排放標准後方可排放,並做好詳細記錄。
未經消毒或無害化處理的污水、污泥不得排放,應進行清掏或作農肥處理,污水池內的雜物需定期打撈並進行焚燒處理。
處理後的污水、污泥需符合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和GB18466-2005《醫療機構污染物排放標准》,定期接受疾控中心和縣環保局的監測,院感科也需開展自行監測工作。
後勤科每月檢查污水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院感科不定期抽查,檢查結果與當月獎金掛鉤,實行獎懲兌現,確保污水處理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⑺ 醫療廢水如何消毒
醫療污水水質復雜,含有很多污染物,包括葯物,消毒劑,試劑,洗滌劑,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蟲卵,多種病毒、病菌、寄生蟲卵等有毒、有害物質。那麼醫療廢水如何消毒呢下面裕祥安全網給大家解答下吧。
醫療廢水可以用氯化消毒。氯化消毒工藝:當醫院污水院內集水管道高於院外公共污水管或水體水位時(通常需要有600mm的高度差),可採用虹吸式定比投氯消毒系統;當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時,需在消毒混合接觸池前設置污水泵提升污水,消毒投加設備與提升泵可同步運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動啟動,同時控制投葯系統同步運行;氯片消毒法是把氯片消毒器置於出水管渠上,利用過流污水的沖力不斷溶解消毒片,水流大時葯劑溶解多,水流小時葯劑溶解少,可基本達到比例投氯的目的。
液氯消毒一般採用真空式虹吸定比投氯系統;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消毒液的投加應採用雙虹吸自動定比投氯系統。
一些人問:水污染成因與污水處理方法
含油廢水主要來源於石油、石油化工、鋼鐵、焦化、煤氣發生站、機械加工等工業部門。廢水中油類污染物質,除重焦油的相對密度為1.1以上外,其餘的相對密度都小於1。油類物質在廢水中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
(1)浮上油,油滴粒徑大於100μm,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出來。
(2)分散油.油滴粒徑介於10一100μm之間,懇浮於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徑小於10μm,不易從廢水中分離出來。由於不同工業部門排出的廢水中含油濃度差異很大,如煉油過程中產生廢水,含油量約為150一1000mg/L,焦化廢水中焦油含量約為500一800mg/L,煤氣發生站排出廢水中的焦油含量可達2000一3000mg/L。
因此,含油廢水的治理應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處理效率為60%一80%,出水中含油量約為100一200mg/L;廢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較難處理,故應防止或減輕乳化現象。方法之一,是在生產過程中注意減輕廢水中油的乳化;其二,是在處理過程中,盡量減少用泵提升廢水的次數、以免增加乳化程度。處理方法通常採用氣浮法和破乳法。
我們在平時最好多學習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識,飲用水盡量安裝家用凈水器過慮在飲用,這樣更有利於用水安全。
⑻ 污水處理制度和規定
法律分析:污水處理管理制度: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管理總則》的有關規定。2、保持污水排放系統順利通暢,定期對醫院排放系統進行維修。3、工作人員做好自身防護,採集污水時戴手套,操作後洗手。4、每日監測污水總余氯2次,並做好登記。5、每月做好污水糞大腸桿菌檢測,有報告並備查。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菌)檢測,不得少於2次。7、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放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5mg/L。8、保持室內空氣流量,環境清潔。9、污水處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地方環境質量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國家鼓勵開展環境基準研究。
第十六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