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污染對動物的危害 具體事例
具體事例:
1、人類在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環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環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2、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礁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
3、孟加拉的94%、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
由於人類的破壞,與棲息地的喪失等因素,地球上瀕臨滅絕生物的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在工業社會以前,鳥類平均每300年滅絕一種,獸類平均每8000年滅絕一種;但是自從工業社會以來,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出自然滅絕率的1000倍。
環境污染導致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動物,1/9的鳥類,1/5的爬行動物,1/4兩棲動物,1/3魚類,都瀕臨滅絕。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
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范圍的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
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物環境喪失不相上下。以上原因使許多動物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
網路--保護動物
2. 美國核泄漏被衛星抓個正著!海灘驚現「怪獸魚」,是否與核廢水有關
怪獸魚真實性較低
雖然怪獸是美國科幻電影的常客,在電影里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異怪物,不過真實的世界中是很難出現像電影之中的那種怪獸;因為怪獸的出現是需要基因突變才能產生,但是基因突變有極強的不確定性,並且極其容易突變致死,所以要能夠突變出特殊外貌並且存活下來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更多的基因突變的怪獸是媒體或者其他人炒作的成果,自然界是幾乎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生物,但是在放射性核物質刺激下依舊有可能形成,不過可能性依舊很低。
3. 日本核事故發生以後,動物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日本核事故發生後,當地大量動物迅速死亡,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動物發生了變異,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動物由於適應性強,天敵的消失從而大肆繁殖。
1.動物大量死亡核事故發生之後,首先動物們受到的影響是輻射的沖擊,由鈾235釋放出的粒子放射至每一個角落,在衰敗期內長期穿過樹木、牆壁、動物甚至是地面,導致部分動物們大量死亡。在這一基礎上,還存在由於輻射改變環境,比如鈾235釋放出的粒子隨著雨水進入山川河流,再被動物們飲用,最終導致器官衰退或者變異而死,泄露出來的核輻射粒子進入動物們體內,對動物們的DNA產生了影響,使得基因表達不正確,從而導致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