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1)污水處理生化池沉降多少時投碳源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貳』 污水處理中什麼時候投加麵粉,比例為多少
投加麵粉是一種誤導【有的教科書也有寫的】。投加碳源以增加BOD,是目的。碳源投加一回般要答求快溶解,微生物快吸收,主要有;人糞尿,糖,工業葡萄糖, 尿素,甲醇,污水處理廠壓濾污泥等。我在實驗室要求學生做的實驗,麵粉溶解的20多天,才起作用。採用以上的碳源1天就容解,這樣的氣溫,微生物生長只要3天污水就發黃,每天投加,5天後就可正常運行。如果是工業廢水,要求碳:氮:磷= 100: 5: 1 : BOD / COD =大於0.3 才可生化。以上條件如不能滿足,就得加碳源。只要計算投加比例。
『叄』 誰能解釋一下污水處理中曝氣沉降除鐵的原理
地下水中的鐵,一般是以二價鐵離子狀態(Fe2+)存在。當加入氧氣時,氧與水中版二價鐵反應,使二價鐵氧權化成三價鐵(Fe3+),並呈深黃色膠體狀態,當這些膠體狀態的鐵遇到細小的孔隙,便難於通過,即會累積於過慮物表面,並在濾料顆粒表面生成具有接觸催化活性的鐵質濾膜,這種濾膜可以充分吸附三價鐵,最後去除水中過量的鐵,使其滿足用水要求。其主要反應式如下:
Fe2++FeO(OH)→FeO(OFe)++H+
FeO(OFe)++O2+H2O→FeO(OH)+H+
濾料的成熟期,與地下水的水質,特別是水中含鐵量、濾料的粒徑、濾層的厚度、濾速等因素有關。水中含鐵量在≤10mg/L時,抽水過濾持續到2~3天;含鐵量在10~20mg/L時,需持續抽水到7天左右。濾料的濾速為10~15m/h時,可以達到除鐵效果;如果需要除錳濾速為≤6m/h,才能達到除錳目的。
『肆』 誰能解釋一下污水處理中曝氣沉降除鐵的原理
主要問題應該抄就是好氧池污泥活性不好,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1、污水中營養不均衡,一般控制碳氮磷(C:N:P)比例為100:5:1,你可以化驗下水質,計算下,缺什麼補什麼,一般來說缺少的都是碳源,可以加葡萄糖、甲醇、麵粉等;
2、溶解氧濃度的問題,生化池控制2-6mg/L,一般控制好氧段出口位置2mg/L左右;
3、可能是你污泥脫水過程中,跑泥嚴重,投完葯劑的泥水又回到系統中了。
4、如你未進行污泥脫水,污泥老化嚴重,死泥較多,無法排出。
『伍』 污水處理廠脫氮為什麼要投加碳源
碳源是能促進微生物生長的鋒蔽一種營養物質,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動中所需的能量。污水反硝化脫氮是指水中的硝酸鹽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進行生化反應,轉化成氮氣的彎基昌過程,而反硝化菌種所需要的是小分子的易降解有機物碳源。在生化脫氮系統中,一般在生化池的碳氮比不適合的情況下,埋扒會外加碳源來促進脫氮的反硝化反應的進行,提升脫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