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取樣放置時間長其COD等指標會變化嗎
會。抄
污水取樣放置時間襲長其COD等指標會發生變化,是因為水樣存放過程中有氧氣進入水體,分解水中的有機物,導致耗氧量下降,故COD數值會降低。
污水取樣一般放置30分鍾既要進行測定,如不立即進行測定,就必須進行水樣的處理。
(1)污水停留時長對總氮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水樣採集與保存注意事項
採集水樣時,采樣瓶應該洗干凈,使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或者螺口塑料瓶,當水樣需要測硅時,必須採用塑料瓶,采樣時先用水樣洗滌樣瓶2〜3次,不要完全裝滿樣瓶,留出5〜10mL空間,以免溫度升高時頂開瓶塞;采樣後塞緊瓶塞避免漏水。
帶回實驗室的水樣,對於易變化的成分和性質,如銨態氮、硝態氮、亞硝態氮和pH等應盡快分析;如不能及時分析,應將樣品放置於5°C以下的陰暗處保存,並根據分析的要求有選擇地向樣品中添加防腐劑(三氯甲烷、硫酸銅、氯化汞等)或者加人酸、鹼調整pH,以抑制微生物活動。
參考資料
網路--COD
網路--水樣採集與保存
❷ 總氮超標有哪些危害應該如何處理
水中氮元素的過量排放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出現水華赤潮,當水中總氮含量大於0.3mg/L時,即達到富營養化的標准;另外,硝酸鹽本身對人無害,但在體內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一方面,亞硝酸鹽會與血紅蛋白反應生成高鐵血紅蛋白,影響氧的傳輸能力,特別對於嬰兒,易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症(藍嬰病);另一方面,亞硝酸鹽過高,會與蛋白生成亞硝胺,屬於強致癌物質,對健康危害極大。
總氮的去除:
1、氨氮的去除
含氨氮廢水目前市場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般通過以下幾種辦法去除。
第一,折點加氯氧化法,通過加入次氯酸鈉或者漂白粉進行氧化,將氨氮轉化為氮氣釋放,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氨氮去除劑基本以漂白粉為主。其反應方程式如下所示:
2NH2Cl + HClO →N2↑+3H++3Cl- +H2O
第二,利用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其原理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聯合作用,將水中氨氮轉化為氮氣以達到脫氮目的。首先通過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然後再進行反硝化,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其反應原理圖如下所示:
2NH3+3O2→HNO2+H2O+能量(亞硝化作用)
2HNO2+O2→ 2HNO3+能量(硝化作用)
HNO3+CH3OH→N2 + CO2+H2O+能量(反硝化作用)
2、有機氮的去除
生物法,氮化合物在生物作用下可實現向氮氣的轉化:
生物法成本較低,效果穩定,但工藝復雜,操作困難,且佔地面積較大,運行時間較長;化學法省去中間轉化步驟,更快速直接,但成本較高,折點加氯法控制難度大,效果不穩定。
3、硝態氮的去除
硝態氮主要是指硝酸根離子,目前有採用離子交換、膜滲透、吸附以及生物脫氮的方法。其中離子交換法、膜滲透法以及吸附法都只是硝酸根離子的濃縮與轉移,無法真正去除總氮,濃縮以後的硝酸根廢液需要進一步處理。
在生物脫氮中,主要是指硝酸根離子通過反硝化細菌降解轉化為氮氣的過程。
❸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超標怎麼回事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超標原因:
1.內、外迴流比生物反硝化系統外迴流比較單純生物硝化系統要小。
2.反硝化系統污泥沉速較快。
3.缺氧區溶解氧DO過高。
4.溫度調控不當,當低於15℃時,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至5℃時,反硝化將趨於停止。
5.BOD5/TKN 因為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的,所以進入缺氧區的污水中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才能保證反硝化的順利進行。
6.污泥負荷與污泥齡畢稿祥由於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手搏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獲得高效而穩定的的反硝化。因而,脫氮系統也必須採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並採用高污泥齡。
(3)污水停留時長對總氮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超標解決辦法:
一、污泥負荷與污泥:由於生物硝化是生物反硝化的前提,只有良好的硝化,才能獲得高效而穩定的的反硝化。因此,脫氮系統也必須採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並採用高污泥齡。
二、內、外迴流:生物反硝化系統外迴流比較單純生物硝化系統要小些,這主要是入流污水中氮絕大部分已被脫去,二沉池中NO3--N濃度不高。相對來說,二沉池由於反硝化導致污泥上浮的危險性已很小。
另一方面,反硝化系統污泥沉速較快,在保證要求迴流污泥濃度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迴流比,以便延長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外迴流比可控制在50%以下。而內迴流比一般控制在300~500%之間。
三、反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系指單位活性污泥每天反硝化的硝酸鹽量。反硝化速率與溫度等因素有關,典型值為0.06~0.07gNO3--N/gMLVSSd。
四、缺氧區溶解氧:對反硝化來說,希望DO盡量低,zui好是零,這樣反硝化細菌可以「全力」進行反硝化,提高脫氮效率。但從污水處理廠的實際運營情況來看,要把缺氧區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還是有困難的,因此也就影響了生物反硝化的過程,進而影響出水總氮指標。
五、BOD5/TKN 因為反硝化細菌是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的,所以進入缺氧區的污水中必須有充足的有機物,才能保證反硝化的順利進行。
由於目前許敬升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滯後,進廠BOD5低於設計值,而氮、磷等指標則相當於或高於設計值,使得進水碳源無法滿足反硝化對碳源的需求,也導致了出水總氮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
六、pH:反硝化細菌對pH變化不如硝化細菌敏感,在pH為6~9的范圍內,均能進行正常的生理代謝,但生物反硝化的有效pH范圍為6.5~8.0。
七、溫度:反硝化細菌對溫度變化雖不如硝化細菌那麼敏感,但反硝化效果也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越高,反硝化速率越高,在30~35℃時,反硝化速率增至zui大。當低於15℃時,反硝化速率將明顯降低,至5℃時,反硝化將趨於停止。
因此,在冬季要保證脫氮效果,就必須增大SRT,提高污泥濃度或增加投運池數。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生態環境部部署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攻堅工作
❹ 污水處理廠MBR一體化設備出水氨氮不高,總氮超標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氨氮和總氮超標是污水處理廠面臨的問題之一。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包括:
1.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生物硝化工藝要求低負荷操作,以促進氨氮向硝酸鹽氮的轉化。如果污泥負荷過高或污泥齡過短,硝化效率會降低。
2. 迴流比與水力停留時間:適當的迴流比和水力停留時間對於維持生物硝化過程至關重要。迴流比過低或水力停留時間過短可能導致反硝化反應,影響氨氮去除。
3. BOD5/TKN比值:這一比值反映了活性污泥中硝化細菌的比例。比值過低意味著硝化效率不高。
4. 溶解氧:硝化細菌是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溶解氧。如果溶解氧水平不足,硝化過程將受到影響。
5. 溫度與pH值:硝化細菌對溫度和pH值敏感。低溫或pH值不適宜都會抑制硝化作用。
解決總氮超標問題的方法包括:
1.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採用低負荷和高污泥齡的脫氮系統,以確保有效的硝化和反硝化過程。
2. 內、外迴流比:調整迴流比,以優化缺氧區的反硝化效果。
3. 缺氧區溶解氧:盡可能降低缺氧區的溶解氧水平,以提高反硝化效率。
4. BOD5/TKN比值:通過調整進水水質,確保足夠的有機碳源支持反硝化過程。
5. 溫度與pH值:控制適宜的溫度和pH值范圍,以促進硝化和反硝化細菌的活性。
綜上所述,要解決氨氮和總氮超標問題,需要對污泥處理條件、迴流比、溶解氧水平、BOD5/TKN比值以及溫度和pH值進行細致的調節和控制。
❺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超標怎麼回事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超標原因分析:
1. 內、外迴流比不合適:生物反硝化系統的迴流比通常較單純生物硝化系統小,因為進入缺氧區的污水中氮含量已經較低,二沉池中的NO3--N濃度相對不高。這降低了二沉池因反硝化導致污泥上浮的風險,並允許降低迴流比,以延長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對於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廠,外迴流比可以控制在50%以下,而內迴流比一般保持在300~500%之間。
2. 反硝化系統污泥沉速快:反硝化系統的污泥沉速較快,這允許在保持要求的迴流污泥濃度的同時,降低迴流比,從而增加污水在曝氣池內的停留時間。
3. 缺氧區溶解氧過高:對於反硝化過程,理想的缺氧環境是DO盡量低,最好是零,以便反硝化細菌能全力進行反硝化,提高脫氮效率。然而,實際操作中,很難將缺氧區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這影響了生物反硝化的效率。
4. 溫度調控不當:反硝化細菌的活性受溫度影響,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30~35℃,而當溫度低於15℃時,反硝化速率會顯著降低,至5℃時則幾乎停止。冬季為了保證脫氮效果,可能需要增加污泥濃度或投運池數。
5. BOD5/TKN比值不當:反硝化細菌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進行反硝化脫氮,因此進入缺氧區的污水必須含有充足的有機物。如果進水BOD5低於設計值,而氮指標高於設計值,將導致進水碳源不足,影響反硝化效率。
6. 污泥負荷與污泥齡管理:為了實現高效的脫氮,脫氮系統應採用低負荷或超低負荷運行,並保持較高的污泥齡。
7. pH值影響:反硝化細菌對pH值的適應范圍較寬,但在pH 6.5~8.0的范圍內能保持最佳活性。pH值的變化會影響反硝化效率。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超標的原因涉及迴流比、污泥沉速、溶解氧水平、溫度控制、有機物供應、污泥負荷和pH值等多個方面。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調整迴流比、優化污泥管理、控制缺氧區溶解氧、改善溫度條件、調整進水BOD5/TKN比值、優化污泥負荷和污泥齡以及維持適宜的pH值等方法來解決。
❻ 一瓶工業污水放置幾天總氮會流失嗎
總氮應該不會則閉流失,總氮是有氨氮,有機氮,亞硝酸前困鹽氮和硝酸鹽氮組成,沒有慧盯念反硝化或者短程反硝化的條件,不會流失。
❼ 生活污水中總氮的
生活污水中氮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分為氨氮、有機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這些合稱為總氮(TN)。其中,氨氮和有機氮的總和被稱為凱氏氮(TKN),對於污水處理廠來說,TKN是評估氮營養供應是否充足的關鍵指標。在通常的日常生活中,污水中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含量較低,因此常規生活污水的TN一般等於TKN,大約在40mg/L左右,氨氮約為25mg/L,有機氮約為15mg/L,而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則可以視為忽略不計。
在實際的污水處理廠設計過程中,各地的污水總氮和氨氮含量可能會有所差異。總的來看,常規生活污水的總氮范圍大致在40-60毫克/升,氨氮含量則在15-50毫克/升之間。如果氨氮數值接近總氮,這可能意味著污水在管道中停留時間較長,導致有機氮部分已經分解。然而,如果沒有具體的實測數據,教科書中的數據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