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腎小管和集合管是怎樣分泌NH3的它和H+的分泌有什麼關系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在代謝過程中不斷生成NH3,NH3主要由谷氨酸胺脫氨而來。NH3是脂溶性專的,能通過細胞膜向屬小管周圍組織間液和小管液自由擴散。擴散量和方向取決於兩種液體的pH值。小管液的pH較低(H+濃度較高),NH3較易向小管液中擴散。分泌的NH3能與小管液中的H+結合生成NH+4,小管液的 NH3濃度因而下降,於是管腔膜兩側形成了NH3的濃度梯度,此濃度梯度又可加速NH3向小管液中擴散。H+分泌增加可促使 NH3分泌增多。NH3與 H+結合並生成 NH+4後,可進一步與小管液中的強酸鹽(如 NaCl等)的負離子結合,生成酸性銨鹽 (NH4Cl等)並隨尿排出。強酸鹽的正離子(如 Na+)則與 H+交換而進入腎小管細胞,然後和細胞內HCO-3的一起被轉運回血。所以,腎小管細胞分泌NH3,不僅由於銨鹽形成而促進排H+,而且也能促進NaHCO3的重吸收。
② 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物質有哪些,這些分泌的物質的相互關系急意義
尿中有些成分來是由腎源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去的。由小管上皮細胞經過新陳代謝,將所產生的物質送人管腔的過程,稱為分泌;由小管上皮細胞直接將血漿中的某些物質送入管腔的過程,稱為排泄。 (1)氫離子的分泌 氫離子來源於血液中和小管上皮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 腎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上皮細胞都有分泌氫離子的作用。不同的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不僅分泌氫離子,還分泌鉀離子。鉀離子可以和小管液中的鈉離子進行交換。所以除氫離子-鈉離子交換外,還有鉀離子-鈉離子交換。在氫離子、鉀離子與鈉離子的交換中,氫離子、鉀離子之間存在著競爭現象 (2)NH3的分泌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利用谷氨醯胺以及一些氨基酸脫氨生成NH3。NH3的分泌不僅有利於氫離子的排出,同時促進了NaHCO3的重吸收。
③ 氯離子的丟失為何使腎臟鉀離子和鈉離子及氫離子和鈉離子的交換增加
這是病理生理學的內容呢。。。。。。。。不知道下面這張圖能不能解決。
④ 腎小管遠端流速增加,為什麼小管內鉀離子濃度會降低什麼原理啊
腎小管遠端流速增加,為什麼小管內鉀離子濃度會降低
1.鉀的攝入與排出
機體由食物如肉類和蔬菜每天可獲得鉀 40-120mmol (或 2-4g ),主要由小腸吸收。鉀的排泄主要依靠腎,機體每天經尿液排出總排鉀量的 90% ,其餘 10% 隨糞便排出,隨汗液排出鉀極少。腎排鉀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2.細胞內、外液之間的鉀平衡
細胞內、外液的鉀平衡依靠兩種機制實現,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細胞膜上鈉泵( Na+ -K+ -ATP 酶)的作用,使細胞內 K+ 維持高濃度。另一機制是細胞內外 K+ -H+ 的交換。
細胞內、外鉀的平衡過程比較緩慢,約需 15h (水只需 2h )。另據估計,血液 pH 每升高或降低 0.1 ,血鉀濃度可降低或升高 0.6mmol/L 。
3.腎臟的排鉀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1) 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分泌除了因 RAAS 系統激活外,有效刺激之一還有血 [Na+ ] 降低和(或)血 [K+ ] 增高。因此,當血 [K+ ] 增高時,醛固酮分泌增加,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鈉和排鉀增多;相反,血 [K+ ] 降低則排鉀減少。
(2) 腎小管遠端流速( distal flow rate ):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鉀的多少與鉀的跨膜濃度差有關。腎小管內的 [K+ ] 增高到一定程度,往往是限制鉀進一步分泌的重要因素。但是,當腎小管遠端流速增加,可以因腎小管內 [K+ ] 降低而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鉀的分泌。因此,低血容量時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腎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加,遠端流速減慢,影響著鉀的分泌排出,故不一定會發生低鉀血症。相反,大量使用甘露醇等滲透性利尿劑可增加遠端流速,不管醛固酮分泌是否減少,隨尿排出鉀也增多。
(3) 腎小管上皮細胞內外跨膜電位差: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腔內的電位據測定為負值(-10- -45mV ),這通常是由於 Na+ 的主動重吸收所致,是腎小管被動分泌 K+ 的動力,也被稱為鉀分泌的「Na+-K+電偶聯作用」。使腎小管腔內電位負值增加的因素可以促進鉀隨尿排出,如機體鈉負荷增加,腎小管對 Na+ 重吸收增多;腎遠曲小管液內不易隨 Na+ 一起被重吸收的負離子( SO42-、HPO42-、HCO3- 或酮體、乳酸及其他有機酸根離子)增加,都可使跨膜電位差負值增加而促進鉀的排出。
(4) 細胞外液酸鹼度:由於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 Na+-H+ 和 Na+ -K+ 交換有競爭作用,因此,一般地說,酸中毒時腎小管上皮細胞代償性泌 H+ 、重吸收 NaHCO3 增多,同時泌 K+ 減少,易引起血鉀增高;相反,鹼中毒時則泌 H+ 減少,泌 K+ 增多,易引起血鉀降低。
⑤ 腎對鉀離子的重吸收的問題
正常人血清鉀濃度來為自3.5~5.5毫摩爾/升,每日從尿排出1.2~3.2克,腎臟保留鉀的能力不如鈉。血清鉀幾乎全部要從腎小球濾過,其中98%左右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小部分在髓袢吸收。腎臟排泄鉀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鉀平衡。正常人攝入鉀鹽增加時,尿鉀排出也增加。
(2)腎小管細胞內鉀的濃度。當腎小管細胞內鉀離子濃度增加時,遠曲小管對鉀的重吸收減少,尿鉀的排出增加;反之,則尿鉀排出減少。
(3)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中鈉離子的含量。每當遠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時,鉀的分泌量即增加。
⑥ 低鈉血症,為什麼使遠曲小管鈉鉀交換減少
低血鈉→原尿中的鈉減少→遠曲小管Na-K交換減少
⑦ 腎小管排泄的物質及其相互關系
1.近曲小管 此管上連腎小囊腔是腎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盤曲在所屬腎小體周圍。管壁由單層立方上皮細胞組成。管腔小而不規則,是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部分。細胞的游離面有刷狀緣,電子顯微鏡下可見,是由微絨毛組成。這些結構都擴大了細胞表面積,有利於重吸收作用。 2.髓袢降支和升支 髓袢為一U字形小管,由三段組成:第一段為降支粗段(近直小管);第二段為細段呈U形(細段);第三段為升支粗段(遠直小管)。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降支部分又統稱為降支,第二段的升支及第三段又統稱為升支。它們分別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構成。不同部位的腎單位髓袢的長度不同。皮質腎單位的髓袢較短,薄壁段很短或缺如。近髓腎單位的髓袢則較長,一直深入髓質可達錐體乳頭。這類髓袢對尿的濃縮有特殊的功能。 3.遠曲小管 較短。迂曲盤繞在所屬腎小體附近,與近曲小管相鄰。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細胞組成,管腔大而規則。其末端與集合管相連。髓袢及遠曲小管合稱遠端腎單位。是離子轉運和分泌的重要場所,細胞能吸收H2O、Na離子,排出K離子、H離子、NH3,受醛固酮和看利尿激素的調控,參與尿液濃、稀的調節。 4.集合管 集合管是由皮質走向髓質錐體乳頭孔的小管,沿途有許多腎單位的遠曲小管與它相連,管徑逐漸變粗,管壁逐漸變厚。管壁由立方或柱狀上皮構成。過去認為集合管只有運輸尿液的作用,現認為集合管亦有與遠曲小管同樣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⑧ 腎小管遠端流速增加,為什麼小管內鉀離子濃度會降低
腎小管遠端流速增加,為什麼小管內鉀離子濃度會降低
1.鉀的攝入與排出
機體由食物如肉類和蔬菜每天可獲得鉀 40-120mmol (或 2-4g ),主要由小腸吸收。鉀的排泄主要依靠腎,機體每天經尿液排出總排鉀量的 90% ,其餘 10% 隨糞便排出,隨汗液排出鉀極少。腎排鉀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2.細胞內、外液之間的鉀平衡
細胞內、外液的鉀平衡依靠兩種機制實現,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細胞膜上鈉泵( Na+ -K+ -ATP 酶)的作用,使細胞內 K+ 維持高濃度。另一機制是細胞內外 K+ -H+ 的交換。
細胞內、外鉀的平衡過程比較緩慢,約需 15h (水只需 2h )。另據估計,血液 pH 每升高或降低 0.1 ,血鉀濃度可降低或升高 0.6mmol/L 。
3.腎臟的排鉀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1) 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分泌除了因 RAAS 系統激活外,有效刺激之一還有血 [Na+ ] 降低和(或)血 [K+ ] 增高。因此,當血 [K+ ] 增高時,醛固酮分泌增加,遠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鈉和排鉀增多;相反,血 [K+ ] 降低則排鉀減少。
(2) 腎小管遠端流速( distal flow rate ):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鉀的多少與鉀的跨膜濃度差有關。腎小管內的 [K+ ] 增高到一定程度,往往是限制鉀進一步分泌的重要因素。但是,當腎小管遠端流速增加,可以因腎小管內 [K+ ] 降低而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鉀的分泌。因此,低血容量時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腎小管重吸收鈉、水增加,遠端流速減慢,影響著鉀的分泌排出,故不一定會發生低鉀血症。相反,大量使用甘露醇等滲透性利尿劑可增加遠端流速,不管醛固酮分泌是否減少,隨尿排出鉀也增多。
(3) 腎小管上皮細胞內外跨膜電位差: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腔內的電位據測定為負值(-10- -45mV ),這通常是由於 Na+ 的主動重吸收所致,是腎小管被動分泌 K+ 的動力,也被稱為鉀分泌的「Na+-K+電偶聯作用」。使腎小管腔內電位負值增加的因素可以促進鉀隨尿排出,如機體鈉負荷增加,腎小管對 Na+ 重吸收增多;腎遠曲小管液內不易隨 Na+ 一起被重吸收的負離子( SO42-、HPO42-、HCO3- 或酮體、乳酸及其他有機酸根離子)增加,都可使跨膜電位差負值增加而促進鉀的排出。
(4) 細胞外液酸鹼度:由於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 Na+-H+ 和 Na+ -K+ 交換有競爭作用,因此,一般地說,酸中毒時腎小管上皮細胞代償性泌 H+ 、重吸收 NaHCO3 增多,同時泌 K+ 減少,易引起血鉀增高;相反,鹼中毒時則泌 H+ 減少,泌 K+ 增多,易引起血鉀降低。
⑨ 簡述腎小管的鈉,鉀離子轉運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腎小管彎曲細抄長,主要襲分布在腎臟的髓質部分,外面有與出球小動脈相連接的毛細血管網,大量的腎小管匯集成一些較大的管道通入腎孟。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吸收原尿中全部蛋白質,葡萄糖以及部分水和無機鹽,並把這些吸收來物質送回到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血液在這里進行氣體交換,這些毛細血管最後匯集成腎靜脈)餘下的部分水、無機鹽以及尿素等物質形成尿液。
⑩ 腎小管和集合管是怎樣分泌NH3的它和H+的分泌有什麼關系
尿中有些成分是由腎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去的.由小回管上皮細胞經過答新陳代謝,將所產生的物質送人管腔的過程,稱為分泌;由小管上皮細胞直接將血漿中的某些物質送入管腔的過程,稱為排泄.(1)氫離子的分泌 氫離子來源於血液中和小管上皮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腎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上皮細胞都有分泌氫離子的作用.不同的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不僅分泌氫離子,還分泌鉀離子.鉀離子可以和小管液中的鈉離子進行交換.所以除氫離子—鈉離子交換外,還有鉀離子—鈉離子交換.在氫離子、鉀離子與鈉離子的交換中,氫離子、鉀離子之間存在著競爭現象 (2)NH3的分泌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利用谷氨醯胺以及一些氨基酸脫氨生成NH3.NH3的分泌不僅有利於氫離子的排出,同時促進了NaHCO3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