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過EDI純水機的電阻率正常15-16,電導率1.0,但我們要求是電導率是0.3
電導率1.0電阻怎麼會是15?電導=1/電阻。
而且EDI出水電導這么高,都1.0了,
要麼EDI有問題,要麼你儀器壞了。
而且制水電導才0.26,經過EDI後電導反而升高了?這太不正常。
2. EDI超純水設備運行過程中電阻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EDI模塊的出水電阻率低可能原因
1、設備本身線路問題(電源線松動等)
2、運行電壓變化
3、水量高於模塊最大進水量/低於模塊最小進水量
4、進水水質不符合要求
5、模塊堵塞或者結垢
3. 如果給水不好會對超純水設備的EDI裝置產生什麼影響
給水裡的污染物會對除鹽組件有負面影響,增加維護量並降低膜組件的壽命。具體影響如下:
污染物對除鹽效果的影響
對EDI影響較大的污染物包括硬度(鈣、鎂)、有機物、固體懸浮物、變價金屬離子(鐵、錳)、氧化劑(氯,臭氧)和二氧化碳(CO2)以及細菌。
設計RO/EDI系統時應在EDI的預處理過程除掉這些污染物。給水中這些污染物的濃度限制見3.2節。在預處理中降低這些污染物的濃度可以提高EDI性能。其它有關EDI設計策略將在本手冊其它部分詳述。
氯和臭氧會氧化離子交換樹脂和離子交換膜,引起EDI組件功能減低。氧化還會使TOC含量明顯增加,污染離子交換樹脂和膜,降低離子遷移速度。另外,氧化作用使得樹脂破裂,通過組件的壓力損失將增加。鐵和其它的變價金屬離子可對樹脂氧化起催化作用,永久地降低樹脂和膜
的性能。
硬度能在反滲透和EDI單元中引起結垢。結垢一般在濃水室膜的表面發生,該處pH值較高。此時,濃水入水和出水間的壓力差增加,電流量降低。坎貝爾?組件設計採取了避免結垢的措施。不過,使入水硬度降到最小將會延長清洗周期並且提高EDI系統水的利用率。懸浮物和膠體
會引起膜和樹脂的污染和堵塞,樹脂間隙的堵塞導致EDI組件的壓力損失增加。
有機物被吸引到樹脂和膜的表面導致其被污染,使得被污染的膜和樹脂遷移離子的效率降低,膜堆電阻將增加。
二氧化碳有兩種效果。首先,CO32-和Ca2+、Mg2+形成碳酸鹽類結垢,這種垢的形成與給水的離子濃度和pH有關。其次,由於CO2的電荷與pH值有關,而其被RO和EDI的去除都依賴於其電荷,因此它的去除效率是變化的。即使較低的CO2都能顯著地降低產品水的電阻率。
以上資料來自深圳市科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僅供參考!
4. 請問一下EDI產水電阻率偏低在呢么調節才能上升
加氫氧化鈉,加大EDI電阻,一級泵循環頻率不要在低壓保護狀態運行估計10到24小時
5. 超純水設備產水電阻率降低是什麼原因
對於ro來說抄,產水電阻率越低越好了,但是像一級ro<15的正常5-7左右的,二級<5,正常2-3左右。
要是出現個更低的值,1,排除儀表是否有故障2、溫度補償是否正常,電導率還是和溫度有關系的3、探頭安裝位置會不會有空氣聚集(探頭和空氣接觸,那儀表顯示的一定很小了)4、我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plc出故障,別的報警,監控也會顯示產水電阻率低,但是現場沒問題
6. 最近我們電廠幾十台EDI模塊有一台產水電阻突然很低,其他都是好的。所有參數都正常,有人知道為什麼嗎
EDI模塊的污染主要分為硬度、金屬氧化物、有機物和生物污染四種。若發現EDI模塊壓內差增大、產水,濃容水或極化水流量減小、電壓增大或產水水質降低,則預示著EDI模塊可能產生了污染,下面小編來講一下具體故障的分析檢測方法。
產水電阻率低原因分析
1、可以分析如下運行情況:各模塊的平均電流;各模塊的實際電流;淡水室和濃水室的壓力;流量過低;運行情況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2、可以分析檢測儀表:電極常數;校驗;溫度補償;探頭接線;儀表接地;取樣流經探頭的流量太小而導致取樣很差。
3、可以分析進水以下參數:電導率;pH;CO2;硅含量;硬度;檢查反滲透設備情況;對水質作實驗室分析。
產水電導率大於進水電導率原因
1、一個或多個模塊電極反向:濃水室反向進入淡水室;立即停止EDI系統運,並檢測原因。
2、濃水室壓力大於淡水室壓力。
3、電流增加,產水水質反而下降原因
離子交換膜損,例如:熱損壞;機械損壞。
EDI模塊發生故障應及時分析及時檢測,避免對EDI的系統造成損壞進而產生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