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蛋白在超濾管濃縮過程中出現沉澱怎麼辦
1、選擇合抄適的超濾管,主要考慮襲MWCO和濃縮體積,最常見的是Ultra-15(10kD)。
通常應截留分子量不應大於目的蛋白分子量的1/3,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為35kDa,就可以選擇10kDa截留分子量的超濾管。
若目的蛋白分子量為10kD左右,則可以用截留分子量3kD的超濾管。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超濾膜對各種化學物質的耐受程度有所不同,表格中有。
2、新買來的超濾是乾燥的,使用前加入MilliQ水,水量完全過膜,冰浴或冰箱里預冷幾分鍾。然後將水倒出,即可加入蛋白液,加入的多少,以不超過管頂的白線為准。操作要輕,加入蛋白液前,超濾管需要插在冰上預冷。
3、平衡。質量和重心二者都要達到平衡。注意轉速和加速度不可太快,否則直接損壞超濾膜。
注意,一定要等離心機達到目的轉速之後,方可離開
離心機,否則離心機出問題時,無法第一時間處理,後果不可預測!膜與轉軸的方向根據說明書調整(角轉離心機的情況是膜與軸垂直)。在實際使用中,一般轉速開的比說明書里的要低,這樣可以延長離心管的使用壽命。
㈡ 為什麼球蛋白在透析過程中(除鹽)易發生沉澱析出
鹽濃度對蛋白質的活性還是比較關鍵的。
我覺得你的解決方法可以從下面幾個回方面去考慮答。
第一加一些保護劑,如蔗糖,甘油,巰基乙醇等。
第二,如果你僅僅為了脫鹽的話,減少脫鹽時間。考慮用超濾或者G系列的凝膠脫鹽,這樣時間較快,減少蛋白質的變性。
第三,增加你的蛋白質濃度,一定程度也可以減少透析過程中蛋白質的沉澱,但是效果不是特別好的。你可以試試。
望採納 O(∩_∩)O謝謝
㈢ 蛋白質沉澱的原因
蛋白質的沉澱,沉澱是溶液中的溶質由液相變成固相析出的過程。蛋白質從溶液中析出的現象,稱為蛋白質的沉澱。蛋白質沉澱常用的方法有鹽析、等電點沉澱、有機溶劑沉澱、生物鹼試劑與某些酸沉澱等。
蛋白州笑質沉澱的原因:
1.鹽析,在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了高濃度螞蠢的強電解質鹽如硫酸銨、氯化鈉、硫酸鈉等而使蛋白質從溶液中析出,故而沉澱。
2.變性,當天然蛋白質受物理或化學因素影響後,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並且物理化學性質均以改變的作用,導致分子中的次級鍵斷裂,導致空間構象從緊密有序悶跡陪的變為鬆散無序的狀態,因此產生沉澱。
㈣ 蛋白質沉澱的原因
定的因素:
一、蛋白質有水化膜;
二、蛋白質是帶電荷的;
所以,當破壞這兩個因素時,蛋白質從溶液中析出而產生沉澱。
然後,具體講講鹽析和變性。
----鹽析:
在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了高濃度的強電解質鹽如硫酸銨、氯化鈉、硫酸鈉等而使蛋白質從溶液中析出,稱為鹽析。(低濃度的鹽溶液加入蛋白質溶液中,會導致蛋白質溶解度增加,稱為鹽溶)
[機理]:破壞了蛋白質的水化膜並且中和了表面的凈電荷。
----變性:
當天然蛋白質受物理或化學因素影響後,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並且物理化學性質均以改變的作用稱為蛋白質的變性。
[機理](本質):分子中的次級鍵斷裂,導致空間構象從緊密有序的變為鬆散無序的狀態。(一級結構並無被破壞)
[表現]:
1、無生物活性;
2、溶解度下降、粘度增加、紫外線吸收增加、側鏈反應增強、對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這就是為何蛋白類食品在被加熱至變性後人體對其中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增強)
2、再來說溶解
鹽溶液(比如硫酸銅)使蛋白質沉澱的原因不是蛋白質變性而是鹽析,少量的鹽溶液改變了蛋白質的溶解度,所以在步驟一的時候,溶劑(水)的量相對不足,所以發生了沉澱,但是當加入足夠的溶劑(硫酸銅是飽和了,但是蛋白質還能繼續溶解),原來析出的蛋白質重新被溶解。這里可能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所謂飽和硫酸銅溶液,飽和的只是硫酸銅,對於其他溶質,還是可以繼續溶解的。
3、最後說下顏色反應,不知道
你指的是哪一種。
用雙縮脲試劑鑒定,發生紫色反應,最終呈紫色。本質是與肽鍵發生絡合反應
蛋白質中存在含苯環的氨基酸就會遇濃硝酸變黃色,因為苯環發生了硝化反應,蛋白質水解後也不會褪色。
㈤ 我純化的蛋白總是有沉澱,該怎麼辦 已經改過鹽濃度,沉澱還是在啊
剛純化完就有沉澱?那上樣的時候應該也有沉澱吧?
復性時出現沉澱是比較難解決,溫度不要變化太大、速率降低點、濃度低點、加甘油保護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