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濾和反滲透都是復合膜,超濾是聚烯烴,聚碸類。納濾主要去除二價離子。鈉版透膜:孔徑在權1nm以上,一般1-2nm。是允許溶劑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質或低價離子透過的一種功能性的半透膜。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孔徑很小,一般用來做離子過濾的。 反滲透膜 實現反滲透的核心元件,是一種模擬生物半透膜製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製成。如醋酸纖維素膜、芳香族聚醯肼膜、芳香族聚醯胺膜。表面微孔的直徑一般在0.5~10nm之間,透過性的大小與膜本身的化學結構有關。有的高分子材料對鹽的排斥性好,而水的透過速度並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學結構具有較多親水基團,因而水的透過速度相對較快。因此一種滿意的反滲透膜應具有適當的滲透量或脫鹽率。
Ⅱ 納濾的過濾范圍是多少和超濾,反滲透有什麼區別
納濾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種介於反滲透和超濾之間的壓力驅動膜分離過程,納濾膜的孔內徑范圍在幾個納米左右。與容其他壓力驅動型膜分離過程相比,出現較晚。它的出現可追溯到70年代末J.E. Cadotte的NS-3 0 0膜的研究,之後,納濾發展得很快,膜組器於80年代中期商品化。納濾膜大多從反滲透膜衍化而來,如CA、CTA膜、芳族聚醯胺復合膜和磺化聚醚碸膜等。但與反滲透相比,其操作壓力更低,因此納濾又被稱作「低壓反滲透」或「疏鬆反滲透」( Loose RO )。
Ⅲ 納濾膜直飲機為什麼出水量會比反滲透機大
以碧水源公司的納濾膜為例,納濾膜的孔徑是1納米,水裡的一些有害物質大於內1納米的被濾掉了,不到1納米的也被容帶電基團的電荷作用分離了,這樣既有效的除去了水中的細菌、余氯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又適當保留了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及礦物元素,由於通過量高,所以廢水較少,而且制水過程中不需要外力加壓讓水穿透納濾膜,所以耗電較少。而反滲透膜的孔徑是0.1納米,將水中所有非水分子物質統統過濾掉,通過量較少,出來的就是純凈水,那麼就會有大量的廢水產生,而且由於膜兩端的壓差較大,需要用增壓泵將水壓過反滲透膜,所以耗電較大!
Ⅳ TDS、pH值、硬度、反滲透、納濾、超濾、微濾 詳細的解釋~~~~~~~~
TDS : 是專門用來檢測水的純凈度的一種簡單數值(工具)TDS值越小,表示水越純凈。
PH值: 是指水的酸鹼性 一般的水大多PH值應該在5~7之間
硬度:因為水中的鈣鎂離子濃度過高,就會導致水的硬度過高,硬度太高的水不利於長期飲用,就連洗衣服都會發黃發硬,北方的井水的硬度一般是在500~1000之間。而生活用水的硬度大概應該在300以下。
反滲透:目前最先進的水處理技術,核心部件就是反滲透膜(過濾孔徑為0.0001微米)就算是尿過濾後都可以直接飲用。所產生的水是純水,TDS值絕對會在50以下。一般都是在20左右。PH值在6左右。總硬度100以下。
納濾:納濾是在反滲透與超濾的中間,過濾孔徑約0.001微米。因為過濾效果不上不下,所以目前很少人採用納濾做來水處理。
超濾:超濾的過濾孔徑為0.01微米,對於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懸浮物,膠體,顆粒有明顯的效果,但無法去除離子。。所以在水源差的地方不可以直接飲用。但其不用電,無廢水,出水量大,目前使的還是非常廣泛。
微濾:微濾是指1微米以上的過濾器的統稱,PP棉、龍頭凈水器這些都是在1微米左右,基本是除泥沙的做用了。。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加我好友!
Ⅳ 納濾膜凈水精度如何
納濾(NF):孔徑在1nm以上,過濾精度介於超濾和反滲透之間,脫鹽率比內反滲透低,也是一種需容要加電、加壓的膜法分離技術,水的回收率較低。也就是說用納濾膜制水的過程中,一定會浪費將近30%的自來水。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於工業純水製造。
Ⅵ 超濾、反滲透、納濾有什麼區別
超濾和純水各有利弊。
看到最多也是最扯淡的回答有幾個。
1.超濾機專器屬不能直飲。
2.超濾機器不能去除重金屬。
3.超濾機器不能去除水垢。
4.純水機喝多了會得軟骨病。
你們能不能靠點譜,這種話都是騙人的。
單純超濾膜過濾後是無菌狀態,是可以直接飲用的,超濾機器並不是單純一個超濾膜就能算是凈水器了,膜是不能去除重金屬異味有機物農葯殘留抗生素這些有害物質。需要用到活性炭去除異味有機物,去除重金屬需要鈦硅分子篩技術或是KDF55技術。去除農校殘留和抗生素則需要特殊技術目前只是有國家的凈化批件顯示可以但是技術處於保密狀態還不清楚具體什麼技術去除。
去除水垢就太簡單了,只要添加一些阻垢功能的材料就可以了,有磷酸鹽~硅磷晶~樹脂等等很多材料都可以,而且是符合食品標準的,太多了。
很多人總是拿目前市面上用來作為贈品的超濾類型機器作為超濾機器的標准。這類機器用了跟不用意義不大。
純水機脫鹽率為97%左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純水。很多地方沒有凈化TDS數值在25左右(福建龍岩),有的地方純水凈化後60左右(山東青島)
只是純水凈化後沒有水垢,口感比超濾機器口感好。
Ⅶ 各種以壓力為推動力的膜分離技術,孔徑和壓力比較。
反滲透、納濾、超濾、微濾、無機陶瓷膜、陶瓷膜均為壓力推動的膜過程。
反滲透:專幾乎無孔,壓力一般為2~10MPa
納濾屬膜:孔徑為2~5nm,壓力一般為0.7~3MPa
超濾膜:孔徑為2~20nm,壓力一般為0.1~1MPa
微濾膜:孔徑為0.05~10μm ,壓力一般為0.05~0.1MPa
無機陶瓷膜:孔徑0.05~0.3μm ,壓力一般為0.2MPa,
陶瓷膜:孔徑為2-50mm,壓力一般為1.0MPa,
Ⅷ 有誰知道反滲透膜的材質與納濾膜有什麼不同
反滲透膜是一般用高分子材料製成。如醋酸纖維素膜、芳香族聚醯肼膜、芳香族聚醯胺膜。
納濾膜材質是聚醯胺材質。
Ⅸ 凈水領域,超濾、納濾、RO反滲透的區別
超濾膜及納濾和反滲透的區別
一、超濾膜
超濾膜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
超濾技術的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學試劑,尤其是超濾技術的實驗條件溫和,與蒸發、冷凍乾燥相比沒有相的變化,而且不引起溫度、pH的變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變性、失活和自溶。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備技術中,超濾主要用於生物大分子的脫鹽、脫水和濃縮等。超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乾粉制劑。對於蛋白質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濃度。 家用 工業用 都可以。
超濾技術的關鍵是膜。膜有各種不同的類型和規格,可根據工作的需要來選用。
二、納濾
納濾,介於超濾與反滲透之間。現在主要用作水廠或工業脫鹽。脫鹽率達百分之90以上。反滲透脫鹽率達99%以上 但,若對水質要求不是特別高,利用納濾可以節約很大的成本。
三、反滲透
反滲透,是利用壓力表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於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後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於科研、醫葯、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
用作太空水、純凈水、蒸餾水等制備; 酒類製造及降度用水; 醫葯、電子等行業用水的前期制備; 化工工藝的濃縮、分離、提純及配水制備; 鍋爐補給水除鹽軟水; 海水、苦鹹水淡化; 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