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液凈化技術的血液濾過
1 血液濾過的原理
生理情況下腎臟產生尿液依賴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腎小球濾過率取決於腎血流量、濾過壓力、濾過膜面積和通透性等因素。兩個腎臟腎小球基膜面積總和為1.5m2,血漿流量600ml/min,腎小球有效濾過壓6.0kPa,濾過率125m1/min。全日的原尿量為180L,經腎小管將大部分的水和有用物質重吸收後,最後排出的尿液僅為原尿量的1%左右,約1500ml。
血液濾過(HF)是模仿腎單位的這種濾過重吸收原理設計的一種血液凈化方法,以對流轉運的方式清除溶質。它是將患者的血液引入具有良好通透性並與腎小球濾過面積相當的半透膜濾器中,當血液通過濾過器時,在負壓的牽引下,濾過膜孔徑范圍內的所有溶質均以相同的速度跨過濾器,血漿內除蛋白質、細胞以外的溶質及大量水分被濾出,從而清除瀦留於血中的有毒代謝產物(溶質)及過多的水分,在清除溶質的同時補入一定量的置換液,維持體液平衡。
血液濾過(HF)的濾過率大小取決於濾過膜的面積、跨膜壓、篩選系數和血流量,由於濾過器的膜面積可以接近於腎小球的膜面積,但由於體外循環的血流量僅為腎血流量的1/6~1/3,單純依靠動脈血壓不能在短時間內濾出足夠的溶質,因此必須有較大的壓差才能獲得與腎小球可比的濾過率,而每一次HF治療中的濾液量要達到15~20L左右,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為了補償被濾出的液體和電解質,保持患者機體內環境的平衡需要補回一定的液體和電解質以代替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一般的計算方式是:
濾出總量(廢液量)=超濾量+補液量。
在進行血液濾過時,既可先進行(單純)超濾,然後一邊濾出一邊補液,或者在開機就進行邊濾邊補,也可以先(單純)超濾後再進行補液,依次循環進行。不管採用哪種方式濾過,超濾速度都不能超過2000ml/h,如有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壓、呼吸衰竭等症狀的患者不能超過1000ml/h,超濾的總量不超過5000ml,但最重要的還是患者身體能承受這種脫水速度和總量。對於超濾的總量和速度問題,醫護人員應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並且在平時的血液濾過中注意積累經驗。
血液與血透主要區別在於:血透是依賴半透膜兩側的溶質濃度差所產生的彌散作用進行溶質清除,其清除效能很差。正常人腎小球對不同分子量的物質如肌酐和菊粉的清除率幾乎都一樣。血液濾過模仿正常腎小球清除溶質原理,以對流的方式濾過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質,其清除率與分子量大小無關,對肌酐和菊粉的清除率均為100~120ml/min。故血濾在清除中分子物質方面優於血透,與正常人腎小球相似。
2 血液濾過溶質的清除方式
血液濾過(HF)與傳統的血液透析(HD)清除溶質的機制不同。前者主要利用壓力梯度,通過對流原理,清除中、小分子能力相等,而血液透析通過彌散原理,清除率與分子量成反比,對小分子的清除優於中分子,因此可見血液濾過對中分子的清除優於血液透析。
腎小球濾過膜的截留分子質量為80000u,目前使用的血液濾過器濾過膜的分子截留量為10000~50000u,最近已有報告新合成的膜分子截留量達60000u。透析膜的孔徑則很小,分子質量300u上的物質均不能通過。下表列出了某些物質的分子質量。一些中分子物質如甲狀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等均小於濾過器膜分子截留量,故HF時可被清除。
表2 低分子蛋白和某些中分子毒素的分子質量(u)
β2-MG 11 800
轉鐵蛋白 76 000
溶菌酶 15 000
a1-糖蛋白 44 000
前白蛋白 54 980
白蛋白 66 500
維生素B12 1 335
甲狀旁腺激素 9 000
菊酚 4 200
3 血液濾過的適應症
(1)頑固性高血壓:葯物和血液透析不能控制的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應用血濾後,血壓都恢復正常。可能與血濾時清除了血漿中某些加壓物質有關。也可能與血濾時心血管系統及細胞外液比較穩定,減少了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剌激有關。
(2)水瀦留和低血壓:對於水瀦留伴有低血壓的患者,不可能通過血透排除足夠的水分,因為透析早期即出現低血壓和虛脫。這些患者如果改換血液濾過,循環障礙的表現明顯改善。血濾最主要的優點就是能清除大量的液體而不引起低血壓。
(3)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
這類病人在血液透析時往往會加重病情,而血液濾過則可減輕或治療這類心衰,原因為:① 血液濾迅可迅速清除過多的水分,減輕心臟前負荷。② 雖然脫水效果好,使血容量減少,但它屬於等滲脫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保持了血壓穩定性。③ 清除大量水分後,血漿白蛋白濃度相對升高,有利於周圍組織水分進入血管內,減輕水腫。④ 不需使用醋酸鹽透析液,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血管擴張和心臟收縮力抑制。由於上述種種優點,故對於利尿劑無厙應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濾過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
(4)尿毒症心包炎:在持續血透病人,尿毒症心包炎發病率達20%~25%,原因未明,改作血濾後,發現心包炎治療時間較血透短,可能是血濾脫水性能好,清除中分子毒性物質較好之故。
(5)周圍神經病變
(6)急性腎衰竭:持續或間歇的血濾是急性腎衰的有效措施。CAVH對心血管功能不穩定、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有獨特的優點。
(7)肝昏迷:許多學者認為血濾對肝昏迷治療效果比血透好,但比血漿置換、血液灌流差。
(8)對HD耐受差者。
關於血液凈化的更多內容,詳情歡迎咨詢我司客服☎️
⑵ 血液的過濾器是()A.心臟B.脾臟C.肝臟D.腎
泌尿系統的組成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其中腎臟又被稱為「人體的過濾器」,腎由大約一百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由腎小體、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囊、腎小球組成.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將多餘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使血液得到凈化;輸尿管把尿液運送到膀胱;膀胱暫時儲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選D
⑶ 血液的過濾器是什麼
血液濾過(抄hemofiltration,HF)是通過機器(泵)或病人自身的血壓,使血液流經體外迴路中的一個濾器,在濾過壓的作用下濾出大量液體和溶質,即超濾液(ultrafiltrate);同時,補充與血漿液體成分相似的電解質溶液,即置換液(substitute),以達到血液凈化的目的。
整個過程模擬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但並未模仿腎小管的重吸收及排泌功能,而是通過補充置換液來完成腎小管的部分功能。經過15年的臨床實踐,證實血液濾過在控制頑固性高血壓、糾正心功能不全、清除過多液體,治療期間副反應和心血管狀態穩定性,中分子物質清除等方面均優於血液透析。目前公認血液濾過是治療腎功能衰竭的一種完全有效的腎臟替代療法。http://wenku..com/view/a880e96db84ae45c3b358c9c.html
⑷ 腎小球如何獲得氧氣
腎小球
腎小球(glomerulus)是血液過濾器,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構成過濾膜。循環血液經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包括少量分子量較小的血漿蛋白,可以濾入腎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濾過液,用微穿刺法實驗證明,腎小球的濾過液就是血漿中的超濾液。
中文名
腎小球
外文名
glomerulus
定義
血液過濾器
適用學科
生物學,生理學,
結構
過濾膜從內到外有三層結構
基本簡介
過濾膜
腎小球過濾膜從內到外有三層結構:
內層為內皮細胞層(厚約40nm),為附著在腎小球基底膜內的扁平細胞,上有無數孔徑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層極薄的隔膜;
中層為腎小球基膜(厚約240-370nm),電鏡下從內到外分為三層,即內疏鬆層、緻密層及外疏鬆層,為控制濾過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是機械屏障的主要部分;
外層為上皮細胞層(厚約40nm),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其不規則突起稱足突,其間有許多狹小間隙,血液經濾膜過濾後,濾液入腎小球囊。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絕大部分蛋白質不能濾過而保留於血液中,僅小分子物質如尿素、葡萄糖、電解質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濾過。
系膜
系膜由系膜細胞及系膜基質組成,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叢小葉間的軸心組織,並與毛細血管的內皮直接相鄰,起到腎小球內毛細血管間的支持作用。系膜細胞有多種功能,該細胞中存在收縮性纖維絲,通過刺激纖維絲收縮,調節腎小球毛細血管表面積,從而對腎小球血流量有所控制。系膜細胞能維護鄰近基膜及對腎小球毛細血管起支架作用。在某些中毒及疾病發生時,該細胞可溶解,腎小球結構即被破壞,功能也喪失。系膜細胞有吞噬及清除異物的能力,如免疫復合物、異常蛋白質及其他顆粒。
濾過功能
微穿刺法是利用顯微操縱儀將外徑6-10μm的微細玻璃插入腎小體的囊腔中。在與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內,注入石蠟油防止起濾液進入腎小管。用微細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體進行微量化學分析(圖8-2)。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質含量甚少之外,各種晶體物質如葡萄糖、氯化物、無機磷酸鹽、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濃度都與血漿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滲透壓及酸鹼度也與血漿的相似,由此證明囊內液確是血漿的超濾液。
⑸ 什麼器官稱為血液的過濾器
腎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器官,屬於泌尿系統的一部分,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維專持體液和電解質屬的平衡,最後產生尿液經由後續管道排出體外;同時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以調節血壓。在人體中,正常成人具備兩枚腎臟,位於腰部兩側後方。
⑹ 什麼過濾器細胞碎片可以濾過,細胞會被截留
正規的說,是濾過作用本質上就是過濾而已. 腎小球為血液過濾器,腎小球毛細血管壁構成過濾膜,從內到外有三層結構:內層為內皮細胞層,為附著在腎小球基底膜內的扁平細胞,上有無數孔徑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層極薄的隔膜;中層為腎小球基膜,電鏡下從內到外分為三層,即內疏鬆層、緻密層及外疏鬆層,為控制濾過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外層為上皮細胞層,上皮細胞又稱足細胞,其不規則突起稱足突,其間有許多狹小間隙,血液經濾膜過濾後,濾液入腎小球囊.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絕大部分蛋白質不能濾過而保留於血液中,僅小分子物質如尿素、葡萄糖、電解質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濾過. 系膜由系膜細胞及系膜基質組成,為腎小球毛細血管叢小葉間的軸心組織,並與毛細血管的內皮直接相鄰,起到腎小球內毛細血管間的支持作用.系膜細胞有多種功能,該細胞中存在收縮性纖維絲,通過刺激纖維絲收縮,調節腎小球毛細血管表面積,從而對腎小球血流量有所控制.系膜細胞能維護鄰近基膜及對腎小球毛細血管起支架作用.在某些中毒及疾病發生時,該細胞可溶解,腎小球結構即被破壞,功能也喪失.系膜細胞有吞噬及清除異物的能力,如免疫復合物、異常蛋白質及其他顆粒. 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有三個:①濾過膜的面積和通透性.當濾過面積減少時,濾過率將降低而發生少尿;而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則會出現蛋白尿和血尿.②有效濾過壓式鋁鍋作用的動力,等於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囊內壓+血漿膠體滲透壓),三者任何一個發生改變,都會影響色很難小球濾過率.在動脈血壓為80~180mmHg時,通過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不會發生明顯變化.只有在特殊條件下,如大失血使血壓降到80mmHg以下時,她才會明顯降低,導致有效濾過壓勁敵,使濾過率降低而發生少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有效濾過壓升高而發生濾過率增加、尿量增多.囊內壓會因尿路阻塞而升高,使有效濾過壓降低、濾過率減少,出現少尿.③腎血漿流量的多少會影響血漿膠體滲透壓在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升高的速度,血漿流量越多,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速度越慢,使腎小球有效濾過面積增多,濾過率增加而發生多尿.反之亦然. 組成:由腎小球旁器由球旁細胞核緻密斑組成.球旁細胞:是進球微動脈近血管極處的管壁平滑肌細胞轉變成的上皮樣細胞,細胞質內涵豐富的分泌顆粒,可分泌腎素.緻密斑:遠端小管直部末端近腎小體血管極一側的管壁上皮細胞增高、緊密排列所形成的一個橢圓形斑,稱緻密斑.緻密斑是離子感受器,可感受遠端小管內尿液的Na+濃度變化. (一)腎小球濾過器的解剖學 腎小球濾過器由20~40個毛細血管袢及覆蓋其上的腎球囊的內層所組成.人的腎小球毛細血管總表面面積超過1.5m2. 形態學研究表明,濾過膜是由下列三層膜所組成的:①內層是襯在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②中層是非細胞性基底膜;③外層是構成腎小球囊的上皮細胞層.內皮細胞與上皮細胞層的膜厚度都約為400×10-10m,人的基底膜厚度約為3250×10-10.血漿濾過時,必須經過兩層比較薄的和一層比較厚的膜(圖10-4). 濾過膜的內皮細胞層,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窗孔,孔徑為400×10-10m,濾過膜的外層,是一些具有足突的上皮細胞,在足突之間有裂隙.中層基底膜顯示網狀結構,網眼可能代表濾過膜孔,決定腎小球膜的分子通透性. 腎濾過膜的通透性比肌肉毛細血管壁大100倍或更多些,這是因為腎濾過膜孔的總面積占毛細血管總面積的5%~10%,而肌肉毛細血管壁孔的總面積只佔毛細血管壁總面積的0.2%,所以腎濾過膜通透性比較大. (二)腎小球膜的分子通透性 小分子直至相當於菊粉分子大小(分子量5500)的物質可自由地或不受限制地濾過.這些物質在濾液中的濃度與血漿中所含的濃度相同.隨著分子量變大,溶質分子通過孔眼越來越受到妨礙,對血紅蛋白分子(分子量64500)僅3%能濾過,對血漿白蛋白(分子量69000)則遠低於1%.濾過孔眼對分子透出的絕對界限分子量約為80000.較大的蛋白質(血漿球蛋白)則不再能從腎小球濾出.按照計算,腎小球濾過器的平均孔半徑為3.5~4mμ.這個結果與基底膜的電子顯微鏡所見很相符. 根據近年的研究,腎小球濾過膜對各種物質的通透性,不僅決定於濾過孔徑的大小,從而對分子大小具有選擇性,而且還決定於濾過膜對電荷的選擇性.有人用帶電荷和不帶電荷的右旋糖肝,證明帶正電荷的分子易於通過,帶負電荷的則不易通過. (三)原尿是超濾液的證明 本世紀20年代後期發展了一種微穿刺技術,這種技術是利用直徑7~15μ的玻璃細管插入兩棲類(蛙或蠑螈)或哺乳類(鼠或豚鼠)腎的腎球囊中(圖10-5),抽出囊內液加以分析.對這類囊內液的分析表明,它符合超濾液的特點:①濾液(原尿)中只含有極微量的蛋白質;②濾液(原尿)中主要含有小分子或離子,例如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鈉、鉀、氯等(表10-3),並且這些物質在原尿中的濃度和去掉有形成分及蛋白質的血漿中的濃度完全一樣;③分子量小於一定限度的物質,不論其大小都以同樣的速度出現於濾液中,這一點只能用濾過解釋,而不能用彌散說明. 綜上所述 是濾過作用 蘇教版七下72頁書上說的是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但人教版說的是過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