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反滲透為什麼要加阻垢劑 - 知乎
添加阻垢劑到反滲透設備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難溶鹽和二氧化硅的溶解度,降低設備的結垢風險,從而提高系統回收率的極限。阻垢劑是一系列化學葯劑,其作用是阻止結晶礦物鹽的沉澱和結垢形成。大多數阻垢劑是專用有機合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羧酸、聚馬來酸、有機金屬磷酸鹽、聚膦酸鹽、膦酸鹽、陰離子聚合物等,分子量在2000-10000道爾頓不等。
阻垢劑通過阻礙RO進水和濃水中鹽結晶的生長,允許難溶鹽在濃水中超過飽和溶解度。在使用阻垢劑時,可以替代加酸,也可以與加酸相結合。其另一種作用是分散,用於阻止膜面上污染物的聚集和沉積。
需要通過分散作用處理的污染物包括礦物質結垢、金屬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如鐵、錳和鋁)、聚合硅酸、膠體物質(包括土、鐵、鋁、硅、硫和有機物)以及生物性污染物。為了確保在進入RO元件之前得到充分混合,阻垢劑/分散劑注入系統的設計應該考慮這一點。通常,加葯點設在RO進水保安過濾器之前,通過過濾器中的緩沖時間和RO高壓泵的攪拌作用來促進混合。
如果系統採用加酸調節pH,推薦加酸點應在上游足夠遠的地方,在到達阻垢劑/分散劑注入點之前已經完全混合均勻。阻垢劑/分散劑的加葯泵應調至較高的運行頻率,建議頻率最少為每5秒鍾一次。阻垢劑/分散劑的典型添加量為2-6ppm,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稀釋。稀釋的阻垢劑/分散劑在儲槽中可能受到生物污染,因此稀釋液的保留時間應在7-10天左右。未經稀釋的阻垢劑/分散劑通常不會受到生物污染。
阻垢的原理涉及無機垢形成的三個步驟:形成過飽和溶液、生成晶核和晶核成長形成晶體。阻垢劑通過干擾這些步驟中的一個或幾個,以達到阻垢的目的。阻垢劑通過與水中Ca2+、Mg2+、S2+、Ba2+等高價金屬離子絡合成穩定的水溶性整合物,以實現整合增溶作用,降低水中游離態鈣、鎂離子的濃度。阻垢劑分子吸附在晶體活性生長點的晶格點陣上,使晶體不能按照晶格排列正常生長,導致晶體發生畸變,從而防止微晶沉積成垢,達到阻垢目的。阻垢劑還能通過物理化學吸附作用,改變膠體顆粒及微晶粒子表面的電荷狀況,使之穩定地分散在水體中。
阻垢劑可分為普通阻垢劑和高效阻垢劑,根據使用效能、pH值的不同,又可分為酸性和鹼性阻垢劑。無論酸性還是鹼性,阻垢效率取決於阻垢劑本體對水中結垢離子的整合增溶作用、晶格畸變作用以及吸附與分散作用。阻垢劑溶液呈酸性或鹼性,取決於本體在水溶液中以有機酸或其納鹽形式的表現,但其酸鹼性並不決定其阻垢性能的好壞。某些鹼性阻垢劑成分更穩定,阻垢性能更好。
阻垢劑的機理解釋和作用原理可以參考相關文獻。添加阻垢劑是否必要,以及添加量,應根據具體應用和給水水質狀態來確定,以實現更高的回收率或改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