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鑒別工業反滲透膜的污染類型
如何鑒別工業反滲透膜的污染類型?
鑒別工業反滲透膜污染類型要綜合原水水質、版設計參數、污染指數權、運行記錄、設備性能變化及微生物指標等加以判斷。
1.膠體污染:發生膠體污染時,通常伴隨著以下兩個特性:
(1)前處理中微濾器堵塞得很快,尤其是壓差增大很快。
(2)SDI值通常在2.5以上。
2.微生物污染:發生微生物污染時,RO設備的透過水和濃縮水中的細菌總數都比較高,平時一定沒有按要求進行保養和消毒。
3.鈣垢:可依據原水水質及設計參數進行判斷。對碳酸鹽型水而言,如果回收率為75%時,設計時投加了阻垢劑,濃縮液的LSI應小於1;不投加阻垢劑時濃縮液的LSI應小於零,一般不會產生鈣垢。
4.可用1/4英寸的PVC塑料管插入組件中測試組件不同部位的性能變化進行判斷。
5.根據設備性能的變化判斷污染的類型。
6.可用酸洗,根據清洗的效果和清洗液判斷鈣垢,通過清洗液成分分析進一步證實。
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性能的正常衰減外,由於污染而引起工業反滲透膜性能的衰減更為嚴重。通常的污染主要有化學垢,有機物及膠體污染,微生物污染等。
『貳』 RO膜反滲透膜的常見污染物是什麼
主要是碳酸類沉澱,有利物,還有一些fe離子
『叄』 反滲透膜和RO膜有什麼區別
反滲透膜就是RO膜,RO是英文Reverse Osmosis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反滲透,因此RO膜就是反滲透膜的意思。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1納米=10*-9米),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從而使可以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嚴格區分開來。
(3)反滲透膜的三種污染擴展閱讀:
反滲透膜是一種模擬生物半透膜製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是反滲透技術的核心構件。反滲透技術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 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系統具有水質好、耗能低、無污染、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等優點。
『肆』 反滲透膜機組長期運行不低壓沖洗會有什麼影響
反滲透膜長期不清洗可能會造成膜元件污染或者堵塞的情況。
反滲透膜的污染是內一個漸進發展的過容程,在污染的初期,對反滲透系統的影響不是很明顯,對生產的危害也不是很大,如果及時對污染的反滲透膜元件進行清洗,基本可以恢復。但是,如果處理不及時,反滲透膜會繼續惡化,重度污染的反滲透膜會給反滲透系統帶來嚴重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反滲透系統出水水質下降、產水量下降、水耗增加、電耗提高,最嚴重時會導致反滲透系統使用壽命縮短。
一開始堵塞的時候,脫鹽率會有輕微的降低,最後壓降升高和產水降低。微生物等物質產生生物污泥污染後會造成膜孔堵塞,脫鹽率下降,壓差上升,產水量下降,破壞反滲透膜的脫鹽層,這種破壞是不可恢復的。
『伍』 反滲透凈水機有什麼優缺點
優點:反滲透凈水機出水水質安全,能夠去除水中各種有害雜質,對供水專特發事件效果較好,出水屬口感好,能降低水的硬度,煮水後容器不產生水垢。
缺點:反滲透凈水機要用到水泵,需要通電,有電氣安全問題,接頭多,水壓高,故障率及漏水概率相對較高,結構復雜,價格成本較高。
『陸』 鐵錳氧化之後進入反滲透膜怎麼清洗
反滲透膜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後,反滲透膜元件會受到給水中可能存在懸浮物或難溶鹽的污染,這些污染中最常見的碳酸鈣沉澱、硫酸鈣沉澱、金屬(鐵、錳、銅、鎳、鋁等)氧化物沉澱、硅沉積物、無機或有機沉積混合物、NOM天然有機物質、合成有機物(如:阻垢劑/分散劑,陽離子聚合電解質)微生物藻類、黴菌、真菌)等污染。污染性質和污染速度取決於各種因素,如給水水質和系統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漸進發展的,如不盡早控制,污染將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損壞膜元件。當膜元件確證已被污染,或是臨時停機之前,或是作為定期日常維護,建議對膜元件進行清洗。當反滲透系統(或裝置)出現以下症狀時,需要進行化學清洗或物理沖洗:正常給水壓力下,產水量較正常值下降10-15%,為維持正常的產水量,經溫度校正後的給水壓力增加10-15%,產水水質降低10-15%,透鹽率增加10-15%,給水壓力增加1015%,系統各段之間壓差明顯增加。
已受污染的反滲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個月一次。當膜元件僅僅是發生了輕度污染時,重要的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會因阻礙化學葯劑深入滲透至污染層,影響清洗效果。
清洗何種污染物以及如何清洗要根據現場污染情況而進行。對於幾種污染同時存在復雜情況,清洗方法是採用低PH和高PH清洗液交替清洗(應先低PH後高PH值清洗)
污染物情況分析:1碳酸鈣垢:碳酸鈣垢是一種礦物結垢。當阻垢劑/分散劑添加系統出現故障時,或是加酸pH調節系統出故障而引起給水pH增高時,碳酸鈣垢有可能沉積出來。盡早地檢測碳酸鈣垢,對於防止膜層表面沉積的晶體損傷膜元件是極為必要的早期檢測出的碳酸鈣垢可由降低給水的pH值至3-5運行1-2小時的方法去除。對於堆積時間長的碳酸鈣垢,可用低pH值的檸檬酸溶液清洗去除。2硫酸鈣、硫酸鋇、硫酸鍶垢:硫酸鹽垢是比碳酸鈣垢硬很多的礦物質垢,且不易去除。硫酸鹽垢可在阻垢劑/分散劑添加系統出現故障或加硫酸調節pH時沉積出來。盡早地檢測硫酸鹽垢對於防止膜層表面沉積的晶體損傷膜元件是極為必要的硫酸鋇和硫酸鍶垢較難去除,因為它幾乎在所有的清洗溶液中難以溶解,所以,應加以特別的注意以防止此類結垢的生成。3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污染:典型的金屬氧化物和金屬氫氧化物污染為鐵、鋅、錳、銅、鋁等。這種垢的形成導因可能是裝置管路、容器(罐/槽)腐蝕產物,或是空氣中氧化的金屬離子、氯、臭氧、鉀、高錳酸鹽,或是由在預處置過濾系統中使用鐵或鋁助凝劑所致。4聚合硅垢:硅凝膠層垢由溶解性硅的過飽和態及聚合物所致,且非常難以去除。需要注意的這種硅的污染不同於硅膠體物的污染。硅膠體物污染可能是由與金屬氫氧化物締合或是與有機物締合而造成的硅垢的去除很艱難,可採用傳統的化學清洗方法。現有的化學清洗葯劑,如氟化氫銨,已在一些項目上得到勝利的使用,但使用時須考慮此方法的操作危害和對設備的損壞,加以防護措施。5膠體污染:膠體是懸浮在水中的無機物或是有機與無機混合物的顆粒,不會由於自身重力而沉澱。膠體物通常含有以下一個或多個主要組份,如:鐵、鋁、硅、硫或有機物。6非溶性的天然有機物污染(NOM),非溶性天然有機物污染(NOMNaturOrganicMatter)通常是由地表水或深井水中的營養物的分解而導致的有機污染的化學機理很復雜,主要的有機組份或是腐植酸,或是灰黃霉酸。非溶性NOM被吸附到膜表面可造成RO膜元件的快速污染,一旦吸收作用發生,漸漸地結成凝膠或塊狀的污染過程就會開始。7微生物堆積:有機堆積物是由細菌粘泥、真菌、黴菌等生成的這種污染物較難去除,尤其是給水通路被完全堵塞的情況下。給水通路堵塞會使清潔的進水難以充分均勻的進入膜元件內。為抑制這種沉積物的進一步生長,重要的不只要清潔和維護RO系統,同時還要清潔預處理、管道及端頭等。對膜元件採用氧化性殺菌時,使用認可的殺菌劑。
清楚污染物慣例清洗液介紹1.[溶液1]2.0%W檸檬酸(C6H8O7低pH)pH值為3-4清洗液。以於去除無機鹽垢(如碳酸鈣垢、硫酸鈣、硫酸鋇、硫酸鍶垢等)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鐵、錳、銅、鎳、鋁等)及無機膠體十分有效。
2.[溶液2]0.5%W鹽酸低pH清洗液(pH為2.5)主要用於去除無機物垢(如碳酸鈣垢、硫酸鈣、硫酸鋇、硫酸鍶垢等)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鐵、錳、銅、鎳、鋁等)及無機膠體。這種清洗液比溶液1要強烈些,因為鹽酸(HCl)為強酸。3[溶液3]0.1%W氫氧化鈉高pH清洗液(pH為11.5)用於去除聚合硅垢。這一洗液是一種較為強烈的鹼性清洗液。4.[溶液4]氫氧化鈉-EDTA四鈉-六偏磷酸鈉清洗液。
清洗步驟:先用殺菌劑如1227清洗,再用溶液1清洗,再用溶液4清洗,最後用水沖洗至中性,所用水應為反滲透產水。
『柒』 如何確定反滲透膜已經污染,何時最適合清洗
在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後,反滲透膜元件會受到給水中可能存在的懸浮物或難溶鹽的污染,這些污染中最常見的是碳酸鈣沉澱、硫酸鈣沉澱、金屬(鐵、錳、銅、鎳、鋁等)氧化物沉澱、硅沉積物、無機或有機沉積混合物、NOM天然有機物質、合成有機物(如:阻垢劑/分散劑,陽離子聚合電解質)、微生物 (藻類、黴菌、真菌)等污染。污染性質和污染速度取決於各種因素,如給水水質和系統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漸進發展的,如不盡早控制,污染將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損壞膜元件。當膜元件確證已被污染,或是在長期停機之前,或是作為定期日常維護,建議對膜元件進行清洗。
已受污染的反滲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海德能公司建議,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個月一次
清洗反滲透膜元件的一般步驟:
一、用泵將干凈、無游離氯的反滲透產品水從清洗箱(或相應水源)打入壓力容器中並排放幾分鍾。
二、用干凈的產品水在清洗箱中配製清洗液。
三、將清洗液在壓力容器中循環1小時或預先設定的時間。
四、清洗完成以後,排凈清洗箱並進行沖洗,然後向清洗箱中充滿干凈的產品水以備下一步沖洗。
五、用泵將干凈、無游離氯的產品水從清洗箱(或相應水源)打入壓力容器中並排放幾分鍾。
六、在沖洗反滲透系統後,在產品水排放閥打開狀態下運行反滲透系統,直到產品水清潔、無泡沫或無清洗劑(通常15~30分鍾)。
詳細信息請參看海德能的公司主頁。
『捌』 反滲透的優缺點
【優點】
與其他水處理方法相比具有無相態變化、常溫操作、設內備簡單、效益高容、佔地少、操作方便、能量消耗少、適應范圍廣、自動化程度高和出水質量好等優點。反滲透法脫鹽率及產水純凈程度都比電滲析法高,出水水質優於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對高氟低礦化度苦鹹水通過反滲透法淡化,出水水質可達到我國《飲用純凈水衛生標准》。有資料表明,反滲透法淡化苦鹹水的能耗———電耗、水耗均低於電滲析法,而且反滲透法設備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小、運行效果穩定可靠、符合「清潔生產」要求,反滲透法是較其他方法更為合理、有效的苦鹹水淡化方法。 採用反滲透法對不同含鹽量的苦鹹水進行脫鹽淡化,淡化過程中,系統運行穩定。系統的脫鹽率達96 %以上,淡化水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反滲透系統苦鹹水淡化裝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可根據原水的水質情況,調整運行參數來實現對不同含鹽量的苦鹹水連續進行處理。該裝置高度集成化,可望成為定型的成套設備。
【缺點】
需要高壓設備,原水利用率只有75-80%。膜要定期清洗。
『玖』 哪種操作反滲透的不正確清洗會導致膜損壞
1、 膜污染簡介
反滲透系統運行時,進水中含有的懸浮物質,溶解物質以及微生物繁殖等原因都會造成膜元件污染。反滲透系統的預處理應盡可能的除去這些污染物質,盡量降低膜元件污染的可能性。污染物的種類、發生原因及處理方法請參見表1。通常,造成膜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新裝置管道中含有油類物質和焊接管道時的殘留物,以及灰塵且在裝膜前未清洗干凈;
2)預處理裝置設計不合理;
3) 添加化學葯品的量發生錯誤或設備發生故障;
4)人為操作失誤;
5)停止運行時未作低壓沖洗或沖洗條件控製得不正確;
6)給水水源或水質發生變化。
污染物的累積情況可以通過日常數據記錄中的操作壓力、壓差上升、脫鹽率變化等參數得知。膜元件受到污染時,往往通過清洗來恢復膜元件的性能。清洗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物理清洗(沖洗)和化學清洗(葯品清洗)。物理清洗(沖洗)是不改變污染物的性質,用力量使污染物排除膜元件,恢復膜元件的性能。化學清洗是使用相應的化學葯劑,改變污染物的組成或屬性,恢復膜元件的性能。吸附性低的粒子狀污染物,可以通過沖洗(物理清洗)的方式達到一定的效果,像生物污染這種對膜的吸附性強的污染物使用沖洗的方法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用沖洗的方法很難除去的污染應採用化學清洗。為了提高化學清洗的效果,清洗前,有必要通過對污染狀況進行分析,確定污染的種類。在了解了污染物種類時,選擇合適的清洗葯劑就可以適當的恢復膜元件的性能。
2、 物理清洗(沖洗)
2.1 沖洗的作用
沖洗是採用低壓大流量的進水沖洗膜元件,沖洗掉附著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或堆積物
2.2.1 沖洗的流速
裝置運行時,顆粒污染物逐漸堆積在膜的表面。如果沖洗時的流速和制水時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則很難把污染物從膜元件中沖出來。因此,沖洗時要使用比正常運行時更高的流速。通常,單支壓力容器內的沖洗流速為:
1)8英寸膜元件:7.2 – 12 m3/h;
2)4英寸膜元件:1.8 – 2.5 m3/h。
2.2.2 沖洗的壓力
正常高壓運行時,污染物被壓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沖洗時,如果採用同樣的高壓,污染物仍會被壓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會理想。因此在沖洗時,應盡可能的通過低壓、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把污染物沖出膜元件。壓力通常控制在0.3 MPa以下。如果在0.3 MPa以下,很難達到一定的流量時,應盡可能控制進水壓力,以不出產水或少出產水為標准。一般進水壓力不能大於0.4 MPa。
2.2.3 沖洗的頻率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經常對系統進行沖洗。增加沖洗的次數比進行一次化學清洗更有效果。一般沖洗的頻率推薦以一天一次為好。根據具體的情況,用戶可以自行控制沖洗的頻率。
2.3 沖洗的步驟
① 停止反滲透系統的運行。緩慢地降低操作壓力並停止裝置。如果快速停止裝置,壓力會急速下降,這可能會對管道、壓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損壞。
② 調節閥門:
- 全開濃水閥門;
- 關閉進水閥門;
- 全開產水閥門(如果運行時產水閥門沒有全開的情況)。
如果錯誤地關閉產水閥門,壓力容器中的後半部的膜元件可能發生產水背壓,造成膜元件破損。
③ 沖洗作業:
- 啟動低壓沖洗泵;
- 在緩慢打開進水泵的同時,查看濃縮水流量計的流量;
- 調節進水閥門,調節流量和壓力達到標准值;
- 10 – 15分鍾後慢慢地關閉進水閥門,停止進水泵。
④ 恢復正常運行。按日常啟動程序啟動系統。
2.4 注意事項
① 進水水泵需要滿足正常運行時的進水流量(進水流量 = 產水流量 + 濃縮水流量),同時必須考慮滿足沖洗流量的要求。
② 濃縮水管路和閥門的選擇也要考慮沖洗時的大流量。制水時,因為回收率高,濃縮水流量相對很小。沖洗作業時,要求低壓高流量,幾乎所有的進水都從濃水管路排除,所以設計濃水管路和閥門時不僅要考慮制水時的流量也要考慮符合沖洗時的流量需要。如果僅僅考慮制水時的流量來設計管路和閥門,則在沖洗時濃水管路以及濃水閥門處的壓降升高,有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流量或超過沖洗要求壓力。當然,也可以考慮另外設置沖洗專用管路。
③ 選定流量計時要考慮到可以讀取沖洗時的最大流量。
④ 對於多段反滲透系統,為了能夠更有效的沖洗膜元件,系統的設計有必要按可以分段沖洗進行設計。
- 如果進行全段沖洗,前段的沖洗水和污染物會一起流入後一段中,容易造成後段的堵塞。
- 段數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沖洗水流經的膜元件數量增加。為了能夠達到流量要求,需要加大進水壓力。由可能會超過沖洗壓力的允許值,導致膜表面的壓力升高,降低沖洗的效果。
- 進行第一段沖洗時,全開第一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濃水和第二段進水間閥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 進行第二段沖洗時,全開第二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關閉第一段濃水和第二段進水間閥門,關閉第二段濃水和第三段進水間閥門。
- 進行第三段沖洗時,全開第三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關閉第二段濃水和第三段進水間閥門。
3 化學清洗
3.1 化學清洗的標准
發生以下情況時,物理沖洗已經不能使反滲透膜的性能恢復,這時就需要進行化學清洗。
① 標准化條件下的產水量下降10 – 15 %;
② 進水和濃水之間的系統壓差升高到初始值的1.5倍;
③ 產水水質下降10-15%。
3.2 化學清洗的頻率
當膜元件發生了輕度污染時,就應及時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會因化學葯劑不易深入滲透至污染層,且污染物也不易被沖出膜外等因素而影響清洗效果。如果膜元件的性能降低至正常值的30-50%,很難清洗恢復到膜系統初始性能。
膜的清洗周期根據現場實際污染情況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個月一次。如果在1個月內清洗一次以上,需要改善預處理例如追加投資或重新設計膜系統;如果清洗周期在1-3個月一次,應側重於調整和優化現有系統的運行參數。即使系統長期沒有發生污染,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系統正常運行,一般可考慮每6個月進行1次化學清洗。
當預處理工藝中採用了無機絮凝劑,經常會有反應不完全的無機鹽沒有形成可過濾掉的絮凝體。用戶應確保沒有過量的絮凝劑進入到膜系統中。過量的絮凝劑能通過SDI測試裝置測定出來,例如SDI膜片上的鐵為3μg/片,任何時候不應超過5μg/片。
除了採用濁度和SDI測定之外,顆粒計數器也可以精確衡量RO/NF進水是否合格。粒徑大於2μm的顆粒物應<100個/ml。
3.3 清洗葯劑的選擇
不同污染物應採用不同的清洗葯劑。污染發生時通常不是只有一種污染物,因此常規化學清洗需要包括高pH值清洗和低pH值清洗兩大步驟。可以使用的常規化學清洗葯劑請參見表4。選用哪個清洗劑進行化學清洗,可以按以下方法判斷:
- 按反滲透進水水質判斷;
- 進行全系統膜元件清洗之前,可以從系統中取出一、兩支膜元件,通過進行清洗試驗,選擇最佳的清洗葯品。
一般來說,應先採用高pH清洗液清洗油類和微生物污染,然後採用低pH清洗液清洗無機垢類或金屬氧化物污染。有時也先酸洗後鹼洗,或者只採用一種葯劑清洗,例如地下水源的鐵污染,採用簡單的低pH清洗即可。有時清洗液中加入洗滌劑以便去除微生物和有機污染物;有些加入螯合劑如EDTA,以便更好地去除膠體、有機物、微生物和硫酸鹽垢。如果選擇清洗劑不當,或清洗順序不當,可能會使污染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