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b實驗中,為什麼濃縮膠和分離膠的電壓不一致同樣的電壓可以嗎
PH值不同,前者主要表現為濃縮效用,後者表現為電荷效用和分子篩效用.
濃縮效應主要在濃縮膠中完成,濃縮膠的pH6.8
,在這個pH條件下,緩沖液中的HCl的Cl離子幾乎全部解離,
Gly的等電點為
6.0
,僅少數解離為負離子,在電場中移動速度很慢.酸性蛋白質在此pH下解離為負離子,三類離子的遷移速率為Cl一般蛋白質Gly
,電泳開始後,Cl離子泳動快,在其後留下一個低離子濃度區.
Gly在電場中移動很慢,造成移動離子的缺乏,於是快慢離子間就形成了一個缺少離子的高壓區,在高壓區內所有的負離子都會加速移動,當移到Cl離子區域時,高電壓消失,蛋白質的移動速度慢下來,當以上穩定狀態建立後,蛋白質樣品在快慢離子間被濃縮形成一個狹小的之間層,並按蛋白質所帶負電荷量的多少依次排列成帶,濃縮樣品,從濃縮膠進入分離膠後,膠的pH升高,
Gly的離解度增大,泳動率上升,又因為它分子小,故超過所有的蛋白質分子,緊跟在Cl離子後,Cl離子遷移後,低離子濃度不再存在,形成了恆定的電場強度,因此,蛋白質樣品在分離膠中的分離主要取決於它的電荷性質,分子大小和形狀,分離膠的孔徑有一定大小,對不同相對質量的蛋白質來說,通過時收到的滯阻作用不同,即使靜電荷相等的顆粒,也會由於這種分子篩的效應,把不同大小的蛋白質相互分開.
B. 我是WB新手。目的分子量180.應該用什麼內參,分離膠的濃度選多少請高手指教
分子量180,有點大啊,可以試試6%分離膠
內參我們用的是GAPDH,你可以參考
C. wb 分離膠為什麼不凝呢
冬天到了 膠凝的會慢很多的
前提是你東西都沒問題的話
D. wb實驗中,為什麼濃縮膠和分離膠的電壓不一致同樣的電壓可以嗎
濃縮膠的目復的使得loading的樣品制能夠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進入分離膠,如果電壓太大前端的蛋白容易在後面的蛋白趕上來前進入分離膠。而在分離是理論上(實際上也是)小電壓長時間分離的效果會更好,但是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必要等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就用大電壓快點跑。
E. wb實驗分離膠立馬就凝固了行么
透明膠郵票粘在一起,要分而不損傷郵票的確是件很麻煩的事。用電吹風版或水泡等也不權失為好辦法。但剛開始不要盲目用電吹風或水泡等辦法用在郵票上,以免損傷郵票。你可以用透明膠粘在和郵票差不多的廢紙上(最好是撕下廢棄無用的郵票邊紙上)做個試驗,先用電吹風吹,如果沒有效,再用水泡等方法。試驗成功取得經驗後,再用到郵票上。
F. 濃縮膠和分離膠分別發揮的作用。
1、濃縮膠的作用:
有堆積作用,凝膠濃度較小,孔徑較大,把較稀的樣品加在濃縮膠上,經過大孔徑凝膠的遷移作用而被濃縮至一個狹窄的區帶,在電泳的時候可以看到樣品被壓成一條線。
2、分離膠的作用:
有分離分子的作用,為電荷效用和分子篩效用。當樣品從濃縮膠進入分離膠時,由於蛋白的分子量不一樣,其在分離膠中的泳動速度不一樣,這樣就能夠分離目的蛋白,蛋白越大,所對應的分離膠濃度應該越小,比如90k以上的蛋白一般用6%的分離膠來分離。
(6)wb用純水壓線不會稀釋分離膠嗎擴展閱讀:
分離膠和濃縮膠因為濃度不一樣導致孔徑不一樣,蛋白在其中的泳動速度不一樣。
濃縮膠的濃度通常為3.9%,濃度比較小;濃縮膠中的孔隙較大,起到的作用是為了讓蛋白質混合物在進入分離膠之前都到達同一起跑線,以便在分離膠中更好的分開,因此一定要充分跑完濃縮膠之後再調電壓。
分離膠的濃度從6%-15%不等,當樣品從濃縮膠進入分離膠時,由於蛋白的分子量不一樣,小分子的物質容易通過, 阻力小,遷移速度快;大分子的則受到較大 的阻力而被滯後。這樣就能夠分離目的蛋白。
G. 最近做WB,發現SDS-PAGE上樣後開始電泳不久就看見LOADING BUFFER漏到分離膠和濃縮膠分界,請各位指教
一、可能是玻璃板沒有加緊
二、濃縮膠沒有凝固好,灌膠的問題
三、電壓是否大了?我們常用濃縮膠80v,30min.
灌膠的問題可能性比較大,祝實驗順利
H. WB實驗中9%和11.5%的分離膠凝固時間是否不同
western-blot中分離膠濃度的來選擇取決於目的蛋白自分子量。 不同的分離膠濃度對不同的目的蛋白分子量的解析度不一樣,比如15%的分離膠更適合45kDa的分目的蛋白,而10%的分離膠更適合70kDa的目的蛋白。 而因為western blot的膜應該是完全覆蓋SD
I. wb配分離膠時用無水乙醇壓膠之後用不用水沖洗
不用水沖洗,直接加濃縮膠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