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墨畫的鑒賞
鑒賞墨:如故宮收藏的「乾隆御詠西湖十景十色墨」,色彩各異,墨的形式富於變化。一面為陰文楷書填金乾隆御詠西湖十景十色七言律詩,一面浮起詩中所詠西湖十景圖畫。依次為「麴院風荷」、「花港觀魚」、「蘇堤春曉」、「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雙峰插雲」、「柳浪聞鶯」、「南屏晚鍾」等。畫面的構圖,以極簡練的手法刻畫出方題的基本特徵,藝術地再現了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色,形象地反映出200多年前,西湖十景的歷史面貌,是較好的鑒賞墨。此套墨為色墨,是繪畫用的顏料,有紅、黃、青、綠、藍、棕、白色等色,多為天然色料配製,色彩純凈艷麗,不易褪色。雖早期色墨不多見,但從唐、宋的繪畫中,可以看到顏料的精美與華麗。唐人《金碧山水圖》,畫面以青、綠色彩為主,間施以金描繪出秀麗蒼翠的山川,巍峨宏偉的殿閣,展現出輝煌壯麗的自然圖景,突出了色彩的美麗。五代著名畫家顧閎中創作的《韓熙載夜宴圖》,畫面前後分作5段,用濃筆生彩的藝術手法,把南唐宰相韓熙載的夜生活,刻畫得惟妙惟肖。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色彩柔和艷麗,人物傳神,更顯出色彩的美妙。這些在紙、絹上的色彩,已歷經了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滄桑,仍然保持著奪目的光彩,充分顯示了這些彩色墨製造精良,是古代鑒賞的佳品。
鑒別文物真偽是文物科研及陳列研究的前提,無鑒別真偽就談不到鑒定。所以鑒別、鑒定是文物工作者首要解決的。我們鑒別鑒定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研究真實可靠實物的參考憑證。我們鑒別墨也一樣,要求多看實物、多記實物,通過實物與文獻資料相互印證,看後加以思考,善於比較分析,善於發現問題,多看實物是可以對某一名家名作的墨質、題識、圖案、墨品、風度認識就越深刻熟悉。加上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多學文獻資料,並學會區分歙縣與休寧各派的墨品及風度的特點,通過對墨品的了解,即使在沒有年款的情況也可以鑒定出是哪些名家墨品。如:康熙三十五年所制「耕織圖」墨品,乾隆三十年所制「棉花圖」無論仿造、改制,我們都可以斷定康熙三十五年以前沒有「耕織圖」墨品,乾三十年以前沒「棉花圖」墨品,以後仿造可能就是舊模新作比較容易鑒別真偽。還有清代名家墨品分等級、價格也可以參考。
另外避諱對墨影響,封建社會有國諱與家諱之說。國諱是避皇帝與孔子的名;家諱是避自己祖先的名字。避諱的方法是,在書寫時候凡遇到應避的名諱,或缺筆或易字,說念之時改原音。「避諱」對於文物鑒別有一定影響。如「避諱」對於明清兩代墨的鑒別尤為重要。明代還可以,在明清兩代制墨中品名,齋名常用「玄」字,「玄元靈氣」、「九玄三極」等。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名玄燁,因而「玄」字避諱,或改寫元,或缺寫一筆,明清兩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當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改寫「元」或缺一筆當是康熙以後的作。而由於「玄」字墨品給明代墨帶來多少厄運。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後,均挖去「玄」字或將墨毀壞。總之「玄」給明代傳品招致厄運,其損失不可估計,但同時也在鑒別方面起到了劃分時代的作用。由於明清兩代書畫受各流派的影響,其風格有所不同;因書畫風格不同,其墨模雕刻技巧、手法,顯然有時代的區分。明代的書法多遒勁,雕刻手法為了表達遒勁,刀法則需要深厚,才能顯示字體雄健,陽文字鋒芒峻厲,圭角嶄然。清代書法多秀潤,雕刻手法必須掌握精秀潤細的刀法,才能表達柔麗清雅。繪畫與書法完全一致,因之明清兩代雕刻墨模的技巧,以明清兩代書畫不同風格,而形成兩大流派:明代墨模,其刀法多深厚有力;清代墨模,其刀法多柔妍精細。其所以不同,實因書法繪畫風格不同所致。這樣對鑒別明清兩代名墨,就可掌握內涵。
明清兩代大部分為了更換墨模,不在模上刻用年款,即刻上也在側面,更換時也不影響墨面。
在墨上考證年代,只能以自製墨來解決,文人官吏囑墨家制墨不惜墨模成本,帶有紀念性的墨品,多署干支年款,這就為我們考證年代提供了方便。
另外從墨模上鑒別墨品,墨模使用年久影響墨面的清晰,凡是初版初刻,花紋、書畫、印章均特別清楚悅目;相反,墨模使用久了,墨面就顯得模糊不清,可能是復制,年代則稍晚一些,所以說墨模可以反映墨家業務大小,經營盛衰。
墨品的漆衣,是在墨布加刮摩。通過漆衣也可鑒別墨,漆衣墨凡年代較遠,漆皮顯得渾厚,並呈蛇皮斷紋,與古琴相似。斷紋不是裂紋,有紋不裂,隱蘊在漆皮之間,又與古瓷開片相同。漆皮墨盛於萬曆年間,清康熙墨少見,乾隆晚期以後漆衣墨,其光澤漂亮有餘,而蒼厚渾朴不足。墨上的漆邊也可作為不同時代的風尚,有助於我們對年代的鑒別。明代大從漆上下左右側通漆邊,正面背面為本色。清代多漆兩面的邊,兩側上下都不漆。
Ⅱ 怎樣鑒賞一副中國水墨畫
鑒賞中國水墨畫首先要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其次要會欣賞中國水墨畫,不似平常畫一樣欣賞它的美與不美,而是透過表面看深層。
Ⅲ 如何解析欣賞中國山水畫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道」,何謂道?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宇宙萬物自然發展的內在規律,中國古代的「道」的思想即使在今天還是具有很高的科學文化價值的。好的花鳥畫.人物畫亦強調得道成畫的,但由於體現天地之道不充分,故只能被視著「小品 」。
山水畫,畫的是天地山水小船屋宇樹木等,一般人們看畫也就是看到這些東西,第一是喜歡,其次是想去想居。其實,中國山水畫的文化內涵遠不止此。外形式的東西只是中國畫家通過道術表現自身對道體的理解而借用的載體而已。目的不是畫這些素材類的東西以至逼真,而是想力求表達出自己對大自然的一種感悟以求通達天地之道.
中國龍在學者眼裡是中國人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圖騰標志,在中國畫家眼裡它是自然界能量運動之痕,大理石的花紋在一般人看來只是一種普通的石頭花紋 ,在中國畫家眼裡它就是自然界能量運動之跡,萬物包括生命體就是順應這一痕跡而形成發展的。
中國文化是自然主義文化 ,以體現蓬勃向上的生命氣息為原則。這也就是一個中國畫家畢其終生要追求的東西,同時自身也獲得長壽。萬物相雜自有序,中國古人發現這個序就是太極八卦.陰陽五行,中國山水畫表現天地萬物時也表現這一學說,因篇幅所限,在此恕不詳述。
山水畫即求天地之大道,上面談到的形.理.性.勢.氣五階段與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也是同理。以工作為例,形即外觀事物或我們面對的工作,理.性.勢.氣即內在本質,是未知結構,不同優秀度的領導者就是對內在未知結構的把握度不同,達到通氣的水平就是對事物或工作的規律全面掌握,了如指掌,駕輕就熟,這當然是最優秀的領導者了,但這樣的人不多。中國山水畫大師不多也就是這個理。
下面再給大家談談山水畫的技法問題。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全都按自然主義原則采自自然界,有筆.墨. 紙.顏料等,毛筆是最主要的工具。從毛筆的頂端看,中間一點,周圍一圓圈,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偌大一個宇宙的形成最早是由一點開始的,謂之太極,圓指的是宇宙整體。中國人也在宣紙上實踐了這一思想觀點,從筆尖一點畫出天地萬物。把山水畫的技法看作「道術」是再得體不過的了。由於山水畫的繪畫原則所限,學習山水畫的筆墨技法往往需要化幾十年的功夫,第一原則就是筆墨要松,繪畫史已經證明,筆墨從拘謹到放鬆,與人類不斷在發展中得到解放是同步的。然後筆墨在質的表現上,根據中國道的原則及人的基本修養標准,有八個總結:剛.柔.動.靜.誠.信.和.靈。中國的陰陽觀,以陽剛為上,陰柔為下,但剛者易折須以陰柔輔之,故具有張力的柔和筆墨(外柔內剛)為高。
中國對動靜的辨證關系是很有講究的,生命必須是動,而靜者生智靜者壽,故動中見靜,靜中見動為高。天地以德(正氣)運行營造萬物乃至生命,人們以德行世友好相處,誠信(按道理辦事)固然重要,所以好的筆墨往往是憨態可鞠的。和即和諧,高度有序也,好筆墨是變化豐富而不亂的。靈指靈性,有靈性的筆墨生命無處不在,這是對畫的基本要求,然而又是最為重要的,沒靈性的畫那就一無是處了,這是由畫家本人是否有靈性來決定的。
古人謝赫評畫稱氣韻生動為第一就是這個理。其實中國畫的筆墨標准與我們完美的人性人格修養標準是完全一致的,我們甚至可以把中國畫學比作「人學」。
近現代以來,中國山水畫的現狀如何呢?主要現象有三種。一是標榜中國傳統文化,泥古不化的。二是標榜畫家個性,標新立異的。三是批判傳統,重彩作畫,搞中西結合以此來改造發展中國畫的。尤其後兩者是當代中國畫壇的主流。人類歷史總是在突破中前進,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對這些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偏執有清醒的認識,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也是應該的。
對以上三種現象評析如下,純屬個人見解 ,以供參考。
第一種泥古傳統,好的方面是可以在學習傳統的同時打下扎實的基礎,好畫亦為中國繪畫軌跡留下一些記印,關鍵是在思想認識上要知道中國繪畫的歷史也是多元發展的歷史。
第二種個性發展,這是按藝術創造規律進行藝術創造的最高准則,強調個性創造,上世紀初「ARTS」被 引進以來,以藝術形式在宣紙上畫中國畫的人成為主流,學院派至今依然如此。因為是個性化的,好壞只能是各人各看了。他們的特點是無文化包袱,思想解放。
第三種批判傳統搞中西結合的 ,這是運用重彩想為中國畫創出一條新路子的勇士們 的一種勇敢的嘗試,其本質是用藝術的磚來敲中國文化的門,歷史會記下這些痕跡,成敗自然由歷史去評說。
這三種現象客觀存在,孰對孰錯化太多的筆墨去評說,並沒多大意義。當我們睜眼看看天上的飛機.海里的大船.賓士的火車,我們自然會感到我們今天的生活空間之大是古人無法比擬的,整個世界都是我們學習的課堂。對他文化一無所知,死抱著自己祖宗的傳統不放,孤芳自賞,夜郎自大,關閉自守,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扼殺!我們如果能下功夫學習研究把握住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張開雙臂去擁抱整個世界,不是拿著自己的文化去與他文化攀比,而是主動尋找契入點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對話,吸取他文化的營養豐富自己,尤其注意向當今世界最先進文化學習,不是中西結合,而是東西南北中全方位結合,我們中華文化才會發展得更加完美,更加輝煌!
因為藝術的概念不足以涵蓋中國山水畫,故從文化的視角簡略地提一下,也是為了表述的理由能更充分些。近現代以來,對中國山水畫改造革新的主流,還是一些中西結合的倡導者,他們是勇士,但他們在畫面上的表現主要是大膽地潑倒塗色,這里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一是西指何方?西方文化僅是色彩,就這么貧乏膚淺嗎?二是中國人也長眼睛,中國也有太陽,中國何曾不重視色彩?中西結合的倡導者們的繪畫只能說是一種現象,是否有學術價值,還需要歷史的驗證。但由於交通的便利,各國的互相往來,有限的文化交流,對中國繪畫的影響還是有的。西方文藝復興後,人性得到很大的解放,奔放瀟灑及油畫技法的筆筆見筆的 特點在近現代的中國山水畫中時常可以看到,但西方人對復雜豐富的色彩關系的處理水平很高,在中國山水畫中運用的好的還不多見。過於復雜豐富的色彩運用在中國山水畫會有損中國山水畫的靜雅氣息,如果我們在文化對話中能注意到這一點,研究嘗試,這也是一個不小的課題
對上述內容作一個歸納總結,我們不難知道,當我們欣賞一張近現代中國山水畫時應注意幾點:一.氣韻生動雅緻,二.筆墨良好瀟灑,三.章法運作合理,四.色彩淡雅豐富,五.素材憨態有味 ,六.傳統功力深厚。 要加以說明的是這六點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標准,不易達到。一位在認識上清醒而為此努力奮斗一輩子的畫家都未必成功(大多數認識有錯的畫家那就免談了)。因此當我們欣賞一張中國山水畫時也只能看看其相對的水平,不要太苛求了。
Ⅳ 怎麼描寫水墨山水畫
潑墨畫法是中國美術里的一項獨有的繪畫創作技巧,其對畫家的基本功底要求是較為嚴苛的,必須要有深厚的畫技底子和對於圖形感觀的藝術創造能力。
Ⅳ 怎麼欣賞山水畫
對於大多數收藏書畫的人來說,欣賞山水畫只止於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這種造型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這幅字畫他們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欣賞的方式其實就是線性的思維方式,很片面不深入。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山水畫,一般來說,工筆山水比較容易看懂,因為他描繪的都比較真實。 如果水墨大寫意山水畫,就很難欣賞了,因為它具體,太抽象。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山水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山水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 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山水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山水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山水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山水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 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山水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山水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山水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山水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字畫鑒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山水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山水畫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這幅山水畫作者想要表現什麼?是通過什麼手法來表達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最後山水畫的欣賞,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美得體驗、文化知識、生活感受等進行豐富的想像、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欣賞到山水畫的美來。
Ⅵ 如何贊美水墨畫的意境美
可以用詩詞來贊美。
1、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金陵圖》唐代:韋庄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釋義:
誰說畫不出六朝古都的傷心事,只不過是那些畫家為了迎合當權者的心態而不畫傷心圖而已。你看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畫中,枯老的樹木和寒涼的雲朵充滿了整個金陵城。
2、布襪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清代:納蘭性德
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許塵侵。歲晚憶曾游處,猶記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絕頂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雲中錫,溪頭釣,澗邊琴。此生著幾兩屐,誰識臥遊心?准擬乘風歸去,錯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襪青鞋約,但向畫圖尋。
釋義:
空山梵唄,水月洞天,這世外幽靜的山林,不惹一絲世俗的塵埃。還記得那夕陽西下時,疏林上一抹微雲的情景。在懸崖絕頂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雲山之中,垂釣於溪頭之上,彈琴於澗水邊,真是快活無比。隱居山中,四處雲游,一生又能穿破幾雙鞋子,而我賞畫神遊、的心情又有誰能理解?往日誤入仕途,貪圖富貴,如今悔恨,想要歸隱山林,但是這一願望要到何日才能實現呢?只希冀從這畫中找尋。
3、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節選)唐代:杜甫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嘆嗟。
此皆騎戰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
釋義:
當年唐太宗著名寶馬「拳毛?」。近代郭子儀家中好駒「獅子花」。而今新畫之中就有這兩匹馬,使得識馬的人久久感慨贊誇。這都是戰騎以一勝萬的好馬,展開畫絹如見奔馬揚起風沙。其餘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絕,遠遠看去象寒空中飄動煙雪。
4、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畫鷹》唐代: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㧐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擿,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釋義:
潔白畫絹之上,突然騰起風霜氣,原來紙上蒼鷹,兇猛不同一般。竦起身軀,想要捕殺狡兔;側目而視,目光深碧銳利。只要解開絲繩鐵環,畫鷹就會凌空飛去;只要輕輕呼喚一聲,畫鷹就會拍翅飛來。何時讓它搏擊凡鳥,我們就會見到凡鳥血灑草原的壯觀景象。
5、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唐代:杜甫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里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綉段,已令拂拭光凌亂。
請公放筆為直干。
釋義:
天下有幾人精於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還年輕。畫成停筆便覺松梢長風起,滿堂觀者無不動容嘆神奇。兩株古松暴裂著長滿苔蘚的皮,盤繞的高枝有如青鐵交錯而屈曲。剝蝕的樹干好像龍虎的白骨,陰森的樹葉好像低垂的雷雨。松很處一位西域僧人在靜息,眉發斑白神情超脫無拘羈。
袒露右肩光著雙腳,身前松子落滿地。韋侯啊韋侯盡快來相見,我有一匹好素絹。其價不亞於錦綉緞,舒展時把那光影亂。我已讓人把它修飾得平展,請您揮筆畫直干。
Ⅶ 怎樣欣賞中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7)純水墨的山水畫怎麼欣賞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
Ⅷ 水墨畫究竟怎麼欣賞
其實 水墨畫 本身就有幾個很典型的特點,也即是本身就具有某些現代表現手法的特徵: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三者中,單純性可以發揮到當代的「極限主義」, 象徵性可以轉向「概念藝術」 、「抽象表現」和象徵主義。因此,傳統套路中早早就孕育了現代藝術才達到的一些方式和手法,要轉變它的整個方向,恐怕相當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論界喋喋 不休的爭了幾十年,到現在也沒有看見多少成功的突破流派。漫說流派,就是具有強烈個人風格走向的畫家也是鳳毛麟角。而社會、大眾、藝術界對這些變革之後的 作品的承認、接受又非常有限。 1400多年水墨的發展,的確有不同時期的差異,現存的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 果。中國人喜歡以奇數說事,因此把墨可分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也就是焦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其實,墨因水分稀釋而千變萬 化,又何止五色呢? 濃淡配合,干濕配合。「濃破淡」的方式,畫面感較為融合。而「淡破濃」的方式,由於生宣紙有先入為主的特性,尤其是濃墨八成干時再用淡墨或清水去破,這樣,先畫的部分就較為清晰。 墨厚了,就叫做「積墨」,是為了使畫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夠分量,可反復加強。積墨積在什麼地方好呢?如果墨色非常淡薄,叫做「淡墨」,用墨的時候追求透明、純凈。筆與筆之間形成的水印。淡墨與濃墨呼應、對比、相互依託,才有濃、淡之感。 20世紀初期,已經有一批畫家提出吸收西畫的技法和概念,才能促進 水墨畫 的現代化。當時的探索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吸收外來藝 術,走一條融合中西的創作道路。另一類是從內到外完全擺脫傳統繪畫的影響,走一條用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來進行創作的道路,但是並不放棄使用傳統 水墨畫 的筆、墨、紙等媒材。走了一百多年,特別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更是風起雲涌。但是到今天看看,沒有什麼人能走出來一條康莊大道來。畫界、評論界的爭 論我看倒無所謂,有所謂的是繪畫需面對的收藏家和觀眾,他們對這些探索態度冷淡,大部分甚至有點無動於衷,哪能夠說成就呢?博物館不收藏,收藏家不收藏, 觀眾不看,刊物介紹也少,評論家各自說自己的看法,永無定論, 怎麼 推進呢? 當代的水墨有一種民族藝術的標記,雖然日本、韓國也有人畫水墨,但是真正能帶給世人感受的水墨,還是跟中國形象密切相連的。你非說是西方當代藝術形式,不 過用了水墨表現,西方評論界多半不吃這一套,就說你是中國的傳統手法。幾個一直在外國做水墨創作的藝術家,比如楊佴一直在日本,他的作品明顯受法國印象主 義以後的畫家影響,畫的還是 水墨畫 。我到日本和多摩美術大學的幾個教授談水墨問題的時候提到他的作品,他們輕描淡寫地說他是中國 水墨畫 家,沒有一個人認為 他是後印象派的;台灣的袁金塔、劉國松、香港的王無邪,因為他們作品的媒材主要還是宣紙和水墨,雖然他們的作品與傳統 水墨畫 已有了明顯的距離,但我在美國 看他們的展覽時,注意到旁邊的美國人都這樣評說「中國畫能夠這樣畫真有趣」,卻並沒有聽過一個人說這是當代西方藝術的發展。是不是有點「媒體決定論」的問 題呢?我不知道。但是這種特定的媒體,特別是筆墨宣紙的框框,基本給這類畫打上了一個民族標記。 幾類當代 水墨畫 家中,有把傳統水墨的本末里外全拋棄,用 水墨畫 當代試驗畫的一批人。最近這些年,我看見在大陸冒出好多 水墨畫 家群體,有傳統 水墨畫 、實驗水 墨畫、表現性 水墨畫 和新文人畫等群體。這批畫家都比較年輕,從他們的創作來看,起碼有一點我看是共同的,就是他們所受的美術教育都是西式體系的,他們的藝 術概念是西方的繪畫藝術觀念和形式因素,水墨僅僅是用來創作的工具而已。比如我看見的張羽、劉子健、閻秉會、魏青吉、方土等人,他們的作品是試驗性水墨的 經典。而就我看,則是西方的技法背景、藝術思想水墨化的結果。我自然不反對這種探索,但是如果從水墨來說,把技法、表現的概念都換了西方的,那麼剩下來的 除了宣紙、水墨之外,還有什麼呢?問題是這類型的試驗水墨在西方藝術界也未必得到肯定和接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不上不下的狀態。 另外一批人,則去本留末,去里留外,延續傳統水墨的路走,添加進去一些西畫的元素。趙緒成、董小明、孫海清、鍾儒乾等人的這些作品明顯地讓人感到是受現代 藝術形式的影響,所表現的對象卻是中國的。這樣是用中國的皮來弘揚西方的神,如趙緒成將抽象表現主義的形式和石窟藝術的歷史感結合起來,董小明將熟悉的水 墨形式與抽象主義的節奏感結合起來。他們的創作乍一看是中國題材的,再細細看看下去卻感受到了北歐冷漠的隔世感,是德國的表現主義藝術。表現意識是中國寫 意傳統,是用水墨表達現代主義。 在眾多的試驗性水墨藝術家中,台灣的劉國松憑借其畫作宇宙風景是最早取得成功的一位。張羽、王無邪畫顯微世界;黃一瀚畫虛擬世界;還有我看到張正民的《時 尚製造》,高鵬的《金陵不夜城》,薛亮的《都市墨意之一》,謝海的《科隆景象》,韓書力的《樂生圖》,楊懷武的《四條屏》,馮勁松的《荷塘印象》,王法的 《城市建築》,王劍閣的《崛起》,陳輝的《皖南印象之一》,黃孝逵的《清水居鳥生四圖》……,真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當代 水墨畫 突破了傳統符號象徵體 系,也突破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形成的「新傳統」的范圍,越來越趨向一種多樣化、個人化的世界。當代 水墨畫 反映了我們生存環境中不斷變化的個人態度。 這些作品,我在好多水墨大展中看過,數量龐大、尺寸龐大,也的確有些想法。在我來說,第一,因為對西方的當代藝術了如指掌,對於那些作品中的西方當代元 素,我可以說是熟視無睹。如果這個核心打動不了我,那麼我認為餘下的水墨也只是是很表層的,既缺乏傳統筆墨的根基,又還沒有形成當代藝術技法的體系,所以 怎麼 看都是空空盪盪。去年在廣州美術學院的新展覽館中看了一個大型的水墨展,在廣東美術館看了三年展,其中的水墨作品,思想和形式內容雙空的實在多。藝術 家中好多除了要做到聳人聽聞之外,好像沒有什麼想說的,沒有什麼潛台詞,也沒有什麼技法來承載他們的概念,展廳中看的人都很沉悶,我估計是誰也沒有看懂。 說危機,我看這種不舊不新、不中不西的心理狀態才是最大的危機。 看完這類當代 水墨畫 展,我走出門來心裡經常是悶悶的,往往也沒有什麼評論可說。我在美國的當代藝術館出來卻不是這樣的,經常會有感而發。也可以看到有好多 評論家都滔滔不盡地進行評說,評論的文章也言之有物。是不是當我們走西方風格的時候不求甚解,而對於傳統又嗤之以鼻造成這樣的尷 尬呢?
Ⅸ 怎麼樣去欣賞一幅山水畫
山水畫屬於中國化范疇,首先用筆可以分為繁、簡,是寫意還是工筆,就是畫的墨色多還是少,細密還是簡略,又可以分為水墨、淺絳和青綠,水墨屬於不是很像、但意思到了的畫法,淺絳和青綠一般是工筆畫法,尤其青綠更是,工筆指的是畫的很細密周全、真實可信。
寫意和工筆各有利弊,寫意要求不拘泥於形似但神情要對,筆法要簡而美,工筆要求細膩生動。
然後,要看手法的新舊,一般藝術的處理要新,不必總是前人的方法,比如山石畫法,宋代范寬的雨點皴、米芾的米點皴、馬遠的斧劈皴都屬宋代的,今天總用,就不是特別有創造性,所以後來嶺南畫派黎雄才們的山水畫才有創新,受歡迎。當然,如果以前人手法創作的作品,所謂「老瓶裝新酒」,也算不錯。
最後,其實也是最為關鍵的,還要看作品的品位,譬如表演藝術,有的就高雅,有的就低俗,一般市面上賣的山水畫多有甜俗之弊,不過一般掛家裡看看也還可以,如果筆墨呆滯而品位過低,則不如不買。
一般美術史上大家作品,都是從技法風格到品位都出眾的,所以經得住一代代人挑剔的目光。
Ⅹ 新手小白該如何欣賞中國水墨畫
首先它是以墨為主要顏料,以水為調合劑,以毛筆為主要繪畫工具,以宣紙和絲綢為載體的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獨特繪畫類型。她植根於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土壤。跨越不同的時空,經歷了萌芽、發展、成熟、創新、再發展的許多不同階段。形成了集民族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審美意識和哲學觀念於一體的完整藝術體系。因此,中國畫和西方油畫形成了兩個對立的藝術高峰。
再者古人首先將水墨畫分為“神、妙、能”“三等”。夏文彥的解釋是:“神靈生動,從天而降,人不見其巧,謂之神品。筆墨極好,用染得當,意不僅僅是有趣,它們被稱為奇妙的產品。那些在不打破規則的情況下獲得形狀的人被稱為奇妙的產品。產品的力量”。一幅畫的好壞,要從它的氣象、筆墨、韻味這三個方面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