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的k值是多少
一般取值0.0485。
壓縮系數的倒數稱為體積彈性系數(k),液體的種類不同,其壓縮系數和體積彈性系數值也不同。同一種液體的壓縮系數和體積彈性系數也隨溫度和壓強而變化,但變化不大,一般可看作為常數。水的k值一般採用20.6×10牛頓/平方米。
水的壓縮系數=1÷(20.6×10)
=1÷206
≈0.0485
(1)純水溫度對應的k值擴展閱讀
水體壓縮系數與壓力和溫度有關。
水體壓縮系數是描述水體壓縮性大小的物理量,被定義為單位壓力變化時引起的液體單位體積的變化量,單位為平方米每牛。其倒數為體積模量,單位為帕斯卡。
壓縮曲線反映了土受壓後的壓縮特性,它的形狀與土試樣的成分、結構、狀態以及受力歷史有關。壓縮性不同的土,其中,e-p曲線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假定試樣在某一壓力P,作用下已經壓縮穩定,現增加一壓力增量至壓力Pz。
對於該壓力增量,曲線越陡,土的孔隙比減少越顯著,表示體積壓縮越大,該土的壓縮性越高。壓縮曲線的坡度可以形象地說明土的壓縮性的高低。
㈡ 什麼是色溫K值
色溫定義:是理想黑體受熱後發光,用受熱的溫度(絕對溫度K)表示它的發光顏色。
絕對溫度用K表示,它是我們常用的溫度加273。例如,2273K,就是我們常用的溫度2000度;也就是理想黑體加熱到2000度時,所發出的光線顏色。
用鐵、錳等黑色金屬代替理想黑體,只是個大概,不科學的。
㈢ 水在0和100度的K值是多少
純水的沸點100
T=273+t
冰的熔點是0度 t=0 所以T=273K
水沸點是100度 t=100所以T=273+100=373K
㈣ 如何理論求算和實驗測定水的離子積常數
我也是摘抄
實驗測得,25℃時1L純水中只有1×10^(-7)mol的水分子發生電離。1L純水的質量為1000g,它的物質的量近似為55.5mol,電離產生的H+為1×10^(-7)mol,55.5:1×10^(-7)=55.5×10^8:1,所以說55.5×10^8個水分子中約只有1個水分子電離。由水分子電離出的H+和OH-數目在任何情況下總相等,25℃時,純水中c(H+)=c(OH-)=1×10^(-7)mol/L.
c(H+)·c(OH-)=K(W),其中K(W)稱作水的離子積常數,簡稱水的離子積;c(H+)和c(OH-)是分別是指整個溶液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總物質的量濃度.K(W)只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是溫度常數.如25℃,c(H+)=c(OH-)=1×10^(-7)mol/L,K(W)=1×10^(-14);100℃時,c(H+)=c(OH-)=1×10^(-6)mol/L,K(W)=1×10^(-12)。在其它物質的溶液中,如酸、鹼和鹽,由於溶質發生電離與水解,導致H+或OH-的濃度發生變化,抑制了水的電離,所以水的電離平衡也向左移動,因此可以利用水的離子積常數來簡單地判斷溶液的pH值。
水的離子積常數:通常在二十五攝氏度時,用一種叫電導儀的儀器來測定水中的氫離子濃度,由於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濃度和水電離出來的氫氧根離子濃度相等,把二者的乘積叫做水的離子積常數.不同溫度有不同的濃度,所以,水的離子積常數在不同溫度時有不同得數值.一般來說,水的電離是吸熱的,溫度越高,水就越容易電離,水的離子積常數就越大
㈤ ph試紙、酚酞、甲基橙、ph計等指示物測純水ph時,如果不是室溫,水的k變化,是否會有變化如ph紙變藍,酚酞
不會的,即使溫度再高也不會造成K值有大范圍的波動,這個必須用定量檢測儀才能檢測或者其他方法才能分析得到,ph試紙、酚酞、甲基橙、ph計這類檢測方法都是粗略的、接近於定性檢測,所以是檢測不出來的。
㈥ 水的電離平衡常數K如何求
水是純液體,所以值是1呀。書上寫成那樣只是因為電離平衡常數的定義是這樣的。在這個式子中對計算結果並沒有影響。
c(H+)·c(OH-)=K(W),其中K(W)稱作水的離子積常數,簡稱水的離子積;c(H+)和c(OH-)是分別是指整個溶液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總物質的量濃度.K(W)只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是溫度常數.如25℃,c(H+)=c(OH-)=1×10^(-7)mol/L,K(W)=1×10^(-14);100℃時,K(W)=5.5×10^(-13).
在一定溫度下,水中[H ]和[OH-]的乘積(Kw)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做水的離子積(曾用名:離子積常數)。水的離子積又叫水的自電離常數。水的電離[H2O(l) H (aq) OH-(aq)]
水是純液體,[H2O]可看作是一個常數,所以Kw=[H ][OH-]。Kw值跟溫度有關,在25℃,Kw=[H ][OH-]=1×10-7=×1×10-7=1×10-14。為了計算簡化,常常把這個值作為室溫下水的離子積。在物質的稀水溶液中,[H2O]和純水的[H2O]幾乎相同,因此Kw也幾乎相等。這就是說,在任何酸性(或鹼性)溶液中,同時存在H 和OH-,只不過[H ]和[OH-]的相對大小不同而已。在常溫下,[H ]和[OH-]的乘積等於1×10-14。因此,水溶液的酸鹼性只要用一種離子(H 或OH-)的濃度表示。
㈦ U值、R值和K值的區別
熱導率(k值)
熱導率是用來度量材料傳導熱量的能力,熱導率愈高,熱量在該材料內的損耗就越少。熱導率定義為單位截面、長度的材料在單位溫差下和單位時間內直接傳導的熱量,公制單位是瓦/米·開爾文(W/m-K)。通常用k或λ來表示熱導率。
不同單位制下熱導率的換算公式如下
1
BTU/ft
hr
F
=
1.73
W/m-K
=
1730
mW/m-K
12
BTU-in/ft2
hr
F
=
1
BTU/ft
hr
F
=
1.73
W/m-K
1
BTU-in/ft2
hr
F
=
0.144
W/m-K
=
144
mW/m-K
和熱導率相對應的是熱阻率,用來表示材料阻止熱量在某方向上傳導的能力。熱阻系數的單位是米·開爾文/瓦(m-K/W)
熱阻值(R值)
熱阻值R的定義是:在指定的溫度下,某種材料在單位面積上阻止熱量穿過的能力。材料的R值越高,就越適合作為保溫材料。
熱阻值的單位是
m2·K/W(英制:ft2·hr·F/BTU)
材料厚度/k值
=
R值
連續的絕熱材料的R值可以相加
R值和材料厚度具有線性關系
R/in
=
144/k
(mW/m-K)
->
12
mW/m-K
相當於每英寸厚度R值
=
12
和熱阻值對應的是熱導系數,單位是W/m2·K,在系統中這個值通常被稱為總傳熱系數(OHTC)。
熱阻值常常被用在建築工程中,用來評價材料或者系統的相對保溫能力。
熱導系數(U值)
U值用來度量導熱能力,表示材料在單位面積上允許熱量通過的能力,單位為W/m2·K。U值為R值的倒數,即U=1/R。
U值越低說明材料保溫性越好(和k值概念很類似)
OHTC和U值常常被認為是同義的。
㈧ 建築規范中傳熱系數K值的單位「W/m2K」中的K代表什麼含義
K代表度,代表溫度的單位,此處K可用℃代替。K值是傳熱學術語,在傳熱學里,k值也叫傳熱系數,以往稱總傳熱系數。國家現行標准規范統一定名為傳熱系數。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K值愈小,或傳熱阻R0值愈大,保溫性能愈好。
牆體的傳熱系數K是表徵牆體(含所有構造層次)在穩定傳熱條件下,當其兩側空氣溫差為1K(1℃)時,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平方米牆體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為W/(M2.K)。即傳熱系數K是包含了牆體的所有構造層次和兩側空氣邊界層在內的。它表徵了牆體保溫系統的熱工性能,有研究表明外牆傳熱系數的減少將明顯的降低建築能耗。
對於空調工程上常採用的換熱器而言,如果不考慮其他附加熱阻,對於單層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值可以按照如下計算:
K=1/(1/h1+δ/λ+1/h2) W/(㎡·°C
其中,h1,h2——圍護結構兩表面熱交換系數,W/(㎡·°C);
δ——管壁厚度,m;
λ——管壁導熱系數,W/(m·°C)。
(8)純水溫度對應的k值擴展閱讀
總傳熱系數是用來描述考慮壁面邊界層熱阻時,通過一層或多層固壁的傳熱能力的一種經驗性方法。
總傳熱系數是用來描述考慮壁面邊界層熱阻時,通過一層或多層固壁的傳熱能力的一種經驗性方法。這里假設了通過壁面的熱流密度正比於壁面兩側液體(距離壁面有足夠的距離)的溫差。總傳熱系數是一種用以描述通過固體壁的傳熱性能近似於經驗性的總體綜合方式,類似於使用表面傳熱系數描述壁面與流體的局部傳熱特性。
傳熱系數是一個過程量,其大小取決於壁面兩側流體的物性、流速,固體表面的形狀、材料的導熱 系數等因素。在建築物熱損失計算中,是表徵外圍護結構總傳熱性能的參數,其值取決於圍護結構所採用的材料、構造及其兩側的環境因素。
傳熱系數愈大的圍護結構保溫效果愈差,如一般單層3mm厚玻璃的金屬窗傳熱系數為 6.4W/(mK),370mm厚兩面抹灰的 磚牆傳熱系數為1.59W/(mK)。
K值愈大,傳熱過程進行得愈為強烈。傳熱系數不僅主要取決於熱、冷 流體的物理性質和各自的平均流 速,還與固體壁面的厚度及其材料 的導熱系數等許多因素有關,一般 都藉助於具體實驗並按傳熱方程式 計算確定,或通過計算傳熱過程的 單位面積總熱阻Rt而得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總傳熱系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傳熱系數
㈨ 任何條件下,純水的PH都等於7嗎
不是,要看溫度!溫度影響K值,也就是水的離子積!
㈩ 蒸餾水的PH值的多少
純水在封閉環境下(不接觸大氣),PH值為6.8左右。如果在開放情況下PH為5.5~6.5因為有二氧化碳的溶解,水越純,PH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