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弗蘭克軟化水機頭廠家電話

弗蘭克軟化水機頭廠家電話

發布時間:2022-05-20 03:45:13

『壹』 單反相機鏡頭的大三元小三元怎麼講的呢

攝友們說大三元、小三元鏡頭,是兩組常見的變焦鏡頭,攝影圈內將恆定光圈1:2.8的廣角、中焦和長焦三支鏡頭稱為大三元,恆定光圈為1:4.0的一組稱為小三元。

單反相機的鏡頭是攝影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很長時間里,攝影師使用的都是定焦鏡頭。雖然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人們已經了解了變焦鏡頭的原理,但是限於材料和工藝,較多的鏡片會帶來不可測的眩光和色散,變焦鏡頭並沒有得到推廣。所以在歷史上並沒有「大三元」、「小三元」的提法。

攝友們用歷史上科舉連中三元的「大三元」來稱呼恆定光圈1:2.8的一組三支鏡頭,用「小三元」來稱呼恆定光圈1:4.0的三支鏡頭。但這只是一個約定俗稱的稱呼,沒有指定哪一款鏡頭,甚至不同時期焦距也有變化。比如現在的佳能大三元分別是EF 16-35mm f/2.8L III usm、EF 24-70mm f/2.8L II usm、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曾經的佳能大三元是EF 17-35mm f/2.8L usm、EF 28-35mm f/2.8L usm、EF 70-200mm f/2.8L。因此在選擇鏡頭時一定要核准標准型號,而不是簡單的稱呼「大三元」「小三元」。

『貳』 弗蘭克軟化水機頭說明

你說的富萊克吧?軟水機閥頭分為時間型和流量型。

『叄』 弗蘭克·弗雷澤塔的人物生平

弗蘭克於1928年2月9日生於布魯克林,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生性好奇的他有些早熟,身體素質不錯,但他的天分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和睦的家庭、與今天大相徑庭的布魯克林對弗蘭克的成長益處頗多。
他敘述道:「那裡有大片開闊的土地,甚至還有樹林。我對那些愉快、充滿幻想的日子仍記憶猶新。我一直是個愛做夢的人。我不記得何時畫的第一幅畫,我把第一幅給我外婆畫的蠟筆畫賣掉,掙來了臟兮兮的一分錢,那時我還不滿3歲。我對她所表現出的興趣一直感激不已,我也很感激她每天對我的鼓勵。」
弗蘭克愛看《人猿泰山》、《苔瑞》、《海盜》這樣的連環畫報,6歲時他自己也開始創作連環畫。這些作品要耗費很多勞動,裡面擁有一些像《雪人》、《紅魔和哥蒂》里的人物雛形,其復雜性和表現形式是驚人的。他姐姐經常用這些連環畫去與別的孩子交換《笑話集》。
「上小學時,適逢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我都會在黑板上畫許多東西,數也數不清。在一位教師的堅持下,父母在我8歲時將我送入布魯克林美術學校,這所學校的30個學生年齡從8歲(也就是我)到80歲。我還記得當我簽到時邁克爾教授懷疑的眼神。他的眼珠轉來轉去,你甚至能看到他頭上的疑雲。他遞給我一支筆和一張紙,讓我照著畫一張模樣逼真的鴨子的明信片。畫完後我審視一下,他一把奪過我的畫,高舉著讓每個人都來看,我想自己可能是搞砸了。」
法蘭嘉是一位著名的義大利美術家,弗雷澤塔的天賦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深信弗雷澤塔具有巨大的潛力。「我12歲時他去逝了。恰好在那時他要出錢送我到義大利去學習繪畫藝術,我說不清楚這是否對我的興趣所在產生了影響,也許是吧,我們從未進行過什麼偉大的對話。他總是樂於讓你堅持自己的畫法。他看著我的連環畫說:『可惜呀!可惜!你應該去義大利畫一些街頭布景,成為一位響當當的畫家!』他死後,學生們試圖將學校維持下去;因為我們彼此都成為了親密的朋友,不忍分開,於是就捐錢支付房租,繼續上課。我畫人體,畫野外,這與我現在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可我學到了大量噴繪技巧和透視畫法,這對我形成自己的風格大有幫助。」
十幾歲的弗雷澤塔積極追求的三種事物是:姑娘、棒球和畫畫。他在運動方面表現優秀,創了幾個高中紀錄,受到了一個紐約「巨人」職業棒球隊的星探的注意。弗雷澤塔拒絕了他們的邀請。「我那時正與一個女孩子談戀愛。」弗雷澤塔有點兒傷心地說:「去德克薩斯在一家小聯盟里流一年汗,並不怎麼有誘惑力。那時的運動員不像現在這么掙錢。『時間像流水』,我懂得這個道理時已經太老了,我就是這樣,讓時間來為我作決定。」 當弗蘭克還在上學時就已開始了職業繪畫生涯。十六歲便獨當一面,創作漫畫作品《Snowman》。「大概是16歲吧,我家的一個親戚把我介紹給約翰·吉尤塔。他是職業畫家,為伯納德·貝利的連環畫出版公司工作, 他這人性格內向,難得與我交談,可他極具天分。但他又缺乏自信,在他身邊我長了不少見識。他的風格很有趣,至今,在我的水墨畫中你仍然能看到他的影響。」1944年,在吉尤塔的建議下,貝利出版了弗雷澤塔的《賬本》。接著他又為科幻屋連環畫公司打雜。他負責為格拉漢姆·因吉斯、鮑勃·魯伯斯、喬治·伊文斯清理畫板,擦掉鉛筆印。「6個月後我被解僱了,他們說我有潛力,但那裡沒有多少事給我做。於是我又去了『Standard』公司,格拉汗姆也去了那兒。他總鼓勵我,這使他處境不妙,因為他給了我一個特輯來做,可我沒能做好,老闆們認為我還欠火候,可能真是這樣。」
弗蘭克學習能力很強,Standard公司雇他當見習工。他畫背景、輪廓,擦去其他畫家的鉛筆印。格拉漢姆因為酗酒丟掉了藝術總監的職位,取代他的是拉爾夫·馬約。「拉爾夫把我撂在了一邊,他說:『你的素材很棒,但你得學會剖析。』我在學校時,總是把重點放在感覺上,所以我真地不懂他所謂的『剖析』是什麼意思。他拿來一本骨骼的書讓我學習,我用一個晚上將每一幅都畫了下來,第二天我告訴他我學會了。他哈哈大笑,說:『你這蠢貨!我已學了10年仍舊不懂什麼是骨骼結構,而你一個晚上就學會了?!』可我的確學到了不少。他被我的長進驚呆了。從那時起我開始憑感覺來畫人物。我為Standard公司幹了幾年,畫一些像《懶骨頭路易》和滑稽動物素材。」那段時期弗雷澤塔的大多數作品都會簽上「Fitz」這個綽號。這些滑稽有趣的圖畫吸引了迪斯尼工作室的目光。
「他們想讓我去加里福尼亞,我興奮不已,受寵若驚,但我只是個孩子,無法離開布魯克林。」越南戰爭爆發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是弗雷澤塔創作精力旺盛的時期,他為EC(世界級恐怖和暴力連環畫出版公司)、Toby出版社、Prize出版公司創作了大量令人難忘的作品。很多傑出電影製作人評價說他為《鴨子羅傑》設計的封面對他們的電影視覺效果產生了很大影響。
弗蘭克並不是個工作狂,而是一個享樂主義者。他經常與朋友出遊、拍參考照片、看電影,英俊健美的弗雷澤塔很有女人緣,艷史不斷。1952年,17歲的伊利諾·凱麗闖入了弗蘭克的生活,從此,他那種不穩定的感情關系結束了。「她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她具有我所追尋的那類女人身上的很多特質,靚麗、健美,而且活潑。」戀愛4年後,倆人於1956年7月完婚。
1952年對弗蘭克來說是關鍵的一年,他開始著手畫自己的報紙連載連環畫《Johnny Comet》,然而這部連環畫卻從未找到一位讀者,一年後即被停載了。
1953年弗蘭克被當成一個替人代筆的無名小卒被Al Capp公司解僱了。弗蘭克承認:「我本不該那樣做,但我是個懶人。Capp給我的報酬豐厚,每星期我只需要畫一天,我怎能拒絕?」為Capp工作的寶貴的8年埋葬了他自己的風格,連環畫產業大蕭條之後,弗蘭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Li』l Abner上。後來弗蘭克求職四處無門。「他們面無表情地看著我說:『風格已經變了。』」弗蘭克最終還是找到了活干,為一些男性雜志和Tower出版社畫畫。「摩特·達格是Tower的藝術總監,也是惟一一個喜愛我的素材的人。哈維·柯茲曼讓我為他和比爾·艾爾德的《Little Annie Fannie》畫女人身體,這部連環畫是要登在《花花公子》上的,可好景不長,胡夫·哈夫諾認為我把女人畫得過於現實化。」弗蘭克從未想過要做一個職業封面畫家;早期他的作品多是鉛筆畫和鋼筆畫,極少有水彩畫。 60年代他為埃德加·萊斯·布羅的書籍所配之圖取得巨大成功。他的密友羅伊正著手為埃德加的再版作封面,他極想參與此事。可沃海姆拒絕了他,他一直看不起我。後來羅伊不堪重負,堅決要求讓我試一試。於是他們極不情願地給我一本書來作,結果銷量大增,之後的幾件作品也是如此火爆。可不服氣的沃海姆認為這純屬僥幸。那時候出版商們經常會保留藝術家的原作,之後將這些畫在科幻作品集會上賣掉,送給愛好者或是在不再使用時銷毀,而艾斯的政策惹怒了弗蘭克。他採取了一種忍讓的態度,這種態度產生的苦惱和嘲諷心情降低了作品的質量,而讀者對此卻反應熱烈。
1964年,James Warren出版社提供給弗蘭克一個好機會,讓他為他的恐怖連環畫《毛骨悚然》作封面,他們的酬金不低於艾斯,還允許他堅持自己的風格,所以,Warren公司得以同他多次合作。他引人入勝的封面也給Warren的其他雜志帶來了效益。弗蘭克為漫畫《Conan》(蠻王科南)繪制的封面轟動了出版界,這也是他最著名、最受贊譽的作品。這一系列作品風格粗獷,完全拋棄了19世紀純真的幻想形式,以一種黑暗的犬儒主義恰當地反映出60年代的混亂。這時的弗蘭克已躋身於世界級畫家行列,在表現風格上受到弗蘭克影響的同業甚眾,如傑弗瑞·凱瑟琳·瓊斯(Jeffrey Catherine Jones)、鮑里斯·瓦萊約(Boris Vallejo)等。他還為漫畫《Vampirella》(吸血姬)《Tarzan》(人猿泰山)繪制封面。
另外幾部重要的作品也產生於1965年,一幅林果·斯達的漫畫引起了藝術家協會廣告機構的注意力。他們雇弗蘭克為喜劇片《小貓咪》創作電影海報。「這幅畫的酬金相當於我一年的薪水,他們付給我這么多錢,我突然不用為收入而擔心了,我可以支撐我的家庭。生平第一次我覺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其他的海報合同源源而來,有《狐狸身後》、《帕拉迪科旅館》、羅曼·波蘭斯基的《勇敢的吸血鬼殺手》。弗雷澤塔的職業生涯經歷了一次飛躍。從那以後他可以挑選合同,不必再擔心沒有顧客了。藝術總監們經常挑出從前的作品配到合適的故事上去。
1971年,弗蘭克考慮到4個孩子的生活質量舉家遷至賓夕法尼亞東部。「我並不想去。」凱麗承認,「但是弗蘭克說他想這樣,於是我們搬了家。我們在這所寒酸的小屋旁停下車,日落時漆黑一片,我真想哭。但我還是對孩子們微笑,我必須得像個堅強的媽媽,能應付自如。可怕的地方!然而,我們把這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掃了一遍,使它煥然一新。我開始愛上這兒了。我們還挖了一汪小湖,夏天我們在上面劃船釣魚,冬天在上面滑冰。」她背著丈夫攢下每一分錢,3年之後就收回了抵押證。愛好者們一直要求出一本弗蘭克多年來作品的畫冊。1971年Lancer發行了《科南歷險記》圖畫的海報,共賣出10萬張,同時,幾位業余出版商發行了保羅斯圖書的版畫和畫集,收入也極可觀。1972年,凱麗決定控制丈夫作品的所有再發行活動,成立弗雷澤塔出版社。她回憶說:「我已積攢了6千美元,我夾著《世界獵手》的第一批海報走進當地印刷廠,害怕得兩腿發抖。我對出版、銷售、宣傳一竅不通,可我願意學。」生意很成功,雇了大約12個工人,生產了100多張海報和畫冊。弗雷澤塔出版社為後幾十年幻想畫出版社的增加鋪平了道路。
傳統上,畫冊是為紀念「美術家」或已故的世紀之交的大師們而出。1975年8月,隨著《弗雷澤塔幻想畫集》的出版,這種慣例被打破了。這本畫冊由貝蒂·白蘭庭編輯。貝蒂和她的丈夫(被稱為「美國平裝本」之父)創建了Peacock出版社,曾發行過凱·尼爾森、阿瑟·萊克漢姆、詹姆斯·巴馬和其他畫家的著作。這是弗雷澤塔最受歡迎的作品集,充分展現了他的油畫技藝,他甚至可以與雷姆布蘭特相媲美,讓人愛不釋手。幾個月內,這本畫冊再版7次,銷量達40萬。這之後4本更受歡迎的畫冊接踵而至,最後一本於1985年出版。
1976年5月,著名雜志《美國藝術家》打破常規,讓弗雷澤塔來作封面專欄:這是在書報攤上出售的惟一一期。那一年萬聖節那天他被「世界幻想獎」評為最傑出畫家。80年代,弗雷澤塔成了一位傳奇人物。好萊塢名人登門求畫,搖滾樂手們守在學校公車站希望能在他接孩子時看上他一眼。弗蘭克的隱居生活更給他本人增添了一種神秘色彩,文章中把他描寫得神乎其神。市面上難得再看見他的新作了,有傳聞說他已放棄畫畫,把興趣轉移到了高爾夫球上。其實,弗雷澤塔卻從未停下過手中的畫筆。1981-1983年與拉爾·貝克什在動畫電影《冰與火》中的合作對於弗蘭克來說是一次愉快的挑戰。盡管電影的市場反映平平。80年代末弗雷澤塔將他創作的人物《死亡商人》授權給Tor公司,作為系列小說的原型,並為新的書籍創作封面。1985年,弗雷澤塔美術館在賓夕法尼亞東斯周斯勃格市中心開放。這所美術館展出了弗雷澤塔最為著名的作品。這對一個活著的畫家,特別是一位「插圖畫家」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弗雷澤塔解釋說:「這都是凱麗的主意,我們總是接到愛好者們的電話,他們詢問是否能來看看弗雷澤塔的原作。這些年來我們做過的最棒的一件事就是在不同場合進行展出,這樣做也很冒險。我們為多年來分享我作品的人們創建了這所展館。這樣做並非為了掙錢——如果我想賺錢的話,我會把原作賣掉。展覽會給我帶來樂趣。」1995年,展館因起火而被迫關閉;原已宣布的在佛羅里達重建展館的計劃在最後一刻被更改,凱麗計劃於1998年在東斯周斯勃格重新開放展館。 但是這位功成名就、精力充沛的畫家的健康卻出了問題。弗蘭克說:「先是在1986年,我同時幹了3份活,經常熬到深夜。我買了一些廉價松香,這氣味很難聞,可能因此傷到了甲狀腺。沒人能說清是什麼引起甲狀腺疾病,何時發作何時停止,但他們都清楚這是受化學物質影響所致。我在彌漫著松香氣味的工作室里幹了兩星期:我的妻子和孩子根本都不進來。這也不會影響我。待我完成工作之時,突然間品到嘴裡陰森森的味道,似乎死亡要來臨似的。」他感到頭昏眼花,日漸衰弱,畫畫對他來說越發困難。接下來的8年裡,弗蘭克看了數不盡的醫生,能做的檢查也都做了,卻總是沒有確定的診斷結果。他的體重從180磅掉到128磅,他越來越擔憂了。「我都快不行了,他們決定再查一下甲狀腺,因為也沒什麼地方可查了,而問題已表現出來。他們的醫術使他們仍就找不出症結所在。檢查之後我接受普通的治療竟然恢復了健康,可還是反復發作,我費盡口舌告訴醫生們也許我的甲狀腺並未恢復正常,他們根本不聽我的,最後有一位醫生決定試一試,減少了服葯的劑量。我又一次康復了!100毫克與75毫克的區別。我有多蠢!我差點兒殺了自己;這幾乎毀了我的家庭,我的生活,我的一切。只是因為一隻劣質的松香和25毫克的葯量!」
90年代是弗雷澤塔碩果累累的一段時期。1995年末,他被授予「首界幻想藝術大師獎」。2000年,弗雷澤塔患了肺炎,他接受了吸氧療法的治療,但還未康復,不過比醫生預想的情況要好。恢復後的弗蘭克靈感不斷。90年代早期為Mad、Shi和其他連環畫出版社創作的封面系列再次在市面上出現。他還同意他的原作在拍賣會上出售。Bridge出版社發行了幾套新作的版本。1994年,弗雷澤塔舉辦了他的首次紐約畫展。弗蘭克懷著難以置信的熱情和慾望用左手又操起了畫筆。他取出了未完成的作品,用以往的方式將其畫完。這期間他的一幅重畫的作品《女人和鯊魚》讓人震驚,不僅因為弗蘭克的極度自信,還因為他畫這幅畫時似乎年輕了10歲。現年73歲的弗蘭克酷愛收藏照相機。他對今天的高科技相機的款式和特點十分著迷。他的收藏品裝滿了4個6尺多高的壁櫃。如果他買來一台照相機,總是會在工作室的椅子里放一個星期左右。一次,他的一個孩子送給他一本《照相機收藏指南》,弗雷澤塔看著看著說道:「這些傢伙瘋了嗎?這台照相機不值這個價,我花一半兒的錢就能買到。」孩子告訴他這些照相機的外觀和性能是一流的。他看上去不大關心書上怎麼說,可還是每日津津有味地讀著。
盡管晚年健康每況愈下,弗雷澤塔卻仍保持著本色——友善、固執、才華橫溢。當然,他也很自負,因自信顯得傲慢,可他淡於名利,不居功自傲。
2010年5月10日因中風在佛羅里達離家不遠的醫院逝世,享年82歲。

『肆』 求一部關於飛機迫降的電影

中文名:緊急降落 外文名:Final Descent 其它譯名:絕命時刻

劇情
綽號「LUCKY」的葛藍是一名出色的戰斗機飛行員,但他厭倦了血與火的生活,於是申請從空軍退役,任職於一家航空公司。
然而,民航飛行員的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次他飛行途中剛剛升空就遇上亂流,導致客機與一架直升機凌空相撞,一個引擎報廢,機身嚴重受損並失去平衡,雖然不至於立即墜毀,但只能向上爬升不能下降。
一切是這樣措手不及,燃料卻只剩下兩小時,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他要經歷一生中最大的挑戰,319名乘客的性命完全操縱在他的手上……
無奈之中,地面控制中心請求空軍派遣一架空中加油機協助救援,軍機也唯有冒險一試:先掃射客機尾翼,使其停止繼續爬升,然後通過加油管道向客機機頭注水,試圖恢復機身平衡。
在這期間,葛藍和客機的空乘人員們要面臨機身破損失壓、氧氣不足、機艙氣溫急劇下降的巨大風險……
他們能否從地獄門口平安返航,降落人間呢……

『伍』 以前無意間在某地看的電影名字叫你好弗蘭克的電影,講述一個中國老太太個美國一個老頭的電影,老太太雖

hi,frank 嗨 弗蘭克
山東沿海漁村的陸嬸隻身飛抵洛杉機看望移民美國的女兒女婿。聽不懂英語的陸嬸,在機場被服務人員介紹給了一個叫弗蘭克的美國老頭,原因是陸嬸胸卡上
女兒的住址與弗蘭克的住址一牆之隔。由於女兒女婿被堵在去往機場的路上,趕到機場的弗蘭克將陸嬸接到了自己位於海濱的一個咖啡館。
弗蘭克的
海濱咖啡館即將被濱海別墅的開發商拆除。按照加州的法律,如果獲得超過60%居民的支持,咖啡館可以保留。為此,附近支持弗蘭克的居民發起了一個聯合簽名
活動,不明究里的陸嬸在簽名板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陸小水。陸嬸哪裡知道,即將拆除弗蘭克咖啡館的開發商就是自己的姑爺周大維。丈母娘成了冤家對頭的「支持
者」,讓周大維始料不及。盡管周大維知道丈母娘不是成心,但在巨大的家庭壓力面前,吳大維還是借故給妻子妮子眼色看。巨大的文化差異面前,陸嬸的到來給原
本就隱藏危機的家庭平添了麻煩。這種原本隱藏的危機,是姑爺周大維為了事業和生存,跟一個當地富商的女兒關系密切。
為了女兒的家庭,同時也是表示對弗蘭克幫助自己的感謝,陸嬸出現在弗蘭克的生活里,在弗蘭克連說帶比劃中得知,弗蘭克是二戰倖存的老兵,而咖啡館是已故妻子黛安娜三十五前送給他的禮物,如今這份禮物已經成為當地二戰倖存老兵的精神家園。

下來的日子裡,陸嬸用中國餃子、沂蒙手工品,以及老人的真誠,贏得弗蘭克和他老兵朋友的喜歡和敬重,並最終調停了姑爺周大維和弗蘭克劍拔弩張的對峙關系。
固守精神家園的弗蘭克想通過法庭實現自己的願望,誰曾想從市政府無功而返的路上,因為偶然間見到二十年未曾謀面的兒子約翰而引發中風。
盡管
陸嬸和小外甥海海的努力延續了弗蘭克的生命,但弗蘭克還是在妻子逝世三十五周年紀念日那天走完了他全部的生命歷程。作為對陸嬸的感謝,弗蘭克在遺囑中將海
濱咖啡館的所有權贈送給了陸嬸。不久,周大維尊重超過60%居民的意願,放棄開發海濱別墅的權利,將海濱改建成弗蘭克公園,咖啡館保持原來風格,繼續營
業。
精彩視點: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1995年,著名導演黃蜀芹在美國時,聽說一個山東老大娘獨自赴美探親的種
種趣聞,由此構思出劇本《嗨,弗蘭克》。本片將巨大文化差異下濃郁的人文情懷巧妙的設置在幽默詼諧的故事當中,充分顯現出導演黃蜀芹突出平民化、生活化、
細膩化的藝術風格,以表現尋常百姓喜怒哀樂的故事和追求故事人物藝術上的鮮明個性,引起觀眾對「愛」的終極意義的感悟和共鳴。
導演黃蜀芹是
中國電影界重量級人物。其早期獨立導演的影片《青春萬歲》獲蘇聯電影節紀念獎。隨後1987年的《人·鬼·情》、1990年的《圍城》、1995年的《畫
魂》《孽債》、1996年的《我也有爸爸》逐漸形成她平民化的風格;主演方青卓和哈里遜·楊的表演真摯細膩貼切傳神,將「創造著愛」升華為偉大的人性光
輝,成就了本片極具人性倫理與溫情的藝術成就。

『陸』 長沙市佰佳凈化代理的怡口中央軟水機閥頭和一般市面上相比有什麼優勢

長沙市佰佳凈化代理的怡口中央軟水機閥頭和市面上一般的凈水機相比優勢在於:
1. 採用當前國際最選進的盤式多路閥

2. 只有二十幾個零部件組成,體積小易檢修
3. 有相當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4. 市面上多為GE和弗蘭克的閥頭,有2百多零部件,難檢修

『柒』 一部關於轟炸機的美國影片

http://ke..com/view/1402223.htm
就是孟菲斯美女號
在網路 一次輸入:電影 美國 二戰 轟炸機 孟菲斯
結果就有了

B-17孟菲斯美女號
開放分類: 軍事、武器、轟炸機、軍用飛機

二戰最著名的B-17「飛行堡壘」轟炸機就是「孟菲斯美女號」,執行過25次飛越德境轟炸的任務,期間換了9個發動機、兩側主翼、兩個垂尾、兩側主輪及其他更多部件。她是好萊塢電影、新聞片、報紙、書籍和教材里的明星。這架歷史性的飛機由位於俄亥俄代頓附近賴特.彼得森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博物館細心看護。孟菲斯美女號現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公開展示。自從1946年7月17日退役以來就一直沒有飛行過。你可能已經看到了作飛行表演的美女號,這只是塗成美女號的另一家B-17。
這不僅僅是一架飛機,在她的背後是一群飛行、戰斗、死亡在第三帝國上空英勇無畏的人,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她和她的乘員以成為歐洲空戰的一部分。為了削弱強大敵人進行戰爭的能力,有5萬2千架以上轟炸機用於對德轟炸。其中有數種美國轟炸機。最常見的是B-17飛行堡壘、B-24解放者、B-29超級堡壘。我們無法對比這些飛機的優劣,因為每個機型都有非常特定的設計目的。他們都是很棒的飛機,他們的乘員都非常可愛和令人尊敬。
1943 年 1 月 23 日,在布滿高射炮彈炸點的天空中,「孟斐斯美女」號正為了她的生命而戰斗,下面是法國淪陷區內的一個 U-艇基地。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這架波音 B-17F 註定會成為史上最著名的「飛行堡壘」,在接近洛里昂潛艇基地的飛行編隊中,她處在四個機群中以潛艇船塢為目標的一個中。要接近他們的目標,機長羅伯特·K·摩根和其他「美女」號機組成員先要突破德國戰斗機的屏護,接著穿過厚厚的防空彈幕。他們的基本任務簡單明了:保持穩定,在完成投彈前不做任何規避機動,最後「丟出炸彈」,然後轟炸機就可以返回在英格蘭巴辛伯恩的第八軍基地了。然而他們還要經過那些戰斗機,「因為我們是四個機群中最小的一個,他們集中攻擊我們,」摩根回憶道:「有 22 分鍾,他們讓我們如臨地獄。」
有一架 Fw 190 從正面對「美女」發動了攻擊,「我們中的一個必須躲開,」摩根說:「通常的做法是俯沖,但我不能這么做,因為另一個機群在我們下方,於是我直接拉了起來。本來打向我們機頭的炮彈擊中了尾部。」即興的急躍升後,摩根並沒有立刻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他認為他或許避免了一次災難,直到他聽見尾炮手的報告,約翰·昆蘭軍士通過通話器大叫:「長官,尾翼被擊中,整個後段都被打掉了!它在冒火!整個尾翼正在脫離飛機!」經過彷彿永恆的一刻,昆蘭的聲音再次傳來:「長官,它還在燃燒,又掉了一塊!」摩根決定俯沖滅火,高度掉了兩三千英尺才改平,機艙里的人被顛了個七葷八素,腦子里盡是墜毀跳傘之類的念頭。又是片刻的靜默,然後尾炮手的聲音顯得平靜多了:「長官,火滅了。」摩根後來說:「這是我聽過的最美妙的音樂。」飛行員從座位上爬起來去搞清到底發生了什麼,「那看起來就好像我們根本沒有尾翼,我回到座艙,用兩個小時飛回了基地。那是困難的飛行,而讓她降落就更難了。升降舵毀得太厲害,操作機構卡住了。不過我們總算安全的降落了。」後來「美女」號機組成員在總結摩根的飛行技術時說:「他是個好得要命的飛行員。他總能把我們帶回去。」而根據昆蘭軍士的說法:「有上千次我看著他讓飛機完成不可能的事。」
在產出的 12,750 架 B-17 中,「孟斐斯美女」作為第一架在歐洲完成 25 次戰斗任務而無人死亡的第八軍轟炸機而出名。1942 年 9 月,「美女」號的機組成員在緬因州班戈第一次將目光投向他們嶄新的 B-17F-10-BO。機長兼正駕駛羅伯特·K·摩根這時剛剛和馬格麗特·波爾克開始一段羅曼史,她來自田納西的孟斐斯,她的姐姐嫁給了 91 轟炸機團的軍醫。為了打動這位漂亮的姑娘,摩根使出絕招:如果時不時有 4,800 馬力的萊特旋風掠過,捲走她屋頂的瓦片,有哪個姑娘能保持清醒?大多數姑娘能和一個有車的傢伙約會就挺高興了,而馬格麗特的小夥子有架 B-17!所以當機組為他們的飛機命名的時候,摩根不會放過這個向他「親愛的波爾基」表達愛意的機會,他覺得「孟斐斯美女」聽起來很不錯。當然其他人對此也各懷心思,不過摩根說服其中一個投他一票,最後「美女」得到兩票,而其他名字各得一票,這是美國民主的又一個勝利,於是一位身穿泳裝的「美女」就被畫在了轟炸機機頭側面。這幅著名的機頭裝飾畫原本由喬治·佩蒂為《紳士雜志》所作,摩根上校與他聯系後獲得了復制這位身材火辣的美人兒的許可,然後托尼·斯達瑟下士把她畫在了機頭上。摩根駕駛「美女」號飛到孟斐斯完成她的磨合飛行,在那裡她接受了正式的命名,馬格麗特·波爾克受邀作為觀禮嘉賓(稍後她還會收到求婚戒指)。然後「孟斐斯美女」跨越大西洋,前往 91 轟炸機團在巴辛伯恩的基地。

在「美女」號從巴辛伯恩出擊的頭三個月中,她所在的團有 80% 的轟炸機被擊落。這樣毀滅性的損失對倖存者意味著什麼,摩根有一個殘酷而生動的說明:「百分之八十的損失意味著你和十個人一起吃早飯,到晚飯時只剩兩個人。」不過基地里的士氣還算不錯,這多半是因為「25」這個數字,小夥子們知道完成 25 次任務就可以休息一下。當有一個目標的時候,當知道前面有個地方可以歇歇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就會不錯。當然良好的生活食宿條件也有作用,比後來在太平洋戰區可好多了。德國人認為巨大的損失會讓盟軍停止晝間轟炸,可盟軍堅持了下來。
「美女」號參加了戰爭中最危險的一些空襲,當時德國空軍還擁有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她被子彈擊中過,被高射炮彈炸過,曾五次有一台發動機被打壞。然而這架傳奇性的飛機堅持戰斗,最長的一段休息時間是五天,還是由於機翼備件的運送延遲。
在 25 次戰斗任務中,「美女」號的炮手擁有摧毀 8 架敵軍戰斗機的榮譽,他們可能還擊落另外 5 架並擊傷至少一打。她在法國、德國和比利時上空投下超過 60 噸炸彈,打擊補給站、鐵路編組站、飛機工廠和各類軍事基地。以令人驚訝的准確性炸毀了不來梅的福克-伍爾夫工廠、聖納扎爾和布勒斯特的船閘、威廉港的船塢和造船設施、魯昂的鐵路編組站、洛里昂的潛艇船塢和發電站、以及安特衛普的飛機工廠。回顧這些日子,摩根想不起有什麼容易的任務或輕快的旅程。
聖納扎爾的高射炮令人印象深刻,在英國人們稱聖納扎爾為「高炮城」,炮火是如此密集,以至於很難看清地面。機組親眼看見有兩三架敵機被自己的炮火擊中。在 1,0000 英尺空中,領航員查爾斯·雷頓承認這次他被嚇得不輕,看著窗外高射炮彈跟在飛機後面一個接一個的爆炸,越看越驚心,直到投彈的命令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前後只有 1 分鍾左右,卻好像過了 15 年。
1943 年 3 月 3 日對哈姆的空襲碰上了壞天氣,當「美女」號所在的機群沖出濃霧後發現其它飛機都不見蹤影,只剩下他們 16 架 B-17,後來才知道其它飛機都轉向了次要目標(盟軍轟炸行動前會選定多個目標,如果首選目標不符合轟炸條件,就會轉向次要目標)。有 1 小時 20 分鍾他們遭到約 100 架戰斗機的輪番攻擊,那場面是相當的壯觀,16 架飛機能回去 12 架已經是很幸運了。

而「美女」號最驚心動魄的一次任務是對羅米里-上塞納的敵軍設施的空襲。從越過海岸起編隊就被敵機包圍了,摩根在任務報告中寫道:「開始有一個中隊攻擊我們,接著是一個又一個。我們在前往目標的路上、在目標上空和返航的路上都遭到射擊。有些德國人攻擊完了,降落加油並補充彈葯後,又再次起飛攻擊我們。有 1 小時 58 分鍾,他們咬住我們不放。我這輩子從未見過這么多攻擊。」領航員雷頓保存的日記提供了額外的細節:「在飛往羅米里的路上,我們經過魯昂,在那兒我們遭到約 25 架德國戰斗機的攻擊。他們從正面過來,所以我射出不少子彈。鮑勃說我擊中一架,可我打得太快,沒有時間注意這個,我射出超過 700 發子彈。我看見兩架 B-17 從我們前面掉下去。當他們(敵機)從你正面開火時,看起來就像整架飛機在爆炸。」摩根的報告說:「我們擊中了機庫和軍械庫,擊毀了地面上 100 架德國戰斗機,在午餐時間擊中了一個德國軍官食堂。後來我們聽說還炸毀了一個裝滿科涅克白蘭地的酒窖。」這一次,「美女」號在敵方領空度過了難熬的兩個半小時,前後遭到約 300 架次敵機攻擊,返回基地時彈葯幾乎全部耗盡,而「美女」號身上奇跡般的連個彈孔都沒有。
在完成歐洲上空第 25 次,也是最後一次任務後,「美女」號啟程開始另一次任務——返回美國進行一次祝捷公關巡遊。在 1943 年夏天為期三個月的「任務」中,機組到了 31 個城市,包括華盛頓、克里夫蘭、洛杉磯、威奇塔和墨比爾。機組每次出現在群眾集會和飛機工廠時,都會被當成英雄對待。在穿越美國的勝利巡遊中,這架著名的飛機只有一位異性乘客,就是飛機的吉祥物「斯圖卡」。這條在英格蘭登上飛機的蘇格蘭小獵犬是副駕駛詹姆斯·沃尼斯在倫敦的寵物商店購買的,陪伴著機組到每一個巡遊目的地,它是所有人的寵兒,幾乎每天都趴在肉片上進餐。
盡管亨利·H·「哈普」·阿諾德將軍允許摩根想飛多低就飛多低,但是幾乎可以肯定將軍並不想讓轟炸機掠過房頂,就像「美女」號穿越這個國家時所做的那樣。在摩根駕駛「美女」號返回故鄉北卡羅萊納阿什維爾時,他讓巨大的飛機飛得很低,幾乎擦著市中心的房頂。他似乎瞄準了市政廳和法院,這兩座建築之間有一些空間,但絕對不夠一架翼展 103 英尺的 B-17 穿過。就在「美女」號即將撞毀前一刻,摩根讓她一側身,垂直的沖過了那個間隙。地面受驚的觀眾嘀咕著,正在駕駛這架飛機的無論是誰都應該受到軍法審判。
在旅程的第二站孟斐斯,摩根再次作出精彩表演。也再一次有人提到軍事法庭,這次是一名高級軍官。孟斐斯的一個記者寫道:「他有一個特殊的理由在此停留,在地面等候的有他所愛的姑娘,他想娶這姑娘。一個驕傲的年輕人總想在他的姑娘面前炫耀一番。」摩根和波爾克最終未能走向婚姻殿堂,不過在羅曼史結束後他們仍然是終生的朋友。而「美女」號,她會在這個她因之得名的城市終結一生。
完成公關巡遊後,「美女」號被分派到一個訓練指揮部一段時間。在 1945 年她被送到俄克拉荷馬的阿爾特斯飛機墳場,等待拆解。一個記者發現了她,寫了關於她的困境的報道,並聯系了孟斐斯市長,於是市長花 340 美元買下了「美女」號。有一段時間這架著名的 B-17 被安放在孟斐斯國民警衛隊軍械庫外一個水泥座上,後來又被移到孟斐斯國際機場,在這兒進行公開展示,很多年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美女」號的命運在 1986 年 5 月有了轉機,ABC 新聞節目 20/20 主持人休·道恩斯飛到孟斐斯為「美女」號做一個特別報道。道恩斯本人在二戰中就是一位飛行員,他采訪了摩根和代頓空軍博物館館長里查德·阿普斯多姆上校。阿普斯多姆對孟斐斯市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他們繼續讓「美女」號像乞丐一樣生活,空軍就會要求將其歸還。節目播出後,「孟斐斯美女紀念協會」主席弗蘭克·多諾弗里奧發現又出現了一些新會員。其中最熱心的一位是孟斐斯的廣告業者小沃德·阿切爾,他發起了「拯救美女號籌款運動」,捐款從孟斐斯市政府、波音公司、當地企業和數以千計的市民源源而來,在 6 個月內共籌得 552,000 美元。
1987 年 5 月,孟斐斯人在泥島慶祝「孟斐斯美女」回家,數千市民聚集在島上觀看二戰以後最大的 B-17 編隊吼叫著越過天空。看台上出席的有波爾克、摩根、多諾弗里奧和阿切爾,其他在場的機組成員有領航員查爾斯·雷頓;副駕駛詹姆斯·沃尼斯;腰部炮手凱希莫·A·「托尼」·納斯托和克萊倫斯·E·「比爾」·溫切爾;和無線電員羅伯特·J·漢森。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美女」號回家了,經過翻修後,她會在公眾面前開始新的歷程。
「美女」號任務列表
1942
1. 11 月 7 日 布勒斯特, 法國
2. 11 月 9 日 聖納扎爾, 法國
3. 11 月 17 日 聖納扎爾, 法國
4. 12 月 6 日 里爾, 法國
5. 12 月20 日 羅米里-上塞納, 法國
1943
6. 1 月 3 日 聖納扎爾, 法國
7. 1 月 13 日 里爾, 法國
8. 1 月 23 日 洛里昂, 法國
9. 2 月 4 日 埃姆登, 德國
10. 2 月 14 日 哈姆, 德國
11. 2 月 16 日 聖納扎爾, 法國
12. 2 月 26 日 威廉港, 德國
13. 2 月 27 日 布勒斯特, 法國
14. 3 月 6 日 洛里昂, 法國
15. 3 月 12 日 魯昂, 法國
16. 3 月 13 日 阿貝維也爾, 法國
17. 3 月 22 日 威廉港, 德國
18. 3 月 28 日 魯昂, 法國
19. 4 月 5 日 安特衛普, 比利時
20. 4 月 16 日 洛里昂, 法國
21. 4 月 17 日 不來梅, 德國
22. 5 月 1 日 聖納扎爾, 法國
23. 5 月 4 日 安特衛普, 比利時
24. 5 月 15 日 威廉港, 德國
25. 5 月 17 日 洛里昂, 法國

『捌』 誰有蘭帕德和傑拉德的詳細資料啊

蘭帕德--英格蘭
姓名:蘭帕德
生日:1978年06月20日
血型:型
郊力球隊: 切爾西 體重:75公斤
位置:中場
身高:183厘米
切爾西 俱樂部號碼: 8號
國家隊號碼:11

職業生涯
賽季效力球隊出場進球
1994/1995西漢姆聯隊2-
1995/1996斯萬塞隊91
1996/1997西漢姆聯隊13-
1997/1998西漢姆聯隊314
1998/1999西漢姆聯隊385
1999/2000西漢姆聯隊343
2000/2001西漢姆聯隊366
2001/2002西漢姆聯隊374
2002/2003西漢姆聯隊325
2003到至今切爾西

球員介紹

蘭帕德是這個賽季切爾西的一面旗幟,他幾乎踢滿了全年的所有比賽而且狀態持續穩定,更為可貴的是,蘭帕德還是一名幾乎無所不能的全能選手,他可以在防守中毫不惜力的奔跑和攔截,可以在進攻中前插破門,更重要的是,他的傳球組織是盤活切爾西中前場的關鍵。在英格蘭隊,蘭帕德的涌現給埃里克森提供了更大的選擇餘地,他既可以和傑拉德搭檔中路,又曾被安排到左前衛位置,可以預見,在今夏的歐錦賽中,蘭帕德有望發揮在切爾西本賽季的作用,帶給人們最大的驚喜。

蘭帕德簡介

切爾西副隊長,2001-2002賽季由西漢姆聯加盟切爾西,三個賽季以來位置一直非常穩固,英超出場113場,打入21球,是球隊中場不可或缺的人物。上賽季總共為球隊貢獻15粒進球,是隊內的第二得分手。代表英格蘭國家隊參加了2004年歐洲杯。

體能極其充沛,這使得他能為球隊長期連續作戰。全能型中場,勝任每一個位置,防守積極,插上助攻很有威脅。

蘭帕德,1978年6月20日出生,今年26歲.

蘭帕德,一個大器晚成的全能中場;一個曾經在英格蘭國家隊苦苦等待主力位置的邊緣人物.

不記得他是何時加盟了切爾西,因為當時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庸之輩,我甚至都沒搞清他的國籍,只是印象中隱隱約約有著這么一個人,選擇了這么一個號碼--8,是的,8號,和傑拉德一樣的號碼,和許多中場球星一樣的號碼.我開始關注他.

2002年,英格蘭輸給巴西,從世界盃上鎩羽而歸.此時的蘭帕德在何處?他甚至連英格蘭的替補都沒當上,或許埃里克森還沒能叫得上他的名字.當小貝歐文飛抵日韓時,23歲的蘭帕德只能在家中看著電視,看著屏幕上的斯科爾斯,想像著有朝一日能象他那樣披上英格蘭隊的雄師戰袍.23歲,一個尷尬的年齡.在英格蘭這樣一個多產少年英雄的國家,23歲即便成名了,或許也稱不上新星了吧.可是他還沒有成名,還沒有讓埃里克森正眼瞧上過一眼,也許就是從那一刻起,他的心中有了一個偉大的夢想---那便是象斯科爾斯一樣,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去,讓世人領略他的風采.

03-04賽季,阿布來了,帶來了盧布也帶來了一大鑼球星.隊內的氣氛空前緊張起來.這么多球星該如何安排出場?怠慢了任何一個都不行啊---輪換制就這樣出爐了.那時的蘭帕德還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一個在中場苦苦找尋位置的毛頭小子.看著那麼多球星圍在身邊,他緊張過,徘徊過,迷茫過."該離開嗎?這里會有我的位置么?"或許蘭帕德在心理曾經這樣默默地問過自己.然而,他不會選擇離開,因為他的性格---一個天生的勇士,是不會選擇這樣窩囊的離開的.不過,他還是缺乏自信,拉涅利深知這一點,便對他說:"放心吧,小夥子,不管買來多少球星,你永遠是我計劃中的一部分."也許當時的拉涅利只是為了穩定他的情緒,增強他的信心.可就是因為這句話,蘭帕德開始安心地踢球,一次次的用他那大炮般的中遠距離勁射攻破對方球門.於是,拉涅利真的開始信任他了,真的有點離不開他了;於是,在上賽季的輪換制中,他是唯一一個沒有"享受"過這般待遇的人.就這樣不知不覺的,他居然創造了一個連續上場的記錄,雖然具體數字我已記不清,但我知道,那是一個偉大的數據,一個常人難以想像的數據,一個屬於蘭帕德的數據.

埃里克森開始注意他,拉涅利開始推薦他.於是,他進了國家隊---那個夢寐以求的地方.他見到了小貝見到了歐文,還見到了斯科爾斯---那個曾經給他動力的曼聯球星.此時蘭帕德已經24歲,此時的英格蘭中場屬於斯科爾斯,貝克漢姆,巴特以及那個還比他小2歲的利物浦小子傑拉德.埃里克森是一個保守的教練,他不會輕易改變已經成型的陣容,於是,蘭帕德只能在替補席上苦度光陰,他需要挑戰的不僅是英格蘭中場的F4,還需要打動倔老頭的芳心.就這樣來來去去,他始終在切爾西保持著高效的進球率,也始終在國家隊苦苦找尋機會.

那一天終於到來了,不善於記數字的我又忘了具體的日期,只記得那是一場對克羅埃西亞的友誼賽,中場主力的受傷給了他機會.上天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的,他上場了,他進球了,他歡呼了.他有了一個美好的開端.

然而,一場友誼賽遠不能打動埃里克森,即便他已足夠好,即便拉涅利一再苦口婆心地勸導老頭子,蘭帕德始終只能在邊緣地帶苦覓機會.他郁悶,他傷心,但有準備的勇士是絕不會輕易倒下的.回到切爾西的他越發勇猛,拉涅利越發離不開他,他終於確立了在切爾西中場的核心地位.那個賽季,他居然成為了切爾西的頭號射手,這對一名中場球員來講,是多麼的不容易啊.終於,輿論開始為他打抱不平,球迷開始支持他出任主力,埃里克森開始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2004年悄悄降臨,這是一個有著歐洲杯的大賽年.蘭帕德開始躍躍欲試,他知道,那個夢想很快就可以實現了.5月份的熱身賽上,老頭子還在猶豫,到底該給他安排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中路有了傑拉德和斯科爾斯,似乎已不再需要他,右邊路有了小貝,那就只能是左邊了.然而,他並不適應那個位置,有時老頭子也會讓傑拉德跑到左邊,讓他站在中路,可情況荏苒不那麼理想.終於,在歐洲杯到來前夕,老頭子做出了一個決定:蘭帕德和傑拉德搭檔中路,小貝在右,斯科爾斯居然被擠到了左邊,而巴特則失去了主力位置,這一切都是因為他---25歲的蘭帕德.
他果然沒有辜負老頭子的信任,在第一場對法國的比賽中,正是他,接小貝任意球,頭槌破門得分,一度把法國隊逼入絕境.如果不是因為最後關頭全隊的放鬆大意,賽後,他一定能成為英雄.小組賽最後一場對克羅埃西亞,多麼熟悉的名字啊.如果在當初的友誼賽上沒能進球,或許他還不能那麼快地打動老頭子,把他留在國家隊中.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應該感謝克羅埃西亞.不過,蘭帕德絕不會讓這種感激心理變成仁慈的理由,下半場,他在中路的一腳勁射,攻入了錦上添花的一球,穩定了軍心,徹底使對方崩潰.多麼熟悉的一腳球啊,曾幾何時,在這個位置上經常能看到斯科爾斯如此精彩的表演,然而,事過境遷,已經30來歲的老將,早已被這個年輕有為的後生擠到了根本不能發揮特長的邊路.在這一刻,蘭帕德真的勝利了.

小組出線後,他們遇到了東道主葡萄牙.又是在領先的大好局勢下,他們被對手在終場前扳平了比分,又在加時賽下半場讓葡萄牙反超成功.當時,我痛苦絕望地關上了電視機,不願親眼看到心愛的英格蘭出局後悲傷的淚水.在那一刻,我已經放棄了,還剩十幾分鍾的時間,在全場被動挨打的情況下,他們又能挽回什麼呢.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任憑淚水打濕枕巾,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當我帶著最後一絲僥幸打開電視機看新聞的時候,我看到了他---那個勇士蘭帕德,居然在終場前頑強地扳平了比分.他沒有過分地慶祝,然而,在他堅毅勇敢的眼神中,我讀出了整個球隊的精神---寧可站著死,不願跪著生!罰點球時,他曾經站出來問小貝是否要他第一個罰,可小貝拒絕了,結果釀成了悲劇.那一瞬間我已經不再悲傷,我明白了比勝利更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葡萄牙勝利了,但幾乎沒有聽到批評英格蘭的聲音,就如黃健翔比賽結束後說的那句話:"今天沒有失敗者."我想,這多半是因為蘭帕德最後關頭的頑強一搏吧,他,確實是條漢子!英格蘭沒有輸掉精神!

歐洲杯後不久,斯科爾斯正式宣布退出英格蘭國家隊,他要把更多的機會讓給這個年輕人,讓他徹底掌控英格蘭的中場發動機.

回到切爾西時,主教練換成了穆里尼奧.他已經在歐洲杯期間隨阿布的豪華艦艇拜訪了蘭帕德和特里,也親眼目睹了蘭帕德的英勇頑強.當他帶著三個進球和一肚子悲傷回來時,再也不會去擔心主力位置.穆里尼奧急切的要跟他續約,給了他全隊最高的工資待遇,他自然是毫不猶豫的簽了字,因為,他愛切爾西,他要在這里成就一番事業;也因為穆里尼奧對他說過:"我要把你培養成又一個德科.""德科",哦,是他,那個葡萄牙隊的靈魂."我一定要超越他,將來帶領英格蘭隊再次挑戰他們."蘭帕德在心理又一次默默許下了心願.這次續約成功,被穆里尼奧稱做是這個夏天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一次交易,即使他又花了好多錢引進了一批球星.

新賽季很快到來,容不得他過多的沉浸在歐洲杯失利的痛苦中,如今的他已經成了切爾西的副隊長,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然而,他,不會再害怕.

賽季初,蘭帕德狀態不太理想,遲遲不能打破進球荒.當切爾西遇到利物浦,當蘭帕德遇到傑拉德,當兩個8號在中場面對面較量時,本期望能看到他神勇的表演,可是等來的卻是他一次次的失誤,一次次的力不從心.解說員說:"他累了."的確,踢了那麼多的比賽,場場都上,場場都要踢滿90分鍾,從上個賽季一直延續到這個賽季,即便他有著"鐵人"的稱號,即便他有著鬥牛般的精神,他終究還是會累的.於是,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個叫羅本的小夥子一次次的進球,一次次地搶走他的風頭.他,真的已經不再是核心了嗎?"不!"穆里尼奧的堅定再次給了他信心.從他淡然的眼神中我讀出了成熟的涵義.是的,26歲的他,已經長大了,真的長大了.他再也不象上賽季那樣時時刻刻沖鋒在球隊的最前線,象一個前鋒那樣去追尋進球.然而,這樣的蘭帕德才是最恐怖的.他隱蔽在前鋒後面頻頻輸送炮彈,一次次的為進攻隊員創造機會.防守時,他又與馬克萊萊構築了一道堅固的中場屏障,切爾西能保持這么長時間不失球,有特里和門將的功勞,自然也有他和馬克萊萊的作用.昨天,又看了一場東方衛視錄播的比賽,羅本依舊神勇,在邊路左突右擋,如入無人之境,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的那個蘭帕德.再回頭看看他,發現他釋然地上前與隊友一起慶祝,別忘了,羅本進的那個球,蘭帕德塞的直線實在是漂亮,解說員也不禁感嘆起來.如果說,切爾西是一架飛機,羅本和達夫是翅膀,德羅巴是機頭,特里和切赫是機尾,那麼蘭帕德,就是那個最為重要的中場發動機.他不必每場比賽都有進球,不必去跟隊友爭奪功勞.他只需在中場維持秩序,什麼時候該攻什麼時候該守,什麼時候該控一下節奏,什麼時候該傳球,什麼時候該射門,他都把握得恰倒好處.當隊友狀態好時,他站在後面默默支持,傳送炮彈.當隊友狀態都不好時,他就挺身而出,為球隊攻城拔寨,充當關鍵先生.如今的他依然場場首發,依然會時不時的疲憊,但穆里尼奧不用擔心,因為他已經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在該發威的時候做出應有的貢獻.他是切爾西真正的核心,就如拉涅利當初所說的,不管買來多少球星,他的地位永遠都不會變.

就在不久前,他以絕對的優勢被球迷評為2004年英格蘭最佳球員.在他身後,有魯尼小貝歐文這樣的知名球星.他不象魯尼那樣出生牛犢不怕虎,也不象小貝歐文那樣永遠生活在聚光燈下.他很少傳出誹聞,很少有事情能讓他分心,他只想一心一意地做好中場指揮官,一心一意地向德科靠攏.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不會根據球員的名氣來投票,他們是觀眾,切切實實懂球的觀眾,他們會根據自己對球員對比賽的理解來投出神聖的一票,蘭帕德---是他們心中當之無愧的最佳!

比賽日復一日地進行,26歲的蘭帕德還在成長,關於他的故事還在繼續.蘭帕德已經默默許下了很多心願,也正在默默實現著他的理想.一位切爾西的中場帥才,正在努力著,讓世界發現他的價值.2006年,他會和傑拉德一起,用兩個8號的傳奇撐起英格蘭明天的太陽!

全名:Steven.George.Gerrard
國籍:英格蘭
出生:1980-05-30
身高:188cm
體重:82kg
呢稱:Stevie. Steve
生日:30/05/1980
出生地:Whiston,Merseyside
家人:女兒莉莉-埃拉
俱樂部:Liverpool
與利物浦隊簽約:1998.3
入隊時間:1998.05
位置:中場
場上位置:中前衛
號碼:8(利物浦),4(英格蘭)

參加的第一支球隊:Whiston Juniors(家鄉球隊)
第一次為英格蘭打滿全場:英格蘭對陣烏克蘭 溫布利球場 2000.5.31(包子剛過完20歲生日)
傑在利物浦一隊處子秀:對陣布萊克本 安菲爾德球場 98.11.29
為利物浦進的第一個球:對陣謝菲爾德星期三 安菲爾德球場 99.11.5
第一次為英格蘭進球:對陣德國隊 2001.9.1
為利物浦出場/進球:290/48
為國家隊出場/進球:34/6
個人榮譽:00/01英格蘭最佳新秀
04/05歐洲冠軍聯賽最佳球員
20005年歐洲金球獎第三名
愛好:
最喜愛的進球:主場對陣南安普敦 2001.1.1
最喜愛的渡假地:葡萄牙
最喜愛的音樂:舞曲
最喜愛的書:Mr Nice by Howard marks
幼年時支持的球隊:liverpool
最喜愛的電影:scarface(AL PACINO)
兒時心中的英雄:"Gazza",Barnes and Beradsley
其它的愛好:聽音樂
其它喜歡球隊:巴塞羅那
最想遇到的名人:小甜甜布蘭妮
其它喜愛的運動:高爾夫(和某人愛好相同),斯諾克和游泳

一名強力中場球員,盡管年輕,但是意志堅強而且充滿信心,傑拉德能夠踢各個位置,但是他在中場的中路最具威脅。
國家隊
傑拉德最大的遺憾是因傷錯過了2002年韓日世界盃,特別是此前他剛剛在英格蘭隊5比1戰勝德國隊的預選賽中打入一球。傑拉德2000年5月就代表英格蘭隊首次出場。
2004年歐錦賽預選賽
傑拉德是英格蘭隊中四名參加了7場歐錦賽預選賽的球員。
效力俱樂部
1980年出生,1998年成為利物浦隊球員,2000至01賽季被評為英格蘭最佳年輕球員,本賽季被評為最佳球員。
2005至06賽季 通過個人的能力擊敗西漢姆聯隊獲得足總杯
2004至05賽季 帶領利物浦絕地大反擊擊敗ac米蘭獲得歐洲冠軍聯賽冠軍
2003至04賽季
代替海皮亞成為利物浦隊隊長,與球隊續約至2007年。
你知道嗎?
傑拉德在2001年3月對陣曼聯隊時射入的一球被評為利物浦隊最佳英超聯賽進球

簡介:盡管沒有小貝和歐文出眾的外表和華麗的球技,但是上帝還是對傑拉德很公平,因為他擁有全面的技術和旺盛的鬥志,這使他也成為英格蘭國家隊的重要人物之一。

歐文98年就一戰成名,17歲的傑拉德卻在家裡憧憬著哪天能像他那樣。當時在利物浦隊內,有賈米和哈曼等許多優秀的中場球員,傑拉德作為新人鮮有出場機會,但是在青年隊時就非常關注他的主教練霍利爾早就看到了這位人才,並不止一次地說到「利物浦青年軍非常出色,而傑拉德是位天才」。

傑拉德是全能的中場球員,長傳准確、突破銳利、遠射驚人,而且有非常好的把握機會的能力。現在在利物浦和英格蘭隊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他的存在甚至使「右路王」考慮到中路發展。

但是鬥志高昂還使他不太冷靜,在對維拉隊的比賽中傑拉德因為報復對手領到紅牌,在國家隊和希臘隊的外圍賽前還和朋友到酒吧飲酒至凌晨兩點,盡管後來他都公開道歉。

對於場上的傑拉德我們要求他要成熟,但是場下地他我們怎麼要求他變得成熟呢?因為他年輕,他叫傑拉德。年輕不會不犯錯誤。

曼聯主教練福格森曾經說過:「利物浦運氣好,有一個傑拉德;曼聯運氣也很好,因為利物浦只有一個傑拉德。」

最後引用霍利爾的話:「當國際米蘭用薩內蒂、雷科巴和維埃里加上現金交換傑拉德時,我也許會考慮。」

『玖』 美國有沒有拍過朝韓戰爭時期的電影

有!

關於美國人拍的反映朝鮮戰爭的電影,見如下資料,網上搜到的:

觀美國人拍的朝鮮戰爭電影<<上甘嶺>>有感!
馬甲 發表於 2005-8-2 11:35:00

二年偶然得到了一部美國人拍的上甘嶺,拿回家一看,是黑白片,可能是五十年代拍的,不過非常的清晰。片子情節是這樣的。
情節是這樣的:
朝鮮戰爭末期,前線打打停停,板門店也是停了談,談了又停。正處在僵持狀的時候,紅軍(電影中對中國軍隊的稱謂)在一天夜晚突襲了上甘嶺及其附近的多處高地,並將駐守在那兒的一連美軍官兵全部消滅...
美軍統帥部里的軍官們認為丟失的陣地並不要緊,中國人要面子想多搶些無用之地罷了,但另一些軍官們認為雖然丟失的陣地無關緊要但是一定要和紅軍寸土必爭,以此達到讓紅軍不敢小看美軍並制止類似事件發生目的。於是一場美國人認為是不必要的戰役就開始了。
也是在一天夜裡,一個類似大型拖拉機頭的機車拖著四節無頂車廂在陡峭不平的彎曲山路上艱難的行駛著,每節車廂都滿載著緊張的士兵。在靠近山嶺的地方每節車廂都滿載著緊張的士兵。在靠近山嶺

當一切准備停當後美軍官兵們開始小心翼翼地向紅軍控制的山嶺攀爬,藉助夜幕的掩護,一切都很順利,一直爬到半山腰處紅軍陣地上還是一點反應也沒有,於是美軍指揮官命令部隊停下,因為他發現不遠處有一道鐵絲網,於是他開始琢磨著怎樣破壞鐵絲網又不被對方發現的辦法。正當他還在沉思的時候突然幾束強力的探照燈光將他們連隊所在區域照的亮如白晝。

「卧倒、快卧倒」,美軍軍官高喊著。話音剛落,幾發炮彈就在美軍陣中開花了,當場造成數名美軍士兵死傷,可是這還並不是讓美軍指揮官震驚的,真正讓他震驚的是按照燈光是從他們後方也就是美軍控制的山嶺上射來的,就在此時通訊兵和後方也取得的聯系,後方人員報告說是已方陣地上的觀察人員看到一批不明身份的人員向紅軍山嶺爬去,以為是紅軍士兵,所以通知了炮兵,現在已發現誤會,已命令炮兵停止射擊,並向他們道歉(諸位可以想像此時這位美軍軍官心中的憤怒吧)。

和後方談話剛一結束,前方的子彈也打了過來,紅軍官兵在美軍這次友好的「提醒」下及時做出了反應。在月亮微光的照射下紅軍官兵用蘇式重機槍猛烈掃射美軍官兵,並大量投擲手榴彈,在機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中美軍死傷慘重很多人痛苦的躺在地上哀嚎著。就在此時,幾名美軍士兵奮不顧身的撲在鐵絲網上讓其餘的人踩在他們身上爬過了鐵絲網,並找地方隱蔽好。這時從紅軍陣地上傳來了紅軍宣傳兵的聲音,他的聲音在黑夜裡既清晰又響亮。「美軍*連的官兵們,首先對你們的勇敢精神表示敬意,但是你們這樣做是徒勞的,上一次進攻我們陣地的連隊,死28人,被俘11人,受傷33人。你們想重蹈覆轍嗎?不要相信你們那些卑鄙的政治家的話,他們只是讓你們來送死,還是到我們這邊來吧..........」

宣傳攻勢進行了一晚上,但美軍官兵不為所動,天一亮立刻在炮兵的掩護下發起了攻勢,雙方打的非常激烈,可是因為美軍昨晚遭到了慘重傷亡,所以兵力顯得明顯不足,好在後方又讓拖拉機似的火車頭拉來了二個連,得到了增援後的美軍官兵鬥志昂仰,一度攻到了山嶺距紅軍只有幾十米遠的地方但依然被對方用手榴彈給砸了下來,一個美軍上尉在被擔架擔下去的時候對自己的長官說,「我穿了防彈衣,可他們卻炸斷了我的腿」,戰鬥打的越來越慘烈,很多美軍士兵不是頭部中彈就是被手榴彈炸死。
最要命的還並的是來自於紅軍的瘋狂阻擊,而在於地形,過了鐵絲網後山勢就異常陡峭,越靠近山頂越是這樣,很多地方都是近70度的徒坡,於是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一種情形,一名美軍士兵千辛萬苦的爬上一處徒坡,然後再把他手中步槍的一端遞給身後的士兵,再花很大的力氣把他拉上來。戰斗的艱難可見一斑。

總算殺上山頂,又轉入了交通壕爭奪戰,這一次美軍官兵佔了上風,紅軍用的是三八大蓋,每打一發子彈要拉一下槍栓,而美軍用的是自動步槍(可能是M1),結果是就算紅軍士兵打中了一名美軍,緊隨其後的美軍戰友也可趁對方在拉槍栓時將其擊斃。美軍殺得很痛快,一路清剿,勢如破竹,最後在一個防炮洞口處遭到五名紅軍士兵的拚死抵抗,他們用手中的半自動步槍狠狠射擊,美軍一不做二不休幾名美軍士兵一起投雷將這五人統統炸死。

戰斗結束了,美軍除全殲了陣地上的敵人還俘虜了幾十人,但美方也損失慘重,晚上首次投入戰斗的那個美軍連只剩下25%的人員,協助進攻的二個連更慘,有一個只剩下5人。讓人奇怪的是紅軍在陣地上還養了許多活雞,戰斗結束時都逃了出來,跑的滿陣地都是,美軍士兵們高興的說這下可以吃上火雞了。

但是他們高興的太早了,紅軍宣傳員又通過廣播發動心理攻勢,首先對他們的英勇頑強表示敬意,但同時又警告他們說如果不在5分鍾內撤出陣地的話,就要用他們從未看到過的火力將他們消滅干凈。但是美軍士兵們不為所動,毫不膽怯的嘲笑這位宣傳員。然後在黃昏時紅軍全面反攻,吶喊聲震天動地,望著山下密密麻麻的紅軍將士美軍官兵這才慌了,「難道整個中國的人都來了嗎」一名士兵問他的長官,長官沒有回答他,而是拉著他操起一挺機關槍就打。

此時板門店也在為這場戰役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滿頭銀發的美軍談判代表苦口婆心的向一個他孫子輩的紅軍談判代表訴說著,美方不斷讓步,可是對方卻二眼朝天置若罔聞,當美方說道只要紅軍停止攻勢,美方甚至可以立即撤離,將上甘嶺設置成共管區時,對方在雙目朝天的同時摘下了耳中的翻譯器。結果美方代表忍無可忍,大罵一聲「FIK YOU」後離去。

此時這十幾名美軍官兵已苦戰了幾個小時(這個情節很不真實,天知道他們是怎樣擋住潮水般的紅軍士兵的,導演很「聰明」,省去了作戰過程),最後到了夜晚只剩下五名官兵了,他們退到一個防炮洞,紅軍將其包圍並用火焰噴射器朝裡面噴火,就在這千鈞一發之即,大批美軍援兵趕到打死了噴火手,並大敗紅軍。結束了整場戰役,美軍牢牢的控制了上甘嶺。最後,停戰令下達,美軍自動撤離,望著這些遍體鱗傷的倖存者,導演很動情的在結尾加了這么句旁白:今天之所以有幾百萬人生活在自由的陽光之下,就因為這些人。

---------------------------

看到最後一句,笑翻了

2005-08-10 17:52:32: vcbear@最近玩JAVA (深圳)
蟋蟀王

談到1950-1953年期間的朝鮮戰爭,國內不少人認為美國好萊塢沒有拍攝這個戰爭的影片,其原因是美國沒有打贏這場戰爭,所以不好意思宣揚。例如,在網上廣為流傳的一篇署名黎陽的題為「中國封鎖美國20年——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50周年」的文章(2000年10月21日)寫道:

「二十世紀以來美國在亞洲打過三仗:對日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對日戰爭中美國和中國是盟友,結果美國贏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和中國是對頭,結果美國表面上一平一輸,實際是都輸了,而且輸得一次比一次慘。好萊塢的電影對這三場戰爭的表現也很有意思:有關對日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片子綿綿不絕,有關朝鮮戰爭的則幾乎空白一片。[……]好萊塢的作品反映了一般美國人對這幾場戰爭的心理狀態:徹底贏了的自然要耀武揚威一番;徹底輸了的也得找個替罪羊出出鳥氣;但表面上不輸不贏而實際上輸了的就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按下不提。朝鮮戰爭被美國人稱為「被遺忘的戰爭」(The Forgotten War),絕對不堪回首。沒有賣點的片子必賠本,好萊塢豈敢違背市場法則?」

又如,在天涯網站《關天茶舍》一篇署名為我是湖南人的題為「港人看朝鮮戰爭「真相」」的文章(2003-06-01)說,

「從戰後兩國的反映也能看出來,中國人很拿朝鮮戰爭的結果當回事,反映這場戰爭的電影,小說多了;反觀美國,沒見過好萊塢出了關於朝鮮戰爭的大片吧?可以說這也是雙方對這場戰爭如果的認可不反映。」

美國好萊塢「有關朝鮮戰爭的則幾乎空白一片」嗎?

本蟀同意,美國的確沒有打贏朝鮮戰爭,而且對於美國許多人來說,朝鮮戰爭的確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然而,美國好萊塢並沒有因此迴避或者而忘記朝鮮戰爭。事實上,美國好萊塢至少拍攝了十三部關於朝鮮戰爭的故事片。下面,根據本蟀的觀看和研究資料,將這十三部影片按發行年月順序介紹並評論如下(凡註明「本蟀譯名」的影片表示沒有正式中文譯名)。

一、《鋼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譯《南韓血戰記》)

【導演】塞繆爾·富勒(Samuel Fuller)。【主要演員】羅伯特·赫頓 (Robert Hutton)、斯蒂夫·布羅狄 (Steve Brodie)。【劇情簡介】扎克中士所在的美軍一個排都被朝鮮人民軍槍決了,唯有他一個人僥幸活了下來。他在逃出敵占區的途中,一個10歲的韓國男孩子救了他。在小男孩子的幫助下,扎克中士聯繫上了美軍一個被打散的步兵班。這個班裡還剩下一個黑人衛生兵、一個反戰者、一個參加了二戰的日裔美國老兵、一個啞巴、一個新兵。然而,他們在中士的指揮下,躲在一個破廟里,在炮兵的支援下,給予北朝鮮軍事據點以沉重打擊,最後勝利歸隊。

【本蟀評論】這部影片是公開發行的第一部有關朝鮮戰爭的好萊塢大片。雖然預算有限,但該影片真實再現了朝鮮戰場的殘酷顯示。與其說該片是表現朝鮮戰爭,倒不如說是表現了美軍內部的各種種族背景的人在戰爭中如何處理相互關系。因此,該片曾經被批評為「批判美軍」。

二、《決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本蟀譯名)

【導演】約瑟夫·劉易斯(Joseph *. Lewis)。【主要演員】弗蘭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理查德·卡爾森(Richard Carlson)、安妮塔·路易斯(Anita Louise)。 【劇情簡介】1950年11月,美軍沖過三八線追擊潰敗北朝鮮軍隊的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第七步兵師,在中朝邊境進攻長津水庫地區時,遭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優勢兵力的猛烈反擊,陷入中朝軍隊的重圍之中。美軍總部下令全面撤退。美軍海軍陸戰隊史密斯將軍卻公然違抗總部命令,下令部下反擊中朝部隊。海軍陸戰隊斯提夫上尉率領一個營擔任掩護任務,經過浴血激戰,終於和主力部隊一起沖出對方的包圍圈。

【本蟀評論】影評界認為這部影片是正面描寫朝鮮戰爭雙方的少有影片之一。它一方面以正面手法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初期排山倒海的反擊規模,同時也歌頌了美軍海軍陸戰隊頑強作戰的鬥志。影片中一個美軍下士,剛滿17歲,但是在一次夜戰中身負三處槍傷的情況下堅守陣地,保證了主峰的安全。該片的另外一個獨特之處是大量使用戰場實地拍攝的記錄片片段。當炮彈在鏡頭里爆炸時,攝影機劇烈抖動,使觀眾有如臨其境之感。

三、《戰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導演】理查德·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主要演員】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茱恩·艾利森(June Allyson)。【劇情簡介】朝鮮戰爭期間,一家美軍陸軍醫院負責醫治盟軍受傷官兵。憤世嫉俗的軍醫威布少校是主治醫生,他與忠於職守的護士邁克卡拉中尉相愛,但是又相互討厭。他們在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中理解戰爭的意義,並增加相互的了解。

【本蟀評論】這部影片比後來更加有名的《陸軍醫院》早20年,但是批評家認為它過分渲染了愛情,使它與朝鮮戰場的殘酷背景格格不入。它對朝鮮平民表示了同情的關注,也揭示了北朝鮮士兵的悲壯命運。例如,影片中,一位北朝鮮傷兵被抬到醫院時,突然從懷中掏出一枚手榴彈,說寧願炸死也不要被美軍醫生治傷。

四、《戰艦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本蟀譯名)

【導演】安德·魯馬頓(Andrew Marton)。【主要演員】范·約翰遜(Van Johnson)、弗蘭克·拉夫卓伊 (Frank Lovejoy)。 【劇情簡介】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海軍航空兵從停泊在日本海的一艘美國航空母艦上支援美軍地面戰場。海軍航空兵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到北朝鮮上空執行轟炸地面目標或者與蘇制米格飛機空戰。美軍飛行員都希望早些完成任務,早些吃上一頓熱飯、回到溫暖的被窩進入夢鄉。然而,戰爭是殘酷的。進攻地面目標時,要求飛機低飛,這樣就易受地面防空火力的打擊。

【本蟀評論】本片通過航空母艦的軍醫向朋友敘述戰事的方式,想給於觀眾一種客觀的角度。許多經歷了二戰的老飛行員總是在自問為什麼要來朝鮮打仗。影片詳細重現了航空母艦上飛機起飛降落的過程,以及戰斗機從空中攻擊地面目標的的情形。

五、 《獨孤里橋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港譯《蜀孤里橋之役》)

【導演】馬克·羅布森(Mark Robson);編劇:瓦倫丁 ·戴維斯(Valentine Davies)。【主要演員】威廉·霍爾登 (William Holden)、格雷斯·凱利(Grace Kelly) 。【劇情簡介】1952年12月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海軍77特戰隊飛行員布魯貝克中尉的飛行中隊受命執行炸毀獨孤里橋的艱巨任務。獨孤里橋位於北朝鮮,是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重要交通樞紐,地勢險要,防守嚴密。布魯貝克中尉和戰友沖破滿山遍野高射炮陣地的火力網,炸毀了獨孤里橋,但是他的戰機受傷,被迫迫降。北朝鮮士兵蜂擁而來前來追捕。他和戰友拒絕投降,展開槍戰,最後戰死疆場。

【本蟀評論】本片1956年獲第28屆奧斯卡最佳效果獎。本片前半部分的故事大都發生在美軍在日本基地,節奏鬆散,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戰後日本對美軍的卑謙和依賴。後半部分戰斗場面精采,演員表演出色,尤其是戰斗機特技表演,12架戰斗機連續輪番俯沖轟炸地面目標,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尤其應當指出的是,本片中再現了美軍對參加朝鮮戰爭的意義感到迷茫。影片人物兩次悲嘆他們的戰爭是「在錯誤的地方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第一次是航空母艦司令回憶他兩個兒子在二戰中對日作戰中犧牲,哀嘆朝鮮戰爭不值得犧牲這么多人命;第二次是主人公布魯貝克中尉在與北朝鮮士兵槍戰中,預感到自己必死無疑而發出的哀嘆。

六、《安娜波里斯傳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年。本蟀譯名)

【導演】唐·西格爾(Don Siegel)。【主要演員】約翰·戴瑞克(John Derek)、黛安娜·林(Diana Lynn )。【劇情簡介】美國海軍學院學員托尼和吉姆是弟兄倆。他們為一個共同愛慕的姑娘派吉而鬧翻了。朝鮮戰爭爆發後,他們兩人畢業,一起被分配到一個飛行中隊,在朝鮮戰場上並肩作戰。一次空戰中,當他們的戰機中彈著火時,弟兄兩人卻互相讓對方跳傘,讓對方享受生命和愛情。

【本蟀評論】這部影片不過是以朝鮮戰場為背景的普通三角戀愛故事,沒有什麼新意。

七、《沙場壯士赤子心》 (Battle Hymn,1956;港譯《軍人本色》)

【導演】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主要演員】洛克·赫德遜(Rock Hudson)、安娜·卡士非(Anna Kashfi)。【劇情簡介】美國空軍赫斯上校原來是俄亥俄州的牧師。二戰中他參加美國空軍。在一次轟炸納粹德國的任務中,他不慎炸了一個孤兒院,37名德國孤兒喪生。戰後,他內心內疚,不能回去繼續傳教,於是就重新參加美國空軍,來到朝鮮戰場給韓國空軍訓練首批戰斗機駕駛員。在他的訓練下,韓國空軍順利完成了一系列戰斗任務。空軍基地附近有一個韓國婦女在照管十幾個朝鮮戰爭孤兒。在戰火中,赫斯上校盡量保護和照顧這些孤兒。後來,他在籌款建立了一個孤兒院,讓朝鮮戰爭孤兒有家可歸,這使得他的良心得到平靜。

【本蟀評論】這部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雖然有評論認為它有宣傳美軍人道的政治目的,但是情節感人,反映了戰爭殘酷和軍人良心的沖突,以及對上帝的信仰。影片中主人公的這一段自白被認為是經典的反省:「也許,我通過戰爭的痛苦,最終作出了我以前一直未能作出的善行。我在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我。」

八、《戰爭中的人們》(Men in War,1957年。本蟀譯名)

【導演】安東尼·曼(Anthony Mann)。【主要演員】羅波特·萊恩(Robert Ryan)、阿爾多·雷(Aldo Ray)。【劇情簡介】1950年9月6日。班森中尉率領的排在一次戰斗中和主力部隊失去聯系。他們在撤出敵占區途中,遇到另外一個排的蒙塔拿上士。他們必須把倖存者轉移到師部所在地465高地。在轉移途中,班森中尉和蒙塔拿上士意見不一致,經常爭斗。在經過多次驚心動魄的遭遇戰後,他們終於重出重圍,與主力部隊會合。

【本蟀評論】該片與《鋼盔》一起被譽為50年代裡描寫朝鮮戰爭的最為寫實的影片。它的獨特之處就是細致描寫了戰爭中軍人的心理活動。影片通過激烈的戰斗場面和人物沖突,描繪了絕望中軍人的各種心態:善良、勇敢、自私、絕望、希望、寬慰。

九、《戰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本蟀譯名)

【導演】·斯布林斯特恩(R.G.Springsteen)。【主要演員】羅伯特·布萊克(Robert Blake)、斯格特·布雷狄(Scott Brady)、伊萊恩·愛德華茲(Elaine Edwards)。【劇情簡介】朝鮮戰場上,美國海軍陸戰隊戴維斯中尉在養傷期間受到護士瑪麗的精心照顧,他們相互產生了好感。後來瑪麗所在的醫院被北朝鮮軍隊佔領,瑪麗和戰友被捕,關押在清永戰俘營。戴維斯中尉率領一個排,經過激烈戰斗,救出了心愛的護士。

【本蟀評論】該片落入英雄救美女的俗套。劇情進展緩慢,對話冗長,沒有獨特之處。

十、《豬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導演】劉義斯·邁爾斯通(Lewis Milestone)。【主要演員】主要演員: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里普·托恩(Rip Torn)。【劇情簡介】朝鮮戰爭後期的1953年7月,當戰爭各方在進行和平停戰談判時,美軍為了在談判桌上增加籌碼,命令克萊門斯中尉率領美軍一個連進攻沒有軍事價值的255高地。他們知道板門店停戰談判可能隨時會達成和平協議,所以一些士兵不太願意做無謂犧牲。然而,克萊門斯中尉認為這是他們的愛國職責,在他的指揮下,美軍在豬排山陣地上與中朝軍隊進行爭奪戰,甚至進行殘酷的肉搏戰。等到增援部隊到達時,135人的連隊打的就剩下25個人。

【本蟀評論】一般認為,本片描述的戰役就是中國影片《上甘嶺》所再現的上甘嶺戰役。影片真實撼人,紀實程度不啻於記錄片。據說擔任影片軍事顧問的就是當年率兵進攻的的美軍連長。影片還再現了中國軍隊通過陣地廣播的攻心戰。本片通過一個黑人士兵的口,再次對美國參加朝鮮戰爭「為自由而戰「提出了質疑。導演就是想通過影片中殘酷的戰斗場面,讓觀眾知道為政治權利斗爭而死去的生命是多麼地不值得。

十一、《滿洲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譯《恐怖分子》)

【導演】約翰·弗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主要演員】弗蘭克·西納特拉 (Frank Sinatra)、勞倫斯·哈維 (Laurence Harvey)、珍妮特·利 (Janet Leigh)。 【劇情簡介】美軍上尉馬科、肖上士和他的排在朝鮮戰爭期間一次巡邏中被俘虜,關押在滿州的戰俘營,受到蘇聯人和中國人的共產主義洗腦教育。戰爭結束之後馬科上尉回到美國,升任美軍情報部少校。他常常晚上做噩夢,擺脫不了戰爭的痛苦回憶。他的戰友肖上士回國時被當作戰斗英雄,榮獲國會勛章。馬科慢慢理解噩夢的含義,開始懷疑肖中士的背景。經過調查,原來肖中士相信了共產主義洗腦,已變成蘇聯派到美國進行政治暗殺的殺手。

【本蟀評論】這是一部經典政治驚險片。影片將麥卡錫式冷戰思維、政治諷刺、間諜懸疑與黑色電影手法結合在一起。影片用誇張的手法,回憶美軍戰俘在戰俘營受到的蘇聯巴甫洛夫式政治洗腦教育。影片拍完之際,剛好遇上肯尼迪總統被刺身亡。為了避免政治麻煩,這部影片推遲了20多年之後才公開發行。

十二、《陸軍醫院》(M*A*S**, 1970年,港譯《風流醫生俏護士》)

【導演】羅伯特·奧爾特曼 (Robert Altman)。【主要演員】唐納德·薩瑟蘭 (Donald Sutherland)、埃利奧特·古爾德 (Elliott Gould)、薩莉·凱勒曼 (Sally Kellerman)。【劇情簡介】朝鮮戰爭期間,美國軍醫皮艾斯上尉和麥肯泰爾上尉在前線的陸軍流動外科醫院忙於救死扶傷,成天和鮮血與死亡打交道。為了保持精神免於崩潰,他們工作之餘盡量過著與戰爭遙遠的荒謬無聊生活,不是和女護士打情罵俏,就是玩世不恭地惡作劇。他們為了打賭來看看女護士是不是天生的金發,居然在她洗澡時把帳篷拉倒。

【本蟀評論】本片1971年獲第43屆奧斯卡最佳編劇獎。 它只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借古諷今」,以50年代的朝鮮戰爭諷刺60年代的越南戰爭。所以,它本身沒有多少情節,關心朝鮮戰爭的影迷往往要失望。本片還對美國以前戰爭片中的愛國主義和宗教虔誠進行了諷刺。

十三、《麥克阿瑟傳》(MacArthur,1977年)

【導演】約瑟夫·薩金特(Joseph Sargent)。【主要演員】格利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劇情簡介】美國當代歷史上最有爭議的傳奇將軍麥克阿瑟1942年至1951年的十年軍旅生涯。1942年,他從菲律賓撤退,不久就率兵從日本手中收復失地。受羅斯福總統任命,他擔任太平洋戰區總司令,指揮美軍於1945年征服日本,後來負責日本戰後重建。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他作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前期戰役。9月指揮美軍在仁川登陸,隨後越過三八線佔領平壤,並向鴨綠江推進。他不同意美國政府把朝鮮戰爭嚴格限制在朝鮮半島的政策,堅持把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從而與美國政府發生嚴重沖突。1951年4月,美國總統杜魯門以不服從命令的理由將麥克阿瑟將軍撤職。

【本蟀評論】麥克阿瑟將軍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佔領日本和指揮朝鮮戰爭前期戰役。所以,本片應當是半部關於朝鮮戰爭的影片。在上周剛剛逝世的格利高利·派克的精彩表演下,充分顯示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悲劇命運。他是個有才氣的軍人,但不是個有政治頭腦的軍人。影片里有這樣一個鏡頭:美國政府嚴禁他越過中朝邊境轟炸中國境內目標,於是他下令炸毀鴨綠江大橋朝鮮境內那一部分。他不無譏諷地感嘆道:「在我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我第一次命令只能把一座大橋炸一半,而且是必須從大橋中間的分界線開始炸毀一半!」

結束語

第一,作為中國人,本蟀是很關心美國好萊塢朝鮮戰爭片中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如何描寫的。總的來說,這些影片從意識形態上說,基本上是中立的,沒有通過戰爭來攻擊共產主義。相反,許多影片因為描寫美軍的反戰厭戰情緒而遭到美國右派的反對。本蟀以為,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好萊塢是自由主義的大本營,雖然經過50年代初期麥卡錫主義的整肅,但是好萊塢的導演們基本上還是能夠按照其自由思想拍攝影片的。

第二,在對中朝軍隊戰士的描寫來說,基本是正面表現的中朝軍隊英勇頑強的作戰風格,沒有象中國影片(如《英雄兒女》)那樣把對方描寫的貪生怕死的膽小鬼。當然,從美國觀眾的角度,對中朝軍隊的正面描寫也反襯了美軍的更加頑強。涉及到具體戰斗人員來說,基本上是以中長鏡頭來拍攝,除了《豬排山》面對面的肉搏戰之外,很少有近鏡頭。但是,如果看過美國好萊塢有關二戰中美國太平洋戰爭中對日作戰的影片,可以看出當時美國的朝鮮戰場影片基本沒有跑出對日本描寫的套子:即亞洲人作戰英勇但是殘酷、士兵沒有個人能動性。

第三,為了一場持續三年多的戰爭,從1951年到1977年這不到26年的時間內,美國好萊塢出了十三部故事片。雖然這比不上上百部二戰戰爭片、50多部越戰戰爭片,但是可以說,恐怕都不算少吧。與中國比較,中國自認為是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在同一時期拍攝的有關影片也就是12部(《上甘嶺》(1956)、《長空比翼》(1958)、《烽火列車》(1960)、《三八線上》(1960)、《奇襲》(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兒女》(1964)、《打擊侵略者》(1965)、《奇襲白虎團》(1972)、《激戰無名川》(1975)、《碧海紅波》(1975)、《長空雄鷹》(1976)(反間諜片《鐵道衛士》(1959)不算描寫朝鮮戰爭))。如果說中國當初拍電影少是因為與美國比較經濟和電影資源不足,但是別忘記中國拍攝電影是國家政治行為和經濟行為,而好萊塢拍片卻完全是私營經濟行為。

美國好萊塢「有關朝鮮戰爭的則幾乎空白一片」嗎?不是。希望本文能夠幫助人們了解美國電影界對朝鮮戰爭的態度,不要再相信這樣的謊言了。

http://..com/question/5776470.html?fr=qrl3
參考資料: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art.rs?aid=230420

『拾』 請問關於安妮.弗蘭克的資料

選自《安妮日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彭淮棟譯。安妮·弗蘭克(1929—1945),猶太少女。原居德國法蘭克福市,納粹興起後,對猶太民族進行迫害,全家遷至荷蘭阿姆斯特丹避難。1944年8月被捕,並投入集中營,最後被迫害至死。

安妮?弗蘭克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我這樣的一個人寫起日記來,也真是個奇怪的經驗。說奇怪,不但是因為我以前什麼都沒寫過,而且因為我覺得以後我自己和誰都不會對一個13歲女生的胡思亂想感興趣。算了,沒關系,我就是想寫。再說,我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

為了提升這位我等待已久的朋友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不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隨手記下一些事實,我要這日記當我的朋友,我還要為這位朋友取個名字,叫吉蒂。

1943年1月13日星期三

外面變得很可怕。白天夜裡任何時候,都有可憐無助的人被拖出家門。他們只准帶一個背包和一點現金,就是少少這些東西,在路上也會被搶光。他們妻離子散,男、女和兒童各分東西。小孩子放學回家,父母已經不見蹤影。女人買東西回家,家已經被查封,家人都消失了。基督徒和荷蘭人也生活在恐懼之中,因為他們的兒子被送往德國。人人都心驚膽戰。每天晚上幾百架飛機從荷蘭上空飛往德國城市,把炸彈丟在德國土地上。在俄國和非洲,每個小時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沒有人能置身於沖突之外,整個世界都在戰爭,雖然同盟國比較順利了,但結局還不知道怎樣。

1943年10月29日星期六

我經常神經質,尤其星期天;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慘的時候。氣氛令人窒息、呆滯、沉重。外面聽不見一聲鳥叫,整個屋子籠罩在一片死寂、壓迫的寂靜里,這寂靜附在我身上,彷彿要把我往下拖,拖到陰間的最下層。這時候,父親、母親和瑪各對我完全無關緊要。我從一個房間徘徊到另一個房間,在樓梯里上上下下,像一隻本來會唱歌的鳥被剪去翅膀,不斷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籠子的鐵條。「放我出去,到有新鮮空氣和笑聲的地方去!」我心中有個聲音哭喊著。我已懶得應答人家,只願歪在沙發上。睡眠能使這寂靜和可怕的恐懼快一點飛逝,而既然霎時間不可能,只有靠這樣來幫助它趕快過去。

1943年11月8日星期一

你看得出來吧,眼前我正在抑鬱之中。我說不出這抑鬱怎麼來的,可是我想是我的懦弱引起的。我處處被這個毛病折磨。今天晚上,貝普①〔貝普〕即貝普?弗斯庫吉爾,公司打字員,密室的援助者。在這里,門鈴響了,又久又大聲,我馬上臉色發白,胃裡翻滾起來,心臟瘋狂地跳——只因為我害怕。

再不然,就是密室起火,或者他們三更半夜來抓我們了,我爬到床底,嚇得要死。這一切幻覺都好像真的一樣。想一想,這一切都可能很快成真呢!

在我心目中,我們八個人好像是一塊藍天,四面八方被逐漸逼近的烏雲包圍著。我們站著的這塊圓圓的地方還是安全的,但烏雲正在圍過來,我們和那一直逼過來的危險之間的圓圈越收越緊。我們周圍都是黑暗和危險,我們急著尋找逃出去的路,結果彼此你擠我撞。我們張望下面的混戰,看看這上面的平靜和美。可是同時,我們被大片烏雲阻絕了,不能上,也不能下。大片烏雲像一堵穿不透的牆一樣擋在我們面前,想壓碎我們,只是還壓不過來。我只能哭喊著哀求:「哦,圈子,圈子,打開來讓我們出去吧!」

1943年11月27日星期六

最親愛的吉蒂:

昨晚我正要入睡的時候,漢妮莉〔漢妮莉〕即漢妮莉?戈斯拉,安妮在猶太學校的同學。當時她全家都被投入集中營,後來只有她和一個小妹妹得以倖存。戰後,安妮的父親找到這姐妹倆,從此像父親一樣照看她們。忽然出現在我眼前。

我看見她衣服破爛,面容消瘦憔悴。她注視著我,大大的眼睛裡帶著那樣的哀傷和責備,我看出裡面的意思:「哦,安妮,你為什麼拋棄了我?救救我,救我離開這地獄!」

我卻救不了她。我只能站在一旁眼看著別人受苦受難死去。我只能祈求上帝將她帶回我身邊。她用她那蒼白的臉和哀求的眼睛盯著我,那麼無助。但願我能幫她!親愛的上帝,我得到我祈求的一切,她卻落入命運的可怕掌握里。她和我一樣虔誠,也許更虔誠,而且也有心向善,那麼為什麼我被選來活下去,而她也許要走向死亡?我們之間的差別在哪兒?我們為什麼這么天差地別?

慈悲的上帝,請安慰她,讓她至少不孤獨。但願你能告訴她說我滿懷同情和愛在想著她,那樣也許能幫助她撐下去。

1944年3月25日星期六

我沒有很多錢,其他世俗財產也不多,我不美麗,智慧不高,也不聰明,可是我快樂,而且立志永遠快樂!我生來快樂,我愛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樂。

1944年3月29日星期三

最親愛的吉蒂:

總理波克斯坦從倫敦向荷蘭廣播①〔總理波克斯坦從倫敦向荷蘭廣播〕密室中有一台收音機,他們有時悄悄收聽。,說戰爭以後,要收集與這場戰爭有關的日記和書信。當然,大家就說我的日記這下有用了。想想看,我要是出版一本以我們的密室為題材的小說,那多有趣。單看書名,誰都會以為是部偵探小說。

不過,說真的,戰爭結束十年之後,外人讀到我們這些猶太人藏起來怎麼過日子、吃些什麼、談些什麼,只會覺得好笑。我告訴了你我們很多的生活情形,但你對我們所知還是很少。

1944年4月5日星期三

我終於明白我必須做功課,才不會無知;必須好好活下去,當記者,因為這是我的志向!我知道我能寫。我有幾篇故事寫得很好,我描寫密室生活很幽默,我的日記大多鮮活生動,不過……我是不是真有文才,還有待觀察。

《伊娃的夢》是我最好的童話,怪的是我根本說不出我這篇童話的靈感怎麼來的。《凱蒂的生活》也不錯,但整體說來沒什麼特殊之處。我是我最好也最嚴厲的批評家。我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人不下筆,真不知道寫作多美妙;我從前老是哀嘆自己不會畫畫,可是現在我非常高興自己至少能寫。如果我沒有寫書或報紙文章的才氣,總也能夠為自己而寫。但我想要的成就不只這個。我無法想像自己過著母親、凡?丹太太和許許多多女人的那種人生,成天瞎忙,然後就被世人遺忘。在丈夫和孩子以外,我還需要有可以奉獻自己的東西!我不要像大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因此,我非常感激上帝給了我這個天賦,我利用這天賦長進,並且表達我內心的一切!

寫作的時候,我擺脫所有俗慮。我的哀傷消失無蹤,我的精神鮮活復振!不過,有個大問題,有一天我能不能寫出個偉大的作品來,我會不會成為記者或作家?

我希望會,哦,我真希望這樣,因為寫作使我能記下一切,我的所有思想、理想和狂想。我好久沒有為《凱蒂的生活》用功了。在心中,我把下一步情節想得精精確確,可是寫起來好像沒有那麼順利。這個作品也許永遠沒法完成,最後不是走進紙簍,就是丟進火爐里。想起來好可怕,不過,我對自己說:「你才十四歲,閱歷體驗又這么少,對哲學能寫出什麼來。」

因此,重振精神,往前走,向上看吧。會有結果的,因為我下定了決心要寫下去!

1944年4月11日星期二

我們的處境從來不曾像那晚那麼危險。想想看,警察到了書架前面,燈亮著,卻沒有人發現我們藏在裡面!「現在我們完了!」那一剎那我曾輕聲說了這么一句,結果我們有驚無險。

經過這一場,我們又痛切地記取,我們是身帶銬鏈的猶太人,被銬在一個處所,沒有任何權利,卻有千般義務。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感覺擺在一邊;我們必須勇敢並且堅強,吃苦受難,不能埋怨,盡力而為,信任上帝。有一天,這可怕的戰爭將會結束。那時候,我們會又是人,而不只是猶太人!

誰把這苦難加在我們身上的?誰使我們和其他人類不一樣的?誰使我們這樣受苦受難的?是上帝把我們做成這樣,但上帝也會再將我們提拔起來。在世界眼中,我們註定受苦,但是,在這一切苦難之後如果還有猶太人留下來,這些猶太人將會被當做範例高高舉起。誰知道,也許我們的宗教會教導世界以及世上所有的人向善,那就是我們受苦受難的理由,惟一的理由。我們永遠無法只是荷蘭人,也永遠無法只是英國人,或任何一國的人,我們會永遠地做猶太人。我們將必須繼續做猶太人,但那時將是心甘情願做猶太人。

勇敢吧!我們要記取我們的責任,無怨無悔地盡我們的責任。會有出路的。上帝從來不曾拋棄我們這個民族。多少世紀以來,猶太人必須受苦,但多少世紀以來他們繼續活著,千百年的苦難只有使他們變得更堅強。弱者會倒下去,強者會活下去,他們是打不敗的!

如果上帝讓我活下去,我會有比母親更大的成就,我會讓世人聽見我的心聲,我會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現在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氣和幸福!

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你一定可以想像,我們經常滿懷絕望地問:「戰爭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不能和平相處?這一切破壞,到底是為了什麼?」

會問這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為止沒有人拿得出完滿的答案。為什麼英國人的飛機越造越大,越造越精,同時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為什麼每天花幾百萬打仗,卻拿不出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藝術家或窮人?為什麼有些人挨餓,世界其他地方卻有堆積如山的食物在腐爛?哦,人為什麼這么瘋?

我不相信戰爭只是政客和資本家搞出來的。芸芸眾生的罪過和他們一樣大;不然,許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來反叛了!人心裡有一股毀滅的沖動,發怒、殺人的沖動。除非所有人類沒有例外都經過一場蛻變,否則還是會有戰爭,苦心建設、培養和種植起來的一切都會被砍倒、摧毀,然後又從頭來過!

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里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和浪漫情事,並且將每段艱辛匱乏的事情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我已下定決心要過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樣的人生,不想以後變成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我在這里的經驗,是一個有趣人生的好開頭。碰到最危險的時刻,我都必須往它們幽默的一面看,並且笑一笑,理由——惟一的理由——就在這里。

我年輕,有許多尚未發現的特質;我年輕又堅強,正生活在一場大探險里;我正在這探險過程之中,不能因為沒有什麼好玩的事而只顧整天唉聲嘆氣!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覺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覺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覺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這是一場多麼迷人有趣的探險!有此種種,我為什麼要絕望?

1944年6月13日星期二

是不是因為太久沒有出門,我才對大自然這樣著迷?我還記得從前,美極了的藍天,啁啾的鳥鳴,月光和正在綻放的花朵都不會令我神往。來到這里,就不一樣了。例如五旬節那陣子,天氣好熱,我一直到十一點半都奮力張大眼睛,等著好好看看月亮,好好一個人看一次。可惜我的犧牲白費,因為太亮了,我不能冒險打開窗戶。另外一次,好幾個月以前,有個晚上窗子開著,我恰好在樓上。我一直到不得不關窗才下樓。那個黑暗、大雨的夜,那風,那些疾飛的雲,把我迷住了;那次是我一年半里第一次和黑夜面對面。那晚以後,我對黑夜的渴望超過了我對夜賊、老鼠和搶劫的害怕。我獨自下樓,從廚房和私人辦公室的窗子往外望。許多人認為大自然美麗,許多人不時到星空之下入眠,許多醫院和監獄里的人巴望能自由自在享受大自然的一天。大自然的喜悅,不分貧富都能享受,可是很少人像我們一樣跟那些喜悅隔絕到這種地步。

這不只是我的想像而已——凝望天空、雲朵、月亮和星星,我確實覺得安寧,有希望。這是比襁草根鎮靜劑和溴化鉀安眠葯更好的葯。大自然使我覺得謙卑,使我能夠帶著勇氣面對任何打擊!

真不幸,除了難得的幾回,我只能隔著灰塵積得厚厚的窗戶上這些塵塵黯黯的窗簾觀看大自然。這樣看出去,樂趣盡失。世間要是有什麼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那就是大自然!

1944年7月6日星期四

我們都活著,可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活著、為什麼要活著;我們都尋找幸福;我們都過著不同卻又相同的生活。我們三人①〔我們三個人〕指在密室生活的三個年輕人。安妮和姐姐瑪各,還有凡?丹先生的兒子彼得,他比安妮大兩三歲。都在良好的家庭里成長,我們有機會受教育,以期有點出息。基於很多理由,我們有希望獲得很大的幸福,但是……我們必須靠自己的能力去爭取。專走容易的路,是爭取不到的。爭取幸福,意思就是要行得正,努力工作,而不是投機和偷懶。偷懶看起來可能很吸引人,但只有工作能給人「真正」的滿足。

我無法了解不喜歡工作的人,但彼得的問題也不在這里。他只是沒有目標,另外就是他認為自己太笨和不如人,難有什麼成就。可憐的孩子,他從來不曾體會使別人快樂的滋味,這一點我恐怕沒辦法教他。他不信教,嘲笑耶穌基督,動不動咒天罵神。我在宗教上也不是那麼正統的,可是每次看到他那麼孤獨、不屑、狼狽,都感到痛心。

有宗教心的人應該高興,因為並不是人人這么有福,有能力相信一個更高的秩序。對永世受罰的恐懼並不是必要條件;煉獄、天國和地獄的觀念,許多人難以接受,但是宗教本身,任何宗教,都使人走正道。不是畏懼上帝,而是堅持自己的榮譽感,以及服從自己的良知。如果人人能在每天結束之時檢討一下自己的行為,衡量一下對錯,那麼,人人都能變得高貴和善良。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在每個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嘗試比昨天更好,如此下來,不久就會大有改觀。這個方法,人人可以一試;不費分文,卻必有用處。不知此法妙用的人,只有多經驗,多體會,才知道「心安理得,人就剛健」!

1944年7月15日星期六

父親有句名言:「小孩子必須教養自己。」我在很多方面都勤於檢點自己,現在漸漸明白這句話真有道理。父母只能給子女忠告,或者為他們指點方向。追根究底來說,人的性格是自己塑造的。另外,我懷著非比尋常的勇氣面對人生。我覺得自己很堅強,很能肩負重擔,很年輕,很自由!初次領悟這一點的時候,我很高興,因為這表示我能比較自如地抵抗以後人生里的打擊。

「在內心深處,年輕人比老年人寂寞。」我在一本書中讀到這句話,一直銘記在心。依我所見,這是實情。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大人在這里的日子會不會比小孩子難過,答案是不會,當然不會。年紀比較大的人對事情已經有見解,對自己和自己的行事有些把握。在一個理想都被摧毀,人性最壞的一面主宰世界,人人都懷疑真理、正義和上帝的時代,我們年輕人要想維持自己的見解,更是難上加難。

誰要是聲稱大人在密室的日子比我們難過,都是不明白這些問題對我們的沖擊比對大人的大。我們年紀太輕,無法處理這些問題,但問題一直向我們逼來,最後,我們被逼得弄出一個解決辦法來。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辦法一面對事實,就土崩瓦解。在當前這樣的時代,的確很難:理想、夢想和寶貴的希望也在我們心中浮現,但只有被殘酷的現實壓碎。我沒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拋棄,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來那麼荒謬,那麼不切實際。可是我仍然緊抱著它們,因為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裡其實是善良的。

我要在一座用混亂、苦難和死亡做成的基石上建設我的人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看見世界正變成一片荒野,我聽見雷聲正在接近,有一天雷霆也會將我們打死。我感覺到千百萬人在受苦受難。可是,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那麼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

******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在她收到的生日禮物中有一個日記本,從此,安妮便以它為友,傾訴了一個在戰亂中生活的少女的心聲。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於環境所迫,躲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中,這是一個與私人辦公室相通的一套實驗室,後來長期閑置,漸漸被人遺忘。安妮的父親便將實驗室的入口用書櫃擋住,裡面遂成「密室」。安妮與凡?丹先生一家、杜瑟爾先生在密室中生活了兩年,直至遭人舉報,被納粹投入集中營。

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和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

1947年,倖免於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閱讀全文

與弗蘭克軟化水機頭廠家電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低價中空纖維超濾膜 瀏覽:790
艾潔凈水器過濾系統 瀏覽:687
安利凈化器怎麼用 瀏覽:542
廢水物化處理的優點 瀏覽:558
雲米凈水器儲水袋如何更換 瀏覽:262
柴油濾芯總成起什麼作用 瀏覽:542
開個純水機店需要多少錢 瀏覽:644
凈化器的壽命是多少 瀏覽:28
滲濾污水是什麼 瀏覽:254
空調濾芯殼怎麼拆卸 瀏覽:357
污水管網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瀏覽:78
凈化器消音怎麼處理 瀏覽:234
R反滲透膜是什麼意思 瀏覽:693
輻射廢水排放 瀏覽:173
什麼花可以降解廢水cod 瀏覽:570
空氣凈化器的空氣是什麼味道 瀏覽:729
cf1200過濾桶不工作 瀏覽:39
成都第四污水處理廠佔地 瀏覽:138
污水處理率多少合格 瀏覽:237
天津市海潤水處理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