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純水中的細菌含量用什麼儀器檢測
不用儀器,只要無菌操作台,酒精燈,移液管,培養箱,脫脂棉,三角瓶,滅菌鍋,培養基培養即可。或者不用培養,有種試紙(好像是進口的,出入境檢驗就用這個)直接試試就可以。
Ⅱ 喝純凈水後細胞滲透壓增高會使細胞破裂嗎
100多年前就有生物學家對滲透壓作了系統的研究。生物的細胞膜具有奇妙的半透膜特性,中學的生物課就有這樣的實驗,將植物浸泡在純水中會發生「浮腫」,浸泡在濃的鹽溶液中則很快枯萎,而在介乎中間濃度的溶液則基本能保持原狀。這個實驗最早是荷蘭植物學家德弗里在1884年做的,他當時已想到,最後一種情況是由於細胞膜內外的溶液具有大致相同的滲透壓,他還發現由不同鹽制備出的相等滲透壓的溶液具有相同的冰點。
生命現象與細胞膜內外滲透壓的平衡密切相關。植物細胞是靠細胞液的滲透壓將根部的水分從根部輸送到莖部和葉子;魚的腮具有半透性,由於海魚和淡水魚的腮滲透功能不同,其體液的滲透壓也不同,因此海魚不能在淡水中養殖。將紅細胞放到0.068 mol/L的NaCl溶液中,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細胞逐漸膨脹,最後破裂。醫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溶血。這是因為紅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大於0.068mol/L的NaCl溶液滲透壓,因此水分子就要向紅細胞內滲透,使紅細胞膨脹以致破裂。如將紅細胞放到0.256mol/L的NaCl溶液中,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細胞逐漸皺縮,這種現象稱為胞漿分離,因為這時紅細胞內液的滲透壓小於0.256mol/L的NaCl溶液的滲透壓,因此水分子由紅細胞內向外滲透,使紅細胞皺縮。如將紅細胞放到生理鹽水中,在顯微鏡下看到紅細胞維持原狀,這是因為紅細胞與生理鹽水滲透壓相等,細胞內外達到滲透平衡的緣故。
紅細胞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的形態圖
滲透壓相等的兩種溶液稱為等滲溶液。滲透壓不同的兩種溶液,把滲透壓相對高的溶液叫做高滲溶液,把滲透壓相對低的溶液叫做低滲溶液。對同一類型的溶質來說,濃溶液的滲透壓比較大,稀溶液的滲透壓比較小。因此,在發生滲透作用時,水會從低滲溶液(即稀溶液)進入高滲溶液(即濃溶液),直至兩溶液的滲透壓達到衡為止。在醫療實踐中,溶液的等滲、低滲或高滲是以血漿總滲透壓為標准。即溶液的滲透壓與血漿總滲透壓相等的溶液為等滲溶液。溶液的滲透壓低於血漿總滲透壓的溶液為低滲溶液。溶液的滲透壓高於血漿總滲透壓的溶液為高滲溶液。
在醫療工作中,不僅大量補液時要注意溶液的滲透壓,就是小劑量注射時,也要考慮注射液的滲透壓。臨床上也有用高滲溶液的,如滲透壓比血漿高10倍的2.78mol/L葡萄糖溶液。因對急需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患者,如用等滲溶液,注射液體積太大,所需注射時間太長,反而不易收效。但是,用高滲溶液作靜脈注射時,用量不能太大,注射速度不可太快,否則易造成局部高滲引起紅細胞皺縮。當高滲溶液緩緩注入體內時,可被大量體液稀釋成等滲溶液。對於劑量較小濃度較稀的溶液,大多是將劑量較小的葯物溶於水中,並添加氯化鈉、葡萄糖等調製成等溶液,亦可直接將葯物溶於生理鹽水或0.278mol/ L葡萄糖溶液中使用,以免引起紅細胞破裂。
臨床上常用的等滲溶液有:
1、生理鹽水(0.154mol/L或9.0g/L的NaCl溶液)
2、0.278mol/L或50.0g/L的葡萄糖溶液
3、0.149mol/L或12.5g/L的碳酸氫鈉溶液
臨床上常用的高滲溶液有:
1、0.513mol/L 的NaCL溶液
2、 0.278mol/L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是生理鹽水中含0.278mol/L葡萄糖),其中生理鹽水維持滲透壓,葡萄糖則供給熱量和水.
3、2.78mol/L葡萄糖溶液。
血漿中含有低分子的晶體物質(如氯化鈉、葡萄糖和碳酸氫鈉等)和高分子的膠體物質(如血紅蛋白、血脂等)。血漿中的滲透壓是這兩類物質所產生滲透壓的總和。其中由低分子晶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叫做晶體滲透壓;由高分子膠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叫做膠體滲透壓。血漿中低分子晶體物質的質量濃度約為 7.5g /L,高分子膠體物質的質量濃度約為70 g /L,雖然高分子膠體物質的含量高,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卻很大,單位體積血漿中的粒子數很少,而低分子晶體物質在血漿中含量雖然很低,但由於相對分子質量很小,多數又可離解成離子,因此粒子數較多。所以,血漿總滲透壓絕大部分是由低分子的晶體物質產生的(約佔99.5%),膠體滲透壓只佔極少一部分。
人體內半透膜的通透性不同,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在維持體內水鹽平衡功能上也不相同。膠體滲透壓雖然很小,但在體內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細胞膜是體內的一種半透膜,它將細胞內和細胞外液隔開,並只讓水分子自由透過膜內外,不僅不允許蛋白質等高分子膠體通過,連K+、Na+等小分子晶體也不易自由通過。因此,水在細胞內外的流通,就要受到鹽所產生的晶體滲透壓的影響。晶體滲透壓對維持細胞內外水分的相對平衡起著重要作用。臨床上常用晶體物質的溶液來糾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鹽失調。例如,人體由於某種原因而缺水時,細胞外液中鹽的濃度將相對升高,晶體滲透壓增大,於是使細胞內液的水分通過細胞膜向細胞外液滲透,造成細胞內液失水。如果大量飲水或者輸入過多的葡萄糖溶液,則使細胞外液鹽濃度降低,晶體滲透壓減小,細胞外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內液中滲透,嚴重時可產生水中毒。高溫作業之所以飲用鹽汽水,就是為了保持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的恆定。
毛細血管壁也是體內的一種半透膜,它與細胞膜不同,它間隔著血漿和組織間液,可以讓低分子如水、葡萄糖、尿素、氫基酸及各種離子自由透過,而不允許高分子蛋白質通過。所以,晶體滲透壓對維持血液與組織間液之間的水鹽平衡不起作用。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造成血漿中蛋白質減少時,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就會降低,血漿中的水就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間液,致使血容量降低而組織液增多,這是形成水腫的原因之一。臨床上對大面積燒傷,或者由於失血而造成血容量降低的患者進行補液時,除補以生理鹽水外,同時還需要輸入血漿或右旋糖酐等代血漿,以恢復血漿的膠體滲透壓和增加血容量。
Ⅲ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的後面是什麼
純水的話 什麼也看不到
普通水的話 可以看到裡面的懸浮物,至於細菌,不是醫院的機器根本看不到
Ⅳ 植物細胞放在純水,細胞的滲透勢,壓力勢,水勢及細胞體積各發生什麼變化
在純水中向內滲透,外壓比較大,蔗糖相反,無論在那種情況下細胞大小不變,因為植物細胞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細胞壁,是纖維組織,但內部的水泡的大小會變化,純水變大,蔗糖變小
Ⅳ 10倍電子顯微鏡下不含任何微生物的純水是什麼樣子
看不到水珠,純水為一片空白。
Ⅵ 在顯微鏡下水滴里有什麼
在顯微鏡下水滴里有:微生物.
(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在這些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鍾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Ⅶ 微生物製片用的是生理鹽水還是超純水
微生物的細胞含水量大(一般可達80~90%或更高),菌體薄而透明,折光性強,因此專,除觀察活屬細胞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經過染色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至於細菌的特殊結構——鞭毛、芽孢、莢膜,以及真菌的有性或無性孢子等,均需經特殊方法染色後,才能進行觀察。塗片製作和染色時是需要用蒸餾水或者超純水的。有問題可以聯系南京權坤——專業專注於超純水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超純水系統的全套解決方案。
Ⅷ 水在顯微鏡下是什麼樣子
可以滾動的粒子
Ⅸ 有誰知道為什麼純水是膠體
膠體
一、定義:分散質粒子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
二、分類:
1、按分散系的不同可分為氣溶膠,固溶膠,液溶膠;
2、按分散質的不同可分為粒子膠體、分子膠體;
三、實例:
1、煙,雲,霧是氣溶膠,煙水晶,有色玻璃是固溶膠,蛋白溶液,澱粉溶液,肥皂水,人體的血液是液溶膠;
2、澱粉膠體,蛋白質膠體是分子膠體,土壤是粒子膠體;
四、膠體的性質:能發生聚沉,產生電泳,可以滲析等性質
五、膠體的應用 :
1、農業生產: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許多物質如粘土,腐殖質等常以膠體形式存在.
2、醫療衛生:血液透析,血清紙上電泳,利用電泳分離各種氨基酸和蛋白質.
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膠體的聚沉)和豆漿牛奶,粥,明礬凈水.
4、自然地理:江河人海口處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電解質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膠體發生聚沉.
5、工業生產:制有色玻璃(固溶膠),冶金工業利用電泳原理選礦,原油脫水等.
什麼是膠體?
為了回答什麼是膠體這一問題,我們做如下實驗:將一把泥土放到水中,大粒的泥沙很快下沉,渾濁的細小土粒因受重力的影響最後也沉降於容器底部,而土中的鹽類則溶解成真溶液.但是,混雜在真溶液中還有一些極為微小的土壤粒子,它們既不下沉,也不溶解,人們把這些即使在顯微鏡下也觀察不到的微笑顆粒稱為膠體顆粒,含有膠體顆粒的體系稱為膠體體系.膠體化學,狹義的說,就是研究這些微小顆粒分散體系的科學.
通常規定膠體顆粒的大小為1~100nm(按膠體顆粒的直徑計).小於1nm的幾顆粒為分子或離子分散體系,大於100nm的為粗分散體系.既然膠體體系的重要特徵之一是以分散相粒子的大小為依據的,顯然,只要不同聚集態分散相的顆粒大小在1~100nm之間,則在不同狀態的分散介質中均可形成膠體體系.例如,除了分散相與分散介質都是氣體而不能形成膠體體系外,其餘的8種分散體系均可形成膠體體系.(表1-1)
見
http://hi..com/izzy%5Fstradlin/blog/item/71d7bb86894db63e67096e1e.html 習慣上,把分散介質為液體的膠體體系稱為液溶膠或溶膠(sol),如介質為水的稱為水溶膠;介質為固態時,稱為固溶膠.
由此可見,膠體體系是多種多樣的.溶膠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狀態,而不是一種特殊物質,不是物質的本性.任何一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晶體的形態存在,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卻可以膠體的形態存在.例如,氯化鈉是典型的晶體,它在水中溶解成為真溶液,若用適當的方法使其分散於苯或醚中,則形成膠體溶液.同樣,硫磺分散在乙醇中為真溶液,若分散在水中則為硫磺水溶膠.
由於膠體體系首先是以分散相顆粒有一定的大小為其特徵的,故膠粒本身與分散介質之間必有一明顯的物理分界面.這意味著膠體體系必然是兩相或多相的不均勻分散體系.
另外,有一大類物質(纖維素、蛋白質、橡膠以及許多合成高聚物)在適當的溶劑中溶解雖可形成真溶液,但它們的分子量很大(常在1萬或幾十萬以上,故稱為高分子物質),因此表現出的許多性質(如溶液的依數性、黏度、電導等)與低分子真溶液有所不同,而在某些方面(如分子大小)卻有類似於溶膠的性質,所以在歷史上高分子溶液一直被納入膠體化學進行討論。30多年來,由於科學迅速地發展,它實際上已成為一個新的科學分支——高分子物理化學,所以近年來在膠體表面專著(特別是有關刊物)中,一般不再過多地討論這方面內容。
——摘自《膠體與表面化學(第三版)》,化學化工出版社
純水不是膠體,因為它不符合膠體的定義。
Ⅹ 把水放在顯微鏡下是什麼樣的
要看在什麼水裡了,在自來水裡面可以看到各種固體顆粒,但微生物一般是不會有的,因為自來水都是消過毒的.如果是河水裡的話那就會有很多生物和雜質,綠藻,藍藻,草履蟲,車形蟲,鍾蟲,變形蟲等許多生物,幾乎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