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水結冰與淡水結冰的過程有何不同
區別:
1、結冰開始位置不同:
(1)淡水結冰:從表層開始結冰,下層仍保持不結冰狀態。
(2)海水結冰:海冰形成可始於海水的任意一層,如果混合強烈可直達海底,在海洋底部結冰。
2、結冰狀態不同:
(1)淡水結冰:從表層開始結冰,下層可能仍保持不結冰狀態。在水結冰時,氫鍵起主要作用,氫鍵使水分子結合起來形成有規則的空間結構結構。
在一個晶格中,四個氫原子位於正四面體的頂點上,一個氧原子位於四面體的中心使分子間的空隙變大並且保持一定,因而水結成冰時體積變大。水結冰體積增加1/10,所以相同質量的水和冰的體積比為10:11。
(2)海水鹽度低於24.695時,結冰過程和淡水結冰相同,表層海水達到冰點即開始結冰。
海水鹽度大於24.695時,溫度接近冰點時,密度會增大從而下沉,下層溫度較高的水則上涌發生對流混合,直到整個海水密度均勻穩定。當海水溫度下降到冰點並繼續散熱時,海水就開始結冰。所以,海冰不象湖水河水結冰那樣容易。
3、結冰後水的變化不同:
(1)淡水結冰後基本無變化。
(2)海水結冰結冰會將鹽析出,水中的鹽度升高,結冰後海水的鹽度更高,冰點溫度更低,結冰更困難。海冰是淡水冰晶、「鹵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鹹水冰,一般多指後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4、海水和淡水的冰點溫度不同:
(1)純淡水在0℃時結冰,4℃時密度最大。
(2)海水的冰點溫度與鹽度有關。
(1)純水和海水誰先結冰擴展閱讀
1、海冰的防治:
檢測方法
(1)目測:目測檢測法是海冰監測傳統的基本觀測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海冰觀測規范規定,依靠觀測員的眼睛和經驗進行觀測,如冰量、流冰密集度,流冰冰狀、固定冰狀等。目測法所觀測的內容,還不能用其他觀測方法完全代替,並且目測結果還是遙測法觀測結果的分析依據,所以目測法繼續沿用。
(2)器測:器測檢測法是同目測法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藉助工具和儀器,依靠觀測員的操作和讀數據,如冰厚、冰溫、冰密度,堆集高度等。這些數據是遙測法觀測結果進行量值定標處理的依據,所以器測法是海冰監測的重要方法。
(3)遙測:遙測檢測法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的先進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完全依賴儀器本身進行觀測,如利用衛星能及時、同步、大范圍觀測海冰。彩色海冰衛星圖片則能直觀地一目瞭然地展示海冰的分布情況。但是對冰厚、冰溫等要素的觀測,遠不如器測法准確。
實施海冰的監測主要通過設立沿岸固定觀測站,臨時觀測站和雷達站及冰情巡視小分隊進行觀測;海上建立觀測平台,使用破冰船和潛水艇進行觀測;空中飛機和天上的衛星構成立體監測系統。
2、海水冰點的依據:
液體轉化為固體的溫度值,叫做冰點。海水的冰點是一個不確定的溫度。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所以海水冰點的變化與海水鹽度和密度有密切的關系。當鹽度達到24.695的時候,海水最大密度值的溫度和冰點的溫度一樣,都是-1.33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冰
網路-海水冰點
網路-水結冰
㈡ 海水結冰和淡水結冰的過程有何不同
1、湖泊中淡水:表層開始結冰,下層可能仍保持不凍結。海水結冰:鹽度低於24.695的海水,結冰過程與淡水相同,表層海水達到冰點即開始結冰。鹽度大於24.695的海水,溫度接近冰點時,密度會加大,從而下沉,下層溫度較高的水則上涌,發生對流混合,直到混合層都達冰點溫度時整層水體才會一起結冰。也正因為如此,海冰一旦形成,便會浮上海面,形成很厚的冰層。
2、純水的冰點在1個大氣壓下為零攝氏度;而海水是不同的,它的冰點除了與大氣壓力有關之外,還與海水中鹽含量的多少有關系,相同的壓力下,海水中鹽含量越大,海水的冰點越低;反之,海水中鹽含量越小,海水的冰點越高。
3、海水與淡水的結冰過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純水的凍結,會將鹽分大部排出冰外,而增大了冰下海水的鹽度,加強了冰下海水的對流和進一步降低了冰點,又兼冰層阻礙了其下海水熱量的散失,因而大大地減緩了冰下海水繼續凍結的速度。
(2)純水和海水誰先結冰擴展閱讀:
海水中含鹽量的一個標度。海水含鹽量是海水的重要特性,它與溫度和壓力3者,都是研究海水的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的基本參數。海洋中發生的許多現象和過程,常與鹽度的分布和變化有關,因此海洋中鹽度的分布及其變化規律的研究,在海洋科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各大洋表層的海水,受蒸發、降水、結冰、融冰和陸地徑流的影響,鹽度分布不均:兩極附近、赤道區和受陸地徑流影響的海區,鹽度比較小;在南北緯20度的海區,海水的鹽度則比較大。深層海水的鹽度變化較小,主要受環流和湍流混合等物理過程所控制。根據大洋中鹽度分布的特徵,可以鑒別水團和了解其運動的情況。
在研究海水中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及平衡關系,探索元素在海水中遷移的規律和測定溶於海水中的某些成分時,都要考慮鹽度的影響。此外,因為實際工作中往往難以在現場直接准確測定海水的密度,所以各國通常測定鹽度、溫度和壓力,再根據海水狀態方程式計算密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水冰點
㈢ 純水和鹽水哪一個結冰更快
一般情況下是純水先結冰。由於鹽水溶液中含有電解質,這些電解質會使溶液的沸點升高、回凝固點降答低。
但是實驗的外部環境會對結冰過程有一些影響,也就是你所說的對冰和的影響。例如,當你用的容器有一些缺陷(如裂縫、劃痕等),這些地方會優先誘導冰核的形成。而一旦形成了冰核,整個容器中的水就會很快全部結冰。
用純水在一種情況下凝固點會很低(遠低於零度)。當水的純度很高,沒有任何固體雜質和電解質,在低溫下很容易變成過冷,就是在溫度遠低於凝固點的情況下也不會結冰,原因就是由於沒有任何雜質,水中的冰核很難形成。
㈣ 海水先解凍還是淡水先
由於結冰過程的不同,就可以看出解凍的不同。
淡水結冰的溫度是固定的,純淡水在0℃時結冰。但海水結冰的溫度則不固定,與海水的鹽度和深度有關,鹽度越高,水體越深,越不容易結冰,海水結冰時溫度要低於0℃。
2.淡水冰往往局限於表層,而海水結冰層很厚,是從上到下一起結冰的。海水不易結冰,但一旦結冰,表層冰和深層冰的形成是同時開始的,有時深層冰和底層冰甚至比表層冰還要多。
3.淡水結冰整個進程與海水結冰的進程有所不同。
因此,海水先解凍。
㈤ 海水和白開水哪個更容易結冰
白開水!!
因為海水有鹽的存在,它的熔點降低了啊。
海水中有很多鹽類,大約佔35%,但大多以離子形式存在,離子在溶劑(水)中不停地不規則運動,其速率遠大於水分子的分子運動速率,即使水溫降到凝固點時,因有離子的運動作用,使水分子不容易形成分子運動更不活潑的晶體狀態,所以海水不易結冰。
普通的清水到零度C一定會結冰,而含有雜質的水難結冰,也就是說凝固點低於零度。海水中大約含有百分之35的鹽分,所以到了零度也不會結冰,要到溫度更低的時候,一部份純水才能從海水中凝結出來。因此,我們如果有機會嘗嘗海水結的冰,一定會發現它是淡的。此外,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也比鹽水更小,所以海水裡的冰總有十分之一會浮在水面,這也就是一般人所看見海面上之冰山了。海水不結冰是因為海水裡面有鹽。
水結冰是因為到達冰點的溫度之後,液態水的飽和蒸汽壓等於同一溫度下固態水的飽和蒸汽壓,於是產生固態水和液態水的平衡,繼續降溫則固態水的飽和蒸汽壓小於液態水的飽和蒸汽壓,平衡向固態水移動,現象就是水都凍成冰塊了。
液態水中加入鹽也就是電解質後形成溶液,鹽的離子束縛了分子態的水,使它們不容易脫離液態進入氣態,從而使得同一溫度下液態水的飽和蒸汽壓降低,液態水飽和蒸汽壓降低了,而固態水沒有變化,平衡就向液態水移動,現象就是海水不結冰普通的清水到零度C一定會結冰,而含有雜質的水難結冰,也就是說凝固點低於零度。海水中大約含有百分之35的鹽分,所以到了零度也不會結冰,要到溫度更低的時候,一部份純水才能從海水中凝結出來。因此,我們如果有機會嘗嘗海水結的冰,一定會發現它是淡的。此外,因為冰的密度比水小,也比鹽水更小,所以海水裡的冰總有十分之一會浮在水面,這也就是一般人所看見海面上之冰山了。
海水會運動。主要是以洋流的形式。一共有三種,分別是風海流(包括暖,寒流),密度流(鹽度的不同),補償流(包括水平與垂直,一般在寒暖流之間)。至於說北冰洋會結冰是因為氣候太寒,但結冰只是表層,海水內部還會運動。
也是結冰的,
只是海水的冰點較低,不易結冰
㈥ 達到什麼溫度海水才會結冰
1、純水一般在0℃結冰,但海水的結冰點(開始結冰的溫度)卻與鹽度有關.
2、具體來說,隨著鹽度的增加,結冰點會逐漸下降.
3、0℃時海水通常不會結冰,溫度必須進一步下降,比如到-2℃時,海水才開始結冰.
㈦ 把同樣多的自來水和鹽水放入冰箱 誰會先結冰
自來水先結冰,因為液體在一般情況下是濃度越高結冰的速度就會越慢,鹽水與自來水就像是,海水與河水,你聽過河水結冰吧,但應該沒聽過海水結冰吧!?鹽水因為濃度比自來水高而較慢結冰
㈧ 海水和淡水結冰有什麼區別
海水和淡水的結冰存在很大的差異。
1、淡水結冰的溫度是固定的,純淡水在0℃時結冰。但海水結冰的溫度則不固定,與海水的鹽度和深度有關,鹽度越高,水體越深,越不容易結冰,海水結冰時溫度要低於0℃。
2、淡水冰往往局限於表層,而海水結冰層很厚,是從上到下一起結冰的。海水不易結冰,但一旦結冰,表層冰和深層冰的形成是同時開始的,有時深層冰和底層冰甚至比表層冰還要多。
3、淡水結冰整個進程與海水結冰的進程有所不同。
(1)淡水表面受冷,密度加大,水溫降到4℃時,由於表面水的密度達到最大,便開始往下沉,而下層水被迫上升,這樣就產生了上、下對流作用。這種對流作用一直持續到上、下層的水溫都達到4℃時為止。此後,表面溫度繼續下降,但表面的冷水不再往下沉,到了冰點就開始結冰。
(2)對於鹽度小於24.7的海水,因為它的最大密度溫度在冰點以上,所以當上、下層海水都冷卻到最大密度溫度以後,只要表面海水再冷卻到冰點就可以結冰。結冰過程與淡水的基本相同,其冰點溫度比淡水的低一點。
(3)對於鹽度大於24.7的海水,結冰情況就與淡水大不相同。由於它的最大密度溫度在冰點以下,所以海水溫度越低,密度就越大。表面海水雖然冷卻到了冰點,但表面海水的密度變大,還要下沉,仍不能結冰。只有上、下層海水都冷卻到冰點以後,再繼續冷卻,海面才能結冰。
(8)純水和海水誰先結冰擴展閱讀:
淡水容易結冰,純淡水在0度即可結冰。而海水則不容易結冰,主要是由於大洋海水的鹽度一般高於24.7,而且海洋的深度一般都很大。
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溫降到0℃以下即可結冰。而海水中含有較多的鹽分,由於鹽度比較高,結冰時所需的溫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時的水溫也低於4℃。隨著鹽度的增加,海水的冰點和密度最大時的溫度也逐漸降低,海水結冰時溫度要低於0℃。
㈨ 拿一杯水和一杯有鹽的水放在冰箱里,哪個先凍住,為什麼
水先凝結成冰,因為純水的凝固點是零,凝固點只是針對單質的,糖水和鹽水沒有凝固點。
如果要更深入探究,那麼
當鹽水的濃度小於某一定值時,其凝固溫度隨濃度的增加而降低,
當濃度大於這一定值以後,凝固溫度隨濃度的增加反而升高。
此轉折點稱為冰鹽共晶點百,對應的濃度稱共晶濃度。
該點相當於全部鹽水溶液凍結成一塊冰鹽結晶體,它是最低的凝固點。
鹽水的凝固點與濃度的關系在共晶點的左側,
如果鹽水的濃度不變,而溫度降低,
當低於該濃度度所對應的凝固點時,則有冰從鹽水中析出,
所以共晶點左面的曲線稱為析冰線。
當鹽水的濃度超過共晶濃度時(即在共晶點的右面),
如果鹽水的濃度不變,而當溫度降低到該濃度所對應的凝固點以下時,
從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結晶鹽,
因此共晶點右面的曲線稱為析鹽線。
不同的鹽水溶液其共晶點是不同的,如氯化鈉鹽問水的共晶溫度為-答21.2℃,共晶濃度為22.4%;而氯化鈣鹽水的共晶溫度為-55℃,共晶濃度為
29.9%。
也有例子可以證明;比如說海邊的缸中的淡水結冰的情況下,海水卻不結冰
冬天在路面的積雪上撒鹽
熔化成的水就難以結冰
水裡放鹽可以制霜,也能說明鹽水的凝固點低。
㈩ 三提 海水 湖水 純水 三者結冰的難易順序 為什麼
湖水最易結冰,海水和純水的排名不好說,因為海水中有鹽,即便零下幾度也不會結冰,但純水在不被擾動的情況下可以維持到零下四十度都不結冰,遠比海水結冰難。但是純水如果被擾動,很容易就能結冰,比海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