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 在線等!急急急急急!
純水只是H2O
自然界的水裡面都其他的雜質和礦物質
2. 自然界中的水為什麼不是純水
只有蒸餾水才是純水 其他的水都含有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雜質 需要利用 吸附 沉澱 過濾 蒸餾 來進行凈化 但是只有蒸餾出來的水是純水 所謂純水 是只含有水分子(既2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所組成的 而且純水 也就是蒸餾水都是軟水
高樓居士 - 大學士 十六級
你說的的確很形象 不過如過用在考試打卷上 不扣分才怪呢
3. 自然界的水為什麼大都不是純水
自然界中的水大都含有雜質、礦物質和一些金屬離子,屬於混合物
純水的定義是不含任何雜質的H2O,屬於純凈物
4. 自然界中的水為什麼大都不是純水
純水是純凈物,而自然界中的水溶解有很多無機物,所以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而不是純凈物,當然也不是純水了。
5.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什麼水
自然界,有波濤洶涌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平靜迷人的湖泊,有銀裝素裹的雪山、皚皚耀眼的冰川,有地下涌動的暗流、噴涌不止的甘泉,有潤物細無聲的雨和漫天飛舞的雪,這些都是水。
有一門新興的科學,叫環境化學,它是研究水、土壤和空氣環境中化學物質的來源、反應、轉移、效應和歸宿,以及人類活動對這些過程的影響的科學。在環境化學中有一個名詞,叫水圈。水圈就是地球上的各種形態的水的總和。地球上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庫蓄水、積雪、冰川、極地冰蓋、地下水、大氣水、土壤水和生物水,在地球周圍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相互作用,又相互不斷交換的水圈。
在太陽能的推動下,地球上的水在不斷循環變化。通過形態的變化,水在地球上起到熱量輸送和調節氣候的作用。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水分交換是自然界水循環的主要聯系,海洋上的水蒸氣隨氣流進入陸地凝結而成降水(雨和雪)到達地面後,部分蒸發返回大氣中,部分形成地面徑流和地下徑流,通過江河排回海洋。這種不斷往復的循環,使陸地上的水量和海洋中的水量在長時間內保持相對動態平衡。
從表面上看,地球上水的儲量看起來很大。水所覆蓋的面積為3.8億平方公里,佔地球面積的70%,估計大約有139億億立方米,甚至有人建議稱地球為「水球」。但是,其中不能直接為人類使用的海水約佔97.3%,冰川、極地冰蓋水約佔2.14%,深層地下水約佔0.61%;而參與全球水循環,可以在陸地上得到恢復和更新的維持人類和動植物生命活動的淡水資源(河流、淡水湖泊、水庫蓄水和淺層地下水),其數量卻很有限,估計僅大約120萬億立方米,還不到地球儲水總量的萬分之一。這部分淡水是人類和陸地上的生物的生命的源泉,雖然在較長的時間內它可以保持動態平衡,但在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它的數量卻是極其有限的,並不像以前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上過初中的人都知道,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分子式是H2O,分子量是18。純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飲用有些深層的天然水時,有令人愉快的甘味,這是由於它溶解了氧氣和某些礦物質)。
化學家在水的沸點時(100℃)測定水蒸氣的分子量,測定的結果竟然是18.64。這是為什麼呢?這表明這時除單分子水H2O之外,還有約3.5%的雙分子水(H2O)2存在。液態水的分子量更大,說明液態水中有較復雜的(H2O)n分子(n可以是2、3、4、5……)。實驗事實告訴我們,水中含有由單個分子結合而成的復雜分子(H2O)n。在化學上,這種由簡單分子結合成為較復雜的分子集團而不引起物質化學性質改變的過程,稱為分子締合。
液態水中除了含有簡單分子H2O外,同時還含有締合分子(H2O)2、(H2O)3、(H2O)4……締合分子和簡單分子在一定的條件下處於平衡狀態。溫度越低,締合程度越高,也就是說水分子團越大;溫度越高,締合程度越低,也就是說水分子團越小。水分子的締合程度還與地理位置和水中溶解的物質有關。科學家又研究發現,水分子團越小的水越有利於人和動植物體的健康;相反,水分子團越大的水,越不利於人和動植物體的健康。
地球中的可供陸地上的生命生存的水分為三類:大氣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這三類水的水質狀況不一樣。為了說明這三類水的狀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溶液的酸鹼度的問題。
化學上用PH值來表示溶液的酸鹼度。PH值是氫離子(H+)濃度的負對數。PH = 7表示溶液為中性;PH<7表示溶液為酸性,PH值越小,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強;PH>7表示溶液為鹼性,PH值越大表示溶液的鹼性越強。
先談談大氣降水的特點。大氣降水主要包括雨和雪。在古代因為不存在大氣污染問題,所以古代的大氣降水是最潔凈的水。曾前,雨露是大自然給人類和萬物的恩賜,因為「雨露滋潤禾苗壯」。因而自古以來雨露受到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深情贊譽。杜甫在《春夜喜雨》中贊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鄭板橋在《和高相公給賑山東道中喜雨》中寫道:「村村布穀催新綠,樹樹斜陽送晚涼。多謝西南雲一片,頓教霖雨遍耕桑。」正是因為雨露滋潤禾苗,滋潤萬物,使人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於是古人發明了一個成語——沛雨甘霖。該成語的原意是指充足而甘美的雨水,比喻恩澤深厚。所以古人常用雨露比喻恩澤、恩情。如李白《書情》詩中寫道:「愧無橫草功,虛負雨露恩。」 古人還把雪稱之為天賜良葯。如,李時珍早在《本草綱目》中有論述:「臘雪甘冷無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瘟疫,小兒熱癇狂啼,大人丹毒發動,酒後暴熱,煎茶煮粥解熱止渴。」 古代的雨雪酸度沒有記載,據科學家對大約180年前的格陵蘭積雪的測定表明,那時降雪的PH值為6—7.6。
大氣中的水隨著降雨(雪)返回地面以後,有一部分滲透到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土壤和地殼表層貯存起來。被植物的根系、土壤貯存的水會不斷地向下釋放,地殼表層的貯水能力是有限的,當超過了其限度時,就以泉水的形式噴涌到地面。大氣降水在向地下滲透的時候,土壤和岩層中的某些礦物質就部分溶解在水裡,所以地下水中就含了土壤和岩層中的某些礦物質成分。不同的地域所含的礦物質不同,所以不同地域中的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成分也不同。現在發現的深層地下水大多是顯微鹼性,7<PH<8,由此可以推斷古代的地下水是顯微鹼性。
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水庫、湖泊。從其來源上來看,地表水一部分直接來自於大氣降水;一部分來自於泉水。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後,土壤中的某些礦物質必然部分溶解在其中,再加上來自於泉水的部分,所以某地域的地表水中也必然含了當地的土壤和岩層中的某些礦物質成分。因為古代的大氣降水基本顯中性,又受到了部分顯鹼性的地下水的作用。所以筆者推斷古代的地表水也顯微鹼性,只是鹼性比地下水略小一點而已。地表水中存在一些種類很多的來自於地表層上的懸浮物和細菌,其水質顯然不如地下水。
通過人體血液顯微鹼性可以進一步推斷古代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是顯微鹼性的。人的血液的PH = 7.4±0.05。這說明人類在數百萬年的自然進化過程中,是飲用微鹼性的水而生存,所以體內體內的血液才顯微鹼性。
自然界中的水不是純水。
6. 自然界中的水是純凈水嗎
自然界中的水是純凈水,應該稱為水體,是混合物。
7. 自然界中的水是純水嗎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不是純水,不說污染,自然界中也很多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比如井水,河水,泉水,在水的匯集,流動過程中與泥沙,岩石接觸,裡面的金屬鹽就溶解在水中,當然量極小。
8. 自然界中水為什麼大都不是純水
因為水是良好的溶劑,能溶解多種無機鹽,因此自然界的水大多數溶解著無機鹽
9. 自然界中的水為什麼都不是純水
因為受到各種可溶解性物質溶解到水中並且各種無機和有機物的影響,所以自然界中的都不是純水
10. 為什麼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純水
有一句話,初三了吧,應該聽說過:沒有絕對不溶的物質,分子動理論,你們應該接觸到了,就很容易解釋了,自然界萬事萬物,指不定哪個分子或原子,跑到水分子的間隙中呢,(我解釋的比較形象~)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