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軟水有哪些
軟水有蒸餾水、雨水、湖水、雪水。
1、蒸餾水:水中含有比較高的鈣鎂離子時為硬水,當自然水經過蒸餾,會去除水中的離子,其中包括了鈣鎂離子,所以蒸餾水是軟水。
軟水與硬水的區別
軟水和硬水主要是根據它們是否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來區分的。軟水就是指不含或者是含有極少量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比如說雨水、雪水或者是蒸餾水等。而硬水則是指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
⑵ 古近紀開放性淡水湖泊類型——珠江口與北部灣古湖
(一)開放性淡水湖泊的證據
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包括神狐組、文昌組、恩平組和珠海組。珠海組為海相沉積,而恩平組、文昌組和神狐組主要為陸相沉積,只是古近紀中、後期間歇性受到海水影響。這些陸相地層岩性主要為一套砂泥岩,未見碳酸鹽岩。此外,根據我們對20口鑽井667個樣品微體古生物分析的結果,這些地層中鈣質微體化石也極為罕見,只是在有些樣品中出現一些貝殼碎片。所以,在珠江口盆地,僅選擇了SH19-1-3一口鑽井,對其中神狐組和文昌組七個樣品中的貝殼碎片進行了碳、氧同位素測試,對文昌組二、三段各一塊樣品中腹足類殼體進行了鍶同位素分析。
珠江口盆地古近紀湖泊主要分布於現在的珠一和珠三坳陷內,據一系列樣品分析認為當時的古湖為軟水淡水湖(見表7-2,前文)。珠江口盆地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平均值都為負值(圖7-3、7-4),表中所有樣品的分析數值都投在第三象限內(圖7-6),為開放性的淡水湖。封閉與開放性湖泊中碳、氧同位素之間的關系還有一個特點,即在開放性湖泊中,原生碳酸鹽碳、氧同位素組分的變化是獨立的。所以利用原生碳酸鹽δ18O和δ13C之間的這種關系也可以判別湖泊的封閉和開放性。珠江口盆地雖然只有7個樣品,但如果投點在δ18O和δ13C散布圖上,它們之間呈分散分布,無相關關系,表明珠江口盆地古近紀是開放型古湖泊(圖7-7)。
僅有的兩個文昌組的貝殼樣品所作的87Sr/86Sr的分散,數值為0.71047和0.71053。從圖7-2中可以看出高於當時始新世海水和漸新世海水的比值,確認其湖泊是無疑的。
在分析珠江口盆地時的一個奇特的現象是,在18口鑽井的400多塊岩樣中,僅從文昌組底部的少量岩樣中見到貝殼碎片,分析認為屬於腹足類,少量也可能為瓣鰓類,這么大量的湖相地層中見不到介形蟲化石,甚至碎片,只有兩種解釋,一是湖大而深,二是湖水中碳酸鹽不飽和,活介形蟲一旦死亡便迅速溶去,難以在沉積中保存。據分析珠江口盆地的情況應屬第二種解釋,即珠江口盆地古近紀古湖泊是湖水礦化度低,硬度、pH值也低的淡水湖泊。上面提到的文昌組底部貝殼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和Sr、Ca、Mg微量元素分析的結果都證明當時的湖水屬軟質淡水。
珠江口盆地古近紀地層中普遍發育盤星藻組合,其中盤星藻含量占絕對優勢。盤星藻屬於綠藻門水網藻科,形態特殊,呈扁平的星狀,易於鑒別。盤星藻地理分布很廣,為淡水藻類。盤星藻組合是淡水湖存在的標志,珠江口盆地在古近紀時為淡水湖,湖內襪答浮游植物發育,特別是在文昌組時期浮游藻類繁盛(圖7-25),含量可高達50%以上。
圖7-25 珠江口盆地古近紀浮游藻類綜合圖式
前已述及,北部灣盆地古近系所含浮游藻類的特點是存在較高含量的非海相溝鞭藻類——百色藻。特別是在流沙港組中,以盤星藻和葡萄藻為主的淡水綠藻含量不及百色藻(圖7-26)。百色藻與球藻共生為百色藻-球藻組合應是低礦化度淡水湖的消洞標志(詳見下文)。北部灣盆地古湖告橋慧泊應該是以淡水為主,但湖水礦化度增高,硬度增高,應屬硬水。在某些短暫時期也可能達到微鹹水甚至半鹹水的程度。古湖泊的水深與分層狀況則與珠江口盆地相似。
(二)泥岩類型及特徵
1.珠江口盆地
如上所述,珠江口盆地古近紀沉積時期是一礦化度低、硬度低、pH值低的淡水湖泊。這一淡水湖泊水並不太深,可能是淺湖環境。泥岩中砂質含量高,泥岩中有各種形態的蟲穴,擾動構造強烈,缺氧程度有限,有時甚至有「強生物擾動層」。
圖7-26 文昌組泥岩(LF13-2-1井,3220 m)有機質背散射特徵和能譜成分特徵
當時古湖泊有一定程度的分層,泥岩有紋層狀構造,這種分層並不穩定。根據孢粉資料,珠江口盆地古近紀古湖泊是熱帶湖泊。比起溫帶湖泊來,熱帶湖泊季節性溫差很小,不發生季節性回水現象,屬於較為穩定的少循環湖。熱帶少循環湖只需不太大的水深就能使水體分層。
在盆地形成初期,火山活動強烈,火山噴發物質降落到湖泊中,由於火山碎屑的影響,使得湖水pH值偏低,從而不利於鈣質微體化石的保存,所以泥岩中極少有鈣質化石。所見的泥岩類型及其特徵如下。
(1)含火山碎屑泥岩
這是珠江口盆地的特殊岩性,該類岩性主要分布在神狐組。為灰黑色,揭片和鏡下觀察,都未見清晰的紋層構造,也未見輪廓清晰的生物蟲穴,在均質的泥岩中卻常混雜有火山晶屑和玻屑。
(2)含分散狀有機質泥岩
這類泥岩在高倍電鏡下雖無法觀察到呈固定形狀的有機質,只見數量不等的富有機質部分呈散布狀的暗色團塊或顆粒。文昌組的背散射分析樣品都顯示為含分散狀有機質的泥岩類型。能譜分析揭示,暗色部分表現了明顯較高的碳含量(圖7-26)。根據暗色部分的多少應能確定其是否屬於富有機質泥岩。
(3)紋層狀有機質泥岩
這類泥岩在肉眼看來呈塊狀構造,但在背散射電鏡下顯示清晰的紋理構造。暗色紋層是有機質較富的部分,可區分出連續紋層和斷續紋層。這些類型在恩平組中較發育,特別是在含煤層段(圖7-27)。
圖7-27 恩平組(HZ23-2-1井,4206 m)泥岩有機質背散射特徵
2.北部灣盆地
北部灣盆地古近系泥岩與珠江口盆地總體特徵相似但又有區別,表現在:①烴源岩組合中有碳酸鹽岩薄層出現;②雖然CaCO3平均含量不高,但個別層位樣品較高;③一些樣品含有介形蟲、浮游藻類和輪藻等鈣質微體化石;④含有以百色藻為代表的非海相溝鞭藻(圖7-28),而百色藻被認為是生活在具有一定礦化度水體中的浮游藻類。
在北部灣盆地流沙港組中,還可見到與渤海灣盆地相似的紅、灰條帶狀粉質泥岩。肉眼觀察,各韻律單元之間岩性變化並不大,主要表現為色澤性的更替。該類岩相每個韻律層系的厚度一般都為3~8 cm,因而應屬於厘米級的沉積韻律。同樣,在韻律層中也能見到小型生物潛穴構造,但不如渤海灣盆地清晰,薄片鏡下觀察發現紅色中也存在絲狀、球粒狀、團塊狀或棉絮狀的絮凝物質。
圖7-28 北部灣盆地古近紀浮游藻類綜合圖式
水平紋理粉砂質泥岩是珠江口盆地和北部灣盆地古近系最常見的泥頁岩類型。岩心光面觀察,它與渤海灣盆地古近系水平紋理粉砂質泥岩沉積構造相似,紋層單元分別是灰白色的粉砂岩和灰色泥岩,兩者的厚度可達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在該類泥岩中生物擾動構造發育,類型繁多,可見具回填構造及墊襯、近垂向分布的生物蟲穴,也有呈漏斗狀逃逸跡的垂向蟲穴。有的岩心被生物充分擾動,破壞了原生沉積的層理構造,形成「強生物擾動層」。
薄片偏光鏡下觀察,兩層界線清晰或呈微波狀,粒徑大小明顯不同。對珠江口盆地來說,在粉砂質含量較高的樣品中,鏡下觀察未發現碳酸鹽膠結物,僅見硅質膠結。而北部灣盆地有些樣品在岩性上可見到內碎屑砂灰岩或砂雲岩及含泥礫鈣質泥岩,顯示了兩者在碳酸鹽礦物成分上的差異。
背散射電鏡下高解析度觀察,同樣發現紋層構造清晰(圖7-29),特別是進一步放大倍數,在細粒層中發現有大量呈絲狀、片狀的有機質夾在礦物顆粒之間(圖7-29B、C),這也可能是這類岩性之所以能生烴的主要原因所在。
對礦物顆粒做能譜分析,發現北部灣盆地有些樣品中有方解石,而在珠江口盆地泥岩中並沒有方解石之類的碳酸鹽礦物出現,此外,在北部灣盆地,有些樣品中有介形蟲、軟體動物、輪藻和魚骨、魚鱗化石出現,而在珠江口盆地,這類岩性岩心、薄片和背散射電鏡下都沒有發現鈣質微體化石。
圖7-29 水平紋理粉砂質泥岩背散射電鏡圖像
對兩個盆地泥岩的CaCO3含量分析表明,它們含量普遍較低,北部灣盆地又稍高於珠江口盆地(表7-4)。其中珠江口盆地平均為3.45%,最高5.1%,神狐組平均為3.45%,文昌組平均2.8%,恩平組平均為4.3%;北部灣盆地平均4.2%,個別層段樣品最高可達15%到20%,潿洲組平均為9.3%,流沙港組平均為3.2%。
表7-4 珠江口盆地和北部灣盆地古近系泥岩CaCO3含量分析結果
⑶ 檢驗湖水是軟水還是硬水
方法1
分別用來兩只燒杯取等量自水樣.向兩只燒杯中分別滴加等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為軟水.反之,泡沫少、浮渣多的為硬水.
方法2
還可以用燒杯加熱,在杯壁留下較多水垢的是硬水.因為硬水是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物質的水,加熱後,這些可溶性的鈣鎂物質轉化成不可溶性的物質,沉澱雜質多的是硬水,雜質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方法3
取一干凈、乾燥的玻璃片.分別在不同的位置滴等量水樣.待其完全蒸發後,白色殘留物多的為硬水,反之為軟水.
⑷ 檢驗某鄱陽湖的湖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的物質是
用肥皂水。取少量水樣,放小燒杯中,加適量的肥皂水,如果現象是浮渣多,泡沫少就是硬水,反之就是軟水。
⑸ 不同塌齡塌陷塘中浮游植物種類結構與組成
浮游植物作為初級生產者,能對水體營養狀態的變化迅速反應,被廣泛用作水頌遲體營養狀態的指示種 (呂森林等,2002) 。一般藻類的營養生態位比較廣,在各種營養條件下均能生長,應根據藻類群落組成特徵,而不是具體某一種來評定水體營養狀態 (Reynolds CS,1998) 。一般來說,大多數藍藻喜在營養水平比較高,含氮量豐富,有機質多且偏鹼性,環境比較穩定的水體中生長 (林碧琴等,1988) 。
針對淮南礦區採煤塌陷塘的不同塌陷年限 (塌齡) ,由新到老選取塌齡十多年的潘三塘 (A) 、塌齡半個多世紀的謝二塘 (B) 、塌齡近百年的大通塘 (C) 3 個塌陷塘,每個塘分春、秋兩季對其水生浮游生物的統計結果見表8.5。
表8.5 不同塌齡塌陷塘優勢藻類數量
由此可以分析塌齡由老到新的藻類生態演替規律。藍藻在各塌陷塘中均有分布,由於各塌陷塘生境及營養水平之間的差異,藍藻作為優勢種類只出現於大通塘,其中以多污帶(ps) 指示種———兩棲顫藻 (Oscillatoria amphibia Ag) 等為主。由於其數量有限,並不能僅由此判斷水體呈嚴重污染水平。逗櫻散由圖8.1 可見,藍藻在各塘隨季節變化也不盡相同,在大通塘,春季比秋季數量要多,藍藻占水體中所有藻類的 95% 以上。謝二塘藍藻數量春秋季相當,占春季藻類數量的 17.46%和秋季藻類數量的 25.15% (參見表6.4) 。潘三塘秋季藍藻顯著高於春季。
圖8.1 不同塌齡的塌陷塘藍藻數量比較
硅藻喜低溫,多出現在光線充足,溫度較低的春秋兩季,在各塌陷塘中也均有出現,其密度以大通塘為最小,僅為 45 ind/mL。由圖8.2 可見硅藻以謝二塘占據優勢,其優勢種是科曼小環藻 (Cyclotella comensis) (寡污帶指示種) 和尖針桿藻 (Synedra acus) 等;其次是潘三塘,硅藻均值僅次於謝二塘,其優勢種是針桿藻 (Synedra Her) 等。
圖8.2 不同塌齡的塌陷塘硅藻數量比較
綠藻是在所有塌陷塘中佔主要地位的藻類。由圖8.3 可知,謝二塘和潘三塘綠藻數量最多,占藻類總數量的 50%左右。謝二塘中綠藻以纖細新月藻 (Closterium gracile) 、十字藻 (Crucigenia apiculata) 和膠網藻 (Dictyosphaerium ehrenber-gianum) 等為優勢種。其中膠網藻為軟水湖泊、池塘中的常見藻類 (Stenson J A E,1982) 。潘三塘綠藻優勢種為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 、柵藻 (Scenedesmus) 和十字藻 (Crucigenia apiculata) 等。綠藻是塌陷塘水體中檢出種數最多的一個藻類。
圖8.3 不同塌齡的塌陷塘綠藻數量比較
隱藻數量在謝二塘居多,潘三塘次之 (圖8.4) 。在所有塌陷塘水域檢出種類中都有隱藻屬的嚙蝕隱藻 (Cryptomonas erosa) 和卵形隱藻 (Cryptomonas ovata) 。謝二塘隱藻數量占春季藻類總數的1.43%、占秋季藻類總數的 3.72%。隱藻喜生於含動物性氮素較多的水體中,喜溫暖季節,是魚苗的天然餌料之一 (國家環保局 《水生生物監測手冊》編委會,1993) 。
圖8.4 不同塌齡的塌陷塘隱藻數量對比
金藻大多數生長在透明度較大,有機質含量低的水體; 裸藻則多生長於含有機質豐富的水體。金藻只觀察到一種,分歧錐囊藻 (Dinobryon diverens) ; 裸藻主要為裸藻屬 (Eu-glena) 和扁裸藻屬 (Phacus) 。分歧錐囊藻只在大通塘中密度相對較高,且只在春季中心區檢到,數量為 30 ind/mL; 但喜在有機質含量高的水體中生長的裸藻山氏在該塘中密度為73ind / mL,這可能是由於附近有養牛場存在的緣故。此外在該水域中還有對環境感應性較靈敏的甲藻存在,其數量為 33 ind/mL,其他水體中也有甲藻檢出,但細胞密度都相對很低。
⑹ 關於硬水和軟水!
所謂"硬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礦物質成分多,尤其是鈣和鎂。硬水並不對健康造衡皮成直接危害,但是會給生活帶來好多麻煩,比如用水器具上結水垢、肥皂和清潔劑的洗晌滑滌效率減低等。
軟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不易與肥皂產生浮渣,而硬水相反。天然軟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咐謹差水湖)水。經軟化處理的硬水指鈣鹽和鎂鹽含量降為 1.0~50 毫克/升後得到的軟化水。
江河湖泊的水是硬水。
⑺ 瀘沽湖的位置境域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勒得海、魯枯湖 ,因西岸鹽源縣元、明、清三代設左所土司千戶所,解放後設左所自治區,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為四川、雲南兩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線比雲南的湖岸線長約佔2/3。
瀘沽湖是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第一為中朝交界處的長白山天池,第二為雲南昆明滇池東南面的撫仙湖),平均水深大於40米,最大深度93.5米。
瀘沽湖,位於四川鹽源縣與雲南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區。該湖俗稱左所海,古名,湖面海拔2685米,湖泊最長9.5公里,寬7.5公里,最大水深70米,平均水深40米,面積49.5平方公里,蓄水9.5億平方米,湖岸線長44公里,湖東有一長形島,伸入湖中,名長島,長島南北有6個小島,當地人稱海堡,謂之三島停帆,為鹽源縣舊時的八景之一。
瀘沽湖:位於寧蒗縣永寧與四搜大川省鹽源縣左所交界處,為兩省共有,湖面海拔為 2 685米,集水面積門.4平方公里(寧蒗為87.35平方公里),湖長9.5公里,平均寬5.2公里,湖岸長44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是中國第三深水湖泊,湖面積48.45平方公里(寧蒗縣部份30.3平方公里)總容水量19.53億立方米。湖水多年平均總收人量為1.10億立方米,動儲量僅占湖容量的5.6%,湖水水質優良,終年不結冰。能見度4.5米,湖水PH值8.5,總硬度5.29,屬軟水淡水湖泊,湖內水生植物豐富,盛產裂腹魚。
瀘沽湖是位於四川和雲南交界處的一個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瀘沽湖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和雲世敬豎南省西北部的 兩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0°45~100°51, 北緯 27°41~27°45。湖面海拔 2689.8~2690.8 m,為兩省共轄,東部為四川鹽源縣,西部為雲南寧 蒗縣。瀘沽湖為第四紀中期新構造運動和外力溶 蝕作用而形成的一個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 瀘沽湖是一個天然淡水湖泊,屬金沙江水 系稿侍。湖泊略呈北西一東南走向,南北長9.5公里,東 西寬5.2公里,湖岸線長約44公里,四川部分20公 里。湖泊面積50.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31.2平 方公里。湖泊集水面積247.6平方公里, 四川部分 140.6平方公里。瀘沽湖最大水深105.3 m,水深超 過50 m的湖區約佔全湖面積的一半,平均水深為 40.3 m,湖水庫容量為22.52億m3,湖水最大透明度 達12 m。
⑻ 軟水是什麼
水根據水中所含有鈣離子和
鎂離子的多少分成硬水和軟
水,軟水就是含有鈣離子和
鎂離子較少的水。
⑼ 沉水植物為啥生活在湖心
沉水植物 外文名:Submergedplant 本質植物體全部位於水層下面特徵植物的葉子大多為帶狀或絲狀根系特徵根有時不發達或退化舉例苦草、金魚藻、狐尾藻、黑藻。
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s)是指植物體全部位於水層下面營固著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們的根有時不發達或退化,植物體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養料,通氣組織特別發達,有利於在水中缺乏空氣的情況下進行氣體交換。這類植物的葉子大多為帶狀或絲狀,如苦草、金魚藻、狐尾藻、黑藻等。
一、沉水植物的基本概況
植物體長期沉沒在水下,僅在開花時花柄、花朵才露出水面。如金魚藻、車輪藻、狸藻和眼子菜等,表皮細胞沒有角質或蠟質層,能直接吸收水分和溶於水中的氧和其他營養物質,根部退化或完全消失。葉片上的葉綠體大而多,排列在細胞外圍,能充分吸收透入水中的微弱光線。葉片上沒有氣孔,有完整的通氣組織,能適應水下氧氣相對不足的環境。無性繁殖占優勢,授粉在水面進行。雖然海洋中的大葉藻(Zostera)藻及海藻類均包括在內,但一般則是指淡水植物。如黑藻屬(Hydrilla)、苦草屬(Vallisneria)、狐鏈搏尾藻屬(Myriophyllum)、金魚藻屬(Ceratophyllum)、小葉眼子菜(Potamogetoncrispus),輪藻(Ch-aracoronata)等葉和莖的機械組織、角質層、導管等均發育不良,質柔軟,葉多半可進一步區分為細長形或線形。營養鹽類,O2及CO2主要是通過藻體表面攝取。假根的發育也不良,多少具有吸收能力,但主要是作為固定器官來使用。另外,也有無假根的藻類(如金魚藻)。沉水植物是以根莖〔苦草屬、眼子菜屬(Potamogeton)〕、芽(黑藻屬、小葉眼子菜屬)、種子(刺藻)等進行越冬。
沉水型水生植物根莖生於泥中,整個植株沉入水中,具發達的通氣組織,利於進行氣體交換。葉多為狹長或絲狀,能吸收水中部分養分,在水下弱光的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發育。對水質有一定的要求,因為水質渾濁會影響其光合作用。花小,花期短,以觀葉為主。
因為沉水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包括氮、磷等。針對富營養化的湖泊、濕地,可採用每年有計劃地收割沉水植物的方式轉移水體中過量的營養物質,對緩解水體富營養化起到積極作用。
沉水植物在維持湖泊的清水穩態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沉水植物的消失,湖泊可從清水狀態轉化成濁水狀態,稱為穩態轉化。湖泊生態修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沉水植物的恢復將湖泊從濁水狀態轉變成清水狀態。一般來說,內穩性低的沉水植物可以作為水生態修復的先鋒物種。
二、沉水植物的典型代表
狸藻
食蟲植物大多數都是陸生,但也有少數為水生,像狸藻便是。在食蟲植物中,狸藻屬是蔽洞最大的一個屬,已知道的就有270多種。水生狸藻一般沉生於水流緩慢的淡水池沼中,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陷阱式主動捕捉型食蟲植物。它的莖又細又長,呈繩索狀,分枝很多。葉輪生,羽狀復葉,其細裂如絲。在分枝中間散生著由葉片變成的球狀捕蟲囊,一棵狸藻最多可長有1200多個小囊。捕蟲囊的構造十宏喚枯分有趣,在囊口有一個能夠向內開啟的活瓣,囊口邊緣生長有幾根刺毛,這些刺毛可隨水漂動,旁邊還有一些小管子,能分泌出甜液。狸藻就依靠這些捕蟲囊來捕捉水中的小生物。有人為了觀察狸藻的捕食情況,就做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在一個玻璃缸里盛上水,放進一株狸藻,再放進一些剛孵化出的孑孓,然後進行觀察,即可看到奇妙的場面。當孑孓游近狸藻的捕蟲囊時,它的活瓣就自動打開,孑孓就隨水進入囊中,這樣孑孓就成了囊中之物。十幾天後,水中的孑孓就被狸藻捕捉光了。
植物學家對狸藻的這種奇妙的捕食本領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研究,並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操縱陷阱機關的是它的綠色刺毛。平時,狸藻的捕蟲囊呈半癟狀,當水中的孑孓、水蚤、小蝦等小生物被引誘來吃甜液時,就會觸動刺毛,刺毛將信號傳遞到活瓣和囊,捕蟲囊就迅速地鼓脹到正常大小,囊口的活瓣也隨之打開,小生物便隨水流進入囊里,整個過程所需時間還不到一秒鍾。進入囊中的小生物觸動到囊的內壁時,囊的活瓣立即關閉,並且反推不開,小生物便成了囊中之物。然後小囊體內壁上的星狀腺體分泌消化液,將獵物消化吸收。等到所捕獲的小生物被消化吸收完後,囊的活瓣重新打開,將囊中的水和獵物的殘體一同擠出。此時,捕蟲囊仍呈半癟狀態,等待自投羅網的小生物再次到來。
狸藻在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各省,此外,在吉林和內蒙古的池塘中也可以採集到。狸藻的家族中,又分為黃花狸藻和蜜花狸藻等。雖然大多數狸藻是水生植物,但也有少數是陸生的。在南美洲的森林裡,有一種生長在朽枝落葉上的陸生狸藻,它的樣子很古怪,植株中部膨大,看上去活像個馬鈴薯,這是它貯藏食物的地方。有趣的是,它的葉片和葉柄是綠色的,而從膨大處長出的一些莖卻是無色的。不過,無色莖上都帶有小囊體,這些小囊體即是這種狸藻的「捕蟲器」,能夠捕捉周圍肉眼看不見的小生物。此外,還有一些陸生狸藻長在活的苔蘚植物上,不過它們不是寄生,而是附生著。也就是說,這些陸生狸藻並不依靠苔蘚植物提供食物,它們自己可以捕食懸浮在空氣中的小生物,苔蘚植物所提供的只是棲息場所。更為有趣的是,科學家對狸藻進行無菌培養試驗發現,它只有在消化昆蟲取得養料後,才能開花結實。由此可見,食蟲已成為狸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了。
輪葉黑藻
別名:溫絲草、燈籠薇、轉轉薇科屬名:水鱉科、黑藻屬
形態特徵:單子葉多年生,莖直立細長,長50~80厘米,葉4~8片輪生,通常以4~6片為多,長1.5厘米左右,廣泛分布於池塘、湖泊和溝渠中。
輪葉黑藻為雌雄異體,花白色,較小,果實呈三角棒形。秋末開始無性生殖,在枝尖形成特化的營養繁殖器官鱗狀芽苞,俗稱"天果",根部形成白色的"地果"。冬季天果沉入水底,被泥土污物覆蓋,地果入底泥3~5厘米,地果較少見。冬季為休眠期,水溫10℃以上時,芽苞開始萌發生長,前端生長點頂出其上的沉積物,莖葉見光呈綠色,同時隨著芽苞的伸長在基部葉腋處萌生出不定根,形成新的植株。待植株長成又可以斷枝再植。
狐尾藻
科屬名: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小二仙草科中的狐尾藻屬形態特徵:水生草本。葉對生、互生或輪生,線形至卵形,全緣或為羽狀分裂。花小無柄,生於葉腋,或成穗狀花序,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或雜性株。雄花具短萼筒,先端2~4裂或全緣,花瓣2~4片,雄蕊2~8枚。雌花萼筒與子房合生,具深槽,無裂片或4裂,花瓣小或缺,子房下位,花柱4(2)裂,通常彎曲,具羽毛狀柱頭。果實具4深槽,或分裂為4果瓣。中國狐尾藻屬植物常見有4~5種,如小狐尾藻、穗花狐尾藻、輪葉狐尾藻、三裂葉狐尾藻等。其中的小狐尾藻葉互生,其它三種的葉輪生。這幾種狐尾藻,在中國南北方均有分布。生於池塘和湖泊中,有些可作綠肥。
小茨藻
科屬名:茨藻科(Najadaceae)拉丁學名:NajasminorAllioni.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植物,綠色,高20~40cm或以上,莖節較不易折斷。葉通常兩枚對生,線形,0.6~2.5cm長,先端較尖,齒緣,鞘先端心形,有數枚小齒,褐色,葉表網紋方形或長方形居多。種子狹長橢圓形,2.2~2.8mm長,先端微彎,漸尖,綠黃色,表網孔排列整齊如梯狀。賞花期5~10月。
三、沉水植物的栽培種植
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幾乎所有的相關報道都認為,沉水植物給水生動物提供更多的生活棲息和隱蔽場所,又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凈化水質,擴大水生動物的有效生存空間,同時,沉水植物的幼嫩部分又可供水生動物攝食,從而改善整個水生生態系統。沉水植物在水生態修復尤其是提高水的能見度和景觀營造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往往由於水位太深或水系底部缺少種植土限制了沉水植物的應用。根據多年的實踐,結合業界同仁的經驗教訓,介紹幾種非常規的種植方法:
叉子種植法
一般用一頭帶叉的竹竿或木桿作工具,作業時,作業人員乘船用叉叉住植株的莖部,叉入水中。此法適宜於叢生的沉水植物,如黑藻、穗花狐尾藻、蓖齒眼子菜、水盾草等,或單生的多株種植,如將苦草、竹葉眼子菜等5至6株捆綁後種植。適用范圍:軟底泥在10厘米以上,水深0.5至2.0米甚至更深的水系(水深0.5米以內,施工人員可直接種植。超過0.5米,手已不夠長,才需要藉助工具)。
拋擲法
直接拋擲法:如金魚藻、菹草等可直接拋入水中,適用於靜水體,不適宜於流動水體。若干天後,這些植物自然會慢慢沉入水底,生根萌發新芽。
包裹無紡布:用無紡布包裹種植土和植株根部,拋擲入水中,植株起初藉助包裹內的種植土生長。適用於底部漿砌或無軟底泥發育的水系,單生沉水植物以及因苗源緊張採用扦插法種植的沉水植物,如黑藻、伊樂藻、竹葉眼子菜等,對水深沒有要求。
其它方法
容器育苗種植法:種植區水的透明度不夠或種植後要立即有效果的,可將沉水植物先栽種在營養缽中,培養高狀的植株後種植。菹草、黑藻以芽苞越冬,可在每年3至4月撈取芽苞,撒播在種植水域。其他還有懸袋種植法、沉袋種植法等。
1、水域生態學:內陸水域、靜水水域、流水水域、內流湖泊、外流湖泊、鹽湖、潟湖、湖上層、湖下層、營養生成層、營養分解層、鹼性湖泊、酸性湖泊、硬水湖泊、軟水湖泊、湖水對流、單循環湖、二次循環湖、寡循環湖、多循環湖、全循環湖、局部循環湖、混成層、永滯層、腐殖質湖、營養狀況、自養型湖泊、異養型湖泊、貧營養湖、中營養湖、富營養湖、超富營養湖、貧營養化、水團、間歇河流;其他科技名詞。
2、水產基礎科學:水產學、漁業、海洋漁業、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沿岸漁業、內陸水域漁業、群眾漁業、水產捕撈業、水產養殖業、水產加工業、休閑漁業、漁業管理、漁業規劃、漁業區劃、漁業經濟、漁需物資、藍色革命、水生生物、水生生物學、生態學、生態系、種、亞種、群落、海洋生物、海洋微生物、原生動物、海綿動物、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漂浮生物;其他科技名詞。
⑽ 雨水雪水, 未污染的河湖水, 自來水。礦泉水,井水 哪些是軟水
在樓主你所列舉的這些水質中,可以確定是硬水的有雨水、雪水、江河水、自來水。
可能是硬水、也可能是軟水的有礦泉水和井水。
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首先說礦泉水,如果你是個有心人,留意過全國各地礦泉水的標識成分,就可以看出,水中的鈣鎂離子含量差別是非常大的。有的高達150PPM,有的低到了20PPM。一般沿海地區的稍低、內陸地區稍高。當鈣鎂離子含量低於50PPM時,就可以稱之為軟水了。
井水亦然,多數地區井水硬度都不高,特別是深井水,經過地殼多層各成分的過濾和離子交換,其硬度一般都比較低。在四川靠近自貢附近的幾個地區,由於地下水中含有天然的鈉離子交換層,深井水的硬度甚至有不足2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