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軟化水如何算硬度
總硬度mg/L=V*c*100.09*1000/V0
V--滴定抄消襲耗EDTA的體積
c--EDTA的濃度
V0--水樣的體積
100.09--1mL1mol/LEDTA相當於CaCO3的質量
總鹼度mg/L=V*c*50.04*1000/V0
V--滴定消耗HCl的體積
c--HCl的濃度
V0--水樣的體積
50.04--1mL1mol/LHCl相當於CaCO3的質量
總硬度總鹼度均以CaCO3計。
② 軟水硬度的顏色是深藍色還是淺藍
淺藍。軟水硬度的顏色是淺藍色。軟水指的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軟水不易與肥皂產生皂垢,而硬水相反。天然軟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經軟化處理的硬水指鈣鹽和鎂鹽含量降為1.0~50毫克/升後得到的軟化水。雖然煮沸就可以將暫時硬水變為軟水,但在工業上若採用此法來處理大量用水,則是極不經濟的。
③ 軟化水硬度測定方法
軟水硬度的測量有兩種方法,一種是EDTA滴定法,一種是用軟水硬度測量盒直接測定。
通常水質硬度分析是採用國標的EDTA滴定法,單位表示的方法多種,在國內一般以mg/L和mmol/L居多。
軟水硬度測試盒主要是將標准方法中復雜的EDTA滴定過程和使用的試劑整合成試劑盒形式,方便非專業用戶與現場用戶快速檢測經軟化處理後的水水質硬度,使用方法極為簡單,不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其檢測精度視不同的產品可以達到1PPM或更高。
(3)染色工藝上的軟水硬度擴展閱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水壺用久後內壁會有水垢生成,這是因為在我們取用的水中含有不少無機鹽類物質,如鈣、鎂鹽等。
這些鹽在常溫下的水中肉眼無法發現,一旦它們加溫煮沸,便有不少鈣、鎂鹽以碳酸鹽形式沉澱出來,它們緊貼壺壁就形成水垢。
我們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雨、雪水都是軟水,泉水、深井水、海水、江、河、湖水都是硬水。
④ 染整用水的基本要求
要求
(1)無色、透明、無臭;
(2)pH=6.5~7.4;
(3)鐵、錳離子含量<0.1ppm;
(4)硬度<60ppm。
因為硬水對染整加工的影響
(1)練漂加工中消耗肥皂,織物上的鈣、鎂皂影響手感、色澤;
(2)漂白時影響白度、光澤;
(3)染色時與陰離子染料生成沉澱,消耗染料,造成色斑,降低摩擦牢度,改變色光;
(4)對鍋爐的影響:水垢消耗燃料,造成爆炸,惡化水蒸氣,引起鍋爐腐蝕。
⑤ 軟水的硬度是
0-60mg/L以內。在軟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較低,軟水的硬度也相對較低,在侍叢0-60mg/L以內。硬度是水中鈣、鎂離子拆談迅含量的度量,軟水是指鈣、鎂離子含量較旅此低的水。
⑥ 水質硬度高對染真絲有何影響
3、工藝注意點
(1)前處理
織物表面越平滑,摩擦牢度表現越好,布面越毛糙,摩擦牢度越差,這與摩擦阻力大小有關,因此,織物的燒毛要凈。
染色半製品毛效的好壞直接影響染料上染時的透染性,透染性越好,染料上染纖維越充分,附著在纖維表層的染料越少,濕牢度也就越好。退漿也要凈,否則在織物上留有漿料,影響染料透染性。
對於深濃色棉織物,絲光是必要的,未絲光織物的吸色能力差,為了得到深濃色染色,染料濃度超過纖維的吸色容量,形成過飽和雜色,使許多染料沒有化學固著,從而降低了濕處理牢度。
(2)染色工藝
染色工藝有關染料是否透染而不是表面染色,其效果大致為竭染>冷軋堆染色>軋—烘—軋—蒸連續染色>短流程濕蒸連續染色>軋—烘—焙連續染色。
浸染法染色的染料向纖維表面吸附,然後逐步向纖維內部擴散,有較好的透染效果。軋—烘—軋—蒸連續染色的烘燥過程中織物上的水分受熱由內向外流動並向空氣蒸發,活性染料具有水性,會隨著水的運動而發生泳移,結果造成織物表面染料濃度大於織物內部,在織物表面形成染料堆積,造成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下降。因此,必須根據織物含水率高低,控制烘乾溫度;織物含水率愈高,烘乾溫度相應降低,烘乾時間延長。降低織物含水率和添加抗泳移劑,可以抑制染料向表面泳移。
固色反應是活性染料染色最至關重要的階段,染色整個過程必須控制朝有利於固色反應而抑制水解反應的方向發展,以求得到最大的固色率。
染料用量越多,浮色染料勢必也越多,因此在參照標准染色深度的前提下,染料用量應當適當,纖維對每一個染料的吸附都有一個極限值,即染色飽和值,一般不超過飽和值的10%左右。當染料用量大大超過飽和值後,過量的染料無法上染固著,只能堆積在織物表面,影響織物的摩擦牢度。並應使用提升力高的活性染料,在用量不多的情況下達到很高的上染率。
(3)後處理
染色以後的纖維內部和表面上有已固著的染料,浮色染料和殘余的鹼劑和電解質等雜質,這些雜質清除干凈才能使染色物達到最佳染色牢度和色澤鮮艷度。清除方式是依靠水洗、皂洗和機械外力。染後水洗目的是洗除親水性浮色以外,主要是洗去電解質和鹼劑,降低電解質濃度以加大浮色染料與纖維之間的靜電斥力,使浮色染料較易脫離纖維;洗除鹼劑是防止鹼劑在高溫皂煮中引起已固著染料的水解。皂煮所使用的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而且易與染料親和並形成膠束,減少浮色染料與纖維的親和力,形成膠束後使被分散的浮色染料穩定融入於水中。皂煮後的水洗是去除大量已被皂洗劑分散的浮色染料。後處理過程中水質非常重要,工業用水的水質受地區、水源、季節所影響,如果水質硬度較高,含有較高的Ca2+、Mg2+等金屬離子,它們使能溶於水的磺酸鈉鹽轉變為難溶於水的磺酸鈣(鎂)鹽色淀,從而削弱了浮色染料的親水性。因此水質對後處理後染色物的濕處理牢度有著明顯的影響。表11為後處理水質對染色物濕牢度的影響。
表11 後處理水質對染色物濕牢度的影響
色別
拼色處方
後處理用水硬度(CaCo3ppm)
原樣變色
白布沾色
干摩擦牢度
濕摩擦牢度
醬
紅
Megakix紅BES 42g/l
Megakix黃BES 13g/l
Megakix海藍BET 7g/l
<50
4—5
4
4
2—3
>370
4—5
3
3
2
黑
色
Megakix紅BES 10g/l
Megakix黃BES 5g/l
Megakix黑BES 55g/l
<50
4—5
3—4
4
2—3
>370
4—5
2—3
3
2
硬度較高的水質必須進行軟化後使用
(4)固色劑處理
用固色劑處理是在沒有性能優良的染料、加工工藝不當造成濕處理牢度較差時的一種手段以求補救的措施。助劑之「助」,只能充當輔助的作用,不可能一舉而將牢度大幅度提高。
大部分固色劑是陽離子型,包括低分子、甲醛綜合、多胺縮合、樹脂型等,它們都具有一定的改善濕處理牢度的作用。但固色劑的使用使染色物的色光發生變化,或有降低日曬牢度,氣候牢度或耐氯牢度,因此必須權衡得失。有些固色劑還因甲醛超標和重金屬等原因列入禁用固色劑。
濕摩擦牢度是近年來一直困擾活性染料及其它染料的難點,除了改善濕處理牢度的以上一些措施以外,最近推出提高濕磨擦牢度的助劑,這些助劑是含有—OH、—NH2等官能團的離分子化合物,利用含有環氧乙烷端基的交聯劑,在織物表面迅速成膜,籍以隔絕織物表面堆織染料與耐摩擦測試儀的測試白布。而且這類高分子化合物兼有柔軟劑的作用,使成膜的磨擦系數降低,使測試耐摩擦時減緩測試布與織物之間的磨擦阻力。由此提高了織物的濕磨擦牢度。這類助劑不會降低日曬牢度,也無色變,兼有柔軟劑性能。
四、活性染料的耐氧牢度和汗—光牢度
活性染料一般耐氯牢度較差,近年做了較多研究,主要從氯漂褪色機理著手。氯漂褪色主要因偶氮基互變異構件的離解反應而引起,偶氮基鄰位或對位有羥基的偶氮染料會發生質子轉移而產生偶氮—醌腙互變異構現象。—NH—N=又可發生離解反應,在Cl+存在下與之反應,得到的氯加成物不穩定,遂使染料偶氮鍵破壞而褪色。
由此可見,—NH—N=基愈易離解,則愈易受Cl-影響而褪色。因此染料的耐氯牢度主要取決於發色體的分子結構,染料重氮基的鄰位存在磺酸基或羧酸基,或在偶合組份的羥基鄰位或對位存在磺酸基或羧酸基時,因其空間位阻效應,降低了Cl+進攻—NH—或—N—的能力,因此提高了耐氯牢度。
根據GB/T8433—1998的耐含氯游泳池水牢度試驗方法,有效氯濃度分為20mg/l、50mg/l及100mg/l三種,特殊要求的有200mg/l。隨著有效氯濃度的增加,耐氯牢度下降。如表12所示:
表12 BF型活性染料耐氯牢度
染 料 名 稱
深度(%)o.w.f
原 樣 變 色
有效氯20mg/l
有效氯50mg/l
黃BF—3RN
1
4—5
4
黃BF—D3R
1
4
2—3
橙BF—GN
1
4—5
4—5
大紅BF—2GF
1
4—5
4
紅BF—3BN
1
4—5
4
紅BF—6BF
4—5
4
紅BF—D4B
4—5
2—3
紫BF—4RV
1
4
3
深藍BF—2GL
1
4—5
3—4
藍BF—GF
1
4
2—3
金黃BFS
3
4—5
4
大紅BFS
3
4—5
4
紅BFS
3
4
3
翠藍BFS
3
3
1
艷藍BFS
3
3—4
2—3
藍BFC
3
3—4
3
藏青BFS
3
4
2
黑BFS
3
3—4
1—2
BF型活性染料是吳江染料化工廠產品。
活性染料的耐汗—光牢度近年受到很大重視。一些活性染料的耐曬牢度很好,但耐汗—光牢度很差。因為在汗和日光雙重作用下,褪色機理不同,由於汗液中的氨基酸或相關物質與金屬絡合染料的金屬離子螯合,使其脫離染料母體,絡合前染料母體的耐曬牢度本來不好,於是便褪色或色變。
近年篩選了一些耐汗—光牢度好的不含金屬絡合的活性染料,如Zeneca於1998年推出的4隻有卓越汗—光牢度和耐氯牢度的Procion H—EXL,即:Emerald, Sappahire, Turquoise及Flavine。1998年住友公司推出的Sumibin Supra HF及NF系列,化葯公司的Katacion E—LE系列染料,汗—光牢度都可以達到4—5級。
五、分散染料後熱遷移造成的牢度下降
染後泳移是指滌綸採用分散染料染色後,在高溫處理(如定形等)時,由於助劑的影響,分散染料能產生一種熱泳移,這種泳移現象也可能出現在染色物長期貯存中。
熱遷移現象是分散染料在兩相溶劑(滌綸纖維和助劑)中的一種再分配現象。因此所有能溶解分散染料的助劑,都能產生熱遷移作用。如果無第二相溶劑存在,就不可能產生熱遷移現象;如果第二相溶劑對染呈弱`溶性,或者是第二相溶劑數量很少,則熱遷移現象也相應減弱。熱遷移的原因是由於纖維外層的助劑在高溫時對染料產生溶解作用,染料從纖維內部通過纖維毛細管因高溫而拓寬遷移到纖維表層,使染料在纖維表面堆積,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如色變,在熨燙時沾污其它織物,耐摩擦、耐水洗、耐汗漬、耐乾洗和耐日曬牢度下降。
分散染料熱遷移性與染料本身分子結構有關,而與染料的耐升華牢度沒有絕對的關系,因為兩者產生的機理不同;相反,耐升華牢度好的分散染料的熱遷移並不好。Dystar公司的Resolin分散染料在近期色卡上顯示出熱泳移牢度,所有三十餘個Resolin染料,以及適用於超細纖維的Resolin K型染料8個品種,熱泳移牢度全部為1—2級,而它們的升華牢度均為4—5級。
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廣泛應用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是導致分散染料熱泳移現象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結構的分散染料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溶解度也不同。如C.I.分散藍58在脂肪聚氧乙烯醚中,於130℃、5min內能全部溶解。而C.I.分散橙20在同樣的條件下30min僅有10%溶解。氨基有機硅微乳液作為柔軟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柔軟劑,因為要製成微乳液,需施加有機硅總量40—50%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乳化劑。由於滌綸纖維和分散染料都是非離子性,大量存在的非離子乳化劑作為分散染料的第二溶劑,隨著氨基有機硅微乳液廣泛使用,分散染料的染後熱遷移更為嚴重,成為染料、助劑和印染部門研究熱點。
染料市場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最近一些世界著名染料公司紛紛推出防熱泳移分散染料,這些分散染料結構特殊,這類分散染料分子結構的特點是分子量大偶合組分內含有鄰苯二甲醯亞胺,與聚酯纖維親和力大,已固著的染料即使在高溫下也較難從纖維內部泳移到表面,仍保持良好的染色牢度。
Disperaol XF系列有6個品種,是一類具有雙脂的分散染料,它們與聚酯纖維固有結構相似性有很好的親和力,不易發生熱遷移。染後用熱鹼液洗滌,使雙酯水解為羧酸鈉鹽,易被熱鹼水洗凈,在滌/棉混紡織物上不會沾染於棉纖維。
現有分散染料的熱遷移牢度都很差,即使Dystar公司的Resolin及適用於超細纖維的Resolin K型染料,熱遷移牢度都是1—2級。這些分散染料的升華牢度都在4—5級,因此熱遷移牢度與耐升華牢度是二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嚴格影響熱遷移牢度的是作為柔軟劑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因為其中會有硅油的40—50%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乳化劑,它使分散染料不能凝聚成締合體,反而將其增溶於膠束核內,由於沒有極性,在滌綸纖維毛細管內自由移動,加速染料從纖維內部向表面遷移,造成牢度下降。
⑦ 工業用軟水標准
為防止設備產生結垢,確保系統安全、高效地運轉,必須對用水進行水質穩定處理,出水硬度需<0.03 mmol/L(達到《國家低壓鍋爐水質標准》GB1576-2001。我們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 幾種工業用水的區別
原水是指未經過處理的水,從廣義來說,對於進入水處理工序前的水也稱為該水處理工序的原水。例如由水源送入澄清池處理的水稱為原水。 軟化水是指將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鈣、鎂離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序的水。水在軟化過程中,僅硬度降低,而總含量不變。
脫鹽水是指水中鹽類(主要是溶於水的強電解質)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1.0-10.0μs/cm,含鹽量為1-5mg/L。
純水是指水中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序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 1.0-0.1μs/cm,含鹽量<1mg/L。
超純水是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完全去除,同時不離解的氣體、膠體以及有機物質(包括細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電導率一般為0.1-0.055μs/cm,含鹽量<0.1mg/L。理想純水(理論上)電導率為0.05μs/cm 既然是「軟化水」,關心電導率意義不大,而應關心其「硬度」。「除鹽水」、「脫鹽水」或是「純凈水」關心電導率才有意義。「樹脂軟化鹽水活化」工藝其實是「鈉離子交換軟化」工藝,這種處理工藝肯定不會降低原水的電導率。有所增加是正常的
⑧ 關於染色中什麼是硬水,什麼是軟水
軟水與硬水是區別:
水分為軟水、硬水,凡不含或含有少量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反之稱為硬水。水的硬度成份,如果是由碳酸氫鈉或碳酸氫鎂引起的,系暫時性硬水(煮沸暫時性硬水,分解的碳酸氫鈉,生成的不溶性碳酸鹽而沉澱,水由硬水變成軟水);如果是由含有鈣、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系永久性硬水,經煮沸後不能去除。以上兩種硬度合稱為總硬度。 依照水的總硬度值大致劃分,總硬度0-30ppm稱為軟水,總硬度60ppm以上稱為硬水,高品質的飲用水不超過25ppm,高品質的軟水總硬度在10ppm以下。在天然水中,遠離城市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屬於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水庫水,多屬於暫時性硬水,部分地下水屬於高硬度水。
當水滴在大氣中凝聚時,會溶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碳酸最終隨雨水落到地面上,然後滲過土壤到達岩石層,溶解石灰(碳酸鈣和碳酸鎂)產生暫時硬水。一些地區的溶洞和溶洞附近的硬水就是這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