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工藝太多了,純水工藝沒廢水工藝多,下面只是部分廢水工藝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節 活性污泥法工藝的原理
活性污泥法工藝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廢水好氧生化處理技術,其主要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迴流系統等組成。廢水經初次沉澱池與二次沉澱池底部迴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通過曝氣,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並與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懸浮固體與膠狀物質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營養,代謝轉化為生物細胞,並氧化成為最終產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機物需先轉化成溶解性有機物,而後才被代謝和利用。廢水由此得到凈化。凈化後廢水與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澱池內進行分離,上層出水排放;分離濃縮後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其餘為剩餘污泥,由系統排出。
第二節 厭氧處理工藝
厭氧處理技術是一種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並使其礦化的技術,它將有機化合物轉變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厭氧處理與好氧處理相比由許多優點:
⑴對於高/中濃度污水(COD>1000mg/L)厭氧比好養處理不僅運轉費用要省得多,而且可以回收沼氣,是一種產能工藝;
⑵採用現代高負荷厭氧反應器,處理污水所需反應器的體積更小;
⑶厭氧處理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工程;
⑷厭氧處理能耗低,約為好氧處理工藝的10%~15%;
⑸厭氧處理污泥產量小,約為好氧處理工藝的10%~15%;
⑹厭氧處理對營養物需求低。
厭氧技術發展到今天,其早期的一些缺點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從微生物和化學角度來看,厭氧處理僅僅提供了一種預處理,它一般需要後處理以除去水中殘余的有機物。
第三節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是一種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環流動,因此被稱為「氧化溝」,又稱「環形曝氣池」。
其工藝特點為:⑴簡化了預處理 氧化溝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比一般生物處理法長,懸浮有機物可與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得到較徹底的去除,排出的剩餘污泥已得到高度穩定,因此氧化溝不設初次沉澱池,污泥不需要進行厭氧消化。
⑵佔地面積少 因在流程中省略了初次沉澱池、污泥消化池,有時還省略了二次沉澱池和污泥迴流裝置,使污水廠總佔地面積不僅沒有增大,相反還可縮小。
⑶具有推流式流態的特徵 氧化溝具有推流特性,使得溶解氧濃度在沿池長方向形成濃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條件。通過對系統合理的設計與控制,可以取得最好的除磷脫氮效果。
⑷不設二次沉澱池簡化了工藝 將氧化溝和二沉池合建為一體式氧化溝,以及近年來發展的交替工作的氧化溝,可不用二沉池,從而使處理流程更為簡化。
⑵ 超純水處理流程和介紹!及純水處理那些甚
一、開抄機
1、打開水襲源進水球閥。
2、按下超純水處理系統「電源」開關,開關內置指示燈亮,純水設備進入自動工作狀態;純水設備將自動進行一系列檢測,合乎設定要求後,超純水機將自動造水,儲水桶滿水後自動停機,處於待機狀態。如果純水機有漏水現象,則停止進水電磁閥,檢修時,關閉電源總開關,待檢修完畢後,把漏水保護器上的水擦乾,重新開機。
二、取水
1、純水取用:
打開取水球閥,即可在純水取水口取用純水,取用完畢後,關閉球閥即可。
2、超純水取用:
按下「超純水取用」鍵,開關內置指示燈亮,即可取用超純水,此時電阻表顯示水質。取用完畢後,再按一下「超純水取用」鍵,開關內置指示燈滅,即可停止取用超純水。
⑶ 急!純水處理技術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0.5分,共20分)
1.混床的陰樹脂與陽樹脂的體積比一般為______,______樹脂體積大。
2.所謂溶液的PH值是指溶液中_______濃度的_______。
3.RO的預處理一般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等部分。
4.過濾器常用的濾料包括_____ 和_ ___,活性炭過濾器主要去除 。
5. RO出水的PH值一般在__________;混床出水的 pH一般在 。
6.化學變化的特徵是_____生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_____性質。
7.凡是在_____或______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都是電解質。
8.水在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中,主要擔負著______和______作用。
9.天然水中的雜質,按其顆粒大小的不同,通常可分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類。
10.水的硬度,一般是指水中______的總濃度。水的硬度可分為兩大類,即______和______。
11.化學水處理的主要任務是為鍋爐提供 、 的 。
12.天然水按水處理工藝學,可分為______和______兩大類。
13.混床是由______和______兩種樹脂組成的離子交換器。
14.RO進水投加氧化性殺菌劑時,必須在RO前投加______,以防止RO膜組件______。
15.過濾器進出口壓差一般應不超過 ;精密過濾器進出口壓差超過 時應更換濾芯。
16.測定水的硬度,主要是測定水中______和______的含量。
17.滲透是___________過程,反滲透是_________過程,所以反滲透需要消耗 。
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20分)
1.RO 出水經過脫碳器後,二氧化碳將除掉90%。( )
2.RO產水顯鹼性,濃水顯酸性。(× )
3.RO可以除掉水中的鹽分和氣體。 ( )
4.一般來講,有機阻垢劑比六偏磷酸鈉阻垢效果好。( )
5.除氧器工作的原理是―――亨利定律( )
6.緩沖溶液的PH值不因加入酸、鹼而改變。( )
7.樹脂長時間放置失去水分,應及時放到清水中浸泡。( )
8.鹽酸不可以清洗過熱器。( )
9.反滲透系統的出水水質優於一級除鹽水水質。( )
10.進入反滲透系統的水質必須達到游離氯小於100mg/L。( )
11.微孔過濾器運行時當進出壓差≥0.1Mpa時,應更換濾芯。( )
12.水中結垢物質的總含量即水中高價金屬鹽類的總濃度稱為水的硬度。( )
13.溫度對水樣pH的測量沒有影響。( )
14.天然水的PH值≥12時,水中的碳酸化合物主要是重碳酸鹽類和游離二氧化碳。( )
15.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容量是用來表示交換能力大小的。( )
16.離子交換樹脂長期貯存或備用時,應再生好,使其轉化成H型或OH型。( )
17.混床樹脂層上面有很大的空間,主要原因是樹脂太貴,裝多了運行成本高( )
18.原水的溫度降低後,RO的產水流量降低,脫鹽率也隨之降低。 ( )
19.RO一般2年化學清洗一次 。 ( )
20.RO膜組件結垢一般在第二段,有機物污染一般在第一段。( )
⑷ 純化水處理裝置什麼技術的好
深圳市科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約社內區聯和工業區容高科大道61號
深圳市科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
樓主你好:RO反滲透技術。這是當今最先進和最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由於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僅為10A左右),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去除率高達97%-98%)。反滲透是目前高純水設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脫鹽技術,它的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和分子量幾百的有機物;反滲透(RO)、超過濾(UF)、微孔膜過濾(MF)和電滲析(EDI)技術都屬於膜分離技術。
⑸ 水處理技術工程師具體需要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
那要看是污水、中水還是純水處理,設備差別很大,他們共同的要求就是水質分析,儀表測量等。
沒有那個人一工作就全能的,慢慢實踐出來的。我上班6年了,剛上班的時候反滲透都沒見過
⑹ 飲用水水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具體點的啊
萬達環保為您解答:
水廠專用純凈水設備是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版、顆粒活性碳過濾權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的反滲透膜(RO膜),使較高濃度的水變為低濃度水,同時將工業污染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雜質全部隔離,從而達到飲用規定的理化指標及衛生標准,產出至清至純的水。
飲用水工藝流程:
源水箱→源水增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陽樹脂軟化器→精密過濾器→高壓泵1→一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高壓泵2→二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純水箱→ 全自動灌裝線。
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咨詢我們
⑺ 有什麼關於超純水處理技術方面的書
《全膜水處理技術》 這本書很不錯 從反滲透預處理講到了EDI 離子混床 講的也很細致。
⑻ 常見的水處理技術有哪些
水處理便通物理、化手段除水些產、需要物質程
適用於特定用途水進行沉降、回濾、混凝、絮凝及緩蝕、阻答垢等水質調理程
由於社產、與水密切相關水處理領域涉及應用范圍十廣泛構龐產業應用
說水處理包括:污水處理飲用水處理兩種經用水處理葯劑:聚合氯化鋁、聚合氯化鋁鐵、鹼式氯化鋁聚丙烯醯胺性炭及各種濾料等
用水處理:()沉澱物濾、(二)硬水軟化、(三)性炭吸附、(四)離、(五)逆滲透、(六)超濾、(七)蒸餾、(八)紫外線消毒等現些處理原理及功能說明
沒有意義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⑼ 想知道關於飲用水的知識,包括水處理知識,謝謝
我國城市自來水水質明顯低於國外發達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我國多數水源的原水水質相對較低、污染嚴重、水中濁度和色度及有機物濃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於我國絕大多數水廠仍然主要採用的是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對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難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水質。由於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長期欠缺,加上工程投資大、運行管理費用高,因而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明顯提高,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對於微污染水(含有微量污染物的水)的凈化處理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制約飲用水處理領域的科技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去除的工藝理論與技術;
(2)水中藻類及其代謝產物(嗅味、藻毒素等)的強化處理技術;
(3)水處理過程副產物的去除與控制技術;
(4)常規水處理的強化技術;
(5)高效消毒技術等。
飲用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對人體危害大,但難於去除。特別是高穩定性的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如鹵代有機物、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等,對人體危害較大。傳統給水處理工藝對這些有機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迫切需要研究開發經濟高效的微污染物去除技術。
水中藻類一般帶負電,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難於混凝,嚴重地影響給水處理效果;藻類比重小,沉澱效果差;藻類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嗅味,對水的感官性狀產生直接影響;某些藻類尺寸很小,可穿透濾池進入到給水管網中,影響管網內水質;藻類是典型的氯化消毒副產物前驅物質,在後續消毒過程中與氯作用生成多種有害副產物,增加水的致突變活性;某些藻類(如藍藻)能產生藻毒素,對人體和動物構成威脅,其中有些藻毒素是肝毒素和神經毒素。此外,藻類會粘附在濾料表面,使濾池過濾周期顯著縮短,造成濾池頻繁反沖洗;
有機成分對膠體產生嚴重保護作用,影響混凝效果,導致耗葯量顯著增加,水中鋁的剩餘濃度升高。
水處理過程中引入的一些副產物(如聚丙烯醯胺中的單體等),也會對飲用水水質產生不良影響。在氯化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多種鹵代有機副產物對人體危害較大,是飲用水中重點控制的副產物。特別是傳統的預氯化工藝,高濃度的氯與原水中較高濃度的有機污染物直接作用,生成的氯化消毒副產物濃度會更高。
消毒一直是給水處理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消毒效果不佳將造成流行病爆發,特別是甲第蟲、隱孢子蟲等致病原生動物的滅活,是目前消毒技術研究的關鍵問題。
目前我國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過低,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有必要動態地、及時地、科學地對飲用水水質標准進行系統研究,並及時地對標准作出補充。
一般除污染工藝設備投資較大,由於受資金限制,難以大規模地採用昂貴的除污染工藝,這也是目前我國飲用水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急迫需要研究與發展適合我國國情、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安全與優質飲用水處理技術。
我國飲用水源污染嚴重,但絕大多數城市水廠採用的是傳統的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其主要功能是除濁、除色和殺菌,對水中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有限。國內外近些年來發展了一些受污染水的凈化處理技術,主要可分為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膜法等幾大類方法。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是一種較早地被應用於生產的除微污染技術,其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積吸附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粒狀活性炭的使用通過活性炭濾床實現,將其置於砂濾後或者取代現有砂濾床。受污染的水經過活性炭濾床後,有機污染物被截留在活性炭濾床中。但由於我國水源污染較重,活性炭使用不久便飽和、失效,水體污染嚴重時活性炭只能運行幾周時間。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可以通過再生得到恢復,但更換活性炭頻繁、再生費用很高。粉末活性炭在應用中基建與設備投資較低,使用靈活方便。但活性炭難以回收,使用過程中運行費用較大,僅在污染嚴重時期使用。近些年來,人們將粉末活性炭預塗到某些載體上,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也提高了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粉狀活性炭在運行過程中可逐漸地形成生物活性炭,微生物不斷對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污染物進行生物降解,從而可以有效地延長活性炭的使用周期。預氧化可以提高有機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延長活性炭使用周期。
氧化工藝
氧化除污染方法是利用強氧化劑分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工藝一般除污染效果好、適應面廣,應用得相對較多。目前能夠用於給水處理的氧化劑主要有氯、二氧化氯、高錳酸鉀、過氧化氫和臭氧,它們在標准狀態下的氧化還原電位分別為1.36V、1.50V、1.69V、1.77V和2.07V。
顯然,臭氧在可用於給水處理的幾種氧化劑中具有最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電位+2.07 V),因而具有最強的氧化性,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目前已被發達國家較多地應用於給水處理中。臭氧能使水中多種有機污染物氧化破壞,但僅能使水中含有不飽和鍵或者部分芳香類的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相當多的穩定性有機污染物(如農葯、鹵代有機物和硝基化合物等)難以被氧化分解。雖然臭氧氧化技術在我國也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工作,但由於投資很大、運行管理費用很高,在我國一直難以推廣應用。
「八五」期間,我國開展了高錳酸鉀除微污染技術研究,投資相對較小,已在多個水廠和凈水設施中應用。過氧化氫除污染能力很低,但與二價鐵聯用在酸性條件下有較強的氧化能力,由於在給水處理中難以進行pH調整,因而過氧化氫的應用受到限制。二氧化氯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但與有機物氧化時被還原成亞氯酸根,後者對紅血球有破壞作用。氯對有機物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長期以來被用做給水處理的預氧化劑,但由於氯與原水中多種有機污染物作用,生成一些列對人體危害較大的鹵代有機物,因而預氯化逐漸地受到各國的限制。建設部在「九五」期間研究了化學預氧化除污染技術,對比了各種化學預氧化技術的相對除污染效能,發現某些化學預氧化復合技術對於去除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有良好的效果。
我國部分高校對光化學氧化除污染技術進行了研究,利用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一般可應用於小型凈水設施,但在大規模水廠中應用設備投資較大。
生物預處理技術
生物預處理技術是在常規給水處理工藝流程之前或在處理過程中,利用微生物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代謝分解,使之無機化。「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對各種生物預處理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工作,表明對於可生化性較高的水,生物預處理能夠顯著地去除水中氨氮,對有機污染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在我國的華南地區已進行了生產性試驗,當水中有機污染物可生化性較強時,可明顯地提高水質;但對於受工業廢水污染、可生化性較低的原水,生物預處理除污染效率較低。生物預處理對於北方地區,特別對於低溫水的處理效果有限,由於微生物活性較低,需要停留時間較長,因而設備投資較大。
膜技術
膜技術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給水處理工藝。膜在除污染中的作用是通過其很小的孔徑將水中有機物分子截留到膜的一側,從水相中去除。具有除污染作用的膜主要有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目前膜處理技術設備投資大,膜更換費用較高,一般只用於小規模的凈水設施,難以應用於大規模水廠。此外,膜過濾在去除水中有害成分(微污染物)的同時,還將水中無機離子去除(如反滲透),長期飲用高純水並不利於身體健康。
總之,目前國內外在受污染水處理技術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能夠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從而經濟有效地提高飲用水水質的新技術與設備還仍然有限。特別缺乏具有高效低耗等特徵易於在我國推廣應用的除微污染技術與設備。我國在「八五」和「九五」期間主要是針對單項除微污染技術進行研究,但對於除微污染集成技術與成套設備的研究尚較薄弱。由於我國飲用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對受污染水源水的凈化處理集成技術與成套設備在我國具有相當大的潛在市場,是我國水工業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重要的研究與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