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纯粮白酒蒸馏第二锅时要把第一锅的酒糟倒掉还是可以直接加发酵好的酒醅我是用液态蒸馏的
是固态发酵还是液态发酵,如果液态发酵蒸馏完第二锅之后,酒糟已经没什么利用价值了,可以丢弃。
如果是固态发酵,参考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的续糟发酵的工艺,可以继续利用。
㈡ 蒸馏过酒的酒糟和器具如何清洗和清理
白酒企业采用甑锅串蒸的方法,把酒尾、低度白酒等倒入甑锅的底部,通过蒸汽加热,甑锅里安装正常生产时候装入酒醅,蒸出的白酒就会变成高度白酒了,酒度可以达到60度以上。
㈢ 怎样蒸馏米酒(白酒),
米酒不需要蒸馏呀。
过滤就可以了。
弄个干净纱布,将发酵好的发酵醪液过滤,直到过滤清亮就可以喝了。
米酒不是蒸馏酒。不需要蒸馏的。
㈣ 酒和酒糟分离要蒸馏吗
需要。
白酒的制作从原料、制曲、发酵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而最重要的是蒸馏,因为蒸馏在香味包括邪杂味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蒸馏是白酒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工序,与出酒率及产品质量的关系极为密切。老工人说:“一要把酒做出来,二要把酒蒸出来,三要把邪杂味排出去”。这就是说,要把发酵的酒醅中生成的酒精及香味成分最大限度地通过蒸馏予以提取回收,同时将邪杂味及有害物质尽量地排出去。这充分说明掌握蒸馏技术的重要性。
㈤ 武松叫店家筛一碗酒,为什么要用筛呢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古人山轿喝的酒就是和我们一样的白酒。其实不然,就拿《水浒传》中的武松为例,十八碗酒,即便按二两的小碗来算,那也将近四斤了!我们也不让他喝什么老白干、二锅头了,就喝江苏的低度洋河、四十度,您多咱见过谁一顿能喝四斤洋河的?周翔公、许将军算是海量了吧?恐怕也喝不了四斤白酒吧?就更别说是一般人了……武松真要是喝下了四斤白酒,别说是打虎了,能不能正常走路恐怕都很难说,不酒精中毒就烧高香吧!
综上所述,宋代人筛酒,主要还是和所喝的酒有关。因为喝的是浑浊的低度米酒,所以喝之前要先进行过滤。在元代开始大规模饮用蒸馏白酒之后,清澈如水的蒸馏白酒根本不需要再去人为过滤。久而久之,筛酒这个词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㈥ 白酒要过滤的原因是什么
白酒过滤,就是用过滤设备滤除白酒中的杂质。过滤好的白酒才更有味道。那么白酒为什么要过滤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白酒要过滤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白酒要过滤的原因
1、若蒸馏操作不当或蒸馏速度过快,会导致原酒中出现一些悬浮油状物;
2、操作时带入的泥沙、酒糟、稻壳、纤维、冷凝器中残留物等,都会进入酒中;
3、贮酒罐溶出物、输酒管、包装瓶、加浆水等也是机械杂质的组成部分;
4、白酒在勾调降度后,一些醇溶性物质,如高级脂肪酸等物质析出,会导致酒体浑浊。
白酒保存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现在的白酒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有盒子或者密封的坛子保存,一般来说有了这层防护之后放到一个角落少见光的地方就行。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因为白酒密封好了,才不会漏酒,现代的密封手段基本禁不住高温和潮湿环境,因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很重要。建议不要将酒放到比较湿或者温度超过40度的地方。
另外,一些存放超过三年的酒,要定期检查一下瓶盖,一些塑料瓶盖要稍微再“拧紧”一下。
白酒如何品才有味道
望:在旦形高脚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液,迎着光亮处观望,应无色透明,玉洁冰清。
闻:以手指轻握旦形杯底,微荡酒液,让鼻子靠近杯口轻轻吸闻酒液弥漫出来的芳香,再移开酒杯呼气,如此反复数次,浓郁的酒香便沁入腔腑,回荡悠悠,愉悦舒畅的感受便油然升起。
缀:从杯中轻轻缀入小量(约1~2毫升)酒液,停留在舌尖几秒钟,然后把舌头上抵触上颚,让酒液渗润全舌,再在口腔中轻砸几回,次时酒液的醇厚绵柔,回甜丰满,爽滑纯净使您感受到琼浆玉液的滋味。
咽:把口腔中的酒液轻轻咽入喉内,这时候温热而醇厚,一脉而下,稍后再轻呼吸,回味如涌芳泉。
至此,美酒佳肴,相得益彰,使你聚友喜庆或浅酌的气氛和享受达到极致。
㈦ 白酒基酒重新蒸馏可以去除酒糟味吗
不能。
白酒发酵离不开酒糟,重新蒸馏也是在酒糟的见汽撒料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有酒糟味道是正常现象。
为了减少酒糟的干扰,减轻酒糟味道,就只有贮存期适当延长的方法,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有缺点:好的味道也会被吸附)。
㈧ 白酒酿造过程中需要过滤的原因
我们平时喝白酒的时候发现白酒像白水一样纯净,如果不是闻味道还分不清楚是酒还是水呢?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酒白酒是需要过滤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白酒酿造过程中需要过滤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白酒酿造过程中需要过滤的原孙兄旦因
蒸馏操作过程
在蒸馏操作和流酒过程中,因操作不慎易将酒醅、稻壳残粒落人接酒容器内;撒曲时曲粉的飞扬;打扫场地时酒醅残渣、尘土飞扬也会落入接酒器中。
运输、贮存过程
车间生产的酒往酒库运输过程中路上的尘土;输酒管道尘巧不洁;贮酒容器不净;酒库中的尘渣或酒库卫生差等原因。
水质
加浆用水随着酒精含量的降低,用量也随之增大,水中有时金属盐类过高,硬度大。其中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钙及氧化镁是自然水中硬度的主要成分。硬水加入酒中,与酒中的酸作用,盐类逐渐析出,则扰会造成浑浊和沉淀。
酒中的高级脂肪酸乙酯和高级醇
蒸馏后的白酒,大多酒精度在65% vol以上(指原度酒),一般不会产生浑浊。但在-10℃以下,在容器中会发现成团的絮状物;低度白酒在酒精度40% vol以下时
白酒的滋味
甜味:
白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类等。多元醇的甜味随着羟基树木的增加而加强。如丁四醇的甜味比蔗糖大2倍,己六醇的甜味更强。此外,多元醇都是粘稠体,均能给酒带来丰满、浓厚感,使酒口味绵长。
酸味:
酸味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白酒中的酸类物质一乙酸含量醉多,其酸味有愉快感,是白酒酸味的主要成分。白酒中的各种有机酸还起调味解暴的作用,其中乳酸还能给酒以浓厚的感觉。
辣味:
辣味是白酒的主要口味,不会饮酒的人初尝白酒,头一个感觉就是辣。白酒的辣味主要来源于乙醇,其次是醛类。极微量的乙醛即形成辣味,甘油醛、乙缩醛和过量的
糠醛、高级醇也会产生辣味,醛类物质是发酵的中间产物,发酵完全可降低醛含量。此外,缓汽蒸馏、掐头去尾、贮存老熟均能减少酒的辣味。
苦味:
白酒的苦味主要是由于过量的高级醇、较多的酚类和糠醛引起的。这类物质均由发酵产生,其中正丙醇极苦,异丁醇、烙醇均有苦味。另外,原料中的单宁、甘薯酮等苦味物质,由于蒸馏时被拖入酒中,也会使酒呈强烈苦味。苦味露头的白酒不是好酒。
涩味:
白酒的涩味主要是由高级醇、单宁、过量的乳酸乙酯等物质引起。另外,起疏松作用的配料糠壳,如使用过多,也会给酒带来涩味。白酒的涩味不应显露。
保存白酒的方法
1、先检查你的藏酒,把瓶盖重新再拧紧一下,防止因瓶盖松动“跑酒”。
2、用保鲜膜将瓶口仔细包好,用透明胶带缠紧,再把食用蜡放进金属容器里加温,待蜡融化成液体后,把酒瓶倒过来,将瓶 盖直接在容器里浸一下进行蜡封。封蜡当然是避光保存,温度湿度适宜就可以了,时间没有限制。
3、白酒存放的容器必须是陶瓷或玻璃的,存放的地点最好是地下或床下等阴凉处。
4、存放的温度最好在10℃~15℃之间,并注意不要倒置或平放。
㈨ 白酒入酒池储藏时要过滤吗
从制酒原理上来说是不用过滤的。因为白酒是蒸馏酒。其中是不会有渣子的。谈不上过滤。
当然从现代食品学上面来讲,液体的饮料在灌装前通过一下过滤。可以防止生产中不小心掉进去的杂物。
你应该把过滤设在商品包装灌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㈩ 古人喝酒前为什么一定要“筛”一下是酒里有沙子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问这种话的人,一定是很少喝米酒或者黄酒的。
现代的蒸馏酒,在中国最早也是元代才有的。
在这之前,所有的酒都是所谓酿造酒。
酿造酒的制造过程复杂,酿造期间一般酒糟和酒是混合在一起的。
由于酒糟很小,需要过滤多次才能大体干净。
而普通的酿造酒还是比较容易变质的,所以一般只有喝之前才会开罐。
那么,开罐以后,酿造酒里面就不可避免存在酒糟。
所以古代的酒,基本都是浑浊的。
《三国演义》中的《临江仙》有一句:一壶浊酒喜相逢。
这种浊酒,已经是筛过的酒。
如果不筛一筛就喝,酒液里面就会有漂浮物。一是影响酒液的纯度,这毕竟不是吃酒酿,二是卖相太差,很难看。
所以古代喝酒之前,酒店小二会先把酒液筛一筛,把杂物筛掉。
大家看看:
明代写的《水浒》: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 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拿起碗, 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 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 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 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清代的《红楼梦》:
麝月和四儿那边去搬果子,用两个大茶盘做四五次方搬运了来。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
到了明清以后,酿酒技术进步了,在成品酒送到酒店之前,就已经过滤,不用手工去自己筛酒了。
先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有一个成语叫狗恶酒酸,说的是有一家卖酒的人养了一条恶犬,酒很多天都卖不出去于是变酸了。你当年上小学的我还真偷偷拿了父亲的汾酒观察了好几天,发现根本就没有变酸,于是很长时间都以为这成语是骗人的。
后来才知道古代人和现代人的酒不是一回儿事儿,不是筛沙子,而是筛出酒糟之类的沉淀物。
很多朋友会说,酒里面咋可能有沉淀物呢?在明朝之前,大家主要喝的酒跟我们今天熟悉的高度白酒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的酒都是低度的压榨酒。我们今天喝的黄酒仍然是压榨得到的。什么意思呢?
其实不管是压榨酒,还是蒸馏酒,基本的发酵技术都是类似的。把酒曲加到煮熟或者蒸熟的,如果是大曲酒的话,还要多一步糖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粮食中的淀粉被转化成了酒精。
其实我们今天在家也很容易像古人一样做酒,就是煮熟米饭,然后加一包超市买回来的醪糟酵母,然后就等着发酵吧,这个是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完成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晚稠稠的带酒味的甜白酒(不加糖也很甜)。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人在1000多年时间里喝的酒了。
当然了真正上桌之前,还是要把那些残余的饭粒儿都去掉,所以要进行压榨和过滤。然后就是古代人喝的酒了。
我们今天熟悉的中国高度白酒只是在元朝和明朝才兴起的,蒸馏过后当然就不会有什么残渣了。但是过去的酒真的是有渣渣的。
古人喝酒前不一定要“筛”,冷天喝酒最好“筛”一下,筛酒不是因为酒里有沙子,只能说是有点讲究。
《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写道,董超、薛霸押送林冲出发前,被一个人请到一家酒店,“三人坐定,一面酒保筛酒。酒至数杯,那人去袖子里取出十两金子,放在桌上”,原来那人说自己是高太尉府心腹人陆虞候,送银子是让二位在前面僻静去处,把林冲结果了。
《水浒传》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写林冲、董超、薛霸“三个人入酒店里来。林冲让两个公人上首坐了。董超二人半日方才得自在。那酒店里满厨桌酒肉,店里有三五个筛酒的酒保,都手忙脚乱,搬东搬西。林冲与两个公人坐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的不耐烦,敲着桌子让起来。
从上面两处可以看出,酒保就是酒店服务员,筛酒就是斟酒、满酒、分酒的意思,俗话说的“倒酒”。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写武松、武大、潘金莲三个人喝酒:“武大筛酒在各人面前。那妇人拿起酒来道:‘叔叔休怪,没甚管待,请酒一杯。’武松道:‘感谢嫂嫂,休这般说。’武大只顾上下筛酒烫酒,那里来管别事。那妇人笑容可掬,满口儿叫:‘叔叔,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块儿?’”
上面的话可以看出,武大筛酒烫酒就是将酒放在壶内﹐放在火上使酒热些,俗话说的温酒,筛酒一是把酒壶放在炉火旁加热,一是把酒壶放在热水盆里加热,使酒变温为恰到好处,筛酒烫酒不能过烫。
温酒罐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写晴雯、麝月、袭人等人一起聚餐,“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宝玉说:‘天热,咱们都脱了大衣裳才好。’众人笑道:‘你要脱你脱,我们还要轮流安席呢。’” 两个老婆子在火盆上筛酒,就是在火盆上给酒加温。
所以说,筛酒一是斟酒的意思,一是将酒置壶内﹐放于火上或热水中给酒加温,没有筛沫子、筛酒渣的意思,理解成“筛沙子”就闹笑话了。
看了一些砖家的回答,明显有误。“筛酒”是古汉语,就是“斟酒”、“倒酒”的意思,这个词汇在《汉典》中有收录,在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方言中现在还保留了“筛酒” 这种说法。
1、《汉典》中的解释
筛,是一个形声字,从竹,师声。本义:一种竹器,筛子。用作动词时有多种意义,(1) 用筛子过物; (2) 斟酒之意。 (3) 把酒盛在容器里,放在火上加热。例如《红楼梦》:“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
2、客家方言中的“筛酒”
我是客家人,客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其中就有这个“筛”字。我们日常不叫斟酒,也不叫倒酒,而是叫“筛酒”,喝米酒、白酒、啤酒都叫“筛酒”,并非有些人认为的是米酒中有杂质,要筛一下。
3、客家方言中的“筛茶”、“筛水”
一个“筛酒”可能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在我们客家方言中,还有词语叫“筛茶”、“筛水”,都叫“筛”,实际都是“倒茶”、“倒水”(喝)的古汉语表述。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主妇要是在忙,就会吩咐主男说: “来客人了,快筛杯茶给客人喝!”
所以说,“筛酒”就是“斟酒”、“倒酒”的古汉语说法,并不是酒中有杂质需要过滤。说筛酒是“过滤”的砖家,只不过是望文生义而已!
问题:古人喝酒前为什么一定要“筛”一下?是酒里有沙子吗?
前言
古人酿酒于今天不太一样,多采用发酵法做压榨酒,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喝酒时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去除其他杂物。
筛酒也称为漉酒,大诗人陶渊明喜欢喝酒,因此还产生了一个成语:葛巾漉酒
一、葛巾漉酒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
郡将去访问陶渊明,正赶上陶家酒酿熟,就看见陶潜摘下头上葛巾滤酒,滤毕,仍旧戴在头上。
二、古人饮酒诗中的关于筛酒的内容
1、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十:"
整天里为名利而奔走,如果再不去饮酒,恐怕对不起我头上的头巾呀。
2、李白《戏赠郑溧阳》诗:"
陶渊明的琴是无弦琴,因此李白说:素琴本无弦。
漉酒用葛巾,是把郑溧阳比作陶渊明那样喜爱饮酒。
3、五十 唐代:司空图
我司空图五十岁了,闲来无事只是写诗解闷,脑袋上也有陶渊明一样的头巾,可惜我没有酒呀,辜负了东篱边茂盛的菊花。
陶渊明《饮酒》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结束语
筛酒这件事因为陶渊明的葛巾漉酒的故事,演化出了几十种词语,常常被写入诗中,大家在古诗中见到以下词语,就知道,几乎都是用陶渊明的典故,诗中的人物形象被比喻称陶渊明,是莫大的荣幸。
@老街味道
哈哈,酒里怎么可能有沙子。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大家肯定都听过这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是蚂蚁吗?不不,并不是。绿蚁是酒面上的绿色泡沫。
现在的白酒都是蒸馏酒,呈白色。但蒸馏酒技术是从元朝以后才开始普及的,古时候的酒都是粮食发酵出来的。
《齐民要术》中就出现“五色衣”的概念。“五色衣”是指酒曲中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混合物,呈现黑、白、黄、绿等色。古代没有无菌化车间,酿酒过程中经常有各种微生物混进酒里,导致酒出来以后呈现绿色。而且粮食酿的酒没经过蒸馏提纯,里面有大量的杂质,所以说古人喝酒前一定要“筛”一下。对了,绿蚁酒也叫浊酒。
其实也不是所有酒都要筛一下。
绿蚁酒是穷人喝的酒,没那么多讲究,但是富贵人家喝的酒就不一样了。
如果在酿酒过程中注意酒曲和酒液的纯度,那么出来的酒会是黄色,最好的呈琥珀色。
这种酒不止没有杂质,而且质量已经接近现在的黄酒。这种酒都是有钱有权的人喝的。
白居易喝了这种酒就再也不想喝绿蚁酒了,白居易有诗云:“世间好物黄醅酒”。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你看看这种酒拿玉碗来盛。
说句题外话,按我的酒量回古代我感觉自己能把李白喝死!
酒在中国古代已经有非常悠久的 历史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五齐”“六法”的系统酿酒技巧。所谓五齐,那指的从泛齐,也就是发酵的过程,谷物开始逐渐胀大,有些谷物自然就飘在了水上;到醴齐,也就是糖化作用下,谷物开始产生了一定的甜味;再到盎齐,也就是水中已经开始产生气泡;后到醍齐,也就是酒精开始产生,颜色看是变深;最后沉齐,也就是发酵结束,酒糟逐步的产生。
所谓的“六法”是秫稻必齐,也就是造酒的谷物必须是成熟的;曲糵必时,也就是制作酒曲的时间必须准确无误,不早不晚;湛炽必洁,也就是造酒的原材料必须十分干净;水泉必香,也就是酿酒用的水必须清洁无污染,这样才能让酵母充分繁殖;陶器必良,也就是酒器必须是上等器皿;火齐必得,也就是酿酒的温度要适中。据传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地方的人善于酿酒,甚至他们家用的酒糟放在别的地方都被称为美酒。
除了上述的主流酿酒方式意外,还有一种叫最“自然酒”,源于南宋周密写的《癸辛杂识》中,讲周密的朋家有一个大梨园,有一年梨子大丰收,卖都卖不完,就只好拿去喂猪。仲宾觉得可惜,就挑了一些不错的梨子放在一个缸里,盖上盖子,用泥封口。后来仲宾就把这事忘了。后来有一天他忽然在家里闻到酒香,连忙找酒味的来源,这才发现是从梨缸里飘出来的,于是大家自然也就醉生梦死了。
那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古人已经知晓通过什么方式酿酒,但是由于酿造过程中含有大量杂志,所以需要“筛”,如果恰好喝的是果酒,那么果子会直接拿出来吃掉的,这反映在《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时候,每路过一个酒店就要喝三碗酒,甚至在蒋门神所在的快活林中,小二打给武松的酒,都是“筛”出来的。这样的酒类似于今天的黄酒,北方人相对容易喝醉,但对南方人来说,根本不叫事,没事了拍一坛畅饮也就那样了。
而我们今天所谓的白酒,其实是通过蒸馏的手段,由于酒精的沸点比水要低,所以如果控制好温度,酒精就可以先于水从原本的酒里挥发出来,如果这时有一个蒸馏装置的话,高纯度的白酒的产生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时,我们应该基本可以断定,在景阳冈的小酒肆中,店内的老板无意间得到了蒸馏酒的制作方法,酿造出了高度数的白酒,由此大大的扩大的招牌,所谓“三碗不过岗”正是一个极好的广告语。在大家都在喝杂质极多的黄酒、果酒等酒类的时候,他们率先用白酒,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架不住三大碗白酒的了。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浊酒”在古代诗句中频频出现,让人不禁有一个疑问:古代的就分清浊吗?为什么古人会把酒“筛”一下呢?是因为酒里有沙子吗?
当然不是,古人虽然制酒工艺不如我们现代人,但对于制酒时的卫生条件,监管的也是很到位的。
但是古代的制酒是用粮食酿造的,和我们现在喝的蒸馏酒不一样,没有经过进一步蒸馏提纯,有点像我们现在喝的米酒。
所以没有蒸馏的酒,就会存在一些酿酒过程中的酒曲之类的东西,看上去浑浊不堪,白色的还好,有的甚至还是绿颜色的,看着是不是有点倒胃口?
所以,细心的古人就会用粗布把酒筛一遍,把这些白颜色、绿颜色的东西筛掉,虽然效果有限,但至少不塞牙了不是?
豪放如陶渊明,直接拿自己的头巾来筛酒,当然,陶渊明毕竟还是文人,豪放也只是想到了用头巾筛酒,而普通老百姓一般喝酒是不会筛酒的,因为本来有限的酒,经过粗布一筛,又会失去很多分量。
对古人怎么喝酒不知道,题主说的“筛”是不是过滤的意思?在我们这里喝酒时,确实有“筛(不知是不是这个字)酒”一说,但不是过滤,是加热。前几天在谈到农村已经消失的老手艺时,谈到加工锡壶的手艺。过去,在我们这里冬天喝酒时,就是用锡壶“筛酒”,并且将装酒的锡壶直接放在明火上加热。曾品尝过“筛”过的酒,酒味更加辛辣,比现在喝原浆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不再加热了,加工锡壶的没有了,锡壶变成一种收藏品,“筛酒”这个说法也几乎消失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听说过。
我们家乡,筛酒就是倒酒,比如,家里来客了,在饭桌上,父母会喊我们帮客人“筛”酒,其实就是帮客人倒满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