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第三次蒸馏

第三次蒸馏

发布时间:2023-09-04 18:45:23

Ⅰ 白兰地酒标上的V、S、O、P、X、E、F、v.s.o.p.、x.o.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在白兰地国家标准GB11856-1997中将白兰地分为四个等级,特级(X.O)、优级(V.S.O.P)、一级(V.O)和二级(三星和V.S)。

1、V·S(Very Superior)

V.S.又叫三星白兰地,属于普通型白兰地。法国政府规定,干邑地区生产的最年轻的白兰地只需要18个月的酒龄。但厂商为保证酒的质量,规定在橡木桶中必须酿藏两年半以上。

2、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

属于中档干邑白兰地,享有这种标志的干邑至少需要4年半的酒龄。然而,许多酿造厂商在装瓶勾兑时,为提高酒的品质,适当加入了一定成分的10-15年的陈酿干邑白兰地原酒。

3、Luxury Cognac 属于精品干邑。

法国干邑多数大作坊都生产质量卓越的白兰地,这些名品有其特别的名称,如:Napoleon(拿破仑)、Cordon Blue(蓝带) 、XO(Extra Old特陈)、Extra(极品)等等。依据法国政府规定此类干邑白兰地原酒在橡木桶中必须酿藏六年半以上,才能装瓶销售。

(1)第三次蒸馏扩展阅读: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生产白兰地,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但以法国生产的白兰地为品质最好,而法国白兰地又以干邑和阿尔玛涅克两个地区的产品为最佳,其中,干邑的品质被举世公认,最负盛名。

白兰地以产地、原料的不同可分为:干邑、阿尔玛涅克、法国白兰地、其他国家白兰地、葡萄渣白兰地,水果白兰地等六大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兰地

Ⅱ 葡萄烈酒是怎么做出来的

白葡萄酒是酿制葡抄萄烈酒的最基袭本的原料,原料酒的发酵工艺与传统法生产的白葡萄酒(不能用红葡萄酿成的葡萄酒蒸馏葡萄烈酒,原因是在发酵时生成较多的杂醇油,蒸出的酒液质地粗糙)相同,当发酵完全停为止,残糖已达到0.3%以下,在罐内进行静止澄清,然后将上部清酒与酒脚分开,取出清酒进行蒸馏(酒脚要单独蒸馏)。葡萄烈酒是一种存在特别风格的饮料酒,它对于酒度的要求不高,一般在60-70%的酒精中,能保存它固有的芳香。蒸馏是采用直接火加热进行两个怜续的蒸馏步骤。即先将原酒蒸馏成低度酒,再来加热蒸至蒸汽中含很寡的酒精为止,馏出液(即初馏原白兰地)酒度为24-32%。取部分酒尾分开存放,上次蒸馏所得的酒尾再放进新的原酒中进行第二次蒸馏。同法,进行第三次蒸馏。将3次蒸馏所得的主要馏出液瓜并后复蒸,也要分往1%-2%的酒头或部分酒尾,其主要馏出液的均匀酒度为58-60%,如果要更高度数的就继续蒸馏,可达到60-85%度 即为原葡萄烈酒。将原葡萄烈酒进行勾兑与调配,再经过用橡木桶长时间窖藏。之后才可以灌装出厂。

Ⅲ 请问自家酿的白酒蒸了两次度数太高不好喝,可以加水蒸第三次加水吗

小型白酒酿酒设备二次蒸馏也叫复蒸,它是将带有生料味、邪杂味以及酒体浑浊等品质欠佳的白酒,重新倒入酿酒设备中再次蒸馏一种蒸馏技术。

在平时酿酒工作中,我们用得较多的就是头尾酒的复蒸,即每次蒸酒时,将头酒、尾酒单独接出来,下次蒸酒时再倒入下一锅复蒸。除此之外,在哪些场景下,我们需要用到二次蒸馏技术呢?

1、用传统小型白酒酿酒设备蒸酒时火烧得太大,将酒糟烧糊了,从而导致酿出来的酒有糊锅味。

2、因操作不当而导致酒醅酸味太重,蒸馏出来的中低度白酒酸味重。

3、生料味重。做生料酒时,选择不不合格的生料酒曲发酵,或发酵管理没做到味而导致酿出来的酒生料味重。

4、中低度酒升度或者想让我们酿出来的酒口感更醇正。

5、其他邪杂味比如糟味、白酒浑浊……

对很多酿酒新人来说,因对白酒的工艺流程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导致白酒的口感不理想,需通过二次蒸馏处理,那白酒二次蒸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将需要复蒸的酒以及酒头酒尾倒进蒸馏锅内加入饮用水进行稀释降度,自来水,井水、矿泉水都可以用来降度的,降度到15~20度就可以点火蒸馏了。

温馨提示:

1、蒸馏时应遵循掐头去尾的原则和大火攻头中小火接酒以及大火掐尾的蒸馏技术去操作。

2、复蒸必须要经过降度后蒸馏,否则蒸出来的白酒度数太高(80-90度)。

Ⅳ 威士忌是几次蒸馏的

威士忌通常需要在壶式蒸馏器中至少蒸馏两次,第一次在大型蒸馏锅中进行,原酒经预热后导入到加热炉中加热至沸腾,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所以酒精会首先变成蒸汽蒸发出来,在加热炉顶部的天鹅颈(Swan Neck)重新凝结成酒精液体,冷凝后即得到了低度酒,香味复杂但粗糙。之后经过第二次蒸馏获得酒精度在55%-60%的酒就是威士忌的雏形,经过桶陈之后就能装瓶。是否要再通过第三次蒸馏完全取决不同的酒厂,如果想要酒精度更高柔和复杂的口感可以进行第三次蒸馏,但这样酒中的部分风味可能在此过程中消失。多数爱尔兰威士忌蒸馏三次,而多数苏格兰威士忌蒸馏两次,所以千万不能单纯的认为蒸馏次数越多,质量越高。
威士忌(酒的类别)一般指威士忌酒
威士忌(Whisky、Whiskey),是一种由大麦等谷物酿制,在橡木桶中陈酿多年后,调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馏酒。英国人称之为“生命之水”。 [1] 按照产地可以分为: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类。
威士忌大事件
432年 传教士圣·巴特里克(St Patrick)来到爱尔兰,开始劝说英格兰人信奉基督教。爱尔兰人确信,是圣·巴特里克(St Patrick)把中东蒸馏技术带到了爱尔兰。这种技术在中东国家是用来生产香水的。苏格兰人认为其缺乏书面依据,反驳了这一说法。
1405年 在威尔士语中出现了uisci beatha这个词,它是由拉丁语aqua vitae(生命之水),这个词音译过来的。这一词组后来变化为苏格兰和爱尔兰语中的uisge beatha和英语中的usquebaugh。但不确定这种酒是否由谷物酿造。
1494年 在苏格兰的书面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到了由大麦生产的“生命之水”(aqua vitae),这个“生命之水”被认为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始祖。
1556年 在爱尔兰议会的记录中首次提及用大麦生产的“生命之水”。
1608年 最古老的酿酒厂布什米尔(Bushmills<爱尔兰>)注册成立。
1618年 单词uisge具有了独立的含义。同年,在苏格兰高地一位官员的葬礼的账单上提到了这个词,并且标明了是由大麦生产的烈酒。
1640年 在新大陆进行了首次蒸馏试验。
1644年 苏格兰开始征收威士忌酒税。采取各种方式满足与英格兰人战争的需要。
1661年 英格兰开始在爱尔兰征收威士忌酒税,随后出现了许多私自酿造威士忌的地下酒厂,以大麦和马铃薯为原料。
1707年 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议会合并以后,英格兰制定了苏格兰威士忌酒税。新规定的荒谬导致酿酒业的混乱,很多酿酒商把酿酒作坊搬到了山区,转入地下。
1789年 美国肯塔基州的牧师克莱格(Craig),(大概)是第一个利用印第安人食用的玉米粥,经过发酵,生产出“波本”威士忌的人。
1791年 征收“波本”酒税,这项税收一直存在到1920年颁布《禁酒令》。
1823年 英格兰颁布了合理的消费税令法(Excise Act),地下的酿酒商重新出现。
1831年 爱尔兰人伊尼亚·柯菲发明了获得蒸馏器的专利的连续式蒸馏器——柯菲蒸馏器。这种蒸馏器的出现,使以价格低廉大批量生产威士忌变得有可能。
1853年 在苏格兰德鲁·阿赛尔第一个发明了调和型威士忌(blend)。麦芽威士忌与谷物威士忌调和以后,添加了后者的味道,也降低了酿酒的成本。
1858年 哈伊拉姆·沃克(Hiram Walker)首先将蒸馏技术引进了加拿大。
1909年 在大不列颠通过了一项法规,规定了苏格兰和爱尔兰威士忌的生产标准,其中之一是威士忌必须在橡木桶中陈酿3年。
1920年
在禁酒协会的努力下,美国通过了《禁酒令》,禁止销售、购买、生产各种酒类饮品。

Ⅳ 葡萄蒸馏酒的制作过程

一、用白葡萄酒蒸馏制作白兰地。原料酒的发酵工艺与传统法生产的白葡萄酒(不宜用红葡萄酿成的白葡萄酒蒸馏白兰地,原因是在发酵时生成较多的杂醇油,蒸出的酒液质地粗糙)相同,当发酵完全停止时,残糖已达到0.3%以下,在罐内进行静止澄清,然后将上部清酒与酒脚分开,取出清酒即可进行蒸馏(酒脚要单独蒸馏)。白兰地是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饮料酒,它对于酒度的要求不高,一般在60-70%(v/v)的酒精中,能保存它固有的芳香,因此白兰地的蒸馏方法至今停留在壶式蒸馏机上(采用壶式蒸馏还另有益处就是壶是用铜制成的,在加热蒸馏过程中,生成了铜的丁酸、乙酸、辛酸、癸酸、月桂酸盐。这些盐是不溶性的,故就除去了味道不够好的这些酸,有利于白兰地的质量)。
壶式蒸馏是采用直接火加热进行两个连续的蒸馏步骤。即先将原酒蒸成低度酒,在容量为150-500L的壶中加入新发酵好的原料酒,一直加热蒸至蒸汽中含很少的酒精为止,约需8小时或更长时间,馏出液(即粗馏原白兰地)酒度为24-32%(v/v)。取部分酒尾分开存放,把壶放空,再放入新的原酒及上次蒸馏所得的酒尾,进行第二次蒸馏。同法,进行第三次蒸馏。将3次蒸馏所得的主要馏出液合并后复蒸,复蒸时间要长些,约14小时,也要分去1%-2%的酒头或部分酒尾,其主要馏出液的平均酒度为58-60%(v/v),
即为原白兰地。将原白兰地酒进行勾兑与调配,再经过贮藏和一系列的后加工处理,最后装瓶出厂。
二、用葡萄皮或葡萄渣作原料制作白兰地。将皮渣装在桶中,将容器密闭,使其发酵,因皮渣本身都带有酵母菌,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容器装满后,将口密闭,顶部留一气孔,使二氧化碳气逸出。发酵时间一般需要10-15天,温度适宜,只需
7-8
天。发酵完毕后,即可放入蒸馏器进行蒸馏,方法同上。

Ⅵ 举例说明最原始的酒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搜集的第一个:
最原始的酒应该是含糖水果自然发酵而成。也有人称之为带酒味的水果,而不称其为酿酒。 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时代用兽乳酿造的酒(自然发酵)。有的书称之为第一代人工饮料酒。据说至今内蒙、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地区仍有酿造乳酒的习惯。

搜集的第二个:
中国原始的谷物酒究竟是哪种类型?的做法

首先要弄清楚,在历史上古代外国的啤酒也好,中国的"啤酒"也好,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最基本特征应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啤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来才有的.
毫无疑问,含淀粉的原料都可能用来酿酒,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酿造。不同方式酿造的酒其类型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谷物酿造酒可分成啤酒和米酒两大类型。啤酒是采用发芽的谷物酿造的,发芽的谷物既是糖化剂,本身又是酿酒原料。而米酒则不同,需从外部加入糖化发酵剂(即酒曲)。远古时期著名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酿酒,已有证据表明当时的酒是属于啤酒类型。而对于中国远古时期的谷物酒,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还并未彻底了解清楚。主要的观点有:
中国最早的谷物酒是醴和酒,这两种饮料酒按不同的方法酿造,醴相当于啤酒,用麦芽酿成,酒是用酒曲酿成。第二种观点是原始的饮料酒是不分的,都是用发霉或发芽的从物酿成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酒和醴都是用酒曲酿成的。下面分别讨论。
(1)曲造酒,蘖造醴 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历来就是两种不同方法酿造的酒精饮料。

在中国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醴和酒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方式酿造的酒精饮料。(温少峰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但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而我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15-20%。这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醴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我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察"(朱宝镛:"酿酒工业的变迁")。对这个即有趣,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看来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充分的证据。酒类品种的变化及酿酒技术的变迁,很可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谷物酿酒的起源这一问题的考察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和地理的 环境中。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则认为:曲和蘖向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曲是块状的饼曲,后来发展成为大曲,酒药(小曲)等;蘖则为散曲, 后发展为黄衣曲(用于酱油,豉的生产)和女曲(用于清酒生产)。

(2)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
第二种观点是现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曲蘖是发霉发芽的谷粒,即酒曲。即在远古时代,曲蘖是不分的。后来才分化为谷芽,酒曲和黄衣曲。”这样可理解为,即然曲蘖不分,酒醴在远古应是同一种东西。

(3)醴也是酒曲酿造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醴也是用酒曲酿造的。其酿造时间很短,或汁渣相将的酒醪。醴的基本特点是糖度较高而酒度低,酿造时间短。如<<释名>>将醴解释为是酿造时间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郑玄在注释<<周礼>>中的醴时说醴是一种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据众多的历史资料加以分析,都并未说明醴就一定是用蘖所酿成的。用酒曲酿造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周礼>>中所提到的"五齐"中有"醴齐",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发酵过程第二个阶段的酒醪。又如西
汉邹阳在<<酒赋>>中写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浊的是醴,它们都是谷米为原料用麦曲酿成的,虽然都来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却大不相同。这里更能说明汉代时的醴是用曲 酿造而成的。

搜集的第三个:http://www.cn-jiu.com/jiu/html/69/n-2369.html 酒史酒源
中国古代蒸馏酒的酿造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其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蒸馏出来的酒汽中酒精含量较高,酒汽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约为65-70%(v/v)的蒸馏酒。蒸馏器的采用是酿酒工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且蒸馏技术还可以用于其它行业。尤其是现代的石油工业广泛使用蒸馏器,这些都为现代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节、古代蒸馏酒生产技术

我国蒸馏酒的起源问题在第一章已有阐述,本节主要介绍传统的蒸馏酒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一、蒸馏酒的传统发酵技术

1、发酵容器

发酵容器的多样性也是造成烧酒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发酵容器分为陶缸和地窖两大类型。陶缸还有地缸(将缸的大部分埋入地面之下)和一般置放在室内的缸。

自古以来,酒的发酵便离不开容器,黄酒发酵的容器多数为陶质容器,有的烧酒仍继承陶质容器发酵的传统。如南方的烧酒发酵容器几乎都是采用陶器。即使是象糟烧酒,也是如此。但自从出现蒸馏酒后,这一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地窖这一特殊的容器应运而生。所谓地窖发酵,就是掘地为窖,将原料堆积其中,让其自然发酵。此法创于何时,目前仍无公认的答案。四川省有的地区,据说有窖令达五,六百年的老窖。如果确实,则地窖的挖筑采用在明代之初(此资料来自四川省宜宾博物馆所提供的考古资料)。地窖分为泥窖、碎石窖和条石窖等多种类型。

2、发酵工艺

蒸馏酒的发酵工艺脱胎于黄酒发酵工艺。但由于蒸馏酒本身的特点,也形成了独特的发酵工艺技术。

(1)、与黄酒类似的米烧酒发酵工艺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简单地记载了当时蒸馏酒的生产方法,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与黄酒类似的发酵方法,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蒸馏工艺。该书记载?quot;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简言之,就是用黄酒发酵常用的一些原料,在酒瓮中发酵7天,然后用甑蒸馏。所以说,这是类似于黄酒的发酵工艺。

明末清初写成的《沈氏农书》中记载了一例大麦烧酒方法,从中可知当时南方的烧酒酿造法类似于黄酒的酿造方法。发酵是在陶缸中进行,采用固态发酵。发酵时间为七天,最后增加了一道蒸馏工艺。

南方的米烧酒,如著名的桂林三花酒,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仍基本上采用上述方式,前期是固态,主要进行扩大培菌与糖化过程,下缸约1天后,加水进行半液态发酵。发酵时间约为七天,其工艺流程为:

水 药小曲粉

↓ ↓

大米→淋→蒸煮→摊冷→加曲拌料→下缸→加水,发酵→蒸馏→陈酿→包装

现在称之为"清渣法"的酿造工艺直接继承了以上工艺,稍有不同的是采用二次发酵,即第一次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从缸中挖出,不加新粮,只加少许清蒸辅料,单独蒸酒,蒸馏后的酒糟经冷却,加曲后入缸再次发酵,发酵28天左右,再出缸蒸馏,酒糟作饲料用。发酵容器仍是陶缸。在清代,汾酒可能就是采用这种工艺,汾酒成为清代时期烧酒的姣姣者之一。

(2)、混蒸续渣法发酵工艺

续渣法可视为循环发酵法,此法的特点是酒醅或酒糟经过蒸馏后,一部分仍入窖(或瓮)发酵,同时加入一定数量的新料和酒曲;还有一部分则丢弃不用。初始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可能是节约粮食,同时反复发酵的酒质量也较好。

续渣法则是后来才形成的。但续渣法起源于何时,也至今未有定论。前面所提到的四川宜宾地区的杂粮酒秘方中,最后一句是"糟糠拌料天锅蒸"。这句话明确表明当时采用了酒糟,糠和原料三部分混合后进行蒸馏和蒸煮。这是典型的混蒸混烧的续渣法。采用续渣法的主要优点是原料经过多次发酵,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经过多次发酵,也有利于积累酒香物质。在蒸馏的同时,又对原料加以蒸煮,可把新鲜原料中的香气成分带入酒中。加和谷糠作填充剂,可使酒醅保持疏松,有利于蒸汽流通,在发酵时,谷糠也起到了稀释淀粉浓度,冲淡酸度,吸收酒精,保持浆水的作用。加入谷糠作填充剂的作法起码在明末清初就采用了,最早的文字记载见《沈氏农书》。在《调鼎集》记载?quot;糟烧"生产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做法。

(3)、茅台酒工艺

烧酒中最著名的是茅台酒。1936年编修的《续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出仁怀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法纯用高梁作沙,煮熟和小麦曲三分,纳粮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即烤而复酿。必经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

以上记载虽简单,但茅台酒所特有酿造工艺却跃然纸上。近代对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整理,其过程如下所述:

茅台酒生产,采用高梁为原料,并且称之为"沙"。一年一个周期,只投料两次,第一次称为下沙投料,第二次为糙沙,各占投料量的50%。

第一次投料,先经热水润料后,加入5-7%的母糟(即上一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未经蒸酒的优质酒醅),进行混蒸(蒸粮蒸酒同时进行),冷却后堆积发酵,入窖发酵一个月。

第二次原料料经粉碎,润料后,加入等量的上述酒糟进行混蒸,蒸馏后所得到的第一次酒称为“生沙酒”,全部泼回原酒醅中,摊冷后,加上一批蒸馏得到的尾酒,再加曲入窖发酵一个月。

发酵成熟的酒醅经蒸馏,得到第二次的蒸馏酒,称为“糙沙酒”。酒头部分单独贮存,用于勾兑,酒尾则仍泼回酒醅中重新发酵。酒醅经摊冷,加酒尾,酒曲,堆积后再入窖发酵一个月,蒸馏,从此周而复始,再分别发酵,蒸馏。总共要经过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第三次蒸馏得到的酒称为“生沙酒”,第四、五、六次所蒸馏得到的酒统称为“大回酒”,第七次蒸馏所得到的称为“小回酒”,第八次蒸馏得到的称为“追糟酒”。其中最后七次蒸馏出来的酒作为产品分别入库,再行勾兑。

二、传统的蒸馏器

在第一章讨论蒸馏酒的起源时,曾简单地谈到我国初期的蒸馏器。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其主要结构可分为四大部分:釜体部分,用于加热,产生蒸汽;甑体部份,用于酒醅的装载。在早期的蒸馏器中,可能釜体和甑体是连在一起的,这较适合于液态蒸馏。冷凝部分,在古代称为天锅,用来盛冷水,酒汽则盛水锅的另一侧被冷凝;酒液收集部分,位于天锅的底部,根据天锅的形状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有所不同。如果天锅是凹形,则酒液汇集器在天锅的正中部位之下方;如果天锅是凸形(穹状顶),则酒液汇集器在甑体的环形边缘的内侧。

东汉的蒸馏器:该蒸馏器为青铜所制,通高53.9 cm,分为甑体和釜体两部分。甑体有储料室和凝露室,还有一导流管。从器形结构来看,应属于蒸馏器,上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用该蒸馏器还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酒。

我国的蒸馏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可从东汉的这一青铜蒸馏器得到反映。大致可分为釜体(加热或装料部分),甑体(装料或蒸汽挥发),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导出部分。这一器形结构一直延续至今。与外国的蒸馏器有较明显的区别。

宋代的蒸馏器:关于宋代蒸馏器的史料有三条,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器形。

《丹房须知》的蒸馏器"抽汞器",下部是加热用的炉,上面有一盛药物的密闭容器,在下部加热炉的作用下,上面密闭容器内的物质挥发成蒸汽。在此容器上有一旁通管,可使内部的水银蒸汽流入旁边的冷凝罐中。

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银朱"的用具。从记载文字中可对其结构作出推测。这种蒸馏器的基本结构与《丹房须知》中的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则在于顶部安一管子。

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可推测花露在器内就冷凝成液态了。说明在甑内还有冷凝液收集装置,冷却装置可能在包括在这套装置中。

金元时期的蒸馏器:1975年在河北承德地区青龙县发掘出的金代铜制蒸馏器结构如图所示。 无独有偶,无代朱德润在《轧赖机酒赋》中描述的一种蒸馏器,据我们分析,正好与上述金代的蒸馏烧锅结构相同。

明清以来的蒸馏器的结构如何,大概可从民国时期的资料得到一些启示。基本结构与宋金元时代的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蒸馏器的容积增大了,适用于固态蒸馏的蒸馏器发展得更加完善。下面是几例近代的蒸馏器图形。

广西地区用来蒸馏小曲酒的"土甑",酒蒸汽引出蒸馏器后在另外的冷却器中冷却。这实际上由天锅,甑体和地锅所组成的蒸馏器。所谓天锅,是盛冷却水的锅,置于最顶部,甑体内置酒醅,地锅内盛水。

据民国时期的著作,广泛使用的传统蒸馏器有如图4-6所示的几种类型。

三、蒸馏工艺技术

(1)、液态蒸馏和固态蒸馏:最早的蒸馏方式可能是液态蒸馏。也可能是固态蒸馏法。但在元代的《饮膳正要》,《轧赖机酒赋》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所记载的的蒸馏方式都是液态法。液态法是最为简单的方法。元代时的葡萄烧酒,马奶烧酒都属于液态蒸馏这一类型。固态法蒸馏烧酒的历史演变情况不详,但固态法蒸馏花露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宋《游宦纪闻》。另外据考古工作者分析,挖掘出来的金代铜烧酒锅是采用固态蒸馏。

(2)、冷却和酒液的收集:蒸馏时,酒汽的冷却及蒸馏酒液的收集是重要的操作。我国传统的蒸馏器有两种冷却方式。一种是把蒸馏出来的酒蒸汽引至蒸馏器外面的冷却器中冷却后被收集。或让蒸馏出来的酒汽在蒸馏器上部内壁自然冷却。最古老的冷却方法见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quot;南番烧酒法",另一种是在蒸馏锅上部的冷凝器(古称天锅,天湖)中冷却,酒液在蒸馏锅内的汇酒槽中汇集,排出后被收集。如《调鼎集》中记载:"天湖之水,每蒸二放,三放不等,看流酒之长短,时候之冷热,大约花散而味淡即止。"

(3)、看酒花与分段取酒:我国人民起码在十六世纪就懂得在蒸馏时,蒸馏出来的酒的质量是随蒸馏时间发生变化的。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烧酒,……,面有细花者为真,小便清者,以头烧酒饮之,即止。"这里所说的"酒花"并非酿造啤酒时所用的香料植物酒花,而是在蒸馏时或烧酒经摇晃后,在酒的表面所形成的泡沫。由于酒度不同,或由于酒液中其它一些成分的种类含量不同,酒的表面张力也有所不同。这会通过起泡性能的差异而表现出来。古人通过看酒花就可大致确定烧酒的质量,从而决定馏出物的舍取。在商业上则用酒花的性状来决定酒的价钱。因此酒花成了度量酒度酒质的客观标准。《调鼎集》中总结道:"烧酒,碧清堆细花者顶高,花粗而疏者次之(名曰'朝奉花'),无花而浑者下之。"传统的茅台酒的酒花可分为:鱼眼花,堆花,满花,碎米花,和圈花。汾酒的酒花则分为:大花,小花,云花,水花和油花。名称各异,有一些内容实际上是相同的。在古代,还没有酒精度的概念,至到民国时,由于当时科技并不发达,酒度计的使用不普遍,为了便于民间烧酒作坊统一看酒花的标准,当时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方心芳先生创造了一种方法,力图把酒花与酒度联系起来。这套方法规定了酒花的定义,测验方法及单位,并明确了测量时的标准条件,得到了计算公式。

古代由于掌握了看酒花的方法,分段取酒便有了可靠的依据。《本草纲目》中所说的"头烧酒"就是蒸馏时首先流出来的酒。"头烧酒"的概念与现在所说的"酒头"稍有不同。古代取酒,一般为二段取酒。头烧酒质量较好,第二段取的酒,质量明显较差。头烧酒和第二次取酒的数量比为3:1。如《沈氏农书》中的大麦烧酒,头烧酒为15斤,次酒为5斤。现代一般分为三段,中间所取的部分作为成品酒,酒头,酒尾不作为成品酒。即所谓的"掐头去尾,中间取酒。"酒头可作为调味酒或重新发酵。酒尾也重新发酵。

四、风格多样的蒸馏酒

从文史资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如在明代,蒸馏酒就起码分为二大流派,一类为北方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金瓶梅词话》中的烧酒种类除了有"烧酒"(未注明产地)外,还有"南烧酒"这一名称。但实际情况是在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乳烧酒;在南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为中心)及中南和东南(包括广西,广东)两种类型。这样的分类仅仅是粗略的,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我国风格多样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北方盛产小麦,高梁,南方盛产稻米,广西一带产包米,新疆盛产葡萄,蒸馏烧酒的酿造原料因地制宜,不同原料用来酿造烧酒是很自然的事。在蒸馏酒发展的初期,人们也许并不清楚究竟哪种原料最适于酿造烧酒。经过长时间的比较,人们有机会品尝比较各种原料酿造的烧酒之后,对不同原料酿造的烧酒的特点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

高梁酒:在古代,高梁烧酒受到交口称赞。清代中后期成书的《浪迹丛谈续谈三谈》在评论各地的烧酒时说:"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梁所酿为最正。北方之沛酒,潞酒,汾酒皆高梁所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高梁酒几乎成了烧酒的专用名称。这是由于高梁原料的特性所决定的。

杂粮酒:西南地区的烧酒在选料方面大概继承了其饮食特点,为强调酒香及酒体的丰富,采用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发酵酿造。据四川博物馆的有关资料,四川宜宾的五粮液酒,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19)就被称为"杂粮酒",所用的混合原料中有高梁,大米,糯米,荞麦,玉米。当地文物部门所收集到的一例祖传秘方中这样写到:"饭米酒米各两成,荞子成半添半成,川南红梁溱足数,糟糠拌料天锅蒸,此方传子不传女,儿孙务必深藏之。"(此资料来自中国首届酒文化研讨会期间,四川省宜宾酒史展中的"叙州府北门外温德丰糟坊陈氏家传")。

米烧酒:东南一带,米烧酒盛行,如明末清初成书的《沈氏农书》曾提到,米烧酒和大麦烧酒相比,后者的口味"粗猛",质量不及前者。

糟烧酒:主产于南方黄酒产区,以黄酒压榨后的糟粕为原料,进一步发酵后经蒸馏而成。《沈氏农书》中记载了黄酒糟用来制造糟烧酒的方法。

经过长期的品尝比较,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原料所酿造的烧酒各有其特点,总结到"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

从元代开始,蒸馏酒在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国蒸馏酒形成了几大流派,如清蒸清烧二遍清的清香型酒(以汾酒为代表),有混蒸混烧续糟法老窖发酵的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为代表),有酿造周期多达一年,数次发酵,数次蒸馏而得到的酱香型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有大小曲并用,采用独特的串香工艺酿造得到的董酒,有先培菌糖化后发酵,液态蒸馏的三花酒,还有富有广东特色的玉冰烧,有黄酒糟再次发酵蒸馏得到的糟烧酒。此外还有葡萄烧酒,马乳酒烧酒。这些香型独特的蒸馏酒是如何形成发展,定型的?从目前所掌握的古代资料来看,还很难得到全面而准确的答案。较为系统总结我国传统蒸馏酒的资料主要有民国期间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出版的一些专著。

Ⅶ 电瓶车电瓶加蒸馏水有用吗

可以加入蒸馏水。这种蒸馏水不是我们烧水时的蒸馏水。蒸馏水一般药店或诊所都可以买到价格也不高。一般一节电池需要2到4节电池。是的添加电解质是最好的。电解液一般在摩托车配件商店有售。加蒸馏水只适用于铅酸电池。阀控式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不能完全免维护只能减少维护工作量电解液蒸发少无泄漏。“三包”期间发生的此类问题应由原销售店解决。过了“三包”期容量明显减少可以考虑加水恢复电解液原浓度或低于原浓度对极板更有利。目前有一种极板硫化修复液按比例混入蒸馏水中注入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硫化。长期使用还能有效防止极板硫化。蒸馏水是指经过蒸馏和浓缩的水。第二次蒸馏水称为二次蒸馏水第三次蒸馏水称为三次蒸馏水。

Ⅷ 用粮食酿酒,发酵蒸酒可以反复进行几次

可以反复三次,其中第一次酒量度数不高,第二次属“二锅头”,第三次可以与第一次的酒混合装在一起,第四次是人们常用的“醋酸”了。请参考!

Ⅸ 蒸酒器的分类

入门式:通用螺旋冷凝式蒸馏器
蒸馏器器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蒸馏锅,一个是冷凝器。蒸馏锅的作用是将原酒加热变成蒸汽,冷凝器的作用是将蒸汽冷凝变成液态的酒。蒸馏的原理是:酒精的沸点比水低,酒水混合物中,酒精含量越高,其沸点越低,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酒精首先蒸发由密封的管道进入冷凝器,蒸汽遇冷凝集而成酒,达到分离和浓缩酒精的作用。
笔者经验:发酵酒第一次蒸馏可以得到45-55度左右的酒,第二次蒸馏可以得到70-80度的酒,第三次蒸馏可以得到90度以上的酒。
下面我们看看螺旋冷凝器的原理图
有了原理图,我们制作蒸馏器就容易多了。首先是蒸馏锅,从条件看,高压锅是最容易得到,密封性也较好的蒸馏锅代用品,有条件的话最好选用不锈钢材料的,因为不锈钢耐腐蚀,铝锅相对就差点,特别是在蒸白兰地的时候,由于葡萄酒含酸性物质比较多,腐蚀很明显;其次是冷凝器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用外径8mm紫铜(纯铜)管2米左右,弯成螺旋状,两头连接后泡入冷水中即成为冷凝器;高级一点的可以将螺旋管封闭在一个密封容器中,露出进汽口和出酒口,再在下端开一个进水口,在对侧上端开一个出水口,用水泵进行循环冷却,效果较好;最后是蒸馏锅与冷凝器的连接问题,酒友们多是用内6mm外9mm的硅胶管将蒸馏锅与冷凝器连接起来,因为这一规格的硅胶管与高压锅汽嘴的连接是最匹配的。有了这三件设备,一个最简单的螺旋冷凝式蒸馏器就算制作完成了,你的蒸馏实践之路将从此开始。
核心提示:制作密封式循环冷凝器时要注意,进水口要装在下方,出水口要装在上方对侧(原理略)。
当你有了以上基础之后,可以将这一款蒸馏器进行改进,包括冷凝管换成不锈钢的,蒸馏锅与冷凝器连成一体,用铜或不锈钢连接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各人根据实际和爱好选择吧! 进阶式:夏朗德蒸馏器
说到夏朗德蒸馏器,不得不提“人头马”。夏朗德壶式蒸馏锅是法国可涅克地区,也是人头马等名酒沿用了几百年的白兰地蒸馏设备,被公认为最先进的白兰地蒸馏设备。夏朗德壶式蒸馏锅主要由蒸馏锅、预热器、蛇形冷凝器三大部分组成,整个锅体由铜制成的,铜制目的有多个:其一是铜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其二铜是某些酯化反应催化剂,其三是铜对原料酒的酸度具良好的抗性,其四是铜可以使丁酸、已酸、癸酸、月桂酸等形成不溶性铜盐而析出,使这些不良气味的酸被去除。铜板应是质地很纯的电解铜,铜板应进行过刨平,使金属内的孔密实化,使锅体表面更光滑而利于清洗。锅体为圆壶式,锅底应向内凸起以便利于排空,由于直接火加热,因而锅底应有一定的厚度。夏朗德蒸馏锅一大特点是设计独特的鹅颈帽,鹅颈帽也叫柱头部,实则为蒸馏锅罩,其一目的是防止蒸馏时“扑锅”现象发生,其另一目的,是使馏出物的蒸汽在此有部分回流,从而形成了轻微的精馏作用,它的容积一般为蒸馏锅容器的10%,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鹅颈帽,其精馏作用不同,因而所蒸得的产品质量亦不同。一般来讲鹅颈帽越大,精馏作用越大,所得产品口味趋向于中性,芳香性降低,夏朗德壶式蒸馏锅一般采用“洋葱头”形鹅颈帽,也有“橄榄形”的,但后者所得产品芳香性较小。 汇总式:各家用蒸酒器门派大全

Ⅹ 葡萄蒸馏酒的制作过程

葡萄蒸馏酒的制作过程如下:

准备材料:青提1串

制作步骤:

1、青提洗净沥版干水份

阅读全文

与第三次蒸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水处理纳滤的原理 浏览:669
plaabs光敏树脂 浏览:642
发动机进口空气滤芯有什么用 浏览:497
福睿斯空调滤芯用什么品牌 浏览:262
小区物业污水怎么处理 浏览:349
垃圾填埋场污水含量 浏览:897
污水站用什么标志 浏览:696
水泥厂的红色污水是什么 浏览:953
污水处理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 浏览:176
污水排放量的确定 浏览:694
安康装一套空气净化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905
速腾车滤芯在哪里 浏览:683
60的鱼缸用过滤桶603b 浏览:34
鱼池瓷砖水垢的去除方法 浏览:645
废水检测报告流程 浏览:635
逍客做保养换机油及滤芯多少钱 浏览:245
醋厂污水处理工艺论文 浏览:175
大话2回血男鬼用什么变身卡 浏览:433
揭阳edi超纯水设备厂家 浏览:906
农村生活污水镇对村考核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