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试剂和蒸馏水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或干扰物质,导致分析结果偏高或是偏低是系统误差吗
试剂和蒸馏水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或干扰物质,会导致分析结果偏高。
因为试剂和蒸馏水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或干扰物质,本底加上被测组分的含量,测量结果会一直偏高,因此是系统误差。
❷ 高一化学必修一中关于蒸馏实验操作的一些问题
1:
在做实验的时候,从做实验本人的角度来看,是以温度计的温度来控制蒸馏所须的温度。一旦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偏高点或偏低的一点的话,做实验的人仍会按他所看到的温度来控制,那么他所控制的温度范围就不是正常情况下制取蒸馏水的范围了,导致蒸馏出来的水不纯了。
2:冷凝管中的水不可以从上端流到下端,因为导管中的水要充入到冷凝管中冷却蒸馏出来的水的,只有从下到上才能充满整个冷凝管从而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如果从上到下的话水就会直接从下端流出来达不到冷却效果。
3:打开冷凝水再加热,可以保证蒸馏出来的水蒸气一进入冷凝管就被冷却。如果顺序颠倒的话,则会导致冷凝管内的小管(水蒸气通过的管道)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高温水蒸气,这时再打开冷凝水的话就可能造成爆炸的危险。
❸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实验分析误差以及产生的原因
如下:
(a) 温度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在进行温度测定的过程中,由于搅拌器的搅拌不可能使得体系中各部分的温度达到绝对均匀。所以,通过温度测量仪测得的是测温探头附近液体的温度,此温度与饱和蒸气的温度不一定完全一致,从而使所测数据和最终计算结果与实际值间存在误差。
(b) 实验中环境条件改变产生的误差:在测量过程中,虽然采用恒温槽使得体系的温度处于恒定状态,但仍然不能完全保证测定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实验中测定仪器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和湿度改变时,测量仪器所处状态的不同可能影响其测得数据的准确性。
(c) 测量体系的改变:在实验中认为测量体系的组成没有变化,始终为无水乙醇。但是在实际情况下,体系组成改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具体而言,如果排气或升温过程中液体沸腾过于剧烈,可能使蒸发出的液体将仪器磨口密封用的甘油溶解。
之后混有甘油的蒸汽返回体系时就可能改变体系组成,从而使体系饱和蒸气压发生变化,引入误差。为避免这一现象,升温时需随时调节活塞H,防止液体剧烈沸腾。
❹ 减压蒸馏沸点误差原因
减压蒸馏沸点误差原因:沸点的决定压力的大小,压力大则沸点高,压力小则沸点底。
液体的沸点是指它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化合物的沸点总是随外界压力的不同而变化,某些沸点较高的的化合物在常压下蒸馏时,由于温度的升高,未达到沸点时往往发生分解、氧化或聚合等现象。
此时,不能用常压蒸馏,而应使用减压蒸馏。通过减少体系内的压力而降低液体的沸点,从而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减压蒸馏注意事项:
(1)当被蒸馏物中含有低沸点物质时,应先进行常压蒸馏,然后用真空泵减压蒸去低沸点物质。最后再用真空泵减压蒸馏。
(2)根据化合物的沸点不同,选用合适的加热方法。不能用明火直接加热,通常选用水浴或油浴,总的要求是加热均匀,尽量避免局部过热。控制浴温,保持比液体的沸点高20℃-30℃。
(3)蒸馏沸点较高的物质时,最好用石棉绳或石棉布包裹克氏蒸馏头的两颈,以减少散热。
(4)要特别注意真空的转动方向。如果真空泵接线位置搞错,则会使真空泵反向转动,导致水银冲出压力计,造成污染。
(5)蒸馏完毕,或蒸馏过程中需要中断时,应先灭去火源,撤去热浴,待稍冷后缓缓解除真空,使系统内外压力平衡后,方可关闭油泵。否则,由于系统中的压力较低,油泵中的油会吸入吸收塔。
❺ 化学分析结果误差太大是什么原因
分析化学的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一、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可测误差(determinate error)
(一)方法误差:是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
如: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应发生;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等。
(二)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
如:量器(容量平、滴定管等)和仪表刻度不准。
(三)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四)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如滴定管读数总是偏高或偏低。
特性:重复出现、恒定不变(一定条件下)、单向性、大小可测出并校正,故有称为可定误差。可以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等办法加以校正。
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不可测误差(indeterminate error)
产生原因与系统误差不同,它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
如:测定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以其性能的微小变化等。
特性:有时正、有时负,有时大、有时小,难控制(方向大小不固定,似无规律)
但在消除系统误差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则可发现其分布也是服从一定规律(统计学正态分布),可用统计学方法来处理。
❻ 蒸馏实验的 实验原理,仪器,误差分析
1、实验原理:
蒸馏是通过加热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是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混合物的一种重要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对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2、实验仪器:
蒸馏烧瓶(带支管的),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支口锥形瓶,橡胶塞.
3、实验步骤:
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馏瓶中,要注意不使液体从支管流出.加入几粒助沸物,安好温度计,温度计应安装在通向冷凝管的侧口部位.再一次检查仪器的各部分连接是否紧密和妥善.
加热: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看见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的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就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煤气灯的火焰或降低加热电炉或电热套的电压,使加热速度略为减慢,蒸气顶端停留在原处,使瓶颈上部和温度计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然后再稍稍加大火焰,进行蒸馏.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时 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出物)的沸点.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就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得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被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范.
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拆除仪器的顺序和装配的顺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后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瓶等.
4、误差分析:
(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❼ 水蒸气蒸馏法未冷却为什么馏分会减少
因为如果没有冷却的话,他蒸馏出来的气体还没变成液体就跑出去了,收集到的液体就会变少
答案仅供参考,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