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蒸馏-Distilling the knowledge in a neural network
“很多昆虫在幼虫形态的时候是最擅长从环境中吸取能量和养分的,而当他们成长为成虫的时候则需要擅长完全不同能力比如迁移和繁殖。”在2014年Hinton发表的知识蒸馏的论文中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知识蒸馏的目的。在大型的机器学习任务中,我们也用两个不同的阶段 training stage 和 deployment stage 来表达两种不同的需求。training stage(训练阶段)可以利用大量的计算资源不需要实时响应,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但是在deployment stage (部署阶段)则会有很多限制,比如计算资源,计算速度要求等。知识蒸馏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模型压缩的方法。
知识蒸馏的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由Bulica提出的,在2014年Hinton对知识蒸馏做了归纳和发展。知识蒸馏的主要思想是训练一个小的网络模型来模仿一个预先训练好的大型网络或者集成的网络。这种训练模式又被称为 "teacher-student",大型的网络是“老师”,小型的网络是“学生”。
在知识蒸馏中,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是: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最小化一个以老师预测结果的概率分布为目标的损失函数。老师预测的概率分布就是老师模型的最后的softmax函数层的输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softmax层的输出,正确的分类的概率值非常大,而其他分类的概率值几乎接近于0。因此,这样并不会比原始的数据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没有利用到老师强大的泛化性能,比如,训练MNIST任务中数字‘3’相对于数字‘5’与数字‘8’的关系更加紧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inton在2015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softmax temperature’的概念,对softmax函数做了改进:
这里的 就是指 temperature 参数。当 等于1 时就是标准的softmax函数。当 增大时,softmax输出的概率分布就会变得更加 soft(平滑),这样就可以利用到老师模型的更多信息(老师觉得哪些类别更接近于要预测的类别)。Hinton将这样的蕴含在老师模型中的信息称之为 "dark knowledge",蒸馏的方法就是要将这些 "dark knowledge" 传给学生模型。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学生的softmax函数使用与老师的相同的 ,损失函数以老师输出的软标签为目标。这样的损失函数我们称为"distillation loss"。
在Hinton的论文中,还发现了在训练过程加上正确的数据标签(hard label)会使效果更好。具体方法是,在计算distillation loss的同时,我利用hard label 把标准的损失( )也计算出来,这个损失我们称之为 "student loss"。将两种 loss 整合的公式如下:
这里的 是输入, 是学生模型的参数, 是交叉熵损失函数, 是 hard label , 是参数有 的函数, 是系数, 分别是学生和老师的logits输出。模型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公式中, 是作为超参数人为设置的,Hinton的论文中使用的 的范围为1到20,他们通过实验发现,当学生模型相对于老师模型非常小的时候, 的值相对小一点效果更好。这样的结果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增加 的值,软标签的分布蕴含的信息越多导致一个小的模型无法"捕捉"所有信息但是这也只是一种假设,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来衡量一个网络“捕捉”信息的能力。关于 ,Hinton的论文中对两个loss用了加权平均: 。他们实验发现,在普通情况下 相对于 非常小的情况下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其他人也做了一些实验没用加权平均,将 设置为1,而对 进行调整。
Hinton的论文中做了三个实验,前两个是MNIST和语音识别,在这两个实验中通过知识蒸馏得到的学生模型都达到了与老师模型相近的效果,相对于直接在原始数据集上训练的相同的模型在准确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下面主要讲述第三个比较创新的实验:将知识蒸馏应用在训练集成模型中。
训练集成模型(训练多个同样的模型然后集成得到更好的泛化效果)是利用并行计算的非常简单的方法,但是当数据集很大种类很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计算量而且效果也不好。Hinton在论文中利用soft label的技巧设计了一种集成模型降低了计算量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模型包含两种小模型:generalist model 和 specialist model(网络模型相同,分工不同)整个模型由很多个specialist model 和一个generalist model 集成。顾名思义generalist model 是负责将数据进行粗略的区分(将相似的图片归为一类),而specialist model(专家模型)则负责将相似的图片进行更细致的分类。这样的操作也非常符合人类的大脑的思维方式先进行大类的区分再进行具体分类,下面我们看这个实验的具体细节。
实验所用的数据集是谷歌内部的JFT数据集,JFT数据集非常大,有一亿张图片和15000个类别。实验中 generalist model 是用所有数据集进行训练的,有15000个输出,也就是每个类别都有一个输出概率。将数据集进行分类则是用Online k-means聚类的方法对每张图片输入generalist model后得到的软标签进行聚类,最终将3%的数据为一组分发给各个specialist,每个小数据集包含一些聚集的图片,也就是generalist认为相近的图片。
在specialist model的训练阶段,模型的参数在初始化的时候是完全复制的generalist中的数值(specialist和generalist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可以保留generalist模型的所有知识,然后specialist对分配的数据集进行hard label训练。但是问题是,specialist如果只专注于分配的数据集(只对分配的数据集训练)整个网络很快就会过拟合于分配的数据集上,所以Hinton提出的方法是用一半的时间进行hard label训练,另一半的时间用知识蒸馏的方法学习generalist生成的soft label。这样specialist就是花一半的时间在进行小分类的学习,另一半的时间是在模仿generalist的行为。
整个模型的预测也与往常不同。在做top-1分类的时候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将图片输入generalist model 得到输出的概率分布,取概率最大的类别k。
第二步:取出数据集包含类别k的所有specialists,为集合 (各个数据集之间是有类别重合的)。然后求解能使如下公式最小化的概率分布q作为预测分布。
这里的KL是指KL散度(用于刻画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距) 和 分别是测试图片输入generalist 和specialists(m)之后输出的概率分布,累加就是考虑所有属于 集合的specialist的“意见”。
由于Specialist model的训练数据集很小,所以需要训练的时间很短,从传统方法需要的几周时间减少到几天。下图是在训练好generalist模型之后逐个增加specialist进行训练的测试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specialist个数的增加使top1准确个数有明显的提高。
本文结合Hinton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对知识蒸馏和相关实验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如今很多模型都用到了知识蒸馏的方法,但知识蒸馏在深度学习中还是非常新的方向,还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等待研究。
项目地址: https://momodel.cn/explore/5dc3b1223752d662e35925a3?type=app
[1]Hinton G, Vinyals O, Dean J. Distilling the knowledge in a neural network[J]. arXiv preprint arXiv:1503.02531, 2015.
[2] https://nervanasystems.github.io/distiller/knowledge_distillation.html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61htlw8hY&t=3323s
2. 浠涔堟槸娣卞害瀛︿範
1銆佹繁搴﹀︿範锛屾槸涓涓涓撲笟姒傚康銆傜編鍥藉浗瀹剁爺绌剁悊浜嬩細姒傛嫭鍑烘繁搴﹀︿範鐨勬湰璐锛屽嵆涓浣撹兘澶熷皢鍏跺湪涓涓鎯呭冧腑鎵瀛﹁繍鐢ㄤ簬鏂版儏澧冪殑杩囩▼锛堝嵆鈥滆縼绉烩濓級
2銆佹繁搴﹀︿範鎵瀵瑰簲鐨勭礌鍏诲垝鍒嗕负涓変釜棰嗗煙锛氳ょ煡棰嗗煙銆佷汉闄呴嗗煙鍜岃嚜鎴戦嗗煙銆
3銆佹繁搴﹀︿範鏄浠庝笁缁寸洰鏍囪揪鎴愬︿範鍒版牳蹇冪洰鏍囪揪鎴愭彁鍗囩殑瀛︿範銆
4銆佹繁搴﹀︿範鏄瀵瑰︿範鍔涘煿鍏荤殑瀛︿範銆傛e傜敯鐜夊崥澹鎵璇达細瀛︿範鐨勬椿鍔涒斺旀劅鐭ュ姏銆佹濈淮鍔涖佸垱鏂板姏銆傛劅鐭ュ姏鏄鍏ュ彛锛屾濈淮鍔涙槸鍔犲伐锛屽垱鏂板姏鏄鍑哄彛銆傛劅鐭ュ姏鏄瀛︿範鍓嶅忥紝鎬濈淮鍔涙槸瀛︿範鍐呮牳锛屽垱鏂板姏鏄瀛︿範缁堟瀬缁撴灉銆
5銆佹繁搴﹀︿範灏辨槸杞鐭ユ垚鏅恒佽浆璇嗘垚鎱с佸寲鍑℃垚鍦c
6銆佹繁搴﹀︿範灏辨槸瑙e喅闂棰樺眰娆¢愮骇鎻愰珮鐨勫︿範銆傜粰闂棰樸佺粰鏂规硶銆佹壘缁撹猴紱缁欓棶棰樸佹偀鏂规硶銆佹壘缁撹猴紱鍒涜炬儏澧冿紝璁╁︾敓鍙戠幇闂棰橈紝鎵惧嚭鏂规硶锛屽緱鍑虹粨璁恒
7銆佹繁搴﹀︿範鏄浠庡綋鍓嶅栨帶鍒板唴椹卞姏椹卞姩鐨勮浆鍨嬪︿範銆
8銆佹繁搴﹀︿範鏄浠庡綋鍓嶅悓璐ㄥ寲鏁撮綈鍒掍竴鐨勫︿範鍚戜釜鎬у寲閫夋嫨鎬у︿範鍙橀潻鐨勫︿範銆
3. 名师出高徒:关于知识蒸馏技术的一点思考
在最初听说知识蒸馏技术的时候,我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通过用简单模型去学习复杂模型的效果会比直接用训练标签来训练简单模型要好???
但是,它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更何况是我偶像,深度学习第一人Hinton等人最早开始提出这种思想的.
于是便带着疑惑,对所谓的模型蒸馏技术做了一番研究,发现这个东西确实有过人之处,能够用更简单的模型获得更优质的推理效果,这在工程上,简直是妙不可言.下面就让我们来think think,模型蒸馏为什么有用,又是怎么来实现的.
众所周知,对于各类任务,当有足够多的数据的情况下,我们的神经网络模型越大越深,往往效果也会越好,正如ResNet50在图像任务上摧枯拉朽,Large Bert在语言任务上效果拔群,除了优秀的模型结构涉及,可以归结为是大力出奇迹.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部署一个很大的推理模型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的计算量是无数大大小小公司不能承受之痛,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像Google那样拥有成千上万的TPU,当然即使有,在大部分场景下,也显然是不划算的.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模型预测效果的追求和和工程师想要提高性能老板想要节省成本之间的矛盾,有人提出了知识蒸馏技术.
即我们先在原始的训练数据上训练一个大的复杂的拟合的好泛化能力也很好的巨无霸模型(教师模型),再用这个复杂模型的inference结果取代原有的标签,用于训练一个新的更小的效果跟教师模型相差不大的模型(学生模型).然后生产环节只要部署这个性能强劲和推理效果足够好的学生模型就可以了.
好,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好了..但是旁观者大概会有些不明觉厉....直接从原始的训练数据学不好吗?干嘛还多此一举去学一个更不精确的拟合结果数据?
这样做自然是有好处滴,且听我给你慢慢分析...这一切应该从一个软妹字说起..... [噗..抱歉,多打了一个妹字...
人类能够非常好的从许许多多的特征之中找到主要特征来区分不同的物品,而不会被表面很多相似的特征所迷惑,比如,人类可以较好的区分一只像猫的狗或是一只像狗的猫,而对于深度神经网络来说,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正如Hinton等人的一个经典论述: 一辆宝马被深度网络识别为一台垃圾车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被错误的识别为一个胡萝卜的可能性却要高很多倍.
为了让网络能够获得学习这些东西的能力,我们不得不让网络变得更深更复杂.知识蒸馏的目的就是希望大模型能够将学习到的这些区分近似特征的能力教给小模型,教育这种知识的精髓就恰好在于用softmax的软特征来取代原始one-hot标注的硬特征.
仔细想一下,软特征的好处实际上是显而易见的.
就拿手写数字识别的例子来说,我们的标注数据的不同分类之间,实际是无法捕捉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因为它们都是只有自己的分类位置是0,其余位置是1,每个目标向量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因此这种标注的方式实际上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它无法包含这样一种信息:比如数字1,和只带有一点点弯曲的7实际是极为相似的,但实际的标注数据并不能体现这一点.但是经过一个大模型的学习之后,或许对于一个只有一点点弯曲的7模型的预测结果中,1的score是0.4,7的score是0.5,其余score都接近0.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组特征向量的时候,是可以很清晰的发现这个手写图片非常相7同时又有点像1而和其他数字不像.
因此,再用这个向量作为target给小模型进行学习的时候,小模型只需要很小的代价就能学习到这一复杂的关系了~
是不是觉得我上面的说法很有道理? 如果你真的就这么认为,那就too naive了! 梦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真实的情况是,经过softmax函数之后,几乎不可能出现某个分类0.5,另一个分类0.4的情况,更一般的是某个分类0.99,另一个分类0.01......
当然,别担心,前面的想法这么好,自然遇到一点困难不该轻易放弃,既然softmax不行,那我们就不如就给它调整一下..
Hinton等大佬的解决方案是:将原始logits传递给softmax之前,将教师模型的原始logits按一定的温度进行缩放.这样,就会在可用的类标签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分布.并且这个温度缩放机制同样可以用于学生模型.
然后,原始的softmax操作就变成了:
其中, 便是一个缩放因子的超参数,这些得到的结果便是所谓的软目标...
变大,类别概率就会变软,也就是说会相互之间更加接近,从而达到了捕捉类别间关系的目的.
除了上述这种方法,还有其他人有一些别的不使用softmax获得软特征的方法,各有优劣...因为想快点写完这篇,所以别的方法先不介绍了,有兴趣可以自己了解,或者改天有时间我回来补充上这个部分....
如果想要更大限度的压缩模型,可以使用一些十分高效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作为学生去蒸馏
比如决策树。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尽管它们的表达能力不如神经网络,但它们的预测非常可控和具有解释性,并有可能实现自动的更新和快速迭代.可以看一下Hinton他们的研究,读下这篇论文 Distilling a Neural Network Into a Soft Decision Tree
他们的研究表明,尽管更简单的神经网络的表现比他们的研究要好,但蒸馏确实起到了一点作用。在MNIST数据集上,经过蒸馏的决策树模型的测试准确率达到96.76%,较基线模型的94.34%有所提高。然而,一个简单的两层深卷积网络仍然达到了99.21%的准确率。因此,在任务追求的精度和推理性能及边界性之间寻求一个权衡即可。
个人认为知识蒸馏是一个极具前途的研究.它让更好的推理效果以更小更便捷的方式得以部署,这在工业界简直是无敌的存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和人类的学习一样,能够有一个牛逼的老师对你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能让你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而知识蒸馏,正好就是实现了这样一个深入浅出的功能,这种思想我个人十分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