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机化学要注意什么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又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然而,只要我们重视安全问题,思想上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 实验室安全守则
1.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
3.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实验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要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箱不准移作它用。
(二)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易燃、易爆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规则
(1) 绝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有大量氢气产生的实验时,应把废气通向室外,并需注意室内的通风。
(3) 可燃性试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加热。使用和处理可燃性试剂时,必须在没有火源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试剂用毕要立即盖紧瓶塞。
(4) 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5) 取用酸、碱等腐蚀性试剂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洒出。废酸应倒入废酸缸中,但不要往废酸缸中倾倒废碱,以免因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浓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吸入较多氨气时,可能导致头晕或晕倒。若氨水进入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热天取用氨水时,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温后再开瓶取用。
(6) 对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后会生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有毒药品(如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和重铬酸钾等)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得随便倒入下水道。
(2) 金属汞易挥发,并能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体内,会逐渐积累而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在取用时要特别小心,不得把汞洒落在桌上或地上。一旦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汞的地方,使汞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然后再除尽。
(3) 制备和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恶臭和有害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光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及加热蒸发浓盐酸、硝酸、硫酸等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 对某些有机溶剂如苯、甲醇、硫酸二甲酯,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有机溶剂均为脂溶性液体,不仅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也有损伤。生物碱大多具有强烈毒性,皮肤亦可吸收,少量即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均需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口罩使用这些试剂。
(5) 必须了解哪些化学药品具有致癌作用。在取用这些药品时应特别小心。
(三)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 意外事故的预防
(1) 防火
① 在操作易燃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切勿将易燃溶剂放在敞口容器内用明火加热或放在密闭容器内加热。
② 在进行易燃物质实验时,应先将酒精等易燃物质搬开。
③ 蒸馏易燃物质时,装置不能漏气,接受器支管应与橡皮管相连,使余气通往水槽或室外。
④ 回流或蒸馏液体时应放沸石,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而应根据液体沸点的高低使用石棉网、油浴、沙浴或水浴。冷凝水要保持畅通。
⑤ 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液缸中,更不能用敞口容器盛放易燃液体。倾倒易燃液体时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⑥ 油浴加热时,应绝对避免水滴溅入热油中。
⑦ 酒精灯用毕应立即盖灭。避免使用灯颈已经破损的酒精灯。切忌斜持一只酒精灯到另一只酒精灯上去点火。
(2) 爆炸的预防
① 蒸馏装置必须安装正确。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密闭体系;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或吸滤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锥形瓶或圆底烧瓶,否则可能会发生炸裂。
② 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有机溶剂如乙醚或汽油等的蒸气与空气相混时极为危险,可能会由一个热的表面或者一个火花、电花而引起爆炸,应特别注意。
③ 使用乙醚时,必须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如果发现有过氧化物存在,应立即用硫酸亚铁除去过氧化物后才能使用。
④ 对于易爆炸的固体,或遇氧化物会发生猛烈爆炸或燃烧的化合物时,或可能生成有危险性的化合物的实验,都应事先了解其性质、特点及注意事项,操作时应特别小心。
⑤ 开启有挥发性液体的试剂瓶时,应先用冷水冷却,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导致伤害。当瓶塞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存物质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乱敲瓶塞等。
(3) 中毒的预防
① 对有毒药品应小心操作,妥为保管,不许乱放。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指出必须注意遵守的操作规程。对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有效处理,不准乱丢。
② 有些有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因此,使用这些有毒物质时必须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有毒药品沾及五官或伤口。
③ 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过程中,不要把头伸入橱内,使用后的器皿应立即清洗。
(4) 触电的预防
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金属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的物体接触电插头。装置或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后应先切断电源,再将电器连接总电源的插头拔下。
2.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起火。起火时,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去易燃药品等措施)。灭火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电器失火时切勿用水泼救,以免触电;若衣服着火,切勿惊慌乱跑,应赶紧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或立即就地打滚,或迅速以大量水扑灭。
(2) 割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应先取出伤口中的玻璃碎片或固体物,用3%H2O2洗后涂上紫药水或碘酒,再用绷带扎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大量出血,急送医务室。
(3) 烫伤。不要用水冲洗烫伤处。烫伤不重时,可涂凡石林、万花油,或者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扎伤处;烫伤较重时,立即用蘸有饱和苦味酸或高锰酸钾溶液的棉花或纱布贴上,送到医务室处理。
(4) 酸或碱灼伤。酸灼伤时,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NaHCO3溶液或肥皂水处理;碱灼伤时,水洗后用1%HAc溶液或饱和H3B03溶液洗。
(5) 酸或碱溅入眼内。酸液溅入眼内时,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眼睛再用3%NaHCO3 溶液洗眼;碱液溅入眼内时,先用自来水冲洗眼睛,再用10%H3BO3溶液洗眼。最后均用蒸馏水将余酸或余碱洗净。
(6) 皮肤被溴或苯酚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有机溶剂如酒精或汽油洗去溴或苯酚,最后在受伤处涂抹甘油。
(7) 吸入刺激性或有毒的气体。吸入Cl2或HCl气体时,可吸入少量乙醇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吸入H2S 或CO 气体而感到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应注意,Cl2或Br2中毒时可进行人工呼吸,CO 中毒时不可使用兴奋剂。
(8) 毒物进入口内。将5-10mL 5% CuSO4溶液加到一杯温水中,内服,然后把手指伸入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务室。
(9) 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以免中毒。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2.2.4剧毒物品(氰化物、砷化物等)应执行“双人双锁"保管制度
2.2.5领用时应严格履行登记审批手续,用多少领多少。操作室内不宜大量贮存危险物品,不许存放剧毒试剂。
2.3 三废处理
2.3.1在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多具有腐蚀性和毒性。这类废液直接排放于下水管道将会污染环境,必须统一收集,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
2.3.2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2.3.3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
2.3.4废液中浓度高的应集中贮存,并由综合管理科交环保部门处理;浓度低的经适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出。一切废液(物)不宜存放过长时间。
2.3.5含菌废液消毒后处理。
2.4 安全管理
2.4.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2.4.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
2.4.3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并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2.4.4由学校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2.4.5各个实验老师负责本室水、电、气、门、窗的安全,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
2.4.6苯并芘检测所用的物质由专人保管,废液集中保管理处置。实验员在操作时应有专门的工作服,并使用一次性用具。禁止穿戴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离开苯并芘实验区。
2.4.7乙炔气、氩气、氮气等高压气体钢瓶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2.4.8使用电梯者要严格按照电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严禁把超重、超大的物件带入电梯。注意使用安全。
2.4.9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2.4.10事故发生后三日内,由当事人填写事故报告单,报科、站负责人。站长及时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2.4.11重大、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后还应提交事故处理专题报告。
㈡ 氰化物测定中常用的蒸馏方法
氰化物测定中常用的蒸馏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硫酸铜法:在样品中加入硫酸铜,经加热蒸发后,进行蒸馏,将氰化物转移到吸收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氰化绝手漏物含量。
2. 钠柠檬酸盐法:并烂在样品中加入钠柠檬酸盐,充分搅拌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蒸馏,氰化物转移到吸收瓶中,用薯姿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氰化物含量。
3. 碘化银法:在样品中加入氯化亚铁,然后加入碘化银溶液,进行氰化物蒸馏,将氰化物转移到吸收瓶中,用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氰化物含量。
4. 丙酮沉淀法:在样品中加入丙酮沉淀,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再进行氰化物蒸馏,将氰化物转移到吸收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氰化物含量。
㈢ 关于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处理方法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含铜废液的处理
实验用过的硫酸铜废液通过加适量铁粉回收金属铜,母液再经沉淀、过滤、稀释排放。
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
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含镉废液的处理
1、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2、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含铅废液的处理
在废液中加入消石灰,调节至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沉淀.然后加入Al2(S04)3(凝聚剂),将pH值降至7-8,则Pb(OH)2与Al(OH)3共沉淀,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As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共沉淀的吸附作用,除去废液中的砷。放置一夜,分离沉淀,达标后,排放废液。
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处理方法: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浓度的含酚废液,可通过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节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排放。
综合废液处理
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含铬废液的处理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铬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含氰废液的处理
低浓度废液可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为10以上,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浓度的,可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为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经充分叫板,氢化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放置24小时排放。含氰化物废也不得乱倒或与酸混合,生成挥发性氰化氢气体有剧毒。
三氯甲烷的回收
将三氯甲烷废液一次用水、浓硫酸(三氯甲烷量的十分之一)、纯水、盐酸羟胺溶液(0.5% AR)洗涤。用重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洗好的三氯甲烷用污水氯化钙脱水,放置几天,过滤,蒸馏。蒸馏速度为每秒1~2滴,收集沸程为60~62摄氏度的馏出液(标框下),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不可用橡胶塞)。
实验室废液处理注意事项
1、尽量回收溶剂,在对实验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把它反复使用;
2、为了方便处理,其收集分类往往分为:a)可燃性物质b)难燃性物质c)含水废液d)固体物质等;
可溶于水的物质,容易成为水溶液流失。因此,回收时要加以注意。但是,对甲醇、乙醇及醋酸之类溶剂,能被细菌作用而易于分解。故对这类溶剂的稀溶液,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含重金属等的废液,将其有机质分解后,作无机类废液进行处理。
㈣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
方法提要
蒸馏出的氰化物在中性(pH7~8)条件下,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后者和异烟酸反应并经水解生成戊烯二醛,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稳定的蓝色化合物,于波长639nm处测量吸光度。
方法适用于大洋、近岸、河口及工业排污口水体中氰化物的测定。检出限为0.05μg/L-CN-。
干扰测定的因素主要有氧化剂、硫化物、高浓度的碳酸盐和糖类等,脂肪酸不影响测定。
仪器和装置
分光光度计。
高温炉。
全玻璃磨口蒸馏器(1000mL)。
电炉。
25mL棕色酸式滴定管(附1000mL棕色瓶)。
试剂和材料
沸石。
丙酮。
N-二甲基甲酰胺。
氢氧化钠溶液(2g/L)称取5gNaOH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0mL,转入棕色小口试剂瓶,橡皮塞盖紧。
氢氧化钠溶液(0.01g/L)吸取5mL2g/LNaOH溶液稀释至1000mL,盛于小口试剂瓶中。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称取34.0g磷酸二氢钾(KH2PO4)和89.4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贮存于小口试剂瓶中。
乙酸锌溶液(100g/L)称取50g乙酸锌[Zn(Ac)2]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转入小口试剂瓶中。
酒石酸溶液(200g/L)称取100g酒石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转入小口试剂瓶中。
氯化钠标准溶液ρ(NaCl)=0.0192mol/L称取氯化钠(NaCl,优级纯)置于瓷坩埚中,于高温炉450℃灼烧至无爆裂声,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122g,加水溶于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密闭保存。
硝酸银标准溶液称取3.76g硝酸银(AgNO3)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此溶液每周标定一次。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标定:
移取25.00mL0.0192mol/LNaCl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加入50mL水,放入玻璃搅拌子,滴入2~3滴50g/LK2CrO4指示液,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颜色由白色变橘红色即为终点。平行2次,取平均值。以75mL水代替0.0192mol/LNaCl标准溶液,按上述步骤平行测定2次,取平均为空白值。计算AgNO3标准溶液浓度(mol/L)。
对二甲氨基亚苄基罗丹宁(试银灵)-丙酮溶液称取20mg试银灵溶于100mL丙酮中,搅匀,转入125mL棕色滴瓶中。
铬酸钾指示液(50g/L)称取5g铬酸钾(K2CrO4)溶于适量水中,滴加AgNO3溶液至红色沉淀不溶解,静置过夜,过滤后稀释至100mL,盛于棕色瓶中。
氯胺T溶液(10g/L)称取1g氯胺T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盛于125mL棕色试剂瓶中,低温避光保存,有效期一周。
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称取1.0g吡唑啉酮溶于40mLN-二甲基甲酰胺中,两液合并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甲基橙指示液(2g/L)称取0.2g甲基橙溶于100mL水中,转入125mL棕色滴瓶中。
氰化钾标准储备溶液称取2.5g氰化钾(KCN),先用少量2g/LNaOH溶液溶解,全量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再用2g/L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后转入1000mL小口试剂瓶中,用橡皮塞盖紧,备用。(KCN剧毒,须小心操作,严禁遇酸。)
标定:量取25.00mLKCN标准储备溶液于250mL锥形烧瓶中,加50mL2g/LNaOH溶液,放入玻璃搅拌子,滴入2~3滴试银灵指示液,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白色变红色为终点,平行滴定2次,取平均值V'1。
取75mL2g/LNaOH溶液代替KCN溶液,按上述步骤平行测定2次,取平均值得V'2。按下式计算氰化物标准储备溶液浓度(mg/mL):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ρCN为氰化物标准储备溶液质量浓度,mg/mL;cAgNO3为标定过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mol/L;V'1为滴定氰化钾标准储备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为滴定2g/L氢氧化钠溶消耗液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氰化钾标准中间溶液ρ(CN-)=10.0μg/mL移取V3(由下式计算)KCN标准储备溶液于200mL容量瓶中,用2g/L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ρCN为氰化钾标准储备溶液的质量浓度,mg/mL。
氰化钾标准溶液ρ(CN-)=1.00μg/mL移取10.00mL氰化钾标准中间溶液(10.0μg/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0.01g/LNaOH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当天配制)。
校准曲线
分别移取0mL、0.40mL、0.80mL、1.60mL、3.20mL、6.40mLKCN标准溶液(1.00μg/mL)于一系列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水至25mL,混匀。
加入5mL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混匀。0.5mL10g/L氯胺T溶液,混匀。加5mL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混匀。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40±1)℃的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比色皿3cm,以水调零,于波长639nm处测量吸光度Ai,须1h内测完。
以吸光度Ai-A0为纵坐标,相应的CN-量(μg)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图78.5 蒸馏装置示意图
分析步骤
取500mL经固定后的水样于1000mL蒸馏瓶中,依次加入7滴2g/L甲基橙指示液、20mL100g/L乙酸锌溶液、10mL200g/L酒石酸溶液,如水样不显红色则继续加酒石酸溶液直至水样保持红色,再过量5mL。
放入少许沸石(或几条一端熔封的玻璃毛血管),立即盖上瓶塞,接好蒸馏装置如图78.5所示。
移取10mL0.01g/LNaOH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吸收液),并将冷凝管出口浸没于吸收液中。开通冷却水,接通电源进行蒸馏。当馏出液接近100mL时,停止蒸馏,取下容量瓶,加水至标线,混匀,此为溜出液B。
量取25mL馏出液(B)置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按校准曲线步骤加入5mL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等,至测量吸光度Aw。
量取500mL纯水,按上述步骤操作,测定分析空白吸光度Ab。
由(Aw-Ab)值从校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CN-质量(μg)。按下式计算样品中氰化物的质量浓度: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ρCN为水样中氰化物的质量浓度,μg/L;mCN为查标准曲线或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的氰化物量,μg;V1为馏出液定容后的体积,mL;V2为用于测定的馏出液的体积,mL;V为量取水样的体积,mL。
注意事项
1)在水样中加NaOH固体,直至pH12~12.5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因氰化物不稳定,水样加碱固定后,亦应尽快测定。
2)水样进行蒸馏时应防止倒吸,发现倒吸较严重时,可轻轻敲一下蒸馏器。
3)须经常检查氯胺T是否失效,检查方法如下:
取配成的氯胺T若干毫升,加入邻甲联苯胺,若呈血红色,则游离氯(Cl2)含量充足;如呈淡黄色,则游离氯(Cl2)不足,应重新配制。
4)接触氰化物时务必小心,要防止喷溅在任何物体上,严禁氰化物与酸接触,不可用嘴直接吸取氰化物溶液;若操作者手上有破伤或溃烂,必须带上胶手套保护。
5)含有KCN的废液应收集在装有适量Na2S2O3和FeSO4的废液瓶中,稀释处理。
6)50mL比色管和1000mL蒸馏器使用完毕后应浸泡在稀HNO3中。
7)干扰因素的消除:
a.氧化剂。在水样的保存和处理期间,氧化剂能破坏大部分氰化物。检验方法:点一滴水样于稀HCl浸过的KI-淀粉试纸上,如出现蓝色斑点,可在水样中加计量的Na2S2O3晶体,搅拌均匀,重复试验,直至无蓝色斑点出现,然后每升加0.1g过量的Na2S2O3晶体。
b.硫化物。硫化物能迅速地把CN-转化成SCN-,特别是在高pH值的情况下,并且随氰化物一起蒸出,对比色、滴定和电极法产生干扰。检验方法:点一滴水样于预先用醋酸盐缓冲液(pH=4)浸过的醋酸铅试纸上,如试纸变黑,表示有硫离子,可加醋酸铅或柠檬酸铋除去。重复这一操作,直至醋酸铅试纸不再变黑。
c.碳酸盐。高浓度的碳酸盐,在加酸时,可释放出较多的CO2气体,影响蒸馏。CO2消耗吸收剂中的NaOH。
当采集的水样含有较高的碳酸盐(例如炼焦废水等),其碳酸盐含量较高,可使用熟石灰[Ca(OH)2],使pH提高至12~12.5。生成沉淀后,量取上清液测定。
㈤ 如何处理化学实验室中的“三废”
一.废气: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应在通风柜中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产生毒气量较大的实验室必须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NO2、SO2、H2S、HF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溶液中,以使其大部分被吸收后排出,CO可点燃使其生成CO2。
二.废渣:少量有毒的废渣,应安排指定地点并深埋于地下。
三.废液:废液的处理与其性质有关,不同的废液处理方法不同。
如废硫酸液可先用废碱液和碱液中和,调制pH6-8,然后从水道排出。
含酚、氰、汞、铬、砷的废液经以下处理才能排放,具体办法如下:
1酚:高浓度的酚可用己酸丁酯萃取,重蒸馏回收。低浓度的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2氰化物:含有氰化物的废液不得直接倒入实验室水池内,应加入氢氧化钠使呈磕性后再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按质量计算:1份硫酸亚铁对1份氢氧化钠),生成无毒的亚铁氢化钠再排入下水管道。
3汞: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内,必须立即用吸管、毛笔或硝酸汞溶液浸过的薄铜片将所有的汞滴拣起,收集于适当的瓶中,用水覆盖起来。散落过汞的地面应撒入硫磺粉,将洒落区覆盖一段时间,使其生成硫化汞,再设法扫净,也可喷洒20%的三氯化铁溶液,让其自行干燥后再清扫干净。
含汞盐的废液,可先调节pH至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沉淀剂,清夜可以排放,残渣可以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再制成汞盐。
4.铬:铬酸洗液如失效变绿,可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二氧化锰后再用。失效的废洗液可用废铁屑还原残留的六价铬,再用废碱液或石灰中和使其生成低毒的氢氧化铬沉淀。
5镉:用石灰将废液调到pH8-10,使废液中铅、镉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
6合废水的处理:实验室的混合废液可用铁粉法处理,此法操作简单,没有相互干扰,效果良好,处理方法是用酸调节废水至pH3-4,加入铁粉,搅拌0.5h,用碱再调至pH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再加入高分子混凝剂,进行混凝后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物以废渣处理。
㈥ 总氰化物质控要蒸馏吗
总氰化物质控要蒸馏的。
由于要蒸馏,所以可以增加采样体积,即采用50毫升的吸收管采样;如果需要大体积的蒸馏条件,可以将采样管的吸收液,在加需要体积的 “空白稀释液”,再蒸馏。
中毒原理
其毒性跟CN离子对重金属离子的超强络合能力有关。CN 主要跟细胞色素P450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从而使其失去在呼吸链中起到的传递电子能力,进而使中毒者死亡。氰化物中毒一般都很迅速。
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方法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静脉注射,同时使那些尚有意识的病人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进行血管扩张来克服缺氧。常见的氰化物中毒原因是误食含氰果仁儿,比如苦杏仁儿、白果等。中毒后会发出一种独特的苦杏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