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蒸馏时为什么要先加热再蒸馏
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收瓶接收,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
㈡ 蒸馏问题
要先通水再加热。
冷 却水要从下进。
先通水可以保证蒸汽一出来就遇冷而冷却成水;
冷 却水从下进是因为冷却水在受热后是向上升的,从下面进冷水可以保证使冷却水更好地循环。
㈢ 蒸馏时为什么不能一下子加热太高
因为在蒸馏的时候利用温度气化被分离的物质,达到分离的目的。一般讲馏分的滴液是每秒1-2滴为宜。如果蒸馏速度快了,温度一定会高于某种馏分的沸点,其它的馏分因为温度上升也会被蒸出,达不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当温度高于被分离馏分的沸点,也有可能某种馏分与其它的馏分形成恒沸物(单一物质的沸点可能大于或小于恒沸点),更难以分离。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3)蒸馏时一开始中热一段时间扩展阅读: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
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
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
㈣ 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影响:加热快,温度升高快,不易控制温度,不易使沸点相近的液体分离。
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看见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的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就急剧上升。
这时应适当调小煤气灯的火焰或降低加热电炉或电热套的电压,使加热速度略为减慢,蒸气顶端停留在原处,使瓶颈上部和温度计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
然后再稍稍加大火焰,进行蒸馏。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
(4)蒸馏时一开始中热一段时间扩展阅读:
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
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
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㈤ 蒸馏时,为什么要先通水,再加热
如果先加热,烧瓶里的物质会被加热,从而导致挥发,就不能得到需要的物质了。
所以要先通水,使体系冷下来,再加热的话,热的挥发物遇到冷的水管壁就会冷凝下来了。
㈥ 在蒸馏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变,蒸馏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温度计示数突然下降
这个是不是温度下降了,或者压力泄露造成温度突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