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现实中有用到吗用到的多吗
楼主最近几天一直在问这个问题,看得出很着急。我就自己了解的部分知识简单回答下,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综述:
印染废水是在纤维材料纺织成坯和浆纱、煮炼、退浆、漂白、丝光、印花、染色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印染废水所含的污染物成分差异性很大,有机物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碱性高,可生化性差。其中所含的颜色及污染物主要有天然有机物(天然纤维所含的蜡质、胶质、半纤维素、油脂等)及人工合成有机物(染料、浆料和助剂等),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并带有显色基团(如-N=N-、-N=O)及极性基团(如-SO3Na、-OH、-NH2),并向着抗氧化、抗生物降解的方向发展。
二、特点: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加工的纤维种类和采用工艺以及使用的染化料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
三、处理工艺:
1、化学法:
1)絮凝法:掩蔽甚至打断亲水基团或破坏染料分子的发色结构,降低染料分子的水溶性,使其变为疏水性分子或离子,从而通过絮凝得以去除;具有空轨道的金属离子,能接受弧对电子,能与含弧对电子的染料分子络合生成结构复杂的大分子,使染料分子具有胶体性质;有机分子与染料分子形成络合物降低染料分子的水溶性。
2)氧化法: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不饱和双键可被氧化断开,形成分子量小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使染料失去发色能力。
3)电化学法:通过电极反应破坏染料的发色结构,达到脱色的目的。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各类染料在电解处理时其COD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
2、生物法:
考虑印染废水处理的经济性,其中脱色重点应采用生化处理工艺。利用微生物酶来氧化和还原染料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 染料分子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水解、化合等生命活动,最终降解成简单无机物或转化为各种营养物及原生质。染料中的偶氮基团、三苯甲烷基团以及单氮基团聚合物,都能通过厌氧分解。
由于染料分子的抗生物降解性强,好氧处理过程B/C下降,致使普通的好氧工艺对废水色度、COD去除率不高。通过延长污泥停留时间、改善活性污泥活性或选用高效生物菌种能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目前发现能降解染料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和藻类三种。
为了探求高效、低耗、低投资的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近年来在厌氧法与好氧法的结合成为该类废水处理的趋势。厌氧法只发生水解和酸化作用,这一工艺流程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一些高分子物质,期望它们在厌氧段发生水解、酸化,变成较小的分子,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好氧处理创造条件。采用这一流程,较好地解决了PVA、染料的处理问题。厌氧好氧系统中的厌氧段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改善其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机物;二是对系统的剩余污泥进行消化。
四、问题分析:
1、难生化降解性: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且难以被生物降解,染料分子的抗生物降解性强,在传统的好氧工艺处理过程中,B/C不断下降,致使普通的好氧工艺对废水色度、COD去除率不高。
通过延长污泥停留时间、改善活性污泥活性或选用高效生物菌种(目前发现能降解染料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和藻类三种)能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同时推广厌氧(兼氧)生化预处理工艺,即在传统生化工艺前端增设水解酸化池和中沉池等构筑物,可大幅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加快污染物的无机化降解过程,降低处理成本,是治理中高浓度印染废水的有效手段。厌氧法只发生水解和酸化作用,针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一些高分子物质,在厌氧段发生水解、酸化,变成较小的分子,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好氧处理创造条件。厌氧段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是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改善其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机物;二是对系统的剩余污泥进行消化。
2、返色现象:
印染废水在经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在好氧段出水色度较厌氧段出水色度高的现象,通常称为返色,这是造成许多印染废水处理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时出水呈黄色/褐色,通过分析其中物质,主要是染料在分解后偶氮基等显色基团被破坏,但是其苯环结构没有被破坏殆尽,含有苯类结构的化合物在水中显示尾色,废水虽经厌氧(水解)处理,部分分子结构因断链和小分子化使得部分发色基团被降解,但仍有少量没有被破坏的发色基团在好氧过程中重新显色,芳香胺类和酚类氧化也可引起。
生物去除色度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酶来氧化和还原染料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染料分子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水解、化合等生命活动,最终降解成简单无机物或转化为各种营养物及原生质。染料中的偶氮基团、三苯甲烷基团以及单氮基团聚合物,都能通过厌氧分解。因此提高厌氧段的停留时间能有效防止此现象。
另外,通过增设高级氧化/电化学工艺,可彻底破坏其分子结构,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五、结论:
印染废水由于生产工艺和原料的不同,原水水质差别较大,在处理该类废水时应对排水状况做足够调研,建立在小试或中试的基础上确定处理工艺。但一般都逃不离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的主体工艺。
物化处理工艺的选定应根据小试/中试结论进行确定设计参数,生化工艺建议采用兼氧+好氧的组合工艺,设计合理时,不论是活性污泥法还是生物膜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印染废水大多采用的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的处理工艺,更多考虑是生物膜法微生物量大,耐冲击负荷等因素。但膜法处理时具有深度处理能力不足的特点,因此应根据排放标准确定具体工艺。
B. 竹棉是什么面料 [棉/竹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要点]
再生竹浆纤维与纯棉同属纤维素纤维类,二者能产生出不同的价值和产品风格,但同时具有其他纤维无法具备的天然抗菌特性,使之成为市场的新宠。本文通过对不同纱支、不同混纺比例的棉/竹混纺织物生产的跟踪,简要介绍了该类品种的生产要点。
1染色工艺的确定
以 65% 棉/35% 竹混纺纱作为原料,直接采用纯棉的工艺加工,对不同纱支、不同颜色进行前处理及染色(表 1)。
安排小样生产每班打 1 条,连续 3 班,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电脑值见表 2。另从大货生产所织 5 层袜样看,即便是敏感色VL色所表现出的内外差比较好。
根据上述试验,前后共安排生产 44 缸大货并进行跟踪,生产过程比较顺利,其中有 37 缸一次通过,6 缸需加色,只有 1 缸挑筒补染。其中需加色、挑筒补染的 7 缸颜色均为蓝色、紫色等敏感颜色。
采用两种不同的前处理工艺,染色后跟纯棉特白纱进行强力对比,测试结果见表 3。
通过数据分析及实物对比,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前处理工艺对棉/竹纱强力基本没有损伤;白度方面,浅色前处理所得白度最高,达到浅色白度要求;棉/竹纱毛效结果比纯棉纱略低,但基本达到要求;大货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以及较好的内外层差。综合以上,可以认为对于棉/竹混纺纱,染纱可直接采用纯棉的工艺加工。
2浆纱生产
由于竹浆纤维良好的伸长率,棉/竹纱易伸长,但回复性能低,故棉/竹混纺纱浆纱路线基本采用低张力、少伸长的原则,浆纱过程各区张力都比正常工艺降低,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4。
3织造生产
织造工艺应采取合适的温湿度、较小的开口和上机张力。上机工艺为:张力 160 kg,环境温度 26.5 ℃,环境湿度53.9%,工艺送风关闭。车速设在 418 ~ 650 r/min之间,表现为毛羽稍多,经纱稍有粘连,10 万纬经纬停稍多(表 5),总体比 100% 棉纱略差,但生产基本正常。
4后整理
采用正常整理工艺:烧毛 → 退浆 → 丝光 → 定形 →预缩。
4.1不同整理工序缩水及强力对比(AATCC测试方法)
(1)退浆后及丝光后
从表 6 结果看,丝光后强力下降。
(2)不丝光及丝光后
从表 7 结果看,丝光后强力下降,缩水改善大。
4.2后整理加色对牢度的影响
后整理采用常规染料用量对棉/竹浆纤维纱按常规工艺进行加色,加色后色牢度见表 8。
从表 8 可以看出,其中水洗、水渍变色牢度较差,原因如下。
(1)染料与纤维通过分子间力进行结合,染料分子上的磺酸基具有强烈的水溶性,故时常发生解吸,使染料回到溶液中。尤其在服用洗涤时水中无染料,由于动态平衡作用,使织物上的染料回到水中,重新吸附在织物上,导致发生沾污、变色、串色,因而表现出水洗牢度差,不太理想。
(2)另外纤维分子结构中的无定形区比纯棉多,加色时染料只是简单被渗透到无定形区通过分子间力结合,导致在测试液中染料发生迁移引起变色。因而染纱需要控制好颜色差异,避免在后整理加色后产生牢度问题。
(3)从纤维结构分析棉/竹浆纤维面料由于竹浆纤维在水中吸湿膨胀,因而纱线直径增大远大于纯棉纱,加色时染料难以渗透,因而不适合连续轧染加工。
5大货质量情况
从表 9 可看出,大货的缩水、滑移、撕破强力及拉伸强力等均能达到较高的物理指标,同时A级率达到平均 99.3%。
6结语
(1)染纱:前处理、染色、后处理直接采用成熟的纯棉工艺生产,回潮率可同纯棉品种控制。
(2)织前准备:由于纤维易伸长,恢复性能低,浆纱加工时宜小张力、少伸长为加工原则,同时改善毛羽指标,防止织造粘连,经纱回潮率可同纯棉品种控制。
(3)织造:上机张力不宜过大,采取小张力、小伸长原则。
(4)后整理:面料毛羽多,调整烧毛工艺;缩水大,通过碱丝光进行改善;各工序张力宜偏小控制;后整理加色会产生牢度问题,此类品种不适合连续轧染加工。
参考文献(略)
C. 色织布厂的浆纱车间和后整理车间哪个污染重
这个问题较难回答,只能说都有污染,浆纱车间偏重水污染、后整理车间偏重气污染。
1、浆纱车间属于染色,有大量废水排放,带来有机、金属等水污染,水蒸汽中也会有少量有机物排放。
2、后整理车间主要是漂洗和后处理,漂洗也会有一定量的水污染,定型等工艺大量使用冬青油等有机物,在高温下挥发,造成恶臭污染和气溶胶污染。恶臭就不解释了,气溶胶污染对于前阶段国内热议的pm2.5和灰霾污染也有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