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头算是在那里的
[编辑本段]1、浙江温州市水头镇
近年来,水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业和农村基础得到巩固。粮食生产稳定在4500吨以上,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效益农业起步良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普及应用,通过鼓励农民因地制宜,推广“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开发了早香茶等名优产品,形成一个以早香茶开发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
──工业经济增速加快。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优化,经济运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授予的“中国皮都”称号,创出了一个区域品牌,形成了猪皮革、皮衣皮带皮手套等皮革制品、宠物用品、服饰等主导产业,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04亿元。到目前为止,已有6家企业产品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名牌皮革产品”。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不断推进企业的联合、兼并和股份合作,促进发展型企业快速发展,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30多家,5000万以上企业12家,超亿元企业3家。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的制革和皮件加工业园区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特色工业园。
──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继续巩固温州市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的地位,在稳定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出口新产品。外贸出口从1998年的7.98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0.39亿元,年均递增15.6%。有12家企业获进出口自营权,出口产值超1000万元企业12家,超亿元3家。全镇外贸出口连续九年位居温州市各乡镇前茅。
──第三产业稳中有进。金融运行强健。2001年,全镇金融系统存款余额7.6亿元,比1998年增加4.4亿元,年均递增24%。商品市场日超繁荣,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房地产、保险、交通、信息和中介服务等产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建成区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平阳县北港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在修编。近年来,相继建成全国最大的制革污水处理工程、连接104国道的57省道、全省乡镇最大的运输场站──水头客货运中心、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南方皮革城,三星级宾馆──虎豪大酒店,文明样板路──东川步行街、村办十年一贯制学校──金凤学校等一大批形象性工程。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德治镇,广泛开展以创建星级文明镇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激发全镇人民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投身现代化中国皮都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5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建成了一批立面美观的新型农居和一批高档次商住区。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2000年跨入省教育强镇行列,顺利通过省“两基”复查验收。文化、体育、卫生、广电等事业日益繁荣。
水头镇人民经过多年努力,及时把握改革发展机遇,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体育先进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已连续多年荣获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称号,是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之一、现代化建设示范试点镇。在新的时代,水头镇将再造新优势,再创新业绩。
[编辑本段]2、福建南安县水头镇
水头镇位于南安东南部,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镇隔“安平桥”相望,西与同安马巷镇以岭分界,南连石井,北接官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厦通泉州、晋江、石狮必经之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11公里。国道324线及福厦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码头直通外洋。全镇划为1个社区居委会和28个行政村。居民汉族,人口10.8万,海外侨亲4.5万。主要姓氏有黄、李、吕、林、吴、蔡、王、陈、高、郑。
水头镇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是闽南重镇。水头,即水运货物集散之埠头。境内的大盈港昔有古船湾之称,是古代闽南的重要港口。六朝时,南来外船多在此登岸。唐朝而下,大盈港海市蓬勃发展,宋建炎四年(1130年),官府在水头下坊(现下邦自然村)设石井镇榷税,首任镇监是朱熹之父朱松。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下坊置石井巡司,管理船舶出入。古代官道穿道而过,设在水头的康店驿是福建、广东的重要驿站。安平、镇安两座跨海长石桥是晋南交通要冲。历代王朝都在此设防驻兵,大盈(大营之谐);因驻重兵而得名。
水头历史上著名人物有杰出政治变革家吕惠卿、史学家吕夏卿、理学名宦吕大奎、廉政名臣吕图南、台湾中医鼻沈全期、复台功臣何廷斌、语音大师黄谦、革命侨领王宣化、爱国华侨吕达民。
独特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头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水头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朴里和龙风2个11万伏变电站,仁福22万伏变电站即将投入运行;全镇安装电话28600户,互联网用户达1613户;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5.2万吨;国道324复线、沿海大通道水头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区交通网形成,村村通公交。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66亿元,上缴税收2.4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居“福建省50强乡镇”第八名。工业是水头镇的经济支柱,现已形成建材、轻纺、食品、工艺、机械、化工等众多生产行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126家。蟠龙开发区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开发的综合开发区,首期开发1800亩。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6家。6家企业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种产品列著名商标。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是辐射全国、影响亚太、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以石材为龙头的大型建材批发市场,日交易额300多万元。从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举办大型建材经贸洽谈会。环球家具城是集家具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商城,首期工程投资1.2亿元,已于2005年5月开盘招商入驻。
五里桥和郑成功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景点均入选为泉州十八景之一。天心洞、飞瓦岩、白莲寺、杨肃纪念馆是市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有完中校2所、初中校3所、小学32所、幼儿园38所、二级医院一所。全省乡镇级最大的体育馆一座。
水头先后获“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石材城”、“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编辑本段]3、山西省夏县水头镇
水头镇位于运城市夏县县城西端,北接闻喜县,南与盐湖区相连,东与本县禹王乡、胡张乡接壤。地形两边高,中间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而下。国土面积90.1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万亩。全镇2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4.48万人。
境内属于涑水河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全省积温最多,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水头镇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大运高速路、二级路(大同—运城)、太三线(太原—三门峡)国道和南同蒲铁路线纵贯其中,是夏县的西大门,素称“小上海”,为运城市中心小城镇,发展潜力巨大。水头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是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温公祠及堆云洞寺庙、薛嵩墓坐落境内。
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围绕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坚持环境和科技两个优先,突出特色农业、优势工业、私营企业、第三产业四个重点,确保财政和农民两个增收”的总体工作思路,完善了全镇“421111”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把梅、杏、葡萄、蔬菜、油桃做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工作中狠抓落实,实现了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设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等八个方面的突破。镇区内地、县办企业、乡镇企业集中连片,乡镇企业总数达68个。其中安瑞风机有限公司、盛源昌电机公司、永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钢铁有限公司投资均在500万元以上,山西宇达工艺集团以城市超大青铜雕塑为龙头产品,雄居全国青铜铸造行业之首,其产品出口新加坡、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全镇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电机、铸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
水头镇经济工作的大突破,使之成为夏县的一大商品基地,成为山西运城的经济重镇,成为“十五”期间运城市第一批重点培育发展的中心小城镇之一。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该镇规划了涑南、涑北、涑东三大工业园区,面积1.2万亩,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是一个共同合作开办企业的理想场所。
4、广东佛冈县水头镇
水头镇(ShuǐtóuZhèn)佛冈县辖镇。在县境东部。因处潖江上游得名。1961年设水头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⑵ 石狮:看乡村嬗变 绘振兴新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党中央指出的路径,乡村振兴的探索和源颂实践在石狮蓬勃开展。
郭坑村美景
农村新房排列有序、村庄环境洁净优美、乡村旅游人气十足、过上小康生活的农民喜上眉梢……如今,行走在石狮的乡村田野,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可以说,在石狮奋进的十年征程中,石狮的乡村面貌更加亮丽,民生福祉更加丰厚,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从家家美到村村美
推动人居环境“长治久美”
四方庭院利落整洁,花坛菜圃葱葱郁郁,盆栽小景摆放有序,走进永宁镇沙美村“最美庭院”卢大爷的小院,温馨恬静。“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在小院里拾掇花花草草,种些时令的蔬菜,好看又实用。”卢大爷说,得益于“最美庭院”评比,家里杂乱无章的空地变成如今的小花园、小菜园,自己的心情也变得舒畅。
一座座美丽庭院,连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近年来,石狮通过指导创建、群众评比、示范引领等多种形式,让村民们动起来,让家家美起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石狮级“最美庭院”240户,推荐参评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9户、泉州级“美丽庭院”示范户98户。
家家美更要村村美。10年来,石狮坚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等行动,全面提升村庄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臭水沟变成小公园,见证了永宁镇郭坑村的变化。“过去一到夏天,这里味道难闻,大家都绕道走。”郭坑村的郭大姐告诉记者,“改建成小公园后,大家伙都喜欢聚到这儿乘凉聊天。”郭大姐细数村里的变化:“村道硬化了,天天有人扫。家里改厕改水,污水不再乱排乱流。装了路灯、建了广场,环境越来越好。”
对于改善人居环境,郭坑村走的是“小步快走”的步伐。早在2000年,郭坑村就开始整治村容村貌,此后从2002年到2010年间,郭坑村先后被列为 石狮市 改旧建新试点村、石狮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石狮市着力培育的“宜居示范村”,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该村掀起一波又一波建设浪潮。2012年,郭坑村从2000多个泉州“美丽乡村”备选乡村中脱颖而出,被评为 泉州市 首届十大“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郭坑村进一步加快人居环境整治的步伐:建设石狮市首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铺设地下管道,实现雨污分流;采用“入地”方式全面整治和改造农村架空管线……如今,改造一新的郭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
数据显示,目前,石狮已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102个行政村已完源敬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达到“五有”标准,实现全覆盖;持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目前累计完成管道敷设49.36公里,完成三格化粪池681个;已完成75个 “绿盈乡村”建设,今年确定新建14个“绿盈乡村”。
党建引领 聚智聚力
集体经济变“壮”变“强”
位于石狮大道的祥芝镇莲坂村,毗邻高新区及海洋生物食品园两大园区,借助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莲坂村本该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却因诸多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莲坂村长期无法摆脱村财收入薄弱的困境。转变缘于2021年底,石狮市紧抓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契机,选任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希望通过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
“新班子到任后,我们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展集体资产盘点。”莲坂村党支雹裂郑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良培表示,资产不清就无法盘活,乡村振兴无从谈起。为此,以全市“新班子 新气象 办实事 促振兴”擂台大比拼活动为契机,蔡良培带领新班子组织开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整治行动,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收回了5处被群众占用的集体公地,并将这些土地进行出租,每年直接为村里增加村财收入35万多元。利用靠近工业园区的优势,莲坂村创新开展村企环卫一体合作模式,成立村企,通过承包毗邻本村的海洋食品园区以及入驻企业的环卫工作,刚成立就为村集体增收16余万元。在这套乡村振兴“组合拳”下,原先的薄弱村莲坂正逐步实现村财百万元的突破。“现在石狮正大力发展旅游,我们莲坂也有信心把旅游做起来。”眼下,利用莲坂村天然的沙滩、海湾及成片防风林景观资源,蔡良培又开始谋划着与摄影协会合作,策划帐篷露营、沙滩婚摄等文旅活动,把莲坂村打造成新的网红打卡点。
“冷资产”变成“热财富”,村财“薄弱村”跃居“百万村”,在石狮,莲坂村的变化并非个例。党的十八大以来,石狮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合力,构筑起“党政同责、上下同心、干群同力”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有效地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据悉,为了培育优秀的“领头雁”,石狮除了组织多种类的专题培训、导师帮带,还制定“十好”镇村创建目标,细化镇村两级重点任务清单51项、37项,负面清单16项,力争用2年的时间创建基层党建示范村达到60%,达标村达到100%;推动各镇(街道)有经验有成绩的村书记进行擂台切磋、观摩拉练,总结提炼本村党建特色做法、学习外地经验做法,营造“比、赶、超”的浓厚氛围。
立足禀赋 挖掘特色
点燃乡村振兴“主引擎”
浪漫水上咖啡、悬空无边泳池、全海景民宿……坐落于祥芝镇祥渔村的石狮问海微度假文旅项目,自6月30日试营业以来,便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成为石狮又一“出圈”的网红打卡点。
“石狮问海文旅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启动‘5510’项目竞赛活动后,祥芝镇签约的第一个文旅项目。”在祥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明显看来,问海文旅项目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祥渔村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缩影,通过项目带动,助力乡村发展,助推渔民转产转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近年来,祥渔村以国家级中心渔港和斗美湾、烟墩山为依托,认真制定祥渔村2021—2022年度乡村振兴计划,计划在祥渔码头规划建设海产品电商直播营销基地,带动村民将祥芝海鲜“尽收大海,卖向全国”。同时将问海文旅项目、斗美湾改造提升工程、烟墩山景观提升整治工程有机结合,以及结合石狮市渔民文化节,力促形成祥渔文旅圈亮点业态。
和祥渔村一样,祥芝镇湖西村、永宁镇西偏村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环境治理和产业培育齐头并进,促进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围绕产业振兴,湖西村聚焦工业带动村落发展之路,一方面紧抓毗邻市五金印刷园的机遇,将南片区的闲置地建起农贸市场进行整体招标出租,另一方面创建规范化劳务市场,将各企业适宜岗位推荐给湖西村有做工需求的村民,建立起村企互动、村企互助的紧密联系,带动村民致富,昔日“乞丐也不想来”的湖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西偏村借助宝盖山风景区自然生态优势,策划生成乡村旅游商品一条街、“生态研学”林下业态区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村的主要产业,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的有机统一。
凝心聚力谱新篇,乡村振兴正当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石狮市将全面释放发展动能,铺展开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