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库网箱养鱼利弊何在
三峡水库网箱养殖利弊分析
简介: 投饵式网箱养鱼在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水域水质的影响较大,成为众多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养殖水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条件以及水污染现状,初步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投饵式网箱养鱼的必要性,并对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网箱养鱼 富营养化 三峡水库
1 前 言
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目前我国淡水渔业的收入每年仅80多亿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库(即人工湖)的水体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却远高于此。
据水利部最新的全国淡水资源质量评价,我国131个有养鱼的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67个。城市近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到高度富营养化程度。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发电,水库基本形成,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目前国家花费大量的国债资金治理库区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镇污水、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艰巨的工作也将进一步展开。
三峡水库建成后为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域条件,熊天寿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渔业经济管理机构,发展名特优渔业养殖的构想;陈昌齐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带发展渔业,并对重庆库区的渔业利用进行了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门已在库区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
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投饵式网箱养鱼的污染问题,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网箱养鱼的必要性。长寿湖水库的网箱养鱼造成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三峡水库应该借鉴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的教训。对于投饵式网箱养鱼,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为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增加更大的难度。
2 网箱养殖对水质的污染
一些受污染的水库、湖泊水体,除了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外,渔业对水体的过度利用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根据测算,养殖一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投饵式网箱养鱼,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殖鲤鱼,亩产在两万公斤以上。网箱养鱼对局部水域污染的贡献率达到31.3%,对水库潜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达到32.1%。
网箱养殖对水域的过度开发,使原有的水草资源遭到破坏,使“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例如,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很高,水质清晰,而现在阳澄湖围栏养蟹(300元/亩湖面),全湖布满网围,水草稀少,水质混浊,闻名全国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命运令人担忧。
3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及对水质的影响
3.1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
长寿湖位于重庆市长寿县境内、龙溪河下游,水域面积约约10万亩,总库容为10.27亿立方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约为10米,是重庆市最大的水库,同时也是重庆市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多年来,随着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长寿湖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已很严重,湖泊的饮水、旅游等综合功能正在衰退,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寿湖水质污染问题,已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按照长寿湖上游营养物质的输入情况,湖区养殖业产量应在30公斤/亩左右,但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推广实施肥水性网栏养殖后,养殖业产量迅速增加到300公斤/亩,使湖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并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在八十年代末以前,长寿湖以淡水敞养为主,污染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养殖污染较小,湖区水质总体上可达到III类水质。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长寿湖主要的污染来源由上游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步转变为养殖业污染。九十年代初,长寿湖实行大水面淡水养殖与网箱养殖并重的养殖方式。至1995年,网箱养殖达到高峰,规模为40亩左右,年投饵料9000吨,湖区水质由轻污染转化为中度污染。“九五”期间,长寿湖养殖方式和规模再次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改良网箱养殖品种,逐步将网箱养殖规模减少到4亩;二是放弃大湖面淡水养殖,引进并推广肥水养殖技术,在湖区6万亩水域实行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1998年,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鸡粪4000吨、化肥2000吨;1999年,投放鸡粪2000吨、化肥5000吨。目前,由于全湖区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大量的鸡粪、化肥,长寿湖水质已全面恶化,部分水域甚至变黑发臭。
3.2 长寿湖的富营养化现状
监测表明,长寿湖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非离子氨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蓝藻大量繁殖,湖区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同时,湖区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急剧增加,污染严重,远远超出长寿湖的天然净化能力。长寿湖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不仅使长寿湖养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鱼类出现崎变,对长寿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饮用水源也构成严重威胁。
2002年6、7两个月长寿湖出现大面积浮萍疯长的情况,位置在板桥以下的岳家沟、赵家坡、高家屋脊、鹤尤粮站四处,总面积超过2000亩。对竹子滩、岳家沟、赵家坡口、赵家坡中等4处的采样分析结果见表1,监测时间为2002年7月9日。
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7]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表1中的监测值的评价结果为:
竹子滩TLI(∑)=59.64(轻度富营养化)
岳家沟TLI(∑)=71.26(重度富营养化)
赵家坡口TLI(∑)=71.62(重度富营养化)
赵家坡中TLI(∑)=70.50(重度富营养化)
3.3 长寿湖的渔业养殖污染负荷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有20余种,其中氮、磷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长寿湖流域氮、磷污染物来源主要是上游来水、渔业养殖投料,直接入库的点源(生活和工业)、农业面源、大气降尘及降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进入长寿湖的氮、磷污染负荷见表2。上游来水主要是龙溪河,表1中的负荷是根据2001年对长寿湖上游龙溪河的监测值计算的。近年来长寿湖网箱养殖平均年投饵料4000吨,其氮含量为4.5%、磷含量为2.3%;投化肥3000吨,其中氮肥约占70%,主要是碳酸氢铵和尿素,平均含氮量31%;磷肥约占30%,主要是过磷酸钙,平均含磷量7.3%。
从表2中可以看出,网箱养鱼投料进入长寿的氮约占总量的17.1%、而磷负荷达到了54.6%。
表1 长寿湖水质监测数据
项目/地点 高锰酸盐 叶绿素* 透明度 水温 TP TN 深解氧
(mg/L) a(mg/m3) (米) (℃) (mg/L) (mg/L) (mg/L)
竹子滩 4.66 13.03 1.2 30 0.0369 3.58 9.94
岳家沟 4.93 52.34 0.65 30 0.148 3.20 9.94
赵家坡口 5.13 61.20 0.63 30 0.142 2.89 11.6
赵家坡中 5.05 52.30 0.62 30 0.135 2.6 11.1
表2 河流入湖污氮磷
项目总量 总氮含量 总氮负荷 总磷含量 总磷负荷
(t/a) (t/a)
上游来水 15.1亿m3 2.67mg/L 4035 0.087mg/L 131.4
饵 料 4000t 4.50% 180 2.3% 92.0
氮 肥 2100t 31% 651
磷 肥 900t 7.30% 65.7
合 计 4866 289.1
养鱼投料
投肥所占比例(%) 17.1 54.6
4 三峡库区发展网箱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库区内有鱼类150多种,隶属7目19科,占长江水系鱼类总数的70%以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70余种,有的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表现出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多样性、地理分布与区系结构复杂的特点,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场所和发展空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盆地的一些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相继筑坝蓄水,江河的流速减缓,河面加宽,河水变深,人们注意到开发水库的渔业潜力。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把江河水域作为养殖水面看待,采取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的办法,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捕捞规格,取缔有害的渔具渔法,并向江河投放大量的鱼苗、鱼种,增加了江河鱼类资源的蕴藏量,这是利用河流型水域发展养鱼的初步尝试。近10多年来,又把水库网箱养鱼的技术移植到江河中来,开发江河水域的渔业潜力,如涪江百里网箱养鱼长廊,具有一定规模。针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支流水域,采取小型网箱养鲢、鳙,也有一定的效益。江河、池塘、稻田和水库渔业构成了四大渔业基地。在江河网箱养鱼实践中,还创造了多种形式,如框架网箱、金属网箱和船体网箱等。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到135米水位,以后逐步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的淹没范围从坝址至上游约660km的江津附近。水库穿行于川东低山丘陵和川鄂中低山峡谷区,干流库面宽一般为700~1700m,宽于1300m的库段分布在万州至丰都约150km库段;支流库面宽一般为300~600m;三峡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8]。
枯水期在175m蓄水位下,与天然状况相比,坝前水位抬高了100多米,河道平均水面宽986m,比天然河道水面拓宽1.5倍;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河道增加9倍;断面平均流速为0.17m/s左右,比天然河道平均流速减小了4倍,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04m/s左右,比天然河道流速减小了将近5倍。
丰水期,水库在145m蓄水位下平均水面较天然河道拓宽0.2倍(20%),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状况增大1倍,流速减小0.6倍。而在水库淹没区内,随着水位抬高,流速减小显著。坝前10km范围内的深水区,145m蓄水位下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54m/s,而天然河道的流速为2.66m/s,蓄水后坝前流速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了约4倍左右。
支流小江的回水末端开县城区段,当三峡水库坝前蓄水位达170~175 m时,开县主城区河段呈水库特性。由于小江开县城区段地形平坦,水库高水位运行时主城区基本形成大湖湾,开县段河宽由原来的50~100m变成500~1200m,水域面积加大,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枯水期流速相对于天然情况要小得多。研究表明,南河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流量和流速值,最小月平均流量仅为2.45 m3/s、平均流速0.006 m/s;而天然情况下同期平均流量为2.45 m3/s时,其流速值为0.16 m/s,断面平均流速比天然情况下的平均流速减小约26倍,接近天然湖泊的情况。
由此可见,三峡水库建成后的水文条件变化,为发展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在支流、库弯等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发展网箱养鱼。
5 发展三峡水库渔业养殖的建议
长寿湖多年来的渔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造成的水质污染却是灾难性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
三峡水库即将蓄水发电,为发展网箱养鱼提供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库弯、支流河口等水流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网箱或围栏养鱼。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的库湾和支流属于比较敏感的水域。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部分支流已陆续出现短期的“水华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在长江上的网箱养鱼现象不多,仅在个别地方有少量的网箱养鱼。三峡成库后,如果一些个人或地区,为追求局部利益,利用库区大面积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或肥水性拦网养殖,将可能给三峡水库水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有效保护三峡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三峡水库形成的大水面,发展库区渔业养殖,是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建议:
(1)加强对三峡水库渔业养殖容量的研究,科学确定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容量。
养殖容量是针对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如病害严重、产量下降、水质污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养殖容量的概念[11]。针对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的重要性,我们提出的养殖容量是指特定养殖种群,在特定水域环境条件下,水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所能支撑的养殖量。这里强调,既要满足生态系统的条件,还要满足水库水域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在确定三峡水库养殖容量的基础上,对养殖容量在库区各区县进行合理分配。
只有搞清三峡水库渔业养殖容量,才能利用三峡水库的水面养殖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保护水库的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
(2)发展库区名特优渔业品种,禁止可能危害水库生态安全的外来物种。
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丰富的河流,具有苗种资源、名特优鱼类资源、种质资源及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独特优势。长江流域有鱼类350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24种,特有鱼类占142种。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三峡水库的水产养殖必须以保护长江的种质资源库为前提。因此,可以根据三峡水库成库后因自然条件变化带来的库区鱼类组成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长江的名特优品种。
鼓励大水面人工或自然增殖长江名特优鱼类和不投饵网箱养殖,限制投饵式网箱养殖,禁止肥水性拦网养殖和长江以外的外来物种养殖。
建议在库区适当地方,对于投饵式网箱养殖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制定严格的养殖技术规范,取得成熟经验后逐步推广。同时,在已经发生“水华现象”的支流开展养殖虑食性鱼类等生物措施治理“水华”的实验研究。
(3)科学制定《三峡库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在养殖容量的基础下,科学制定《三峡库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三峡水库的特点,综合考虑库区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因素,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最大养殖数量等。
(4)制定详细、可操作的《三峡水库渔业养殖捕捞管理办法》。
有了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在此基础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三峡水库渔业养殖捕捞管理办法》,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到位,才能保证三峡水库渔业发展的有序进行。
随着国内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梯级开发各个流域使得枢纽工程可能坐落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生态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适度开发,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1 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机电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2 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
②钻孔和爆破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如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③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
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 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 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2.6 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 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2.8 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中,业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㈡ 日常生活污水如何处理的,又排放到何处呢
日常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厂的处理加工后二次利用,可以作为水体的补给水,灌溉田地或排放水回用。
1.生活污水定义:
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
2.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
3、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有:
(1)普通活性污泥法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5)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6)吸附-生物降解活性污泥法
(7)氧化沟
(8)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4、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有下面几条排放途径:
(1)放纳水体,作为水体的补给水。如下游的河道、湖泊、海边等。排放收纳水中是城市污水处理后最常采用的出路,但排出的处理后的水应达到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排放标准,否早可能造成收纳水体遭受污染。
(2)灌溉田地。灌溉田地可使处理后的水得到充分利用,但必须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使土壤与农作物免遭污染。
(3)排放水回用。排放水回用是最合理的出路,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宝贵淡水资源,又可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提供给企业工厂作冷却水用,也可以回用于生活杂用,如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浇洒道路、冲厕所等。
是通过下水管道,流到了大海里,有的则深埋,有的则经过处理,排放到大海里。
用特殊装置啊!
楼主所说的城市“生活污水”应该指“生活污水”,一般在水行业城市废水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工业废水是经过一定处理要求后排入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的。
另外,楼主所说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应该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到水体中的排放标准。
可参照下面的答案:
城市中工业单位排污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分别执行下列标准:
工业单位排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造纸、船舶、海洋石油、纺织、肉类、合成氨、钢铁、航天、兵器、磷肥、烧碱行业除外。
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级标准(Ⅲ类水域: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排入GB3838Ⅵ、Ⅴ类水域执行二级标准(Ⅵ类水域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域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排入设定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中A标准;
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
二级标准为出水排入GB3838Ⅵ、Ⅴ类水域时执行;
三级标准为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业时执行。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
(注:GB3838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内容比较烦琐,如果楼主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新增问题补充,以便详细为你解答。
回答补充:城市污水当然必须由城市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限值要求排放,排放区域也就是上面所说到的那几类区域了。
收费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根据各地各厂实际的电费、药剂费、大修费、维护费、工资福利费、管理费、处理效率以及其他费用来衡定,一般1~10万m3/d规模的二级处理厂收费标准为0.3~0.8元每立方米污水。不过一般在引用和计算中可以估算为0.5元每立方米。
滤池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悬浮物,但是在滤池也有脱氮除磷作用时,也能够起到脱氮和除磷的作用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
2、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3、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处理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土地处理法
像这样的微型污水处理厂,必须建调节池,如果不考虑以后扩容的需求,直接按时平均流量就可以,4.17方/小时,建议按5方/小时设计。
污水经过城市下游,一部分处理回圈利用,一部分流入河流,但按照归定被处理的污水必须是环境达标的水
这要跟据水的性质如果可生化性好,优先采用生化。根据符合高低才用不同工艺
㈢ 为什么水库不能喂网箱鱼
三峡水库网箱养殖利弊分析
简介: 投饵式网箱养鱼在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水域水质的影响较大,成为众多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养殖水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条件以及水污染现状,初步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投饵式网箱养鱼的必要性,并对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网箱养鱼 富营养化 三峡水库
1 前 言
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目前我国淡水渔业的收入每年仅80多亿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库(即人工湖)的水体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却远高于此。
据水利部最新的全国淡水资源质量评价,我国131个有养鱼的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67个。城市近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到高度富营养化程度。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发电,水库基本形成,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目前国家花费大量的国债资金治理库区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镇污水、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艰巨的工作也将进一步展开。
三峡水库建成后为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域条件,熊天寿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渔业经济管理机构,发展名特优渔业养殖的构想;陈昌齐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带发展渔业,并对重庆库区的渔业利用进行了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门已在库区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
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投饵式网箱养鱼的污染问题,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网箱养鱼的必要性。长寿湖水库的网箱养鱼造成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三峡水库应该借鉴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的教训。对于投饵式网箱养鱼,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为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增加更大的难度。
2 网箱养殖对水质的污染
一些受污染的水库、湖泊水体,除了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外,渔业对水体的过度利用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根据测算,养殖一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投饵式网箱养鱼,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殖鲤鱼,亩产在两万公斤以上。网箱养鱼对局部水域污染的贡献率达到31.3%,对水库潜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达到32.1%。
网箱养殖对水域的过度开发,使原有的水草资源遭到破坏,使“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例如,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很高,水质清晰,而现在阳澄湖围栏养蟹(300元/亩湖面),全湖布满网围,水草稀少,水质混浊,闻名全国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命运令人担忧。
3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及对水质的影响
3.1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
长寿湖位于重庆市长寿县境内、龙溪河下游,水域面积约约10万亩,总库容为10.27亿立方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约为10米,是重庆市最大的水库,同时也是重庆市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多年来,随着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长寿湖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已很严重,湖泊的饮水、旅游等综合功能正在衰退,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寿湖水质污染问题,已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按照长寿湖上游营养物质的输入情况,湖区养殖业产量应在30公斤/亩左右,但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推广实施肥水性网栏养殖后,养殖业产量迅速增加到300公斤/亩,使湖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并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在八十年代末以前,长寿湖以淡水敞养为主,污染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养殖污染较小,湖区水质总体上可达到III类水质。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长寿湖主要的污染来源由上游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步转变为养殖业污染。九十年代初,长寿湖实行大水面淡水养殖与网箱养殖并重的养殖方式。至1995年,网箱养殖达到高峰,规模为40亩左右,年投饵料9000吨,湖区水质由轻污染转化为中度污染。“九五”期间,长寿湖养殖方式和规模再次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改良网箱养殖品种,逐步将网箱养殖规模减少到4亩;二是放弃大湖面淡水养殖,引进并推广肥水养殖技术,在湖区6万亩水域实行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1998年,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鸡粪4000吨、化肥2000吨;1999年,投放鸡粪2000吨、化肥5000吨。目前,由于全湖区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大量的鸡粪、化肥,长寿湖水质已全面恶化,部分水域甚至变黑发臭。
3.2 长寿湖的富营养化现状
监测表明,长寿湖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非离子氨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蓝藻大量繁殖,湖区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同时,湖区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急剧增加,污染严重,远远超出长寿湖的天然净化能力。长寿湖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不仅使长寿湖养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鱼类出现崎变,对长寿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饮用水源也构成严重威胁。
2002年6、7两个月长寿湖出现大面积浮萍疯长的情况,位置在板桥以下的岳家沟、赵家坡、高家屋脊、鹤尤粮站四处,总面积超过2000亩。对竹子滩、岳家沟、赵家坡口、赵家坡中等4处的采样分析结果见表1,监测时间为2002年7月9日。
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7]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表1中的监测值的评价结果为:
竹子滩TLI(∑)=59.64(轻度富营养化)
岳家沟TLI(∑)=71.26(重度富营养化)
赵家坡口TLI(∑)=71.62(重度富营养化)
赵家坡中TLI(∑)=70.50(重度富营养化)
3.3 长寿湖的渔业养殖污染负荷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有20余种,其中氮、磷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长寿湖流域氮、磷污染物来源主要是上游来水、渔业养殖投料,直接入库的点源(生活和工业)、农业面源、大气降尘及降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进入长寿湖的氮、磷污染负荷见表2。上游来水主要是龙溪河,表1中的负荷是根据2001年对长寿湖上游龙溪河的监测值计算的。近年来长寿湖网箱养殖平均年投饵料4000吨,其氮含量为4.5%、磷含量为2.3%;投化肥3000吨,其中氮肥约占70%,主要是碳酸氢铵和尿素,平均含氮量31%;磷肥约占30%,主要是过磷酸钙,平均含磷量7.3%。
从表2中可以看出,网箱养鱼投料进入长寿的氮约占总量的17.1%、而磷负荷达到了54.6%。
表1 长寿湖水质监测数据
项目/地点 高锰酸盐 叶绿素* 透明度 水温 TP TN 深解氧
(mg/L) a(mg/m3) (米) (℃) (mg/L) (mg/L) (mg/L)
竹子滩 4.66 13.03 1.2 30 0.0369 3.58 9.94
岳家沟 4.93 52.34 0.65 30 0.148 3.20 9.94
赵家坡口 5.13 61.20 0.63 30 0.142 2.89 11.6
赵家坡中 5.05 52.30 0.62 30 0.135 2.6 11.1
表2 河流入湖污氮磷
项目总量 总氮含量 总氮负荷 总磷含量 总磷负荷
(t/a) (t/a)
上游来水 15.1亿m3 2.67mg/L 4035 0.087mg/L 131.4
饵 料 4000t 4.50% 180 2.3% 92.0
氮 肥 2100t 31% 651
磷 肥 900t 7.30% 65.7
合 计 4866 289.1
养鱼投料
投肥所占比例(%) 17.1 54.6
4 三峡库区发展网箱养殖的历史和现状
库区内有鱼类150多种,隶属7目19科,占长江水系鱼类总数的70%以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70余种,有的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表现出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多样性、地理分布与区系结构复杂的特点,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场所和发展空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盆地的一些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相继筑坝蓄水,江河的流速减缓,河面加宽,河水变深,人们注意到开发水库的渔业潜力。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把江河水域作为养殖水面看待,采取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的办法,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捕捞规格,取缔有害的渔具渔法,并向江河投放大量的鱼苗、鱼种,增加了江河鱼类资源的蕴藏量,这是利用河流型水域发展养鱼的初步尝试。近10多年来,又把水库网箱养鱼的技术移植到江河中来,开发江河水域的渔业潜力,如涪江百里网箱养鱼长廊,具有一定规模。针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支流水域,采取小型网箱养鲢、鳙,也有一定的效益。江河、池塘、稻田和水库渔业构成了四大渔业基地。在江河网箱养鱼实践中,还创造了多种形式,如框架网箱、金属网箱和船体网箱等。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到135米水位,以后逐步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的淹没范围从坝址至上游约660km的江津附近。水库穿行于川东低山丘陵和川鄂中低山峡谷区,干流库面宽一般为700~1700m,宽于1300m的库段分布在万州至丰都约150km库段;支流库面宽一般为300~600m;三峡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8]。
枯水期在175m蓄水位下,与天然状况相比,坝前水位抬高了100多米,河道平均水面宽986m,比天然河道水面拓宽1.5倍;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河道增加9倍;断面平均流速为0.17m/s左右,比天然河道平均流速减小了4倍,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04m/s左右,比天然河道流速减小了将近5倍。
丰水期,水库在145m蓄水位下平均水面较天然河道拓宽0.2倍(20%),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状况增大1倍,流速减小0.6倍。而在水库淹没区内,随着水位抬高,流速减小显著。坝前10km范围内的深水区,145m蓄水位下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54m/s,而天然河道的流速为2.66m/s,蓄水后坝前流速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了约4倍左右。
支流小江的回水末端开县城区段,当三峡水库坝前蓄水位达170~175 m时,开县主城区河段呈水库特性。由于小江开县城区段地形平坦,水库高水位运行时主城区基本形成大湖湾,开县段河宽由原来的50~100m变成500~1200m,水域面积加大,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枯水期流速相对于天然情况要小得多。研究表明,南河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流量和流速值,最小月平均流量仅为2.45 m3/s、平均流速0.006 m/s;而天然情况下同期平均流量为2.45 m3/s时,其流速值为0.16 m/s,断面平均流速比天然情况下的平均流速减小约26倍,接近天然湖泊的情况。
由此可见,三峡水库建成后的水文条件变化,为发展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在支流、库弯等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发展网箱养鱼。
5 发展三峡水库渔业养殖的建议
长寿湖多年来的渔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造成的水质污染却是灾难性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
三峡水库即将蓄水发电,为发展网箱养鱼提供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库弯、支流河口等水流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网箱或围栏养鱼。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的库湾和支流属于比较敏感的水域。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部分支流已陆续出现短期的“水华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目前在长江上的网箱养鱼现象不多,仅在个别地方有少量的网箱养鱼。三峡成库后,如果一些个人或地区,为追求局部利益,利用库区大面积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或肥水性拦网养殖,将可能给三峡水库水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有效保护三峡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三峡水库形成的大水面,发展库区渔业养殖,是当前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建议:
(1)加强对三峡水库渔业养殖容量的研究,科学确定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容量。
养殖容量是针对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如病害严重、产量下降、水质污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养殖容量的概念[11]。针对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的重要性,我们提出的养殖容量是指特定养殖种群,在特定水域环境条件下,水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所能支撑的养殖量。这里强调,既要满足生态系统的条件,还要满足水库水域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在确定三峡水库养殖容量的基础上,对养殖容量在库区各区县进行合理分配。
只有搞清三峡水库渔业养殖容量,才能利用三峡水库的水面养殖资源,避免盲目发展,保护水库的水质安全和生态安全。
(2)发展库区名特优渔业品种,禁止可能危害水库生态安全的外来物种。
长江是我国淡水鱼类最丰富的河流,具有苗种资源、名特优鱼类资源、种质资源及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独特优势。长江流域有鱼类350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24种,特有鱼类占142种。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三峡水库的水产养殖必须以保护长江的种质资源库为前提。因此,可以根据三峡水库成库后因自然条件变化带来的库区鱼类组成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长江的名特优品种。
鼓励大水面人工或自然增殖长江名特优鱼类和不投饵网箱养殖,限制投饵式网箱养殖,禁止肥水性拦网养殖和长江以外的外来物种养殖。
建议在库区适当地方,对于投饵式网箱养殖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制定严格的养殖技术规范,取得成熟经验后逐步推广。同时,在已经发生“水华现象”的支流开展养殖虑食性鱼类等生物措施治理“水华”的实验研究。
(3)科学制定《三峡库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在养殖容量的基础下,科学制定《三峡库区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三峡水库的特点,综合考虑库区航运、供水、灌溉、旅游等因素,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最大养殖数量等。
(4)制定详细、可操作的《三峡水库渔业养殖捕捞管理办法》。
有了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在此基础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三峡水库渔业养殖捕捞管理办法》,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到位,才能保证三峡水库渔业发展的有序进行。
随着国内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梯级开发各个流域使得枢纽工程可能坐落于人烟稀少的偏僻地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生态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适度开发,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1 确立环境保护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机电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2 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2.1 防止扰民与污染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热线电话。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2 保护空气质量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
②钻孔和爆破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钻机安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运用产尘较少的爆破技术,如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都能起到减尘作用。
③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2)水泥、粉煤灰的防泄漏措施。在水泥、粉煤灰运输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储存罐安装警报器,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并定期对其密封性能进行检查和维修。
(3)混凝土拌和系统防尘措施。混凝土拌和楼安装了除尘器,在拌和楼生产过程中,除尘设施同时运转使用。制定除尘器的使用、维护和检修制度及规程,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5)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6)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
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7)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方可实施。
2.3 加强水质保护
(1)砂石料加工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生产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去除粗颗粒物后,再进入反应池及沉淀池,为保护当地水质,实现废水回用零排放,在沉淀池后设置调节池及抽水泵,将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调节池储存,采取废水回收循环重复利用,损耗水从河中抽水补充,与废水一并处理再用。在沉淀池附近设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浆和细沙由污水管输送到干化池,经干化后运往附近的渣场。
(2)混凝土拌和楼生产废水集中后经沉淀池二级沉淀,充分处理后回收循环使用,沉淀的泥浆定期清理送到渣场。
(3)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4)施工场地修建给排水沟、沉沙池,减少泥砂和废渣进入江河。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土石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
(5)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6)生产、生活污水采取治理措施,对生产污水按要求设置水沟塞、挡板、沉砂池等净化设施,保证排水达标。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
(7)每月对排放的污水监测一次,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4 加强噪声控制
(1)严格选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施工机具。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运输车辆以及打桩机、混凝土振捣棒等施工机械提前进行噪声监测,对噪声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进行修理或调换,直至达到要求。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限制车速,禁鸣高音喇叭,避免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区的影响。
(3)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隔音降噪。合理布置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空压机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尽量安排在室内或洞内作业;如不能避免须露天作业,建立隔声屏障或隔声间,以降低施工噪声;对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振机座,以降低声源噪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要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渣场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堆渣前进行表土剥离,并将剥离表土合理堆存。完善渣场地表给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影响其他承包人的施工和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施工后期对渣场坡面和顶面进行整治,使场地平顺,利于复耕或覆土绿化。
(4)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5)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指导下进行处理。
2.6 水土保持
(1)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不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2)施工活动中采取设置给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合理砍伐树木,清除地表余土或其它地物,不乱砍、滥伐林木,不破坏草灌等植被;进行土石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7 生态环境保护
(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严禁在工地以外砍伐树木。
(2)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注意保护动植物资源,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捕猎和砍伐野生植物,不在施工区水域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3)在施工场地内外发现正在使用的鸟巢或动物巢穴及受保护动物,妥善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施工现场内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和野生动物生活,设置必要的围栏并加以保护。
(5)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完成环境恢复。
2.8 文物保护
(1)对全体员工进行文物保护教育,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初步识别文物的能力。认识到地上、地下文物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据为己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疑为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移动或破坏,同时将情况立即通知业主和文物主管部门,执行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处理文物的指示。
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施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在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中,业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因素,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㈣ 工厂化养鱼的PPT
1 工厂化养鱼
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而且其中的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不易产生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耗水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当今海水养殖正向以海洋环保为核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进军,因此,工厂化养鱼是符合海水养殖发展趋势的最佳养殖方式之一。工厂化养鱼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投资大、管理严格、技术性强,适合于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大、中型企业生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控制水平较低,虽有所发展,但都属于比较初级的高密度室内养殖,只是增加了充气和流水,基本上属于开放式、流水养殖,养殖品种有鲍鱼、真鲷、牙鲆、美国红鱼等,但大多数品种的育苗方面基本都是采用工厂化方式培养,形成了配套体系。
一、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
1、普通流水养鱼
利用自然海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如砂滤),不需加温,直接流入养鱼池中,用过的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养鱼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合于南方适温地区的短期或低密度养殖,为工厂化养鱼的最低级阶段。适合于鲷类、花鲈、石斑鱼、牙鲆、河鲀等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
2、温流水养鱼
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由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养鱼方式,它利用天然热水(如温水井、温泉水),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或人工升温海水作为养鱼水源,经简单处理(如调温)后进入鱼池,用过的水不再回收利用。由于地热水、温泉资源有限,因此此种养殖方式主要应用在工厂温排水的综合利用上。目前,温流水养鱼在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国较为盛行。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山东省胶东地区现已建有温流水养鱼厂数十家,养鱼面积约20万m2,年产各种高档海水鱼1000t以上,养殖种类有牙鲆、石鲽、黑鳃、六线鱼、鲷类等。这些养鱼厂的调温方式主要有三种:①燃煤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如山东省威海崮山养鱼厂、荣成寻山养鱼厂等;②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威海华能电厂养鱼厂等;③温水井+自然海水式,如荣成市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山东省蓬莱鱼类养殖试验厂等。这种养鱼方式工艺设备简单,产量低,耗水量大,为工业化养鱼的初级阶段。
3、循环流水养鱼
又称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其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少,养鱼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1~10%)的新鲜水(系统循环中的流失或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入养鱼池中,反复循环使用。此系统还需附设水质监测、流速控制、自动投饵、排污等装置,并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进行自动监控,是目前养鱼生产中整体性最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最高、且无系统内外环境污染的高科技养鱼系统,是工业化养鱼的最高境界,必将成为工厂养鱼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欧洲,一些国家已能输出成套的养鱼装备。循环水养鱼单产已达100~300kg/m2.a,高的750~1500kg/m2.a,仅补充用水1~10%,自动化净水能力很强。
二、工厂化养鱼设施
根据不同的海水养殖对象和对水质的要求,目前应用的工厂化养殖工艺技术线路各异,涉及的装备繁多,各具特点,大致来说,普通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这两种工厂化养鱼方式要求设备数较少。普通流水养鱼在普通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砂滤池过滤抽提的海水或井水,而养殖后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温流水养鱼则在流水养鱼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温设备和温排水的预处理设备,如锅炉,保温大棚等;也不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鱼是循环流水养鱼,所需设备多,技术先进,下面我们重点介绍。
作者: jnjy_hym 2007-1-19 16:57 回复此发言
--------------------------------------------------------------------------------
2 工厂化养鱼
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1)鱼池系统;(2)水质净化处理系统(3)自动监测系统等;(4)自动投饵系统等其它辅助系统。
1、鱼池系统 包括鱼池、进排水管道和拦鱼设备等。鱼池一般设在室内,混凝土结构或玻璃钢水槽,形状多为多角形、长方形、圆形,面积一般不超过50m2,池深1m左右,底部设计成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排污。进排水系统进水管道为塑料管,直径依供水量而异,进水管口设在鱼池(离上沿30cm)上部,排水管口设在池底部中央或底部一侧,排出管与曝气池或沉淀池相连。拦鱼设备是设在排水口的金属网片或栅箔,孔径以利于排污但不逃鱼为准。
2、水质净化处理系统 水质净化处理是整个循环水工厂化养鱼中的关键。整个水质处理系统包括以下环节:1去除固体废弃物;2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3杀菌消毒;4增氧;5调温;6水质测控。
(1)固体废弃物的去除 传统的滩涂养殖池塘中,每年自净后的沉积淤层厚度有10cm之多,工厂化养鱼的密度相对要高,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量就更大,其中包括鱼粪、残饵及其他杂物(纤维、颗粒、片块状),有机物含量占80%左右,是养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厂化养殖的水循环系统中首先要将其及时清除,这样才能减轻后道工艺环节的负荷和防止堵塞。
滤床过滤 采用滤床过滤是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水从上层流向下层,称为顺过滤,从下层流向上层的称为逆过滤。过滤效果差不多,但是顺过滤易堵塞,逆过滤难以除去固体物质。
筛滤 较之砂滤器而言,筛滤在体积、安装和反冲洗操作方面更具优越性。
固定筛过滤器 即快开式除污器,外型呈圆桶状,内安置网篮,篮内设有筛网,水体流经筛网,大于网眼的固物被滤截,累积后由人工定时取篮排除。网孔根据海水养殖需求不同,配备60~200目/寸不等的规格。特点是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在海水循环处理系统中较多用于泵前过滤颗粒大于0.5mm的固体物,单元过滤能力10~100m3/h。
旋转筛过滤器 圆状旋转的筛网一部分浸没于水中,水流经旋转的筛网内面而滤杂,在水面以上部分的筛网内侧安置排污槽,筛网外侧对应处设喷嘴组,自动反冲洗时,喷嘴高压水将网内滤出的固体物冲入下方的排污槽并裹带排出。海水类型的网孔为80~150目/寸,反冲洗水压0.2~0.6MPa,单元过滤能力14~400m3/h,功耗小于1.5KW/h。此外,还有链式移动筛、振动筛等。旋转筛过滤在海水养殖工厂中有较佳应用效果,特点是可连续工作,防堵性能好。
自动清洗过滤器 一种综合了固定筛结构操作特点和旋转筛性能优点的新型全自动过滤器。外壳机构形似快开式除污器。中央设计了由11KW电机带动的不锈钢刷,其绕滤网内壁旋转,刷除附着在网表面的滤出物,然后由排污阀受控排放。如以吸吮扫描器代替不锈钢刷,扫描器的吸口在旋转中可吸吮微粒杂质而将其排除。特点是反冲洗时不断流,排污量极少。可根据压差或定时控制进行清洗排放,清洗循环采用配计算芯片的电子监控。滤网材质分为不锈钢316(孔径0.2~3.5mm)和编织滤网(孔径0.025~0.5mm)类型。适用于大流量(Qmax=1000m3)、大过滤面积(10000cm2)的过滤系统,是目前养殖工厂较为先进的筛网过滤器。
泡沫分离器 泡沫分离器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呈悬浮状的溶质物,是处理筛滤后海水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向被处理水体中通入空气,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气泡吸着,并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后分离水面泡沫,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的目的。经应用试验表明,泡沫分离器所聚集的污物含固率可达39%。对低浓度养殖水体特别有效,既排除蛋白质等产生氨氮的源头又增氧,注入臭氧效果更佳。
(2)采用生物膜技术处理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 排除固相物后,循环系统中的水溶性物质主要以“三氮”形式存在,氨态氮(NH3-N)的毒性很高,它能通过鳃和皮肤很快进入鱼的血液,干扰鱼体正常的三羧酸循环,改变鱼体渗透压以及降低鱼体对水中氧的利用能力,影响鱼类生长;亚硝酸盐氮(NO-2-N)能迅速渗透到鱼体,导致血液中和氧结合的亚铁血红蛋白失活,使之成为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功能,严重时危及生命;硝酸盐氮(NO-3-N)一般被认为毒性很小,但随氮代谢的不断持续和氮总量的积累,浓度太高也会影响鱼类生长,使鱼体色变差,肉质下降。对这些水溶性物质,一般采取生物膜技术处理,装备主要有浸没式生物过滤罐、滴流滤槽、水净化机和植物净化装置等。
作者: jnjy_hym 2007-1-19 16:57 回复此发言
--------------------------------------------------------------------------------
3 工厂化养鱼
浸没式生物过滤罐 罐体为衬胶碳钢或缠绕式玻璃钢,罐内布置空气扩散器(氨的硝化量与耗氧量之比1:4.57)和生物填料,组成生物包(处理氨的能力114~200g/m3·d)。生物填料是硝化细菌的载体,分硬性和软性,均要求无毒性。硬性填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生物球或蜂窝填料,或者为微孔陶瓷环、生物石。软性填料为直径7μm的维尼纶纤维制成,在水中能自由散开,比表面积达2000m2/m3,氨氮去除率80%强,缺点是易受水中其他因子干扰而结球,影响使用效果。此外,也有在添加载体中添加超细活性材料和将微生物固定化,增强了处理能力。生物包一般呈单元组布置,为增加处理效果,可添加有益净水菌种,如NO-2、NO-3硝化菌及NO-2、NO-3还原酶等。
滴流滤槽 结构相似于浸没式滤罐,二者体积比1:2,以滴洒的形式承接浸没式滤罐的滤后水。上进下出,水位受控,使滤料(生物滤球、弹性填料等)处于气水交替附着的潮湿状态,水中气态废物(N2、CO2、CO)在滴滤中溢出。结构除罐式外,还有一种由多个塑料箱(底部有漏孔)层叠而成的滴滤池形式,经济、合理、实用。
水净化机 包括生物转盘、生物转球和生物转筒。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吸附,形成生物膜,通过在空气和水中交替转动,既起到增氧作用,又可对有害的氨氮、亚硝酸盐进行吸收硝化,部分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直接合成为微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从而净化了水体,这类装置具有浸没式过滤和滴流过滤的功能。
鱼菜共生装置 主要是在养鱼循环系统中串联栽培盘、槽、钵、板和基质等,进行无土栽培蔬菜和花卉,利用植物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作用而除掉硝酸态氮。这是目前解决全封闭养殖系统中氮循环的最有效关键技术,为实现零排放无废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适应海水环境的植物是一些耐盐品种,或由一些淡水植物逐步耐盐驯化而成。
(3)杀菌消毒 为避免化学药物投放所产生的副作用,海水工厂化养鱼中较多采用物理法杀菌消毒。
臭氧发生器 根据放电的原理产生臭氧, 臭氧极不稳定,会很快还原成氧气, 有强烈的氧化能力,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臭氧比氧重,能增加水中溶氧和调节水的pH值,特别是与紫外线组合使用,可较大的降低BOD、COD值,使亚硝酸盐达到很低限度,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改善养殖水质。杀菌效率优于氯气和次氯酸钠。海水工厂化养殖的运用中,视具体养殖对象和水质条件确定投加量,一般养殖维护浓度(0.08~0.2) mg/L,治病浓度(1~1.5)mg/L。残余臭氧的泄露问题可通过重复循环、活性碳吸附和加热方法解决。
紫外线消毒器 将柱状紫外灯管设计于过水管道中,通过紫外灯直接向周围流动的水体放射230~270nm波长的紫外线, 可达到杀菌灭藻的效果。水质的透明度对照射效果有很大影响,照射厚度控制在20mm内,照射时间大于10s,照射量1.0×104mV·s/cm2。同时要注意防范紫外线的折射。
(4)增氧和调温 在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池、泡沫分离、生物过滤均需要大量氧气(每天每t鱼约耗氧7.57kg左右),一般较多采用罗茨风机和旋涡式充气机,其中三叶式罗茨风机有较好的平稳性和低噪音效果。叶轮式增氧机由于增氧效率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水质调节池和养鱼工厂的二级池中有较好的用途。近年来也有使用纯氧、液态氧和分子筛富氧装置(纯度达到90%以上)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的方法。采用高效气水混合装置,采用射流、螺旋、网孔扩散等气水混合技术,使水气分子变小,更易混合,使水体溶氧达到饱和与超饱和,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同时有杀菌、防腐作用。该装置也可用于臭氧的气水混合。
(5)调温 除锅炉管道加热(使用热水锅炉为主)、电加热(棒、管、线形式)外,还有采用组合式热泵冷热水机组等设备来调节水体的温度。通过电脑来控制水温,通过控制室内温度来控制池水温度,由于水量小而鱼类密度大,控温主要降温而不是加热。
(6)水质测控 工厂化养鱼系统整体功能发挥和效果体现有赖于水质的监测和调控。采用现代化的自动监测系统能对水质进行全程监测和调控,实现自动监测、报警和自动启动相关设备调控。此外,工厂化养殖系统中还涉及自动监控系统和自动投饵系统等,涉及电脑监控、水泵、自动投饲机、水底清扫机等装备的应用。
作者: jnjy_hym 2007-1-19 16:57 回复此发言
--------------------------------------------------------------------------------
4 工厂化养鱼
三、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鱼与静水池塘养鱼的主要区别是:池塘面积小,池水持续流动和交换,池水溶氧来源依靠流水带入或机械增氧,天然饵料生物少,鱼类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饵,池水中鱼类排泄物等物质随水流及时排出,故水质较清新;放养对象为吞食性鱼类,种类较单纯,密度和产量都较大。
1、鱼种放养
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的鱼类,通常为肉食性优质种类,如鳗鲡、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苗种规格一般为50~150g,这样当年才能达到食用鱼规格。
密度养殖密度的是否合理同样决定着整个工厂化养殖的效益。养殖密度应依据水源、水质、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水平而定。普通流水养鱼一般为50~200尾/m2,或5~10kg/m2,不宜超过20kg/m2。循环水养殖,例如养殖大菱鲆放养密度为0.63kg/m3,到第300天,养殖密度达到48.8kg/m3。据报道,大菱鲆可高密度养殖,达到25~30kg/m3,最高可达75kg/m3。
2、饲养管理
(1)水流调节和水质调控 ① 池水流量的调节 依据进排水中的含氧量和总氨氮、NO2--N等含量调节水流量。池水中一般溶解氧应保持4mg/L以上,出水口的水不低于3mg/L;鱼池排水的总氨<1.5mg/L,NO2-<0.1mg/L。也可根据池鱼摄食情况调节水流量,在水温稳定情况下摄食下降,则应调大流量。流量控制在4个循环/24小时,每次投饵完毕后0.5~1小时后迅速换水,换水量80%左右。 ② 水温的控制 根据不同鱼类的适宜温度的不同,控制好池水的温度,使鱼类始终生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加速鱼类的生长。例如13~18℃水温是大菱鲆的适宜生长温度;16~21℃是牙鲆的适宜生长温度;大黄鱼则应控制在最适水温18~25度;石斑鱼应控制在22~28度。 ③ pH调控 通常要使养殖池水pH偏碱性,常用调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每个池的日喂食量求得每日碱性物质添加量后,称取每池所需数量,溶入水中,全池泼洒。二是在循环水池加入所需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苏打粉)NaHCO3(发酵粉)CaCO3(方解石、石灰石)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等,通过水循环,把调节后的水注入每个池,达到调节pH的作用。在生产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要保证池内碱性物质泼洒均匀,不得造成局部pH过高,以免灼伤鱼体;二要注意安全,碱性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损伤。
(2)投饲 饲料多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不设饵料台。投饵次数较多,除白天外,傍晚和清晨也可适当投饲。在水温23~28℃时,每天投饵6~10次,饲料计划、月分配、投饵率及水温关系投饵应变等可参考池塘养殖的有关部分。投饲也要用音响训练鱼,使形成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每次投饵量仍要坚持使鱼达到八分饱的原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在靠近水口处投饵。
投喂策略按定量投喂原则,避免饱食投喂对鱼平均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喂量。每月初称取平均鱼重,计算饵料系数,根据总重确定月初基础日投饵量,根据饵料系数计算出每日投饵增量,每日递增投喂量。
(3)检查和护理工作 平时经常检查进排水闸门和拦鱼栅情况。
作者: jnjy_hym 2007-1-19 16:57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工厂化养鱼
工业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是传统养殖方式的十倍产量或以上.欢迎参观.绝对绿色环保! 具有划时代意义,你的赚钱利器.工艺流程为:鱼池的高速污水处理(主除亚硝酸盐,氨氮)->杀菌消毒->高能水(出水每升含氧量在10~90毫克之间可调).漏斗式鱼塘设计,赠送远程红外线鱼池摄影系统.全电脑控制分析鱼池水质参数和科学的自动投食量,保证鱼虾高速生长,参考资料:http://www.qiaolianghy.com/fish/fish_1.htm
㈤ 如何利用猪粪
认真看一下吧~~
提要 在国内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粪污粒径分布、沉降性能和气浮工艺适用性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一种先进实用、可靠、易行的猪场粪污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
关键词 粪污处理 沉降性能 气浮工艺 固液分离 厌氧消化 好氧处理
近10年来,我国城郊菜篮子工程飞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国生猪、家禽年产便总量高达5.8亿t,粪水年排放总量高达60亿t。然而,北京和上海市采用工程措施处理的粪水量,只占各自排放量的3%和4%。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许多猪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少数地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流行。规模化猪粪污污染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为此,“规模化猪场污处理关键设备的研制”被列为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攻关项目。
一、国内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概况
1、国外概况
1)小型猪场。有的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木屑养猪场法——每日排泄的猪尿不断被铺在舍内地面上由混有某些微生物的木屑层吸收、消化。每隔一段时间将其装车外运作肥料,再换上新的木屑。有的将粪污经固液分离后,粪渣堆沤作肥料。污水经厌氧消化(即沼气池)处理后,排至农田、鱼塘。最近日本开始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处理。
2)中型猪场。以法国和德为代表的西欧各国的中型猪场都与种植业相配套。猪牛粪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沼气装置处理后,贮存在数个500~1000 m3钢制罐内,待需要时用粪车运至农田作肥料;产出的沼气作本农场的电力和热源,从而成一个生物质多层次利用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农场。
3)大型猪场。美国的一些大型猪场建在半沙漠地区的山坡上。平时,猪粪水顺坡而下,等7~8 a后再将猪场移到它处。这样既减少了粪污处理的大量费用,又改良了土壤、增加了肥力,也为今后种植农作物打下了基础。
发达国家的猪场对环保十分重视。各大型猪一般都采用了固液分离、厌氧消化(即沼气发酵)和沉淀等工艺单元。由于科技的发展,每个单元均有创新。例如:大型沼气装置过去是大型钢混结构的纺缍形池,后发展为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的钢混矩形池。近来澳大利亚又出现没有顶盖的采用特种胶布制成的三相分离器的UASB型池。在好氧工艺中,在传统鼓风曝气装置上又发展了简单实用的多种浅层射汉曝气装置。 为简化工艺,提高悬浮物的去除率,澳大利亚一大型猪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在粪水沉淀后立即采用添加一种高效絮凝的大型气浮装置,使出水的BOD降低到1800 mg/L(估计COD为3000 mg/L),然后排放到牧草地作灌溉之用。
2、国内概况 我国规模化猪场90%以上没有粪污处理工程设施,连简单的固液分离机都没有。在采用工程设施处理粪污的猪场中,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大多数是以能源与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即兴建相应的沼气工程。沼气用于集中供气(少数发电);沼液、沼渣用作农田、菜地、果树和经济作物的肥料以及牛和鱼的饲料添加剂等。只有极少数是以环保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流程与国外技术大致相同,即固液分离—厌氧消化—好氧处理—水生植物塘。有的工程为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运行费用,使厌氧消化的出水直接进入植物塘(坡、沟)进行处理后排放。例如:我院设计的上海嘉定种畜场和上海崇明江口乡种畜的粪污处理工程,污水排放指标均达到并低于上海市畜禽场污水排放标准:COD≤350 mg/L,BOD≤180 mg/L,NH3-N≤80 mg/L。
3、国内外概况总结
1)国内外对于大中型猪场粪污处理的方法,基本有二: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是可行,也是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建设生态农业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好途径;反之,只有采用“污水达标排放”的方法,才能确保养猪业长期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2)对于猪场粪污,这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必须采用厌氧消化(沼气发酵)工艺,因为只有厌氧消化,才能针对可溶性有机物进行大量的去除(去除率可达85%~90%),而且可杀死传染病源,有利防疫。这是固液分离、沉淀和气浮工艺不可取代的。如果采用好氧工芤将要比其消耗近10倍的电能,一次性投资虽然可节省20%,但长期的运行费用将是个沉重的负担。
3)对于“污水达标排放”的猪场,国内外的粪水处理工艺大致相同。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对东南亚国家的考察,只要有一定的水面,应尽量利用“水生植物塘”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其效果十分有效,而且投资省,几乎没有能耗。如果水面足够,可替代耗能大的好氧处理工艺;水面不够也可作为好氧处理工艺的补充。
二、规模化猪场粪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1、猪场污水排放指标 鉴于国家没有对本行业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故采用上海市大中型畜禽场粪水排放暂行规定(沪环保农(1992)第101号): 水源保护区 非水源保护区 CODcr≤350 mg/L ≤400 mg/L BOD5≤180 mg/L ≤200 mg/L NH3-N≤80 mg/L ≤100 mg/L
2、猪场污水水质的确定 规模化猪场使用配合饲料的成年猪,每天每头排有机物量为:COD含量,0.45 kg;DOD含量,0.11~0.18 kg;TS,0.44 kg;SS,0.35 kg;VS,0.33 kg。 目前,猪场有两种清粪方式:一是水冲清粪方式,主要广东等省;二是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方式,主要在四川、湖北和湖南等,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后一种方式是本项目研究的对象。 鉴于地区和气候的不同,采用水冲方式的猪场,每头猪的排污量分别为40,30和25 L/d。相对应的万头猪排污量分别为200,125 m3/d。其粪水水质见表1。 据我们在1996年底对四川、湖北两省以人工清粪为主的猪场粪污排放情况的调查:猪粪尿的收集率为75%,每头猪每天排污量为10 L,故该粪水中的有机物含量,与表1中“40 L/d”所列数值相当。所以该项目猪场粪水水质确定为该值。 由于各猪场的污水在排放时,先经过原有的化粪池和排污沟再进入污水处理单元,因此在污水处理工程进入处实测的COD值一般只有6000~7000 mg/L。所以上述确定值,留有一定余量,作为本项目设计参数是可行的。
3、猪粪水粒度和沉降性能的测试 对鲜猪粪、水冲粪和人工清粪水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1)鲜猪粪含水率:70%左右。
2)猪粪颗粒粒度的分布见表2。 用40目的筛网进行筛分可将猪粪中82%—85%的颗粒去除,效果很好。
3)沉降性能测试。将筛分后的粪水经15min的沉降,其COD去除率如表3。 虽然静态试验与动态试验的结果有误差,但结果表明,猪粪水特别是新鲜粪水的沉降性能很好。
4、猪粪水的气浮试验 为了验证气浮对粪水的处理效果,我们将猪场原粪水和经厌氧处理后的上清液进行了气浮试验。其结果如下:
1)猪场原粪水不加药气浮试验,COD去除率�10%。
2)厌氧出水不加药气浮试验,其结果如表4。
3)原粪水加药气浮试验,结果见表5。 可见,采用加药气浮法处理高浓度猪粪水效果较好,但处理成本高;不加药气法处理厌氧出水效果也不高,所以气浮法在工艺中暂不予考虑。
5、猪粪水处理工艺流与参数的确定
1)工艺流程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试验,以人工清粪方式的猪场粪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参数设计 其中括号中的数值为去除率。
a. 原粪水水质 COD=11 250 mg/L,BOD=4 500 mg/L,SS=8 750 mg/L。
b.原粪水经固液分离和沉淀池后的水质 COD=6 750 mg/L(40%),BOD=3 300 mg/L(25%),SS=4 800 mg/L(45%)。
c.上述污水再经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处理后的水质 COD=1 000 mg/L(85%),BOD=330 mg/L(90%),SS=480 mg/L(90%)。厌氧池HRT=3 d,酸化调节池HRT=0.5,厌氧出水水质与现有大型猪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出水水质基本相同。
d.上述污水再经SBR处理后的水质 COD=350 mg/L(70%),BOD=70 mg/L(80%),SS=145 mg/L(79%)。SBR的停留时间为0.5 d。至此,处理后的污水已达到了所研究的技术指标。如果再经小面积的水生植物塘深度处理,其结果将会更佳。
e.如果其猪场周围有一定的水面可供利用,则厌氧出水经预曝气池充氧后进入水生植物塘被过滤吸咐,也可达到排放指标。经计算,人工清粪的万头猪场,排污量为50 m3/d,只需0.5 hm2的水生植物塘。
三、结论
1)根据实验和以往实际工程中的经验,新鲜的冲洗粪水的沉降性能很好。即使在北方猪场,污水在猪舍粪沟沟沉积7—10 d,其沉性也较好,但沉降时间大约要延长到2—3 h,近一半的SS和COD可被去除。所以,在该工艺流程中,固液分离和沉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省投资、去除效果好的办法。
2)根据徐洁泉等同志的小试结果,采用UASB、UBF和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对猪粪水进行处理,对它们的有机物去除率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进水10 000 mg/L左右,在10,15和25℃发酵温度下,有机负荷分别为2.29,2.59和5.59gCOD/(L·d)时,三种厌氧装置差异很小,均在91%左右。由于折流式池的运行管理比UASB简单,对高悬浮固体废水的适应必较强,没有三相分离器,工程投资较省,所以选用折流式池型是可行的。
3)由于粪水处理量很小,只有50m3/d,所以好氧处理采用间歇序批式完全混合的活性污泥法较为适宜。这样不仅节省基建投资,而且可在保证污水排放达标的前提下,根据进水负荷的大小,调节曝气时间,降低能耗。
4)由实际运行的效果来看,水生植物对粪水的深度处理十分有效。只要有足够的水面,达到BOD≤50mg/L应没有问题。即使没有足够的水面,在地区,作为好氧处理工艺的补充也是值得的。
5)溶气气浮工艺处理猪场粪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加药的有机物去 效果较差;加药的有机物去效果较好,但处理成本较高(大约0.4元/m3),猪场难以接受,而且气浮也可采用共它工艺取代:所以在该工艺流程中不予采用。如果有低价高效的絮凝剂时,是否可取代厌氧节艺是今后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总之,针对人工清粪方式的猪场粪水处理设计的该工艺流程方案,在目前情况下,是比较先进可靠、投资较省、运行管理方便的,是适合于我国国情的。 (本文来自:中国畜牧人论坛,http://www.xumuren.cn )
㈥ 如何根据停留时间计算池容
水力停留时间等于反应器有效容积与进水流量之比。所以反应器有效容积等于水力停留时间乘以进水流量。
调节池的容量取决于日排水量及排水量的变化规律,对于不同功能的构筑物,日排水量及其排水规律有很大差异,根据日本“(JISA3302-1988)标准不同用途建筑物合并处理净化槽(即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服务人数建设标准”计算。
部分公共建筑每100立方米建筑面积每日污水标准如下(吨):公共住宅1.0,影剧院1.6,宾馆3.0,饮食店11-26,办公楼1.6,集体宿舍1.4。
在设计前已具备准确的污水量和水量变化曲线情况下,可用图解法求得理论调节容积,国内对各种建筑物的污水处理量及变化规律还没有准确的实地调查数据,故目前一般按平均小时流量的倍数即调节池停留时间的经济值只来确定调解池容积。
也可按下式计算调节池容积V:
V=(Q/T-K*Q/24)*T
Q-设计污水量(立方米/day);T-建筑物排水时间(hr/day);K-流量调节比(调节池出水流量与日平均流量之比)
如某办公楼Q=400立方米/day,T=10hr/day,k=1.5,则V=(400/10-1.5*400/24)*10=150立方米,相当于停留时间t=150/400/24=9hr。
(6)养殖废水调节池的设计计算扩展阅读:
沼气池容的计算方法:
沼气池容积的确定是沼气池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容积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原料和满足使用要求;如果设计过大,又没有充足的原料,势必浓度降低,产气率降低,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沼气池的容积应根据农户所拥有的发酵原料、人口数量、发酵工艺、气温、用气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根据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每人每天平均用气量为0.2~0.3立方米,沼气池容积定为6立方米、8立方米、10立方米、12立方米。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沼气池容积。
(1)根据人口数量计算沼气池容积:满足一个农户全家人口生活用能的沼气池池容,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V =V1+V2=V1+0.15V=V1/0.85=n•k•r /0.85
式中:V —沼气池总容积(立方米);
V1—发酵间容积(立方米),V1=0.85V ;
V2—贮气间容积(立方米),V2=0.15V ;
n—气温影响系数,一般南方地区取0.8~1.0,中部地区取1.0~1.2,北方地区取1.2~1.5;
k—人口影响系数,2~3口之家取1.8~1.4,4~7口之家取1.4~1.1; r—每户人口数。
沼气池容积与人口的关系见表3-1。
表3-1 沼气池容积与人口的关系
池容(立方米) 6 8 10
每天可产沼气量(立方米) 1.2 1.6 2.0
可满足全家人口数(个) 3 4~5 5~6
(2)根据养殖规模计算沼气池容积:对于中小型养殖场和较大规模的庭院养殖户,沼气池容积应根据发酵原料的数量、一定温度下发酵原料在池内停留的时间和投料浓度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V =(G•Ts•HRT)/(r•m)
式中:G —每天可供发酵的原料湿重(千克);
Ts —原料中干物质含量的百分比(%);
HRT —原料在池中的滞留天数(水力滞留期);
r —发酵原料浓度换算成的容重(千克/立方米),r =原料浓度×发酵液容重,发酵液容重一般取水的容重,即1000千克/立方米;
m —池内装料有效容积(%)。
例题:一养猪场,养猪250头,每天可产鲜猪粪1000千克,其干物质含量为20%,发酵原料容重为6%×1000千克/立方米,在35℃条件下发酵滞留期为15天,要求池内只装料85%,求需建多大的沼气池?
解:V =(G•Ts•HRT)/(r•m)
=(1000×0.2×15)/(60×0.85)
=58.82 (立方米)
经过计算,修建60方米的沼气池,即可满足要求。
(3)根据生产用能计算沼气池:如果规划利用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开动发动机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池容:
V =(t•u•Ne) /(a•Vo )
式中:V —沼气池净空容积(立方米);
t —加工机器工作时间(小时);
u —发动机耗气量(立方米/千瓦•时);
Ne —发动机功率(千瓦)
a —沼气池池容产气率,[立方米/(立方米•天)]
V o —装料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