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如何提高磷的去除效率
生物除磷系统的生产运行经验表明,生物除磷工艺要稳定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国内外的不少专家针对此作了不少的研究,为了解决污水排放不能达到城镇污水排放标准,经常会向除磷工艺中投加化学药品,采用生物化学相结合的除磷方法,以提高除磷的效率。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要保证生物除磷系统出水含磷量低于0.5mg/L,基本有两种可行方法:其一是与化学除磷相结合,通过化学反应和药剂的催化作用提高除磷效果;其二是通过应用初沉污泥发酵生成足够数量的VFAs,提高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可利用的碳源来提高除磷效果。
总结生物除磷实验和污水处理厂世纪运行效果,活性污泥的生物除磷工艺主要控制要点包括一下几点:①污泥龄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统的本质是通过排除富磷剩余污泥来达到除磷效果的,因此剩余污泥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除磷性能。通常认为污泥龄越长,污泥产率越低,污泥含磷量越低,去除单位重量磷需要消耗较多的BOD5。仅以除磷为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宜控制较短的污泥龄,一般为3.5~7d。②有机物浓度和有机基质类型的控制:经大量的研究发现,若要使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磷含量低于1.0mg/L,达到排放标准,进水中的BOD5/TP应控制在20~30,且含由丰富的低分子有机酸(VFAs)机制,Gerber等人认为磷的厌氧释放基本上取决于进水的性质而不是厌氧状态本身。③ DO的控制:厌氧段溶解氧(DO)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DO控
制在2mg/L左右;④硝酸盐的控制: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硝酸盐的去除是除磷的先决条件。但硝酸盐
控制在什么水平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通常认为应控制在0.2mg/L以下,硝酸盐影响的程度和废水有机物浓度以及有机基质类型有关,Ekema等人认为,当COD/TKN的比值小于7~9时,生物除磷系统很难获得好的效果。⑤出水SS的控制:生物除磷系统污泥含磷量一般大于5%,为达到严格的磷控制标准,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设置过滤设施是必要的。
为了达到理想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就必须考虑诸多因素。在生物除磷工艺中,对污染物的去除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因此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多少,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而在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聚磷菌是活性污泥除磷的关键,因此提高生物除磷工艺除磷效率方法就是提高聚磷菌在整个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量,使聚磷菌在该生物系统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使其成为优势菌种,已达到较好除磷效果。
为此试想通过在好氧池前设置高负荷好氧池提过活性污泥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在高负荷好氧池中,大量的有机物质的进入,使微生物在高负荷条件下处于对数增殖期,大量的繁殖形成一个生物再生区域;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粘性物质,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产生吸附,已达到对污染物的更好结合利用,最终达到去除的目的。
另外,为了使聚磷菌在系统中成为优势菌种,可通过控制好厌氧池这个“生物选择器”在聚磷菌释放磷这个环节上各种释放磷因素,已达到使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种的可能。
B. 化粪池中的大粪能倒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曝气池里面吗倒进去后对污水处理效果好还是不好
粪便的成分中3/4为水,1/4为固体;固体中30%为死细菌,10%~专20%为属脂肪,2%~3%为蛋白质,10%~20%为无机盐,30%为未消化的残存食物及消化液中的固体成分如脱落的上皮细胞。因此,从技术角度讲,人粪便的可生化性较好,可以直接倒。但是由于有机物含量非常高,并且如果是牛羊等食草动物的粪便的话,很多是难短时间降解的纤维素等成分,大量的情况下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冲击。另外,粪便容易沉到池底,对于采用微孔曝气装置的池型不利,容易发生堵塞。要加的话可以在厌氧段加入。
C. 怎样判断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性能
从外观看:絮凝状况,沉淀时间,气味,污泥颜色。
从数据看:污泥指数,沉降比,污泥龄,溶解氧 。
污泥调理方法:
1. 化学调节法
(1)混凝剂:
污泥化学调理常用的混凝剂及其高分子聚合电解质;有机高分子聚合电解质和微生物混凝剂等3类。
1) 无机混凝剂:铝盐、铁盐;投加量为污泥干固体重量的(7~20)%。
2) 高分子混凝:PAM(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污泥干重的1%以下。
助凝剂:本身不起混凝作用,调节污泥的PH值,改变污泥颗粒结构,破坏胶体的稳定性,提高混凝效果,如硅藻土、石灰等。
3) 微生物混凝剂: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主要3种:直接用微生物细胞为混凝剂;从微生物细胞提取出的混凝剂;微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作为混凝剂。由于微生物混凝剂具有无毒,无二次污染,可生物降解,混凝絮体密实,对环境和人类无害等优点而受到重视与推广应用。
a.直接用微生物细胞为混凝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b.从微生物细胞提取的混凝剂:真菌、藻类含有葡萄糖、甘露聚糖、N-2酰葡萄糖等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带阳电荷的脱乙酰几丁质(壳聚糖),含有活性氨基和羟基等具有混凝作用的基团。
c.微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作为混凝剂: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具有混凝作用,如普鲁兰。
(2)助凝剂
一般不起混凝作用。助凝剂的作用实调节污泥的PH值;供给污泥以多孔状格网的骨架;改变污泥颗粒结构破坏胶体的稳定性;提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增强絮体强度。主要有:硅藻土,珠光体,酸性白土,锯屑,污泥焚烧灰,电厂粉尘,石灰及贝壳粉等。
助凝剂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直接加入污泥中,投加量一般为10~100mg/L;另一种方法是配制成1%~6%浓度的糊状物,预先粉刷在转鼓真空过滤机的过滤介质上成为预覆助凝层。
2. 热处理法
污泥热处理兼有污泥稳定、消毒和除臭等功能。适用于初沉污泥,消化污泥,活性污泥,腐殖污泥及它们的混合污泥。可分为高温加压热处理法与低温加压热处理法两种。
(1)高温加压热处理法
控制条件:温度为170~200℃,压力为1.0~1.5MPa,反应时间为1~2h。
(2)低温加压热处理法
控制条件:温度低于150℃(可在60~80℃时运行),压力为1.0~1.5MPa,反应时间1~2h。
3. 冷冻法
即胶体颗粒开始冷冻,随着冷冻层的发展,颗粒被向上压缩浓集,水分被挤向冷冻界面。由于冷冻层的迅速形成,有部分颗粒妨碍水分的流动,因而在新的冷冻界面重新开始冷冻,使浓集后的颗粒夹在冷冻层之间。浓集污泥颗粒中的水分被挤出。冷冻-融解使污泥颗粒的结构被彻底破坏,脱水性能大大提高,颗粒沉降与过滤速度可提高几十倍。可直接进行脱水。
冷冻-融解过程使不可逆的,即使再用机械脱水或水泵搅拌也不会重新成为胶体。
4. 淘洗法
此法适用于消化污泥的调理。淘洗法使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或自来水、河水把消化污泥中的碱度洗掉以便节省混凝剂用量,但需要增设淘洗池及搅拌设备。一减一増大体可抵消,加上目前高效混凝剂的不断开发,淘洗法已逐渐被淘汰。
D. 污水处理污泥怎么处理
污泥稳定处理有好氧稳定和厌氧稳定,好氧稳定有很多优点,但能耗很高,只有当污泥量较少时才采用。污泥厌氧稳定处理通常采用中温(35℃)厌氧消化方法。国内已有十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此方法,污泥经消化后,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污泥消化过程中还产生大量沼气(消化降解1kgCOD可产生350L沼气)可以回收利用。
但由于消化装置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有难度。污泥厌氧消化和沼气利用装置费用,约占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费的30%左右,而且大多需进口技术和设备。从调查已建消化池的实际运行看,只有少数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管理、设计问题,亦有沼气利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问题。比较好的如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该厂设计规模为处理城市污水40万m3/d,污泥日产2460m3(含水率96%),产生沼气13300m3,供4台248kW发电机发电,日可发电27000度,并与市电并网。
污泥的稳定问题,除了采取污泥厌氧消化外,还应结合污水处理工艺中考虑少产生污泥和稳定泥质的方案。例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采用延长污水曝气时间,减少污泥的产量;设计参数中增加污泥泥龄(如泥龄20天以上),尽量使污泥趋向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对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采用带有延时曝气功能处理工艺(如氧化沟等处理工艺)是可取的。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投资低(如AB法的A段),而污泥量较多,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故应当把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统一考虑,一并计算投资和运行费用。
污泥的稳定并不等于污泥无害,用于农田还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中关于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见下表。其中对镉、汞、砷、苯并芘、多氯联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应该通过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源头的排放,来控制污泥的性质。
国外在污泥稳定方面,除了用生物法(包括中温消化、高温消化及利用微生物和某些添加剂)外,还采用了化学法,有的将脱水后的污泥加盐酸调pH值至2~3,反应60分钟再加硝酸钠;有的对脱水污泥添加石灰。后者在欧洲应用较多。
E. 污泥负荷越低,污水处理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污泥负荷大小实质就是供给单位质量活性污泥营养的多少。污泥负荷大,活性污泥增长速率,有机物去除速率和氧的利用速率均高,但污泥负荷大,处理系统出水不易合格,同时由于微生物活力强,污泥不易凝聚沉降,与水分离不好。污泥负荷小,则反之。因此,欲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就应根据具体的处理工艺控制适宣的污泥负荷。
(5)污泥法污水处理效果扩展阅读:
污泥处理技术:
1、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悬浮物去除率达95%出水效果好。
3、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
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F. 污水处理厂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如何选择工艺
主要废水的特点。如果是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厂就比较复杂,一般除了生化处理还需要物化处内理,容生化大多数采用A/O法,运行稳定,脱氮效果好。物化可以用一些氧化和混凝沉淀之类的。
如果是城镇污水的就很简单了,牵涉到需要脱氮除磷的就用AAO,针对高氮的可以用AO,一般的可以用氧化沟。现在很多都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可以在氧化沟前面增加厌氧区和缺氧区,形成改良式的氧化沟,也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如果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话,还可以用CASS。
选择工艺的时候主要是看水质水量特点,各种构筑物对水量大小都有一定适应力,水质的话要感觉COD、氮磷情况来决定工艺。同时兼顾排放标准,排放标准要求很高的话,生化后的处理还挺复杂的
G.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为什么会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污泥膨胀以及非丝状菌污泥膨胀两种类型
一、丝状菌污泥膨胀原内因:容1.进水水质 2.反应器环境
进水水质:(1)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2)原水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物质含量较高
(3)硫化物含量高 (4)进水波动
反应器环境:(1)温度 (2)溶解氧 (3)PH值 (4)BOD—污泥负荷
二、非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在污泥膨胀发生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非丝状菌是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基础,形不成絮体,从而也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最终导致污泥解体。
解决方法:(1)强化曝气控制污水入池速度(2)调整负荷(3)分段注水(4)投加含氮化合物(5)投加石灰和消化污泥(6)稀释流入污水(7)如碳水化合物增多,要调查废水的来源(8)有毒废水进入系统时,应进行预处理
H. 污水处理污泥过多
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好氧、厌氧等反映!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来降低bod、cod
微笑
I.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 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3.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