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实验室废水的类型都有哪些
实验室废水分类
根据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实验室废水两大类。尺念无机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水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不过实验室废水往往是既含有无机物又含有机污染物。按实验室类别可以分为化学、物理、电子、生物、环境类实验室废水。如果按照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可以分为含重金属废水、含氰废水、含酚废水、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卤素类废水等。
实验室废水处理原则与方法
实验室废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量少,间断性强,高危害,成分复杂多变。不同的废水,污染物组成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度也不相同故处理这类废水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有成熟的工艺和方法能将此类废水综合处理到达标排放的标准。如果说实验室是各个实际工厂的小模型的话,那么实验室废水就是各种实际工业废水的大集合。实验室废水的治理不能等同于工业废水处理,而是采用多单元处理流程系统或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处理,尽可能的降低处理难度,使得处理费用较低,操作比较简单。
实验室废水来源
实验室废水主要来自各科研单位实验研究室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废水按污染程度可分为高浓度和低浓度实验室废水。高浓度实验室废水主要成分为液态的失效毁握试剂(废洗液,废氰化钾,废有机溶剂等),液态的实验废弃产物或中间产物(如各种有机溶剂,离心液,液体副产物等)以及各种洗涤液(产物或中间产物的高浓度洗涤液,仪器或器皿的润洗液和高浓度纤困庆的洗涤废水等);低浓度实验室废水指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浓度与毒性较低的实验用水,一般包括使用大量水对实验器皿和实验产物进行清洁的洗涤废水,毒性小、浓度低的废试液,以及用作冷却、加热用途的水。
❷ 化工污水和核污水区别
答:化工污水和核污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污水,它们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1. 污水来源:化工污水是指由化工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含了各种化学物质和有机溶剂的废水。而核污水是指核能产业中的废水,包括核电站的冷却水、放射性废水以及核设施的污水。
2. 污染物组成:化工污水中的污染物通常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毒性物质等,它们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核污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更直接而严重。
3. 处理难度:由于化工污水的污染物种类较多且复杂,其处理难度较大。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而核污水的处理更为复杂和严谨,需要特殊的处理工艺和设备,以确保放射性物质被安全隔离和去除。
4. 环境影响:化工污水的排放可能对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核污水的排放则存在更严重的潜在风险,因为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性更高。
由于化工污水和核污水都包含有害物质,必须采取适当的管理和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危害。处理化工污水和核污水要求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设备,并遵循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些污水。
❸ 实验室废液的种类及来源有哪些
实验室废水分类方法
1、有机废水:
废水中含有第一类有机溶剂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
废水中含有第二类有机溶剂2-甲氧基乙醇、氯仿、1,1,2-三氯乙烯、1,2-二甲氧基乙烷、1,2,3,4-四氢化萘、2-乙氧基乙醇、环丁砜、嘧啶、甲酰胺、正己烷、氯苯、二氧杂环己烷、乙腈、二氯甲烷、乙烯基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N,N-二甲基乙酰胺、甲基环己烷、1,2-二氯乙烯、二甲苯、甲醇、环己烷、N-甲基吡咯烷酮,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废水中含有第三类有机溶剂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
2、无机废水类:
含重金属废水:含有铁、钴、铜、锰、镉、铅、镓、铬、钛、渚、钖、铝、镁、镍、锌、银等重金属离子废水。
含氰废水:含有游离氰废液(需保存在pH10.5以上)者或含有氰化合物或氰错化合物。
含汞废水:含有汞离子废水。
含氟废水:含有氟酸或氟化合物的废水。
酸碱性废水:含有酸或碱的废水。
含六价铬废水:含有六价铬化合物的废水。
3、含油废水类:
废水中含有废弃油(脂):灯油、轻油、松节油、油漆、重油、杂酚油、锭子油、绝缘油(脂)(不含多氯联苯)、润滑油、切削油、冷却油及动植物油(脂)等。
4、致病危害废水:
医疗废水水量水质变化较大,成分复杂,BOD、COD、SS、NH3-N、大肠杆菌等污染物质含量较高,是一种存在潜在致病和直接致病危害的危险废水,含多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其含有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原性细菌、肠道病毒、蠕虫卵和原虫四类,具体包括沙门氏菌属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传染性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基病毒、蛔虫卵、钩虫卵、血吸虫卵和阿米巴原虫等。大多数医疗废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达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其中大肠菌群数每毫升多在20万个以上,肠道致病菌检出率达30%~100%。医疗污水带有大量的病原体,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❹ 为什么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水不能直接排进下水道
因为会污染地下水质。
有机溶剂是一类由有机物为介质的溶剂,反之为无机溶剂,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一般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生理之影响有下列几种:
(1) 对神经系统破坏:
因抑制神经系统的传导冲动功能,产生麻醉,神经系统障碍或引起神经炎等。如二硫化碳引起的神经炎;甲醇中毒影响视神经等。此类溶剂尚有酒精、苯、氯化乙醇、二氯乙烷、汽油、甲酸戊酯、醋酸戊酯、二甲苯、三氯乙烯、丁醇、松节油、煤油、丙酮、酚、三氯甲烷、异丙苯等。
(2) 对肝脏机能损伤:
因损伤肝脏机能,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炎及中毒性肝炎;一般氯化烃类均会引起肝脏中毒现象。此类溶剂有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烷、苯及其衍生物等。
(3) 对肾脏机能破坏:
肾脏为毒物排泄器官,故最易中毒,且因血氧量减少,亦足以使肾脏受害,发生肾炎及肾病。此类溶剂包括烃类之卤化物、苯及其衍生物、二元醇及其单醚类、四氯化碳、乙醇等。
(4) 对造血系统破坏:
因破坏骨髓造成贫血现象。此类溶剂包括苯及其衍生物如甲苯、氯化苯、二元醇等。
(5) 对粘膜及皮肤刺激:
因刺激粘膜,使鼻粘膜出血,喉头发炎,嗅觉丧失或因皮肤敏感产生红肿、发痒、红斑及坏疽病等。此类溶剂包括氯仿、三氯甲烷、醚、苯、醋酸甲酯、煤油、丙酮、甲醇、石油、氯酚、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