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超滤液
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这种滤过液就是超滤液。
尿液首先在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形成超滤液,人体每天正常生成的超滤液可以达到180升。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那么肾小管和集合管可以把人体大部分的水分和各种溶质重吸收回血液,称之为重吸收。
除此以外,肾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的功能,可以将某些物质分泌入小管腔内,称为分泌。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人体正常每天生成的尿液只有1.5升。
(1)透析超滤液是什么扩展阅读:
超滤技术: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
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x10000—1x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
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
超滤原理并不复杂。在超滤过程中,由于被截留的杂质在膜表面上不断积累,会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当膜面溶质浓度达到某一极限时即生成凝胶层,使膜的透水量急剧下降,这使得超滤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此,需通过试验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使超滤成为一种可靠的反渗透预处理方法。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UItrafil-tration 简称UF)。能够将溶液净化,分离或者浓缩。超滤是介于微滤与纳滤之间,且三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来说,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操作压力为0.1–0.5 Mpa。
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超滤膜根据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外型,又可分为: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中空纤维和多孔式。目前家用超滤净水器,多以中空膜为主。
超滤膜的工作以筛分机理为主,以工作压力和膜的孔径大小来进行水的净化处理。以中空纤维为例。
以进水方式可分为外压式:原水从膜丝外进入,净水从膜丝内制取。反之则为内压式。内压式的工作压力较外压式要低。超滤膜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业用超纯水和溶液浓缩分离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资料:网络-原尿
参考资料资料:网络-超滤技术
❷ 超滤液和血浆相比,缺少什么
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这种滤过液就是超滤液.
❸ 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小分来子经过半透自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分类:用于医学上的透析大致分为三大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
适用范围:使体液内的成分(溶质或水分)通过半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其他毒物在体内蓄积的情况。常用的透析法有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
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情况: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患者血肌酐浓度超过700,或者肾小球滤过率在15ml/min/1.73m2以下时,如果出现了水负荷过重(比如有水肿或腹胀的症状)、严重的营养不良、药物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就需要做好随时做透析的准备。
血透和腹透的区别:
血透更容易达到充分性,但对心血管要求条件高,透析时间相对固定,必须按时到医院进行透析。
腹透禁忌证较少,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家进行操作治疗,但容易因卫生条件不佳或者操作不当诱发腹膜炎。
❹ 超滤与透析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
超滤:超滤是血液通过机器泵或者血压流经体外滤器,在人工肾小球跨膜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通过对流的方式获得超滤液。
透析:透析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二、使用的膜不同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三、装置不同
超滤:超滤装置一般由若干超滤组件构成。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装置是血液透析器。
(4)透析超滤液是什么扩展阅读
超滤的操作影响因素:料液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运行周期、进料浓度、料液的与处理、膜的清洗。
操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处理的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由于高温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因此应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取决于膜和凝胶层的性质。超滤过程为凝胶化模型,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这时的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
❺ 临床上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一 血液透析的原理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通过其生物物理机制,完成对溶质及水的清除和转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弥散(Diffusion)、对流(Convection)及吸附(Absorption)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通过超滤(Ultrafiltration)和渗透(Osmosis)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同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使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溶质转运
a. 弥散转运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称此现象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在两种溶液之间放置半透膜,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中运动,称为透析。这种运动的动力是浓度梯度。HD的溶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弥散转运来完成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向透析液侧移动,从而减轻尿毒症症状;透析液中钙离子和碱基移入血液中,以补充血液的不足。为叙述方便,一般提到的是净物质转运,实际上通过膜的溶质交换是双向性的。
b. 对流转运
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磨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Solvent Drag)。HD和血液过滤(Hemofiltration,HF)时,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侧或滤液侧移动(超滤)时,同时携带水分中的溶质通过透析膜。超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就是通过对流的原理进行的。反映溶质在超滤时可被滤过膜清除的指标是筛选系数,它是超滤液中某溶质的浓度除以其血中浓度。因此,利用对流清除溶质的效果主要由超滤率和膜对此溶质筛选系数决定。
c. 吸附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Van der Wassls)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b2-M、补体、炎症介质、内毒素等)。膜吸附蛋白质后可使溶质的扩散清除率降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水的转运
液体在水力学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超滤。临床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反超滤。
3. 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透析患者每天因食物代谢产生50~100mEq的非挥发性酸,由于患者的肾功能障碍,这些酸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只能由体内的碱基中和。体内中和酸性产物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盐,因此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H2CO3浓度常降低,平均为20~ 22mEq/L左右。透析时常利用透析液中较血液浓度高的碱基弥散入血来中和体内的酸性产物。
二 影响透析效率的因素
1. 透析器类型
目前各种类型透析器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以及对水分超滤的效率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透析膜性能。如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聚丙烯膜等对中分子物资和水分清除效果优于铜仿膜透析器。此外,透析效率尚与透析器有效透析面积成正比。一般应选用透析面积为1.2~1.5m2的透析器为宜。
2. 透析时间
透析时间与透析效率呈正比。使用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每周透析时间为12~15h。
3. 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量
每分钟流入透析器内的血液和透析液流量与透析效果密切相关。HD过程中,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或尿素氮的清除率,一般可由简化的清除率公式计算:
清除率=
Ci=某溶质流入透析器浓度;
Co=某容质流出透析器的浓度;
QB=入透析器的血流量(ml/min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血流量越大,清除率越高;(2)在透析过程中,血液内某一溶质的清除与该物质在血液侧与透析液侧的浓度的梯度差呈正比,为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差,可以增加透析液流量。此外,清除效果尚与透析液通过透析器时接触透析膜的量、面积、时间有关。血流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反向流动,可增加接触时间。故透析液流量亦直接影响溶质的清除。常规HD要求血流量为200~ 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若能提高血流量至300ml/min,或必要时提高透析液流量至600~ 800ml/min,则更可提高透析效率。
4. 跨膜压力
HD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清除,主要靠超滤作用。超滤率与跨膜压(TMP)密切相关。TMP越大,超滤作用越强。在常规HD时为扩大TMP,一般在透析液侧加上负压,通常为20~ 26.6kPa(150~200mmHg),使水分从血液侧迅速向透析液侧流动。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及时调节TMP甚为重要。血压正常患者,在血流量为200ml/min时,入口端平均动脉压(MAP)小于10.6~12kPa(80~ 90mmHg)。而出口端MAP小于6.6~ 8kPa(50~60mmHg)。若出口端MAP过低提示透析器内阻力增加,升高则提示静脉回路内有阻力或见于体内静脉压升高。此外,增加血流量至300ml/min亦可明显提高透析器两端MAP。透析器内MAP还受血流量和静脉端回路阻力的影响。TMP实际上应等于透析器平均动脉压与透析液侧的负压测定之和。
5. 溶质分子量
在弥散过程中,溶质转运速率与其分子量有关。尿毒症患者血液中蓄积小分子量的物质如尿素、肌酐等通过透析膜的弥散速率高,铜仿膜中空纤维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率可达130~ 180ml/min,而中分子量的物质(分子量300~5000之间)弥散速率低,而分子量超过5000以上的物质不能通过一般材料的透析膜。在对流过程中,在膜截留分子量以下的溶质其转运速率取决于溶液转运速率,而与分子量无关。
三 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血液透析是目前公认的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效力又高又快的血液净化方式。临床适用于各种原因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水分过量(急性肺水肿,严重肾病综合征等)、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或毒物中毒。严格来说,HD没有绝对禁忌证。只需要从患者、病情及设备条件衡量利弊,选择一种血液净化方式。
1. 适应证
a. 急性肾功能衰竭
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目的是:(1)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及毒素;(2)维持酸碱平衡;(3)为用药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4)避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出现。凡高分解代谢者(每日血尿素氮上升超过或等于14.3mmol/L,肌酐超过或等于177?mol/L,钾上升1~2mmol/L,HCO3-下降大于或等于2mmol/L,)立即进行透析。非高分解代谢者,但符合下述第一项并有其它任何一项者,即可进行透析:(1)无尿48小时以上;(2)血尿素氮(BUN)超过或等于21.4mmol/L(60mg/dl);(3)血肌酐(Cr)超过或等于442?mol/L(5mg/dl);(4)血钾超过或等于6.5mmol/L;(5)HCO3-小于15mmol/L,CO2结合力小于13.4mmol/L(35Vol%);(6)有明显水肿、肺水肿、恶心、呕吐、嗜睡、躁动或意识障碍;(7)误输血或其它原因所致溶血、游离血红蛋白高于12.4mmol/L。
b.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HD治疗的目的是:(1)维持患者生命,恢复工作;(2)对有可逆性急性加重因素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可帮助其渡过危险期;(3)配合肾移植。HD不仅可作为移植患者的术前准备,而且可作为移植后出现ARF及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的应急措施。
慢性肾功能衰竭HD的时机尚无统一标准,我国由于医疗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患者透析较晚,故影响透析疗效。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透析。透析指征:(1)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2)BUN高于28.6mmol/L(80mg/dl),或Cr高于707.2?mol/L(8mg/dl);(3)血尿酸增高伴有痛风者;(4)有高钾血症;(5)有代谢性酸中毒;(6)口中有尿毒症气味,伴食欲丧失和恶心、呕吐等;(7)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高血压或尿毒症性心包炎,用一般治疗无效者;(8)出现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如个性改变、不安腿综合征等。
c.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凡能够通过透析膜清除的药物及毒物,即相对分子质量小,不与组织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较均匀,而不固定于某一部位者,均可采取透析治疗。应在服药物或毒物后8~12h内进行,病情危重者可不必等待检查结果即可开始透析治疗。下列情况并非透析禁忌症:(1)呼吸暂停;(2)难治性低血压;(3)昏迷;(4)肺部感染;(5)原有肝、肾、肺疾患或糖尿病者。通过HD可以清除的药物有:(1)镇静、安眠、麻醉药:巴比妥类、格鲁米特、甲丙氨酯、甲喹酮、副醛、水合氯醛、氯氮卓、地西泮;(2)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3)止痛药:阿司匹林、水杨酸类、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4)抗生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素、青霉素类、利福平、异烟肼、磺胺类、万古霉素、先锋霉素II等;(5)内源性毒素:氨、尿酸、乳酸、胆红素;(6)金属类:铜、钙、铁、钴、镁、汞、钾、锂、铋;(7)卤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碘化物、氟化物;(8)兴奋药:苯丙胺、甲基丙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异恶唑酰肼;(9)其它:砷、硫氰酸盐、苯胺、重铬酸钾、利血平、地高辛、麦角胺、樟脑、四氯化碳、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一氧化碳、奎宁、氯磺丙脲。
d. 其它疾病
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用一般疗法难以生效者;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肝硬化顽固腹水;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牛皮癣;精神分裂症。
2. 禁忌证
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改进,血液透析已无绝对的禁忌证。下列情况为相对的禁忌证。(1)休克或低血压,血压低于80mmHg(10.7kPa)者;(2)严重的心肌病变导致的肺水肿及心力衰竭;(3)严重心律失常;(4)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脑出血;(5)晚期恶性肿瘤;(6)极度衰竭、临终患者;(7)精神病及不合作者,或家属不同意透析者。
四 透析机器及透析器的选择
1. 透析机的选择
应选择定容型透析机及碳酸氢盐透析液,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钠浓度的透析液。
2. 透析器的选择
铜仿膜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差,该膜可激活补体,发生低氧血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条件的应选择碳酸脂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醋酸纤维膜透析器。作者单位主要应用聚砜膜、聚酰胺膜及聚丙烯腈膜。在相同条件下,老年人和有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肺部并发症者,应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人工合成膜,儿童宜选择容积较小的透析器。一般情况下,对透析器及透析膜不必作过多的选择。
五 透析时机和速度
目前,对于ARF总的趋势是早期、多次或连续性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不仅有利于预防某些危险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及肾功能的恢复。
透析的合并症通常多发生于透析的早期。因此,透析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尤其是在透析开始后的前30min,血流量应适当控制。大多数成人可耐受150~200ml/min的血流量,此时血尿素氮的清除也足以达到预期目的。对于紧急透析患者,透析应该缓慢进行。在1~4次透析过程中,血尿素氮的清除率只需保持在1~2ml/(kg·min);患者如处于高危状态,其尿素氮的清除率亦不应超过3ml/(kg·min)。高分解代谢的患者,则不必严格遵守以上原则,否则不足以控制尿毒症的发展。
六 血液透析技术故障及急性并发症
1. 血液透析技术故障
a. 透析膜破裂
常因静脉端突然阻塞、负压过大或透析器多次复用所致,此时可见透析液被血染。透析膜破裂需要更换透析器,合理复用透析器,是防止透析膜破裂的关键。
b. 凝血
肝素剂量不足、低血压时间长、血流量不足、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等均可诱发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凝血。临床表现为血流缓慢、静脉压升高或降低,随后除气室内泡沫增多或管道内出现凝血块。凝血的防治措施是:(1)测定凝血时间;(2)合理应用肝素;(3)提高血流量;(4)防止低血压;(5)严重凝血时立即停止透析,严禁将血液驱回体内。
c. 透析液高温
常因血液透析机加热器失控所致,曾有透析液温度达55℃发生溶血和高钾血症而死亡的报道。防治的措施是:(1)透析前应该认真检修血液透析机温度监护器;(2)如果发生此意外,透析器及血液管道内血液不能输入体内,应立即输新鲜血使红细胞维持在一定水平,用无钾透析液继续透析,密切注意高钾血症所致的心脏改变。
d. 透析液配制错误
使用低渗性透析液可导致低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20mmol/L,临床表现为水中毒,如头痛、抽搐、溶血,伴有背痛与腹痛。高渗透析液可引起高钠血症、细胞脱水,表现为口渴、头痛、定向力丧失、木僵和昏迷。低钠血症发生后应立即改为正常透析液透析;高钠血症发生后,应输入低渗液体,用正常透析液透析。
e. 硬水综合征
常因反渗机故障所致。透析液内钙、镁含量增加,出现高钙和高镁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皮肤烧灼感、发痒、发红、兴奋和昏迷。定期检修水处理系统,确保反渗水质量合格。
f. 空气栓塞
常见原因:(1)血泵前管道有破损;(2)透析液内有气体扩散到血液内;(3)肝素泵漏气;(4)空气捕捉器倾倒;(5)驱血时将气体驱入;(6)连接管道或溶解动静脉瘘内血栓时空气进入体内。临床表现以空气多少、栓塞部位而不同,可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神志不清,甚至死亡。强调预防;一旦发生要立即夹住管道,左侧卧位,取头低脚高位至少20min,使气体停留在右心房,并逐渐扩散至肺部,吸纯氧(面罩给氧),右心房穿刺抽气。气体未抽出前禁止心脏按摩,注射脱水剂及地塞米松,用高压氧舱治疗等。
g. 发热
透析开始后即出现寒战、高热者,多为复用透析器及管道污染、残留甲醛、消毒不彻底或预充血进入体内后引起的输血反应。透析1h后出现的发热多为致热原反应。透析前仔细检查透析用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及消毒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如患者发热应作血培养;轻者静推地塞米松5mg或静滴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50~ 100mg,重者应停止透析,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
h. 病毒性肝炎
是维持性透析患者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之一,可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甚至可造成对医务人员的威胁,引起肝炎的流行。应定期检查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和抗HCV抗体及HCV RNA监测。工作人员注意个人防护,带手套和口罩,在透析室内严禁进餐。操作中勿刺破皮肤,如有暴露创口,应暂不从事透析工作。复用的透析器及血液管道须经过过氧乙酸消毒。透析中尽量避免输血。HBsAg阳性患者应隔离透析,按传染病患者隔离、消毒措施处理。透析器,血液管道及穿刺针用后丢弃。医护人员及透析患者可以主动免疫,注射疫苗。丙型肝炎可用干扰素治疗。
2.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
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即使在现代化的透析中心亦时有发生。这些急性并发症可能很严重,甚至死亡。
a. 首次使用综合征
首次使用综合征是指使用新透析器在短时间内产生过敏反应。多见于使用铜仿膜或其它纤维素膜透析器者,而用聚丙烯腈膜、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碳酸膜透析器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其原因是补体被透析膜经旁路途径活化而产生反应。而白细胞介素-1(IL-1)、血管舒缓素、前列腺素等的活化和释放,消毒剂氧化乙烯(与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和醋酸盐等可能亦与这种过敏反应有关。重复使用透析器、新透析器使用前充分冲洗等可减少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
首次使用综合征多数在透析开始5~30min发生。轻者有胸痛、皮肤瘙痒、血压下降。轻者给予一般对症治疗就可以缓解。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烧灼感、胸腹巨痛、血压下降、休克,偶有心脏骤停或死亡。重者应立即停止透析,体外循环血液不宜再回输,给予吸氧,予抗组织胺或类固醇及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如呼吸、心跳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b. 失衡综合征
目前认为血清渗透压降低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血清渗透压降低,尤其当透析后血清渗量下降40mOsm/(kg·HO2)时,水分可进入脑组织引起脑组织水肿,也有人认为透析时尽管患者的酸中毒被纠正,动脉血PH升高,但脑脊液的PH却下降,脑细胞内酸中毒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致使脑水肿。可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刚结束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头痛,严重者惊厥、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常伴有脑电图异常。
预防失衡综合征最简单的方法是缩短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对于严重水肿、酸中毒、血尿素氮过高或首次透析的患者,不宜采用大面积或高效透析器。透析液钠浓度以140~ 150mmol/L为宜,不应用低钠透析液来纠正患者的高钠状态。轻度失衡综合征可用高渗葡萄糖或3%盐水40ml静脉注射。严重者应停止透析,静脉滴注20%甘露醇。癫痫样发作时可静脉注射安定5~10mg,5~ 10min可重复一次,或用苯巴比妥类药物。
c. 肌肉痉挛
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为10%~15%。发生原因是超滤过快和低氧血症。肌肉痉挛虽非致命但是患者十分痛苦。多见于足部、腓肠肌和腹壁,呈痛性痉挛。预防方法是减少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以防止超滤过快过多。肌肉痉挛发生时可静脉注射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碳酸氢钠。用硝本地平可改善症状。
d. 低血压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4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 (12kPa)以下。低血压发生率25%~ 50%,常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头痛、抽搐及嗜睡等,但有些患者可全无症状,尤其一些老年人,若不及时发现会导致心跳骤停。透析中低血压多数与过量脱水使血容量急剧下降有关,在很短的时间内超滤过量,致使心搏出量和输出量降低。部分患者在醋酸盐透析开始后不久,由于血浆醋酸盐浓度迅速上升,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和组织缺氧导致低血压,尤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妇女及儿童发生率更高,而改用碳酸氢盐透析后明显改善。如用非容量控制的透析机,医护人员缺乏经验,超滤过快,使有效循环血容量急骤减少,从而导致低血压。另外,透析机负压装置失灵,血管通路静脉端不畅,使静脉压升高而致透析器正压升高等,也可以引起低血压。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或透析时间缩短,则需增加超滤率。故应限制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率(低于1kg/d)。有些患者为了多饮水而虚报体重,导致医务人员对超滤量的错误估计。当患者接近干体重时,体液由周围组织回到血管中的速度减慢,有些患者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很少,甚至不增加。此时超滤就会发生低血压。当透析液钠浓度低于血浆时,从透析器回流的血液与周围组织液相比呈低渗性。为维持血清渗透压平衡,水分从血中进入组织间液,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这一作用在透析开始时因血钠突然下降而特别明显。许多抗高血压药抑制血管收缩,由于这些药物的作用持续至透析过程中,故在透析当日应让患者停用降压药物。导致低血压的其它原因还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炎、肺动脉栓塞、出血及感染等。少数患者透析中甚至透析间期发生低血压,原因不明。低血压的防治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若由于醋酸盐不耐受可改用碳酸氢盐透析。还可改用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使用高效透析或高通量透析必须应用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液温度选用34~36℃为宜。精确计算脱水量及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少于1kg/d,每小时超滤不宜超过患者体重的1%,每次超滤量应不超过体重4%~5%,患者超滤后体重应不低于干体重,采用容量控制型血液透析机,定期调整患者干体重。应用含钠140~142mmol/L透析液,也可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每天服用降压药物,透析当天的降压药应在透析后服用。充分透析,改善贫血,治疗心包炎和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或因高容量引起严重高血压,宜先作单纯超滤,然后再行血液透析。一旦发生低血压,应将患者平卧,减慢血流速度,输入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输白蛋白、血浆或全血。
e. 心跳骤停
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心跳骤停并非罕见,但国内外均无其发生率的报道,因为心跳骤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同透析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或工作疏忽有关。原因有(1)严重溶血引起高钾血症或体内缺钾,仍然用低钾透析液导致严重心率失常;(2)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3)出血性心包填塞;(4)超滤过多,血压突然下降或其他原因休克所致循环功能衰竭,未及时发现;(5)空气栓塞;(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有低钙血症,透析中快速注入含拘橼酸的血液,加重缺钙引起心肌抑制;(7)颅内出血、颅内血肿、脑血管意外等;(8)严重透析失衡综合征。在预防上,对有严重贫血、心脏扩大、心力衰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突感胸闷,诉说"全身说不出难受",心动过速或过缓,呼吸急促或不规则,血压下降,在空气捕捉器内血液颜色变暗红等,往往预示严重意外即将发生,应及时停止透析,寻找原有。心脏骤停时,按心肺复苏急救处理。
f. 急性溶血
常见原因:(1)透析液温度过高;(2)透析液比例泵失误致渗透压过低;(3)透析膜破裂引起较多透析液进入血液;(4)透析液用水中氯铵、硝酸盐、铜离子等含量过多。患者胸部紧压感,呼吸困难,背部疼痛,静脉回路血液呈深红葡萄酒色,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血离心后血浆呈粉红色。发现溶血伴高钾血症者应停止透析,透析管道及透析器中的血液勿回输体内,及时处理高钾血症及预防进一步发生或加重高钾血症。
g. 出血
常见原因为肝素化过程中引起各种内出血,如上消化道、心包腔、颅内出血及血性胸水等。或血路管道断裂或分离,在使用血泵的情况下,由于动静脉导管内压力较高,可引起导管壁破裂或导管连接处松脱,造成大出血。
❻ 血液过滤是什么收费贵吗
血液滤过来(HF)是指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不使用源透析液,而是在血管通路中持续补充一定量的置换液,与血液充分混合,再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超滤,以达到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和毒素的目的。
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等优点。
收费比透析略贵一点,但如果碰上重症病人或需要床旁做(不能移动),但又没单机水处理的医院,则只能做床旁血滤(CRRT),CRRT贵不说(一次三四千)一般还不能报,只有极个别省份可以,好像浙江。贵就贵在这进口管路和透析器上。
❼ 请问什么是透析
可以,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不能通过,但葡萄糖分子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所谓透析就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只有小分子物质能通过.就象网一样大鱼不能过小鱼能过.
❽ 透析袋的外面的水分子能进入袋内吗"
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蛋白质、致热原、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血液滤过技术是通过机器(泵)或病人自身的血压,使血液流经体外回路中的一个滤器,在滤过压的作用下滤出大量液体和溶质,即超滤液,同时,补充与血浆液体成分相似的电解质溶液,即置换液,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整个过程模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但并未模仿肾小管的重吸收及排泌功能,而是通过补充置换液来完成肾小管的部分功能。血液滤过与血液透析的原理上不同。前者通过对流作用及跨膜压清除溶液及部分溶质,其溶质清除率取决于超滤量及滤过膜的筛漏系数;而后者则是通过弥散作用清除溶质,其溶质清除率与溶质的当量成正比。因此血液透析比血液滤过有更高的小分子物质清除率,而血液滤过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于血液透析。
透析,透掉了什么
透析疗法是根据半透膜的“膜平衡”原理,使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和葡萄糖组成的透析液和血液中积累的代谢产物,水及电解质进行渗透交换,通过血液透析:
1.移除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如血尿素氮(BUN)、肌肝 (Creatine)、尿酸。
2.维持血中电解质在一安全浓度内。
3.移除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酸。
4.移除堆积在体内过多的水分。
从而达到可以及时将这些毒素排出体外,起到快速的缓解作用,对酸中毒、心力衰竭等症状起到较快的调节。透析后改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体内积累的高毒素状态。
希望此回答能够符合你的要求。
❾ 透化的原理和应用是什么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通过其生物物理机制,完成对溶质及水的清除和转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弥散(Diffusion)、对流(Convection)及吸附(Absorption)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通过超滤(Ultrafiltration)和渗透(Osmosis)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同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使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溶质转运
a. 弥散转运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称此现象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在两种溶液之间放置半透膜,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中运动,称为透析。这种运动的动力是浓度梯度。HD的溶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弥散转运来完成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向透析液侧移动,从而减轻尿毒症症状;透析液中钙离子和碱基移入血液中,以补充血液的不足。为叙述方便,一般提到的是净物质转运,实际上通过膜的溶质交换是双向性的。
b. 对流转运
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磨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Solvent Drag)。HD和血液过滤(Hemofiltration,HF)时,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侧或滤液侧移动(超滤)时,同时携带水分中的溶质通过透析膜。超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就是通过对流的原理进行的。反映溶质在超滤时可被滤过膜清除的指标是筛选系数,它是超滤液中某溶质的浓度除以其血中浓度。因此,利用对流清除溶质的效果主要由超滤率和膜对此溶质筛选系数决定。
c. 吸附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Van der Wassls)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b2-M、补体、炎症介质、内毒素等)。膜吸附蛋白质后可使溶质的扩散清除率降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水的转运
液体在水力学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超滤。临床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反超滤。
3. 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透析患者每天因食物代谢产生50~100mEq的非挥发性酸,由于患者的肾功能障碍,这些酸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只能由体内的碱基中和。体内中和酸性产物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盐,因此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H2CO3浓度常降低,平均为20~ 22mEq/L左右。透析时常利用透析液中较血液浓度高的碱基弥散入血来中和体内的酸性产物。
二 影响透析效率的因素
1. 透析器类型
目前各种类型透析器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以及对水分超滤的效率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透析膜性能。如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聚丙烯膜等对中分子物资和水分清除效果优于铜仿膜透析器。此外,透析效率尚与透析器有效透析面积成正比。一般应选用透析面积为1.2~1.5m2的透析器为宜。
2. 透析时间
透析时间与透析效率呈正比。使用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每周透析时间为12~15h。
3. 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量
每分钟流入透析器内的血液和透析液流量与透析效果密切相关。HD过程中,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或尿素氮的清除率,一般可由简化的清除率公式计算:
清除率=
Ci=某溶质流入透析器浓度;
Co=某容质流出透析器的浓度;
QB=入透析器的血流量(ml/min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血流量越大,清除率越高;(2)在透析过程中,血液内某一溶质的清除与该物质在血液侧与透析液侧的浓度的梯度差呈正比,为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差,可以增加透析液流量。此外,清除效果尚与透析液通过透析器时接触透析膜的量、面积、时间有关。血流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反向流动,可增加接触时间。故透析液流量亦直接影响溶质的清除。常规HD要求血流量为200~ 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若能提高血流量至300ml/min,或必要时提高透析液流量至600~ 800ml/min,则更可提高透析效率。
4. 跨膜压力
HD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清除,主要靠超滤作用。超滤率与跨膜压(TMP)密切相关。TMP越大,超滤作用越强。在常规HD时为扩大TMP,一般在透析液侧加上负压,通常为20~ 26.6kPa(150~200mmHg),使水分从血液侧迅速向透析液侧流动。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及时调节TMP甚为重要。血压正常患者,在血流量为200ml/min时,入口端平均动脉压(MAP)小于10.6~12kPa(80~ 90mmHg)。而出口端MAP小于6.6~ 8kPa(50~60mmHg)。
❿ 血液净化的其他几种方法
主要技术: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脉管滤过血液灌流置换疗法腹膜透析
1、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系将患者血液引入透析器中,利用半渗透膜两侧溶质浓度差,经渗透,扩散与超滤作用,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方法:动静脉通道的制备及其类型透析前先建立动静脉通道,将动脉端血液引入透析器,经透析作用,使血液净化。然后将净化了的血液再由静脉端回输体内。
①动静脉保留插管法。一般选用足背动脉和内踝大隐静脉插管;亦可采用Seldinger扩张性导管穿刺股动、静脉。适用于急性药物中毒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紧急透析者。
②动、静脉外瘘。可选用桡动脉及其伴行的头静脉,用两根硅橡胶管分别插入动、静脉的向心端,行皮肤外连接,形成体外分流。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需作长期透析者。
③动、静脉外瘘。可选用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作侧侧或端侧吻合;亦可用钛制轮钉(孔径为2.0~2.5mm)行吻合术。吻合两周后,即可在静脉动脉化处作穿刺,以供血液透析用。适用于长期透析者。
④锁骨下静脉导管法。将双腔导管插入锁骨下静脉,血经外套管侧孔吸出,流经透析器后,再由内管回输体内。
2、血液滤过
HF是依照肾小球滤过功能而设计的一种模拟装置。HF设备由血液滤过器、血泵、负压吸引装置三部分组成。
方法
1.建立动静脉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液滤过器装置:常用有聚丙烯腈膜多层小平板滤过器(如RP6滤过器)、聚砜膜空心纤维滤过器(如DiafilterTM30Amico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滤过器(如FiltryzerB1型、GambroMF202型)等。
3.将患者的动静脉端分别与血液滤过器动静脉管道连接,依靠血泵和滤过器静脉管道夹子使滤过器血液侧产生13.33~26.66kpa(100~200mmHg)正压,调节负压装置,使负压达到26.66kpa,便可获得60~100ml/分滤过液,与此同时补充置换液。如每次要求去除体内1000ml液体,则滤出液总量减去1000ml,即为置换液的输入量。
4.置换液的组成及输入方法:由Na+140mmol/L、k+2.0mmol/L、Ca++1.85mmol/L、Mg++0.75~1.0mmol/L、Cl-105~110mmol/L、乳酸根33.75mmol/L配成。可由滤过器动脉管道内输入(前稀释型)或静脉管道内输入(后稀释型)。
5.根据患者病情,HF2~3次/周,4~5小时/次。[1]
3、脉管滤过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CAVH是利用动静脉压正常压力梯度差,连续性地使血液通过小型滤过器,以达到血液滤过的作用。其特点为:低滤过率,不需用血液滤过机和补充大量置换液。特别适用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场救护。
方法
1.建立动、静脉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滤过器:常用的有聚砜膜血液滤过器,聚胺膜血液滤过器等。
3.将患者的动、静脉端分别与血液滤过器的动、静脉管道相连接,收集超滤液的容器置于病床最低处,使其负压为392.15Pa(40cmH2O),便可获得滤出液300~500ml/小时。
4、血液灌流
HP是将患者动脉血引入储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装置,通过接触血液使其中的毒物、代谢产物被吸附而净化,然后再回输体内。
方法
1.建立动、静脉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液灌流装置由灌流罐、吸附剂、微囊膜组成。用于临床的主要有白蛋白火棉胶包裹活性炭、丙烯酸水凝胶包裹活性炭和醋酸纤维包裹活性炭等。活性炭通常是8~14目的椰壳炭。
3.将患者的动、静脉分别与血液灌流装置的动、静脉管道相连接,利用血泵维持血液流速200ml/分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3小时,直至临床症状好转。
5、置换疗法
血浆置换疗法(PlasmaExchangetherapy,PE)
PE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交换装置,将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并补回一定量的血浆,藉以清除患者血浆中抗体,激活免疫反应的介质和免疫复合物。
方法
1.建立血管通道及肝素化法,同血透。
2.血浆分离装置:多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或聚砜膜所制成的空心纤维型分离器。膜面积为0.4~0.6m2,孔径0.2~0.6μm,最大截流分子量为300道尔顿。
3.将患者的动、静脉分别与血浆分离器动、静脉管道连接,调整血泵速度与负压,维持血液流速200ml/分,控制超滤血浆量30~60ml/分,装置时间为90~120分钟,2次/周,每次超滤血浆总量为4升左右。从血浆滤过器静脉端回输4%人体白蛋白林格氏液3.8升(即20%白蛋白400~800ml,其余为复方氯化钠溶液)。
6、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根据多南膜平衡原理,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方法
1。腹膜透析法选择①紧急腹膜透析。短期内作整日持续性透析。多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药物中毒的抢救措施。②间歇腹膜透析。每周透析5~7日,每日用透析液6000~10000ml,分4~8次输入腹腔内,每次留置1~2小时,每日透析10~12小时。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明显体液潴留者。③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每周透析5~7日,每日透析4~5次,每次用透析液1500~2000ml,输入腹腔,每3~4小时更换1次,夜间1次可留置腹腔内10~12小时。在腹腔灌入透析液后,夹紧输液管,并将原盛透析液袋摺起放入腰间口袋内,放液时取出,置于低处,让透析液从腹腔内通过腹膜透析管流出,然后再换新的腹膜透析液袋。患者在透析时不需卧床,病人可自由活动。④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系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循环腹膜透析机。患者在夜间睡眠时,腹腔内留置的腹膜透析管端与自动循环腹膜透析机连接,用6~8升透析液持续透析9~10小时,清晨在腹腔内存留2升透析液,脱离机器,整个白天(10~14小时)不更换透析液,白天患者可自由活动。
2.腹膜透析管常用的有单毛套(cuff)、双毛套及无毛套等三种硅橡胶腹膜透析管。
3.置管方法用套管针在脐与趾骨联合线上1/3处穿刺,然后通过套针将透析管送入腹腔直肠膀胱窝中,或手术分层切开腹膜,将腹膜透析管插入直肠膀胱窝中,即可行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需作长期腹膜透析者,可在腹壁下作一隧道,并用带毛套的腹膜透析管通过隧道穿出皮肤外,以助固定。
4.透析液的配方透析液可临时自行配置或使用商品化透析液。
临时透析液配方:5%葡萄糖液500ml,生理盐水1000ml,5%碳酸氢钠100ml,5%氯化钙12ml,渗透压359.4mmol/L。
上海长征制药厂透析配方:氯化钠5.5g,氯化钙0.3g,氯化镁0.15g,醋酸钠5.0g,偏焦亚硫酸钠0.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渗透压374.3mmol/L。
5.透析注意事项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有无伤口渗漏:记录透析液输入及流出量(若流出量<输入量,应暂停透析寻找原因);观察流出液的色泽及澄清度,并做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蛋白定量;遇有腹膜炎迹象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