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滤膜是什么
你好,下面是有关超滤膜的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顺祝您学习进步,望采纳谢谢
超滤膜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超滤膜英文名称:ultrafiltrationmembrane;hyperfiltrationmembrane定义:膜状的超滤材料。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网络名片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目录
简介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B. 哪些因素会影响超滤膜的产水量
影响超滤膜产水量的因素温度对产水量的影响:温度对超滤系统的产水量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温度升高,产水量增加。反之则产水量减少,因此即使是同一超滤系统在冬天和夏天的产水量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操作压力对产水量的影响:在低压段时超滤膜的产水量与压力成正比关系,即产水量随着压力升高随着增加,但当压力值超过0.3MPa时,即使压力再升高,其产水量的增加也很小。进水水质对产水量的影响:进水浊度越大时,超滤膜的产水量越少,而且进水浊度大更易引起超滤膜的堵塞,在确定超滤膜产水量时也应考虑进水浊度的影响。流速对产水量的影响:流速的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虽不像温度和压力那样明显,流速过大时反而会导致膜组件的产水量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流速加快增加了组件压力损失而造成的,流速太慢影响超滤分离质量,容易形成浓差极化,太快则影响产水量。
C. 超滤膜主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超滤膜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回收率高,所得产品品质优良,可实现物料的高回效分答离、纯化及高倍数浓缩。系统制作材质采用卫生级管阀,现场清洁卫生,满足GMP或FDA生产规范要求。系统工艺设计先进,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操作与维护简便,工人劳动强度低。
2.处理过程无相变,对物料中组成成分无任何不良影响,且分离、纯化、浓缩过程中始终处于常温状态,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完全避免了高温对生物活性物质破坏这一弊端,有效保留原物料体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
3.超滤设备系统能耗低,生产周期短,与传统工艺设备相比,设备运行费用低,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与蒸发、冷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技术中,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脱盐、脱水和浓缩等。
超滤膜缺点:
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浓度。超滤膜的缺点是膜更换费用较高,技术设备投资很大。
D. 超滤膜有哪几种不同特征
超滤膜的几种不同特征:
1 ) 内压式和外压式
2 ) 膜丝端头封装材料及设计
3)膜丝长度差异
4)空气辅助擦洗
深圳恒通源的朋友告诉我的,希望可以帮到您!
E. 超滤膜与RO膜有什么区别吗
一、过滤精度不同
1、超滤膜的过滤精度为0.01微米,可以去除微生物,胶体,硅藻以及其他引起浑浊的物质。亲水性良好,寿命长,抗污能力强,可以保留有益矿物,主要用于厨房净水器,出水量较大。
2、ro反渗透膜的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万分之一微米),是目前已有的过滤精度最高的滤芯,能够过滤细菌、重金属、有机物、余氯、胶体物等水中有害物质的作用。RO膜的净化水质始终如一,使用寿命长,自动排污,产水量大,饮用安全。
二、孔径不同
1、超滤膜,是一种孔径标准一致,额外孔径规模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恰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别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
2、ro膜的孔径仅为超滤膜孔径的1/100,所以ro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极小的有机分子污染,比如化学有机物、有机农药污染等。而超滤膜则不能。反渗透膜还有软化水质的作用,将硬水转为软水。
三、使用规模不同
1、超滤膜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其他污水处理,在食品方面主要应用于果汁的浓缩、澄清、啤酒生产和营养成分的提取等;在制药方面主要应用于药物的分离精制、除热原、灭菌等,尤其是在抗生素及维生素的分离提取方面。
2、ro膜应用于:钢铁、电子、医药、电力、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市政及环保等范畴,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出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别离进程中发挥着重要效果。
由此可见,RO膜和超滤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水处理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不管是超滤膜还是ro反渗透膜,在水处理方面,都展现出极大的贡献。
四、工作原理不同
1、超滤膜的工作原理:
超滤膜是一种薄膜分离技术。就是在一定压力下,水在膜面上流动,水与溶解盐在和其他电解质是微小的颗粒,能够渗透超滤膜,而分子量大的颗粒和胶体物质就被超滤膜所阻拦,从而使水中的部分微粒得到分离的技术。适用中等污染度及低硬度水源的水处理需求。
2、反渗透工作原理:
反渗透技术,又称RO膜技术,在压力作用下,水分子透过膜层流动,但是杂质无法透过RO膜,从而实现纯净水与污染杂质的分享。RO膜可将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细菌、余氯等滤除,而且反渗透膜并不分离溶解氧,因此产出的水是活水,特别适用高污染及高硬度水源的水处理需求。
F. 超滤膜和RO膜有什么区别
反渗透膜和反渗透膜主要有以下三个区别:
1、供水量是不一样的
反渗透膜主要用于生活饮用版水。随着反权渗透技术的不断完善,反渗透供水已经能够满足整个厨房的用水量。超滤膜供水仅适用于家庭、洗涤。
2、标准不同
反渗透膜标准较高。超滤膜每毫升水有100菌落合格,反渗透膜每毫升水有20菌落合格。可以说反渗透膜的标准比超滤膜高4倍。
3、孔径相差很大
反渗透膜的孔径仅为超滤膜孔径的1/100,因此反渗透膜可以去除水中极小的有机分子污染,如化学有机物和有机农药污染。超滤膜则不然。反渗透膜还具有软化水质的作用,将硬水变成软水。
G. 制备超滤膜和微滤膜的方法是一样的,为什么制得的膜孔径却不同
微滤膜根据成膜材料分为无机膜和有机高分子膜,无机膜又分为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专高分子膜又分为天然高属分子膜和合成高分子膜;根据膜的形式又分为平板膜、管式膜、卷式膜和中空纤维膜;根据制膜原理,高分子膜的制备方法分为溶出法(干-湿法)、拉伸成孔法、相转化法、热致相法,浸涂法、辐照法、表面化学改性法、核径迹法、动力形成法等。无机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烧结法、化学沉淀法等。过滤膜根据微孔孔径的大小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四种形式,微滤膜一般指过滤孔径在0.1-1微米之间的过滤膜。
H. 超滤膜有干膜和湿膜之分,有什么差别啊
超滤膜有干膜和湿膜之分是指成品膜的出厂保存方式,我国生产的超滤膜多年生产工艺出厂时无论是平板膜,卷式膜,中空纤维膜,都必须湿态保存,膜面一旦干了,膜就会损坏,而进口超滤膜一般都是干膜,保存时间长
I. 超滤膜的原理是什么孔径与分子量之间有关系吗
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逆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广泛用于如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等。
我们都知道筛子是用来筛东西的,它能将细小物体放行,而将个头较大的截留下来。可是,您听说过能筛分子的筛子吗?超膜 --这种超级筛子能将尺寸不等的分子筛分开来!那么,到底什么是超滤膜呢?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超级“筛分”分离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也就是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