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环氧胶的调配比例表
环氧树脂胶配方
一、 粘合剂
配方一:
6101#环氧树脂 100 691#甘油酯 20-60 铝粉 15-20
160℃/2h+180℃/4h τ>36.6MPa
配方二:酚醛-环氧胶
酚醛树脂 100 聚乙烯醇缩甲乙醛 80 6101#环氧树脂 30 2E4MZ 5
80℃/1h+130℃/4h 压力0.05MPa τ=23.3-27.8MPa τ50℃=7.2-7.6MPa
配方三:H703胶
618# 100 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 20 650#聚酰胺 20 600#双缩水甘油脂 10
咪唑(100目) 8 β-羟基乙二胺 8
压力0.07MPa,60℃/4h τ=30MPa τ100℃=19MPa
二、浇铸
在电子电气中,浇铸各种电气部件、大型绝缘设备,用来密封、防潮等。用环氧树脂浇铸时,须用脱模剂,例如甲基硅橡胶、硅油和PVC薄膜等,浇铸过程中要消除气泡,①加热驱赶气泡;②轻口倾注浇铸料;③最佳方法是浇铸好树脂后进行减压脱气泡。
配方一:
6101#环氧树脂 100 聚壬二酸酐 20 纳迪克酸酐 50
石英粉(>270目) 200 苄基二甲胺 0.25
100℃/1h+120℃/1h +150℃/2h+180℃/4h+200℃/6h δ抗弯=113.8MPa,δ抗压=194MPa
tgδ=8.5×10-3, ε=3.9Ω体积=9.4×1015Ω.cm
配方二:
634#环氧树脂 100 铝粉(100-200目) 170 均苯四甲酸二酐 21 顺丁烯二酸酐 19
130℃/4h+160℃/12h+180℃/12h δ抗冲0.53MPa δ抗压=300MPa
三、玻璃钢
常用于环氧玻璃钢的环氧树脂,有普通双酚A型如681#、6101#、634#,酚醛型环氧树脂644#,脂环族环氧6207#和HY-201聚丁二烯环氧树脂。辅助材料中固化剂常用DTA、间苯二胺、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促进剂为三乙醇胺。
配方一:
6109#环氧树脂 100 苯乙烯 5 三乙醇胺 6 三乙烯四胺 4
室温10天, 加上130℃6h τ=13MPa δ=298.5MPa δ抗压=300MPa
配方二:
644#酚醛环氧化 100 NA酸酐 68 二甲基苄胺 1.8 丙酮 100
室温——120℃(40min)——200℃(40分) ——降温——卸模 处理150℃/2h+260℃/1天
配方三:
634#环氧树脂 32 3193#聚酯 28 邻苯二甲酸酐 8 BPO 2 苯乙烯 30
100。C/2h + 180。C/8h 弯曲强度和反弹能力佳。
四、涂料:
环氧涂料是环氧树脂应用最早的品种,其耐腐蚀性能超过醇酸树脂。目前,其最广泛应用的是环氧粉末涂料和水系涂料。
配方四: 环氧呋喃防腐涂料
6101#环氧树脂 100 呋喃树脂(2503#) 15 DBP 20
间苯二胺 15 丙酮 30-40 长石粉 20
固化条件: 150。C/2h
总之,环氧树脂的用途很广,尤其用作胶粘剂和烧铸绝缘料在电器电子工业上更加得到重视。
㈡ 环氧树脂6101配方
一、 粘合剂
配方一:
6101#环氧树脂 100 691#甘油酯 20-60铝粉 15-20
160℃/2h+180℃/4h τ>.6MPa
配方二:酚醛-环氧胶
酚醛树脂 100 聚乙烯醇缩甲乙醛 806101#环氧树脂 302E4MZ 5
80℃/1h+130℃/4h 压力0.05MPa τ=23.3-27.8MPa τ50℃=7.2-7.6MPa
配方三:H703胶
618# 100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 20650#聚酰胺 20600#双缩水甘油脂10
咪唑(100目) 8β-羟基乙二胺 8
压力0.07MPa,60℃/4h τ=30MPa τ100℃=19MPa
二、浇铸
在电子电气中,浇铸各种电气部件、大型绝缘设备,用来密封、防潮等。用环氧树脂浇铸时,须用脱模剂,例如甲基硅橡胶、硅油和PVC薄膜等,浇铸过程中要消除气泡,①加热驱赶气泡;②轻口倾注浇铸料;③最佳方法是浇铸好树脂后进行减压脱气泡。
配方一:
6101#环氧树脂 100 聚壬二酸酐 20纳迪克酸酐 50
石英粉(>270目) 200苄基二甲胺 0.25
100℃/1h+120℃/1h +150℃/2h+180℃/4h+200℃/6h δ抗弯=113.8MPa,δ抗压=194MPa tgδ=8.5×10-3, ε=3.9Ω体积=9.4×1015Ω.cm
配方二:
634#环氧树脂 100 铝粉(100-200目) 170均苯四甲酸二酐 21 顺丁烯二酸酐 19
130℃/4h+160℃/12h+180℃/12h δ抗冲0.53MPa δ抗压=300MPa
三、玻璃钢
常用于环氧玻璃钢的环氧树脂,有普通双酚A 型如681#、6101#、634#,酚醛型环氧树脂644#,脂环族环氧6207#和HY-201聚丁二烯环氧树脂。辅助材料中固化剂常用DTA、间苯二胺、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促进剂为三乙醇胺。
配方一:
6109#环氧树脂 100 苯乙烯 5三乙醇胺 6三乙烯四胺 4
室温10天, 加上130℃6h τ=13MPa δ=298.5MPa δ抗压=300MPa
配方二:
644#酚醛环氧化 100 NA酸酐 68 二甲基苄胺 1.8丙酮 100
室温——120℃(40min)——200℃(40分) ——降温——卸模 处理150℃/2h+260℃/1天
配方三:
634#环氧树脂 32 3193#聚酯 28邻苯二甲酸酐 8BPO 2苯乙烯 30
100。C/2h + 180。C/8h 弯曲强度和反弹能力佳。
四、涂料:
环氧涂料是环氧树脂应用最早的品种,其耐腐蚀性能超过醇酸树脂。目前,其最广泛应用的是环氧粉末涂料和水系涂料。
配方四: 环氧呋喃防腐涂料
6101#环氧树脂 100 呋喃树脂(2503#) 15DBP 20
间苯二胺 15 丙酮 30-40 长石粉 20
固化条件: 150。C/2h
五、点焊胶粘剂
配方一:E-3胶
甲:618# 100 JLY-121 10 D-17环氧树脂 30乙:2E4MZ 3
DAP(苯二甲酸二烯丙醋) 5 (过氧化甲乙酮60%) 0.56
丙:丙烯腈改性乙二胺 甲:乙:丙=140:15.6:4
先点焊后灌胶,常温固化24H,再70℃ 固化1H,100℃固化3H,τ-60℃﹥25 mpa,τ﹥25 mpa,τ60℃﹥18 mpa,用于粘接面小强度高粘接点焊结构件。
配方二:1506胶
甲:W-95环氧树脂 70 4.4二胺基二苯甲烷 KH-550
乙:W-95环氧树脂 30 顺丁烯二酸酐3 液体聚基丁腈 20618#10
丙:sncl2和乙二醇液 适量 甲:乙:丙=10:5:0.06
先点焊后注胶,150℃/4H,吕合金:
温度℃ -60-130 150 170
τmpa ﹥20 ﹥15 ﹥10
不均匀扯离强度:吕合金﹥400N/CM,用于150℃以下的金属结构点焊胶接
配方三:SY-201胶
618# 液体聚硫 低分子酰胺 双氰胺600#稀释剂 2#白碳黑
先涂胶后点焊120℃/4H ,用于吕合金点焊胶接。
温度℃ -60 20 100
τmpa 12 23.4 13.5
配方四:sy-146胶
E-44 100 羚基环氧烷 低分子聚酰胺10多乙烯多胺 2-4
双氰胺 8 600#稀释剂 0-20
涂胶后点焊,室温12H再120℃/4H, τ=28mpa,τ130℃=11.2 mpa用于吕合金点焊
配方五:JH-2胶E-44 100顺丁烯二酸酐 30 DBP 20 水泥 20
用途同上。
㈢ 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成果展示
01.新型储氢合金及负极制造工艺设备产业化开发
02.高容量动力镍氢电池负极极片研究
03.镍氢二次电池负极残片中合金粉的回收及失效电池负极合金粉的再生
04.苯酚羟基化制邻苯二酚新型催化剂
05.氢键吸附剂的合成、结构和吸附性能
06.生物可降解自增强聚L-乳酸的制备及性能
07.纳米镁基储氢合金
08.纳米电池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09.碳纳米管的规模制备与应用开发
10.载型纳米新型催化剂
11.纳米—微米高分子材料
12.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粉体材料
13. 高分子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14 Tio2纳米级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15. 分子组装制备高分子纳米结构及其复合材料
16.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17. 光致变色安全玻璃薄膜
18. 光致变色纺织品
19. 光致变色涂料
20.锆胶基质液相色谱柱填料
21. 用于乙苯歧化制备高纯度对二乙苯的催化剂及其工艺
22.新型固体叶面肥
23.新型双效晶种法生产金红石钛白粉技术
24.NK-4新型多功能防水材料
25.NK-M快速潜伏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26. 从硫酸锌溶液中去除氯和氟技术
27. 两性蛇笼树脂的合成及应用技术
28. 合成橡苔
29.合成香料“龙诞香醚”
30.二氢茉莉酮酸甲酯
31.液体硫化染料及助剂
32.邻氨基苯磺酸
33.变色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
34. 书写墨水
35. 石村着色
36. 纺织品防油防水剂
37. 纺织品柔软剂软片生产技术
38. 氨基硅油聚合乳液合成技术
39. 高纯度甲基磺酰胺
40.苯乙腈合成工艺改进
41.四丁基锡
42.有机硅保护剂-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D MSCL)
43.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弹性体(ACR)的研制与开发
44. 由毛发提取氨基酸
45.废塑料再生产技术
46.香烟降焦剂
47.高档、广谱性香料-天然MCP(甲基环戊烯醇酮)
48. 高档香料-二甲基环戊烯醇酮
49. 复合香料的研制技术
50.无味酮(烟中梗丝加料专用香料)
5l.面包酮(烟用,食用香料)
52.牛肉酮(调味类香料)
53.方便面汤料及鸡精制作技术
54.肉肠增香剂
55.化工产品质检与国际接轨服务
56. 药剂(化合物)农药生物活性的筛选与测定服务
57.纳米材料与激光散射技术
58.树脂法提取分离天然药物
59.仿生催化法生产聚乳酸及乳酸共聚物
60.利用石化副产物C5 馏分合成新型塑料一聚双环成二烯工艺
61. 树脂法提取茶多酚和咖啡因
62.改性聚丙烯冷热水通用管道
63.阻燃级高抗冲聚氯乙烯合金管材生产工艺
64.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等粒料的生产技术
65. 高填充改性聚烯烃材料生产技术
66.阻燃级ABS/PVC挤出合金材料生产技术
67.阻燃级ABS注塑合金粒料生产技术
68.汽车球头销座的制造
69. 皮革补残剂
70.功能性酚醛胶粘剂和覆模砂生产技术
71.高性能刀具垫板
72. 饮用水消毒杀菌树脂
73. 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
74. 年产十万只组合电池
75. 稀土储氢合金材料及镍氢动力电他
76. Co 0 及Co0. CoX的制备及其在 Ni/MH电池正极制备中的应用
77.非线性光学变频单晶材料一KDP
78.“施丰”植物营养素生产技术
79.用涤纶废料生产对苯二胺
8O.沥青改性剂
81. 钛酸酯偶联剂生产技术
82.二甲醚生产技术
83.可染性涤纶聚酯第三单体制造技术
84.无铅汽油抗爆添加剂
85. 乙酰丙酸中试生产技术
86.均相烯烃聚合茂金属催化剂
87.新一代汽车尾气整体式净化催化剂的直接制备
88. 镀镍系列添加剂
89.白酒催化老熟技术
90.树脂法处理低度白酒
91.D412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
92.NKF-分子筛(直接法合成ZSM-5分子筛)
93. 直接从碱渣制备高酸值高含量环烷酸新工艺
94. 粗(低酸值)环烷酸精制方法
95.氢化铝锂合成技术
96.硼氢化钠制备方法
97.油液分散氢化钠合成技术
98.低水合硼酸锌合成技术
99. 氟化钡制备技术
100.原子灰(双组分聚酯腻于)生产技术
101.环烷酸和异辛酸金属盐生产技术
102.天然产物微波提取技术
103. 固定化床催化生产酮的工艺
104.从胡萝卜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
105. 无水氰基乙酸
106. 羟基呋喃酮类高档香料
107. 异茄酮烟用香料-烟王2号
108.四氢呋喃硫醇系列香料
109.紫苏醛系列香料
110. 高档、广谱性香料一甲基环戊烯醇酮(MCP)
111. 丁二硫醇、巯基丁醇肉味香料
112.高级香料-茶香螺烷
113. NK—M161烟用香料
114.含甲硫基酯类食用增香剂
115.氢化噻吩酮系列香料
116.降焦烟用底料
117.黄芪多糖提取技术 118.年产十吨单嘧磺隆原药中试技术
119. 超高效绿色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小试合成技术
120.3%啶虫眯微乳剂、水乳剂
121.5%己唑醇微乳剂、水乳剂
122. 6%戊唑醇微乳剂、水乳剂
123.25%毗·辛乳油 124.5%阿维·哒螨乳油
125. 1.8%阿维·高氯乳油
126.2. 5%高渗吡虫啉乳油
127. 20%杀螟硫磷微胶囊剂
128. 15%麦术灵可湿性粉剂
129. 50%麦保可湿性粉剂
130. 50%灰霉净可湿性粉剂
131. 40%保果灵可湿性粉剂
132. 20%虫螨克可湿性粉剂
133. 25%稻丰可湿性粉剂
134.15%三唑酮(粉锈宁)热雾剂
135. 25%梨虱灵
136.0.2%甲维盐乳油(l%甲维盐乳油)
137.0.4%特效蚊蝇露 138. 15%梨虱克
139. 精喹禾灵
140.灭线磷
I41.高特克
142.除草剂“炔敌稗”生产工艺
143.新型蔬菜灰霉病杀菌剂-70%灰克可湿性粉剂
144.噻磺隆除草剂
145.新型杀虫剂-吡虫胺
146.新型杀螨剂-唑螨酯
147.杀虫杀螨剂-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48.新型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
149.杀虫剂-南开菊酯(反体高效氯氰菊酯)
150. 高效氯氟菊酯杀虫剂
151. 新一代绿色农药制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
152.新型高效杀虫杀菌复合制剂-15%麦禾灵可湿性粉剂
153. 高效有机硅杀菌剂一氟硅唑
154.Bt-kenAg生物杀虫剂
155.#92825新除草剂
156. 广谱、内吸杀虫剂-特丁磷
157.杀虫剂-甲丙硫磷
158.杀虫剂-丙硫磷
159.杀菌剂-霜脲氰
160.杀菌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增效锡
161. 20%三磷锡乳油杀螨剂
162.新型杀螨剂-四螨嗪
163.20%螨敌乳油杀螨剂
164.麦田除草剂-灭阔膦
165. 除草剂虎威及杂草焚
166. 除草剂-苯达松
167.除草剂-光学活性骠马(高恶唑禾草灵)
168.防治棉铃虫高效制剂-强力毒杀威强力铃杀死
169.防治棉铃虫高效制剂-新棉敌系列
170.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高效复合杀菌剂)
171. 广谱高效的水稻本田除草剂-10%农得利一号可湿性粉剂
172.移栽稻田混配除草剂-37%HM 9957可湿性粉剂
l73.移栽稻除草剂-20%HM 9853可湿性粉剂
174.大豆田混配型除草剂-50%豆草净乳油
175. 玉米、大豆田混配型除草剂-55%HM 9849乳油
176.大豆、花生等阔叶作物茎叶处理除草剂-5%喹草醚乳油
177. 大豆、花生田混配除草剂-13%HM 9974乳油
178.小麦、玉米、大豆田混配除草剂-20%HM 93ll可湿性粉剂
179. 玉米田混配除草剂-HM 0083水悬浮剂
180.麦田选择性土壤处理除草剂-HM 9980和 HM 998I
181. 油菜田茎叶处理除草剂-12%HM 9976乳油
182. 灭生性混配除草剂-36%HM 9975职盐水剂 183.新型遗传改良Bt微生物杀虫剂(产品NK Bt-II)
184.DNA指纹图谱在种子检测中的应用
185. 应用植物克隆技术快速繁殖观赏水草
186.鲨烯保健品胶囊工艺配方
187.新型锅炉水调节剂 188.肽类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189. 药物中间体“1H-八氢吲哚-2-羧酸”制备工艺
190. 药物中间体“2,3-吡啶二羧酸”和“6-苄基-5,7-二羰基-八氢 吡咯并[3, 4-b]吡啶”制备技术
191. 新型药物中间体2,2-二甲基-5-羰基-l,3-二氧六环
192. 新型药物中间体6-(5-甲氧基庚基)-[3,3,0]双环辛酮-3
193.新型药物中间体2-甲基-l-[对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1
194. 有毒工业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技术
195.高效基因工程菌在染料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96.微生物采油技术
197.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198.真核细胞中人生长激素基因工程
199.DNA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
200.高档名贵花卉的组培快繁—工厂化育苗技术
201.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和应用
202.芹菜、胡萝卜、苎麻体细胞胚胎发生及人工种子技术
203.利用简易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种子真伪
204.利用分子遗传技术预测作物杂种优势
205.植物诱导抗性物的研制
206.植物雄性不育系材料的开发
207.生物膜促渗控释技术及药物(包括中药)贴片
208.早熟河蟹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及防治技术
209.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
210.NK-107树脂血液灌流装置抢救重症安眠药中毒
211.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吸附剂血液净化装置
212.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血液净化装置
213.固定化氨基酸化酶拆分DL苯丙氨酸
214.梨头霉菌在有机相中催化11-脱氧皮质醇生成氢化可的松
215.生物活性人工肝支持系统
216.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217.河豚毒素原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
218.河豚毒素提取技术
219.河豚毒素戒毒、镇痛一类新药的开发
220.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
221.甲状腺激素(T4)纯化工艺
222.药用“三酶”联产工艺
223.黄原胶生产技术
224.农作物重茬病害防治剂
225.促进植物生根复合剂
226.搅拌型卵磷脂酸奶生产技术
227.生命要素—高营养、全均衡、纯天然液体食品
228.酵母金属硫蛋白
229.Y-亚麻酸(GLA)
230.复合乳剂辅助治疗尿毒症
231.II型糖尿病新药—吡格列酮小试工艺
232.抗菌素—氟洛芬生产技术
233.香菇多糖口服液
234.卵磷脂系列产品生产技术
235.牙痛贴片
236.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237.树脂法处理工业废水
238.组合式污水高效生物处理成套设备
239.染料和印染废水高效絮凝脱色剂
240.造纸厂废水处理技术 241.金融风险预警分析
242.面向流程工业的智能检测与智能预测控制
243.量可控的微操作注射器研制
244.制造类型企业的自我诊断与评价方法
245.Java在基于远程网络的机器人遥操作中的研究
246.神经网络实时控制
247.光纤光栅强反馈外腔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
248.小型快速化学反应过程光谱检测仪
249.DWDM系统使用自调准ADM器件
250.国际粉末衍射标准数据的研制
251.白光信息处理用于彩色摄影的光学/数字技术及设备
252.医学层析图像的光学全息三维立体合成
253.碳纳米管及其显示器件
254.组合定形切断刀具(车床用)
255.国债风险预警分析
256.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及配套设备
257.英文OCR软件—TypeReader
258.英文OCR工具包—RTK
259.一维/二维条码识别工具软件
260.数据库数据分析与深层信息挖掘技术
261.锅炉智能预测自适应控制微机系统
262.涤纶片基拉膜生产线厚度控制计算机系统
263.ICS辨识模拟控制软件包
264.BIOMSP生物医学系统软件包
265.XERKCH中医诊疗小儿外感咳喘专家系统
266.中国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SC)软件系统
267.控制系统CAD开发环境及自适应控制软件系统
268.GGJS期货交易软件系统
269.TSSH经营管理网络系统
270.NK_ZJFX证券交易仿真系统
271.用于数据库教学的智能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272.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自动生成
272.X射线衍射仪与计算机联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软件
274.中、小型发电厂计算机事故判断及报警系统
275.高密度海量三维光子存储器
276.特大功率超高启动性能可控硅中频电源装置
277.HQ—3型电能水处理装置
278.臭氧发生器生产技术
279.硅片及及外延片表面缺陷魔镜检测仪
280.高温超导薄膜
281.电子镇流器用新型节能器件
282.新型太阳能照明设备
283.新型低成本闪光管
284.新型氮分子紫外光源
285.信息网络智能终端
286.仿人工智能温度控制器
287.啤酒生产过程中的精度自动检测系统
288.开关电源高频电流抑制及功率因于改善
289.毫米波固态源
290.现场光谱技术
291.可编程波长扫描光纤激光器
292.光纤光栅传感测试仪
293.增益平坦化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
294.可调谐光纤光栅激光器
295.光纤光栅增敏封装技术
296.小型光电多种三维物体实时识别系统
297.大数据量传输计算技术及其总线接口
298.可调谐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299.1550nm波段便携式波长分析仪
300.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
301.窄线宽单偏振全光纤激光器
302.多波长全光纤激光器
303.可调谐全光纤调Q激光器
304.高效高稳定非晶硅太阳电池生产技术
305.弱光型非晶硅太阳电池生产技术
306.随身看
307.a-SiTFT液晶显示屏
308.小容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
309.龋齿诊断仪
310.实用爬台爬楼车
㈣ 那位老师告诉我环氧树脂植筋胶配方 谢谢
一、 粘合剂
配方一:
6101#环氧树脂 100 691#甘油酯 20-60铝粉 15-20
160℃/2h+180℃/4h τ>36.6MPa
配方二:酚醛-环氧胶
酚醛树脂 100 聚乙烯醇缩甲乙醛 806101#环氧树脂 302E4MZ 5
80℃/1h+130℃/4h 压力0.05MPa τ=23.3-27.8MPa τ50℃=7.2-7.6MPa
配方三:H703胶
618# 100环氧化聚丁二烯树脂 20650#聚酰胺 20600#双缩水甘油脂10
咪唑(100目) 8β-羟基乙二胺 8
压力0.07MPa,60℃/4h τ=30MPa τ100℃=19MPa
二、浇铸
在电子电气中,浇铸各种电气部件、大型绝缘设备,用来密封、防潮等。用环氧树脂浇铸时,须用脱模剂,例如甲基硅橡胶、硅油和PVC薄膜等,浇铸过程中要消除气泡,①加热驱赶气泡;②轻口倾注浇铸料;③最佳方法是浇铸好树脂后进行减压脱气泡。
配方一:
6101#环氧树脂 100 聚壬二酸酐 20纳迪克酸酐 50
石英粉(>270目) 200苄基二甲胺 0.25
100℃/1h+120℃/1h +150℃/2h+180℃/4h+200℃/6h δ抗弯=113.8MPa,δ抗压=194MPa tgδ=8.5×10-3, ε=3.9Ω体积=9.4×1015Ω.cm
配方二:
634#环氧树脂 100 铝粉(100-200目) 170均苯四甲酸二酐 21 顺丁烯二酸酐 19
130℃/4h+160℃/12h+180℃/12h δ抗冲0.53MPa δ抗压=300MPa
三、玻璃钢
常用于环氧玻璃钢的环氧树脂,有普通双酚A 型如681#、6101#、634#,酚醛型环氧树脂644#,脂环族环氧6207#和HY-201聚丁二烯环氧树脂。辅助材料中固化剂常用DTA、间苯二胺、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促进剂为三乙醇胺。
配方一:
6109#环氧树脂 100 苯乙烯 5三乙醇胺 6三乙烯四胺 4
室温10天, 加上130℃6h τ=13MPa δ=298.5MPa δ抗压=300MPa
配方二:
644#酚醛环氧化 100 NA酸酐 68 二甲基苄胺 1.8丙酮 100
室温——120℃(40min)——200℃(40分) ——降温——卸模 处理150℃/2h+260℃/1天
配方三:
634#环氧树脂 32 3193#聚酯 28邻苯二甲酸酐 8BPO 2苯乙烯 30
100。C/2h + 180。C/8h 弯曲强度和反弹能力佳。
四、涂料:
环氧涂料是环氧树脂应用最早的品种,其耐腐蚀性能超过醇酸树脂。目前,其最广泛应用的是环氧粉末涂料和水系涂料。
配方四: 环氧呋喃防腐涂料
6101#环氧树脂 100 呋喃树脂(2503#) 15DBP 20
间苯二胺 15 丙酮 30-40 长石粉 20
固化条件: 150。C/2h
五、点焊胶粘剂
配方一:E-3胶
甲:618# 100 JLY-121 10 D-17环氧树脂 30乙:2E4MZ 3
DAP(苯二甲酸二烯丙醋) 5 (过氧化甲乙酮60%) 0.56
丙:丙烯腈改性乙二胺 甲:乙:丙=140:15.6:4
先点焊后灌胶,常温固化24H,再70℃ 固化1H,100℃固化3H,τ-60℃﹥25 mpa,τ﹥25 mpa,τ60℃﹥18 mpa,用于粘接面小强度高粘接点焊结构件。
配方二:1506胶
甲:W-95环氧树脂 70 4.4二胺基二苯甲烷 KH-550
乙:W-95环氧树脂 30 顺丁烯二酸酐3 液体聚基丁腈 20618#10
丙:sncl2和乙二醇液 适量 甲:乙:丙=10:5:0.06
先点焊后注胶,150℃/4H,吕合金:
温度℃ -60-130 150 170
τmpa ﹥20 ﹥15 ﹥10
不均匀扯离强度:吕合金﹥400N/CM,用于150℃以下的金属结构点焊胶接
配方三:SY-201胶
618# 液体聚硫 低分子酰胺 双氰胺600#稀释剂 2#白碳黑
先涂胶后点焊120℃/4H ,用于吕合金点焊胶接。
温度℃ -60 20 100
τmpa 12 23.4 13.5
配方四:sy-146胶
E-44 100 羚基环氧烷 低分子聚酰胺10多乙烯多胺 2-4
双氰胺 8 600#稀释剂 0-20
涂胶后点焊,室温12H再120℃/4H, τ=28mpa,τ130℃=11.2 mpa用于吕合金点焊
配方五:JH-2胶E-44 100顺丁烯二酸植筋 www.shjgu.com
㈤ 混凝土实验员相关的试验哪里有详细的步骤 例如:沙子的含水率,含泥量,泥块量,细度模数等等。
你问的很模糊 但基本试验参看标准进行试验 步骤以及取样 参看标准
1 水 泥
1.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
2.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2008
3.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208-1994
4. 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 420-2006
5.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方法 JC/T 603-2004
6. 水泥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 1073-2008
7.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 1345-2005
8.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346-2001
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 2419-2005
10. 砌筑水泥 GB/T 3183-2003
1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 GB/T 8074-2008
12.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2573-2008
13. 道路硅盐酸水泥 GB 13693-2005
14.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1999
2 掺合料
15.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 203-2008
1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2005
17.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 18046-2008
18.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18736-2002
19.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GB/T 20491-2006
20.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T 21120-2007
21.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 28-1986
22. 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与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JGJ/T 112-1997
3 集料石材
2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24. 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 GB/T 9966.1~9966.8-2001
25. 建筑用砂 GB/T 14684-2001
26.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2001
27.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 50218-1994
28.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266-1999
29.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岩相法 TB/T 2922.1-1998
30.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化学法TB/T 2922.2-1998
31.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砂浆棒法 TB/T 2922.3-1998
3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岩石柱法 TB/T 2922.4-1998
33.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 快速砂浆棒法 TB/T 2922.5-2002
34.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TB 10115-1998
3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41-2005
36.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4 外加剂
37. 混凝土泵送剂 JC 473-2001
38.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 474-1999
39. 混凝土防冻剂 JC 475-2004
40. 混凝土膨胀剂 JC 476-2001
41.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 477-2005
42. 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 JC/T 902-2002
43.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 GB/T 8075-2005
44. 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
45.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8077-2000
4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03
4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JG/T 223-2007
48.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公交便字[2006]02号
5 水 质
49.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63-2006
50.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 TB 10104-2003
51.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JTJ 056-1984
6 钢 材
5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03
53.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 27-2001
54.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81-2002
5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 95-2003
56.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 107-2003
57.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8-1996
58.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JGJ 115-2006
59.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8-2002
60.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 230.1-2004
6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GB/T 230.2-2002
6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的标定 GB/T230.3-2002
63.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2-1999
64. 金属材料 厚度等于或小于3mm薄板和薄带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5-1999
65. 金属材料 线材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 /T 238-2002
66.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699-1999
67. 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
68.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 701-2008
69.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1-2008
70.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 1499.2-2007
71.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 GB/T 1499.3-2002
72. 合金结构钢 GB/T 3077-1999
7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3247-2007
74. 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 GB/T 4354-2008
7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3-1995
76.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GB/T 5223.3-2005
77.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
78.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 13014-1991
79. 冷轧带肋钢筋 GB 13788-2008
8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 /T 14370-2007
81.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 20065-2006
8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83.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21-1995
84.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591-1994
85.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29-2007
86.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1-2008
87.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2-2008
88.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 GB/T 2653-2008
89. 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 GB/T 2654-2008
90.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
91. 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GB/T 11253-2007
92. 金属材料 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 GB/T 12443-2007
9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GB/T 21839-2008
94.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JG 3042-1997
95.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YB/T 5294-2006
96. 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 SY/T 0063-1999
97. 钢管防腐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磁性法) SY/T 0066-1999
98.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 8162-1999
99. 金属管 扩口试验方法 GB/T 242-2007
100. 金属管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44-2008
101. 金属管 压扁试验方法 GB/T 246-2007
1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 GB/T 231.1-2002
103.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 231.2-2002
104.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GB/T 231.3-2002
105.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GB/T 5213-2008
106.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 GB/T 8749-2008
107.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旋转弯曲方法 GB/T 4337-2008
108. 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能用技术条件 GB/T 16938-2008
109.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 TB/T 3193-2008
7 砂 浆
11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JGJ/T 70-2009
11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8-2000
112.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136-2001
11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 JC 860-2000
114. 预拌砂浆 JG/T 230-2007
115. 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116. 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凸台树脂用灌注袋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117. 客运专线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118. 水泥砂浆抗裂性能试验方法 JC/T 951-2005
119.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 DL/T 5126-2001
8 混凝土
120.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 82-1985
12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97-1987
12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 107-1987
123. 预拌混凝土 GB/T 14902-2003
12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125.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0-2002
126.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
12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
128.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 50152-1992
129.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1992
13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131.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22-2007
13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 10-1995
13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JGJ/T 15-2008
134.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 JGJ/T 23-2001
13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00
13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 138-2001
137.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04
138.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2007
139.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CECS 13:1989
14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 CECS 21:2000
141.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 203:2006
14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CECS 220:2007
143. 较长龄期混凝土非破损测强规程 DB 21/T-834-1994
144. 预拌混凝土技术规程 DB 21/T1304-2004
145.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 5150-2001
146.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4-2003
147.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 10425-1994
148.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 10426-2004
149.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3-2005
150.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4-2005
15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 10210-2001
152.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简T梁技术条件 TB/T 3043-2005
153.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15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15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 210-2005
156.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57号
15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158.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5]101号
159.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铁科技[2004]120号
160. 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161.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162.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 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科技基[2008]74号
9 桩基基础
2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22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22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02
223.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T 93-1995
22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225.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
226.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TB 10218-2008
227.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 10002.5-2005
10 砖、砌块
228 混凝土多孔砖 JC 943-2004
229. 砌墙砖试验方法 GB/T 2542-2003
230.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 GB /T 4111-1997
231. 烧结普通砖 GB 5101-2003
232.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 8239-1997
23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 11968-1997
234 烧结多孔砖 GB 13544-2000
235.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 13545-2003
236.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T 15229-2002
237.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02
23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 14-2004
239. 陶瓷砖 GB/T 4100-2006
24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126-2000
24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JGJ 137-2001
㈥ 那位老师告诉我环氧树脂植筋胶配方 谢谢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它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由于环氧基的化学活性,可用多种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使其开环,固化交联生成网状结构,因此它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双酚A 型环氧树脂不仅产量最大,品种最全,而且新的改性品种仍在不断增加,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㈦ ABS是什么
“ABS”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普通制动系统在湿滑路面上制动,或在紧急制动的时候,车轮容易因制动力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而安全抱死。
定义: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近年来由于汽车消费者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大部分的车都已将ABS列为标准配备。
说明:如果没有ABS,紧急制动通常会造成轮胎抱死,这时,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制动力大大下降。而且如果前轮抱死,车辆就失去了转向能力;如果后轮先抱死,车辆容易产生侧滑,使车行方向变得无法控制。所以,ABS系统通过电子机械的控制,以非常快的速度精密的控制制动液压力的收放,来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确保轮胎的最大制动力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转向能力,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也具有躲避障碍的能力。
一、 ABS 的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 在 1950 年问世,首先被应用在航空领域的飞机上, 1968 年开始研究在汽车上应用。 70 年代,由于欧美七国生产的新型轿车的前轮或前后轮开始采用盘式制动器,促使了 ABS 在汽车上的应用。 1980 年后,电脑控制的 ABS 逐渐在欧洲、美国及亚洲日本的汽车上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一些中高级豪华轿车,如西德的奔驰、宝马、雅迪、保时捷、欧宝等系列,英国的劳斯来斯、捷达、路华、宾利等系列,意大利的法拉利、的爱快、领先、快意等系列,法国的波尔舍系列,美国福特的 TX3 、 30X 、红彗星及克莱斯勒的帝王、纽约豪客、男爵、道奇、顺风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华本田、奔跃、俊朗、淑女 300Z 等系列,均采用了先进的 ABS 。到 1993 年,美国在轿车上安装 ABS 已达 46% ,现今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轿车中有近 75% 的轿车应用 ABS 。
现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本迪克斯、波许、摩根 . 戴维斯、海斯 . 凯尔西、苏麦汤姆、本田、日本无限等许多公司生产 ABS ,它们中又有整体和非整体之分。预计随着轿车的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厂家生产。
二、 ABS 的功用
制动性能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行车安全性。评价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最基本的指标是制动加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制动时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轨迹行驶。如果因为汽车的紧急制动(尤其是高速行驶时)而使车轮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险的。若前轮抱死,将使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轮抱死,将会出现甩尾或调头(跑偏、侧滑)尤其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汽车的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的摩擦力,但能使汽车制动减速的制动力,还受地面附着系数的制约。当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增大到一定值时,汽车轮胎将在地面上出现滑移。其滑移率
δ= (V t -V a )/V t × 100 %
式中:δ--滑移率;
V t-- 汽车的理论速度;
V a --汽车的实际速度。
据试验证实,当车轮滑移率δ= 15 %一 20 %时附着系数达到最大值,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 15 %一 20 %范围内。
ABS 的功能即在车轮将要抱死时,降低制动力,而当车轮不会抱死时又增加制动力,如此反复动作,使制动效果最佳。
三、 ABS 的两种控制方式
1 .双参数控制
双参数控制的 ABS ,由车速传感器 ( 测速雷达 ) 、轮速传感器、控制装置 ( 电脑 ) 和执行机构组成。(其工作原理略)
2 .单参数控制
它以控制车轮的角减速度为对象,控制车轮的制动力,实现防抱死制动,其结构主要由轮速传感器、控制器 ( 电脑 ) 及电磁阀组成。(其工作原理略)
四、 ABS 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 1 )更换制动器或更换液压制动系部件后,应排净制动管路中的空气,以免影响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
( 2 )装有 ABS 的汽车,每年应更换一次制动液。否则,制动液吸湿性很强,含水后不仅会降低沸点,产生腐蚀,而且还会造成制动效能衰退。
( 3 )检查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前应先拔去电源。
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ABS的四大优点
1、加强对车辆的控制。装备有ABS的汽车,驾驶员在紧急制动过程中仍能保持着很大程度的操控性,可以及时调整方向,对前面的障碍或险情做出及时、必要的躲避。而未配备ABS的车辆紧急制动时容易产生侧滑、甩尾等意外情况,使驾驶员失去对车辆的控制,增加危险性。
2、减少浮滑现象。没有配备ABS的车辆在潮湿、光滑的道路上紧急制动,车轮抱死后会出现车辆在路面上保持惯性继续向前滑动的情况。而ABS由于减少了车轮抱死的机会,因此也减少了制动过程中出现浮滑的机会。
3、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在紧急制动状态下,ABS能使车轮处于既滚动又拖动的状况,拖动的比例占20%左右,这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最大,即所谓的最佳制动点或区域。普通的制动系统无法做到这一点。
4、减轻了轮胎的磨损。使用ABS消除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抱死的车轮使轮胎遭受不能修复的损伤,即在轮胎表面形成平斑的可能性。大家留心就会发现,在道路上留下长长刹车痕迹的是未装备ABS的车辆,而装备了ABS的车辆,只会留下轻微的刹车痕迹,并且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明显减少了轮胎和地面的磨损程度。
ABS的使用方法
专业人士表示,ABS系统的使用与普通制动系统没有什么不同,只要把脚踏在制动板上进行正常的制动即可。遇到雨雪路滑,驾驶员没有必要用一连串的点刹方式进行制动,ABS会使制动保持在最佳点。要注意的一点是:ABS工作时,驾驶员会感到制动踏板有颤动,并听到一些噪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分紧张。
ABS塑料
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比重:1.05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4-0.7%
成型温度:200-240℃ 干燥条件:80-90℃ 2小时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喷漆处理.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用途: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热变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ABS的第二个解释:
ABS(Assets Backed Securitization)
ABS,即资产证券化,是将原始权益人(卖方)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未来现金收入的资产构造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
北美、欧洲和一些新兴市场以北证券化的资产包括: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
私人资产抵押贷款/汽车销售抵押贷款/个人消费抵押贷款/学生贷款
人寿/健康保险单
信用卡应收款/转账卡应收款
计算机租赁/办公设备租赁/飞机租赁
商业房产抵押贷款/各类工商业抵押贷款
㈧ 张艺的论著一览
1.Siwei Liu, Wu Yupeng, Yi Zhang, Chi Zhenguo, Jiarui Xu, Yan Wei,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nctional ABA block polymer containing aniline trimer , Chemistry Letter, 2009, 38(8): 840-841
2.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propylene by Entrapment of Polypropylene-grafted- poly (ethylene glycol),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9, 114(4):2461-2468.
3.Xu Bing, Yi Zhang, Chi Zhenguo, Peng Xiangfang, Lin Yongqiang, Xu Jiarui*, Reinforcing and Toughening on Poly(ether imide) by a Novel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imide-ketone) with Low Content, 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2009.49(10): 2046-2053
4.Xiqi Zhang, 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Meina Chen, Bingjia Xu, Chengcheng Wang, Siwei Liu, Yi Zhang and Jiarui Xu, A multi-sensing fluorescent compound derived from cyanoacrylic acid,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0,20(2)192-198
5.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Tao Yu, Xiqi Zhang, Meina Chen, Bingjia Xu,Siwei Liu, Yi Zhang and Jiarui Xu, Triphenylethylene carbazole derivatives as a new class of AIE materials with strong blue light emission and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9, 19, 5541 – 5546
6.Xiqi Zhang, Zhenguo Chi, Zhiyong Yang, Meina Chen, Bingjia Xu, Lin Zhou, Chengcheng Wang, Yi Zhang, Siwei Liu, Jiarui Xu, Synthesis of carbazole derivatives with high quantum yield and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ptical Materials, 2009, 32, 94-98
7.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Lin Zhou, Xiqi Zhang, Meina Chen, Bingjia Xu, Chengcheng Wang, Yi Zhang, Jiarui Xu, Blue-light-emitting carbazole derivate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Optical Materials, 2009, 32 : 398–401
8.Yigao Yin, Yi Zhang, Zhengguo Chi, Jiarui Xu*, Self-catalytic cross-linking reaction and reactive mechanism studies of ,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8, 44, 2284-2294
9.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I. Surface enrichment 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polypropylene/poly- (ethylene glycol) blends. Journal of Vinyl & Additive Technology, 2008, 14(1), 28-33
10.HJ Chen, YF Zhu, Yi Zhang, JR Xu,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rface composition of polypropylene blends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TIR spectros, Spectros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8, 28(8): 1799-1802
11.H.J. Chen, X.H. Shi, Y.F. Zhu, Y Zhang, J.R. Xu, Polypropylene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entrapment of polypropylene-graft-poly(butyl methacrylat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8, 254: 2521–2527
12.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Enrichment of poly(butyl methacrylate) and its graft copolymer of polybutadiene on the surface of polypropylene blend.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 107(5), 3049-3057
13.Hanjia Chen, Xuhua Sh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cromolecular surface modifier PP-g-PEG fro Polypropylene, Front. Chem. Eng. China, 2008, 2(1): 102-108
14.Zhenguo Chi, Xiqi Zhang, Yi Zhang, Jiarui Xu, Influence of the Monomer Feeding Seq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rmotropic Liquid-Crystalline Poly(ester imid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 110, 3001-3008
15.Shanshan Wei, Yi Zhang, Jiarui Xu,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characterization of PAA/Fe3O4 nanocomposite, Front. Chem. Eng. China, 2007, 1(3): 233-237
16.Hanjia Chen,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urface enrichment of polypropylene -graft-poly(methyl methacrylate) on polypropylene, J. Polym. Res., 2007,14: 489-496
17.Jun Xu, Yafei Zhu, Yi Zhang, Yimin Zheng, Zhenguo Chi, Jiarui Xu, Effects of sequence structure on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rmal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 imide ketone)s,J.Appl. Polym. Sci., 2007, 103(5):3183-3193
18.Shanshan Wei, Yi Zhang and Jiarui Xu, The Dynamic Rheology Behaviors of Reactive Polyacrylic acid/nano-Fe3O4 Ethanol Suspension,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7, 296(1-3):51-56
19.Siwei Liu, Kaizheng Zhu, Yi Zhang, Jiarui Xu, Cyclic Polyaniline Nanostructures form Aqueous/Organic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Inced by Polyacrylic Acid, Polymer, 2006,47:7680~7683
20.Shanshan Wei,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s/Fe3O4 Magnetic Nanocomposite,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2006, 66: 1272-1277
21.Gufeng Chen, Yi Zhang, Jiarui Xu,Synthesis of SMA Esters an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when Blending with Polyethylen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6, 253(3): 1107-1110
22.Xiaolong Lu, Yi Zhang and Jiarui Xu, Influence of fiber morphology in pull-out process of chain-shaped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Scripta Materialia, 2006, 54, 1617-1621
23.Hanjia Chen, Yafei Zhu, Yi Zhang, Jiarui X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cromolecular surface modifier for polypropylene, J. Appl.Polymer Science, 2006, 102(4): 3413-3419
24.Zhenguo Chi, Dan Cheng, Xinwei Pan, Yi Zhang, Jiarui Xu and Haishan Bu, Thermal transition behaviors in a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imide, Polymer, 2005, 46(15): 5840-5847
25.Zhenguo Chi, Xiandong Yao, Yi Zhang, Jiarui Xu,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olyesterimides,J. Appl.Polymer Science, 2005, 98(6): 2467-2472
26.Siwei Liu, Kaizheng Zhu, Yi Zhang, Jiarui Xu, A Novel Method to Conctive Polymer: PMMA with Fixed Length Oligoaniline as Side Chanis, Material Letters, 2005, 59(28): 3715-3719
27.Yi Zhang, Kailiang Cheng, Jiarui Xu, Thermal stability studies of polyamides and their block coppolymers, Thermochimica Acta, 2005, 425: 137-141
28.Yi Zhang, Jiarui Xu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the preparation of monocaproxy l-end-grouped polycaprolactam with adjustable low molecular weight,J. Appl.Polymer Science, 2004, 92(2):722-727.
29.Jiarui Xu, Yi Zhang and Quanling Zhang, A novel approach to melt-processable molecular composites, Polymer, 2001, 42, 2689-2693
30.张艺,郑雪菲,牛新星,张燕珠,肖善雄,林文璇,刘四委,黄爱萍,池振国,许家瑞,含硫醚结构均苯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高分子学报,2010, 录用
31.张艺,郑雪菲,牛新星,张燕珠,肖善雄,林文璇,刘四委,黄爱萍,池振国,许家瑞,一种新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结构性能表征,中山大学学报,2010,录用
32.肖善雄,张艺,孙世彧,刘四委,池振国,许家瑞,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广东化工,录用,2010, 2: 5-8
33.张燕珠,刘四委,黄爱萍,张艺, 池振国,许家瑞*,热处理对聚酰胺嵌段共聚物/尼龙6共混体系结晶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的影响,高分子学报, 2010, 2:231-236
34.刘四委,张艺,危岩,许家瑞,双聚己内酯封端苯胺三聚体的合成与研究,高分子学报,2010, 1: 22-26
35.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硬脂酸镧对硅烷交联LLDPE 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5):46-48
36.杨志涌,池振国,于涛,陈美娜,张锡奇,王程程,许炳佳,周勰,刘四委,张艺,许家瑞,具有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效应的咔唑基三苯乙烯衍生物新型单体及聚合物,高分子学报,2009,6:560-565
37.张锡奇,杨志涌,陈美娜,许炳佳,张艺,池振国,许家瑞, 含N已基吩噻嗪和N已基咔唑基团的联苯乙烯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2009,6,9-14
38.李红山,张艺,许家瑞,氧化镧对LLDPE热氧化分解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8,47(1):51-55
39.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稀土氧化物对LLDPE 热氧分解行为的影响, 塑料, 2008, 37(1), 70-73
40.余穗华,赵克,张艺,新型Comfort-DA Ⅱ型义齿黏附剂的研制,广东牙病防治,2008,16(8):943
41.尹以高,张艺,陈晓燕,许家瑞,自催化交联型有机硅密封胶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中国粘结剂,2007,16(5):1-3
42.尹以高,陈晓燕,张艺,许家瑞,有机硅密封胶粘接聚烯烃材料的研究,中国粘结剂,2007,16(2):10-13
43.逯小龙,张艺,许家瑞,链状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2):41-44
44.陈谷峰,祝亚非,周勰,张艺,许家瑞. SMA梳状酯化物的合成及其对HDPE表面改性的研究.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7,19-20(1):1-8
45.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硬脂酸镧对LLDPE热氧化分解行为的影响,稀土,2007,28(3):5-8
46.许军,张艺,祝亚非,许家瑞,聚酯酰亚胺共聚物的液晶特性和相转变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7, 46(1):48-51
47.许军,张艺,李瑞,祝亚非,池振国,许家瑞,一类含萘环结构的聚酯酰亚胺液晶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高分子学报,2007,4:314-320
48.许军,祝亚非,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聚酯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的核磁共振波谱法表征,分析测试学报,2007,26(2):145-150
49.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添加型聚丙烯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EG的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学报,2007,2:203-208
50.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丙烯大分子表面改性剂PP-g-PMMA的制备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3):80-84
51.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丙烯蜡/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在PP共混体系中的迁移扩散,塑料工业,2007,35(7):42-46
52.陈谷峰,张艺,许家瑞,LLDPE/SMA共混物表面固相接枝PEG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6,6: 829-832
53.李红山,张艺,许家瑞,氧化镧对硅烷交联LLDPE热性能的影响,中国塑料,2006, 20(6):73-76
54.李红山,张艺,许家瑞,硬脂酸镧对LLDPE热老化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6, 45(6):48-52
55.魏珊珊,张艺,许家瑞,聚丙烯酸/Fe3O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6,45(5):47-50
56.魏珊珊,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表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原《功能高分子学报》),2006,32(6):634-637
57.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4):54-57
58.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原《功能高分子学报》),2006,32(6):638-642
59.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氢化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塑料工业,2006,34(2):11-14
60.张艺,池振国,许军,郑毅敏,许家瑞,可纺性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分子设计及 合成,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研究进展,2005.A08,37-41(ISBN 7-5614 -3149-X/O. 104)
61.许军,张艺,李瑞,池振国,郑毅敏,许家瑞,含萘环结构的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研究进展,2005,A09,42~45 (ISBN 7-5614-3149-X/O. 104)
62.刘四委,朱凯征,张艺,祝亚非,许家瑞,含苯胺低聚物侧链的导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高分子学报,2005,2:266-268
63.张艺,程开良,郑毅敏,许家瑞,空间立体结构对芳香聚酰胺及其与脂肪聚酰胺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Vol 43(5):20-24
64.张艺,许家瑞,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化学通报,2004, 5: 341-347
65.张艺,许家瑞,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I,材料工程,2003. 8: 43-48
66.张艺,许家瑞,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II,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4:68~77
67.曾春莲,张艺,许家瑞等,用MDSC法表征尼龙6和聚乳酸热转变行为,分析测试学报,2003,4:70~72
68.张全灵,许家瑞,张艺,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分散相结构设计 II,中山大学学报,1999. 38 (5), 40
69.张全灵,许家瑞,张艺,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分散相结构设计 I,中山大学学报,1998. 37 (5), 39 1.张艺,李霁,何芬,池振国,许家瑞,多重响应性改性纳米磁性颗粒的制备,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2008.11.17.~19.,广州(口头报告)
2.杨志涌,于涛,陈美娜,张锡奇,许炳佳,王程程,刘四委,张艺,池振国,许家瑞, 周勰,具有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效应的咔唑三苯乙烯衍生物的聚合物,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2008.11.17.~19.,广州(口头报告)
3.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PET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2007年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2007.12.9.~10, pp. 154-157,广州 (口头报告)
4.张艺,李瑞,池振国,许家瑞,含萘环结构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PET共混体系研究,2007年高分子学术年会会议,2007.10. 成都 (墙报展示)
5.许家瑞,张艺,许军,池振国,主链型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可控聚合及表征,2007年高分子学术年会会议,2007.10. 成都 (口头报告)
6.张艺,程开良,郑毅敏,池振国,许家瑞,三元共聚液晶聚酯酰亚胺/PET共混体系性能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口头报告)
7.魏珊珊,祝亚非,张艺,许家瑞, PAA/Fe3O4纳米复合材料中两组分相互作用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
8.陈谷峰,张艺,许家瑞,SMA酯化物的合成及其对聚乙烯表面改性的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
9.李红山,张艺,许家瑞,氧化镧和硬脂酸镧对LLDPE结晶与力学性能的影响,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
10.刘四委,朱凯征,张艺,许家瑞,结构规整的含苯胺低聚物侧链的导电聚合物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
11.逯小龙,张艺,许家瑞,链状短纤维与热塑性聚合物界面性能研究,2005年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5.10.9.~13.,北京
12.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PP添加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制备及其应用,2005 广东高性能、功能材料研究与产业化及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2005.9.20~22,汕头
13.张艺,程开良,张全灵,许家瑞,低分子芳香聚酰胺/尼龙6共混体系结晶行为研究,复合材料--成本、环境与产业化(NCCM-13),2004,D:树脂基复合材料,572-576(ISBN 7-80183-467-4)
14.许家瑞,张艺,程开良,张全灵,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及若干思考,2004年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换届会议,上海
15.许家瑞,张艺,程开良,张全灵,可熔融加工的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03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Oct 9-14,杭州,PF8
16.Quanling Zhang, Yi Zhang and Jiarui Xu, A novel approach to molecular composite 6th Pacific Polymer Conference (PPC-6) December 7-11, 1999 Guangzhou, China, Section-2 09
17.许家瑞,张全灵,张艺,曾汉民,微观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增强相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模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97ˊ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f 247,合肥
18.Yi Zhang, Jiarui Xu et al, Synthesis of Tri-block Copolymer for Melt-processable Molecular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Section-19, ID-1506,Ed. Yao Zhang, Wanfang Digital Publishers, Beijing, 2001 (CD edition, ISBN 7-900075-46-1/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