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液透析时半透膜两边分别是什么
一边是你的血液,另一边是特制得透析液,透析液与血液为等渗溶液,即透析时血液中的水不会减少,同时透析液中有些成分具有吸取血液中代谢废物的作用,吸取后随之排放出去,使血液变“干净”。
B. 血液透析的原理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因此,蛋白质、致热源、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因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C. 有个问题不懂,希望大家帮忙解答,谢谢。血液是胶体,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通过滤纸对吧而在血液透
半透膜透过粒子的尺寸不是固定的,透析用的膜仿造的是人体肠胃的膜,这个尺寸就会滤过血细胞
D. 为什么血液透析可以利用半透膜渗析除去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血液透析透析清楚有毒物物质的机制主要有弥散,对流,吸附。 弥散就是从浓回度高跑到浓度低的答地方去,好比空气中物质的扩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通过碰撞向不同的方向运动,浓度越高,碰撞的几率就越高,越会向周围扩散。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等就可以这样透过半透膜扩散,然后通过血液透析用水被带走。
E. 血液透析利用了什么原理。
不是的,血液透析主要是利用了半透膜的弥散和滤过功能。透析电解质的交换主要在透析器。透析器是一种半透明膜,膜的一边是血液,另外一边是透析液(是一种含碱,的电解质)。血液中的毒素,过高的电解质,酸性的代谢物,多余的水份,可以通过透析膜滤过到透析液体那边。而血液中的胶体,如白蛋白,还有较大的红细胞是不可以通过半透膜的,血液经过净化后,回流到身体里。从而完成模拟肾脏功能的血液透析。
希望你可以满意。
F. 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血液透析图中的半透膜起什么作用
半透膜就是说这个膜是有通透性的,但是是有选择的通透
简单的说:透专析过程中,血液属和透析液在半透膜的两侧,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水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被清除掉,但是血液中的其他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等物质是不会通过半透膜的。
G. 化学半透膜
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的作用,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从而透过半透膜,淀粉是大分子,淀粉酶属于蛋白质,也是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医学上常用此方法进行血液透析。
H. 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半透膜没有生物活性,小分子可以透过,大分子透不过。就像纱窗,只要分子够小回就可以透过了答。
选择透光性膜,大分子也是不能透过的。但是,即使是小分子也不一定能透过。原因是它具有生物活性,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自身需要的物质。这与膜上的蛋白质、磷脂等分子有关。
希望可以帮到你
I. 关于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一种能代替部分肾功能,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与维持酸碱平衡的体外血液透析装置。
1、透析原理
血液透析俗称“人工肾”,即将血液与透析液分置于一人工合成的半透膜两侧,利用各自不同的浓度和渗透压互相进行扩散和渗透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可将患者体内多余水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从透析液中吸收机体缺乏的电解质及碱基,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2、透析过程
透析开始时,将患者的血液经血管通路导入动脉管道、去泡器,到达秀析器。血液和透析液借助于透析器内的半透膜进行逆流交换,交换后的透析液进入废液槽被弃去,而被“净化”的血液经过去泡器、静脉管道从静脉血管通路重新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清洗”的目的。
3、适应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见急性肾功能衰竭章)。
(2)慢性肾功能衰竭(见慢性肾功能衰竭章)。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禁忌症
(1)严重心功能不全。
(2)严重心律失常。
(3)有明显出血倾向。
(4)出现休克或血压偏低,收缩压低于10.6kPa(80mmHg)。
(5)近期大手术患者。
5、血管通路的建立
一般建立动一静脉内瘘及动一静脉外瘘。使用时间 术后3至5日即可使用,急症可马上使用。 在术后3至6周后使用,否则易形成血肿,缩短使用寿命。
操作 简便 较复杂,每次透析均需穿刺。
感染率 易发生 很少发生感染。
使用寿命 约10个月 寿命长。
危险性 连接管脱落可致大出血而致死亡。 吻合口分流过大可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
6、肝素的使用
血液秀析过程中,肝素为临床常用抗凝剂,可防止血液在透析器等体外管道中凝集。肝素静脉注射后5分钟可产生全身抗凝作用,4~6小时排尽。在血透中用法有三种:
(1)全身肝素化:于透析开始前10分钟首次注入肝素0.5mg/kg,然后每小时补充8~10ml,再于透析结束前30~60分钟停止给肝素,使体内凝血时间维持在45~60分钟(试管法凝血时间)。此法最常用,适于无明显出血倾血患者,若发生明显出血倾向时可用鱼精蛋白30~50ml缓缓注入以中和肝素。
(2)体外肝素化:在透析开始即从透析器的动脉端连续注入肝素,使透析器内凝血时间维持在40~60分钟;与此同时,在透析器的静脉端注入鱼精蛋白,以中和肝素,使体内凝血时间维持在15分钟以内。这样,即可防止透析器中凝血,又可防止肝素过多进入人体内引起了凝血障碍。而事实上,此法仅适于近期手术、创伤后有明显出血倾向或尿毒症性心包炎者,临床应用较少。
(3)小剂量肝素化:其适应症同体外肝素化。在透析开始时首次注入小剂量肝素5~10mg,后每小时注入5~10mg,使体内凝血时间维持在20~30分钟之间。
7、透析过程中的监护
(1)透析前的护理:透析治疗是一非生理性状态,患者在此阶段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一是认为病情恶化,二是对血透本身的恐惧,对预后失去信心,故此阶段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应鼓励患者战胜这种心理的不安和痛楚,并向患者本人和家属充分解释血透治疗的原理及效果,必要时请接受透析治疗疗程较长、效果较好的患者帮助解释,以取得病人密切配合。尽管透析可维持患者的生命,但坚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因其他原因而产生一些危机,而护士就应该是患者焦虑、愤怒、或恐惧友好的承担者,并且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者。
护士必须熟悉每位患者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患者的饮食、透析方案及用药,形成一个相关的整体。如当饮食变动时,透析方案也应作相应的变动。每次透析前要测体重、脉搏、血压、体温、呼吸。抽血查K+、Na+、Cl-、血尿素氮、血肌酐、CO2CP,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等,以了解患者心、肺、肝、肾功能状态及贫血、感染、出凝血情况。如患者血红蛋白〈50g/L应输血。血压偏低可静脉输注右旋糖酐或输血,纠正低血压后,再行血透;透析前应检查透析器各部件的运输是否正常。
(2)透析时的监护:
①患者应每隔30~60分钟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一次,危重病人应每隔15~30分钟记录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透析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处理。同时,按记录结果及时调整透析方案。在透析中可发生出血、心悸、心衰、呼吸骤停、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护士应严密观察并做好心肺复苏的一切准备工作。
②透析中应密切观察血流量、静脉压、有无血液分层、血液及透析液颜色,如发生分层、凝血,提示肝素用量不足,一般加大肝素剂量即可。透析液颜色变红说明发生了破膜应立即停透并更换装置。
(3)透析后监护:透析后须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抽血查肌酐、尿素氮、K+、Na+、Cl-、CO2CP必要时查Ca2+ 、P3-以决定透析效果,有无电解质紊乱,并做相应调整,同时为下一次制定透析方案做准备。在两次透析间隔期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是极其重要的,据此可使患者有适当的液体摄入而又不致于过度增加液体负荷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透析治疗开始后患者往往有一错误认识,即血透可完全满足患者清除代谢产物的需要,故不加限制地进食和饮水。因此当患者进入规律性透析时应考虑到其肾功能状况,透析次数及间隔时间的长短和透析液的组成等来制定适合患者状况的食谱。予以低盐低钾高维生素适量蛋白和充足热量的饮食。规定血透患者应给予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g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要占50%以上,热量35kcal/kg体重才能满足机体活动和治疗的需要,蔬菜及水果应有一定限量以避免摄入过多钾,但应补充维生素B1、B6叶酸等。
尽管患者频繁透析,仍需限制液体的入量。对无尿患者一般规定每日入液量约为1000ml。体重变化是推测患者能否遵守所需食谱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患者应在每24小时内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体重增加过多提示饮水过多或体内有过多液体潴留。
由于毒性产物及废物的蓄积,患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护士在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其它神经体征的同时,要做好脑病的防护工作,如加床档、约束带等。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
血透的病人用药很多,而药物大部分经肝或肾脏排泄,所以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在透析中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做好透前、透后机器、器械及透析器的消毒;保持内、外瘘局部清洁、干燥;非透析人员接送患者应戴口罩、帽子。
8、动静脉瘘的护理
首先应向患者讲明瘘管的位置、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如何保护,出现问题时要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局部要保持清洁,做各种活动时均应小心、衣着勿过紧,外瘘管勿扭曲、受压、脱开,注意瘘管处有无渗血、出血。护士也应经常检查硅胶管和连接部的松紧情况,不合作的病人以夹板固定,防止因接管脱落而引起大出血。有渗血时及时更换敷料,如遇管子脱落,可用无菌止血钳夹住滑出端或扎上止血带并加压包扎,及时请外科处理。
其次注意勿在瘘管所在肢体上输液、测血压等,以防止阻塞。在平时护理过程中,应经常听诊血管杂音,观察硅胶管的色泽。若颜色深浅不一、血清分离、波动消失,温度低均提示外瘘阻塞。应立即用肝素加生理盐水冲管或用尿激酶10000u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瘘管内,反复抽吸,每次注入量不大于3ml。静脉端阻塞处理时应十分慎重,以防栓子从静脉端进入体内而发生栓塞。
第三要保持造瘘口局部清洁干净。如有脓性分泌物或局部红、肿应及时处理,定时局部消毒、换药,积极控制感染扩散,防止发生败血症,同时应做血培养。
第四内瘘管每次透析均需穿刺,两穿刺点间距离应在10mm左右,每次穿刺时应避开明显的疤痕,可选择靠近前一次穿刺点的部位,拔针后应压迫穿刺点20分钟以上,以免出血。
9、并发症的护理
(1)透析反应:透析时患者热源反应常始于透析后50~75分钟,患者畏寒不适、体温升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透前紧张。所以除对症处理外应注意心理护理;在刚开始透析时透析时间宜短,逐渐过渡,第一次2小时左右,后逐渐延长,经1~2周诱导,可进入规律透析。
(2)透析失衡综合征:可发生在透析结束前或透析后。主要症状有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视力模糊,震颠,甚至抽搐,昏迷而导致死亡。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初步认为是血透后患者血中代谢产物下降速度快,而肌酐、尿素氮等通过血脑屏障较缓慢,导致渗透压的不同,引起脑水肿,颅压升高,以及血液与脑脊液氢离子浓度差等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护理措施首先是安慰病人使之平静,卧床休息;其次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葡萄糖、右旋糖酐、新鲜血液等;再者予对症处理,如降颅压等。
(3)心血管并发症:血透患者心血管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填塞、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出血等。病人还可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可补充生理盐水、白蛋白、血浆等,其它相应处理可参考有关章节。
J. 超滤与透析的区别
一、原理不同
超滤:超滤是血液通过机器泵或者血压流经体外滤器,在人工肾小球跨膜压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通过对流的方式获得超滤液。
透析:透析依靠半透膜进行弥散和渗透。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就是驱动溶质移动的原动力,溶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平衡膜向浓度低的一侧(弥散作用),水分子移向渗透浓度高的一侧(渗透作用)。
二、使用的膜不同
超滤: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三、装置不同
超滤:超滤装置一般由若干超滤组件构成。
透析:透析所使用的装置是血液透析器。
(10)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扩展阅读
超滤的操作影响因素:料液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运行周期、进料浓度、料液的与处理、膜的清洗。
操作温度主要取决于所处理的物料的化学、物理性质。由于高温可降低料液的黏度,增加传质效率,提高透过通量,因此应在允许的最高温度下进行操作。
超滤膜透过通量与操作压力的关系取决于膜和凝胶层的性质。超滤过程为凝胶化模型,膜透过通量与压力无关,这时的通量称为临界透过通量。